大公无私是讲述了哪个故事?

大公无私是讲述了哪个故事?,第1张

成语“大公无私”意思是为了公众的利益,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这是对一个人的宽阔胸襟的描述。这个成语来自春秋时期的故事。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

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

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回答道:“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

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

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

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中国还有句古话说“荐贤不避仇,举贤不避亲”,意思是在为国家推举贤才的时候,不考虑这个人跟自己的亲疏关系,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就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就可以被称为“大公无私”的人。

读《国语晋语(四)》,特别佩服赵衰的礼让贤德。

《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一文中,晋文公问赵衰谁可以担任中军元帅(主将),赵衰推举了郤縠,因为郤縠将近五十岁了,学习的志向却更加笃厚,而且他道德敦厚,不会忘记百姓。文公于是听从了赵衰的建议,让郤縠做了中军主将。

文公想委任赵衰为卿,赵衰推辞了,向文公推荐栾枝、先轸和胥臣,说栾枝公正审慎,先轸足智多谋,胥臣博学多闻,都可以做辅佐大臣,自己不如他们。文公于是委任栾枝为下军主将,先轸为下军副将。

文公又想任命赵衰为卿,赵衰又推辞了,并推荐狐偃说:“护送周王显示义、伐原三日退军显示诚信、大阅兵显示礼仪尊卑,这三项德行都是狐偃出的主意。他用道德来最为治理民众的纲纪,这是大章法,不可废弃。”文公于是委任狐偃为卿。只是狐偃也推辞了,推荐了年长且更有智慧的狐毛。于是文公让狐毛为上军主将,让狐偃为上军副将。

狐毛去世后,文公派赵衰代替狐毛担任上军主将,赵衰再次推辞说:“城濮之战,先且居(先轸之子)身为副将表现很出色。在军立功有赏,善于事君有赏,能胜任其官有赏。先且居应该有这三赏,这是不可废弃的。”除先且居,赵衰还推举了他的同辈但尚未得到提拔的箕郑、胥婴、先都。文公于是派先且居为上军主将。

因为赵衰几次推官举贤的缘故,文公刻意在清原举行阅兵大典,有原来的三军设立为五军,增加了新上军、新下军,委任赵衰为新上军主将,箕郑为新上军副将;胥婴为新下军主将,先都为新下军副将。

这就是跟随文公流亡十九年且擅长言辞的赵衰的三辞五推的故事。在文公即位之前流亡的十九年中,赵衰的功劳不可谓不大,但是在后来的国家建设中,他却从不居功自傲,而是一再让贤,一直为国家举荐捍卫之才,这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人才、贤才。晋文公有这样的贤人辅佐,称霸不是偶然的。

赵衰的贤德礼让,晋文公都记在心里。所以,在狐偃去世后,文公让赵衰去代狐偃做上军副将。文公对赵衰的评价就是:“赵衰三次让贤,不失大义。让贤是为了推举贤才,大义是为了增广德行。道德增广,贤才毕至,还怕什么呢?”

贤哉,赵衰!

举善荐贤

[拼音] jǔ shàn jiàn xián

[释义] 贤:有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举贤任能

[拼音] jǔ xián rèn néng

[释义]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选贤举能

[拼音] xuǎn xián jǔ néng

[释义]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 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644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