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功臣中,为何只有徐达得以善终?

明朝开国功臣中,为何只有徐达得以善终?,第1张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历史上开国皇帝中,能够比朱元璋身份低的,仅仅石勒一人。朱元璋是乞丐出身,石勒是奴隶出身,与朱元璋相比,石勒的王朝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其次,石勒建立的王朝是在一个乱世之中。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政权,正因如此,人们对朱元璋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朱元璋的明朝是历史上得国最正的朝代之一,首先来说,朱元璋没有篡位,是赶走了元朝统治者。正是这样的因素,明朝才能够说是得国最正的朝代之一。朱元璋从皇觉寺出家之后,就一直是和尚的身份,但是遇到了老乡之后,朱元璋加入了红巾军,此后的事情就是朱元璋建功立业,逐渐成为了红巾军的顶梁柱之一。

建功立业的朱元璋在红巾军的官职不断上升,后来红巾军的郭子兴还将养女嫁给了朱元璋,此人就是后来的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在朱元璋起义的初始阶段,马皇后对朱元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马皇后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在朱元璋征战的过程中,马皇后的作用不容忽视。

明朝的建立肯定是离不开开国功臣的,马皇后就可以说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其次,明朝一共有34位开国功臣。这34人中,没有几人是得以善终的。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会杀死开国功臣,这一点没什么奇怪的,毕竟开国功臣的势力如果太大,就会威胁到皇权。西汉的建立离不开汉初三杰的作用,韩信就是刘邦最大的威胁。

当初的楚汉之争时,韩信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后来,韩信反而是成为了西汉最大的威胁,对刘邦来说,韩信的存在就是对西汉政权的威胁。因此,韩信被萧何与吕后设计害死。朱元璋建立明朝 后,为了维护纲纪和大明江山永固,陆续屠杀了大部分开国功臣。这一点没什么奇怪的,其次就是明朝的开国六公几乎没有好下场。

在开国六公中,只有徐达是一个例外。在历史上,有传闻朱元璋用烧鹅害死了徐达,但是这个传闻没有根据。徐达生前备受朱元璋信任,死后备极哀荣,被追封为中山王,子孙世袭魏国公,直到明朝灭亡。明朝征战的过程中,徐达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当初朱元璋为了稳固大明王朝的江山,只好选择了对开国功臣大开杀戒。

这就有了洪武四大案,其次就是朱元璋册封藩王,这些藩王是明朝的王牌之一,但是朱元璋想不到,后来的藩王反而成为了明朝的累赘。话说回来,徐达为何没有被朱元璋杀死呢?从徐达的家族来说,徐达有两个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一个嫁给了燕王朱棣,另一个嫁给了代王朱桂。朱棣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都是徐达的亲外孙。

《明史》记载了“中山(徐达)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 ”徐达“持重有谋”、“谦逊”。根据这样的记载来看,朱元璋不杀徐达是有道理的。徐达又能干,又谦虚,这样的大臣去哪里找?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徐达作为朱元璋的同乡,比朱元璋小四岁,是光屁股从小长大的好朋友。从这一点来说,徐达与朱元璋就多了一份感情。

徐达从1353年朱元璋回乡招兵就开始跟着朱元璋闹革命,相互知根知底。更为重要的是,徐达是明朝第一武将,中原,北方,西北都是徐达带兵平定的。徐达被朱元璋公开誉为“万里长城”。会带兵打仗还不要紧,徐达还有一个更大的优点,就是特别讲政治。徐达对朱元璋始终恭恭敬敬,客客气气,不会要权要待遇,违法乱纪的事绝对不干。

最为重要的是,徐达对朱元璋的提议,基本都是赞同,从来不与朱元璋唱反调,通过这一点来说,这样的大臣谁不喜欢呢?对朱元璋决定的事情,抓铁有痕地去落实。徐达真是做臣子的表率,是楷模。野史《翦胜野闻》说,徐达因病无法吃鹅,朱元璋赐给徐达蒸鹅,徐达吃完后死。以现如今的事实证据来说,这一点根本不可能。

朱元璋之所以没有杀死徐达,最重要的就是徐达听话。不仅如此,徐达对朱元璋的命令执行到位。“持重有谋”、“谦逊”这样的性格,肯定是深得朱元璋的心。由此一来,朱元璋才没有杀死徐达。

这个大臣叫徐达,他当时生病了,御医说过他不能食用鹅肉,所以朱元璋赏赐他鹅肉,就是表明了朱元璋不想让他活,赐他一只蒸鹅,也就是对他赐死了。徐达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在朱元璋称帝后,他并没有为自己的地位邀功,而是低调行事。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妻子张氏却触犯了朱元璋的大禁忌。

徐达的妻子张氏,之前曾在军队效力过,是一位女英雄,与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关系非常好。但是,因为她时长待在军中的缘故,导致她这个人说话有时候不知道深浅,经常在马皇后面前口无遮拦,但马皇后对此并不在意。一天,马皇后设宴邀请开国功臣的妻子们,说每个人都是从贫困的日子里来的。谁能想到会有今天的繁荣?其他人都同意了。只有张氏说了一句:“虽然我们都是从贫困家庭出来的,但是我的家庭可不如你的家庭好!”马皇后也极为尴尬,宴会以不和告终。虽然马皇后没有去和张氏计较,但张氏所说的话还是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一气之下,便将张氏处死了。

之后便把徐达叫到宫里设宴招待他,并对徐达说:“祝贺你用张氏的死,拯救了你们全族啊。”徐达听完脸色一变,但没有翻脸,只是默默地喝了朱元璋递给他的酒,但他的隐忍让朱元璋更加多疑。觉得他居然连杀妻之仇都能忍,他一定是在心里算计我!因此,朱元璋对徐达一系列的考验便开始了。没多久,徐达就卧病在床了。然而,朱元璋认为他是假装生病,所以便去一探究竟。

谁知道,朱元璋安慰了他这么多,他心里的愁云被一扫而空。结果,徐达的病痊愈了,这激怒了朱元璋,于是他便问了御医徐达的病需忌食什么,这才得知是鹅。于是,第二天朱元璋便送给徐达一只蒸鹅,明摆着就是要徐达死。对于徐达来说,这也算是一种解脱,最起码不用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徐达的夫人谢氏,被马皇后邀请进宫看戏。谢氏感慨了一句“你们家的房子真大呀”,几天过后就被朱元璋派人乱棍打死了,理由是觊觎大明江山。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将领,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徐达和朱元璋关系非常牢固,也彼此信任。明朝开国之时,满朝文武都以为自己有从龙之功,可以从此享受荣华富贵加官晋爵了。但是没有想到,朱元璋开始刻意下手清除这些功高盖主的势力,徐达就是被他第1个下手的人。

据说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马皇后心血来潮,邀请徐达的妻子谢氏进宫与自己叙旧。两人见面之后还和过去一样无话不说,然后又一起去戏楼看凤阳花鼓戏。在去往戏楼的途中,谢氏看着气势宏伟的宫殿,对马皇后感慨,你们家的房子可真大呀。这只是一句无心之言,谢氏当时还是从心底里把朱元璋和马皇后当成了自己的大哥大嫂。但她却忘记了此时的朱元璋和马皇后已经是帝王之尊。自己不能再和以前一样没有顾忌。

此时朱元璋正好想找一个武将人选出来杀一儆百,但是却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于是朱元璋就抓住了谢氏的这句话,派人将她乱棍打死。理由是觊觎帝王家的房子,就是在觊觎大明江山。最可怕的是,朱元璋打死了谢氏之后还派人去告诉徐达,说自己为徐达清理门户了,让徐达感谢自己。

徐达虽然愤慨,但是尊卑有别,又的确是谢氏失仪在先,也只好隐忍下来。不久之后徐达背后长了一个毒疮,医生说命不久矣,不能再吃荤腥了。朱元璋知道以后,派人送来一只烧鹅,看着他吃了下去。徐达含泪吃了下去,悲痛万分,没想到自己戎马一生,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

提到明朝的开国功臣,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中山王徐达。徐达“持重有谋,功高不伐”并且“破虏平蛮,出将入相”,是明初开国功臣中功高不矜的存在,他是朱元璋的老乡,在朱元璋回乡招募兵员的时候就报名参加了起义军,然后和朱元璋并肩作战,并最终成为朱元璋身边最得力的大将军。

当然,朱元璋也很是倚重徐达,所以徐达也一路高升,官至太傅,封魏国公。徐达有四个女儿,其中三个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其中就有朱棣的徐皇后。这四个女儿的母亲就是徐达的继室谢氏。

谢氏还是朱元璋做媒为徐达娶来的妻子,原本徐达是有夫人的,即张氏。张氏并没有生孩子,嫁给徐达没几年就被休掉了,不过并不是被徐达自己休掉的,而是被朱元璋下令休掉的。根据郑晓《今言》的记载,朱元璋曾对徐达说:“卿夫人好鞭挞人至死,此不足佐卿,朕为卿择一佳妇。”

这里的意思就是张氏是一个悍妇,发起脾气来直接就将人鞭挞致死,至于她有没有真的弄死人,弄死了几个人,他们的身份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徐达常年在外征战,张氏在家里的一言一行,徐达或许很少会干涉,所以张氏脾气暴躁了一些也是有可能的。

总之,朱元璋很不喜欢这个张氏,认为这样的夫人根本配不上徐达,更不可能辅佐徐达,成为好的贤内助,所以他自作主张将张氏休掉,而为徐达另外寻了一门亲事。

朱元璋做媒,将谢再兴的幼女谢氏嫁给了徐达。谢再兴至少有两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嫁给了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而幼女又被朱元璋嫁给了徐达。虽然提起来,感觉朱元璋和徐达是一辈人,而朱文正是下一辈人,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年龄差并不大。

朱元璋生于1328年,徐达生于1332年,而朱文正生于1336年,徐达比姐夫大了四岁,倒也正常。朱元璋因为张氏太强悍还杀过人所以为徐达休妻,但是他做主为徐达娶的继室也不是一个温柔的夫人,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在家相夫教子的夫人。

谢氏臂力惊人,常常手持重达百斤的铁器随军出征,是个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她的胆子和臂力一样惊人,说话不经大脑,不过谢氏刚开始和马皇后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根据余永麟《北窗琐语》的记载,朱元璋登基之后,徐达和夫人谢氏进宫的时候,徐达去见朱元璋,而谢氏就去找马皇后。

见了马皇后之后,谢氏常常会向马皇后抱怨,说出“我家不如你家”的言论,这真的算是惊人之语了,敢对着皇后说出这样的话,是相当没有分寸了,不是脑子有毛病就是真的天真如三四岁的小孩子。按理说徐达那样老成持重的人,即便谢氏真的天真得很,也不可能不提醒她说话注意分寸。

谢氏抱怨得多了,马皇后心里也有了疙瘩,毕竟抱怨一次尚且算是无心之失,但是谢氏数次抱怨,那很可能就是心里真的为徐达鸣不平,难道真的觉得徐达能够和皇帝平起平坐吗?这可不是小事,况且即便徐达不这样想,但谢氏的枕边风吹得多了,难保他不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所以马皇后就对朱元璋说:“枕边之言,中山宁无动心乎?”

朱元璋多疑,自然不会不过问这件事,于是朱元璋选了一个合适的日子在内庭设宴,等徐达到了之后,朱元璋吩咐身边的太监,去给早就待命的几个勇士传话,让他们到徐达的府邸将谢氏杀了。

这边,朱元璋和徐达君臣对饮,时不时聊聊过去、聊聊朝中的事情,徐达一直不明白朱元璋宴请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但又不好开口问,只能步步小心应对,那边,朱元璋派出去的几个勇士到了徐达的府邸,什么都没说,直接将谢氏杀了。

宴会快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个太监在朱元璋耳边说了什么,朱元璋会心一笑,然后举起酒杯对徐达说:今日免你灭族之灾。徐达不知道朱元璋什么意思,但还是跪下来将杯中的酒喝了。喝完之后心里直打鼓,总觉得发生了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等到徐达回到家中,才发现谢氏被杀了,徐达心里很难受,谢氏和张氏不同,张氏嫁给他没有几年,又聚少离多,而且张氏也没有生下孩子。但是谢氏却为他生了好几个孩子,感情也算深厚,但是徐达又不能说什么,毕竟是朱元璋杀的,他又能做什么呢?

如果他喊冤,朱元璋必定不会放过徐家,朱元璋说的那句“今日免你灭族之灾”也是一种警告。所以徐达只能默默承受丧妻之痛。当然这个故事记载在《北窗琐语》中,其实算是野史,正史中关于徐达几个妻子的记载很少,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关于徐达的夫人说了句“御花园真大”就被杀掉这个故事出自明朝嘉靖年间举人余永麟编纂的《北窗琐语》。书中这样写道:徐达的夫人谢翠娥陪马皇后逛宫中后花园时,因为皇宫的花园很大,一直玩累了都没有走完。谢翠娥这时候开始夸这个花园:“这个花园真大真漂亮,我家的花园走几步就完了,而且还没有这个好看。”马皇后一听非常高兴,但是这些话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就不一样了,他认为谢翠娥准备谋反,想要将皇后的花园据为己有。曾召徐达进宫的时机,派人以“觊觎之心,谋逆之意”的罪名到徐达府中将谢翠娥乱棍打死。

谢翠娥是朱元璋军中大将谢再兴的小女儿,从小就受良好的教育,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朱元璋看到之后将其许配给徐达。根据明朝的《北窗琐记》中记载:“徐达夫人谢氏,臂力过人,常持铁器重百斤者,军中随行。”由此可见,谢翠娥还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女子。由于谢再兴后来兵变背叛了朱元璋投靠了陈士诚,使得他在一怒之下直接杀了谢再兴的家人,只有谢再兴的两个女儿谢翠英和谢翠娥幸免于难。

等到朱元璋登基当上皇帝后,开始对那些功臣论功行赏,该升官的升官,该加爵的加爵。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开国功臣慢慢被权力所腐蚀,一个个都成为了国家的蛀虫。等到朱元璋的皇权完全巩固后,担心自己去世后,懦弱的朱允炆震慑不了这些骄兵悍将,容易为后来的兵祸埋下隐患,就准备想办法除掉这些人。

光是通过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就诛杀了4万人之多,就连早已经颐养天年的李善长也未能幸免,最终被以谋逆之罪被处死。作为开国功臣的徐达自然也是皇帝重点敲打的对象,更何况徐达的夫人谢翠娥还是出兵变背叛了自己的谢再兴女儿,所以他做人要想办法敲打敲打下徐达。

等到朱元璋听到谢翠娥说的这些话后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借着这个天赐良机直接先弄死了说错话的谢翠娥。这时候正好看看徐达的表现,如果他有什么不轨的举动直接连他也一起处死。好在徐达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知道自己一旦做错事全家都会受到牵连。所以一直老老实实跟在朱元璋的身后,从不敢有其他的想法,这才逃过了一劫。

对于朱元璋来说,现在的徐大还是有点用处的,不能一下子就把这些功臣全弄死了,不然很容易引发动乱。所以这时候只能慢慢来,一个一个慢慢找机会弄死他们,这样的话不容易影响国家的稳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684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