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焉廋哉?焉廋哉?

人焉廋哉?焉廋哉?,第1张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

个人的性格体现在多种方面,有可见的——交谈中的肢体语言、社交喜好、语言表达等,也有不可见的——隐秘在内心深处的行为动机。心理学向来重视对人类性格特征的研究,并且产生出了众多对性格进行判断的科学理论与工具。近来特别流行的MBTI测试就是分析性格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无论怎样的工具,都不能有效的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一来,我们没办法强迫要求结交对象去做某个测试;二来,文字测试是死的,而人心是灵活多变的,静态狭隘的指标难以衡量深邃变动的人性,因此往往会出现测试结果与本人实际不相符的情况。更何况,人在填写测试的时候,有一种选择理想人格特质而不是自身现实人格特质的倾向,换句话说就是下意识的自我美化。因此,为了了解一个人,最佳途径还是通过长时间的考察言行。在大学的中哲课上,我学到了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总结出一套“观人术”,就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视其所以”,就是观察一个人所行之事。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不在其昏迷、夜寐中,而在于日常的行为处事里。行动是人类心灵的直接体现。待人接物时是否讲礼貌,是否行善或者作恶……我们从行为中获得对一个人的外在印象,并且对此人的性格作出初步判断。

观其所由”就是在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之后,还要考察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行事的方法。正所谓“知人知面难知心”,外在的行为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中存在着伪装出来的良善,也存在客观环境逼迫出来的恶行。只有审慎思考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寻找驱使他的因素,才有可能对他的性格与品行做出中肯的判断。同时,一个人的行事方法也鲜明昭示着性格特征。面对同一件任务,有的人兢兢业业,有的人偷奸耍滑;有的人坚持独立自决,有的人热衷集体力量。在敬老院服务的志愿者在工作中却粗暴的指摘老人,强行要求老人听从自己的安排完成任务,就算他志愿时长再久也很难说他是富有爱心的人。

察其所安”,就是观察一个人安于做什么事,了解他的习惯、喜好。一个人的偏好、习惯活动最能反映出他的习性、旨趣,也反映着他的价值观。做起来让他开心的事,在他心目里往往具有高价值定位。通过观察令一个人安心、喜悦的事情,我们能对其性格作出较深的把握。在社交活动中喜悦、富有激情的家伙开朗、外向,社交需求较高,而热衷于独处的人审慎、内敛,富于思考,也可能缺乏自信、过分纠结于内在世界。而以小偷小摸、不检点的行为为乐的人我们自然知道其不宜深交。

这三方面的考察综合内外,对一个人的性格具有较深刻的揭示。然而,它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必须要有长时间的观察相处作为基础,因此不适宜短时迅速对人的性格,可以通过一些心理学定理作为补充。当我们经过长时间的积淀,运用这三种方法深刻考察一个人之后,就像孔子所说,“人焉瘦哉”,他又怎么能掩饰自己呢?

注释是: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处事的动机,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那么,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这个人的内心怎能掩盖得了呢?出自《论语》。

孔子认为,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治理社会和国家,都不能不知人,知人虽然很难,但并不是没有办法。在这里,孔子便教给我们一套了解他人、认识他人的科学方法。

孔子的这套方法,可以概括为“视”“观”“察”识人三部曲,具体说来,就是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先看的他的言行,其次观察他做事的内在心理,最后确认他的价值取向和志趣所在。经此三步,就能对一个人做出较为彻底的认识和全面了解,使他在你面前无处遁形。

扩展资料:

孔子识人法,是对一个人从外看到内做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考察。即便他人的城府极深,极力想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掩藏起来,只要我们耐心观察,照样能让他们无所遁迹,乖乖地现出“原形”。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都能做到前两点,可是这并不能真正地了解他人,只有把握其价值观,才能彻底地了解他。言语是最表面的东西,最不靠谱,就连日常的行为也只是初步判断的标准而已。了解到他人做事时的动机,已经能够较为准确地认识他人。如果能认准其价值观和志趣,当算是真正知人了。

对于为政者而言,“知人”的目的在于“善任”,只有“善任”才能使人才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保证国家的政策得以贯彻和落实。这就需要为政者必须具备知人的本领,在选人用人时都能量才使用,使客观需要与主观能力达到完美的统一。

说两遍表示强调。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译文

孔子说:“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过去的所作所为,看仔细他的心安于什么情况。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看他所用,观察其原因,考察其所安,人的这些样子岂能是可以藏起来的!人的这些样子岂能是可以藏起来的!”

焉:yān 相当于“之”,“是”,“然”、“样子”

廋:sōu 藏匿,隐藏。廋,隐匿也。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这段话是孔子较为得意的洞见。有人问孔子如何看透和识别一个人,孔子就说了这句话。

孟子的方法很简单:“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mao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意思就是要盯着对方的双眸看,如果一个人的双眸不清澈,眼神闪烁,游移不定,就是坏人;正直的人,眼神一定明亮。

“人焉廋哉”是指根本无法躲藏、无法掩饰,有经验的人一看眼神就能确认。

孔子的观点更加严谨,他提到用三件事来观察别人,这样也没有人能够藏得住--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简单地讲,就是使命、愿景、价值观。

看一个人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就能够知道这个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到底想要做什么。

“视其所以”,指观察一个人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做事。

“观其所由”,就是观察一个人做事的动机是什么。比如某人做一件事,是为了满足私欲,为了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更有面子,还是为国、为民、为社会、为他人能够变得更好。

“察其所安”指一个人在怎样的情况下觉得舒服、自在。他在什么样的时刻感到安心?使他安心的点到底在哪?这是愿景,是关于一个人对未来价值的追求。

孔子说:看一个人,从三个角度就够了--做事的方法,做事的出发点,让他安心的生活方式。

把这三个角度看明白了,他就再也无处躲藏。

廋(sōu):隐藏,隐瞒的意思.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译文

孔子说:“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过去的所作所为,看仔细他的心安于什么情况。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690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