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病有何特点?怎样防治?

大肠杆菌病有何特点?怎样防治?,第1张

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的家兔肠道疾病。多发于出生乳兔、乳期仔兔和乳后的幼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饲养管理不良、饲料污染、饲料和天气突变、卫生条件差等导致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改变,使肠道常在的大肠杆菌大量繁殖而发病,也可继发于球虫及其他疾病。

(1)临床症状 本病最急性病例突然死亡而不显任何症状,初生乳兔常呈急性经过,腹泻不明显,排黄白色水样粪便,腹部膨胀,多发生在生后5~7天,死亡率很高。未断奶乳兔和幼兔多发生严重腹泻,排出淡**水样粪便,内含有黏液。病兔迅速消瘦,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腹部膨胀,磨牙。体温正常或稍低,多于数天死亡。

(2)病理变化 乳兔腹部膨大,胃内充满白色凝乳物,并伴有气体;膀胱内充满尿液、膨大;小肠肿大、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液体,并有气泡。其他病兔肠内有两头尖的细长粪球,其外面包有黏液,肠壁充血、出血、水肿;胆囊扩张,个别肺部出血。

(3)诊断要点 根据本病仔幼兔发生较多,腹泻,脱水、粪便中带有黏液性分泌物等症状,配合病理剖检做出初步诊断,通过实验室进行细菌学检验确诊。

(4)防治措施 仔兔在断乳前后饲料要逐渐更换,不要突然改变。调整饲料配方,使粗纤维含量在12%~14%;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和兔舍卫生工作。用本兔群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制成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20~30日龄仔兔肌肉注射1毫升,可有效控制本病的流行。如已发生本病流行,应根据由病兔分离到的大肠杆菌所作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链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10万~20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3~5天。也可用庆大霉素、氟哌酸、土霉素等药物。使用微生态制剂对本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严重患兔同时应配合补液、收敛、助消化等支持疗法。

在发病期间,控制精料喂量,干草、树叶等优质粗饲料自由采食,有助于本病的控制。轻症患兔不用药物也可逐渐好转。

人的体内是必然存在细菌的,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肠胃消化都需要细菌的帮助,只不过有些细菌是益生菌,就是说它能够帮助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转,让我们的身体运转的更好,有些细菌是对我们身体有坏的影响的。

好的细菌很明显的表现为我们肠胃中的大肠杆菌,它是帮助我们身体进行消化的。对我们身体是有好处的。大大加快了我们身体消化的效率和速度,对维持我们身体正常运转有着非常大的好处,但也有一些其他的对身体有害处的,比如说引起我们感冒发烧的一些病毒和细菌,引起我们伤口感染的一些病毒和细菌都是有害的。

至于细菌到底会不会引起身体发胖,其实这并没有必要的联系。因为细菌它只是一种外来的生物,到达我们身体之后,我们身体会出现一定的排异反应,到达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反应,不能证明细菌就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发胖,而是说,真正导致我们身体发胖的元凶是那些脂肪的积累消化了,食物营养储存在脂肪里面,然后不运动,长年累月导致的脂肪快速增长,才让我们身体发胖。

只要我们正常的摄入饮食,吃干净的东西和干净的水,然后定期到医院检查,我们的身体是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的。有正常的细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身体内必然是蕴含一定的细菌的,包括我们的皮肤,包括我们的被子,我们日常接触的用品都会有一定细菌的存在,但是它并不会影响我们身体整体的健康。

你对细菌的印象如何? 肮脏,有害,无用?假如说它们从地球上消失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没有细菌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会感到幸福吗?

好吧,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这个假设的讨论吧。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

病菌消失的世界,看起来像一个幸福的开始。

首先,你可能闻不到身上的臭汗味了,人身上的汗臭是由通过汗液分泌细菌的化学物质散发出来的。特别是依靠腋下的汗而生存的棒状杆菌消失后,狐臭会在地球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后在挤公交的时候,你再也不会因为异味而反感了。接着,引起龋齿和胃炎的细菌也消失了,于是医院也变得无人问津。但最令人惊奇的是,全世界的人都会瘦1到2公斤。 正是因为细菌在我们身体里所占的比重大概有1到2公斤。

但是一切看起来的幸福,也只能止步于此了。没有细菌的世界将进入病态化。首先,生活在草原上的鹿,长颈鹿,羊等倒嚼动物开始死亡。因为它们肠子里面的纤维素分解菌已经不在了。纤维素分解菌是将倒嚼动物吃过的植物分解制成各种营养素(葡萄糖,氨基酸,脂肪),其中有75%再次被用作倒嚼动物的能源。所以当纤维素分解菌消失时,倒嚼动物就只能饿死。

人类也没办法平安无事。随着人类肠道里的细菌消失,肠道里再也不能产生维生素B组和维生素K组了。因为,如果没有肠道里的大肠杆菌、丙酸杆菌、假单胞菌等细菌,这些维生素是不可能合成的。就这样,人们失去了营养素伴侣,开始患上维生素缺乏症。另外,随着有助于人类免疫反应的乳酸杆菌和比菲德氏菌的消失,人类的健康也渐渐陷入低谷。

随着细菌的消失,植物开始枯死。氮气的来源消失了。植物需要氮来制造蛋白质,但是空气中的氮分子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使用。必须通过溶于水的硝酸离子形式才能吸收。把氮气转化成离子菌的家伙们正是固氮细菌,氨化细菌和硝酸细菌。生活在泥土中的这些细菌破坏空气中的氮分子的结合,制造铵离子和硝酸盐,植物吸收溶于水的这些物质生产蛋白质。这一过程被称为固氮,全球79%的固氮都是由这些细菌引起的。所以一旦细菌消失,植物就会死亡,无法制造蛋白质。而且植物要生存还需要无机盐类,如磷,钾,钙,镁,硫等。植物根部附近的细菌(促进植物生长的根圈细菌)将这些元素溶解在岩石中,使其形成植物能够吸收的状态。甚至有些细菌会生成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激素——吲哚乙酸。即,一旦细菌消失,植物就会死亡,陆地生态系统也会灭绝。

随着细菌的消失,海洋生态系统也迎来了悲剧。每毫升海水中就有100万只细菌,其中最常见的蓝细菌,承担着一半的海洋光合作用。啊?你能想象后面的情况吗? 是的,如果蓝细菌消失,海洋的光合作用会大幅下降。因此,接触到光的海洋中层 (表层~1公里)的氧气浓度急剧下降,很多海洋生物死亡,地球的海洋最终成为死海。深海也不会平安无事。生活在深海热水区周围的深海细菌用从这里喷出的铁、硫等物质制造有机物,支撑着其他深海生物的生活。但是这些细菌一旦消失,深海有机物就会无法生成,最终深海生态系统就会枯死。同样地,一种叫Trichodesmium的细菌在海洋中占固氮量的50%以上,一旦这种细菌消失,海洋生物的蛋白质氮就会锐减,最终海洋生态系统也会崩溃。

与之前这些相比,地球会逐渐变热。因蓝细菌消失,植物死亡,导致光合作用减少75%,而动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持续累积,温室效应开始增加。其结果是: 极地的冰融化了,被冰封在冰里的温室气体像这样多(17,000,000,000,000,000kg)释放出来,加速了地球温室化。特别是,随着可以每年消耗3000亿公斤CH4的甲烷细菌的消失,温室效应达二氧化碳25倍的甲烷气体在地球大气中不可控制地扩散。换句话说,地球将变成火热的地狱。最后,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地球上到处堆积着很多生物的尸体塔。当细菌作为生态系统的分泌物消失时,那些死去的生物无法腐烂,只能堆积,并且生态系统里的分解再合成的循环也停止了。霉菌虽然也能分解,但霉菌通常只在酸性和水分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没有细菌,霉菌独自起到分解者的作用几乎是不可能的。

好了,各位!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吧。我是自娱自乐的小明,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文章,欢迎你的关注和收藏。

参考材料:Jack A Gilbert et al, "Life in a World without Microbes" in PLOS biology (2014)

举报/反馈

问题一:大肠杆菌该用什么药治疗最佳 头孢,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氧氟沙星是一种杀菌剂,这两款应该不错

问题二:大肠杆菌感觉需要怎么治疗 大肠杆菌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如果发生移位那么也是可以导致大肠杆菌感染的,由于大肠杆菌属于格兰阴性杆菌,所以可选用头孢三代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问题三:严重大肠杆菌怎么治。 大肠杆菌感染应该用:舒普深、β-内酰类/酶抑制剂抗生素,如: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等。

问题四:人体肠道大肠杆菌超标怎么办,怎么治疗 叫医生开药吃啊,吃杀菌的药。

问题五:什么药治大肠杆菌的? 大肠杆菌学名Escherichia coli,就是一个种,但因为微生物容易变异,所以临床上或科学研究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有少许差异,称为不同的型、菌株等,但所有的大肠杆菌都是一种的就像人类,虽然肤色不同,但都同属一种

治疗: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效的抗生素一般都能杀死大肠杆菌,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广谱性抗菌素对大肠杆菌也有效,如四环素,链霉素等

问题六:鸭子的大肠杆菌怎么治 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艾希氏杆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由于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肠道中,属条件性致病菌,当存在某些诱因时即可出现大肠杆菌所参与的并发或继发感染,造成各种日龄鸭及各品种鸭均易感染。近年来,随着我市畜牧小区的不断建设,规模化、集约化养鸭业的蓬勃发展,因为鸭的大肠杆菌病不断蔓延,从而导致鸭只的死亡、种鸭及蛋鸭的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鸭只生长发育受阻、肉和蛋品质下降、治疗费用增加等,给集约化养鸭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对症治疗,减少损失,有效做好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集约化养鸭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引起大肠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

笔者通过在实际生产中观察及与部分养殖户交流了解到,目前在生产中遇到的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病症,主要有肉鸭和蛋鸭的气囊炎、全身败血性大肠杆菌病、蜂窝织炎、肿头综合征、输卵管炎和腹膜炎、脐炎、结膜炎和眼球炎、肉芽肿、脑炎、心包炎等。从生产实践中调查可以反映出一个明显问题:肉食鸭大肠杆菌病发病较严重,而且除原发病外,常继发传染性法氏囊病、鸭新城疫、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综合来看,在实际生产中,引发大肠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1 免疫抑制因素

机体对大肠杆菌病的抵抗力,既需要细胞免疫应答,也需要体液免疫应答。如果在实际生产中,鸭只感染某些疾病,就会破坏鸭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从而造成大肠杆菌的感染。

12 应激因素

某些应激反应可引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例如,接种疫苗时鸭群产生的应激反应以及免疫程序设计不当都会引起鸭群抵抗力下降,从而造成大肠杆菌感染;如接种新城疫疫苗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常会继发大肠杆菌性气囊炎;以气雾法接种疫苗时,当雾滴过小会导致肺炎和气囊炎,此时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的感染。

此外,免疫程序不当导致的呼吸道症状也会引起大肠杆菌的继发感染。

13 有害环境因素

有害的环境因素也是引起大肠杆菌感染主要原因之一。如不及时清理鸭舍,造成空气中氨的含量超过一定浓度时,长期接触会破坏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相对湿度低于25%既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变干,为大肠杆菌进入体内提供条件,还会引起高水平的尘埃悬浮,这些尘埃不仅会 上呼吸道,且成为大肠杆菌进入呼吸道的载体。此外,饲养密度过大、气候多变、通风不良等都可成为大肠杆菌继发感染的诱因。

14 饮饲及营养状况因素

日常生产中,饲养方式、饮水等会直接影响到鸭群营养状况的好坏,日粮营养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状况等都是能否引发大肠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因为机体免疫系统的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养是否充足。通常情况下,蛋白质摄入量过低会抑制T细胞增殖,影响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数量;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呼吸道黏膜鳞状化变性,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被未成熟的细胞取代,为大肠杆菌的入侵提供条件;饲料中维生素E被氧化性酸败产物~自由基所破坏,也会抑制免疫应答。此外,饮水是引发大肠杆菌病的一大重要因素,如鸭群饮用水源受到大肠杆菌污染后,通常情况下鸭群会发生高水平的全身性感染。

2、鸭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主要症状

通过生产实践发现,鸭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蛋鸭在雏鸭阶段发生率较低, 从育成鸭开始逐渐增高;肉鸭则以30-45日龄段发生较多。饲养管理不良、饲料搭配不当或突然改变,气候剧变等因素能诱发本病发生,集约化养殖若饲养密度过大,污染严重,加之消毒不严,常引起较高的发病率,对雏鸭死亡率几乎可达100%。

从临床上看,感染大肠杆菌病后一般表现为雏鸭精神不振,闭眼嗜睡,个别>>

问题七:猪得了大肠杆菌怎么治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肠道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水肿病三种,以发生肠炎、肠毒血症为特征。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1~7日龄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肠道传染病。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引起的 10~30日龄左右仔猪多发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排腥臭的灰白色粥样稀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仔猪黄痢  临床上以剧烈腹泻、排**或黄白色水样稀便、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剖检常有肠炎和败血症,有的无明显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一般在24小时左右,长的也仅有1~3天,个别病例到7日龄左右发病。仔猪出生时正常,窝内发生第一头病猪,一两天内同窝猪相继发病。最初为突然腹泻,排出稀薄如水样**至灰**粪便,混有小气泡并带腥臭,随后腹泻愈加严重,数分钟即泻一次。病猪口渴、脱水,但无呕吐现象,最后昏迷死亡。预防: ①仔猪出生立刻口服庆大霉素一毫升或使用杀痢王擦剂一支。 ②综合性措施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母猪分娩时专人守护,把母猪 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干净。用以防止产后感染和仔猪黄痢,产前、产后各一周在母猪饲料中拌入利高霉素预混剂,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治疗: ①用粘杆菌素注射液肌肉注射01ml/kg,每日2次。 ②在母猪料中添加白头翁类中药通过母猪过奶。 2仔猪白痢 流行特点 本病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7日龄以内及30日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本病的发生与各种应激有关,如没有及时给仔猪吃初乳,母猪奶量过多、过少与奶脂过高,母猪饲料突然更换、过于浓厚或配合不当,圈舍污秽,冬、春季节气温骤变,阴雨连绵或保温不良均易诱发此病。且一头发生后,同一窝的仔猪相继发生。此愈彼发,拖延十余天才停止。 临床症状 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白色、灰白色以至**粥状有特殊腥臭黏腻的粪便。体温和食欲一般无明显变化。病猪逐渐消瘦,发育迟缓,拱背,行动迟缓,皮毛粗糙无光、不洁,病程2~3天,除少数发病日龄较小的仔猪易死亡外,一般病猪病情较轻,易自愈。预防: 由于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使用疫苗预防效果并不理想,药物预防可参照仔猪黄痢的预防方案。 治工: ①治疗可参照黄痢的方法! 3仔猪水肿病 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眼睑或其它部位水肿、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肥胖幼猪,以4月~5月和9月~10月较多见,特别是气候突变和阴雨后多发,发病率约5%~30%,病死率达90%以上。由带菌母猪和感染的仔猪粪便排出病菌,污染饲料、水和环境,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生过仔猪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近年来本病又有新的流行特点,首先发病日龄不断增加,80~100斤的猪都有水肿病发生。其次吃的越多,长的越壮的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据统计,水肿病多发生在饲料比较单一而缺乏矿物质(硒)和维生素(B族及E)的猪群。 临床症状 ①神经症状:盲目行走或转圈,共济失调,口吐白沫,叫声嘶哑,进而倒地抽搐,四肢呈游泳状,逐渐发生后躯麻痹,卧地不起,在昏迷状态中死亡。 ②体温在病初可能升高,很快降至常温或偏低。 ③水肿:眼睑或结膜及其它部位水肿,病程数小时至1天~2天。 有些病猪没有水肿的变化。病程一般为1~2天,个别的可达7天以上。防治要点 预防: ①补硒:缺硒地区每头仔猪断奶前补硒。 ②合理搭配日粮,防止饲料中蛋白含量过高,适当搭配一些青绿饲料。 ③仔猪断奶前7―10天用猪水肿多>>

病原病原为埃希氏大肠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菌,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干燥的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热和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都能很快使之灭活。

流行特点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健康鹅的肠道中,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0—15%,在鹅抵抗力正常的情况下不能发病。当外环境突变或饲养管理不当与生病等因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感染发病。

病鹅和带菌鹅是主要传染源,粪便污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和孵化用具等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种蛋的污染主要被带菌母鹅或产蛋箱、孵化器污染。雏鹅的发病与饲养管理不良、天气不好、VA缺乏等密切相关。成年母鹅的发病与产蛋期相关,往往产蛋初期零星发生,产蛋高峰期发病多,产蛋停止本病也停止发生。产蛋母鹅的病死率可达100%。公鹅的感染与配种有关,鹅群的发病数越高,公鹅的感染率也越高,说明交配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

临床症状母鹅感染后,急性型表现败血症,发病急,死亡快,食欲废绝,但渴欲增加,体温升高,比正常温度高出1~2℃。

慢性型病程3~5天,有时可长达10余天。母鹅在开产后不久,即有部分产蛋母鹅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愿走动,喜独处,气喘,站立不稳,头向下弯,嘴触地,腹部膨大。排黄绿色稀粪。病鹅眼球下陷,消瘦,呈脱水症状,后衰竭而死。

雏鹅特征性的症状是小鹅肿头症,一般先结膜发炎,眼肿流泪,有的上下眼睑粘连,严重者头部、眼睑、下颌部水肿,尤以下颌部水肿明显,触之有波动感。多数很快死亡,有的经5~6日死亡。

病理变化成年母鹅的特征性病变为卵黄性腹膜炎,腹腔内有少量淡**腥臭混浊的液体,常混有损坏的卵黄,各内脏表面覆盖有淡**凝固的纤维性渗出物,肠系膜上有小出血点。卵巢变形萎缩,呈灰色、褐色或酱色等。输卵管黏膜发炎,内有小出血点和淡**纤维性渗出物沉着。鹅体消瘦,气管内有黄白色泡沫样渗出物。肝质脆、淤血,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公鹅的病变仅限于外生殖器部分,严重者布满绿豆大小坏死灶。

雏鹅除水肿症状外,肠黏膜出血,个别病雏可见气囊混浊,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多。

诊断成鹅发病根据特征性病变及流行特点即可确诊,但雏鹅毛发病常缺少特征性病变,需做病原分离鉴定方能确诊。

实验室诊断

1涂片染色镜检雏鹅大肠杆菌性败血症,取病死(刚死)雏鹅的肝、脾脏组织;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取腹腔蛋黄液、输卵管凝固蛋白、变形卵泡液;患病公鹅阴茎的结节病灶作为被检病料并制作印片或涂片。当分离出细菌之后,挑选典型菌落作涂片、染色、镜检。确诊还需进行其他检验。

2分离培养取病料直接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皿或伊红一美蓝琼脂平皿培养基,置37℃温箱培养24小时,由于大肠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乳糖而产酸,因此在麦康凯平皿上菌落呈粉红色,在伊红一美蓝平皿上大多数菌株的菌落呈黑色并有金属闪光现象。确诊还须进一步作生化试验。

3接种实验小动物用大肠杆菌培养物经口感染豚鼠、家兔和小白鼠后,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不引起发病。当经皮下注射大剂量的纯培养物时,会产生局灶性炎症,有时会引起败血症而死亡。用大肠杆菌培养物注入豚鼠腹腔,也能因发生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而死亡。有条件时可作本动物回归试验。巴氏杆菌病的鉴别诊断项。

4由于大肠杆菌病相当普遍,而且经常与巴氏杆菌病、鸭疫里默氏菌病、小鹅瘟、鹅的鸭瘟病及禽流感等病并发或继发感染,使鹅的病情复杂化,症状及病变不典型,往往容易作出误诊。因此,必须掌握全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不断积累经验,力求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预防措施因各地养鹅的习惯及饲养管理方法有所不同,故预防鹅大肠杆菌病的一般措施,只能因地制宜。由于放养鹅只的水域各异,有些水塘、河涌的水源较为清洁,故本病的发生较少。南方很多是放养在鱼塘,时间长了,水就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就成为预防大肠杆菌病难以克服的问题。再加上缺乏一整套的防疫卫生制度,鹅群放牧时流动性大,这是造成鹅大肠杆菌病广泛流行的重要原因。下面是预防鹅大肠杆菌病的几项措施。

1搞好孵房、孵化器及育雏室的清洁卫生,防止细菌污染蛋壳,并进入胚胎造成胚胎受感染。放牧的水塘或水池应有一定的深度,防止污水和粪便流人池中,产卵窝应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进行消毒。

2药物预防对雏鹅有一定的效果,一般可在雏鹅出壳后开食时,饮水中加庆大霉素004%~006%或者用微生态制剂拌料,7~10天为一疗程。

3免疫接种是预防鹅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手段。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凡实施疫苗接种的鹅群,基本上能够获得95%以上的保护率。虽然各地大肠杆菌病流行菌株的血清型种类多而不相同,如果应用多价油乳剂苗,基本上可以保证有相当广的覆盖面。国内已成功地研制出禽大肠杆菌多价(13个血清型)油乳剂灭活苗有效期为6个月。

(1)免疫程序

用大肠杆菌(13个血清型)多价油乳剂灭活苗。

雏鹅——于7~10日龄,颈部皮下注射05毫升,如果是肉鹅,免疫一次即可。

种鹅——7~10日龄首免,2月龄时进行二免,每只1毫升。产蛋前15~20天进行三免,每只15毫升。以后每隔半年免疫一次,每只1毫升。首免之后15天产生免疫力。

在产生免疫力之前,尽量避免鹅只接触被污染的水源。搞好鹅舍的清洁卫生,或每2~3天在饲料中投一次抗菌药物,至产生免疫力为止。

(2)免疫失败的原因

①目前大肠杆菌疫苗除上述油乳剂灭活苗外,还有只含4~5个血清型的油苗、蜂胶苗及“自家苗”(灭活苗)。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种类较多,倘若疫苗所含的血清型与当地的流行株对得上号,则有效果。倘若对不上号,就会因免疫失败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还有采用“自家菌苗”免疫的办法。即采集发病鹅群中死亡病鹅的内脏或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制成大肠杆菌“自家苗”,用于鹅群的免疫。有免疫成功的例子,有免疫失败的惨重教训,也有某些上批鹅免疫成功,而下一批鹅则免疫失败的实例。总之是不稳定的。其理由是:从少数病鹅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血清型,不能完全代表整群病鹅的流行菌株,再加上等分离出菌株,制成疫苗,注射后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产生免疫力。在这段时间内,如果鹅群又有新的大肠杆菌血清型侵入时,同样会发病。

③鹅群发生大肠杆菌病时,在不同时期可以流行不同的流行株。因此,从同一个鹅群分离出来的大肠杆菌某些血清型也不能长期使用。

从长期使用13个血清型大肠杆菌油乳剂灭活苗的实践说明,免疫保护可以达到95%以上,到目前为止,还暂未出现免疫失败的例子。即使将来有一天出现免疫失败,那就可能是超出13个血清型的范围,只要分离出来,就成为14个血清型的疫苗了。事物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只有不断进行总结、不断研究,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出路。

治疗方法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都敏感,如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卡那霉素、强力霉素等。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也越来越多,而各地分离的菌株,即使是同一个血清型,对同一种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治疗之前好用分离株作药敏试验,然后选用高度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未做药敏试验之前,可先选用本场、本地区少使用的药物。好用几种敏感药物交替使用,以防产生耐药性菌株。

新霉素:10克对50千克水或每千克体重15~20毫克,饮2~3天。

庆大霉素:每2万~4万国际单位对1升水,饮2~3天:

卡那霉素:硫酸卡那霉素针剂,按每千克体重1500国际单位计算,肌内注射。每天1次。拌料15~30毫克/千克;饮水30~120毫克/升,连用2~3天。

盐酸沙拉沙星:10克对100千克水或10克拌40千克料连用2~3天。

当种鹅群发生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时,必须首先逐只公鹅进行检查,发现外生殖器官表面有病变的公鹅,马上隔离,或一律淘汰不留作种用,以防止继续传播本病。如果此时因淘汰种公鹅而影响受精率,可以采用人工授精。鹅舍及场地应进行清扫及消毒,放牧的水塘,可结合防治鱼病进行消毒。

喂给高质量、含菌量高的微生态制剂。种鹅食了这种微生态制剂之后拉出来的粪便,还含有大量有益的微生物,用生物竞争作用,对净化环境有一定作用。

病原本属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本菌对外界因素抵抗力不强,60℃15min即可死亡,一般消毒药均易将其杀死。大肠杆菌有菌体抗原(O)、表面(荚膜或包膜)抗原(K)和鞭毛抗原(H)三种。O抗原在菌体胞壁中,属多糖、磷脂与蛋白质的复合物,即菌体内毒素,耐热。抗O血清与菌体抗原可出现高滴度凝集。K抗原存在于菌体表面,多数为包膜物质,有些为菌毛,如K88等。有K抗原的菌体不能被抗O血清凝集,且有抵抗吞噬细胞的能力。可用活菌制备抗血清,以试管或玻片凝集作鉴定。在菌毛抗原中已知有4种对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固着力,不耐热、有血凝性,称为吸着因子。引起仔猪黄痢的大肠杆菌的菌毛,以K88为常见。H抗原为不耐热的蛋白质,存在于有鞭毛的菌株,与致病性无关。病原性大肠杆菌与肠道内寄居和大量存在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无任何差别,但在抗原构造上有所不同。

流行病学猪大肠杆菌病主要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3种。

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母猪的肠道、产道及周围环境中,因此,带菌母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妊娠母猪可经胎盘直接感染胎儿,也可经乳汁、粪便、污染水、饲料接触感染,仔猪黄痢容易发生于0—4日龄的乳猪,往往在同窝仔猪中的发病率达80%以上,病死率高。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如果一窝仔猪有一头发病,其余仔猪便可同时或相继发病,病死率较低。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并且病猪绝大多数是生长快而肥壮的仔猪,发病率低,病死率高达90%以上。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季和冬季多发,春秋干燥季节少发。一些大型集约化养殖场,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卫生和消毒不彻底,是加速本病流行的不容忽视的主要因素。

临床症状由于猪的生长期和病菌血清型的差异,由猪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也不同,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

1仔猪黄痢

出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于0—4日龄的仔猪,新生仔猪可在出生2—3小时后发生,可影响单个或整窝仔猪,排出**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块,严重时仔猪可能呕吐,并伴发脱水症状,腹肌松弛、无力、迟钝、眼睛无光、精神抑郁,体重下降、不久仔猪死亡。

2仔猪白痢

多发于3—4周龄的仔猪,病猪突然腹泻,粪便呈乳白色或灰白色,且腥臭、黏腻。病程2—3日,长的达1周以上,病死率低,一般都能自行康复,但发病仔猪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3仔猪水肿

病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结膜充血、眼睑、脸部、齿龈,有时波及颈部和腹部皮下出现明显的水肿。体温无明显变化,心跳急速,呼吸初快而浅,后来慢而深。神经症状明显,表现为肌肉颤抖、阵发性抽搐,盲目运动或转圈,站立时背部拱起,发抖,前肢如发生麻痹,则站立不稳,至后躯麻痹,不能站立,四肢划动作游泳状。

剖检变化1仔猪黄痢

尸体严重脱水,皮下常有水肿,肠道膨胀,有多量**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胃大弯部静脉梗死,局部小肠壁充血,小肠扩张。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同一窝仔猪发病率达90%,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

2仔猪白痢

剖检变化:尸体外白发白,消瘦,被毛粗乱,有脱水现象,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3仔猪水肿

主要为水肿,胃壁及肠系膜水肿为明显。全身淋巴结水肿,并不同程度充血和出血,水肿液一般为浆液性,有时在粘膜附近有血染。如果水肿严重,病变可延伸到基底部的黏膜下层。

诊断方法实验室诊断

可取黄痢和白痢病猪的小肠前段,用无菌盐水冲洗后刮取黏膜,或取水肿病病猪肠系膜淋巴结,接种麦康凯培养基后,37度培养18—24小时,挑取红色菌落作进一步培养和生化试验,并用大肠杆菌因子血清鉴定血清型。

预防措施应改善母猪的饲料质量,使母猪膘情良好。临产前一个月接种大肠杆菌k88、k99进行免疫。临产前7天将母猪清洗消毒后在上经过消毒的产床。即将分娩的母猪,应把乳房和阴部再次清洗消毒,挤出少许乳汁,加强产房保暖,应在22度左右,母猪分娩后1周,建议在饲料内添加抗生素(四环素、壮观霉素等)

保持仔猪足够的环境温度(1—3日龄适宜温度32—35度、4—7日龄适宜温度30—32度、8—15日龄适宜温度28—30度、15—28日龄适宜温度26—28度),产房内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减少仔猪与大肠杆菌的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仔猪自身防御体系得以控制,同时注意适时通风换气,应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特点,及时补铁补硒,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限度的降低仔猪的发病率。

仔猪出生后应口服庆大霉素,可预防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仔猪出生后4小时内应吃到初乳,由此获得免疫力。产房内部的消毒至关重要,每周至少两次,每次更换一种消毒药物。

应经常检查母猪的泌乳状况和仔猪吃奶情况,发现缺奶或乳房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催奶治疗。对采食量小,体况瘦的母猪应增加饲喂次数,提高母猪的泌乳能力,减少因母猪缺奶而造成仔猪黄、白痢的发生,降低损失。

对猪群要进行检疫,以控制不同大肠杆菌致病型和其他感染菌引入猪群。未接触过大肠杆菌菌毛抗原的猪群对此无任何免疫力。产房要彻底清洁,避免猪群中窝间感染,仔猪免疫或治疗时,要求每头猪一个针头。对每批妊娠母猪实行全进全出,产房严格消毒可减少环境中大肠杆菌的繁殖。

断奶仔猪应做到尽量减少环境或其他形式的应激,如混群、寒冷、运输、饲料、转入新圈舍等。

预防仔猪黄痢,可对妊娠母猪于产前6周和2周进行两次疫苗免疫,而预防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可在仔猪出生后接种大肠杆菌腹泻基因工程多价苗或灭活苗。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地区做药敏实验,可选以下治疗方案:

(1)对发病的仔猪应加强补液,可口服补液盐或电解质,温开水灌服,每天三次。也可腹腔注射葡萄糖氯化钠,减少因脱水而造成仔猪迅速死亡。

(2)可肌注恩诺沙星,遵医嘱,大剂量注射,仔猪容易发生神经症状,造成过敏死亡。

(3)可口服杨树花或双黄连等药物,对仔猪黄白痢效果显著。

(4)仔猪白痢,可肌注链霉素+乙酰甲喹,经药敏实验,效果显著。

(5)肌注头孢赛呋或乳酸环丙沙星类药物,久治不愈者,可肌注干扰素类。

(6)治疗经2—3天不愈者,必须更换治疗药物,否则仔猪容易产生耐药性。

(7)必须通过给母猪用药对患病仔猪进行治疗,必须挑选能到达小肠腔的药物,如头孢菌素、阿莫西林等,如果是群体问题,一定要做药敏实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709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