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酶60.4值算高吗?

脂肪酶60.4值算高吗?,第1张

您好,您的脂肪酶虽说稍高于正常值,但也不是那种十分严重的情况。

意见建议:脂肪酶的身高,主要与机体内脂肪含量的升高有关,常见于急性胰腺炎、骨折后等,高的数值可以高达几百,乃至一千。而您的脂肪酶稍升高可能与脂肪组织损伤有关,建议您先观察一段时间,然后复查。

滴定法:酶促反应4h为006~089U/ml,酶促反应16~24h为02~15U/ml。

⑵比浊法:呈正偏态分布,最低为OU,单侧95%上限为79U。

脂肪酶是一种特殊的酯键水解酶,它可作用于甘油三酯的酯键,使甘油三酯降解为甘油二酯、单甘油酯、甘油和脂肪酸

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因此,一切对蛋白质活性有影响的因素都影响酶的活性。酶与底物作用的活性,受温度、pH值、酶液浓度、底物浓度、酶的激活剂或抑制剂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脂肪酶在微生物中有广泛的分布,其产生菌主要是霉菌和细菌。已经公布的适用于甘油三酯加工的不同来源的脂肪酶有33种,其中18种来自霉菌,7种来自细菌。

脂肪酶可将甘油酯(油、脂)水解,在不同阶段可释放出脂肪酸、甘油二酯、甘油单酯及甘油。水解生成的脂肪酸,可以用标准的碱溶液滴定,以滴定值表示酶活力

不能。脂肪酶属于人体的代谢酶,人体在摄入油脂类的食物之后,经过脂肪酶的作用,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进一步转化成脂肪,不具有瘦下来的作用,所以吃脂肪酶不能瘦下来。

        减少脂肪健身人群中比例较大的是肥胖人群。肥胖是体内某些物质过剩、滞留、堆积(过多的体脂肪)的现象或症状的总称。肥胖按发病原因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按体型分为苹果形肥胖和梨形肥胖,按脂肪细胞情况分为脂肪细胞增大型肥胖和脂肪细胞增殖型肥胖。肥胖的主要成因是食物摄入与能量消耗间的失衡,致使能源物质在体内大量堆积,转化为脂肪并在体内积累。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肥胖人群呈逐年增加趋势,尤其是以腹部脂肪堆积为主的中心型肥胖症,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病”之一实践表明,通过增加运动、改善营养结构和生活习惯是最健康有效的减肥方法。特别是系统的有氧运动,是增加能量消耗和脂肪分解的有效途径。同时,运动还可以改变激素调节和影响肥胖基因的表达。

(一)健身运动减少脂肪的生物学机制

      正常人体组织中脂类占体重的14%~19%,主要分布于皮下及内脏器官周围,绝大多数以三酰甘油的形式储存于脂肪组织中。脂肪大部分从食物中摄取,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摄入过多时也会转变为脂肪进行储存。研究证实,肥胖基因仅在脂肪组织中表达,其基因产物为瘦素,瘦素是控制体重稳定和能量平衡的关键因素。瘦素在脂肪细胞内合成分泌入血,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食物摄入,增加机体产热,最终起到减肥降脂的作用。

      在运动强度低于70%最大摄氧量,持续运动时间分别为40、90、180和240min时,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活性提高,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血浆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糖皮质激素能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浆胰岛素浓度降低。当运动强度达到50%~70%摄氧量时,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兴奋性明显提高,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也显著增加,机体一方面通过刺激β肾上腺素能受体,提高激素敏感脂肪酶的活性,加强脂肪动员和脂肪分解以满足机体运动时能量消耗增加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降低血浆胰岛素浓度来减弱血浆胰岛素的抗脂解作用而增加脂肪分解功能。血浆胰岛素、糖皮质激素及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活动均影响肥胖基因的表达,促进瘦素的合成,从而更有效地起到减肥降脂的作用。

      胰岛素在能量平衡和体重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长期外周使用胰岛素将导致体脂增加,而中枢(脑室)微量使用胰岛素却有抑制食欲、减少摄食、增加产热、降低体重的作用。实验证实,系统的有氧运动可使脑脊液及下丘脑胰岛素水平明显增高。有氧运动能促进脑组织神经元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脑脊液胰岛素浓度增高与下丘脑胰岛素含量增高有关。由于脑脊液胰岛素有减少摄食、减轻体重、提高机体产热量、增加能量消耗的作用,所以运动减肥与运动所致的脑脊液胰岛素含量增加有关,脑脊液胰岛素水平升高在运动减肥中起重要作用。

(二)减少脂肪健身人群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求

      运动强度低于70%最大摄氧量的长时间有氧活动,可提高脂肪酶活性,并增加血浆脂蛋白的转运。在长时间运动过程中,肌组织内三酰甘油供能占总耗能的25%,血浆游离脂肪酸供能占75%,有氧运动能增加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浓度,使脂肪供能比例增加,从而减少体脂的贮量。

      低轻度运动时,心肌和骨骼肌组织中的脂肪酸可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这时运动能耗主要是脂肪供能。运动性减脂主要是通过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来实现的,运动时脂肪细胞内的三酰甘油经脂肪酶的催化水解产生脂肪酸,约1/ 3释放入血液中,2/3经再脂化生成三酰甘油;血浆三酰甘油在脂蛋白脂肪酶(LPL)的催化下水解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酶;肌内脂肪酶的三酰甘油经LPL催化水解成脂肪酸,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

      长时间、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使体内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同时可以改善体内脂肪代谢酶的活性,提高体内脂肪的利用率。有研究显示,70%最大摄氧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脂肪酸供能的75%来自肌内脂肪,25%来自血浆游离脂肪酸;在超长距离运动后肌内脂肪量下降75%,脂肪酸供能占总耗能的50%,其中肌内脂肪酸占25%,而血浆游离脂肪酸占75%。一般来说,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数较普通人群显著降低,进行长期低强度运动实验后人体的体脂百分数有明显下降趋势。所以,运动减脂从营养供应的角度讲是利用中、低等强度的长时间有氧运动造成人体中脂类供应负平衡,充分动用体内脂肪分解功能,使体脂下降。

    人体在运动时,由于三大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供能顺序以及供能比例不同,所以相对于不同的运动其贡献率也不一样。运动开始时糖酵解和磷酸肌酸系统供能占主要部分,有氧氧化供能较少,30min以后主要由有氧氧化供能。有氧氧化所消耗的原料主要来自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一般来说,运动强度较小时,持续时间越长,依靠脂肪氧化供能占人体总能量代谢的百分率越高。有资料表明,脂肪和糖类在中低强度、长时间运动中供能比例呈反比关系。人体以50%摄氧量在持续4h运动中脂肪和糖类的供能比例分别是87%和13%,脂肪供能比例和氧化速率都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大,其原因为有氧运动造成机体热量负平衡,通过中枢神经的刺激,加速脂肪酸分解产生ATP,以适应热量消耗的需要;同时,运动时肌肉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取和利用增加,促使脂肪细胞分解予以补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744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