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怎样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孩子做错事,怎样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第1张

培养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不妨借鉴以下几点:

1每个人都会有做错事的时候,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当孩子做错事情,重要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怎么样让孩子认识到他的错误以及承认错误。如果孩子的错误都是家长指出来的,那么孩子会很不耐烦,会觉得怎么父母总是在挑自己的毛病,久而久之可能会影响到亲子关系,也会使孩子内在智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可采用比较冷静的态度,想办法从侧面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失。

2让孩子自己承担犯错的后果。孩子做错了事之后,很多家长都会心疼孩子,所以选择替孩子去承担犯错的后果,从而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久而久之,让孩子丧失了责任心,十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犯错的后果,这样做能够让孩子明白,一旦犯错,将会造成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而这严重的后果必须由自己来承担,这样一来,孩子自然会学会自我反省,从而激励自己将事情做得更好。

3 重视负面道德 情感 的良好效应。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灌输正直、善良、勇敢等正面道德 情感 ,这样做可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让孩子体验羞愧、内疚等负面道德 情感 也会使其受益匪浅,促使他不断自我反省,区分好坏、是非、对错和美丑,改正错误。

4教育孩子每日反省自己。孩子有时并不知道自己所认识的东西是错误的,也可能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他会用他的眼光去看,用他的头脑去想,这样难免不受到限制。所以,家长要艺术地教会孩子学会发现错误,这样,才能使其认清方向。要培养孩子反省自己错误的习惯,因为这比家长或他人指出其错误再改正效果更好。

在这个问题上,的确有很多人都做错了。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批评,责备或者惩罚孩子,然后就结束了,可能孩子根本都不知道自己错哪儿了。实际上孩子的每一次错误都是教育的契机,都是让孩子学习成长的好机会。我们却错过了。要想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会反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行为是什么,怎么才能弥补自己的错误,怎么才能避免以后再犯错。最关键的就是孩子犯错后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我们的沟通和引导。

前几天,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爸抱儿子坐椅子上,抱的时候可能劲大有点不舒服了,儿子就生气的说:外公你干嘛啊,弄疼我了,我又不是自己不会坐,你干嘛弄我啊,一脸不高兴。吃饭我就没说什么,看了他一眼,估计他是明白了。把饭吃完,我喊他去房间里。不要当众责备,批评这是我们家的沟通原则。

到房间里把门关上,他说妈妈我做错事了。原来你知道啊,哪里错了?我不应该那样跟外公说话,有情绪的说话是不对的,要尊重长辈(我前两天刚跟他说过的)。说得很对,知道自己的错误很好,那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去弥补自己的错误呢?我应该去跟外公道歉。对,我给他竖起大拇指。沟通很好,两个人愉快的离开了房间。他走到客厅有点害羞,拉着老爸的手说有话跟他说,老公蹲下来,他说外公对不起,我刚才不应该那样说话。老爸笑着抱抱他说没关系。他开心的跑过来说妈妈外公原谅我了。

在这件事情中,我没有当中批评孩子,给了他尊重和面子,当我和他谈的时候内心就不抵触不会反感,这样才能听进去我后面要说的话。接下来我引导他自己说出自己的错误,这就是反省的过程,而且是自己说出来的,孩子更愿意接受,愿意思考愿意做出改变。他自己说出了自己的错误之处,自己提出了弥补的建议,人对于自己参与的事情,自己提出的事情更乐意接受。当他道歉以后,我及时的给他肯定,他就会知道如果犯了错误要勇敢的承担责任,跟别人道歉这是妈妈期待的行为,鼓励的行为。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在孩子的每一次错误中我们都能坚持这样做,相信孩子会在自己的错误中收获很多。会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养成好习惯。

确实如今 社会 呢就出现这种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孩子和孩子之间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事情发生,他们只是争吵打闹的成长的一个必然过程,而家长却小题大做,甚至两个家长也会打起来,那我们确实是这样,建议家长,如果两个孩子之间发生了小摩擦,没有什么大的事情,请大家都相互之间谅解,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谁也不是谁的仇人,小朋友都是他的伙伴,他的成长过程中就需要跟小朋友一起互动。第二种情况就是,我道歉了,但是我发现我的孩子根本不认错,或者对方的家长也道歉了,发现对方的孩子根本就无所谓,那么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要时不时地进行体验式的教育。当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孩子的身上,比如说,我的孩子打了别人,但是他不以为然,如果有机会他被别人打了,我们就要进行体验式的一个教育,告诉他“看,就像你打谁谁谁一样,是一样的,那么以后我们都应该和睦相处,”如何相处,比如说,“拉拉手,抱一抱,跟他一起玩,并不是去伸手去打他,看你被别人打了,你的心里也是不愉快的,对吗?”。再有,如果我的孩子当众确实由于各种各样的心理因素,比如说羞愧呀,不愿意当面儿去当众给别人道歉,那记着,回家以后一定要跟孩子进行谈话式教育,跟孩子总结一下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当然,前提是先理解我们的孩子的感受。然后引导他分析问题的经过,之后再引导他应该怎么去做。最后我们相信他可以做到,用这样的模式来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信日后如果有这样的正向的沟通,孩子就会面对冲突的时候,也知道该怎么样去做,既认识到错误,也知道去跟别人说对不起。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较真儿了!

小孩子在外面玩,发生一些碰撞,这些“碰撞”,大多数是孩子间无意中发生的。

故意打人的孩子有,但很少。

我们可以分开来看一下这件事。

(一)孩子间无意的碰撞

既然是无意的,那么,有什么理由值得我们揪住不放呢?

我在公交车上,无意中踩到别人的脚,或者碰到别人,确实很不好意思,但也只能笑着说句“对不起”,对方回一句“没关系”或者一个不耐烦的白眼,这事就这样过去了。

那么对于孩子,也没有必要太较真。

孩子玩的时候,互相碰到了,孩子们都没在意,继续哈哈的笑着一起玩。

那就代表不疼, 孩子们之间不在意,家长也没有必要看作很严重 ,没有必要特别郑重的说“对不起”,或者硬拉着孩子说“对不起”。

如果碰到了比较严重,比如擦伤,或者撞疼了。

那这时,家长就要蹲下对自己的孩子说:“妈妈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可是,我们确实把小朋友撞疼了,你看,那里都红了,小朋友很难受。我们去对他说一声对不起好不好?给小朋友吹一吹好不好?”

接下来,还可以 启发式提问 ,问一下孩子避免的方法: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再次碰到小朋友啊?”

这种方式,能让孩子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孩子面对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帮助。

(二)故意碰撞或者打人

如果你家孩子,是故意打人的那个孩子。

那么我建议你先问一问孩子打人的原因

根据孩子的情况,对症下药,教导他:

打人是不对的,是不受欢迎的,是会让别人很难受的。

而且要态度坚定的(不是语气暴躁)让孩子给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如果孩子不肯道歉,那你就在那里等着他改变主意。

不肯道歉时,是不能继续玩的。

不肯道歉时,是不能离开的,因为你们属于故意打人。

道歉后,如果你的孩子还不改变打人的做法,那么我觉得你应该把你孩子带离那个场所,取消他继续玩的权利,直到他学会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

这些做法要拿捏分寸,做的不好就会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在惩罚他。

和善而坚定,你要在坚定的同时保持和善,而不是大吼大叫的去批评去指责。

加油!

如果你的孩子是被打的那一个, 那么你有权利要求对方孩子给你的孩子道歉,你要坚定的站在自己孩子的身后,去保护他,支持他,做他坚实的后盾。

让孩子知道,我有得到道歉的权利。

让孩子懂得,要爱护自己尊重自己。

我家庭对自家俩孩子(双胞胎)做错事的态度是,为使孩子认识到错误不再犯, 一般使用教育道理并辅以惩罚机制(合适使用年龄3-7岁):耐心教育讲道理(指出事件的危害、后果及换位思考等)、约定做错事的惩罚手段,比如:谴责、自行补救措施、罚站、适当体罚等。

平时生活中做好孩子的错对的认知

我家庭一般将孩子做错事的行为分为两种:做错事和做坏事。

1、做错事

主要针对孩子的行为不端正,对别人没有影响的事,比如:私自偷零食、玩手机、看电视、说大话、故意漏做作业、向别人讨零食等行为。

这些行为只危害到孩子自己,对他们的惩罚一般是使用道理教育、罚站、自行补救措施等手段,目的是希望他们认识到做错误的事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其实孩子一般都会认识到这些是错事,只是不能控制自身行为)

对孩子屡错屡犯行为,我家庭会适当加大惩罚力度,进行适当的体罚,使他们深有“痛”感(自行理解),遇到类似的事时会“三思而行”。(他们会自行判断收获与代价是否值得,形成心理和行为惯性后,他们就自然会规避这些错误的事情,甚至在外面玩耍时会阻止其他小朋友的错误行为)。

比如我孩子在5岁时,有一天晚上我们发现客厅的饼干突然少了,便知道是他们偷了吃,把他们叫过来问话,都不肯承认,我们就教育他们说:不给你们吃饼干是因为吃了会喉咙发炎,发炎就会感冒发烧,我们就要花很多钱带你们去看病,你们还得打针吃药。你们不承认,我就打开监控(其实没有)看,在压力之下,他们最终承认了偷吃,既然到这份上,我老公就根据他们偷吃和说大话两个行为,每人领了五衣架,罚站了三个小时(从晚上10到凌晨1点),并且禁止一周之内看电视。自此之后,他们再也没有偷吃过禁止他们吃的东西的行为。

还有很多类似的事的,我们都是不厌其烦地教育,然后教育无效之下,就采取行为,原则就是一定要让他们知道做错事是要代价的。

比如说,如果他们未经允许开电视,触碰手机,那么未来至少一周以上不能碰电视和手机;如果近距离看电视我们就马上关电视,等等。

2、做坏事

这个主要是针对孩子对别人有影响的行为,比如:学人骂脏话、向其他小朋友吐口水、拿着玩具枪到处晃人脸、不尊重大人、破坏其它人物品、在阳台上丢小物件等。

我家庭自他们三岁起就非常注意孩子这种行为,基本上发现即进行全方面的综合惩罚手段:道理教育、罚站、自行补救措施、适当体罚等一起,让他们“痛”到入肉,“痛”到入心。从小就形成条件反射的本能规避意识。

我家庭对孩子这些“做坏事”行为是绝对不容忍的,教育之余肯定让他们“痛”得入心。

我孩子也是在5岁时,发现他们有在阳台往楼下丢纸飞机、纸巾、沙子的坏习惯,我连续说了一周左右大道理无效,我老公便定下了规格:丢一件东西打一衣架,哪只手丢打哪只,不再教育。他们连续被打哭了两天后,第三天就把这坏习惯改掉了。

家长教育孩子 “做错事” 和 “做坏事” 的观念,有利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区分 自我约束行为 和 法律禁止不可为 的概念。

家长需要从小教育孩子的是非观,并长期坚持

我们一直认为,孩子的不良习惯和行为,不能只看到孩子的问题,更要看到家长自己的问题。

如果家长从小教育孩子,灌输他们是非观,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之下他们的行为就会向好,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即使做错事了,也有改掉的心理和思维习惯。

但如果家长平日不教育,一味放纵,甚至有鼓励孩子恶习的行为(自己小孩欺负别的小孩时,家长居然有成就感,认为孩子长大后有出息),待孩子恶习成形,再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把错误改掉,就是一件很难的事了。

最后要说的一句是,家庭能包容“熊孩子”的错事、坏事行为,但 社会 不会包容,只会给以惩罚和教训。

孩子犯错了都会有害怕、羞耻、担心甚至愤怒等等诸多情绪,也有他的原和理由,此时家长情商很重要,首先要好好去聆听孩子的情绪,一般来说情绪能够聆听到位的话,孩子的情绪就降会下来,慢慢地孩子的理智会恢复,她或他就会慢慢去面对一些具体的问题。

第二,聆听孩子他的想法和他看到的一些事实,并充分的理解孩子的看法,在这个基础上,父母再去好好引导他,让他看到他有可能没有看到那些事实和一些道理。或者一些规则,甚至是法律方面的规则。

第三,可以邀请他将心比心的去体验,如果说这些事情都在自己身上会怎么样,父母也可以来表达自己的一些为难,或者担心,说你这样去做的话,有可能真的会伤害到别人,做为父母来讲,父母是否有责任,这样的进行表达,让孩子慢慢能够理解到你。真正的来讲,孩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到底有什么后果,尤其是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都和孩子谈清楚。

做好以上三点,孩子会认识到自己犯错了,并去反思。

让孩子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要有三个方法。1、用同理心引导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给他人造成的痛苦。比如孩子之间打架,抢东西,或不小心伤害别人。

2、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比如孩子不吃饭,错过吃饭时间就没有任何东西吃,一直到下次开饭时间。如果孩子肠胃没问题,他们应该不喜欢饥饿的感觉。再如孩子丢东西,那就没得玩、没得用,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

3、硬性规则。比如涉及到人身安全的一些规则,或者一些不好的行为明确告诉孩子不可以。如果犯错了就要收到惩戒。

说到孩子的错误,家长在孩子幼时应多给孩子一些试错的机会,这对孩子来说也是种 探索 学习。

孩子做了错事,有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不是孩子不愿意承认,而是不懂得自己的行为是错的,也就是说孩子没有对与错、是与非的概念,不明白那些事干得,哪些事干不得,这时候我们的批评是没有用的,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在1~3岁左右时,有些孩子没有我的你的概念,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所以看到别人的东西就要,甚至动手抢,他们的眼里只看到想要的东西,而没有是非的观念,这时候如果听之任之,很容易让孩子养成霸道任性、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坏毛病。因此,必须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明白不经过别人的同意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多教几次,让孩子去改正,这样孩子就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且会分辨出别的孩子犯的同样的错误。

孩子考虑问题时有自己的年龄特点和思路,所以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认为孩子本该懂得这样那样的道理,实际上孩子们并不懂。记得有这样一个消息,几个八九岁的孩子把一个小孩绑在树上,捡了几根枯树枝堆在被绑孩子的身下,想点火去烧,幸亏别人发现及时,才没有酿成大祸,一问才知道,他们是看了《喜羊羊和灰太狼》后,模仿动画片里的情节。还有的孩子学着动画片里的人,打着雨伞从楼上跳下来,结果摔伤,从大人的角度看,这么危险的事孩子应该懂的,实际上他们并不懂,所以做了事也不会认为是错的。因此,从小从平时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我们都要贯穿对孩子的对与错、是与非的教育,只有孩子认识到了什么是对的错的,什么事做得什么事做不得,孩子才不会去犯错。

分情况而定:拿我家小孩举例子吧。原则性的问题我对孩子的要求是坚决不允许,出现一次就要让他永不再犯,教育同时也要讲究方法。有一次我家小孩趁我不在拿了抽屉一块钱买棒棒糖,被我发现!然后我教育孩子,让他意识到不经过他人同意拿走东西叫偷。在辅助些故事情节描述小偷是多么令人讨厌。孩子一旦意识到这形为不对,适当的惩戒也是必要的!这里家长掌握好尺度!惩戒的目地是加深孩子对这错误的印象!也要从小让孩子明白做错事是需要了承担的!那像这些原则性的抢偷骗撒谎等形为!要及时扼杀制止。

这个逻辑很奇怪,你怎么知道错的就是孩子?

孩子做事有自己的理由和逻辑,如果跟你的不一样就算是错,有点过分哦。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孩子是天生带着巨大智慧能量而来的,是非道德他们都知道,不需要你来教。家长唯一要做的是用爱把这些潜能释放出来,有了爱孩子就有了自信、道德等其它的优秀品质,这些都是教不出来的,而是由爱而自然发展出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大人如果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孩子的行为并进行强制干涉,不顾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被接纳,没有爱,心里是会出问题的,然后行为也会跟着出问题。

孩子天生爱父母、依赖父母,保护好他们的内心能量,他们能感受到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行为父母不喜欢,哪些行为父母是喜欢的。他们因为在乎你,而愿意考虑你的感受去做事,并接受你善意的提醒。如果他们处在拒绝你的状态,孩子不会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也不会听你的话去改正,遇到强制他们的行为,他们会反抗得更加激烈。

所以,不要问孩子做错事怎么办。如果孩子接纳你,这事不会困扰你;如果困扰你,你需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错的一定是大人。

小儿脾胃娇嫩,胃肠消化功能尚不健全,如果受寒暖刺激,饥饱失调,或贪食生淡,就会伤脾胃,引起小儿胃口不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细心查明原因,了解孩子不愿进食的因素,耐心、和气地开导,以减轻孩子对饮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在进餐时,您们家长应带头食用餐桌上的各种食物,并表现出吃得香,以诱导孩子进食。在孩子进食时,既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也不能过分地勉强,更不能打骂或恐吓,应避免心理创伤,使孩子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进食。

2、以丰富新鲜的食物诱发孩子的食欲。尽量做到花样多、色香味美俱全。有条件的,每餐可做3—4个菜,并尽可能不同样,花样经常更新。既能增进孩子的食欲,又富有营养。

3、不要以为孩子一顿饭未吃,就担心孩子饿了。不要给孩子经常吃糖果、饼干、巧克力、麦乳精等高糖零食,而损伤孩子的脾味,造成孩子胃口不好,不想吃饭,发生营养不良。

4、必要时,适当地给孩子服点开胃健脾胃药,如酵母片、乳酶生、维生素,或在饭前吃点山楂片、山楂酱、山楂冲剂等,也可服婴儿素或健胃冲剂等,以帮助开胃。但不要给孩子温服人参、鹿茸、人参蜂王浆等补品。因为孩子多食补品,会导致内分

泌功能紊乱,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如仍不能明显改善您的孩子的胃口,请到正规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检,了解有无器质性病变。

孩子吃饭难的N个问题

问题一:边吃边玩

原因分析:

孩子边吃边玩的不良习惯的养成有很多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没有科学地喂养孩子,比如孩子早已吃饱了,父母却要求孩子一定要把定量完成或再添饭;还有的父母过分迁就孩子,孩子想怎么样就怎样;有的父母没有为孩子建立有节奏的生活习惯,孩子玩得正在兴头上的时候硬拉着孩子去吃饭;更有的家庭没有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餐桌礼仪教育等。

对症下药:

孩子到三岁左右,就引导他乖乖地坐着吃饭,不可边吃边玩。

孩子吃饱了,就不要再硬塞给他吃。

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例如大家关注谁还没坐到餐桌边,让孩子感受到不光是在用餐,还能愉快地享受用餐时光,围着餐桌边吃边交流情感。

进餐时尽可能排除引发孩子玩的因素,并尽可能将看电视与吃饭时间错开。这也需要父母能以身作则。

问题二:挑食

原因分析:

孩子挑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种表现,说明孩子开始学着自己作决定,想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食物。如果孩子因身体原因(不适或胃口不好),偶尔对某种食物有过反感或不良的体验,有可能会造成对某种食物的拒绝。成人如果在孩子饮食上过度迁就也会养成孩子的挑食。孩子的饮食习惯很大程度上是沿袭家庭的饮食习惯,所以当孩子挑食的时候,父母要想想自己是否挑食?

对症下药:

1让孩子有选择的自由,与大人一样,选择食物也有好恶之分。可以允许孩子有一定的选择权。如何让孩子选择呢?在此提供几个小绝招:

营造温馨用餐气氛,共同布置餐桌,让孩子选择安排餐具、座位。进餐时有轻松的交流。

对某一食物挑食,母亲可以采用一些建议的口吻或说话技巧(例:先吃什么后吃什么,吃三口或两口,可以和某种菜混在一起吃),但是允许选择决不是迎合孩子的挑食。有些父母常常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问他想吃什么好菜,这无疑是教他学会挑食。允许选择一般是在孩子自己提出不愿吃的时候。

2如果孩子因身体的原因引起食欲和胃口的变化,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分担心和着急,细心观察,调整饮食,过一阶段自然会好的。

3时常启发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可以用小故事启发孩子,例:某某就是吃了什么,才长得高,成了冠军;某某动画明星,很喜欢吃鸡蛋才有本事。或者父母用赞赏的表情诱发孩子食欲。

4细心的母亲在食物设计和烹饪技巧上要尽可能有变化。当孩子不喜欢某种食物时要分析烹饪中是否有问题,例如,不要一连几天重复同一种食物,食物一定要有变化,可以将孩子喜欢的食物和不喜欢的食物搭配起来。

5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及时鼓励。在孩子食欲好的时候纠正挑食。

问题三:吃饭少

原因分析:

运动量不足,消耗少,缺乏饥饿感。

零食和饮料吃得过多,对正餐没有兴趣。

确实是胃口小,同时,孩子在生长中也存在着阶段性的调整,例如三岁孩子会出现一段时期的食欲较小,属生理性的调整。

对症下药:

1让孩子决定自己的饭量,不要硬逼着孩子完成母亲规定的标准定量。让孩子独立用餐,稍大些的孩子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选择就餐时间,或自己规定饭量。

2可以请孩子的同伴来聚餐。

3限制零食,一是数量上,二是时间上(进餐前一小时不吃零食)。

4每天必须给孩子一定的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消化)。

5对于突然饭量减少的孩子,母亲要细心观察,是否有胃部不舒服,还是情绪问题。分析原因,有针对地解决。

问题四:吃饭慢

对症下药:

1孩子生来就是“慢郎中”性格,生性如此,父母不必一再催促。

2进餐细嚼慢咽是好事,有助于孩子健康。

3孩子没有食欲,吃吃停停,注意力转移,或是碰到不喜欢吃的食物。

对症下药:

1前两类情况不是问题,但要注意不要使食物凉了,可以采取少盛再添的方法。

2没有食欲就让孩子少吃。

3要注意烹饪的食物使孩子喜欢,易于孩子咀嚼。

友情提醒:

一、尽量保持进餐时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是增进孩子食欲的基本条件。孩子拒绝进食,绝对不能强逼他,不妨让他走开,孩子是不会让自己每一顿都饿着的,只要坚决不给他吃零食,等他下一顿饭再回到餐桌边就会大吃一顿,这比唠唠叨叨数落而后没有效果要强得多,如果不起作用,则要进行原因分析,参照以上的几种进餐状况研究特定的解决方法。

二、幼小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指导,但不要给予过多的建议、提醒和催促,不要忙着给孩子喂饭和夹菜,不要令孩子知道饭桌上任性能引人注意。

三、不要期望孩子每一顿的食量一样,成人也会因心情不同而吃多吃少,应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四、不要拿着饭碗跟着迁就孩子,要让他们知道吃饭就必须到餐桌上,但切勿把气氛搞得严肃可怕。

五、进餐时要关注孩子的咀嚼能力,既有利于消化,同时咀嚼也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因素。研究认为,咀嚼时咬肌反复收缩、弛张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咀嚼运动使口腔各种感觉器官兴奋,促进智力发育。另外,咀嚼促使消化道的一些分必物增加,可以刺激支配学习和记忆的海马神经元。

厌食和偏食是儿童常见的进食问题,据报道,发病率约为12%~14%。儿童厌食和偏食会引起营养缺乏性疾病,甚至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孩子厌食和偏食的矫治是许多家长面临的一道难题。事实上,矫治的难度也是很大的,但为了孩子的健康,做家长的仍然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1)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引导孩子大胆地、广泛地品尝各种食物。

有位曾经偏食的家长向人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自幼就是一位严重偏食者,对于有些食品,他从未尝过,甚至大有“望而生畏”的感觉,鳝鱼就是他怕吃的一道菜。但是有一次,别人请客,他将水煮鳝鱼片误以为是水煮猪肉片,大吃了一顿,且感觉良好,便从此改变了不吃鳝鱼的习惯。这个故事说明,心理障碍是造成人们偏食,包括儿童偏食的重要原因。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不爱吃某种食物并不是不喜欢这种食物的味道、气味,而是由于心理上“不好吃”、“怕”吃的先入之见所引起的。这个故事也说明,偏食的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家长要积极地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偏见,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大胆地、广泛地品尝各种食物,并且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多次尝试,要有一定的强制性。如果这样做,必将有效地扩大孩子的摄食范围,帮助孩子逐步克服偏食习惯。

(2)要注意食物的烹调方法。

孩子厌吃某种食物往往是因为首次食用这种食物时有不愉快的体验。孩子偏爱某种食物一方面是对这种食物有良好的口感,另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厌吃的食物较多,只好偏吃某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这就造成了厌食和偏食。如果在家庭生活中注意烹调的方法,做到色香味俱佳或经常变换吃法,就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增进孩子的食欲,逐步改变原有对某种食物的偏见,从而接受这种食物。

(3)严格控制孩子吃零食。

爱吃零食是现在孩子的通病,也是造成孩子厌食和偏食的主要原因。吃零食往往导致孩子厌吃一日三餐,即使吃也是偏吃某些食物,造成孩子进食无规律,吃坏了孩子的口味。因此,家长要严格控制孩子的零食,少提供或不提供孩子偏吃的零食,使孩子认真地去吃一日三餐。

(4)适当采用“饥饿疗法”。

孩子厌食和偏食往往是由于食物供给丰富,终日吃个不停,到了三餐进餐时,毫无饥饿之感,没有一点食欲。所以,家长要严格控制孩子三餐之外的食品供给。孩子厌食和挑食时,不要担心孩子饿着而给他吃一些零食。他不想吃饭就什么都不给他吃,让他饿着,用不着多久,孩子就会“饥不择食”。适当训练孩子就会逐渐克服厌食和偏食的习惯。

(5)家长以身作则、不偏食、不挑食。

研究表明,孩子对食物的好恶与父母的饮食习惯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父母在烹制食物和食用食物时,要时刻注意对孩子的影响,以免无意中诱导孩子挑食,偏食。

专业的小儿推拿机构----上海康尧养身草堂是一家由祖传医技传人、有多年中医小儿推拿临床经验丰富的,持有国家认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执业医师主理,针对小儿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小儿痹证等方面疾病,如小儿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肺炎、腹痛、腹泻、便秘、呕吐、厌食、疳积、遗尿、夜啼、斜颈、脊椎侧弯、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脑瘫、近视、生长发育迟缓等疾病,采用中医推拿理疗方法实施保健的健康管理咨询连锁机构。他们的地址在上海市天宝路881号8811室(和平公园3号门),或者可以百度下康尧网站看看。

孩子年龄小,害羞害怕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未知,既好奇又害怕,这样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励和陪伴,而非指责和强迫。同时孩子的习惯受父母的影响很大。家长可以反省一下,是不是每天下班回家也不喜欢出门呢?是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社交活动很少?孩子接触其他人的机会很少呢?带着孩子走出去,让孩子更多地去接触小朋友,陪着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让孩子看父母如何与其他人交流接触,鼓励孩子,而非强迫,慢慢的孩子学会社交。

孩子的成长是伴随着不断地反复推翻重建再推翻再重建的过程。那么,孩子不喜欢和小朋友玩,这一现象其实太正常了呀,想想看咱们成人还有不愿意和人说话的时候呢,对不对。而且,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中交友的态度是大不同的。三岁甚至四岁的孩子都几乎是自己玩自己的,只有到了5岁以后才有意愿与小朋友接触或者是互动玩耍,也就是说太小的孩子他是不具备主动和小朋友玩这样一个主观意识的。如果孩子长到5岁还不喜欢和下朋友玩,咱们可是适当的干预一下,给孩子创造一些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相处的机会,这样一来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和很多小朋友们在一起玩的乐趣,也能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接人待物的能力。

很多的话我觉得孩子还是经常带着出去玩玩比较好,特别像有的内向的孩子,你得多带着他出去玩玩,不然以后在社会上会很吃亏的!带孩子去朋友家玩,让他跟着你多学学一些交友方式和为人处世!不要让他总待在家里不然不自闭的孩子也会自闭的!现在的很多人都每天拿着手机或者电脑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少了,所以我觉得多带孩子去朋友家玩去孩子以后有很大的帮助!总之,孩子是成长的我们一起哦不断地顺应他成长的节奏去适应孩子。小孩无小事,为人父母一场不易,珍惜为尊重是最好的方法。

现在的孩子叛逆确实是个大问题,很多家长教育方式也确实有问题,

表弟曾经也送去长沙奇迹学校训练了半年,他们好像是以心理辅导为主,

确实效果很好。改变了很多。父母教育方式也改变了,

以前经常看舅舅舅妈打他。现在他们关系跟兄弟一样,很让人羡慕啊

叛逆的孩子,是想摆脱父母独立成长,这时候不管家长教育的是对是错,他们都会自作主张,宁可错了他们也要做,这样才是显示他的独立。这是人生发展的必然阶段,家长不要着急,要有耐心。这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先跟后带,先顺其思路,引导他去自己分析,让他最终拿主意,而不是家长替他做决定。小时候比较独立的孩子逆反期表现不明显。如果是溺爱严重、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的孩子,逆反情况就要严重一些,这类家长更需要耐心,慢慢引导孩子,且勿使其走上弯路。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面对生理和心理的诸多变化,多数表现都会比较叛逆、敏感、缺乏情绪控制能力、行为冲动。孩子过于严重的逆反心理,可能与青春期家长与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有直接的关系。如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在学校里老师不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体验,都会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当孩子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排解压力时便产生逆反心理。另外青少年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意识增强的时期,常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求得自我肯定。因此往往表现得固执,有意采取与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性,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一、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三岁左右,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几乎每个孩子都开始出现了反抗父母的叛逆行为,只不过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第一反抗期”。此时的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说明你的宝宝正在顺利成长呢。 除了心理原因外,父母的教育态度对孩子叛逆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 身不正而言无力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即使爸妈说的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比如,姗姗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不让姗姗在看电视时吃东西,可是自己却经常如此。姗姗有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结果逢他看的高兴时,他就说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兴时,他不但不听,还发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子压人。起初,姗姗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服,渐渐地,这种不满就扩散开来,爸爸说的话都不愿意听,姗姗的叛逆心理愈来愈严重。 把孩子当小小孩对待 再有一些父母无视孩子地成长,总是把孩子当小小孩子对待,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是造成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教育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姗姗听了以后特别想做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一天,姗姗提出晚饭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妈妈左思右想一番,还是以“万一碗摔碎了怎么办?”“碎片刺破手怎么办?”等理由拒绝了她。没有做成事情,姗姗可不高兴了,睡觉时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还赖在爸妈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处罚她。 所以当孩子出现叛逆时,家长一方面要了解这时孩子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另外一方面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的教育态度是否得当。对于叛逆时期的孩子,父母不要与之正面冲突,而要巧妙地采取一些小小策略,缓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现在常看到一些消息说现在的学生很难教,对于这个我到不这么认为,还是一个方法和心态的问题,在当上老师的时候就有了责任感,也因为这份责任让我们忘记曾经作为学生的我们是如何过来的,而去单纯一老师的心态去处理一些事情,虽然不能说错,但这样起码给自己和学生的沟通带来麻烦

如今的孩子各方面都太优越了,金钱,物质,一切的一切让他们失去了危机意识,让他们没有了为生活而奋斗的意识这不是孩子的错,也不能怪家长溺爱,毕竟都疼自己的孩子,或许将来的我也会溺爱我的孩子但现在我还是有一些感触,当今的孩子缺乏的是朋友,是那份真挚的友爱,只有让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才会有翱翔的冲动,那也是他们奋斗的力量之源

如果你想了解孩子就要处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不要以高姿态去接触他们,不要接触他们叛逆的一面,否则你的沟通将彻底失败,那你将会远离他们的世界,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你的一切努力都收效甚微

我自己的观点,教育的孩子主要不在于花多长时间教他们知识,而是如何提高他们的效率,只要能把效率提高,其他就可以迎刃而解只要你认真为他们考虑的,孩子会把你当成朋友,就会敞开他们的心扉,只有进到他们的世界你才能让他们明白你的苦心,那样就不会在以看待敌人的思想面对,就不会排斥学习,也就是说他们会接受你的帮助,让他们知道自己作为学生的职责只要他们肯学习,那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之后你的作用就是辅助,在他们走弯路的时候拉他们一下,这才是老师的主要使命,而不是灌输知识

一切从心开始 二、应对孩子叛逆的实用小策略:

下面结合实例,讲解一些应对叛逆孩子的小策略,希望家长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撤退法 星期天,东东起床后就没完没了地学着吊嗓的人使劲地喊“啊-啊-啊,伊-伊-伊”,爸爸说,别再喊了,会把嗓子喊哑的。他反而喊得更响了。妈妈走过来对爸爸说:“你跟我一起去买菜吧,帮我多提点。”等爸爸妈妈离开后,东东见没有“观众”了,也就没兴致再喊了。 激将法 佳佳在公园里赖着不肯走路,一定要爸爸抱,不答应就干脆坐在地上不动了。爸爸对妈妈说:“你看,前面那个小朋友跑得多快,咱们佳佳肯定跑不过她。”话音还没落,佳佳已经“呼”地一下站起来向前追去。 提供选项法 军军跟妈妈去商场买童车,看到玩具枪就非要不可,妈妈说家里已经好几支了,不能再买了,可军军就是不依。妈妈说,这样好了,要么买玩具枪,要么买童车,只能选一样,买哪件由你来决定。军军想了想,最终还是舍弃了玩具枪。 欲擒故纵法 妈妈让丁丁画完画后把摆了满桌子的画笔收拾好,可丁丁却反而把画笔一支支地向地上扔。妈妈打开丁丁的玩具柜,拿出一小框不怕摔的橡皮玩具递给丁丁,微笑着让丁丁扔完画笔后再把这些东西也扔到地上,丁丁反而不扔了。 转移注意法 天锐拉着小鸭子车从客厅跑到卧室,经过门槛时,小小的轮子卡在门槛外过不来,外公帮他拿过门槛,可他又哭着把它放回原处使劲拉。外公又在门坎上搭了个坡道,他也不肯用,明知拉不过来还坚持硬拉。外公不再理会,而是假装去看鱼缸中那条天锐最喜欢的金鱼:“咦,小金鱼怎么不爱动了?该不是生病了吧?”“什么?小金鱼生病了?”天锐丢下小车,着急地跑过来看。外公一拍脑袋说:“噢,一定是水脏了,小金鱼喘不上气了!”天锐立刻忙着给鱼缸换水,早把拉车的事忘在脑后了。 发挥叛逆心理的正效应 叛逆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不满意的时候,敢于发作,能及时释放不良情绪,这样可以起到维持身心健康的作用。叛逆心理还包含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如:自我意识强、勇敢、好胜心强、有闯劲、能创新等。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叛逆心理中的创造性品质和开拓意识。只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叛逆心理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爱护眼睛每个小朋友都知道,但真正能做到保护自己眼睛的却很少。在日常生活中、各项活动中我经常发现有些小朋友用眼不正确,看书时,眼睛和书本距离太近,画画时,头低得太低而且还有许多家长反映,幼儿在家时经常长时间近距离的看电视,种种现象说明大多数幼儿在实际生活当中,并不能自觉得保护眼睛,所以我设计了这个课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巩固和加深对眼睛作用的认识,了解眼睛损伤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2、了解损伤眼睛的正确做法。

 3、引导幼儿学习缓解眼睛疲劳的保健操。

 4、通过教学引导幼儿认识眼睛构造、用途。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特征较明显的几种物体(如球,积木等)

 2、视力表,眼镜。

 3、《幼儿习的手册》(想一想,说一说)上学期1第2-3页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玩《盲人说颜色》游戏,让幼儿体会眼睛的作用。教师提问:

 1、凭感觉猜一猜物体是什么形状

 2、物体是什么颜色?

 3、教师小结:

 我们用手能感觉出形状,但是不能感觉出颜色,只有眼睛才能看见周围的东西和美丽的色彩。

 二、请出一名戴眼镜的幼儿说一说自己眼睛损伤后,给生活带来了那些不方便?

 三、观察《幼儿习得手册》"小亮为什么戴上了眼镜?"

 1、让幼儿了解视力表

 2、请幼儿看图说出小亮戴上眼镜的原因:如:小亮躺着看书,离电视太近,在阳光下看书等。

 3、请幼儿自由发言,还有那些不良习惯能损坏眼睛。

 四、幼儿讨论:如何爱护眼睛。

 教师总结:不躺着看书,不离电视太近,读书写字要做正,不用脏手揉眼睛,不再光线弱的地方看书等。经常做眼睛保护操。

 五、教幼儿一套简单的眼睛保护操。(教师自编)一二三,捋眉毛,四五六,揉一揉,七八九,换个地方再柔柔。

 六、放一段轻松音乐幼儿结束活动课。

  活动反思: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了解眼睛的作用,感受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意义,并初步掌握了解简单的自我保护眼睛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用眼不当以及有关眼保健的相关知识

 2愿意与老师学习眼保健操,积极参与活动

 3初步具备眼保健意识,能够从现在做起保护眼睛

  活动准备:

 1卡通眼睛卡片(两张,一张笑脸,一张苦脸)

 2ppt

 3音乐《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带领小朋友跳舞蹈《小星星》

  二、过程

 1教师用谜语引出故事的主角小眼睛。

 教师:"今天有一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班上,小朋友们来猜猜他是谁吧!"教师说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假如你要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

 2教师手拿小眼睛卡片(哭脸)讲故事《小眼睛的自述》,其中播放ppt。

 教师:咦,小眼睛怎么哭了呀,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为什么吧。

 故事大意:我是明明小朋友的其中一个眼睛,我可以让明明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可是明明小朋友却总是不注意保护我,总是让我很难受。明明喜欢用脏脏的小手揉我,还喜欢贴着电视机看动画片,闲着的时候还总喜欢拿着爸爸的ipad玩玩小游戏,一刻也不让我休息,所以我很伤心。

 教师:小朋友们谁能帮助小眼睛呢?

 3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怎么保护眼睛。

 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眼睛会觉得难受呢?你们平时会这样对你们的眼睛吗?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我们的眼睛,怎样保护呢?(幼儿回答略)教师请幼儿小组讨论,然后选能力强一些的小朋友说一说。

 4教师教幼儿做眼保健操。

 等全部学会眼保健操后,老师拿出小眼睛卡片(笑脸),对小朋友说:看,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小眼睛不难受了,他笑了,给自己鼓鼓掌吧。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品尝黑色食品,体验黑色食品的好味道,逐步喜欢吃黑色食品。

 2、初步认识一些黑色食品,并知道这些黑色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工具材料:

 各种各样的黑色食品,录像片段。

  活动设计:

 一、游戏:瞎子品食

 请幼儿闭上眼睛,品尝各种黑色食品,了解它们的好味道,排除对黑色食品的排斥心理。

 二、了解黑色食品

 1、认识几种常见的黑色食品

 2、观看录像片段,了解黑色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功用。

 三、讨论

 1、吃黑色食品有什么好处?

 2、你喜欢吃黑色食品吗?为什么?

  活动延伸:

 娃娃家的娃娃生病了,头发有几根花白了,头疼的哇哇哭了,怎么办?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凳子,掌握平衡、钻、爬的动作技巧。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锻炼,大、小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帮助。

 3、有勇敢大胆的良好品质,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30把椅子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着凳子觉得可以拿凳子玩什么游戏呀?(抢凳子)那我们就来和凳子一起玩一玩吧!(热身+抢凳子游戏)

  二、闯关小游戏

 1、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凳子)平时凳子是用来坐的,今天,我们要用凳子玩各种有趣的活动,你们想不想玩?那请大班的哥哥姐姐一人带一个中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和凳子玩一玩吧。(俩俩结伴,商量讨论)

 2、师:(交流玩法)刚才,我看到小朋友们都都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想出了很多玩法,现在请你带着你的小搭档一起来把你的玩法介绍给大家吧。(学习各种玩法:钻地道、钻双层地道、过轨道)

 3、师:现在请你们去邀请其他组的小朋友用两个或者更多的板凳组合在一起玩一玩。老师刚才看到小朋友的本领都很大,谁来主动介绍一下板凳组合的玩法。老师有几个好玩的凳子游戏,你们想不想一起来挑战一下?

 (1)爬“山洞”:将凳子两个两个面对面摆放,搭成山洞,从凳子间隙中爬过。 (钻爬)

 (2)走“独木桥”:将凳子两个两个叠放,并组合在一起摆放成长长的“独木桥”,从凳子上走过往下跳到地上。(平衡)

 (3)过“障碍”:凳子横向摆放成圆形,依次通过椅角空隙。(灵敏性、协调性)

 4、师:谁来说说你觉得刚才的三个小游戏哪个最难?那你能完成哪个任务?请你来试试。

 5、师:现在请你带着你的小搭档再来合作尝试一次闯关游戏吧,请哥哥姐姐照顾好弟弟妹妹们。

  三、放松运动:

 跟着音乐做放松动作,搬着自己的小凳子安静离开教室。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关节能使身体弯曲,对人体活动有重要作用。

 2、学会简单保护关节的方法。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活动材料与相关环境创设:

 纸夹板、纸夹长臂、线绳、水彩笔若干、大型积木一套。

 图书区投放与人体关节骨骼有关的书。《幼儿用书》中画有人体关节图人手一张。

 教师录制幼儿生活和游戏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护的现象。

  活动准备:

 对人体骨骼有初步的了解与认知。

 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有关人体各部位能弯曲变化的问题。

 教师录制幼儿生活和游戏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护的现象。

  活动过程:

 1、 教师带幼儿在户外练习跳绳、玩"高矮人"游戏后回班讨论:绳子是怎样摇起来的人为什么能变高变矮(摇绳时靠臂的什么部位,下蹲或站起时靠腿的什么部位)引发幼儿认识人体的关节。

 2、 引导幼儿寻找身体上的关节,如:腕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再次讨论:有了这些关节人体才能怎样没有这些关节人体又会怎样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关节的重要作用。

 3、 游戏"会表演的关节"。幼儿找一个裸露在外的关节。大胆地在关节部位上用水彩笔画一样东西。如:小昆虫、小人脸等。然后动一动这些关节,发现关节上图形会一弯一伸的动起来。(加深幼儿对关节弯曲作用的认识)。

 4、 游戏"机器人与小精灵"。幼儿分成两队,一队扮机器人将纸夹板用线绳绑住膝关节,双臂套纸夹长臂。,一队扮小精灵,教师扮"工程师"发出口令。两队分别取放积木盖建房子,比赛看哪队先将房子盖好,两队互换角色重复游戏。。引发讨论:为什么小精灵队盖的快,机器人队盖的慢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人体如果没有关节行动起来很困难,有了关节活动起来很灵活方便。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5、 教师请幼儿观看他们的生活游戏录像,画面出现推、拉、拽的现象。与幼儿讨论:这些现象会使小朋友怎样容易发生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关节,避免伤害帮助幼儿提升保护关节的经验:活动时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体育活动中注意互相躲闪避免摔伤;跳跃或提拿重物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关节,不使关节拉伤或扭伤。再次观看正确的游戏活动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录像。

  相关经验:

 绘画:各种昆虫的绘画方法。

 卫生常识:人体骨骼关节的保健常识。

  活动评价:

 在幼儿活动或运动中能否注意不推拉碰撞同伴,有无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行为。

  活动延伸与扩展:

 1、 创设"我喜欢的运动"墙饰,将制成的活动"小人"由幼儿意愿摆放成自己喜欢的运动状态,并相应写上自己表述的自我保护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

 2、 与家长沟通和宣传,注意在家庭活动中保护幼儿的关节。提醒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反思:

 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他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对身体外在的认识,而会关注到人体的内部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因此我们设计了人体骨骼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并懂得一些保护骨骼、促进骨骼生长的方法。活动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摸摸自己的骨头、骨头有哪些和讨论保护骨骼的方法以及操作部分。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环节上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提升幼儿的经验。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表演故事情节。

 2、知道过期的食品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活动重点:

 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活动难点:

 理解过期食品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幼儿用书《小狐狸的百货商店》。

 活动过程:

 1、出示狐狸的,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这是谁呀我们以前听过很多关于狐狸的故事,小狐狸是一个怎样的小动物”

 2、完整听故事,理解故事大概内容。

 听后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小狐狸为什么要到食品场的垃圾箱里找罐头食品”

 3、看看讲讲,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二段,讲后引导幼儿讨论:

 “小狐狸把这些食品卖给了谁小动物们吃了以后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生病”

 “小狐狸知道小动物生病后,怎么样”

 (2)出示大象,教师提问:

 “大象警察对狐狸怎么说小狐狸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为什么过了期的食品不能吃”

 (3)引导幼儿表演大象警察与小狐狸的对话。

 4、完整欣赏,大胆质疑

 (1)教师与幼儿共同有表情的讲故事讲述一遍。

 (2)引导幼儿大胆质疑:“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对这个故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比较房间的整齐与杂乱,知道要保持房间的整洁。

 2.学习按种类摆放物品,愿意自己整理房间。

 3.基本能按计划做事,学习抓紧时间。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齐齐和乱乱》。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幼儿比较“齐齐”和“乱乱”房间的不同。

 (1)出示《齐齐和乱乱》,幼儿观看

 (2)教师:齐齐的房间和乱乱的房间各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描述。

 (3)教师:你喜欢谁的房间,为什么?引发幼儿在情感上对整齐房间的喜爱。

 2.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体验整齐和杂乱的感觉,知道要保持房间整洁。

 (1)教师讲故事,让幼儿体验生活在不同房间的心情。

 (2)教师小结:人们都喜欢生活在整齐、干净的地方,这样的房间让我们心情愉快,而乱乱的房间空气不好,让人心情不好等。

 3.学习整理物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启发幼儿说:为什么“乱乱”和一些小朋友的房间很乱呢?让小朋友说原因,小朋友是不是像乱乱一样不会收拾?(因为xx没有折好,xx地方不干净,xx没有分类摆放等)

 (2)讨论如何让房间变整齐。

 教师:这么乱的`房间好不好?我们如何把它变整齐呢?(如物品分类摆放,经常打扫卫生,学习折衣服和被子等)

 (3)教师指导幼儿收拾“乱乱”房间,练习擦桌子,将袜子、手帕分类摆放,学习折叠被子和衣服等。

 (4)引导幼儿谈谈置身于整齐干净的房间的感受,体验劳动后的喜悦。

 教师:我们把房间收拾干净了,你们有什么感觉啊?觉得快乐吗?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要让身体长得好,必须吸收全面的营养。

 2、知道吃早餐的重要性,养成不挑食的饮食习惯。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各种早餐食物。

 2、三幅:怎样吃最有营养。

  活动过程

 1、今天你们都吃早餐了吗?吃的什么呢?

 2、观察,说说三个小朋友家里吃的早餐

 (1)小明家:牛奶、鸡蛋、包子。

 (2)小红家:两个鸡蛋。

 (3)小方家:稀饭、饼干。

 3、比一比,谁家的早餐吃得合理。

 (1)早餐要吃得有营养还要能吃饱,看看谁家做到了?

 (2)小红家早餐还缺什么?什么东西可以少一点?

 (3)小方家早餐还还缺什么?

 (4)早餐最好怎样搭配?

 教师小结:早餐使我们一天中最重要的,为了让我们更健康,我们要吃合理的、健康的早餐。

 4、了解早餐的重要性

 (1)为什么要吃早餐?(早餐的营养能保证幼儿一上午有充足的能量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活动)

 (2)不吃早餐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每天要按时起床,如果上小学了,要吃完早点后才上学,不吃早点就上学容易得胃病,影响身体健康。

  延伸活动

 1、将合理的早餐贴到后面展角上,供小朋友们观看。

 2、让儿童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研究出合理的健康的早餐,并做到每天吃完健康的早餐再上学。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 篇9

  活动由来

 吸烟对人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危害性,有资料表明,长期吸烟可能引发肺癌、口腔癌或喉癌、食道癌、膀胱癌、心脏病等。有调查显示,吸烟家庭16岁以下的儿童患呼吸道疾病的比不吸烟家庭为多;5岁以下儿童,在不吸烟家庭,335%有呼吸道症状,而吸烟家庭却有44。5%患呼吸道症状。据统计,孕妇被动吸烟的婴儿致畸率明显增高。

 吸烟害己害人,应该自觉养成不吸烟的良好卫生习惯。禁烟,从娃娃抓起。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吸烟以及二手烟对身体和环境的危害。

 2、帮助幼儿树立远离烟草、保护环境的意识,鼓励幼儿向身边的人宣传戒烟。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吸烟危害人体健康、危害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2、材料准备: 关于吸烟的调查表,视频,棉花、香烟、打火机、瓶子; 禁烟广告等

  活动过程

  一、总结调查结果,让幼儿说说自己对身边人吸烟的切身感受(3mins)

 1、 师出示调查结果并作解释(1 min)

 2、 幼儿述说自己对身边人吸烟的切身感受(3~5人)(2 mins)

  二、做实验,理解吸烟对人体的危害(20 mins)

 1、师演示实验:先在瓶子里放一团雪白的棉花代表肺,然后把一支点燃的香烟放进瓶子。 (由于实验时间较少,可在课前先做一组实验)(1 min)

 2、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幼儿猜测实验结果。(可在黑板上悬挂幼儿的猜测结果)(2 mins)

 3、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师幼一起讨论吸烟的危害。(3 mins)

 4、实验结束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现象,讲讲吸烟是如何危害我们的身体的。(请幼儿到台前仔细观察实验所呈现的结果现象)(4 mins)

 5、观看视频一:400支烟的危害(6 mins)

 6、观看视频二:健康肺与吸烟肺的呼吸效果对比(2 mins)

 7、教师总结吸烟的危害:香烟里含有很多对身体有毒的物质,比如尼古丁、焦油等。长期吸烟可能引发肺癌、口腔癌或喉癌、食道癌、膀胱癌、心脏病等严重的疾病,这些疾病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可能引发死亡。(2 mins)

  三、观看视频,了解二手烟的危害(5 mins)

  四、总结吸烟以及二手烟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远离烟草、保护环境的意识(2 mins)

  五、活动延伸:

 1、美术活动:设计禁烟标志

 2、小小宣传员

 如果你周围有人在吸烟,如你的爸爸、爷爷或者家里来的客人在吸烟,你怎么办?(直接提醒大人少吸烟、不吸烟/制作禁烟标志贴在家里……)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7851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2023-1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