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身体的打磨可以不局限于有氧、举铁等动态训练,瑜伽、拉伸、平板支撑、马步等静态训练也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补充。特别是身体状态欠佳不想剧烈运动,但又不想静静躺着的时候,瑜伽、拉伸等静态训练可以在锻炼的同时,带来很好的身心的放松。
为了补充自己的日常训练计划,选取了推荐度较高的《酸痛拉筋解剖书》进行阅读。本书是一本典型的从原理再到应用的图书,第一部分为读者提供了拉筋操和柔韧度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从头到脚分部位介绍了135种简易的拉筋伸展操。
本读书笔记中整合135种拉筋伸展操,做了示意图,只为分享一二,如有冒犯即刻删除。
人体有超过215对骨骼肌,这些骨骼肌大约占我们体重的40%。之所以将其命名为骨骼肌,是因为这些肌肉大部分都连接在骨骼上,能使骨骼运动,也正是这些肌肉负责我们的运动。
骨骼肌纤维有三种类型:慢缩红肌、快缩中间肌和快缩白肌。 每种纤维的颜色受肌球素(储氧)多少的影响。肌球素能够提高氧扩散速度,所以慢缩红肌能持续收缩更长的时间,这在耐力性项目中尤其有用。据报道,世界级的马拉松运动员的腓肠肌(位于小腿部位)中慢肌纤维含量为93%~99%,而世界级短跑运动员同一肌肉的慢肌纤维仅为25%左右。
一般来说,一块肌肉跨过一个关节,并且两端都由肌腱连接到骨头上。一端保持相对固定,而另一端会因肌肉收缩而移动。
独立的骨骼肌遵守“全有或全无”原则,对其纤维施加刺激时,纤维要么完全收缩,要么完全不收缩,不能“稍微”收缩。肌肉做总体收缩时,部分纤维会同时收缩,而其余纤维则保持放松状态。
大部分运动需要运用肌力来完成,这需要通过 主动肌(或原动力肌)、对抗肌和协同肌(更多时候特别指稳定肌)来共同作用完成 。主动肌对运动起主要作用,提供运动所需的大部分力量;对抗肌则会伸长,使主动肌作用下的运动可操作,同时起保护作用;协同肌负责协助主动肌,有时也帮助微调运动的方向。
肌肉运动可细化为三种收缩: 向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和静力性收缩(等长性收缩) 。
骨骼肌分为 稳定肌和动力肌 两种类型。稳定肌由慢肌纤维组成,有耐力,可用于保持姿势,稳定关节。动力肌位置更浅,力量也小于稳定肌,但是可以产生更大范围的运动。
柔软度是衡量体适能的一个要素 ,其他的衡量要素还包括肌力、爆发力、速度、耐力、平衡度、协调度、灵活度和运动技巧。尽管各种运动对体适能要素的要求程度不同,但掌握一套涵盖各种体适能要素的运动或训练计划实属必要。
伸展拉筋运动是提升及保持肌肉与肌腱柔软度最有效的方法。想改善身体的柔软度, 肌肉和肌膜 应该是训练重点。
规律拉筋一段时间之后,肌原纤维节会连续增加,新的肌原纤维节在现有的肌原纤维后面生长出来,这样会增加肌肉的整体长度和活动范围。
拉筋操能扩大身体部位活动范围,拉伸部位会感觉更舒服,活动更自如,这能提高运动表现力,降低肌肉和肌腱拉伤的概率。同时可以增强肌力,并降低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减轻疲劳。
除了上述各种好处,常做拉筋伸展操也能改善不良姿势,提高身体的觉察能力及协调性,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振精神,帮助身体放松和纾解压力。
做拉筋伸展操之前先做10分钟热身运动,达到轻微发汗的状态。 热身能提高人体的核心体温和肌肉温度,肌肉温度一旦提高,肌肉就会变得放松、柔软及灵活。正确的热身运动也能提高心跳及呼吸速率,我们身体的血流量会因此增加,从而把更多氧气和养分带到要运动的肌肉部位。
绝对不超过紧绷点。 拉筋伸展操不应该让人产生疼痛感,而应该让人能乐在其中。练习拉筋伸展操时,千万不要刻意将身体伸展到不舒服的程度,只要伸展肌肉感觉到紧绷就好。
伸展主要肌群及拮抗肌群。做拉筋伸展操的一个要点,是要顾及我们身体所有的主要肌群。
拉筋伸展操宜和缓,配合缓慢的深呼吸,这有助于放松肌肉、增加血流,并运送较多的氧气与养分到肌肉。
选对拉筋伸展操。就热身来说,选择动态式拉筋伸展操最有效果;而就缓和运动而言,静态及被动式拉筋伸展,以及PNF伸展法最适合; 如果要增进肌肉和关节活动范围,建议做PNF伸展法和单一肌群主动伸展 ;若以康复保健为目标,结合PNF伸展法、单一肌群主动伸展以及主动式拉筋,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10秒钟只能让肌肉放松并开始延展,要对柔软度有帮助,至少每个伸展动作要停留20至30秒才行。 对于想改善健康及体适能的人而言,每个动作只要停留20秒就够了 。然而,对于从事激烈竞技性运动的人,每个动作至少必须停留30秒,然后延长到60秒以上。
对初学者,每个肌群应该伸展2至3次 ;对进行较激烈运动的人来说,每个肌群就必须伸展3至5次。初学者每次练习5至10分钟就够了,但专业运动员就可能要长达两个小时。
刚开始练习伸展运动时,不要只做几种特定的伸展操,而要做大范围的全身性伸展。 目的是降低整体肌肉的紧绷程度,并且提高关节及四肢的活动能力。整体的柔软度提升后,就可开始专注于加强特定肌肉或肌群的活动范围,针对这些肌肉来做伸展运动,这对做拉筋伸展操是相当重要的。
注意:只看如下的示意图不足以支撑正确的拉伸,需要翻书查看每个动作的说明,很多细节处单张难以尽述。
预防措施。预防冰壶运动损伤需要从技术动作改进、身体素质训练和充分的准备活动3个方面入手。
(1)技术动作改进。技术动作改进是使运动员了解所完成技术动作的特点和身体解剖结构,可以用Poser软件制作各种易导致损伤的动作及不正确的技术动作,形成具有良好可视性动画或逐帧演示效果的运动损伤模拟三维图像,以此来辅助教练员及运动员进行理解及认识。在存在损伤危险的技术环节上需改进动作或采用可预防损伤的手段,比如支持带、肌肉效贴布等,尽量消除致伤的生物力学机制。
(2)身体素质训练。身体素质训练需要提高冰壶项目所需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素质以及平衡能力,从而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效地运用技、战术,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还应注意运动员非冰期的状态、力量和柔韧、控制技术、心理等方面的训练,为进入赛季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3)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于运动员来说,应提高自我预防意识,在训练前先在冰场适应性练习并熟悉场地;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分陆地准备活动和冰上专项准备活动。陆地准备活动是运动员在进行训练前使身体在赛冷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热身,主要包括身体柔韧性训练,牵拉练习和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方法)练习等。冰上专项准备活动要多做脚踝、膝部、腰背部、肩部、肘部、腕部的拉伸活动的练习,避免由于准备活动的不充分导致的运动损伤。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应是以身体发热而不出汗为好。国内冰壶专家制定的具体内容包括:跨步,目的是提高体温,提高心脏机能,时间5分,穿着适合做跨步的服装。选择轻微的、有节奏感的健美操,之后手持刷子低抬腿,双手握刷子平举至腹前低抬腿,刷子高度逐渐增加高抬腿;拉伸,目的是拉长肌肉使身体灵活,时间10分,要注意拉伸的位置、感觉、时间和顺序。手腕伸展要求手指向上,胸前合掌,将双手同时向左或向右侧屈,进行5~10秒,有压迫感为止。上臂和肩部伸展要求一臂胸前屈,另一前臂向内拉伸5~10秒,两臂交替做2~3次。肩部拉伸要求双臂胸前平屈,前臂靠近身体,用力扩胸,拉伸5~10秒。大腿拉伸要求跪姿,双腿分开小腿接触地面,上体逐渐后仰,拉伸踝关节和股四头肌,拉伸5~10秒。小腿拉伸要求对墙站立,双腿前后开立,全脚掌着地,屈前腿膝关节拉伸后腿的小腿部位,拉伸5~10秒。腰部拉伸要求双手撑地,下肢触地,身体呈反弓形,腰部尽量接触地面,臀部收紧,拉伸5~10秒。压腿要求座姿,一腿前伸,另一腿屈,体前屈,胸部和头尽量接触腿和脚,腰部和膝关节有拉伸感,拉伸5~10秒;滑行,准备活动的结束部分,是在冰上以投壶和扫冰的模仿动作来进行,可以用视频或音乐对运动员加深印象。运动员在练习开始蹬出时,用小力量可保持较高部位的身体姿势,逐渐过渡到用全力蹬出,扫冰时力量和幅度应遵循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
4冰壶项目虽存在上述导致运动损伤的危险因素,但与滑雪、冰球、速度滑冰等冬季项目相比,仍是一项较为安全的运动。该项目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的运动员20周岁以下的男队占6071%,女队占76%,显示出我国该项目队员年轻化的特点,可能暂时无运动损伤问题困扰,但专业人士应在抓技术、战术和管理的同时学习国外对于该项目损伤防治的经验,重视冰壶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加强伤病报告制度,建立完整的病历制度,为提高医疗质量和经验积累提供有效信息。同时,在国家队及省市集训队加强医务监督工作,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和足够的医务人员,训练中队医认真观察,发现受伤隐患,如场地、器材、护具等问题时及时排除,正确处理训练和比赛中出现急、慢性损伤,为运动员及时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瑜伽中拉伸的是肌肉还是韧带?
首先谈谈肌肉和肌腱与韧带,这三者关系看似好熟悉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1肌肉:有弹性,弹性范围在15倍
2肌腱:无弹性胶状组织,连接肌肉和骨膜,和事佬稳定关系
3韧带:无弹性胶状组织,骨与骨的连接,稳定同性关系
在瑜伽练习中要安全的利用这三者的特性,安全练习避免受伤
肌肉:
最具弹性,经过正确练习可以是原本长度的15倍,属于肌纤维构造类似一丝一丝的橘子构造。
肌腱:
作用于肌肉和骨膜的连接,通俗讲就是把肌肉贴着你骨头的位置,如接头的位置松动,也会影响身体,造成不适症状。
韧带:
骨头与骨头直接的连接,如骨头之间联系点太有弹性会导致关节错位和不灵活。
注:肌腱和韧带同属胶状组织,基本是没有弹性的。
这三种在瑜伽中的运用可以用前区的两种练习方式来做例讲解
1、前区不曲膝先伸直膝盖
膝盖周围肌腱和后侧韧带伸展会很强烈,过分伸展还会导致疼痛,前面说了韧带筋膜本身无弹性。伸展只会过分紧张。
2、先曲膝再做前屈
放松关节位置,再将坐骨向上提,后侧肌肉自然拉伸,肌肉是附着在坐骨结节的,先放松再伸展可以很好拉伸到后侧的腘绳肌,肌肉本身是有弹性的,所以它也很适合去拉伸,只有这种正确练习才会让你的前屈更深入又安全。
解剖面的定义及在瑜伽中的运用
1 冠状面又称额状面(与额头平行),是指左右方向,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在瑜伽体式中,从前侧可见的体式练习,称为冠状面练习,如,三角伸展式、战式二。
2 矢状面是指前后方向,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分;从侧面可见的体式练习,为矢状面练习,如,前屈,后弯体式等。
3 水平面是指与地平面平行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扭转体式,为水平面练习。
在瑜伽中,需均衡以上三个面的体式练习,从而让身体处于平衡的状态。
矢状面。是沿人体中心线分成左右两半。纵向运动,前屈,后弯。
冠状面。是沿人体中心线分成前后两半。横向运动,外展,内收,如,三角式,侧伸展式,门闩式
水平面。沿着人体中心上下两半,任何一面都与地面平行。唯一动作是扭转。
耳垂--肩峰--股骨大转子--股骨外髁--外踝(重力线)
让重力线顺利的“流过”身体,这样不仅身体轻松,动作轻盈,还有益于健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位
当关节处于重力线适当位置,每个关节正确承重,身体就能维持自然曲度,重力就会沿着最省力的方向传导,否则,会造成一定的关节和肌肉甚至骨骼的损伤
头前倾,圆肩驼背,骨盆前倾,膝关节超伸这些都是身体偏离重力线,胸背挺直应该是符合重力线的,而在正确的姿势保持却感觉到更累,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我们长时间弯腰驼背,已经习惯肌肉失衡状态,当我们把身体提起来去适应哪怕是正确的姿势,会形成不习惯,为了身体健康,纠正姿势,前期会有点累,但这种累是良性的
人体和肌肉都是一个整体,只有当所有肌群都正确的工作,并且相互平衡,我们身体才能满足重力原则,以最小的努力保持正确的平衡
正确的山式根基,大腿有力,骨盆稳定,启动核心,肩带稳定整个身体才能减少代偿和损伤
因此,建议在山式中多停留和探索
再比如,树式--战士三,去感受身体肌肉以及重心的变化,当战士三中,膝盖和骨盆不在脚踝正上方就不是真正顺位,关节一定会有磨损肌肉一定会有代偿
再来举个栗子,眼镜蛇和上犬式,眼镜蛇式更多是锻炼上背部,那么,需要背部力量激活拉起身体对抗重力线才能更多的得到锻炼,而上犬式则需要胸部启动拉起对抗重力线,背部延展顺应重力线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股四头肌之股直肌
腹直肌
踝带动髋运动
髋关节屈曲
相关疼痛评估
顾名思义, 股四头肌 由四个头组成即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组成。股四头肌的功能是使小腿伸、大腿伸和屈,伸膝屈髋,并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股直肌 ,是股四头肌中的一个肌肉,唯一一个跨关节肌肉=双关节肌,掌管髋和膝的运动。
股中间肌在股直肌的深面,两个肌肉方向一致,作用一样。但股中间肌不支配膝。
段1严格来说,前表线只包括股直肌,而非整个股四头肌。
段2踝背屈
整段简化总结理解为,踝背屈:脚跟固定+屈膝屈髋。
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股四头肌训练?
这个训练在膝关节置换术的人,之后的简单本体感觉的训练及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都是极其重要的。
方法 :坐在床上,腿伸直,勾脚,在脚跟保持固定的情况下,进行屈髋屈膝,膝抬起一点点☞抬起放下。对于膝关节损伤的人非常棒。
嘱患者作踝关节背屈,其足跟将会向下压操作者的手,股骨会向上挤入髋关节。
例子 肩关节:双手伸向上,用力向上延伸,右手拿下来放在左肩斜方肌的上边,去触摸斜方肌是否僵硬。许多人100%都是硬的,只做一个动作便可以让斜方软下来☞保持左手上举,让左手垂直往下沉,即肱骨沉入到肩窝里去,再去摸斜方肌就是软的。
很多人为什么会出现上背部疼痛,尤其是僵紧、硬的不得了?一直在强调运动模式。就是在他能够活动的地方去动,而不是在他不去活动的地方,或者超出这个地方在另外一个地方活动,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拼命向上举手的过程中就让我们的斜方肌过度参与了,很多人在做手臂运动时没有意识去稳定肩关节,实际上,不让肱骨从肩关节出来,只是做了一个小范围运动,而且这个小范围就比我们能够伸出去的手也小不了多少,但却会发现斜方肌上是非常软的,这里需要控制训练。
髋关节松动术的技巧:抱起对方大腿往躯干的方向去顶一顶,脉冲式顶两下。
评估 p114 段3。
髂前上棘非常容易摸到,在它的下面相对应的是髂前下棘。
怎么触摸 ?当触摸骨盆两侧时,能够摸到明显的凸起,但这个凸起不一定是髂前上棘,摸到突起后一直往下摸,摸到没有骨头的地方,再往上一点就是上棘,髂前上棘下面就是下棘。这两个骨性结构对股直肌非常重要。
用 踝关节带动髋 ,因为有支点,支点在足跟,所以以支点作为动力点,先屈膝,膝盖一旦屈膝则髋屈,此时眼睛要盯住髂前上棘。用19毫米的小圆形mark做记号会发现mark向膝的方向移动,这说明这个人有点塌腰,即腰椎前凸。
如下图,当髂前上棘开始向下走时,说明腰椎前凸,也就是说,本来腰椎不该往前用力。理想情况下☞屈髋屈膝,骨盆应该是稳定不动的(中立位),如果对方用了腰的力量,可以问对方“有没有用腰”,“”我有点用腰了”,那就是有问题,要去调整。
例子 使用筷子,用细的一端夹菜。两条腿like筷子型。
想要调髋调膝,建议从踝来调,来带动整个髋的放松。所以要不停的跟客户沟通。
115,段1。 根据患者的体型和肌肉状况,在患者重复踝关节背屈、脚跟粘在床上的动作。
学会控制不要用蛮力,让大脑和要做的动作建立真正的连接。
操作者用身体试探适当的部位,在其髌骨上方辅助用力,缓缓向上推动股直肌。注意,特别观察髌骨与股直肌肌腹之间的感受器非常丰富。对于那些骨盆前倾的患者,可沿着肌肉走向一直向上到达髂前下棘。
首先按压的深度很重要,按压到脂肪和股直肌游离面当中(脂肪属于浅筋膜)。并不直接刺激股直肌,而是去刺激股直肌与脂肪之间的那层肌膜,在深筋膜与浅筋膜之间,还有一层叫肌膜。
操作 把手放在大腿上,让手指⊥大腿,大腿非常放松时往下按压,下面都是脂肪的厚度,这样不够准确。需要把腿绷直,膝盖伸直,大腿绷紧,再按压,脂肪下面就会有一个很硬的肌肉。压住大腿的脂肪厚度,这个厚度能感觉到在脂肪下面有一个绷紧的深度。
①按压,推,②控制深度,在向上向下推。从髌骨推到髂前下棘即骨盆的地方,让顾客感受一下双腿的感受。
一般时候,当我们掌握深度的时候,掌握到了一个肌膜、脂肪、表层肌肉,在这层去推动会很舒服,并非用大力去刺激肌肉。
治疗的目标是使双关节的股直肌摆脱下方单关节的伸膝肌群的影响;患者的运动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股四头肌有四个肌肉,只有一个是双关节肌☞股直肌,既控制膝也控制髋,其他三个只支配膝关节,所以股直肌更多的是充当伸膝的角色。并没有做过多的屈髋的角色,因为被其他3个肌肉带坏了。
2条支线。前/后表线都对膝关节非常重要。
图p116。四个图,主要讲解腹直肌和股直肌。
A股直肌与腹直肌借髋骨形成机械性连接。
B如果两肌同时收缩,可屈髋和躯干,从而使胸腔与膝关节相互靠近。
如仰卧,双手双脚抬离地面,勾脚。就是股直肌和腹直肌用力。但是有的人在做平卧双腿抬高时会发现用腰的力量就是错误的。
人们的运动方式没有发生改变,是体位在改变,不能因为体位发生改变而随便改变肌肉用力模式。有的改变是习惯,有的则是出现了问题。
C站立位时,两肌间相对的张力将决定骨盆的倾斜程度。
在调整骨盆中,股直肌&腹直肌互相用力(像拔河的力),和竖脊肌&腹直肌一样。在骨盆这个地方,后表线的竖脊肌&腘绳肌要有相反力量才能维持骨盆的悬吊。前表线的腹直肌和股直肌也同样的道理。实质上骨盆悬吊系统是四个肌肉一起完成的。
D躯干过伸时,两肌被彼此拉离;如果一侧肌弹性较差,则另一肌必须代偿或沿前表线将拉力继续传递。
鞠躬,☞屈,站直☞伸,伸懒腰☞过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后弯容易出现问题
股直肌-髂肌的连接是一个特例,将在第九章中探讨前表线与前深线相互关系时进行讨论。
段2,机械性连接。 由于髂前下棘与耻骨属于同一块骨骼,所以腹直肌每向上牵拉耻骨1mm,股直肌就必须延长1mm来配合。 (图416C&D)
首先耻骨联合与髋骨是一个整体,从A图看两者是分开的。骨盆相当于轴把两个链条相连,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骨盆却影响二者一样的运动(比如空竹)。 能不能将前表线中把骨盆玩儿转,主要处理的就是前表线的腹直肌和股直肌。
评估: 股直肌,其中间(深面)是股中间肌, 股直肌&股中间肌的疼痛 会牵扯到膝盖的前面痛,若感觉膝盖前面的深面疼,这往往是股直肌;而股中间肌出现问题会出现大腿前面疼。 股外侧肌出现疼痛 最麻烦,不属于前表线却非常重要。
图11,如果沿着髂胫束的前面一步一步顶住,再往前面推,很多人都会非常痛,这种疼痛不是髂胫束痛,有很多人是股外侧肌疼痛,其往往会引起膝关节外侧痛,而且会引发大转子外面疼痛。很多人说我的髋外侧疼,有些时候是不是髋关节滑囊炎?要先沿着这条线做处理,如果疼痛难忍,髋关节外侧痛基本上是这条支线造成的,所以髋骨及其上面连带的结构又成为前&后表线交汇的地方。
总结:髋外侧痛 ,沿着髂胫束前方慢慢触摸,力量慢慢大一点。当踝关节处于一种很放松的状态时,股四头肌主要通过膝关节来伸直小腿,如放松脚,慢慢伸直膝盖,可以均匀的把股四头肌带动起来。若勾脚背再伸膝,会发现有点吃力,发现大腿前侧不舒服。
所以,踝关节的稳固很重要,但不能僵硬,这就是 为什么建立踝关节的灵活性 。 轻松的踝关节,才能真正灵活使用股四头肌,不能真正使用股四头肌,膝盖早晚出问 题。
一定要先去关注踝关节灵活度是否ok。
思路 一个人膝盖出现问题时如果踝不ok,先建立踝之后再来看这个人的走路情况会不会有其他问题。
髋关节屈曲的特别重要的功能单位:股直肌、髂腰肌、耻骨肌 ,整合完就是<东风车标>的形状。三个肌肉是髋屈曲的单位,是一组肌肉组合。
注:图为短收肌,耻骨肌与短收肌走向一致。
图p117 瑜伽的三角式。有的人下不去先解决髂腰肌、股直肌的僵紧。
如上图,红圈☞去压痛点,很多人会非常痛,是股直肌最大的疼痛点。
绿圈☞腹股沟上面中间点有痛点,(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两个痛点解决掉,三角式就会做得很棒。
扩展 肌肉组合有一个特点:整体与局部 。会发现影响整个链条的往往是一两个肌肉,可以通过评估、跟对方聊天、对对方生活工作的一些了解,来弄清楚问题在哪儿,再针对肌肉去处理。<会发现了解了原理,不需要教于法>
股直肌被称为两个关节的难题,髋和膝的难题,此处不解决, 大腿下膝盖上 ,严重的会出现 深夜疼痛-会痛醒 ,根本找不到体位来缓解。屈一点膝会舒服很多,主动的拉伸了股直肌,这种拉伸并不能产生实质上的治疗作用。
下楼梯时膝无力且疼痛 ,处理前表线中股直肌一定要检查红圈☞股直肌有没有痛点?且周边往往这里有痛点,除了绿圈。严重的往往很痛,一碰就痛,不严重的人要慢慢用力,会感到疼痛被解除缓解。
如果痛点不解除,那么很多问题都不能从本源上去解决。
有的人的激痛点,在肩胛角下端一圈痛,整个骨盆上端及下背部骶骨处一圈疼痛,各种方法&贴膏药也缓解不了?
两个圈处☞一定要检查腹直肌上端&下端有没有痛点?如果有痛点☞前表链打不开,必须解除痛点。严重的会引发整个上背部、下背疼痛,这就是牵涉痛,一种激痛点的疼痛。
腹直肌,如图。
弯腰时腹直肌作用非常重要,很多人坐不直,一旦坐不直会引发什么呢?深面的腹横肌就会受到腹直肌影响,这样腹部会一直出现没力气。腹直肌深层按摩及腹直肌是一个重要枢纽。如下图
腹直肌与腹壁之间的关系。
图。如果塌腰,有些女性小腹会出现过度凸出,可能是腰椎引发的,也可能是腹直肌无力,导致脏器往前顶。所以肚脐下的力量和肌肉深层刺激按摩去激活腹直肌,有时候手法是最快的方式。
充分理解腹直肌的功能
图p118,两个箭头虚线代表水平线。
会发现,首先腹直肌与腹内/外斜肌是并排的,再往下到了髂前上棘这个水平面,腹直肌不再呈现3面肌肉所包裹,而都跑到前面包裹,下面非常薄,证是因为腹直肌的下面缺少对腹部的保护而导致下腹部力量弱。 站立时下腹压力是上腹的3倍 。
同时腹部的浅层和深层筋膜和大腿筋膜直接相连,当腹部下塌时,大腿前侧也不好,或者大腿前侧总是往下掉时下腹也不好。腹直肌、腹内/外斜肌和大腿前面筋膜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腹直肌下面,股直肌上面是重灾区 。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体侧线评估
腓骨肌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第3腓骨肌
莫顿足&扁平足(高跟鞋&丝袜诱惑)
体侧线 p128
体测线(LL)位于身体两侧,起自足内侧与外侧的中点,从踝外侧上行,经小腿和大腿的外侧面,以“篮纹编织状”或“鞋带交叉”方式上至躯干,由肩部下方上行至头颅的耳部区域。
体侧线肌肉:腓骨长短肌、髂胫束、臀中肌、阔筋膜张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肋间肌、胸锁乳突肌、提肩胛肌,要关注有交叉的肌肉,比如胸锁乳突肌。 所有筋膜链中交叉最多的肌肉就是最核心的肌肉,需要最先解决。
p128图51AB☞上图!。到了胸廓处,肋间外肌、肋间内肌的走形不一样,体侧线做完,客户50%的问题☞疼痛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体侧线的姿势功能是调整身体前后的平衡和左右的平衡,还能对其他表层线之间的力量进行调节。体侧线通常以协调的方式来固定躯干和下肢,防止上肢活动时身体结构变形扭曲。
如果前/后表线都不平衡,侧线也不好。☞一荣俱荣。
筋膜链也称为利益链条,因此它们之间有相互的交叉,不可言说的联系。
在训练完前&后表线运动之后,来协调锻炼体侧线,让体侧线配合前后表线的运动。
总结 :体侧线是前/后表线和其他链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调节线,其调节是为了稳定躯干和下肢☞协调其他线条来稳定人体。
体侧线参与身体侧弯的形成,即躯干侧弯、髋部外展及足外翻;对躯干侧向和旋转运动还有可调性“刹车”的作用。
躯干侧弯,如趴青蛙、三角式
扭转,扭转到一定程度时,被腹肌和胸廓拉住。比如呼气时会发生很大的扭转,吸气时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呼吸非常重要,可以限制我们的活动。
刹车就是在保护我们,是所有的保护装置。
①从足的外侧开始
②腓骨长短肌这里称为腓骨肌,腓骨肌的作用很重要。
身体失衡方式:长短腿、高低肩、脊柱侧弯、经常崴脚等等。
评估:踝关节旋前或旋后、踝背屈受限、膝内翻或外翻、大腿内收受限/慢性外展肌挛缩/腰椎侧弯或腰椎受压/胸腔在骨盆上侧移/胸骨与骶骨间的短缩及因头部固定而过度受累导致的肩关节受限,特别是头前倾姿势时。
踝背屈受限:勾脚背是背屈,绷脚是跖屈
膝内翻或外翻:O/X型腿
胸腔在骨盆上侧移:侧弯
①拇指拉伸法。②用球按摩,球由软到硬,渐进负载。
腓骨肌群,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第3腓骨肌。
腓骨长肌 :比腓骨长,附着点☞**是其附着点,在第一趾骨底内侧缘中点。
腓骨短肌 :比腓骨短,附着点☞在第五趾骨底外侧缘中点。
第三腓骨肌 :百分之七/八的人没有这个肌肉。附着于☞腓骨下端的前方,另外一端位于第五趾骨下方偏后。
练触诊,要先去感受深层动脉的搏动。
找核心点☞外踝。外踝后面往上走是腓骨肌。
站立位时,腓骨肌群常用来姿势性的防止踝关节背屈;如果它们太短,就会造成踝关节过度外翻。
腓骨短肌的力量相当于腓骨长肌力量的一半,腓骨短肌是足的外展不可少的肌肉。
足的外展=足外八字;脚心的向外=足外翻
踝关节的外展肌就是腓骨短肌,能够让足部唯一直接外展的肌肉。
腓骨短肌和腓骨长肌对足的外展效能好于腓肠肌。所以对于腓骨短肌的锻炼很重要。(先了解该肌肉的功能,足的外展是否会做)。
如股中间肌,对于伸膝作用比股直肌厉害;屈肘时,肱肌>肱二头肌;踝外展时,腓骨短肌>腓骨长肌。
训练就是做这个肌肉本身原有的功能,如勾腿也会发生旋前的运动, 第三腓骨肌帮助绷脚背发生旋前的功能 。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 区别 : 腓骨短肌是直接外展肌 。腓骨长肌在整个足的运动和足底足弓静力学动力学发挥重要作用,在旋前动作上是小配角。
腓骨长肌对于足弓的形成和稳定极其重要,如上图。几乎横跨整个足底与横弓、内纵弓有关。
三个肌肉出现问题时,引发的结果(激痛点):
对于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来讲,处理 踝上/下/后方都是重要激痛点部位 ,可能就要明确是腓骨肌出现问题。
引发 踝关节无力、弹响,☞做脚跟抬起的动作 ,就是来训练这些肌肉。实质上解决痛点才ok,要一直摸到腓骨头外侧。
疼痛产生之后不要施加压力。
莫顿足 :第二脚趾比第一脚趾长。对于人的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影响很大。有这种足的人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或多或少都有问题,建议用矫正鞋垫来完成对其矫正,防止进一步损伤。如图。
腓骨长&短肌的功能:外展、外翻。腓骨肌和大部分下肢肌肉成为 控制运动,并非产生运动 ,即腓骨肌的三个肌肉与下肢其他肌肉共同特点,☞是控制运动,不是产生运动。比如行走、站立时☞踝处于固定时,通过肌肉被拉长来发挥稳定足踝的作用。
踝无力☞先考虑腓骨肌群。
步态 :在行走、站立期,腓骨长&短肌专门辅助胫骨后肌、比目鱼肌减速。(辅助做足的趾屈&背屈的重要肌肉。)处理比目鱼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腓骨肌群对足外翻的牵引作用很重要,学会触摸腓骨长/短肌在足部的附着点。
足外翻功能的对抗肌=胫骨前肌 (处理任何问题时,不要纠结在一个点中。)
例子 肩的内旋外旋 :肩关节在一般情况下就属于内旋,但人在运动当中,会发现人的任何运动都不是单纯的发生内旋外旋的,如手水平外展☞肩的外展+少许外旋运动。
所以任何运动:前屈、后伸、外收、外展、旋前、旋后,这些都是单独表述,但关节运动很少发生单一方向的运动,要考量周围有哪些肌肉附着。
要知道对抗肌,如处理完肱二头肌,就一定要处理肱三头肌。
如处理完比目鱼肌;再处理腓骨长肌、第三腓骨肌(因为腓骨肌群是比目鱼肌的协同肌);再处理胫骨前肌(因为胫骨前肌是腓骨肌的拮抗肌)。拇长伸肌&趾长屈肌,协助胫骨后肌。
胫骨前肌、第三腓骨肌、趾长伸肌是足部主要的背屈肌。
痛点主要是解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症状 :腓骨肌群出现疼痛点时,一些人会感觉这块肌肉比较硬(能摸出来),基本上都会导致足踝无力。会发现腓骨肌如果有问题时,客户会讲☞外踝的后方/上面非常疼痛、难受。
在做足内翻、外翻时,有一个角度会非常难受,总是容易扭伤脚踝,一定要建立腓骨长&短肌。
足跟痛,按压比目鱼肌,按完轻松。
比如滑旱冰,穿高跟鞋会经常扭伤脚。
如脚的疼痛,老茧,基本上是莫顿足的结构,腓骨短肌出现问题的概率特别大。
莫顿足 ,如不处理腓骨长、短肌,一直出现疼痛。(激痛点就是地雷,只有压才知道)
下肢不等长 ,要引起重视,一腿长一腿短,较短的一条腿在行走中负重更加严重,导致足跟着地和脚趾分离时间会发生延迟。
肢体变短,往往因为那一侧的过度旋前、过度活动导致足弓高度出现降低。
穿 高跟鞋 的女性,避免不了身体重心发生前移,有时会把重心都移到足前面去(足中点前方),通过减少支撑的力量,增加杠杆臂。穿高跟鞋是跖屈(绷脚背),但是身体往前倾做背屈趋势,会导致腓骨长、短肌触痛点持续存在,会直接导致腓骨长、短肌超负荷运转,和鞋跟支点形成重要联系,☞鞋跟越细痛点越厉害。
因为支点太小了, 扁平足 也会因为腓骨长、短肌非常紧(主要做外翻),越紧外翻越厉害,导致足弓出现问题,膝外翻(X腿)出现。
丝袜诱惑
穿丝袜时间一长也会压迫腓肠肌血液循环,丝袜就像止血带☞会导致关节疼痛的存在。(了解客户习惯是在找有效方法解决疼痛)
丝袜会引发腓骨长、短肌血液循环障碍,但很难引发比目鱼肌的血液循环障碍。因为比目鱼肌太深了。如系裤带,打开之后会发现皮肤上有一条很深的红色印记,就说明受到压迫。(要做合理调整,比如不穿丝袜)
腓骨长短肌的问题,不能只停留在腓骨长短肌肌肉上面去了解,因为对于腓骨长短肌出现问题的人中,有很多人会导致 神经卡压 ,在神经卡压中,会出现足外侧麻木。
简单处理措施,在大脚趾根部垫厚一点(鞋垫中)。
腓骨长、短肌做足的外展、外翻、足的自我拉伸运动。
①足内翻可以很好的拉伸腓骨长肌腓骨短肌②温水或泡澡时做拉伸运动,因为肌肉喜欢温度。
多做等长收缩。
由于负重,腓骨长肌对第一趾骨后面压迫大,和胫骨后肌共同收缩,来支撑内侧足弓。
对内侧弓的建立、对于腓骨长、短肌的松解、对胫骨后肌的锻炼,都非常重要。
增加有氧训练,耐力训练。下肢的练习☞耐力训练>力量训练。
知识拓展:
小腿骨☞ ☞链接
小腿肌肉☞ ☞视频
以下是一些轻便类型的健身器材,可以帮助纠正驼背:
弹力带:弹力带是一种非常方便携带的健身器材,可以用于多种训练。通过使用弹力带,您可以加强背部和肩部的肌肉,从而改善驼背。
哑铃:哑铃是一种非常适合在家中训练的健身器材,重量可选。通过使用哑铃进行背部和肩部的训练,您可以加强这些部位的肌肉,从而纠正驼背。
俯卧撑支架:俯卧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上肢和核心肌群的运动。使用俯卧撑支架可以使您的身体更加稳定,从而更容易完成正确的俯卧撑动作,这有助于改善驼背。
瑜伽垫:瑜伽垫是一种非常适合进行瑜伽练习的器材,可以帮助您保持正确的姿势,同时也可以加强背部和肩部的肌肉。在瑜伽练习中,您可以尝试一些针对背部的练习,如反向伸展、瑜伽船式等。
平衡球:平衡球是一种可以帮助您增强核心肌群的健身器材。通过在平衡球上进行训练,您可以锻炼背部和肩部的肌肉,从而改善驼背。
请注意,这些轻便类型的健身器材虽然可以帮助您进行训练,但如果您有严重的驼背问题,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专业健身教练的意见,以确保您的训练安全有效。
感谢被邀请回答。
非常高兴你能注意到练背的重要性,关于你说的,健身一年,但背阔肌没有多少效果。
首先来分析一下:
你说的几种练背方法:杠铃划船、哑铃划船、引体向上,其实都是非常不错的练背动作。其实如果单就这三个动作,如果你能练到位,并且在每个计划周期内都能充分练到的话,你的背阔肌应该不会没有效果。
所以,我的判断是,你的动作安排 太过于随意 ,并且没有 规划性和针对性 ,因此导致你的练背效果不好。
因此,要练好背肌,我们 要按照一个相对完整的练背计划 ,在一个练背日,一整套锻炼下来,充分 让背阔肌得到相应的刺激 ,这样的锻炼效果才会好。
在此,为你推荐一套完整的练背日训练计划:
以下7个练背动作让我们的身材呈现倒三角形,都是需要你在锻炼时掌握的。
动作1: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是练背的王牌动作,也许你现在还无法完成很标准的动作,没关系,慢慢练习。
动作2:坐姿划船。
划船练习是练背中一个经典的动作,划船可以显著增加我们背肌的厚度。
动作3:高位下拉。
很多做不了引体向上的朋友很喜欢练这个动作。
动作4:直臂下拉。
对于练背时不容易找到背部发力感觉的朋友,可以多试试这个动作,直臂下拉很容易让背肌找到发力感。
动作5:杠铃划船。
很多健身高水平者背肌都很宽厚,因为他们很喜欢练杠铃划船。
动作6:哑铃划船。
哑铃划船也是一个发展背肌厚度非常不错的动作。
动作7:山羊挺身。
这个动作锻炼我们的下背部竖脊肌。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背部这块肌群,哪怕你是在健身房里正规训练,一年的时间也不会有特别大的改善
这部分肌肉本身就是身体上比较难练的肌群
而且看你的图上的效果,居家训练一年这个程度已经是不错了。
说说你的改善计划:
1引体向上已经不能满足你的需求了
引体向上这个动作,大众看起来挺难
但是在健身人群里,这是训练背部肌群的最基本动作
你目前的情况,普通的引体向上对背部的刺激不会太充分了
假如就是喜欢这个动作,请负重
用你家里的哑铃,拴上绳子挂在腰上做动作
你会发现新世界
2划船重量酌情加大
你的背部线条,宽度和厚度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这可能是局限于你家里的器械重量上限太小
当你能够确保动作标准的前提下
买一些新的杠铃片,很便宜
用更大的力度,以及划船这个动作,去刺激你的背阔肌
会有很好的收效
3下背部要练
你的下背部肌群比较弱
也许是只重视了上中背部,忽视了硬拉这个动作
但是硬拉练不好,上背部的发展会被限制住
所以用杠铃完成硬拉吧小伙子
-------------------------------
当然,最好的建议是假如你有条件,尽量去健身房训练
在你这种训练龄一年左右的人身上,可以说进展是飞速的
希望有帮到你。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推荐练一下街健神技动作“前水平”来突破瓶颈!不仅能练就蝙蝠背,还会成就强悍背部与核心力量!
初次遇见前水平,就像是变魔术“人体悬浮”一样,看不出发力肌群。其实,这个动作主要发力在前臂、肱三头肌、三角肌后束、背部肌群、腰腹核心肌群和下肢肌群。没有强大且协调的肌群,是无法完成这个动作的。
而观看前水平大神的表演时,其背阔肌就像獠牙一般楔在腋窝下直至腰间!可见该动作对于背阔肌的训练强度一斑。
题主一年健身经历所练就的身材已经算是很棒的了,专注于划船与引体向上两个动作就足以打造强悍背阔肌了。在加上前水平训练的话,会更好的突破增肌瓶颈,更好的是掌握了这个动作很酷炫的哈!
动作训练不难,从团身-平背团身-单腿-分腿-并腿需要五步就可以达成。当每一步熟练轻松掌握了就可以升级,直至达到标准前水平!
训练注意要点:沉肩、收肩胛、直臂、挺腹!剩下的就是努力训练啦~
祝成功!飞跃!
一年有这效果真心不错!针对你说的用引体向上和杠铃划船的确是主流练背动作,除此之外还有高位下拉、坐姿划船、上斜直臂划船等经典动作,下面根据亲提供的自拍照来针对性的分析吧
考虑到这位朋友背部肌肉分离度很明显,大虎特意做了个肌肉解剖示意图,方便大伙看的更明白,望这位朋友不要介意。
图示看出基本倒三角轮廓清晰可见,斜方肌、冈下肌和大圆肌分离度明显,推测主要训练项目为引体向上,且多是中等距离(冈下肌明显),动作拉伸弧度有待加强,训练引体动作上可以增加一些宽距的引体向上增加大圆肌维度,使倒三角更明显,动作弧度彻底打开使背阔肌厚度加强。
此外竖脊肌和菱形肌不明显,推测在平时训练中缺乏刺激背部内侧肌肉,建议杠铃划船时候在顶峰收缩时候保持1-2秒停顿加强背部靠内侧的肌肉。另外可以增加上斜直臂划船和T杠划船动作来训练下背阔肌、菱形肌和背部内侧肌肉 此外竖脊肌也是我们训练背部长忽略的肌肉群,可以增加一些山羊挺身、屈腿躬身、屈腿硬拉等动作训练。
山羊挺身
屈腿躬身
屈腿硬拉
另外一些好的背部训练都要进健身房的器械来打造,如高位下拉、坐姿划船等…相信增加这些动作能让你的背部能让你的背部线条更加清晰完美。祝君能早日练到自己满意的程度,须知健身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切勿急功近利
你好,我是小神。
我们通过练习杠铃划船,以及引体向上,来刺激背阔肌。
这是两个比较经典的动作了,特别是你提到的在家训练。
想要更好刺激背阔肌,个人觉得,应该把重心放在动作的标准性上,而不是一直在寻找“更多的练习背阔肌”的动作上。
比如引体向上这个动作,是非常常见的锻炼背阔肌的动作。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动作是做得不标准的,没有启动肩胛骨,来更好刺激背阔肌。
只要你做动作的时候,让动作尽可能标准,感受背阔肌的发力,这样对背阔肌的刺激才会比较好。
锻炼背部肌肉我们常常会进行器械复合动作以及“王牌”动作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是很多健身人士进行锻炼背部肌肉的动作,它能重点锻炼背阔肌和肱二头肌,对背部周围的许多小肌肉群也起到一定的训练效果。
所以锻炼背部肌肉引体向上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动作。像题主说的锻炼了一年,从中也可以看出来,背部肌肉已经是很好了,但是现在发现训练没什么效果或者效果呈现慢;其实这种情大多数人都会出现。
导致这种情况有很多因素,但常见的有: 训练计划、生活作息以及日常饮食。
训练计划
如果长期的对某几个动作锻炼,锻炼的负荷没有加以提高,身体会慢慢的适应锻炼计划,身体自然就很难突破。所以当锻炼有一段时间后应该考虑插入新的动作或者更换训练计划。
引体向上我们可以负重进行锻炼,哑铃的复合动作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增加重量。锻炼过程中也可以让上拉或者下放的速度尽可能的减少,能给背部肌肉很理想的刺激,这些方法在原计划中都可以运用。
锻炼动作
坐姿划船
附身哑铃划船
屈腿硬拉
高位下拉
V字下拉
T杠划船
杠铃划船
单臂附身哑铃划船
很高兴尚形君来解答这道问题。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难题,就是好胸部的一些正面的动作比较好练,并且效果出来的也快,但是背部就很少有好的效果,因为背部一般在后面,视野盲区里,所以只能够靠想象力来收缩背部,但是如果先养成训练动作的运动习惯,再进行训练就能够很好的锻炼出背阔肌来,那么都有哪些好的动作来训练背阔肌呢,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个好用的健身动作。
1高位下拉,采用坐姿,将身体固定在下拉器正下方,抓住拉杆,手臂伸直,握距比肩稍宽,抬头挺胸,核心发力腹部收紧,然后将杆拉到胸部正前方,并且伴随着吐气与身体微微后倾,当杆触碰到胸部时稍停片刻,然后以较慢速度回到初始位置,并且吸气,直到手臂伸直,回到初始位置,在下拉过程中应该感受到肩胛骨的收紧,向中间夹的感觉,并且想象是大臂向下,小臂不要过多发力,只是勾挂在杆上。这个动作对于背部整体都有很不错的刺激。
2单臂哑铃划船,首先找一个平凳,将一边的手与膝盖放在平凳上,手臂位于肩部正下方垂直于平凳,膝盖也是在髋部正下方,垂直于平凳,这样保证手臂和膝盖不会有过多的压力,然后另一侧腿部向外侧伸直支撑,另一只手握紧哑铃,自然下垂,背部保持平直,并且保持抬头挺胸,直视前方,然后背部发力,将哑铃拉起,想象将哑铃拉向髋关节,并且整个过程贴紧身体进行,到最顶端时手臂与水平面平行,或者略高与水平面,然后停顿片刻,以较慢速度下放,将哑铃尽可能放低,甚至触碰到地面,然后重复进行动作,这个动作对于背阔肌的发展较好,动作做10-15次,做3-5组即可。
3杠铃划船,采用站姿,双脚站距于肩同宽,膝盖微曲,俯身,保持挺胸直腰,上半身与地面器械30-45度左右,双手握紧杠铃,握距比肩稍宽,然后使用背阔肌发力,想象大臂向上将杠铃拉起,将杠铃拉至腹部位置,当杠铃与身体接触,停顿片刻,然后缓慢下放,直到手臂完全伸直,如果是正握则对中上背部刺激更明显,而反握则是对于下背部更加明显,并且杠铃上拉的位置也会对于背部不同位置造成的刺激不同,动作进行8-15次,做3-5组即可。
以上就是一些训练背部的动作,以下拉和划船为主,下拉打造背阔肌的宽度,划船打造厚度,就能够训练出强壮的背阔肌了。
背部这块肌群,哪怕你是在健身房里正规训练,一年的时间也不会有特别大的改善
这部分肌肉本身就是身体上比较难练的肌群
而且看你的图上的效果,居家训练一年这个程度已经是不错了。
说说你的改善计划:
1引体向上已经不能满足你的需求了
引体向上这个动作,大众看起来挺难
但是在健身人群里,这是训练背部肌群的最基本动作
你目前的情况,普通的引体向上对背部的刺激不会太充分了
假如就是喜欢这个动作,请负重
用你家里的哑铃,拴上绳子挂在腰上做动作
你会发现新世界
2划船重量酌情加大
你的背部线条,宽度和厚度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这可能是局限于你家里的器械重量上限太小
当你能够确保动作标准的前提下
买一些新的杠铃片,很便宜
用更大的力度,以及划船这个动作,去刺激你的背阔肌
会有很好的收效
3下背部要练
你的下背部肌群比较弱
也许是只重视了上中背部,忽视了硬拉这个动作
但是硬拉练不好,上背部的发展会被限制住
所以用杠铃完成硬拉吧小伙子
-------------------------------
当然,最好的建议是假如你有条件,尽量去健身房训练
在你这种训练龄一年左右的人身上,可以说进展是飞速的
希望有帮到你。
目标肌肉练起来没有效果,一方面是没掌握动作,另一方是强度不到位。总结来说,就是还不太会练。。。练不起来不能归结为动作不好,而是你没有体会到动作的真正是如何帮到你的。了解一下相关原理,也许你会明白更多。
初学者应该了解的背部训练要点
一、如何找到背部肌肉发力感
所谓发力感听起来是相对模糊的概念。有人说,我能没有辅助完成引体向上,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手掌、手臂都在发力。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目标肌肉有没有很好的发力呢?一组引体向上做完,感觉最强烈的是手臂甚至是脖子,那么这组引体向上就是失败的,因为我们做引体向上是为了训练背部肌肉。
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说明,我们在健身过程中说的发力感主要指的是目标肌肉的发力感,一组动作下来,目标肌肉感受强烈,说明这组动作是有效的,反之则要反思自己对于动作的掌握方面哪里出了问题,这样才是一个正确的一步步提高的方式。
以正手引体向上为例找寻背部肌肉发力感:
引体向上涉及手臂、背部和腰腹等部位肌肉的锻炼,特别是背部肌肉,是训练背部肌肉的基础动作。向上拉起时,肱二头肌、肱肌做远固定向心收缩帮助肘关节弯曲;背阔肌、三角肌后束做近固定向心收缩帮助大臂关节内收;斜方肌中、下部、菱形肌做近固定向心收缩帮助肩胛骨内收。整个过程的“动力源泉”则是背阔肌的收缩,因此,引体向上对于背阔肌的刺激是最明显的,背阔肌的发力感在动作过程中的作用最为重要。
接下来则是需要了解背阔肌是那块肌肉、具体在什么位置、有多大等等生理学方面的信息。
背阔肌是我们腰背部外侧这一块面积最大的肌肉,背阔肌的收缩主要跟肱骨的后伸、内旋、内收有关,简单说就是跟“拉”有关的动作基本都得用上背阔肌的力量。知道了动作原理,了解了目标肌肉特性,接下来便是要做到“动念一致”了。
动念一致, 字面意思解释就是动作和精神一致,达到同步性。放到动作动作过程中便是,在发力时,把注意力集中的目标肌肉上,用精神力督促目标肌肉发力,感受整个动作过程对目标肌肉的刺激。说白了就是,练哪里,就想着哪里要发力。做引体向上时,把注意力集中于背阔肌,感受背阔肌的收缩,让背阔肌成为动作的“主角”。
综上所述,找发力感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1了解动作原理,知道动作如何做
2了解目标肌肉,知道目标肌肉的位置、大小
3通过动念一致的方法将以上两步联系起来
(Tips:此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部位寻找肌肉发力感)
二、动作角度的变化不可忽视
人体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做不同的动作需要不同肌肉的参与,背部肌肉属于大肌肉群,因此,动作角度的细微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目标肌肉的变化。
以俯身哑铃划船为例进行说明:
俯身哑铃划船是强化背阔肌厚度的有效训练方式,而很多初学者做这个动作时却完全感受不到背阔肌的刺激,反倒是三角肌后束和斜方肌的刺激更加强烈,虽然这也达到了训练背部的目的,但却失去了这个动作的最佳用途,即训练背阔肌。
造成这种状况的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动作角度出现了问题,使得背阔肌无法作为目标肌肉得到刺激。
图一(箭头为哑铃轨迹)
图二(箭头为哑铃轨迹)
图一和图二均为单臂俯身哑铃划船,两个动作看似差不多,可实际上哑铃的运动轨迹有很大的不同,图一哑铃是由起始位置拉至腰部,图二则基本是直上直下的轨迹。正是由于哑铃轨迹的不同,造成了两个动作目标肌肉的不同,图一主要通过背阔肌发力完成,图二则更多地用到了三角肌后束和斜方肌的中下部。
本想用来训练背阔肌,结果因为动作角度的偏差改变了目标肌肉,如果此时仍然以背阔肌为目标肌肉的话,结果便是在做无用功。
总结
动作做完没效果就要及时总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同样的动作为什么别人可以练出好身材,自己却停滞不前。健身既要努力,还得多思考呀。
你好,我师大生物科学毕业、经过系统培训过健身的婷仔,希望以下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明确一点,个人觉得不管练哪里,专注很重要,这里说的专注,主要是指意念和肌肉的链接!在全程的训练过程中专注于目标肌肉的发力,而不是注重负重的大小,锻炼不在于多少,训练的有多好,才是王道。当然,要想意念和肌肉连接的自然,这个是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刻意训练和积累的!
其次,很多人练背的时候过度的去借助手臂和肩部的发力,而忽略背部肌肉的发力,在掌握标准动作的同时,建议注意顶峰收缩,此时,要注意肘关节与背部的角度!
第三,由于肌肉是有适应性的,我们的训练计划要2~3个月就要更新一次,同时要经常改变训练的组数、数量及重量以免肌肉增长停滞。
最后,其实,个人觉得,不管训练什么部位,基础训练动作仍然是最好的训练动作,引体向上、哑铃划船、高位下拉等等,但这里也不是强调就不做任何的变式,意思是,把基本动作作为基础,可以夹杂一两个变式动作去刺激,例如,改变下拉的握距,做划船的时候采用反握等等,全方位刺激背部肌肉!在做每一组动作的前几组建议不要做到力竭,建议每一组动作的最后一组争取到力竭,这样给予肌肉较大的刺激!
PS:练习之前做相应的热身,热身如何热身,有很多种方法,有相应的关节热身,激活相应协同、对抗肌群(例如,练习背部肌肉之前,要做前锯肌的激活、TWYI激活肩袖肌群等等)也有直接利用自己比较熟悉的动作用小重量去热身,方式很多,具体哪一种更适合自己,只能在不断地练习中摸索!练后的拉伸放松也同样不能小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