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手指“爬”墙5分钟!3个必用穴,祛风温通经络

肩周炎手指“爬”墙5分钟!3个必用穴,祛风温通经络,第1张

肩关节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又发生老化,加之肩关节活动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摩擦挤压,故而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形成原发性肩周炎

此时,除了一些按摩方法外,你还可以进行一些自我疗法。如:两足分开与肩等宽,两臂前后交替摆动,范围由低渐高。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身体状况会逐渐走向衰退,肝肾逐渐虚损,容易导致筋脉失养,是本病发生的内因;此外,肩部直接感受风寒湿等的侵袭则是造成本病的外因,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暖。此外, 肩部活动范围减少也可能与发病有关,本病女性病人多、左侧肩周炎多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肩部疼痛不一定是肩周炎。如果确诊为肩周炎的话,可以辨证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比如养血荣筋丸、活血止痛散等中成药;也可以选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的中药直接热熨、热敷。

诊断及穴位方

基本治疗方

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是治疗肩周炎必用的穴位。对这3个穴位进行艾灸或者按摩,能够祛风散寒、温经通络,对肩周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病服用止痛药物只能治标,暂时缓解症状,停药后多数会复发。应用手术松解方法治疗,术后容易引起粘连。中医的手法治疗被认为是较佳方案,若患者能坚持功能锻炼,预后相当不错。

手指爬墙锻炼方法:患者面对墙壁站立,用患侧手指沿墙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高举到最大限度,做一记号,然后再徐徐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找准穴

风寒外袭:曲池穴、外关穴能散风寒

每天搭配按摩曲池穴、外关穴各1~3分钟,刺激可稍重,以疏经止痛。

受凉常是肩周炎的诱发因素,为了预防肩周炎,中老年人应重视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凉。一旦着凉也要及时治疗,切忌拖延不治。

找准穴

经筋失养:灸大杼穴能强壮筋骨

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刺激量宜轻,以免患者不能耐受,大杼穴可灸,有强筋壮骨作用。

取羊肉250克,枸杞子、桑葚子、金樱子、菟丝子、莲子各10克,红枣8枚。菟丝子用纱布包好;羊肉切片,炒炙,同放锅内;在锅内放入当归、砂仁、米酒、花生油、白糖各适量,加水药煎,用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煮30~40分钟。将菟丝子纱布包取出,加上配料即可。

陶女士第一次来扎针时,脸色灰黄,一个人近乎虚脱,软软靠在椅背上。右肩及肩膀酸重、疼痛,断断续续发作两年多,严重时胳膊抬不起来,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困乏无力。医院针灸、推拿多次,好不了几天又会再来。我让她抬起来试试,胳膊举到额前很费劲,再往上就开始龇牙咧嘴。

肩部疼痛,识证为上焦;肩膀疼痛,识证为下焦,黄帝内针限定肘膝以上禁针,倒换到上焦用针。

肩部疼痛,经络主要在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区域;

肩膀疼痛,经络主要在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及太阴经区域。把这些症所在的经络合并同类项,这样组合取穴就简化了,集中在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区域。

三焦同气取上焦腕部,在 太阳经支正穴、少阳经外关穴、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各刺一针。

此时让陶女士抬举胳膊。她说好是好点了,但还是痛。

接下来阴阳倒换,先是上下倒换:太阳经支正穴倒换到后溪穴、少阳经外关穴倒换到中渚穴、阳明经偏历穴倒换到合谷穴、太阴经经渠穴倒换到鱼际穴。

同时,进行表里倒换。前面所刺太阳经支正穴、少阳经外关穴、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这四针,阳明与太阴已经暗含倒换,故只选择太阳与少阳进行表里倒换。太阳经支正穴和后溪穴,表里倒换至少阴经通里穴和少府穴;少阳经外关穴和中渚穴, 表里倒换至厥阴经内关穴和劳宫穴。

然后再取肘部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调中。

进针完毕,再让陶女士抬举胳膊,她惊喜地发现,手臂不仅能自如抬举,还能绕过头摸到后面项背。

第二天,陶女士除了有些酸重感和轻微疼痛,症状竟已好了大半。第二、第三次用针后,她除了感觉右肩及胳膊有两根筋还牵着,疼痛酸重感已经消失。如此针治四次,陶女士就再没来过。

肩部不适症状的处理,根据症之所在经络,在腕部上焦区域寻找阿是穴或者同气点下针。

如果用针效果不好,可在掌部以及肘部进行上下倒换,或者表里倒换来寻找解决之道。

肩部的经络循行,与颈项的经络分布有点类似。

肩部正后,包括背部的上焦区域,都是太阳经说了算;

往两侧去,在肩髎穴附近,是少阳经小哥的地儿;

正中肩峰区域,那是阳明经的疆土;

肩前云门穴、中府穴附近,则是太阴经的蜗居点;

腋前大筋附近是厥阴经的循行地带。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考虑肩部问题,往往与颈项以及肩膀的问题连在一起。颈项的问题,在前篇已专门说过。这里重点说说肩膀的经络循行区域。

还有一点要说明,肩部与肩膀的不适问题,在熟悉经络时分开来掌握,可能更方便初学时理解。

比如从三焦定位看,肩部的问题,可归入躯干的定位,放在上焦来看待;肩膀的问题,可归入手臂的定位,放在下焦来看待。

而在处理肩部不适症状时,少阴经的问题几乎很少涉及,所以说明肩部经络循行路线时,就将其归入到肩膀区域一并介绍。

从肩部向肩膀延伸,在外侧(表侧)的是三条阳经,从前到后,依次是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

这几条阳经的区域划分,分别可以阳明经肩髃穴与曲池穴、少阳经肩髎穴与天井穴、太阳经肩贞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作为轴线,以轴线与轴线之间的二分之一处作为三条阳经之络的划分中心线,这样就可以相对清晰地区分出三条阳经的主管区域。

同样,在里侧(内侧)的三条阴经,从肩前往里去,依次是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太阴经、厥阴经刚才已经说到,太阴经是肩前区域,厥阴经是腋前大筋附近,少阴经在腋下,也就是腋窝里。

细分的办法,也是一样找连线,太阴经是从肩髃穴前二横指到尺泽穴,厥阴经是从腋前大筋到曲泽穴,少阴经是从极泉穴到少海穴,连线与连线的中间线,就是络与络之间的分界线。

我有个好友是健身运动爱好者,三天两头跑健身房,胳膊一弯,满满隆起的都是腱子肉。前几天忽然找我,不晓得是健身用力过猛,还是肩部受寒,左胳膊举不起来了。寻找痛点在哪里?痛点正好在肩髃穴(阳明经)附近。

症在左边,左病右治,三焦同气取右手腕部,就在 阳明经 阳溪穴刺入一针。

让他再举手臂。到底是“运动健将”,一下就把手举过了头顶。咋样?他说,大部分好了,只有一点点不舒服了。

继续阴阳倒换, 阳明经腕部阳溪穴上下倒换至肘部曲池穴 刺入一针,再让他举。

当然,既然是上下倒换,可以向上倒换到掌部合谷穴,也可以向下倒换到肘部曲池穴。至于往哪里倒,心中明了理,上下倒换都一样,平时用针不用过多拘泥。

这次举得更加自如,手臂绕到颈项另一侧也没问题了。朋友说,这几天干活稍不注意,胳膊抬过一点,眼泪就差点要痛出来。现在居然一下子好了,这是为什么啊?

为什么啊?这就是黄帝内针的奥秘啊!你去买本书好好学。我卖了个关子。

不过这个关子还真不是刁难,如果他真的有心去学,一定能够学会。黄帝内针本来就是一个人人都能学会的简易针法。

看在好友的份上,再送你一针,太阴经尺泽穴。这一针与阳明经曲池穴并驾齐驱,既是调中,又是太阴经、阳明经表里倒换,实实在在为他买了一份保险。

果然,就这么一次,好友的胳膊就恢复了,又去健身房耀武扬威去了。

像好友这类偶发性的症状,不是陈旧性的伤痛,用黄帝内针见效较快。有些不适症状时间较长、成因相对复杂的,针治难度也会大一些。

有个同事手臂抬举困难,医院诊断是“五十肩”,针灸、贴膏药、吃西药,想了很多办法不见好。这个同事的不适症状主要是右侧肩膀及肩关节沉胀、酸痛。

我让同事抬举胳膊,肘部拎到胸前,就再也拎不上去了;再让他向前伸,胳膊活动基本不费劲;让他后展时,肩膀除了刚才抬举时的不适,隐隐感到腋下大筋的地方也被牵住了。

胳膊向上拎举困难,障碍主要集中在阳明经、太阴经区域;后展感到腋下大筋处有不适,那是厥阴经有问题。

问诊时判断肩膀问题在何经何络,让患者作前伸、抬举、后展动作是比较有效的一个办法。

前伸困难,一般是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乃至太阴经出毛病的可能性比较大;

后展困难,一般是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有问题的可能性大;

抬举困难,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甚至少阴经都有可能是问题所在。当然,牵涉到少阴经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少见。

具体的判断依据,要结合患者的感受来判定。

这位同事肩膀不能抬举,识证是下焦,按照右病左治法则,取其左手腕部,在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厥阴经内关穴各刺一针。

考虑到同事的病发时间比较长、症状相对较重,进针的同时进行了阴阳倒换,在腕部阳明经阳溪穴、太阴经太渊穴、厥阴经大陵穴各刺一针,这样与前面所进之针形成上下倒换。

针入后,同事抬举手臂有所改善,但疼痛症状还是比较明显。

我的第一选择还是 考虑 阴阳倒换(上下倒换), 在肘部阳明经曲池穴、太阴经尺泽穴、厥阴经曲泽穴各刺一针。

但疼痛症状还是变化不大。

上下倒换还不行,那就再来 表里倒换 。最先针刺的是阳明经偏历穴、太阴经经渠穴、厥阴经内关穴,阳明与太阴已经含有表里倒换之意,现在只要选择厥阴经进行表里倒换,将厥阴经内关穴表里倒换至少阳经外关穴。

同时,跳出经络上下、表里倒换的圈子,将患处放到更大的空间来考量。

症主要集中在阳明经、太阴经,从整个肩膀来看,正好可以看作是外侧、前侧,也就是阳;与之相对应的太阳、少阴区域也就可以理解为后侧、里侧,也就是阴。

这样一来,用针的思路又得以拓宽,阳病治阴啊,再来一次前后倒换,选择太阳经的支正穴。

施针结束,他肩膀的疼痛症状大为好转,但是肩关节里面还是有明显痛点。这个“老顽固”还真是难缠。

我略一沉吟,在其阳明经二间穴、三间穴横穿一针。再让同事感受患处,痛点消失。

为何选二间穴、三间穴横刺?人体处处有三焦。

把手掌竖起来划分三焦,如果把掌根部位看作是下焦,掌中部位劳宫穴、少府穴等一圈看作是中焦,掌指关节处(二间穴、三间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上焦?

肩关节阳明经处不适,不就正好与食指阳明经循行处 二间穴、三间穴 同气吗?既是经络同气,还是三焦同气。同气自然相求,有求必应。

肩关节从手部来讲的话属下焦,按理在对应的另一侧肩关节来用针,但是因为肘膝以上禁针,上下倒换到上焦腕部用针。

当然,如果把肩关节放到躯干来看,也可以看作是上焦所在,那亦是同气相应。

以此类推,一个手掌其实可以包罗万象。

同事的“五十肩”,先后针治了三四次,肩部不适症状基本消除。

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有次问他肩膀怎样了。不料他告诉我又反复了。我很纳闷,这么快就变脸啦?

这个同事是个顶级书法爱好者,肩膀稍微有些好转,又开始醉心于他的理想,没注意休养生息,不适症状又卷土重来。又回到那个老问题,健康的责任人到底是谁呢?

小贴士:肩部不适之症,识证为上焦,(肩膀不适之症,可视作为下焦),经络主要为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

一般按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法则求同气。

取穴可以《黄帝内针》“肩部经络(同气)”章节所给出的穴位为据。

具体取穴可以阿是穴为准。如用针效果不佳,可采取阴阳倒换办法强化。

肩周病俗称“五十肩”,是指过去很多人到了五十岁的时候,肩膀就容易出毛病,现在随着空调的普及,很多人不到五十岁,肩周也出毛病了。肩周下面是我们人体的肺脏, 肩膀是我们身体主要用来御寒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刮来一阵寒风,人们习惯性地都用后背去挡。人体用来抵挡寒邪的能量叫“卫气”。卫气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讲“肺主气”,这里气包括血管外面的卫气和血管里面的营气。我们来重点讨论一下卫气的概念。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膜腹”。《黄帝内经·灵枢·本藏》中又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阖者也”,故“卫气”的功能是内则温养脏腑,外则温润肌肤,并有滋养腠理,司汗孔启闭等作用。因“卫气”行于体表,具有保护肌表、抵御外邪的特点,所以称之为“卫”。 如果一个人肺气弱了,他的卫气就不足。

我们夜里面睡觉的时候,很多人的肩膀暴露在被子外面,这时候如果有虚邪贼风进入, 肩膀就会受风受寒,就会造成经络瘀堵,时间长了肩膀就抬不起来了。

第一种肩周病是胳膊 在前方从下往上抬不起来 ,这是 大肠经经络不通

第二种肩周病是 用手够不到对侧的耳朵 ,这是 三焦经经络不通

第三种肩周病是 手摸不到背后 ,这是 小肠经经络不通

还有复合型的肩周病,就是这三种情况都有。

肩周病的治疗,我们俗称“肩周病三件事”。

肩周病要根据人的具体情况考虑治疗方案,一般考虑先刮痧再拔罐,如果出现黑色的痧,则进行刺血拔罐。非常瘦弱的人,可以只刮痧,再艾灸,不考虑拔罐治疗,而且艾灸时间要长一些。比较强壮的人,刮痧完了,还可以走罐,走罐完了再拔罐,出黑痧再刺血拔罐。

肩周拔罐的时候有几个重点拔罐的地方。

第一个重点是 拔云门穴、肩髃穴、肩髎穴到肩贞穴这一条线 ,就是平常你的衣袖和衣服的连线。

第二个重点是 肱二头肌 。肩周病很典型的症状是肱二头肌肌肉粘连。先用刮痧板刮一遍,看看那里出痧或者那里很疼,然后针对出痧部位重点走罐、拔罐和刺血拔罐,打开粘连。

第三个重点是 肩贞穴下面的位置

第四个重点是 阿是穴 。所谓阿是穴,就是让病人抬胳膊,抬的时候那个地方痛,那个地方就是阿是穴,就在那个地方拔罐,而且拔的时间要长一些。

肩周走罐的话很痛,这里面有两个小技巧。一是可以先灸一下,把那个地方灸热了,再走罐。走罐的时候要多抹些刮痧油,多抹点油走罐会不太痛。再者师父用四川的麻椒和薄荷熬到刮痧油里面,这样也可以减少疼痛。

如果刮痧、走罐或拔罐出现黑色的痧必须要刺血拔罐,刺血拔罐要本着血变则止的规律。这一点已经在拔罐一讲叙述过,这里不再重述。

肩周刮痧拔罐操作以后一定要艾灸,特别现代人体质虚寒的多,更要如此。可以用悬灸的办法,也可以随身灸的办法。随身灸有一种四联艾灸盒,可以带在身上长时间灸,比较方便。艾灸肩周一要灸到手心发热,即艾灸的热感传导到手心;二要温度不能太高,不能灸的大汗淋漓,微微发汗为好,可以在随身灸下面多垫几层布。

网络上流行一种平甩功,我们实践发现对肩周病效果很好。因为从经络辩证考虑,平甩功重点疏通手三阳和手三阴的经络。手三阳经就是大肠经、三焦经和小肠经,所以很多坚持练平甩功的肩周病都得到了改善。

本来身体很 健康 ,可是突然有一天发现肩膀有些痛,后来感觉到越来越痛,甚至早上穿衣服、梳头发,凡是能抬高胳膊的事都不能做了,还有夜间疼痛加重,甚至疼得睡不好觉。这种肩部疼痛病就是人们常听说的肩周炎。

肩周炎常发生在50岁左右的人群,且女性高于男性,所以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又因感到肩部冒凉风,中医又叫它“漏肩风”。

现代医学认为,肩周炎发病的因素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等有关,加上外伤、劳损等,使肩周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并出现痉挛缺血、缺氧,这些炎症代谢产物堆积,导致无菌性炎症发生,时间越久,还会导致关节囊下方粘连,从而引起肩部疼痛,出现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

肩周炎由于病因复杂,病势反复缠绵。目前西医对该病治疗手段单一,容易复发,中医使用多种疗法,可以有效治疗肩周炎,并减低其复发率。

中医认为肩周炎为“肩痹”范畴。是外感风邪、湿邪、寒邪,或静而少动,或体力劳动劳损伤致经脉,导致血瘀于肩部,而引起疼痛和活动受限。中医一般从三个方面来治疗。

一是通络止痛

中医中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中药有很多,但并非所有中药都能透达肩膀缝隙处,所以选择中药关乎疾病治疗效果。马钱子这味剧毒中药有利关节、通络止痛的效果,张锡纯指出,(马钱子)在 开通经络,透达关节方面,实远胜于他药。外用马钱子,直接贴敷于肩部疼痛处,能让马钱子的有效成分直接到达肩部缝隙深处,散寒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在临床上,如果久治不愈的肩周炎患者可以选择含有马钱子成分的中药, 如东乐膏外敷 于肩部,往往取得较好的效果。该膏药除了含有马钱子,还有 大黄、玄明粉、乳香、没药、冰片这些中药协同清热活血、消肿止痛。

二是扶阳

为什么肩周炎患者多为50岁左右的人群?是因为这个年龄段人群多呈肾阳虚状态,肾主骨生髓,肾阳虚是肩周炎的发病原因之一,所以扶阳是治疗肩周炎的一个有效手段。扶阳比较简单的方法是艾灸。这个治疗方法需要家人帮忙,可以先轻轻按揉颈肩部肌肉,然后艾灸风池、大椎、 命门、 肩井、肩髃、肩贞、中府、天宗穴这些穴位。还可以使用扶阳罐来进行。另外,还可以自己艾灸腿上的足三里穴。

三是活动筋骨

能活动肩部的运动有很多。不过很多医生认可太极拳。主要是它有三个优势,第一个优势是,太极拳属于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其运动特点、运动强度更适合50岁左右的人群。另外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也比较喜欢太极拳。

第二个优势是,50岁左右的人群属于更年期期间,全身激素分泌异常,内分泌紊乱,这也是肩周炎发病的一个重要病因。另外,患者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太极拳对内分泌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还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状态,减轻精神压力,抑制内分泌激素的紊乱。

第三个优势是,练太极拳时能使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在肌肉的上下、左右、内外牵拉运动中得到良好的锻炼,不仅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而且也为肩关节起到很好的保护固定作用。

日常防护肩周炎

1.避免劳累,比如经常伏案工作,双肩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要注意调整姿势,避免造成慢性劳损,还需要每隔40分钟左右活动一下肩部。

2.重视肩部防寒保暖,即便晚上睡觉也要盖好被子,不要让肩关节外露,要知道每一次受寒,都可能直接诱发肩周炎的发生。

3.坚持 体育 锻炼,对太极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练一练,也可以选择做体操、散步、慢跑等运动,都对防肩周炎复发具有不错的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561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