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炎球菌肺炎
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球菌或称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约占院外感染肺炎的半数。肺段或肺叶呈急性炎性实变,临床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为特征,起病通常急骤。近年来典型病例少见。
1.临床表现
(1)症状:①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大多有数日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体温通常在数小时内升至39~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脉率随之增速。②患者感全身肌肉酸痛,患侧胸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胃纳锐减,偶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可被误诊为急腹症。③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皮肤灼热、干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发绀;有败血症者,可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巩膜黄染;累及脑膜时,可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性反射。心率增快,有时心律不齐。
(2)体征: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仅有胸廓呼吸运动幅度减小,轻度叩浊,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肺实变时有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及支气管呼吸音等典型体征。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重症患者有肠充气,感染严重时可伴发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症状,表现为神志模糊、烦躁、呼吸困难、嗜睡、谵妄、昏迷等。(考生牢记:典型病变有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2.并发症①严重败血症或毒血症患者,易发生感染性休克,尤其是老年人。②并发胸膜炎时多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液;③偶尔发生脓胸。④肺脓肿亦为常见并发症。
3.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症状与体征,结合胸部X线检查,易作出初步诊断。病原菌检测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
鉴别:(1)干酪样肺炎常呈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等结核毒血症状,痰中易找到结核菌,X线显示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播散。
(2)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军团杆菌肺炎,支原体肺炎,当今流行的SARS(非典型肺炎)等,病原学有助诊断。
(3)急性肺脓肿随病程进展,咳出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X线显示脓腔及液平面,鉴别不难。
(4)肺癌通常无显著急性感染中毒症状,血细胞计数不高,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若痰中发现癌细胞可以确诊。必要时进一步作CT、MRI、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痰脱落细胞等。
(5)其他肺炎伴剧烈胸痛时,应与渗出性胸膜炎、肺梗死鉴别。相关的体征及X线影像有助鉴别。肺梗死常有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咯血较多见,很少出现口角疱疹。下叶肺炎可能出现腹部症状,应通过X线、B超等与急性胆囊炎、膈下脓肿、阑尾炎等进行鉴别。
4.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首选青霉素G,对青霉素过敏者,轻者可用红霉素,亦可用林可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亦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或耐青霉素菌株感染者。疗程为5~7天,退热后3天停药。
(2)支持疗法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足够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鼓励饮水每日1-2L 。监测病情包括神智、呼吸、脉搏、血压及尿量等,注意防止休克。剧烈胸痛者,可酌用少量镇痛药。烦操,失眠可用安定和水合氯醛,禁用抑制呼吸的镇静剂。
(3)并发症的处理应用抗菌药高热多在24h内退却,若体渐再升3天仍不退,多有肺炎球菌的肺外感染。肺炎治疗不当,可并发脓胸,应积极排脓引流并局部加用青霉素。慢性包裹性脓胸可考虑肋间切开水封瓶闭式引流。
(4)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重要考点)
①补充血容量(反映血容量补足的证据有哪些)。
②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如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等。
③控制感染,加大青霉素剂量,每日400万~1000万u静滴。
④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于病情严重者可应用。
⑤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输液太快,可发肺水肿,心力衰竭,随时监测。注意血气分析。
⑥补液过多过速或伴有中毒性心肌炎时易出现心功能不全,应及时减慢输液,酌用毒毛花甙K或毛花甙丙静脉注射。
(二)克雷白杆菌肺炎(Klebsiellarpneumonia)
克雷白杆菌肺炎是由肺炎克雷白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多见于老年、营养不良、慢性酒精中毒、慢性支气管-肺疾病及全身衰竭的患者。
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起病急,高热、咳嗽、痰多及胸痛,可有发绀、气急、心悸,约半数患者有畏寒,可早期出现休克。临床表现类似严重的肺炎球菌肺炎,但其痰常呈粘稠脓性、量多、带血,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特征病变牢记),胸部X线表现常呈多样性,肺叶或肺小叶实变,好发于右肺上叶、双肺下叶,有多发性蜂窝状肺脓肿、叶间隙下坠。
老年体弱患者有急性肺炎、中毒症状严重、且有血性粘稠痰者,应考虑本病。确诊有赖于痰细菌学检查,并与葡萄球菌、结核菌或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肺炎相鉴别。年老,WBC减少菌血症者预防差。
及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是治愈的关键。首选氨基糖甙类抗素。原则为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三)其他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医院内获得肺炎多由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包括肺炎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均为需氧菌,在机体免疫力严重减损时易于发病。肺外感染灶可因形成菌血症而传播到肺。肺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共同点在于肺实变或病变融合,组织坏死后容易形成多发性脓肿,常双侧肺下叶均受累;若波及胸膜,可引起胸膜渗液或脓胸。
从痰中或血中培养出致病菌可作为病原学确诊。对绿脓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有三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及氟喹诺酮类。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治疗首选氨苄西林,或先与氯霉素联用,后改为单用氨苄西林。
治疗肠杆菌科细菌肺炎时,亦应参考其药物敏感试验选择用药。通常用羧苄西林或哌拉西林钠与一种氨基糖甙类联用,也联用氯霉素和链霉素,但要注意链霉素的毒性作用。
治疗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时,宜大剂量、长疗程、联合用药,静脉滴注为主,雾化吸入为辅,尚需注意营养支持、补充水分及充分引流痰液。
(四)军团菌肺炎(legionairesdisease)或军团菌病
军团菌病是由革兰染色阴性的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典型患者常为亚急性起病经2~10天潜伏期而急骤发病,疲乏、无力、肌痛、畏寒、发热等;高热、寒战、头痛、胸痛,进而咳嗽加剧,咳粘痰带少量血丝或血痰。可有相对缓脉本病早期消化道症状明显,约半数有腹痛、腹泻与呕吐,多为水样便,无脓血,神经症状亦较常见,如焦虑、神智迟钝、谵妄。随着肺部病变进展,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
X线显示片状肺泡浸润;继而肺实变,尤多见于下叶,单侧或双侧。病变进展快,使胸腔积液。免疫功能低下的严重患者可出现空洞或肺脓肿。肺部病变的吸收常较一般肺炎为慢,在临床治疗有效时,其X线表现病变仍呈进展状态,为其X线特征之一。
支气管抽吸物、胸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作Giemsa染色可以查见细胞内的军团杆菌。应用PCR技术扩增杆菌基因片段,能快速诊断。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血清试管沉积实验及血清微量凝集试验,均可诊断。尿液ELISA法具有较强特异性。
目前治疗首选红霉素,亦可加用利福平用药2~3周,氨基糖苷类及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本病无效。
(五)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pnumenia)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常同时有咽炎、支气管炎。
起病较缓慢、乏力、咽痛、咳嗽、发热、食欲不振、肌痛等。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咳少量粘液。发热可持续2~3周,偶伴有胸骨下疼痛。3~4周可自行消散X线显示肺部多种形
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有的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儿童偶可并发鼓膜炎或中耳炎。
诊断需从临床症状、X线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结果等考虑。周围血WBC正常或稍多,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定效价>1∶32。培养分离出肺炎支原体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血清中IgM抗体用ELISA检测最敏感。本病应与病毒性肺炎、军团菌肺炎等鉴别。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为首选治疗药。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无效。对剧烈呛咳者,应适当给予镇咳药。若继发细菌感染,可根据痰病原学检查,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六)病毒性肺炎
1.定义: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
2.临床表现:(1)症状:临床症状通常较轻,起病较急,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倦怠等较突出,常在急性流感症状尚未消退时,即出现咳嗽、少痰或为白色粘液痰、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小儿或老年人易发生重症病毒性肺炎,表现为发绀、呼吸困难、嗜睡、精神萎靡,甚至发生心力衰竭、休克、呼吸衰竭等合并症。
(2)体征:本病常无显著的胸部体征,病情严重者有呼吸浅速、心率增快、发绀、肺部干湿性啰音。
3.诊断:诊断依据为临床症状及X线改变,并排除由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确诊则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以及病毒及病毒抗原的检测。
4.治疗:
(1)治疗以对症为主,卧床休息,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注意隔离消毒,预防交叉感染。给予足量维生素及蛋白质,多饮水及少量多次进软食,酌情静脉输液及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消除上呼吸道分泌物等。
(2)原则上不宜应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一旦明确已合并细菌感染,应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
(3)常用病毒抑制药物有:①利巴韦林;②阿昔洛韦(无环鸟苷);③阿糖腺苷;④金刚烷胺。
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纲要
1何谓人体解剖学姿势?
答:人体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体干两侧,手掌朝前。
2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4成对的脑颅骨有:顶骨、颞骨,不成对的脑颅骨有: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5鼻旁窦有四对,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
6肩胛骨上能触及的骨性标志有:肩峰、上角、下角、肩胛冈、喙突、内侧缘。
7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8胸廓是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1块胸骨借骨连结构成的。
9下颌关节由:下颌头与下颌窝构成。其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10椎间孔:是指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所组成的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1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他平对第二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12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3椎间盘:椎间盘是上、下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部的髓核构成。
14腹股沟管:腹股沟管是指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有一斜贯腹肌和腱膜的裂隙,为男性的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
15试述椎骨的一般形态。
答: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椎弓试附在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为椎弓根,其上方有椎上切迹,下方有椎下切迹,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为椎弓板。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16写出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答: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下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的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
17试述肩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肩关节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股骨头答,关节盂下而浅,周缘有盂唇加深,因此可作较大运动。(2)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囊的上、后和前部都有肌和肌腱跨越,但前下部缺乏肌和肌腱加强而较薄弱。肩关节为人体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
18试述髋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髋关节有髋臼和股骨头构成。其形态特点:(1)髋臼周缘的髋臼唇增加了髋臼的深度,从而紧抱股骨头。(2)关节囊紧张而坚韧,股骨颈前面全部在囊内,但股骨颈后面的1/3在囊外。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囊外及混合骨折之分。(3)关节囊前方、前下方、后上方均有韧带加固,后下方则较薄弱。(4)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连于关节窝与股骨头之间,内含营养股骨间的血管。髋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及换转运动,但运动幅度较肩关节小。
19试述膝关节的构成、形态特点和运动?
答: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前方的髌骨共同构成。它的形态特点:(1)关节囊广阔松弛,前壁有股四头肌腱、髌骨和髌韧带加强;外侧有腓侧副韧带、内侧有胫侧副韧带加强。(2)关节腔内有前、后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前后移动。(3)关节腔内还有呈“C”形的内侧半月板以及呈“0”形的外侧半月板,半月板有加强关节稳固性和增加灵活性作用,还可以缓冲运动时震荡,膝关节可作屈、伸运动,在半屈膝状态下,可作旋内、旋外运动。
20试述斜方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项部和背上部。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止点:锁骨外1/3、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冈。作用:全肌收缩牵引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尚可上提肩胛骨;下部可使肩胛骨下降。
21试述膈肌的形态、裂孔、作用及通过的结构。
答:膈肌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向上凸隆呈弓窿形;外周是肌性部,中央部分使腱膜称中心腱。膈上有三个裂孔:(1)主动裂孔: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2)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裂孔的左前方,约平第10胸椎,有食管及迷走神经通过;(3)腔静裂孔:位于食道裂孔右前方的中心腱内,约平第8胸椎,有下腔静脉通过。作用:膈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圆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舒张时,圆顶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
22试述三角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肩部。起点: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23试述股四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大腿前面。起点:股直肌起自客前下棘,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别起于股骨粗线内、外侧唇;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的深面。止点:四个头向下形成一个腱,包括髌骨的前面和两侧缘,向下延续为髌韧带,至于胫骨粗隆。作用:是子关节强有力的伸肌,股直肌还有屈髋关节的作用。
24试述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作用。
答:位置:小腿骨后方。起点:腓肠肌的内、外侧两个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侧髁的后面;比目鱼肌起自腓骨后面上部和胫骨。止点:三个头会合向下续为跟腱,至于跟骨。作用:上提足跟,屈髁关节及屈膝关节。
25食道全长有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个狭窄位于咽与食道相续处,距中切牙15cm处,第二个狭窄位于食道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处,第三个狭窄位于食道穿过膈的食道裂孔处,距中切牙约40cm处。
26小网膜分两部分,右侧者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左侧者成肝胃韧带。
27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28麦氏点: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急性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
29肛瓣: 各肝柱下端由半月形粘膜皱襞相连形成。
30齿状线:各肝瓣和肝柱的下端共同连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是皮肤和粘膜的分界线。
31肝门:为肝脏面的横沟,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以及神经和淋巴管由此出入。
32直肠子宫陷凹:位于直肠、子宫之间,由腹膜在此转折形成是女性腹膜腔的最低点。
33直肠膀胱陷凹:位于膀胱与直肠之间,由腹膜在此转折形成是男性腹膜腔的最低点。
34胃的形态、分部、及其位置。
答:胃的形态:胃有上下两口、前后两壁、大小两弯。上口为入口叫愤门,与食道相接;下口为出口叫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胃前臂朝向前上方;胃后壁朝向后下方。胃的右下缘为凹缘,称为胃小弯,该弯的最低点弯曲成角状,称角切迹;胃的左下缘为凸缘,称为胃大弯。
胃的分部:胃可分为四部分。靠近愤门的部分叫愤门部;愤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为胃底;胃的中间大部称为胃体;在角切迹至幽门之间的部分称为幽门部。幽门部紧跟幽门而呈管状的部分称为幽门管;幽门管向左至角切迹之间稍膨大的部分,称为幽门窦。胃小弯和幽门部是溃疡的好发部位。
胃的位置:胃在中等充盈时,其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小部位于腹上区。愤门位于第11胸椎左侧,幽门位于第1腰椎右侧。当胃特别充盈时,胃大弯可降至脐一下。胃前壁的右侧贴于肝左叶下面;左侧则被膈和左肋弓所掩盖;剑突下,胃部分直接与腹前壁相贴,该处是胃的触诊部位。胃后壁与左肾、左肾上腺及胰相邻。胃底与膈、脾相贴,胃大弯的后下方有横结肠横过。
35固有鼻腔的粘膜可因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嗅区和呼吸区两部分。
36喉腔侧壁由二对粘膜皱襞,上一对称前庭壁下一对称声襞,喉腔最窄处在声门襞。
37两侧声襞之间及两侧杓状软骨之间的裂隙称为声门裂。
38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在锁骨中线与第8肋相交,在腋中线与第10肋相交,在肩胛线与第11肋相交。
39肺的位置及形态。
答:位置:份额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膈的上方,肺尖高出胸廓上口。形态:分为左肺和右肺。左肺因心脏偏左,较右肺窄而长,右肺因膈下有肝,较左肺宽而短。肺的形态略呈圆锥形,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和三缘。肺尖钝圆,高出锁骨内侧段上方2-3cm,所以在锁骨上方进针时,要避免损伤肺尖造成气胸。肺底略向上凹陷,贴膈。肋面较凸隆,与胸廓前、后外侧壁的肋和肋间肌接触。内侧面对向纵隔,此面中央为肺门,由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及神经等出入,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成束,策划能够为肺根。肺的前缘锐利,右肺前缘近于垂直,左肺前缘的下半有心切迹。肺的后缘钝圆,贴于脊柱的两侧。份肺的下缘也较锐利伸向膈与胸壁之间。左肺有一条由后上斜向前下方走行的斜裂(叶间裂),此裂深达肺门,将左肺分为上叶和下叶。右肺除由与左肺相应的斜裂外,沿有一水平裂(右肺副肋)它起自斜裂,水平向前。斜裂和水平裂将右肺分为上叶、中叶和下叶。
40胸膜及肺的体表投影。
答:左右肺的体表投影:两肺前缘的投影均起自锁骨内侧估上方2-3cm处的肺尖,向内下方斜行,经胸锁关节的后面,至胸骨角之中点处左右则靠拢右肺前缘由此几乎垂直下行,至第6胸肋关节处移行于右肺下缘;左肺前缘略直下行至第4胸肋关节水平,沿肺的心切迹作弧形弯曲,至第6肋软骨中点处移行于左肺下缘。
胸膜的体表投影:两侧胸膜顶及胸膜前界的投影,与两肺尖的肺前缘的投影基本一致。两侧胸膜下界的投影,比两肺下缘的投影约低两个肋。右侧起自第6胸肋关节,左侧起自第6肋骨,两侧均向外下行,在锁骨中线上与第8肋相交,在腋中线上与第10肋相交,在肩胛线上与第11肋相交,在接近脊柱时则平第12胸椎棘突。
41肾区:将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为肾区,当肾有病变时,叩击或触压常引起震痛或压痛。
42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的粘膜由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称膀胱三角,此区缺少粘膜下组织,粘膜直接与肌层紧密结合,无论在膀胱空虚或膀胱充盈时,粘膜总是保持平滑状态。膀胱三角是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
43冠装切面上,肾的内部结构可见哪些?
答:在肾的冠装切面上,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肾皮质位于肾实质的表层,肾髓质位于肾实质的深层。肾皮质深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肾髓质由15-20个针锥体构成。肾锥体的尖称为肾乳头,伸向肾窦。漏斗状的肾小盏包绕肾乳头,2-3个肾小盏汇合成一个肾大盏,肾大盏再集合成肾盂,肾盂处肾门后移行为输尿管。
44输尿管的三个狭窄位于何处?有何临床意义。
答:输尿管第一个狭窄位于起始处,第二狭窄位于小骨盆入口处,第三个狭窄位于膀胱壁内段,这些狭窄部位常是结石易滞留处。
45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答:女性尿道的特点是短、宽、直,易于扩张,所以较易于引起尿道逆行感染。
46简述肾的外形与位置。
答:肾的外形似红豆,由前后二面、上下二极和内外二缘,其中内侧缘是肾门,为肾的管道出入的部位。其位置与第12肋关系密切,左第12肋跨过左肾后面中部,右第12肋跨过右肾后面的上部;左肾上极平T11中部,下极平L2中部。
47心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甫氏纤维。其中窦房结为心的正常起搏点。
48主动脉弓凸侧自右向左依次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三大分支。
49掌深弓由桡动脉终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
50腹腔干自腹主动脉发出后,立即分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三支。
51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之间的心外膜深面,房室结位于房室膈下部右侧心内膜深面。
52上腔静脉由左头臂静脉、右头臂静脉汇成,注入右心房前还收纳奇静脉。
53头臂静脉由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
54静脉角是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成头臂静脉形成的夹角。
55上肢浅静脉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56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尺侧部,沿前臂内侧上行至肘窝。
57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之间的心外膜深面,呈椭圆形,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58颈动脉窦:颈动脉窦是颈内动脉起始处膨大的部分,壁内有感觉神经末梢,为压力感受器。
59掌浅弓:掌浅弓位于屈指肌腱表面,由尺动脉的终支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
60静脉角: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壁静脉形成。
61简述肺循环。
答:右心室→肺动脉→肺动脉各级分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肺静脉各级属支→肺静脉→左心房。
62简述体循环。
答:左心房→主动脉→主动脉各级分支→各组织器官毛细血管→汇合成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63简述左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分布。
答:左冠状动脉起自升主动脉起始部的左侧,经左心耳与肺动脉干起始部之间左行,立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分支分布与左室前壁、室间隔前2/3和右室前壁的一部分;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过心左缘至膈面,分支分布于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侧壁和后壁。
64简述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
答: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
65口服药物治疗阑尾炎,已知药物由空肠吸收入血,请应用循环系知识试述该药物依次需经过哪些循环管道,最后到达阑尾。(注意:血液循环必须经过肺循环)
答:药物由空肠吸收→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血窦→肝静脉→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口→右心房→右房室口→右心室→肺动脉口→肺动脉→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肺静脉→肺静脉口→左心房→左房室口→左心室→主动脉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阑尾。
66左侧臀部肌肉注射药物治疗肺炎,请应用循环系知识试述该药物依次需经过哪些循环管道,最后到达病变部位。
答:药物→髂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口→右心房→右房室口→右心室→肺动脉口→肺动脉→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肺静脉→肺静脉口→左心房→左房室口→左心室→主动脉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支气管动脉→肺病变处。
67简述甲状腺形位置。
答:甲状腺呈H型,由左右侧叶和中间的峡部构成,峡部位于2~4气管软骨环的前方,左右侧叶贴于喉和气管的两侧,后方为颈总动脉,迷走神经颈内动脉,前方为舌下肌群。
68 眼球血管膜由前向后可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69 眼的房水由睫状体产生,自眼后房经瞳孔至眼前房,然后经虹膜至角膜最后汇入眼静脉。若房水产生经过多或回流受阻,眼内压力升高,影响视力,临床上称为角。
70 鼓室内的听小骨由内向外依次分为锤骨、占骨、和镫骨。
71 膜迷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骨迷路包括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
72 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视网膜的后部,圆形的隆起,视神经管进出的地方,此处无感光能力,为生理盲点。
73椭圆囊斑、球囊斑:二者为位觉感受器,能接受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刺激。
74螺旋器:基底膜上的听觉感受器。
75 房水的产生、循环和回流如何?
答:房水由睫状体产生,眼后房→瞳孔→虹膜角膜角隙→虹膜静脉窦→眼睛脉。
76 脊神经共有31对,每对脊神经均含有:躯体运动纤维、躯体感觉纤维、内脏运动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四种成分。
77 颈丛由1-4颈神经前支组成,其皮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四组,共同分布一侧颈部的皮肤。
78臂丛由5-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臂丛在锁部下部发出支配上肢的5支主要神经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
79肌皮神经先分布臂前群肌而后分布前臂外侧皮肤,称前臂外侧皮神经。
80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中,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后部,视觉中枢位于距状沟上下缘皮质,听觉中枢位于颞横回,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
81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的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内。可分为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和内囊膝三部分。
82三叉神经节的周围突起形成的三个支:第1支为眼神经,第2支为上颌神经,第3支为下颌神经。
83喉返神经自迷走神经主干发出后,左侧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右侧喉返神经勾绕右锁骨下动脉。
84迷走神经入腹腔后由前干分出胃前支和肝支,由迷走神经后干分出胃后支和腹腔支。
85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胸第一至腰第三脊髓节段的灰质侧角。
86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内的闹神经副交感核和第二至第四脊髓节段的骶副交感核。
87交感神经节分为椎前节和椎旁节二类。
88交感干神经节包括颈交感干神经节、胸交感干神经节、腰交感干神经节、骶交感干神经节和单一的尾节。
89交感干由椎旁节与节间支共同组成。副交感神经节包括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
90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91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有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
92大脑动脉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两侧颈内动脉、两侧后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后动脉共同吻合而成。
93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由腔隙,此腔隙称为硬膜外隙。
94皮质脑干束(核束)上神经元胞体位于中央前回下1/3,下神经元位于脑干,称躯体运动核。
95皮质脊髓束上神经元胞体位于中央前回2/3,中央旁小叶前部,下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前角。
96视觉传导路感受觉器称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第一级神经元称双极细胞,第二级神经元称神经节细胞,左右视神经鼻侧纤维交叉,颞侧部交叉,其交叉称视交叉、交叉后纤维束称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纤维束称视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距状沟上、下皮质的视觉中枢。
97脑脊液由脉络丛产生,最后通过蛛网膜粒渗入硬脑膜窦中。
98 下列对脑室脊液描述何者为错--------------------------------------------------------(ABE)
A只有左右侧脑室的脉络丛才可产生脑脊液 B左右侧脑室借室间孔直接相通
C脑脊液可流至脊髓的蛛网膜下隙 D第四脑室与脊髓中央管直接相通
E脊髓硬膜外隙叶充满脑脊液
99反射弧:反射的形态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100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节及其树突的集聚部位,称灰质。
101白质:神经的传导纤维在中枢的集聚部位,称白质。
102神经核:在中枢的髓质秒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脆体聚集成团或柱,称之。
103马尾:因为脊髓较脊柱短,腰、骶、尾部的脊神经前、后根须在椎管内下行一段距离,才能达各自相应的椎间孔,这些在圆锥下方下行的神经根,称之。
104简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过的投射纤维。
答: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大脑水平切面上内囊呈
体格检查的方法主要是运用视,触,叩,听四种方法,还有用嗅这一方法! 全身体格检查基本项目 1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1)准备和清点器械 (2)自我介绍(说明职务、姓名,并进行简短交谈以融洽医患关系) (3)观察发育、营养、面容表情和意识等一般状态 (4)当受检者在场时洗手 (5)测量体温(腋温,10分钟) (6)触诊桡动脉至少30秒 (7)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8)计数呼吸频率至少30秒 (9)测右上肢血压二次 2头颈部 (10)观察头部外形、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 (11)触诊头颅 (12)视诊双眼及眉毛 (13)分别检查左右眼的近视力(用近视力表) (14)检查下眼睑结膜、球结膜和巩膜 (15)检查泪囊 (16)翻转上睑,检查上睑、球结膜和巩膜 (1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皱眉、闭目) (18)检查眼球运动(检查六个方向) (19)检查瞳孔直接对光反射 (20)检查瞳孔间接对光反射 (21)检查聚合反射 (22)观察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3)触诊双侧外耳及耳后区 (24)触诊颞颌关节及其运动 (25)分别检查双耳听力(摩擦手指,或用手表音) (26)观察外鼻 (27)触诊外鼻 (28)观察鼻前庭、鼻中隔 (29)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 (30)检查上颌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 (31)检查额窦,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 (32)检查筛窦,注意压痛 (33)检查口唇、牙齿、上腭、舌质和舌苔 (34)借助压舌板检查颊粘膜、牙齿、牙龈、口底 (35)借助压舌板检查口咽部及扁桃体 (36)检查舌下神经(伸舌) (37)检查面神经运动功能(露齿、鼓腮或吹口哨) (38)检查三叉神经运动支(触双侧嚼肌,或以手对抗张口动作) (39)检查三叉神经感觉支(上、中、下三支) (40)暴露颈部 (41)检查颈部外形和皮肤、颈静脉充盈和颈动脉搏动情况 (42)检查颈椎屈曲及左右活动情况 (43)检查副神经(耸肩及对抗头部运动) (44)触诊耳前淋巴结 (45)触诊耳后淋巴结 (46)触诊枕后淋巴结 (47)触诊颌下淋巴结 (48)触诊颏下淋巴结 (49)触诊颈前淋巴结浅组 (50)触诊颈后淋巴结 (51)触诊锁骨上淋巴结 (52)触诊甲状软骨 (53)触诊甲状腺峡部 (54)触诊甲状腺侧叶 (55)分别触诊左右颈总动脉 (56)触诊气管位置 (57)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 3前侧胸部 (58)暴露胸部 (59)观察胸部外形、对称性、皮肤和呼吸运动等 (60)触诊左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1)触诊右侧乳房(四个象限及乳头) (62)用右手触诊左侧腋窝淋巴结 (63)用左手触诊右侧腋窝淋巴结 (64)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 (65)检查双侧呼吸动度(上、中、下,双侧对比) (66)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67)检查双侧触觉语颤(上、中、下,双侧对比) (68)叩诊双侧肺尖 (69)叩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 (70)听诊双侧肺尖 (71)听诊双侧前胸和侧胸(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 (72)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73)观察心尖、心前区搏动,切线方向观察 (74)触诊心尖搏动(两步法) (75)触诊心前区 (76)叩诊左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77)叩诊右侧心脏相对浊音界 (78)听诊二尖瓣区(频率、节律、心音、杂音、摩擦音) (79)听诊肺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0)听诊主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1)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82)听诊三尖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听诊先用膜式胸件,酌情用钟式胸件补充 4背部 (83)请受检者坐起 (84)充分暴露背部 (85)观察脊柱、胸廓外形及呼吸运动 (86)检查胸廓活动度及其对称性 (87)检查双侧触觉语颤 (88)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89)请受检者双上肢交叉 (90)叩诊双侧后胸部 (91)叩诊双侧肺下界 (92)叩诊双侧肺下界移动度(肩胛线) (93)听诊双侧后胸部 (94)听诊有无胸膜摩擦音 (95)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96)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 (97)直接叩诊法检查脊椎有无叩击痛 (98)检查双侧肋脊点和肋腰点有无压痛 (99)直接双侧肋脊角有无叩击痛 5腹部 (100)正确暴露腹部 (101)请受检者屈膝、放松腹肌、双上肢置于躯干两侧,平静呼吸 (102)观察腹部外形、对称性、皮肤、脐及腹式呼吸等 (103)听诊肠鸣音至少1分钟 (104)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 (105)叩诊全腹 (106)叩诊肝上界 (107)叩诊肝下界 (108)检查肝脏有无叩击痛 (109)检查移动性浊音(经脐平面先左后右) (110)浅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 (111)深触诊全腹部(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 (112)在右锁骨中线上单手法触诊肝脏 (113)在右锁骨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14)在前正中线上双手法触诊肝脏 (115)检查肝颈静脉回流征 (116)检查胆囊点有无触痛 (117)双手法触诊脾脏 (118)如未能触及脾脏,嘱受检者右侧卧位,再触诊脾脏 (119)双手法触诊双侧肾脏 (120)检查腹部触觉(或痛觉) (121)检查腹壁反射 6上肢 (122)正确暴露上肢 (123)观察上肢皮肤、关节等 (124)观察双手及指甲 (125)触诊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 (126)检查指间关节运动 (127)检查上肢远端肌力 (128)触诊腕关节 (129)检查腕关节运动 (130)触诊双肘鹰嘴和肱骨髁状突 (131)触诊滑车上淋巴结 (132)检查肘关节运动 (133)检查屈肘、伸肘的肌力 (134)暴露肩部 (135)视诊肩部外形 (136)触诊肩关节及其周围 (137)检查肩关节运动 (138)检查上肢触觉(或痛觉) (139)检查肱二头肌反射 (140)检查肱三头肌反射 (141)检查桡骨膜反射 (142)检查Hoffmann征 7下肢 (143)正确暴露下肢 (144)观察双下肢皮肤、外形等 (145)触诊腹股沟区有无肿块、疝等 (146)触诊腹股沟淋巴结横组 (147)触诊腹股沟淋巴结纵组 (148)触诊股动脉搏动 (149)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旋、外旋运动 (150)检查双下肢近端肌力(屈髋) (151)触诊膝关节和浮髌试验 (152)检查膝关节屈曲运动 (153)检查髌阵挛 (154)触诊踝关节及跟腱 (155)检查有无凹陷性水肿 (156)触诊双足背动脉 (157)检查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 (158)检查双足背屈、跖屈肌力 (159)检查踝关节内翻、外翻运动 (160)检查屈趾、伸趾运动 (161)检查下肢触觉(或痛觉) (162)检查膝腱反射 (163)检查跟腱反射 (164)检查Babinski征 (165)检查Chaddock征 (166)检查Oppenheim征 (167)检查Gordon征 (168)检查Kernig征 (169)检查Brudzinski征 (170)检查Lasegue征 (171)检查踝阵挛 8肛门直肠(仅必要时检查) (172)嘱受检者左侧卧位,右腿屈曲 (173)观察肛门、肛周、会荫区 (174)戴上手套,食指涂以润滑剂行直肠指检 (175)观察指套是否有分泌物 9外生殖器检查(仅必要时检查) (176)解释检查必要性,消除顾虑,保护隐私 (177)确认膀胱已排空,受检者仰卧位 男性: (178)视诊荫毛、荫茎、冠状沟、龟头、包皮 (179)视诊尿道外口 (180)视诊荫囊,必要时作提睾反射 (181)触诊双侧睾丸、附睾、精索 女性: (178)视诊荫毛、荫阜、大小荫唇、荫蒂 (179)视诊尿道口及荫道口 (180)触诊荫埠、大小荫唇 (181)触诊尿道旁腺、巴氏腺 10共济运动、步态与腰椎运动 (182)请受检者站立 (183)指鼻试验(睁眼、闭眼) (184)检查双手快速轮替动作 (185)检查Romberg征(闭目难立征) (186)观察步态 (187)检查屈腰运动 (188)检查伸腰运动 (189)检查腰椎侧弯运动 (190)检查腰椎旋转运动
采纳哦
触诊既能对视诊的异常发现作进一步的评估,也可弥补视诊所不能发现的异常体征。除了触诊皮肤温度、湿度、压痛及肿块外,重点检查胸廓扩张度、两侧对称性、语音震颤及胸膜摩擦感。
(一)胸廓扩张度(thoracic expansion)
测量受检者在平静呼吸时及深呼吸时两侧胸廓动度是否对称。常在胸廓前下部及背部检查。当触诊前胸时,双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指间留一块松弛的皮褶,指间距约2cm,手掌和其余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触诊背部时,双拇指在第10肋水平,对称地放于受检者后正中线两侧数厘米处,同样使拇指之间留出松弛的皮褶,其余手指对称地置于胸廓两侧。嘱受检者作深呼吸,观察拇指随胸廓扩张而分离的距离,并感觉呼吸运动的范围和对称性(图3-5-15)。正常人平静呼吸或深呼吸时,两侧拇指随胸廓活动而对称性的离合,两侧胸廓呈对称性的张缩。。
1一侧胸廓扩张度增强一侧胸廓扩张度增强见于对侧肺扩张受限,如对侧膈肌麻痹、肺不张或肋骨骨折。
2一侧胸廓扩张度减弱 由于一侧肺弹性降低或含气量减少,或一侧胸膜肥厚影响肺的膨胀,或一侧肋骨或胸壁软组织病变影响了胸廓扩张所致。此时应考虑以下疾病:
(1)肺部疾病 肺不张、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肺部肿瘤、肺纤维化和肺大泡等。
(2)胸膜病变各种胸膜炎、胸腔积液、胸腔积气、胸膜肥厚粘连和胸膜肿瘤等。
(3)肋骨病变肋骨骨折、肋骨骨髓炎、肋骨结核、肋骨肿瘤、肋骨关节炎及肋软骨钙化,使肋骨固定不能移动。
(4)胸壁软组织病变
(5)膈肌病变 如一侧膈麻痹时则患侧胸廓扩张度减弱。
3两侧胸廓扩张度均增强两侧胸廓扩张度均增强多见于膈肌在吸气时向下运动障碍,使腹式呼吸减弱所致,如腹水、肝脾肿大、腹内巨大肿瘤、急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等。
4两侧胸廓扩张度均减弱 两侧胸廓扩张度均减弱可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周围神经病变,呼吸肌无力或广泛肺部病变等。
(二)语音震颤
语音震颤(vocal fremitus)为受检者发出声音,声波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的震动,并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tactile fremitus)。根据震动的增强或减弱,可判断胸内病变的性质。检查上胸部时,令受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立于病人背后,两手从其肩部按在上胸部触诊。检查前胸部时,以仰卧位比较合适,也可取坐位。检查背部时,令受检者取坐位,检查者位于病人背后触诊较方便。检查者以两手掌或两手掌尺侧缘轻轻平放于受检者胸壁两侧的对称部位,令病人反复说1-2-3,或发长声"衣",儿童应趁其啼哭时触诊。此时检查者手掌可有震动感。若此种震动感较对侧相应部位或正常人增强则为语音震颤增强。检查时应反复比较两侧对称部位,并根据需要,嘱受检者提高声音或降低声调。正常人语音震颤的强度受发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胸壁的厚薄以及支气管至胸壁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发音强、音调低、胸壁薄、支气管至胸壁的距离近者语音震颤强,反之则弱。通常前胸胸骨角附近及后胸第四胸椎棘突处声音,由上至下呈对称性逐渐减弱,两侧震颤强度基本一致。
语音震颤强度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①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②支气管阻塞,如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结核和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引起气道阻塞,甚至肺不张;③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④胸膜高度增厚粘连;⑤胸壁皮下气肿或皮下水肿。
语音震颤加强主要见于:①肺泡炎症浸润肺组织实变使语音传导良好,如大叶肺炎实变期和肺栓塞等;②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尤其当空腔周围有炎性浸润并与胸壁靠近时,如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③压迫性肺不张,如胸水压迫引起肺组织变致密,有利于声音传导,因此语音震颤可增强。
(三)胸膜摩擦感(pleural friction fremitus)
正常时胸膜脏层和壁层之间滑润,呼吸运动时不产生摩擦感。当各种原因引起胸膜炎症时,胸膜表面粗糙,呼吸时两层胸膜互相摩擦,可触到摩擦感。似皮革相互摩擦的感觉。该征象于动度较大的前胸下前侧部或腋中线第5、6肋间最易触及。通常于呼吸两相均可触及,以吸气末与呼气初比较明显;若屏住呼吸,则此感觉消失。检查时,受检者取仰卧位,令受检者反复作深慢呼吸运动,检查者用手掌轻贴病人胸壁,并感觉有无两层胸膜相互摩擦的感觉。胸膜摩擦感可见于下列疾病:
1胸膜炎症如结核性胸膜炎、化脓性胸膜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
2胸膜原发或继发肿瘤。
3胸膜高度干燥如严重脱水。
4肺部病变累及胸膜如肺炎、肺脓肿、肺栓塞。
5其他如糖尿病、尿毒症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