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腱反射正确做法

膝腱反射正确做法,第1张

膝腱反射的三种方法分别是小物体敲击,微电压点击以及神经药物刺激。肌腱反射包括膝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是肌牵张反射的另一种为肌紧张;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是肌牵张反射的另一种为肌紧张。

腱反射,又称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另一种为肌紧张)。腱反射的传入纤维直径较粗(12至20微米),传导速度较快(90m/s以上)。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反射的潜伏期很短(约07ms)。例如膝反射,叩击膝关节下的股四头肌肌腱,股四头肌即发生一次收缩。腱反射是体内唯一的单突触反射。

腱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中枢在脊髓前角,效应器主要是肌肉收缩较快的快肌纤维。若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提示反射弧受损,而腱反射亢进,提示高位中枢病变。临床上常通过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近远端骨的肌腱位置上,用叩诊锤快速叩诊引出反射。

(1)肱二头肌腱反射

临床表现 检查者用拇指按拄肘关节稍上方的肱二头肌肌腱,叩击检查者之拇指,出现前臂屈曲。

意义如反射亢进、减低或消失均为病理性改变。

(2)肱三头肌腱反射

临床表现 仰卧位是此反射检查的最佳办法:肘关节稍呈直角屈角,前臂在肋弓外与体轴呈直角,上臂靠近胸廓的上外缘,检查者握住上臂,叩击肱三头肌稍上方(鹰嘴上方15~2厘米处),反应为前臂伸直。另一种方法是患者处展上臂,并曲肘关节,用叩诊锤叩击三头肌肌腱,检查者以左手握住检查者的手,被检查者放松,引起前臂伸直。

意义此反射属于生理反射,如亢进或减低、消失为异常。

(3)桡骨膜反射

临床表现 检查时肌肉放松,患者的肘关节应屈成直角或略呈钝角,手的位置应介于旋前及旋后之间,检查者的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右手,叩诊锤叩击桡骨茎突,其反应为肽关节弯曲、旋前和手指屈曲。

意义肱桡肌、三头肌、旋前肌、二头肌损伤出现此反射减弱或消失。

(4)霍夫曼氏征

临床表现 检查者以右手的食指、中指夹持患者的中指末节使其腕关节背屈,其余各指处于自然放松屈曲状态。检查者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此时由于中指深屈肌突然受牵拉,而引起各指之掌屈曲反射是为阳。

意义如果一侧阳性,表示该侧腱反射亢进,提示锥体束损害,如两侧阳性,且无神经系统体征则无定位意义。

在诊断学教材中,霍夫曼正被归类为病理征,但事实上,霍夫曼征和巴彬斯基征不同,只是屈肌反射增强的一种表现,因此霍夫曼征阳性并不代表一定为病理状况。

(5)膝反射异常

临床表现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或前臂托住患者部,髋关节与膝关节呈钝角屈曲,足跟不要离开床面 ,以免影响反射性运动而不易得出正确的结果。检查者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股四头肌肌腱,出现小腿伸直。坐位时小腿完全检弛下垂与大腿成直角,叩击膝盖下部四头肌肌腱,反应为小腿伸展。

意义反射增强多见于锥体束损害,膝反射高度亢进常可伴有膑阵挛。

(6)踝反射异常

临床表现 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并外展,检查者把持患者足尖并使稍背屈,叩击跟腱。另一种方法是患者跪于椅子上,两足悬空,检查者用左手把持使足轻度背屈而叩击跟腱,或坐位两足悬垂,使患者足轻度背屈而叩击跟腱,这些方法优点是肌肉容易检弛,有利于反射 的引出。

(7)阵挛:

临床表现是腱反射高度亢进的表现,见于锥体束损害。常见的有:①髌阵挛: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拇食两指捏住髌骨上缘,突然而迅速地向下方推动,并维持不放松,附着在髌骨上缘的股四头肌腱被拉长,当膝反射增高时引起该肌收缩,肌腱继续拉长,髌骨即出现连续上、下有节律的颤动。

②踝阵挛:检查者用左手托患者腘窝,使膝关节半屈曲,右手握足前部,迅速而突然用力,使足背屈,并用手持续压于足底,跟腱反射发生节律性收缩,导致足部交替性屈伸动作。

(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所以图中的①是传入神经;②是神经中枢;③是传出神经;④效应器.

(2)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从该反射弧模式图的结构特点分析,由于该反射弧的中枢在脊髓,因此该反射属于非条件(简单)反射.

(3)在缩手反射中,当冲动传到效应器时,缩手的反射神经冲动传到④效应器后,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产生缩手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的舒张,牵动骨骼运动,从而使手缩回.手缩回以后,才感到疼痛,原因是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通过脊髓中的神经传到大脑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需要一段距离.屈肘时,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来自肌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物释放的能量.

(4)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如果③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后,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不能经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但是能通过脊髓中的神经传到大脑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因此人能够感受到疼痛,但无法完成缩手反射.

故答案为:(1)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非条件  

(3)反射弧

(1)[①];传入神经;[②];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

(2)非条件(简单)反射; 该反射弧的中枢在脊髓

(3)收缩、舒张;(顺序颠倒不得分)大脑皮层;呼吸; 有机物

(4)③;传出神经

(1)图中能接受环境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1感受器,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2)能够形成缩手反射活动,不仅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还需要有关骨骼肌的参与,缩手反射主要是通过肱二头肌收缩和肱三头肌舒张实现的.

(3)图中脊髓的A灰质是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汇集构成的,B白质的主要功能是传导作用.

(4)缩手反射和吃梅止渴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而谈梅止渴是由语言中枢参与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1;1→2→3→4→5;(2)肱二头肌;肱三头肌;(3)细胞体;传导;(4)吃梅止渴;谈梅止渴.

生理反射的定义:

生理反射特指生物学里的反射。生理反射按刺激部位的不同分为浅反射或深反射:

1 浅反射 :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反应称为浅反射。临床常用下几种: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咽反射等等。

2 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等等。

(1)肱二头肌反射,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2)肱三头肌反射,反射中枢在颈髓7~8节。

(3)桡骨骨膜反射,反射中枢在颈髓5~8节。

(4)膝腱反射,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

(5)跟腱反射,反射中枢在骶髓1~2节。

(6)病理反射 为锥体束病变时,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而出现踝和趾背伸的反射。1岁半以内的婴儿可出现上述反射现象,如成年人出现上述反射现象则为病理反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366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