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缩手反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能接受环境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________(填序

下图是缩手反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能接受环境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________(填序,第1张

(1) 1   1→2→3→4→5  (2)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3) 细胞体 传导  (4) 吃梅止渴 谈梅止渴

试题分析:(1)反射弧是由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组成,即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其中1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2传入神经能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4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能接受神经冲动,并产生新的冲动传给5传出神经,传出神经能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给6效应器,效应器能接受神经冲动并做出反应。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缩手反射中的缩手动作,主要是完成了一个屈肘运动。肘部的运动主要由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完成。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3)图中A结构是脊髓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而形成。B结构是脊髓的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汇集而成,而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4)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缩手反射”与“吃梅止渴”都是人生来就有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的一种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望梅止渴”有视觉中枢的参与,“谈梅止渴”有语言中枢的参与,因此都属于复杂反射,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所特有的,因“谈梅止渴” 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

(1)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所以图中的①是传入神经;②是神经中枢;③是传出神经;④效应器.

(2)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从该反射弧模式图的结构特点分析,由于该反射弧的中枢在脊髓,因此该反射属于非条件(简单)反射.

(3)在缩手反射中,当冲动传到效应器时,缩手的反射神经冲动传到④效应器后,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产生缩手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的舒张,牵动骨骼运动,从而使手缩回.手缩回以后,才感到疼痛,原因是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通过脊髓中的神经传到大脑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需要一段距离.屈肘时,肱三头肌舒张,肱二头肌收缩,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来自肌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物释放的能量.

(4)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如果③传出神经受到损伤后,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不能经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但是能通过脊髓中的神经传到大脑感受痛觉的神经中枢,因此人能够感受到疼痛,但无法完成缩手反射.

故答案为:(1)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非条件  

(3)反射弧

(1)[①];传入神经;[②];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

(2)非条件(简单)反射; 该反射弧的中枢在脊髓

(3)收缩、舒张;(顺序颠倒不得分)大脑皮层;呼吸; 有机物

(4)③;传出神经

(1)肱二头肌反射,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2)肱三头肌反射,反射中枢在颈髓7~8节

(3)桡骨骨膜反射,反射中枢在颈髓5~8节

(4)膝腱反射,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

(5)跟腱反射,反射中枢在骶髓1~2节

(6)病理反射 为锥体束病变时,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而出现踝和趾背伸的反射1岁半以内的婴儿可出现上述反射现象,如成年人出现上述反射现象则为病理反射

膝反射 属于深反射,但 膝跳反射 属于浅反射。 不知楼主说的是前者还是后者,所以两者均答。

那么简单来说 就是 这里面 只有腹壁反射是浅反射。(答主平时都说腹壁反射的)

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多数浅反射实质是伤害性刺激或触觉刺激作用引起的屈曲反射,其反射弧包括一较长复杂的径路,因此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均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腱反射,又称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另一种为肌紧张),若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提示反射弧受损,而腱反射亢进,提示高位中枢病变。临床上常通过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分辨浅反射和深反射,看触发条件就可以。

生理反射的定义:

生理反射特指生物学里的反射。生理反射按刺激部位的不同分为浅反射或深反射:

1 浅反射 :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反应称为浅反射。临床常用下几种: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咽反射等等。

2 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等等。

一、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

1、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等。

2、多数浅反射实质是伤害性刺激或触觉刺激作用引起的屈曲反射,其反射弧包括一较长复杂的径路,后根节前感觉神经元传入的冲动循脊髓上升达大脑皮质,可能到达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再下降经锥体束至脊髓的前角细胞。因此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均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是通过深部感觉器官完成的,称为深反射,也叫腱反射。

1、包括: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霍夫曼氏征、膝反射异常、踝反射异常、髌阵挛、踝阵挛。

2、肌牵张反射的幅度大小依赖于传导反射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完整程度。

①一个反射的下运动神经元包括它的周围神经和脊髓节段,它们任何一个病变都会导致相关反射的减低和消失;

②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下行支配反射,这个传导通路任何病变均可导致反射增加;

③脊髓疾病: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均存在,可出现损害水平的反射消失(下运动神经元反应)而损害水平以下的反射增加(上运动神经元反应)。

扩展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反射本身的增加和消失并不能确定神经疾病,因此必须双侧对比,上下对照。正常人群中极少数人可有反射亢进。实际上,只有在伴随以下临床症状中的一个时,反射增强和消失才有意义:

①反射消失伴有其他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如无力、萎缩、束颤。

②反射增高伴有其他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如瘫痪、痉挛、Babinski征阳性。

③反射的幅度是不对称的,这就提示:要么反射低的一侧是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要么反射高的一侧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④与稍高脊髓水平的反射相比反射异常增高,这就更加提示在反射减退的脊髓水平和反射增高的脊髓水平之间有损害。

-浅反射

-深反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433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