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颈椎病?

如何缓解颈椎病?,第1张

窍门一:游泳

游泳中抬头换气的动作实际上是锻炼颈椎的好机会。治疗颈椎病的小窍门,游1000米蛙泳,抬头换气600多次,又锻炼身体,又活动颈椎,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窍门二:热敷

小口袋里放点炒热的盐,稍微凉一下,放在颈椎上,等盐全凉了再拿下来,这样可以发热活血。还可以睡觉前把姜切成丝放在袋子里系脖子上,原理估计都是热敷。

另外,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用瓶子装热水。(瓶子的要求:不要是奇形怪状的。就要圆筒状的瓶子,还得是不漏水。粗细根据脖子的长短决定。)枕到脖子下面,请注意,是枕到脖子下,不是头下面,就是颈椎的那个弯弯的地方。如果太烫的话,就用毛巾包上,每天晚上枕10~15分钟。其实就是一个治疗颈椎病的小窍门哦。

窍门三:头从床上挂下去

早上起床,要是发现不舒服,就把头从床上挂下去,开始很酸痛,但过了五到十分钟,就很舒服了。

窍门四:做颈部小运动

治疗颈椎病的小窍门,每天做30个“蝴蝶飞”,就是双手伸平上下飞舞,很像小时候学蝴蝶飞飞的样子,一次做两组60个。或者在电视前面的地上放个小毛巾被或小毯子,趴着看电视,顺便做“抬头操”。

窍门五:按摩后溪穴

后溪是小肠经上的一个穴,把手握成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这个穴是奇经八脉的交会穴,通督脉,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临床上,颈椎出问题了,腰椎出问题了,眼睛出问题了,都要用到这个穴,效果非常明显。它可以调整长期伏案或在电脑前学习和工作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只要坚持,百用百灵。

另外,跑步,伸懒腰,放风筝,打篮球、按摩、拔罐、练瑜伽、用头写“米“字、少翘二郎腿等都能很好地缓解颈椎病。这些治疗颈椎病的小窍门,最有效的办法是“预防”。颈椎病是由于长期处于不良劳动姿势,椎间盘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牵拉、挤压、扭转造成的。长时间伏案工作,驾车和使用电脑的头颈部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导致颈部肌肉疲劳、痉挛、肌力不协调。那么就改变一下好了,开车也好,用电脑也好,有意识每隔一小时活动一下或换个姿势,别“积劳成疾”。

去拍个颈椎片,估计是颈椎病?

平时多活动一下肩膀脖子,别一坐就稳稳的。多做颈椎操

像你这么严重的话,最好去做个理疗,医院有专门的理疗科室,

千万别去那些无证的按摩师傅按摩,有的会越按越严重。

甚至瘫痪

人脖子两边上的肌肉叫做斜方肌

肩膀上面的肌肉叫做三角肌。人的肩膀主要靠这两块肌肉构成。

关于斜方肌,最好的办法是耸肩。就是两只手抓住杠铃,直立,身体不要晃动,做耸肩动作,这个动作可以直接刺激斜方肌。做3组,每组12-15个,最后一组做到力竭。

关于三角肌,主要是三角肌前束,中束和后束。

前束主要是哑铃前平举,直立,两只手拿着杠铃平举,手臂可以稍稍弯曲。做3组,每组12-15个。

中束和后束一般是一起练得,主要是哑铃侧平举,手臂可以稍稍弯曲以保护关节。身体不要晃动,时刻保持对重量的把握,不能靠惯性来做这个动作。做3组,每组也是12-15个。

后束有个动作也可以练到,就是单手哑铃划船。这个动作可以练到背部肌肉。具体动作可以上网查查,因为很那用文字来形容。做3组,每组12-15个。

还有个动作可以将三角肌和斜方肌一起练,就是杠铃颈后推举,坐在板凳上,将哑铃竖直往身体上方推,身体保持平衡,不要弓背,背部保持与板凳垂直。这个动作注意要循序渐进,因为比较危险。做三组,每组8-12个。

祝你早日练成。肩宽有型,相信你的选择没错。

原创

这种症状是肩周炎,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骨科

流行病学

多见于体力劳动者,50岁左右女性多发。

并发症

肩关节功能障碍等。

危害

肩周炎长期压迫血管,使手肩部血流不畅,严重者可引起肌肉萎缩。

治愈性

一般难根治。

指导建议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

颈椎骨对比脊柱其它一部分更敏感,同时有许多小关节,假如难受便去医院门诊找大夫,价廉物美!在外面找人健康保健千万不要乱按颈椎,不要紧都可以按出事情来。颈前拉伸:常常低头便会造成脖子前边的肌肉组织们减少,所以我们经常做一做脖子外侧的拉伸会是非常好的缓解。你觉得拉脖子前边就仅仅往上抬仰头吗,太天真了!

向上下扭头后往上仰头,这三下转过以后脖子前边历经的各种各样肌肉就被拉伸的差不多了。颈侧拉伸:脖子侧边和肩头上边就是我们续篇说过的三角肌了,因为各种各样不自觉的缩肩姿势常常酸酸的有点硬,那么既然硬起来了大家当然要想办法让它软出来,这里应当推拿和拉伸搭配使用,实际效果更好!颈侧拉伸时能用一只手持着头,此外一只手拉着桌椅、床边等稳固物件,或是就索性坐在屁股下面。

提议选用颈椎牵引的办法来减轻,这是现阶段用于预防颈椎病的好方法。平卧在翘首床垫子的斜坡上开展纠正一般三个小时左右,完成后学会放下枕芯就可正常的平躺睡觉了。那样是一个颈椎牵引的全过程,能合理地减轻颈部酸痛。冰敷。当脖子略感肌肉僵硬时,有前提何不用医用冰袋或以纯棉毛巾里冰块儿冰敷。倘若脖子略微负伤,冰块儿有益于退肿敷热在使用冰敷消肿之后,短波治疗是非常好的缓和剂。

坐有椅背的凳子。倘若后背未得到适度的支撑点,将提升脖子的压力,不但加剧原先的难题,还衍化一个新的不便。垫纯棉毛巾。当你坐着时,卷一条毛巾,将它靠在背的凹处,可协助你的脊柱站立,并带来超额的支撑。防止常常低头。坐在桌旁工作中或阅读时,勿维持低头姿态太久,以防脖子反面的肌肉紧绷。视线应与显示屏水准,倘若坐在计算机眼前工作中,需要注意使显示屏与视线维持水乎。

临床上神经根型颈椎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的男性患者。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27 ∶ 1,41 ~ 70 岁患者为66%,其发病史多为慢性发病,少数有颈部外伤史。

(1)颈肩部疼痛和手指麻木感。疼痛为根性病变的主要症状。

急性期患者活动头颈部可以引起颈、肩、臂部痛,或呈上肢放射痛,常伴手指麻木感,晚间痛重,影响休息。少数患者为防止触碰颈部加重症状,用手保护患部。对急性发病患者,需注意检查是否为颈椎间盘突出病变。

慢性发病患者多感颈部或肩背部酸痛,上肢根性疼痛或指端有麻木感。此外尚有上肢肌力减弱、肌肉萎缩。部分患者患肢可呈现肿胀,皮肤呈暗红或苍白色。风寒及劳损可为发病的诱因,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而逐渐发病。

臂丛神经根部不同病变部位引起不同的疼痛区:颈5 神经根病变,其疼痛区为三角肌分布区;颈6 神经根病变,其向三角肌部及前臂桡侧及拇指放射;颈7 神经根病变,沿上臂及前臂后方向中指放射;颈8 神经根病变,沿上臂及前臂内侧向无名指、小指放射;而胸1 的神经根病变引起上臂内侧疼痛。

(2)肌力减弱。上肢肌力减弱为运动神经受损引起的症状,表现为患者持物时费力,部分患者持物时易脱落。肢体骨骼肌由2 根以上的神经共同支配,单根神经受损表现为轻度肌力减弱,主要的神经根受累可出现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

(3)颈部肌肉紧张。颈椎病患者常有颈部发板的症状。颈神经根受到刺激,可反射地引起所支配的颈、肩部肌肉张力增高或痉挛。

在急性期,检查多可发现患者后颈部一侧或双侧肌肉紧张,局部有压痛。

枕骨

斜方肌(上项线内侧1/3、枕骨隆突)、胸锁乳突肌(上项线外侧1/2)、头夹肌(上项线外侧)、头后大直肌(下项线外侧)、头后小直肌(下项线内侧)、头上斜肌(上下项线之间)、棘肌(上下项线之间)

颞骨乳突:

胸锁乳突肌(外侧)、头夹肌、最长肌

棘突

斜方肌(C7-T12)、小菱形肌(C7-T1)、大菱形肌(T2-T5)、

背阔肌(T5-L5)、头夹肌(C7-T3)、颈夹肌(T3-T6)、半棘肌(C2-T4)、头后大直肌(C2)、头后小直肌(C1后弓结节)、头下斜肌(C2)、棘肌(C2-C4、C7-C8、T11-L2)、上后锯肌(C7-T3)、下后锯肌(T11-L3)、多裂肌(C2-L5)、回旋肌(C1-L5)、棘间肌(C2-T3、T12-L5)

横突

肩胛提肌(C1-C4)、斜角肌(C3-C6横突前结节、C2-C7横突后结节、C5-C7横突后结节)、颈夹肌(C2-C3)、半棘肌(C2-T4)、头上斜肌(C1)、头下斜肌(C1横突下结节)、头侧直肌(C1)、髂肋肌(C4-C7)、最长肌(C2-C6、T1-L5)、腰方肌(L1-L4)、多裂肌(C4-L5)、回旋肌(C1-L5)、横突间肌(C1-L5)、腰肌(T12-L5)

肱骨外上髁

肱桡肌(嵴近端2/3)、桡侧腕长伸肌(嵴近端1/3)、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肘肌(髁后面)

锁骨

三角肌(外侧)、斜方肌(外侧)、胸大肌(内侧)、胸锁乳突肌(内侧)

肋骨(背部):髂肋肌(1-12)、最长肌(3-12)、腰方肌(12肋下缘)、上后锯肌(2-5)、下后锯肌(9-12)

颈椎关节突:半棘肌(C4-C6)、最长肌(C4-C7)

项韧带:斜方肌、头夹肌、棘肌、上后锯肌

肩峰:三角肌、斜方肌

肩胛冈: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上窝)、冈下肌(下窝)

肩胛上角:肩胛提肌

肩胛内缘:大菱形肌、小菱形肌

肩胛外缘:大圆肌(下缘)、小圆肌(上缘)

肱骨大结节:胸大肌(嵴)、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肱骨小结节:背阔肌(嵴)、大圆肌(嵴)、肩胛下肌

喙突:喙肱肌、胸小肌

肱骨粗隆:三角肌

骶骨(后面):髂肋肌、多裂肌、臀大肌

髂嵴:背阔肌、髂肋肌、腰方肌、多裂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

大转子: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

小转子:腰肌、髂肌

胸腰筋膜:最长肌、背阔肌

附着点炎,又称肌腱端炎,是指韧带、肌腱、筋膜、关节囊附着于骨质的部位的炎症。病变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伴少数多核细胞,此时病变以关节囊、肌腱、韧带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随着病程进展,引起附着点的侵蚀,附近骨髓炎症、水肿,进而肉芽组织形成,受累部位钙化、新骨形成,在此基础上,又有新发生的附着点炎和修复,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韧带骨化。

斜角肌

斜角肌,位于颈椎侧面,止于第1、2肋骨,关联痛误为心绞痛

1、引起广泛疼痛、麻木、上背部(菱形肌处,误为菱形肌引起),肩膀、臂部(该两处的关联痛,误认为神经根的压迫)和手部异常疼痛,有时会发生于后颈部。

2、触发点常常成为胸部、上背部、肩膀和手部疼痛的根本原因。

3、触发点引起的前臂和手部无力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无法解释的“幻觉痛”实际上是斜角肌的触发点所引起的一种表现。

4、颈部和肩膀的不安是斜角肌触发点引起的经典症状。

5、急性颈扭伤同时损伤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6、车祸后持续存在的又难以解释的上背肩部、手臂和手部的一些神经症状可推断病源为斜角肌。

7、上半部身体任何一处的肌筋膜可能均与斜角肌有关。

8、重包袱对斜角肌及斜方肌、胸小肌和胸锁乳突肌尤其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9、管乐器演奏者的斜角肌常会出现问

上背部肌肉

一、菱形肌:颈6、胸4棘突——肩胛骨内侧缘

1、引起沿着肩胛骨内侧缘向的疼痛。

2、引起内侧缘关联痛——菱形肌、上后踞肌、肩胛提肌、中斜方肌、斜角肌、冈下肌、前锯肌、背阔肌、。

注意:斜角肌是引起沿肩胛内侧走向的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即原发因素。

3、引起菱形肌问题的一个原因是胸肌紧缩,触发点使得胸肌缩短,肩胛向前,在抵抗胸肌的牵拉时,菱形肌延伸到最大长度。菱形肌同胸肌是拮抗关系。

4、紧缩胸肌的牵拉使肩胛突出于背部,形成削肩,扁平胸的姿势。

二、上后踞肌:附着于脊柱,止于第2-5肋骨角的外侧面

1、引起肩胛下的深部痛,肩背部、肘部、手腕部的桡侧也感到疼痛。

2、引起小指的疼痛。

3、手部的关联痛会感到麻木、超过上臂和前臂的背部,达到胸部。

4、按摩时,将手越过肩部而伸向对侧肩部时能使肩胛移开。

肩部肌肉

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不会引起疼痛,邻近肌肉的触发点才是疼痛的真正原因。四块肩袖肌群的触发点是引起肩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及关节内出现咔嗒音的最常见原因,最有有效发法就是按摩这些肌肉的触发点。

一、冈上肌:起自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肩部外侧的深度疼痛,可传导上臂和前臂外侧,达到手腕深部。常误诊断为滑囊炎。

2、引起肘外侧的疼痛(关联痛——网球肘),常被疏忽。

3、触发点位于肌腹和V字形骨性结构内。

二、冈下肌:位于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1、引起前肩疼痛,深感疼痛位于关节深处,传送到肱二头肌。

2、传送到肩部外侧,转送到后颈部肩胛内侧缘,沿整个上臂和前臂向下传送,可达整个手的尺侧。

3、引发肩膀和手臂的无力和僵硬,变得很容易疲劳,无法向后伸手够到后背。

4、冈下肌引起其他肩袖肌群的代偿性收缩,按摩肩袖肌群的触发点就能够成功治愈“冻结肩”,右冈下肌较左冈下肌更易损伤。冈上肌肩胛下肌是拮抗关系。

三、小圆肌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引起其与肱骨头附着处的背侧非常局限的疼痛。

2、引起无名指和小指麻木或针刺感,肩背部疼痛(注意:胸小肌触发点也能引起类似的表现),只有无名指和小指的麻木而不感到疼痛,提示疼痛可能来自于背阔肌的触发点。

四、肩胛下肌:位于肩胛下方,止于肱骨头,具有手臂内旋的功能。

1、引发后肩部深处严重疼痛,手腕背侧的疼痛。

2、肩关节想活动自如,四块肌肉的牵拉须保持平衡。触发点使肩胛下肌肌力减弱,使冈上肌失去对手,向上提拉肱骨头,与肩峰对抗,当你活动肩部时听到有咔嗒音或爆破声时,说明肩胛下肌或冈上肌内或两者同时存在触发点,它们是主动肌与拮抗肌关系,影响肌肉的伸长而减少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3、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所带来的功能障碍常误诊为滑囊炎、关节炎、肱二头肌腱炎、肩袖损伤和粘连性囊炎。

4、肩胛下肌是引起肩痛的最关键的问题。

五、三角肌群(起自锁骨肩胛冈、肩峰,止于三角肌粗隆)

触发点和关联痛区域

1、活动手臂时疼痛,反之不痛。

2、触发点不会单独存在,常与斜角肌、胸大肌或肩袖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次级触发点,这些肌肉的触发点引起三角肌不同部位的疼痛——肩部的前、后和侧方。

3、臂部有损伤可推测三角肌内会有触发点形成

上臂肌群

一、大圆肌和背阔肌

大圆肌:

1、引起后三角肌的锐痛。

2、引起以肩胛下角为中心的中部后背的疼痛。

背阔肌

1、引起腹部两侧的疼痛,疼痛延伸至手臂内侧并向下至手的尺侧或桡侧和无名指和小指。

2、背阔肌边缘前方的肋骨处触痛的区域,是前锯肌的一个触发点,引起身体侧面产生可怕的疼痛。

二、喙肱肌:位于上臂内侧、肱二、三头肌之间,内收上臂

1、引起三角肌前部、肱三头肌、前臂背侧,手背这些区域的疼痛。

2、引起疼痛转移到达中指末端。

3、引起喙肱肌缩短,挤压养营手臂的神经,进而引起肱三头肌前臂和手的麻木。

三、肱二头肌(肩胛骨喙突——盂上粗隆)

1、触发点位于肩膀前方(误诊为腱鞘炎或活囊炎)和肘关节的皱翼处。

2、两个头的中间区域均可找到触发点。

3、按摩前肩部时,注意肱二头肌也会引起这个区域的关联痛。

四、肱三头肌

1、1号触发点:引起后肩部和外肘部疼痛。

2、2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外侧的疼痛,使“网球肘”的原因之一。

3、3号触发点:引起上臂背侧的局部疼痛,使外侧头紧缩继而压迫桡神经,引起前臂和桡侧的麻木。

4、4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的关联极端的触痛。

5、5号触发点:引起肘部内侧和关联痛,还会累及前臂内侧称作“高尔夫肘”。

6、引起无名指和小指的疼痛(胸小肌也可能引起)

腓深神经: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784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