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缚学习干货,零基础也能学会!——绳缚学习的基本注意事项

绳缚学习干货,零基础也能学会!——绳缚学习的基本注意事项,第1张

作为一名绳缚爱好者,大家接触和学习绳缚的方法可能各不相同,有的经济能力比较富足,会报一些专业系统的绳缚课程,甚至请来老师上私课,也有相当一大部分勤奋好学的小伙伴们在对着各种各样的视频或者教程练习绳缚,对初学者而言,这都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但同时需要告诉大家的是,目前大部分的绳缚教程都只是教给你一个套路,或者说一个公式,这导致了大家逐渐认为学习绳缚就是记住公式——练习公式——运用公式到人身上这样三点一线的过程。

但事实上绝非如此。

实际中学习绳缚比套公式要复杂的多,你会遇到许多公式解决不了的坑和问题。

套路和公式是学不完的,但前人踩过的坑却是可以避免的。今天我将试图把我一路走来遇到过的比较重要的问题罗列出来,跟大家聊一点点“公式之外的绳缚”。

这是一篇非常诚恳的干货,想要尝试缚人和被缚的同学都可以阅读。

公式外的绳缚一:我为什么要学习绳缚?

我曾经和大家一样,看到一个教程,立刻就去练习,练会了之后也特别高兴,觉得自己特别厉害,奇怪的技艺又增加了。

但我也常常有个迷思,我学了一种又一种套路,他们有的强调这个,有的强调那个,套路和套路之间甚至还有矛盾的地方,为什么会这样?

是套路不对?还是我不对?

这种迷思直到我遇见了小林绳雾老师。他在教给我东西之前先问了我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学习绳缚呢?”

为什么学绳子之前一定要回答这个问题?他的解释是,知道自己学绳缚的目的是什么,才能教对应的东西,抱着不同的目的,学习的路径其实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样的绑法,为了表演和为了玩乐,可能学到的就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如果不加区分地学习,就会有一种矛盾感,同样的套路,为什么他是这样绑,而他却是那样绑?可能他们都没有错,只是各自的目的完全不同罢了。

一、

比如你说你学习绳缚的目的是为了和你的partner玩的开心,那么学习的重点一定是放在你和ta两个人的身上,绳子只是辅助,是帮助你们玩得开心的手段。

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就不会涉及到特别复杂的结构,不能说你把partner绑完,一个小时过去了,partner都等睡着了,那能玩得开心吗?解开绳子之后ta不揍你才怪。

同时因为重心是放在人与人的玩乐上,所以美观就会显得没有那么重要,可能一根绳子用完还剩一大段,拖得老长,一点也不美观,怎么办?如果目的是为了玩乐,老师会教你千万不要去收那些绳子,如果你花5分钟去整理那些绳子,相信我,你的partner会想把你杀掉。

二、

但如果你学习绳缚的目的是为了拍照好看,那么重点就不再是你和你partner的感受了。为了拍照好看,你必须去注重每一个细节,所以你学习的重点可能就变成了怎么绑出有视觉冲击力的结构,即使它是非常复杂的,需要耗费很长时间的。怎么把绳头藏得天衣无缝?怎么把结打得尽可能小不影响美观?

比如,下面这样:

来自日本绳师KINOKO

这可能是非常大的工作量,你的模特体验也会特别不好,因为你的专注力会完全在绳子上、结构上,而不是ta。但没关系,你们都知道,这次绳缚的目的不是为了和ta玩得开心,是为了拍出牛逼的照片。

另外,安全的优先级会被提得很高,因为摄影往往会拍很多角度,很多造型,耗时极长,你必须保证你的绳缚能让模特被缚这么久也是安全的,总不能刚按一下快门,模特就说,啊不行了,坚持不了了,快给我解开。所以你会需要学习能让模特长时间保持被缚状态而不会伤害模特的绳缚方法。

与此相反,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spank中的惩罚,就是为了给ta一定量的难受而不是让ta舒服,日式绳缚中可能叫做“责绳”,那你学习的东西可能又不同了。

三、

再来是第三种情况,你学习绳缚的目的是为了表演,那又不一样了,学习绳缚的核心目的变成了要让观众感觉很震撼,很好看,于是你的感受和模特的感受都将变得次要,观众的优先级将被放的很高。

举一个特别具体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日式后手缚,会有上胸圈和下胸圈两道绳子,为了不让这两道绳子从模特身上滑落,我们通常会从腋下用一道绳子穿过去做栓锁住,如图所示。

来自网络

但问题在于,有的时候在表演时,一些绳师是不去做这道栓的,或者只做一次。

为48号现场表演,model:雅迪

按照正常的理解,这不是很危险吗?要知道上胸圈往上滑落之后就会勒住脖子,是关系到模特安危的事呀。

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我去请教了许多老师。他们的陈述总结出来是这样的:

“如果是两个人在玩乐的话,我会建议一定要都做栓,因为安全第一;但表演的时候,为了观众的体验和观感,就常常会去做一些冒险的事,也许我少做了一个栓,安全的系数可能从99%降低到了95%,但我能因此节省了30s,观众无聊的时间也就少了30s,不要小看这30s,也许就是这30s,很多观众就等睡着了,为了演出的效果,就会觉得这是可以接受的牺牲。”

试想一下,如果你不了解这其中的缘由,只是依葫芦画瓢地学习了各种套路,却不知道哪种套路是为哪种情形准备的,是不是对自己、对被缚者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呢?

综上所述,你会发现,抱着不同的目的,会学到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在学习绳缚之前,不要拿到一个教程就开始学,先问问自己上面的问题。

如果只是抱着教程学了一个又一个的套路,那其实就有点像我们从小接受的应试教育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些,只是因为老师教了这些。

公式外的绳缚二:我该不该拿玩偶/假人练习?

这其实是很多新手都会遇到的致命绝杀,因为这个问题里面包含有一个对新手极不友好的恶性循环——我不会绳缚,就找不到partner陪我练习,找不到partner练习,我就更加不会绳缚。

于是很多聪明的小可爱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买个玩偶来练。

来自刘不必(滑稽)

但这种行为值不值得被鼓励呢?很抱歉,最好不要这么做。

我遇到的每一个绳缚老师,几乎都承认一点,就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会,其实是最好教的,最难教的是一张已经被写满了错误习惯的纸,你要把它擦干净再重新写字,难于登天。”

那么错误习惯是怎么来的呢?一部分都是用玩偶练出来的。

因为人会反馈感受,一旦绑的不对,ta会告诉你,我麻了、我疼了,于是你知道一定有哪里出了问题,但玩偶不会。绑的再错,玩偶都一声不吭,这会导致你一遍一遍地练习其实只是在把错误巩固成习惯。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曾经遇到过一个缚手,他有一个困惑就是他拿玩偶练得很好,但是一到真人身上,他的partner很快就会麻的受不了,是典型的套路记得很熟悉但结果一点也不好的案例。

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才发现,他习惯性地把上胸圈位置绑的很低,压迫到了手臂的桡神经。在这里科普一下,我们的手臂上有两条比较重要的神经,一条是桡神经,一条是尺神经,后手缚做的那么复杂,其实主要就是想通过各种方法减少对这两条神经的压迫,如下图所示。

目前比较达成共识的是,上胸圈应该尽量绑在手臂的三角肌上,从图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的三角肌是刚好覆盖在桡神经上的,是个天然的缓冲垫,我们可以把绳圈压到它身上来减少对桡神经的直接压迫。

问题就出在了这里,这位缚手总是习惯性地把上胸圈绑的很低,导致刚好绕过三角肌,直接勒在了桡神经上。

但他现在已经改不过来了,通过玩偶他做了数以万次的练习,以至于现在一起手,绳圈的位置就天然偏低,就像你玩吃鸡,压枪习惯了,任何时候一点鼠标都想往下拖一样。

要知道改掉一个坏习惯,比养成10个好习惯还难。

所以关于玩偶和假人,我的建议是,尽量不用。一些简单的基础绳缚,比如单柱缚之类,可以用自己的腿来练习,一些复杂的绳缚,可以去报名专业的绳缚课程,在这些课程上,一般如果你没有partner的话,它们都会有现场配对练习环节,不出意外你会都和另外一只随机单身k9匹配到一起,结伴同行。

公式外的绳缚三:绳缚危险吗?

这个问题如果拿去问完全没接触过绳缚的人,大部分的答案会是,看起来就很危险啊!但如果拿去问有了一些绳缚经验的人,往往会得到一个相反的答案——没你想象的这么危险。

真的吗?要知道,淹死的人通常都是会游泳的人,他们淹死的原因只有一个——大意。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会是:绳缚没有想象的那么危险,但是千万不要低估它的危险。

这方面的经验我就可以拿自己来举例了,前年我在准备第一次表演的时候,当时在天津彩排,前面一切都很顺利,最后是一个单腿折腿吊缚的收尾动作。

这样的动作,model:雅迪绳师:我

彩排绑到最后的时候,绳子短了一点点,有一道绳子没有余量去做栓锁住了,当时我就在想,就这样吧,这个动作都练过上百次了,少一个栓应该没啥问题。

于是就这样,我把雅迪吊了上去,然后绳子就“啪”地一声全部散掉了,还好当时Ben在我旁边,他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过去接住了雅迪,否则雅迪就将会头朝下直接栽在地上。

就是这件事,让我在之后的绳缚生涯里再也不敢偷一点点的懒,那些看似离你很远的危险,其实就在你身边。

有的人说我不玩吊缚,我就普通绑一下,也有危险吗?

也有。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预约者,她因为和别人玩绳子,桡神经尺神经双双受损,酿成大祸。大家需要明白一点,人在玩乐、兴奋激动的时候,身体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它会让你忽略自己的疼痛,错误评估自己的状态。

这位同学就是这样。

等她发现自己不对的时候,她已经感觉不到自己的手指了,只能赶紧去医院,医院甚至给了她最坏的结果,让她去做基因检测。这也是上文我们讨论的,为什么后手缚要做那么多的工作去避开桡神经和尺神经。

因为神经一旦受伤了,不像你屁股被打肿了,过两天就会好,它的恢复周期是以“月”甚至“年”来计算的。

这位同学曾经跑到我这里来嚎啕大哭,她说这几个月她跑遍了各种医院,不光神经受损,因为手动不了,手上的肌肉也有萎缩,她担心自己再也好不了了,然后我就看到她用双手的手腕夹着手机放到桌子上,然后用搜k9语音输入法回别人的微信。

这一幕它深深地刺痛了我。

从那以后每当我看到有人说“绳缚没啥危险的,你照这个教程练习也能学会的,快来试试吧,很好玩的!”诸如此类的论调,我都想上去直接怼一句,“您知道桡神经和尺神经在哪吗?”

再说一次,绳缚没有想象的那么危险,但是千万不要低估它的危险。

如果你没有受过相关的专业训练,对待绳缚请慎重,如果受过,请更慎重。因为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人。

以上就是我在绳缚学习生涯中遇到的三个巨坑,分别是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不知道自己怎么练习,以及不知道危险离自己有多近。

每一个坑我都见过无数的人掉进去,还不断看到后来人前仆后继地想要往里跳。

小林绳雾老师在绳缚本事中说,自己没有办法去教别人正确的绳缚,因为绳缚也在发展,他不敢说自己就是正确,但他可以告诉别人什么是错误的,避免了错误剩下的就是正确,如今我也抱着同样的心意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可以有所收获。

关于初学者的绳缚学习,大家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留言区继续提问,我会尽量详细地给大家作答。

最后祝大家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专业导师微信:xllx577

在肩部,呈三角形。

扩展资料:

三角肌(deltoid muscle)俗称"虎头肌",是一个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肌,位于肩部皮下,从前、后、外侧包裹着肩关节,是一块多羽状肌。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此肌所形成。肌束分前、中、后3部。

近固定前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和旋内。中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和旋外。整体收缩,可使上臂外展。此外,该肌对加固和稳定肩关节有一定作用。当手臂处于小于60°角位置时,此肌外展效率相当低,而在90°~180°度之间角度时表现出最大的收缩效果。

参考资料:

-三角肌

        头部骨骼: 人物头部骨骼分为脑颅和面颅两个部分。脑颅骨是四周包住脑子的骨骼,包括前面的额头,头顶的顶骨,后面的枕骨,耳旁两侧的颞骨,嘴以上的上颌骨,嘴以下的下颌骨。这些骨骼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对称的,它们的分界线有骨缝所区分。

       头部骨点: 人物头骨的形状决定头部外形的轮廓和起伏,其中一些突起和凹陷,对外形也有影响,是决定写生的依据。头部表面的一些转折和突起,都是由骨骼形成的,我们把这些部分称之为骨点。头骨外形的转折点有顶点,两侧的顶结节点,颧弓点、两眶外缘点、颧结节点等。我们刻画人物头部的时候要对这些骨点有所表现和强调,使其肉中含骨,骨肉相连。否则,头部表现就会显得没有力度和生机。

头部的所有肌肉要整体塑造

我们在塑造头部的整个形体时,除了对骨骼结构和骨点全面理解外,更需要搞清楚肌肉的结构、作用、外形和运动中的变化等。头部的肌肉和骨骼二者对我们生动地表现人物头部是同等重要的。

头部的肌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情肌。另一类为咀嚼肌。表情肌大部分扁薄,分布在眼、鼻、口周围,收缩时产生脸部表情。表情肌包括额肌、眼轮匝肌、皱眉肌、鼻肌、上唇方肌、颧肌、口轮匝肌、三角肌、下唇方肌、笑肌等。咀嚼肌分布在头部的两侧,这部分肌肉厚大、对外形有影响。它的作用是拉下颌骨,起闭嘴,咀嚼的作用。从侧面外形上可以看到明显的两大块肌肉,一块是位于颞窝的颞肌,另一块是起于颧弓以下,止于下颌骨后端骨点(下颌骨)的很厚肌肉。

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应该把人物头部的所有肌肉结合成整体来进行塑造,也就是局部要服从整体,整体中包含着局部,同时,还要把肌肉和骨骼有肌地结合起来进行表型。

五官位置与头部的整体比例

通过对人物头部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概括出头的比例:从正面看,头顶至下颌的二分之一出是眼睛的位置。从发际线到下颌底部分为三等分,第一等分自发际至眉线,第二等分自眉线至鼻底线,第三等分自鼻底线至下颌底部,这三部分的距离相等,称为“三庭”。

自鼻底至下颌底的上方三分之一的是口缝的位置。耳朵的长度等于眉线至鼻底线的长度。面部宽度相当于五眼的长度,即两内眼角的距离为一眼长,外眼角至耳边的一眼长,这样加起来一共约等于五只眼睛的长度,我们将其称为“五眼”。内眼角和鼻翼外侧缘在一条垂直线上。两外眼角与鼻尖的连线,结构成等腰三角形。口的宽度相当于两眼内虹膜内缘之间的宽度。从侧面看,耳朵的位置在头宽的二分之一偏后处,外眼角至耳屏等于眼角到口角的距离。鬓发前缘约在外眼角至耳朵的二分之一处,鼻尖到耳朵的距离等于眉弓到下巴的距离,口角跟下颌角基本上的同一条水平线上。

我们知道了人物头部的这些比例关系后,在写生的过程中,就会自觉以此为衡量的标准。正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所说,‘美感是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之上“。

借助立方体研究头部透视关系

我们在进行人物头像写生的时候,可以将人物头部的形体概括为一个立方体,这是根据头骨和外形的结构来确立的。这样可以增加我们对于人物头部的空间认识和立体表现,借助立方体来研究头部的透视关系也比较方便。

人物头部在正面和正侧面平视时是一个平行透视的立方体,透视变化不大;仰视时均为一个平行仰视的立方体,头颅和头发看见少,可见下颌底,耳部下降;俯视时是一个平行俯视透视的立方体,脑颅和头发看见少,看不见下颌底,耳部位置上升。四分之三侧面的头部是成角透视。在平视、仰视、俯视三种头部透视形里,它们的特点均为:面部两侧不对称,发际、眉、眼、鼻底、口缝横线向远方集中消失于视平线上的余点的位置。四分之三侧面头部三种角度的特征变化与正面和侧面相同。

头部形体的性别,年龄差别

真人对象不同,其头部的形体特征就有所不同。男性头骨体积较大,额面倾斜,眉弓与鼻骨较明显,下颌骨及额骨较方,肌肉起伏大,外形方正,女性头骨体积较小,额面倾斜小,额结节较男性突出,肌肉起伏小,外形较圆润。老年人因牙齿脱落,脸部缩短,颏部较突出。小孩由于下颌骨尚未发育完全,颏骨内收,脑颅部较面颅部大。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不同人物对象的脸型区别。我国传统画论有‘相之大概,不外八格’之说,中国古代肖像画法常用“田、甲、申、国、用、目、风、由”等字形表示各种脸型的区分,称为“八格”。知道了“八格”之说,我们在头像写生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观察、鉴别和记忆,以便于我们更加准确地抓住人物头部的外部特征。

美术高考小技巧:构图要点

人物头像写生的构图很重要,其实它的形式变化并不复杂。一般来说,需要注意一下几点原则:

1、头像的大小在画面中要适中,不可过大或过小;

2、头像位置在画面中一般处于中间且稍偏上,不要过于靠上,更不要靠下或过偏;

3、画正面形象时,一般把人物放在画面正中;画半侧或侧面形象时,则在形象的视前方较多的空白,背面方向空间较少;

4、黑白灰色调的安排(包括背景投影等等)在构图上要和谐而有变化,有对比和呼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美感;

5、素描头像的肩一下的形象一般应适当的虚画,不要一直画到画面底边。

  画好素描头像,首先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地将人物画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好像人物形象是从一个模型里刻出来的。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特征,首先要掌握头部的基本结构,明确骨骼、肌肉的形状和位置;其次是形神兼备,注重对人物内在性格和情绪的刻画。只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留意模特情绪变化时眉、眼、嘴的细微变化,抓住神情最为自然、生动的时刻进行刻画,就能使画面充满生气。对于考生来说,形神兼备是人像写生的最高要求,应贯穿素描头像学习的始终,而不是在技巧提高之后才去追求。总之,要画好素描人像,获得扎实的素描基础知识和准确的造型能力,要靠进行大量练习才能达到的。俗话说“熟能生巧”,技巧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同时还要多看优秀的素描人像作品,提高鉴赏力,进而大胆地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不断提高绘画水平,画出更好的作品。

  认识素描头像之头部基本比例

  头部的基本比例关系我们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庭五眼”,就是脸的长度大概是三个鼻子的长度,而宽度则是五个眼睛的长度,这对抓住大的头部的比例关系非常有帮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微差,这就是个人的形象特征,有的人鼻子会长一点,有的人眼睛会宽一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人脸五官大小的比例关系也基本一致。在写生时,一定要根据自己所处的视角的透视关系来确定头部比例关系,切不可生搬硬套。要想画好形,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要锻炼自己的眼力,在了解头部基本比例关系的前提下,还要对模特多进行对比和观察。

  1从平视角度分析头部基本比例

  总结平视时头部的基本规律,这对其他角度观察头部都会有重要作用。头高的一半处是眼睛;眼睛到头顶距离的1/5处是眉毛;眉毛到鼻底的长度等于眉毛到发际线的长度,也等于鼻底到下巴的长度;鼻子到下巴距离的1/2处是下唇缘;耳朵的长度等于眉毛到鼻底的长度。以眼形的长度为单位,可以把脸的宽度分成五个等份,从左侧发际线至右侧,为五只眼形;两只眼睛之间有一只眼形的间距,两眼外侧至侧面发际线各为一只眼形的距离各占面部整体宽度1/5的长度。

  2从仰视角度分析头部基本比例

  人物头部的基本结构会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形体会因为角度的原因发生巨大的改变,仰视会造成面部结构及五官形体的变化。首先,头部下巴的部分会被拉长,脑门的高度会随之变短,注意鼻子底线和耳朵上沿的关系;五官整体会呈现出向上弯曲的弧度的趋势;头部五官的位置会提高,耳朵的位置则会相应降低;还有就是下巴底面的面积会加大,转折较清晰,也能看得比较清楚。要在掌握正面观察头部的基础之上灵活处理其他角度的变化。

  3从俯视角度分析头部基本比例

  在高一点的位置观察人的头部,会出现俯视的效果,直观的感觉是脑门变大、变宽了,而下巴却变短、变窄了,感觉头部整个形体向下收进去了。俯视的角度,要注意眉毛和耳朵上沿的空间关系;从侧面俯视观察模特,特别要注意鼻子和耳垂的空间关系,眼睛和下巴的空间关系;俯视角度的半侧面是比较难表现的,不仅要注意五官排列向下弧度的特点和趋势,还要格外注意五官之间形体所形成的角度关系,这也是帮助检查形体准确与否的客观依据。

  认识素描头像之透视技巧

  透视

  头部通过颈部的运动,可以前俯后仰、左右转动。随着空间的变化及观察对象时的视线高低与视角的变化,头部及五官位置之间便产生了各种透视现象。如头前俯,则头顶扩大,面部及五官缩短,下颌面比例加大。头的不断转动便产生了各种透视弧线的变化。

  把握这些透视变化,首先应确定头部中线、五官辅助线,再以此出发去把握头部运动规律。在把握这一规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掌握透视变化规律,如近大远小,视线以上的东西近高远低,视线以下的东西近低远高等;二是了解头部的结构连贯性,头部运动引起结构透视变化,要依靠结构辅助线从中找出变化规律;三是视觉位置的判断力要准确,观察整体透视视角,推断出变化的透视幅度。只要把这三者把握好,无论头怎样运动,都能从中寻出一定的规律。

  1 正面

  平视的透视规律:

  一般平视、正面头像都保持正常的五官比例,没有明显的透视变化。

  仰视透视规律:

  一般仰视、正面头像顶面缩小,面部及五官缩短,下颌突出,体积放大,这就是上小下大的仰视效果。

  俯视透视规律:

  俯视与仰视正好相反,头顶扩大,面部及五官缩短,这就是上大下小的俯视效果。

  平视透视规律:

  平视半侧面头像的长宽比例由于受透视旋转变化的影响,透视影响较为明显,几条五官辅助线发生近大远小的变化。

  仰视透视规律:

  这个角度透视影响很明显:横线方面,几条水平的五官辅助线发生近大远小的变化;纵向方面,顶面缩小,下颌放大,上小下大的仰视效果。

  俯视透视规律:

  这个角度透视影响很明显:横向方面,几条水平的五官辅助线发生近小远大的变化;在纵向方面,与仰视正好相反,头顶扩大,面部及五官缩短,体现出上大下小的俯视效果。

  3正侧面

  平视透视规律:

  一般平视、正侧面头像都保持正常的五官比例,没有明显的透视变化。正侧面平视头像的长宽比例由于受透视水平旋转变化的影响,纵向比例发生变化,而横向比例保持不变。

  仰视透视规律:

  由于正侧面只能看到半张脸,横向的五官透视变化不是特别明显,但在纵向方面,顶面缩小、下颌放大、上小下大的仰视效果较为突出。

  俯视透视规律:

  由于正侧面只能看到半张脸,横向的五官透视变化不是特别明显,但在纵向方面,与仰视正好相反,头顶扩大,面部及五官缩短,体现出上大下小的俯视效果。

  4透视范例

  这张作品中模特额头的形体比较饱满,要注意分析额头部分的透视关系,该“转”过去的结构要处理得能“转”过去,这些都要通过准确的透视关系表现出来。

  3/4侧面素描头像的透视关系会比较复杂,要尽量把握准确,否则远处的脸会翻”过来,严重影响头部形体的准确性和空间感。

  注意五官结构的辅助线应该是基本平行的,这样才能保证五官的透视是在同一视点和角度上,五官和面部其他结构的透视关系应该保持一致和统一。

  注意脸部侧面结构也应基本保持一定的平行关系,否则就会产生正面的五官和脸的侧面脱节的现象,这样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我们需要特别注意。

  认识素描头像之构图技巧

  构图也就是经常提到的画面经营位置,这一步是在画素描头像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而关键性的问题。

  1 从视角来说:在训练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从仰视、平视、俯视及正面、侧面、四分之三等不同角度进行训练。

  2 从媒介来说:应有意识地对短发、披肩长发、辫子、帽子、眼镜、胡子、围巾等辅助物的形式进行训练。

  3 从规律来说(以考试用纸为准):

  八开纸通常上面留出15—2厘米,头像高度为225厘米左右。

  四开纸通常上面留3厘米,头像高度为25厘米左右。

  在构图中,通常情况下,头部视线前方都要留出相对较多的空间,后方的空间可相对少一些。当然此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遇到表现女性长发,梳马尾辫和四分之三侧面角度的表现时,头部可适当往前移,缎带辫子留出一个相对合适的空间,以此来保证画面中头发作为一个最重的色块在画面中上下左右及大小的视觉不衡。

  强调画面构图的完整性。能从经营作品的高度去控制调整画面,避免在动笔之前欠缺主动的整体观察与思考,消极、惰性地对待肖像与画面之间的关系,欠缺整体的布局与安排,以致造成构图上诸多的弊端。

  原则上人物安排于画面视觉中心,大小适当,以保持画面平衡,注重人物头、颈 、肩整体在画面中的关系。避免过偏、过满、过空等现象。

  素描头像知识要点——骨骼解剖

  解剖知识在绘画中研究的本质是骨骼和肌肉,要透过人物的表面找出它们的连接构造规律,在写生时,把结构理解为面的转折和穿插。这些转折和穿插受光源和视角的影响不是很清晰,绘画时要通过骨骼和肌肉去分析对象。理解了这些骨骼和肌肉的造型特征,与头像的写生相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结构的特点。

  学习解剖的目的大致有两个:一是对头像形体组成由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培养我们整体的观察方法与表现能力。二是培养造型能力。对骨骼和肌肉有更深层的认知后,构成肌肉骨骼的形状、大小等不同因素,同时也有空间变化的不同要求,因此,认真理解和学习解剖知识对素描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骨骼解剖

  学习画人像应该理解对人头部外形起决定作用的是头骨。头骨除下颌骨以外,其余各块是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它由主要的骨骼结构组成不同的形体转折面,其直接影响头部外部特征的突出点称为骨点。头骨包括额骨(额骨的两组主要骨点即额丘和额前弓是构成额头的主要转折面)、颅顶骨、枕骨、颧骨(含颧弓,是头部正面和侧面的转折骨点),鼻骨、颞骨(与额骨和颅顶骨形成头部上半部上面和前面的分界线)、上颌骨(包括眶下凹和颊骨)、下颌骨(包括下颌角和颏结节)。头的上半部呈半球形,从颞骨边缘到眉弓到额骨的额丘、额前弓形成头部重要的转折点。头的中部由鼻骨、颧骨、颊骨、颧弓构成扁方形的结构框架。颧骨和颧弓处于头骨中部的两个侧面,颊骨和眶下凹是颧骨延伸正面中部的支骨,颧骨从侧面到正面的左右两个骨点,是决定头下半部基本形的骨点。头骨结构体积形状及大小骨点的转折,决定了人物头部的立体框架,也影响着人体的外部特征。这是作画塑造形体必须了解的第一依据。

  素描头像知识要点之肌肉解剖

  构成人物头部另一基本特征的是肌肉结构,肌肉的收缩和扩张体现了人物面部表情特征和精神面貌的变化。了解头部肌肉的走向、位置和体积的厚薄,对我们生动地表现头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头部的肌肉依附于头骨而又彼此相互作用,比如颞肌和咬肌,就起到收合下颌骨、放开下颌骨的作用,我们吃东西的时候就靠这一组肌肉的收缩与扩张来起功能性作用。尤其是咬肌,是面部最后是我有力的肌肉,它起于下颌角骨点周围,上附颊骨,并穿过颧弓与颞肌连成一体,所以人在吃东西或紧咬牙关时往往带动颞肌的运动。又如上唇方肌和下唇方肌也是一组相互作用的肌肉。通过这组肌肉运动,人的嘴能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如喜、怒、哀、乐、惧等表情都是由这些表情肌配合完成的。头部肌肉的厚薄也决定了肌肉运动量的大小。一般情况下,运动量小的肌肉硬而薄,如额肌、颧肌;运动量大的肌肉显得软而厚,如口轮匝肌、眼轮匝肌、上唇方肌和下唇方肌等。另外,头部的主要肌肉,如额肌、皱眉肌、眉间降肌、颞肌、眼轮匝肌、颧肌、鼻肌、上唇方肌、唇三角肌、下唇方肌、口轮匝肌、颏肌、笑肌、咬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是连接颈部的主要肌肉。必须了解它们的结构、位置、形状及各自的功能作用,同时还要观察它们之间有机的整体关系。只有深刻地理解了头部各部位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种正确的感性认识加以运用,才能主动概括和提炼人物头像,塑造出头像的深刻内涵与本质。

  素描头像知识要点之眼部训练

  眼睛的形状因人而异,有圆、扁、宽、双眼皮、单眼皮等区别。但基本的骨骼结构和肌肉组成是一样的,万变不离其宗,只有把结构这个框架搭好,才能更好地将其不同的个体特征表现出来。

  眼部由眼眶、眼睑、眼球三部分组成。眼球为圆球形状水晶体,嵌在眼眶内,外部由上下眼睑包盖着,我们所看到的眼睛只是显露在外面的半球形部分。

  眼部结构

  画眼睛的时候,脑海中一定要出现一个球体,无论眼球或者是眼珠一定要根据球体来上调子。表现眼皮时,线条的深浅、方圆和粗细等变化也要注意,这样才能表现出眼睛球体式的空间。眼睛颜色最深的部位是眼珠,眼珠的高光、反光和瞳孔等都要细致刻画。

  眼部明暗表现步骤详解

  眼睛一般以内外眼角为连线,呈菱形,上眼睑较厚,有投影,所以一般画得浓重些。下眼睑较松弛,多为受光的地方,所以可画轻些、淡些。眼珠需在受光面留出高光点,瞳孔要画得浓重一些。上眼睑要比下眼睑厚且长。

  眉毛前面的部分向上生长,尾端则向旁边生长。要注意睫毛是纤细毛发的质感。眼睛黑眼珠部分的细节非常丰富,注意其玻璃晶体的透明质感。眼皮是包着眼角的,上眼皮会在眼珠上留下投影。

  步骤一:先用简单的线条画出眼睛的大形,要注意不同模特眼睛的特征是不一样的,要加以区别。用线不要太重、太实,但是关键的结构要强调出来,还要注意眼睛结构虚实关系的变化。

  步骤二: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将眼睛部分的结构清晰化,明确其体面和转折关系,加以光影的辅助作用,初步表现出眼睛局部的体积感和光影感,注意要表现得生动和准确。

  步骤三:这一步要明确整个眼睛局部的黑白灰素描关系,注意重的地方是在眼窝、眼角和黑眼珠的部分;控制好黑层次的变化;亮的地方可以先空着,后面再进行深入和刻画。

  步骤四:深入眼睛局部的细节,要注意眉毛、睫毛和眼珠的质感表现。内、外眼角的细节也要进行细化和丰富,这样才能加强局部的画面完成感。

  步骤五:调整眼睛局部黑白灰关系的同时,要继续深入细节。在调整时要注意画面节奏的变化,该减弱的地方需要减弱,该加强的地方需要加强,还要有虚实关系的变化。

  眼部多角度明暗表现步骤

  由于角度的不同造成眼睛所处的透视关系也不同,表现正面眼睛时要注意其左右的对称关系和眼睛结构线向上或向下弯的趋势;3/4侧面眼睛的表现重点是体现出两个眼睛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和上下眼睑的弯曲程度;表现正侧面的眼睛时主要注意内眼角的结构转折和上下眼睑的虚实关系。

  素描头像知识要点之鼻部训练

  鼻隆起于面部,呈三角状,由鼻根和鼻底两部分组成。鼻上部的隆起是鼻骨,它小而结实,其形状决定了鼻子的长和宽。鼻骨下边连接鼻软骨,包括鼻中隔软骨、鼻侧软骨和鼻翼软骨,鼻翼可随呼吸或表情张缩。鼻子的形状因人而异,有高挺的、肥厚的,也有尖细的、扁平的等等。鼻孔的形状则随鼻形而变化,与鼻翼的形状关系密切。

  我们可以将鼻子看成是一个棱柱体,主要分为四个大面:中间的最亮的鼻梁面、两侧的灰面和最重的鼻底面。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再对鼻翼和鼻头部分进行更细致的划分。

  鼻部明暗表现步骤详解

  在画鼻子时可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来表现:鼻子上面部分是鼻骨,比较硬,有肌肉覆盖;鼻子下面部分即鼻头和鼻翼,它们是软骨,没有骨骼和肌肉,所以画的时候不要太硬。

  观察鼻子的时候,要注意鼻子的内在结构、软骨和硬骨的位置、衔接关系和塑造方法。要分析鼻子大的体面关系,注意鼻子底面的塑造和细节变化。不同人的鼻子不会一模一样,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分析各自的特点和区别。

  步骤一:起形时要注意鼻子外部的轮廓线和内部的结构线,注意鼻子形体的转折线和明暗交界线的关系,特别是鼻子底部的转折关系要交代明确,这样才能表现出鼻子厚重的体积感。还要注意对鼻子虚实关系的处理,要有所变化。

  步骤二:注意鼻子的结构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鼻子上段部分的硬骨部分,另一部分是鼻头区域的软骨部分,要注意对这两部分鼻子细节的处理。鼻子硬骨部分不能画得太软,软骨部分不能画得太硬,要有所对比。

  步骤三:要把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处理明确,这对表现鼻子的体积感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光影的巧妙处理也能加强鼻子的形体感。注意鼻子的底面和投影不要画得太重、太实,这样会显得很闷,没有透气的感觉。

  步骤四:深入刻画鼻子的细节,要注意鼻子正面和侧面的自然过渡,还要注意鼻子侧面和脸的正面也要有一个缓坡的过渡面。处理好过渡才会使鼻子的深入显得自然和生动,才不会觉得画得太“僵”或者太“板”。

  步骤五:鼻子最后的深入阶段,除了表面处理得光滑和细腻,使其更接近皮肤真实的质感,还要注意鼻子细节的表现,比如鼻子高光的处理,鼻孔和鼻翼的包裹细节,还有鼻子投影的虚实关系等等。

  鼻部多角度明暗表现步骤

  鼻子有正、侧面之分,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穿插关系。因此刻画鼻子时不要着急上明暗以及勾勒鼻子的边缘线,应该把鼻梁、鼻翼和鼻底这三个结构的穿插关系理清楚,特别是要将底面结构找清楚。表现鼻梁及其边线时不要画得太黑,要控制好线条的粗细、虚实等变化。

  素描头像知识要点之嘴部训练

  嘴就形状来说,是由覆于上、下颌骨和牙齿之上的双唇所决定的。因为颌骨和牙齿所形成的弧度直接影响着双唇的曲直,不同的颌骨和牙齿构成的弧线就产生了不同的嘴形。嘴唇由口轮匝肌组成,上下牙齿生在半圆形的上下颌骨齿槽内。

  嘴唇的形状受颌骨的影响,它的基本形是一个圆柱形。嘴巴鼓起来之后,嘴角的两边自然而然地变虚,而嘴中央朝正面的位置是对比最强、最实的。通常来说,上嘴唇呈M形,下嘴唇呈W形。

  嘴部明暗表现步骤详解

  口缝是上下嘴唇闭合时形成的波状线,它连接左右嘴角,是嘴部的一个表现情绪的重要部分。上嘴唇边缘线的方圆以及深浅需要注意,不要处理成简单的弧形。嘴角是嘴部与脸部衔接中非常重要的地方,上嘴唇颜色最重的交界线由嘴角处穿过嘴唇边缘线与脸部相交,在形体上形成了丰富的明暗关系,这是嘴部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

  每个人的嘴部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人嘴唇厚一点,有的人嘴唇薄一点,我们要仔细观察,细心体会。表现时可以稍有夸张,但要把握好夸张的程度,不能太过夸张。

  步骤一:先勾勒出嘴部的基本形体,注意要强调出上嘴唇的明暗交界线,两边的嘴角可以画得重一点,需要强调的地方可以处理得实一点,比如唇缝处的投影。

  步骤二:继续明确嘴部的结构,特别是上、下嘴唇的体面和转折关系,我们通过结构素描的方式更容易分析和表现。口轮匝肌的体积塑造和投影的形都要具体处理,要区分出大的明暗和黑白灰素描关系。

  步骤三:这一步可以深入处理嘴部的体面和结构关系,局部的细节也要跟上,比如嘴角和唇缝。嘴唇周边的结构和细节也要刻画,比如人中和下嘴唇底面的凹陷结构。

  步骤四:深入刻画嘴唇的细节,注意嘴唇的质感是肉肉的,不能处理得太过方硬。虽然嘴唇本身的固有色较重,但是我们不能画得过黑,这样都是不贴切的。

  步骤五:最后阶段就是调整的过程,从画面整体的黑白灰关系出发,调整其素描关系。还要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局部要服从整体,而不能从整体中“跳”出来。

  嘴部多角度明暗表现步骤

  嘴部的透视主要体现在侧面的时候,以人中为界,离视线近的部分长,离视线远的部分短。在仰视或者俯视时也是如此,只不过仰视时上唇厚,俯视时下唇厚。画正面的嘴时要注意嘴角与瞳孔对齐,女人、小孩的嘴要画得小一些。此外,还要注意人中的形状、位置和两嘴角的倾斜度,因为面部表情不同,嘴角的形状也会不一样。嘴唇的轮廓处理要有虚有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027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