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第1张

  针灸 是传统 中医 里的一种 治疗方法 ,对于很多 疾病 有非常突出的治疗效果,那么常用的针灸 穴位 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常用针灸穴位

 1 尺泽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 咳嗽 、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 性病 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 中暑 、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 孔最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5~1寸。

 3 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 自然 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 鱼际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

    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 妇 产科 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8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 腹痛 , 腹泻 ;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9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热病;③高 血压 ;④癫狂;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⑦瘾疹、 湿疹 、瘰疬等皮、 外科 疾患。

 操作:直刺05~1寸。

 10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②瘾疹。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肩周炎 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11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① 鼻塞 、鼽衄、口歪等局部病证;②胆道蛔虫症。

 操作: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12地仓

 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角歪斜、流涎、三叉 神经 痛等面局部病证。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13下关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主治:①牙关不利、三叉 神经痛 、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②耳聋、 耳鸣 、聤耳等耳疾。

 操作:直刺05~1寸。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14头维

 定位:当额角发际上 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操作:平刺05~1寸。

 15天枢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①腹痛、腹胀、 便秘 、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② 月经不调 、 痛经 等 妇科 疾患。

 操作:直刺1~15寸。《千金》:孕妇不可灸。

 16梁丘

 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主治:①急性胃病;②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③乳痈、乳痛等乳疾。

 操作:直刺1~12寸。

 17犊鼻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又名外膝眼。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搡作:向后内斜刺05~1寸。

 18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① 胃痛 、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 保健 要穴。

 操作: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19条口

 定位:上巨虚穴下2寸。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①下肢痿痹,转筋;②肩臂痛;③脘腹疼痛

 操作:直刺1~15寸。

 20丰隆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③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④下肢痿痹;⑤腹胀,便秘。

 操作:直刺1~15寸。

 21内庭

 定位: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②热病;③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22公孙

 定位: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操作: 直刺06~12寸。

 23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 泌尿 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高血压;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24地机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主治:①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 妇科病 证;②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③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操作:直刺1~2寸。

 25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②膝痛。

 操作:直刺1~2寸。

 26血海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2~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证;②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 皮肤病 。

 操作:直刺1~15寸。

 27通里

 定位: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①心悸、怔忡等心病;②舌强不语,暴喑;③腕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做屈腕动作。

 28神门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②高血压;③胸胁痛。

 操作:直刺03~05寸。

 29后溪

 定位: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②耳聋,目赤;③癫狂痫;④疟疾。

 操作:直刺05~1寸。 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30天宗

 定位: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

 主治:①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②气喘。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31听宫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②齿痛。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32攒竹

 定位: 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主治: ①头痛,眉棱骨痛;②眼睑 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目部病证;③呃逆。

 操作: 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禁灸。

 33天柱

 定位: 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主治: ①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等痹证;②鼻塞 ;③癫狂痫;④热病。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34肺俞

 定位: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操作: 斜刺05~08寸。

 35膈俞

 定位: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② 贫血 ;③瘾疹,皮肤 瘙痒 ;④潮热,盗汗。

 操作: 斜刺05~08寸。

 36胃俞

 定位: 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操作: 斜刺05~08寸。

 37肾俞

 定位: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 头晕 、耳鸣、耳聋、腰酸痛等 肾虚 病证;②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05~1寸。

 38大肠俞

 定位: 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腰腿痛;②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操作: 直刺08~12寸。

 39次髎

 定位: 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病证;②小便不利;③遗精;④疝气;⑤腰骶痛,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40委中

 定位: 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④ 丹毒。

 操作: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41秩边

 定位: 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 ①腰骶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小便不利;③便秘,痔疾;④阴痛。

 操作: 直刺15~2寸。

 42承山

 定位: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操作: 直刺1~2寸。不宜做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43昆仑

 定位: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等痛证;② 癫痫 ;③滞产。

 操作: 直刺05~08寸。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44申脉

 定位: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③腰腿酸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45至阴

 定位: 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 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痛,目痛;③鼻塞,鼻衄。

 操作: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46涌泉

 定位: 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主治: ①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疗,及癫狂痫、失眠等神志病患;②头痛,头晕,目眩;③咯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证;④大便难,小便不利;⑤奔豚气 ;⑥足心热。

 操作: 直刺05~08寸。临床常用灸法或药物贴敷。

 47太溪

 定位: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 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②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证;③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⑤月经不调;⑥腰脊痛,下肢厥冷。

 操作: 直刺05~08寸。

 48照海

 定位: 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主治: ①失眠、癫痫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④小便频数,癃闭。

 操作: 直刺05~08寸

 49内关

 定位: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③中风;④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⑤眩晕症,如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⑥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5~1寸。

 50大陵

 定位: 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①心痛,心悸,胸胁满痛;②胃痛、呕吐、口臭等胃腑病证;③喜笑悲恐、癫狂痫等神志疾患;④臂、手挛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51中冲

 定位: 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 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52外关

 定位: 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 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③瘰疬;④胁肋痛;⑤上肢痿痹不遂。

 操作: 直刺05~1寸。

 53支沟

 定位: 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 ①便秘;②耳鸣,耳聋;③暴喑;④瘰疬;⑤胁肋疼痛;⑥热病。

 操作: 直刺05~1寸。

 54翳风

 定位: 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①耳鸣、耳聋等耳疾;②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等面、口病证;⑧瘰疬。

 操作: 直刺05~1寸。

 55风池

 定位: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 ①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证;② 感冒 、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③颈项强痛。

 操作: 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56肩井

 定位: 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 ①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②难产、乳痈、乳汁不下、乳癖等妇产科及乳房疾患;③瘰疬。

 操作: 直刺05~08寸。内有肺尖,慎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57环跳

 定位: 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 ①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②风疹。

 操作: 直刺2~3寸。

 58阳陵泉

 定位: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②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③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1~15寸。

 59悬钟

 定位: 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 ①痴呆、中风等髓海不足疾患;②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05~08寸。

 60行间 荥穴

 定位: 足背,当第1、2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主治: ①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歪等肝经风热所致的头目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③阴中痛、疝气;④遗尿、癃闭、五淋等泌尿系病证;⑤胸胁满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61太冲

 定位: 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 ①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③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④癃闭,遗尿;⑤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62期门

 定位: 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①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腹泻等肝胃病证;②奔豚气;③乳痈。

 操作: 斜刺或半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63腰阳关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主治: 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等 男科 病证。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64命门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等男性肾阳不足性病证;④小腹冷痛,腹泻。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65大椎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①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②骨蒸潮热;③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④项强,脊痛;⑤风疹, 痤疮 。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

 66百会

 定位: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 ①痴呆、中风、失语、瘈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病等神志病证;②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④ 脱肛 、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毁的下陷性病证。

 操作: 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灸法壮数不能太多,头顶皮薄)

 67神庭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 ①癫狂痫、失眠、惊悸;②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等头面五官病证;③失眠、惊悸等神志病证。

 操作: 平刺05~08寸。

 68水沟

 定位: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 ①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 呼吸 衰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之一;②癔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③鼻塞、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③闪挫腰痛。

 操作: 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或指甲掐按。

 69中极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 ①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病证;②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 产后 恶露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70关元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 ①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②少腹疼痛,疝气;③腹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④五淋、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⑤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等男科病证;⑥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71气海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 ①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②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③小便不利,遗尿;④遗精,阳痿,疝气;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72神阙

 定位: 脐窝中央。

 主治: ①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②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③水肿,小便不利。

 操作: 一般不针,多用艾条灸或艾炷隔盐灸法。

 73中脘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中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①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②黄疸;②癫狂,脏躁。

 操作: 直刺1~15寸。

 74膻中

 定位: 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②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胸乳病证。

 操作: 平刺03~05寸。

 75四神聪

 定位: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 ①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证;②目疾。

 操作: 平刺05~08寸。

 76印堂

 定位: 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主治: ①痴呆、痫证、失眠、健忘等神志病证;②头痛,眩晕;③鼻衄,鼻渊;④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操作: 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77太阳

 定位: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 ①头痛;②目疾;③面瘫。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78定喘

 定位: 在背上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 ① 哮喘 ,咳嗽;②肩背痛,落枕。操作: 直刺05~08寸。

 79夹脊

 定位: 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主治: 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操作: 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

 80十宣

 定位: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

 主治: ①昏迷;②癫痫;③高热,咽喉肿痛;④手指麻木。

 操作: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主要是根据人体特定的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 而达到治护理的目的。不少人采取,下面就来看下的原理与,更加深入的了解针灸的奥秘。

肩周炎的:

本早期以剧烈疼痛为主,功能活动尚可;后期则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疼痛反而减轻。

初病时单侧或双侧肩部酸痛,并可向颈部和整个上肢放射,日轻夜重,患肢畏风寒,手指麻胀。肩关节呈不同程度僵直,手臂上举、前伸、外旋、后伸等动作均受限制。病情迁延日久,常因寒湿凝滞、气血痹阻导致肩部肌肉萎缩,疼痛反而减轻。

本病若以肩前中府穴区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加剧者属太阴经证;以肩外侧肩腢、肩髎穴处疼痛为主、三角肌压痛、外展疼痛加剧者属阳明、少阳经证;以肩后侧肩贞、臑俞穴处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者属太阳经证。

原理:

肩周炎为肩臂的多处疼痛,活动功能受限,其病理机制为病变区的瘀血、水肿压迫和牵张末梢痛觉神经,炎性瘀滞使局部代谢产物浓度增高直接 痛觉神经,所以产生剧烈疼痛。炎性渗出使炎症泛发,累及邻近组织,后期结缔组织增生、粘连等,使关节活动障碍。

应用能调节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使炎症瘀滞区的病理代谢产物加速分解和运走,或使其失活性。还能降低炎症区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性渗出,抑制炎症泛发并使炎症的渗出物质加速吸收,减轻肿胀,缓解其对末梢神经的牵张性 作用。针灸能激活体内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发挥较强的镇痛作用。肩周炎的恢复期,能明显促进组织修复,并抑制结缔组织的过度增生,减少粘连,以减轻功能障碍。所以说在肩周炎的各个病理时期,针灸都具有显著、可靠的作用。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的“肩痹”范畴。中医学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发病年龄等特点而有“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五十肩”之称。女性高于男性。

本病的发生与慢性劳损有关,患者可有外伤史。主要病理系慢性退行性改变,多继发于腱腱鞘炎、冈上肌腱炎或肩峰下滑囊炎。某些患者与感染性病灶或内分泌功能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肩部的经脉和经筋。五旬之人,正气不足,营卫渐虚,若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受到长期压迫,遂致气血阻滞而成肩痹。肩痛日久,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以致患处肿胀粘连,最终关节僵直,肩臂不能举动。

的:

1、基本

治则:疏筋通络、行气活血,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以肩关节局部取穴为主。

肩腢 肩前 肩贞 阿是穴 阳陵泉 中平穴(下1 寸)

方义:局部近取肩腢、肩前、肩贞,是谓“肩三针”,配局部阿是穴,针刺泻法并加艾灸,可祛风散寒、疏经通络;循经远取阳陵泉能疏筋活络、通经止痛;中平穴系现代新发现的的经验效穴。诸穴远近相配,使病邪得祛,筋脉舒通,气血调和,疼痛自止。

加减:太阴经证加尺泽、阴陵泉;阳明、少阳经证加手三里、外关;太阳经证加后溪、大杼、昆仑;痛在阳明、太阳经加条口透承山。

操作:肩前、肩贞要把握好针刺角度和方向,切忌向内斜刺、深刺;阳陵泉深刺或透向阴陵泉;条口透承山可用强 ;局部畏寒发凉可加灸;肩部针后还可加拔火罐并行走罐;余穴均按常规针刺。凡在远端穴位行针时,均令患者活动肩部。

2、其他针灸疗法

(1) 芒针:取肩腢透极泉、肩贞透极泉、条口透承山等。肩不能抬举者可局部多向透刺,使肩能抬举。条口透承山时边行针边令病人活动患肢,动作由慢到快,用力不宜过猛,以免引起疼痛。

(2)刺络拔罐:对肩部肿胀疼痛明显而瘀阻浅表者可用皮肤针中强度叩刺患部,使局部皮肤微微渗血,再加拔火罐;如瘀阻较深者可用三棱针点刺2~3针致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使瘀血外出,邪去络通。每周2次。

(3) 耳针:取肩、肩关节、锁骨、神门、对应点等。每次选3~4穴,毫针强 ,留针;也可用籽贴压。

(4)电针:取肩腢、肩髎、肩前、天宗、曲池、外关等。每次选3~5穴,接通电针仪,早期用连续波、后期用断续波强 10~15分钟。

(5)穴位注射:在肩部穴位注射当归、川芎、元胡、红花等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液,每穴05ml。如压痛点广泛,可选择2~3个压痛最明显处注射。

更多有关针灸方面的知识,请关注,或者在站内搜索针灸可以找到更加丰富的内容。

肩周炎、、

这是肩周炎,下面是肩周炎的症状和治疗

肩周炎多为单侧发病,左侧较右侧多见,少数病人可风双侧同时发病。好发肩周炎的年龄与肩关节产生严重退变的年龄相一致,肩部有损伤史或曾经有局部外固定史 受寒史、偏瘫史,也有无任何诱因而发病者。 主要的症状为肩关节疼痛 、肌肉无力、活动障碍。疼痛为最明显的症状,疼痛的程 度 及 性 质 有较大的差异,或为钝痛,或为刀割样,有持久性,夜间疼痛加重,甚至痛醒,影响睡眠。 这种疼痛 可引起持续性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有的很轻, 有的很重,疼痛与肌肉痉挛可局限在肩关节,也可以向上放射至后头部,向下可达腕及手指,也有的向后放射到肩胛骨,向前到胸部; 也有的放射到三头肌或者放射到三角肌、二头肌直达前臂的桡侧肩周炎压痛点范围广泛,因病期不同压痛点部位和压痛程 度也不一致。 此外,根据肌肉痉挛引起的肌肉疼痛与压痛部位不同,尚可区分与本病有关疾病的诊断。如左侧胸部肌肉的疼痛与压痛,则应考虑颈椎疾患的诊断。 不同病期,肩关节活动障碍的程度也不一致,可由轻微的功能障碍到关节活动完全消失。按肩周炎的发生与发展 大致可分为3期,即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 各期之间无明显界限,各期病程长短不一,因人而异,差别很大。 ①急性期:这是肩周炎的早期。肩部自发性疼痛,其疼痛常为持续性,表现不一。有的急性发作,但 多数是慢性疼痛,有的只感觉肩部不舒适及束缚的感觉。疼痛多局限于肩 关节的前外侧,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点,常涉及肩肉胛区、上臂或前臂。活动时,如穿上衣时耸肩或肩内 旋时疼痛加重,不能梳头洗脸,患侧手不能摸背。以后肩疼迅速加重,尤其夜间为重,病人不敢患侧卧位。由于肌肉痉挛和疼痛,逐渐出现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少,特别是外展和 外旋受限最为显著。肩部外观正常。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 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附着处、冈上肌附着处、肩胛内上角等处。 ②慢性期: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 正常者减少 50% -20%严重时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 壁关节的活动。梳头、穿衣、举臂、向后结带均感困难。病程长者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多见于三角肌、肩 胛带肌。压痛轻微或无压痛,此时持续时间较久,通常为2- 3个月。 ③ 恢复期:肩痛基本消失,个别病人可有轻微的疼痛。肩关节慢慢地松弛,关节的活动也逐渐增加,外旋 活动首先恢复,继则为外展和内旋活动。恢复期的长短与急性期、慢 性期的时间有关。冻结期越长,恢复期也越慢;病期短,恢复也快。整个病程短者 l~ 2个 月 ,可又发病可达数年。

治疗

肩周炎的治疗肩周炎也称冻结肩,或五十肩。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3:1,常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同时发生,主要表现为疼痛与关节活动度逐渐缩小,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痛苦。肩周炎有自愈可能,但疼痛症状常持续半年以上,而关节活动范围恢复需时更长。

肩关节疼痛、僵硬、被动活动受限;患侧肩关节周围有多个压痛点为主要特征。压痛点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多集中在肩峰下、喙突下方胸大肌止点,大圆肌、小圆肌,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腱止点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

X线检查,无明显阳性所见。需与颈椎病、钙化性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冈上肌腱破裂、肩部肿瘤、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肩关节活动障碍进行鉴别。

治疗目的是止痛、解除肌肉痉挛与恢复功能。

急性期:康复治疗目的为消炎止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恢复期:康复治疗目的为恢复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肌肉力,增强患肢的日常活动和工作功能。

康复方法

1·一般治疗方法 早期可对肩关节局部进行一般治疗,把改善局部血运和解除肌肉紧张做为目标。常采用全身、局部休息、保温。

2·推拿疗法 是通常最先应用的治疗方法,简便易行,甚至患者自己在痛点处进行按摩都能明显的缓解疼痛。

3·物理治疗 采用低中频电疗、微波、超声波治疗,或局部热敷或敷药,也有止痛、缓解肌肉紧张的功效。在急性期冷疗是理想的治疗方法,可缓解疼痛,20度以下的温度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营养的作用。方法可用冰袋、冰按摩等,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

4·药物治疗 一般可服用止痛、镇静剂。

5·针灸治疗 也是疗效较高的治疗手段。

6·小针刀疗法 于压痛明显之滑囊、腱鞘及肌肉紧张、肌筋膜粘连等外,施以小针刀治疗。对松解粘连、缓解痉挛、僵硬,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7·神经阻滞疗法 肩关节主要受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支配。另外,在肩关节周围满布丰富的自主神经纤维,因此,容易引起反射性的血运障碍,形成所谓的"疼痛-肌肉缺血-疼痛"之恶性循环。神经阻滞可以切断疼痛的恶性循环,解除疼痛;改善局部血运,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缓解纤维、结缔组织的粘连和消除炎性反应,早期阻断病理改变,从而收到明显的效果。临床治疗中常常有针对性地单独或复合采用以下几种阻滞术。

(1)肩胛上神经阻滞 为治疗肩周炎必须首选的阻滞术,尤其适合于肩部广泛疼痛之病例。当穿刺取得向同侧肩部及上肢放射异感扩散时,则证明部位正确。于局部注入025%-05%利多卡因5~1Oml,内含维生素B12 05mg之混合液,急性期患者可加激素制剂(氟美松5mg)。也有在局部麻醉剂中加入654-2或当归液,以改善局部微循环。有效的病例于注药数分钟后,肩部、上臂出现温暖感,僵硬、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大。每周治疗2~3次,5次为一疗程,一般须连续治疗4~5个疗程。

(2)腋神经阻滞 尤其是适合于肩关节后下部、三角肌肌腹有深在、弥漫性压痛的病例,穿刺准确时可引出腋窝后外侧、三角肌深部有明显胀感,当注药时这种胀感加剧并向四周扩散。

(3)肩关节周围痛点阻滞 准确地刺中并进行局部阻滞,是决定疗效优、劣的重要一环。痛点定位准确后,选择其中压痛最明显之几个点或全部痛点注射。

(4)星状神经节阻滞 对病情顽固者或因外伤性颈部征候群而引起的一侧肩关节周围炎病例,施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效果明显。

8·麻醉下手法松解术 对于已发展为冻结期病例,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时,可在颈路臂丛神经麻醉下,用手法将肩关节周围粘连之软组织松解。但松解手法本身是对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又一次新的创伤,故松解术后应适当休息,但应防止新创面的再次粘连。

9·功能恢复锻炼 是肩周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在病变早期就应鼓励患者在不引起剧痛的范围内活动肩关节,如用手爬墙(摸高)、患臂内收后伸绕头练习、或拉滑轮、练保健棒等动作或器械锻炼,预防肩部肌肉萎缩及发展至冻结期。一旦肩关节功能受到限制时,就应在神经阻滞后,疼痛消失时开始进行抗阻练习,以恢复盂肱关节的活动。恢复期以肩关节活动度练习为主,辅以肌力练习。关节活动度练习可用火棒、木哑铃作摆动练习,使用体操棒、肩梯、肋木、高滑轮等作助力练习,也可进行肩内、外旋牵引。肌力练习以三角肌练习为主,可用哑铃、拉力器等器械进行抗阻练习或等速练习。各种练习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要重视肩外展、外旋的活动范围,和肩带肌、三角肌的肌力的完全恢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276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