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的三角肌区

肩部的三角肌区,第1张

三角肌区,指该肌所在的区域。此区皮肤较厚,浅筋膜较致密,有腋神经的臂外侧上皮神经分布。三角肌从前、外、后包绕肩关节。腋神经的前支支配三角肌的 前部与中部,其后支支配三角肌的后部和小圆肌。旋肱后血管与腋神经伴行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向前与旋肱前血管吻合。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可伤及腋神经,致三角肌麻痹, 日后可形成“方肩”,而肩关节脱位时,亦有“方肩”表现,须加以鉴别。 神经来自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的分支。

从课件上COPY下来的- -|你看看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第一章 头 部

第一节 概 述

1、境界与分区

2、表面解剖

2.1 体表标志

2.2 体表投影

第二节 面 部

1、面部浅层结构

1.1 面部皮肤及浅筋膜

1.2 面肌、面部血管及神经:面部血管的行程、分布及特点,面神经的分布,三叉神经末支出颅部位及分布

2、面侧区

2.1 腮腺咬肌区:腮腺咬肌筋膜,腮腺的位置和形态及穿经腮腺的结构,腮腺管。

2.2 面侧深区:上颌动脉和下颌神经的分布。

3、面部的间隙

第三节 颅 部

1、颅顶

1.1 额顶枕区:境界及层次

1.2 颞区:境界及层次

2、颅底内面:12对脑神经出颅部位,海绵窦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第二章 颈 部

第一节 概 述

1、境界与分区

2、表面解剖

第二节 颈部层次结构

1、浅层结构: 颈阔肌、浅静脉及皮神经的分布

2、颈筋膜的层次、附着及筋膜间隙交通关系

第三节 颈前区

1、 舌骨上区

1.1 颏下三角

1.2 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及其毗邻的血管、神经

2、舌骨下区

2.1 颈动脉三角:境界及内容

2.2 肌三角:甲状腺的位置、被膜、毗邻、固定装置,甲状腺的血管及喉的神经。甲状旁腺。气管及食管颈部的毗邻。

第四节 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

1、胸锁乳突肌区

1.1 境界

1.2 内容及毗邻

2、颈根部

2.1 境界

2.2 内容及毗邻

第五节 颈外侧区

1、枕三角

1.1 副神经的走行和分布

1.2 颈丛和臂丛的分支

2、 肩胛舌骨肌锁骨上三角

第六节 颈部淋巴

颈部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流注关系及临床意义

第三章 胸 部

第一节 概 述

1、境界与分区

2、表面解剖

第二节 胸 壁

1、浅层结构

1.1 皮肤、浅筋膜、浅血管及皮神经

1.2 乳房位置、形态结构及淋巴回流

2、深层结构

2.1 深筋膜及胸廓外肌层

2.2 肋间隙的构成

2.3 胸廓内动脉的行程及其临床意义,肋间血管、神经的排列位置及关系

第三节 膈

膈的毗邻关系,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裂孔的位置

第四节 胸膜和胸膜腔

胸膜及其血管和神经,胸膜腔及胸膜窦,胸膜的体表投影

第五节 肺

1、位置和体表投影,肺门和肺根

2、肺叶和肺段

3、肺的血管和神经

第六节 纵隔

1、概述

1.1 纵隔的境界、位置与分区

1.2 纵隔侧面观

2、上纵隔

2.1 上腔静脉及其属支,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动脉韧带和动脉导管三角。

2.2 气管胸部和支气管

3、下纵隔

3.1 心包的组成,心包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3.2 心的位置和毗邻,心的血管和神经。

3.3 食管的血管、神经及毗邻,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行程及其与食管静脉的关系。胸导管和胸交感干的行程及毗邻。

3.4 纵隔间隙

第四章 腹 部

第一节 概 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3、腹膜腔与腹腔脏器

第二节 腹前外侧壁

1、 浅层结构

1.1 皮肤

1.2 浅筋膜:层次,浅血管及皮神经

2、深层结构:腹直肌及腹直肌鞘,三层扁肌及腱膜,腹壁深层血管及神经,腹股沟管的构成,腹股沟三角。

第三节 结肠上区

1、 胃

1.1 胃的毗邻和韧带

1.2 胃的血管和神经。

1.3 胃的淋巴

2、 十二指肠

2.1 十二指肠的分部和毗邻

2.2 十二指肠的血管和神经

2.3 十二指肠悬韧带。

3、 肝

3.1 肝的体表投影,肝蒂

3.2 肝的分叶与分段,肝的韧带。

3.3 肝的淋巴

4、 肝外胆道

4.1 肝外胆道的构成

4.2 胆囊三角、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4.3 胆总管的分段

5、胰

5.1 胰的位置及毗邻

5.2 胰的血管及神经

5.3 胰管与副胰管

6、脾

6.1 脾的位置、毗邻及体表投影

6.2 脾的血管和韧带

7、肝门静脉

第四节 结肠下区

1、 空肠及回肠

1.1 空、回肠位置、形态结构及肠系膜

1.2 空、回肠血管及神经

2、盲肠和阑尾:回盲部、阑尾根部体表投影、阑尾常见位置

2、 结肠

2.1 结肠分部、位置、毗邻及血液供应

2.2 结肠淋巴

第五节 腹膜后隙

1、 概述

2、 肾

2.1 肾的毗邻、肾蒂、肾被膜

2.2 肾的位置、肾门、肾窦

3、 输尿管

4、 肾上腺

5、 腹主动脉

6、 下腔静脉

7、 腰交感干

第五章 盆部与会阴

第一节 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第二节 盆部

1、 骨盆整体观

2、 盆壁肌

3、 盆底肌与盆膈

4、 盆筋膜

5、 盆筋膜间隙

6、 盆部的血管和神经,盆部的淋巴

7、 盆腔脏器与腹膜

7.1 盆腔脏器的位置安排

7.2 盆腔腹膜的配布

7.3 直肠毗邻、血管及淋巴

7.4 膀胱、前列腺及精囊

7.5 子宫的毗邻及血管,子宫韧带及子宫附件

第三节 会阴

1、肛区:肛管及坐骨直肠窝

2、男性尿生殖区

3、女性尿生殖区

第六章 脊柱

第一节 概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第二节 层次结构

1、 浅层结构

2、 深筋膜

3、 肌层

4、 血管和神经

5、 椎管及内容物

第七章 上 肢

第一节 概 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第二节 肩 部

1、 腋区

1.1 腋窝的构成:顶、底、前、后壁层次,三边孔、四边孔的构成及穿行内容。

1.2 腋窝的内容:腋动脉的分段、分布及毗邻,腋静脉及臂丛,腋鞘和腋窝蜂窝组织,腋淋巴结。

2、 三角肌区及肩胛区

3、 肩胛动脉网

第三节 臂 部

1、 臂前区

1.1 浅层结构

1.2 深层结构:深筋膜和骨筋膜鞘,血管和神经。

2、 臂后区

2.1 浅层结构

2.2 深层结构:深筋膜和骨筋膜鞘,血管神经束。

第四节 肘 部

1、 肘前区

1.1 浅层结构

1.2 深层结构:肱二头肌腱膜,肘窝的境界和内容。

2、 肘后区

3、 肘关节动脉网

第五节 前臂部

1、 前臂前区

1.1 浅层结构

1.2 深层结构:深筋膜,前臂肌前群,血管神经束

2、 前臂后区

2.1 浅层结构

2.2 深层结构:深筋膜,前臂肌后群,骨间后血管神经束。

第六节 手 部

1、 手掌

2、 手背

3、 手指

第八章 下 肢

第一节 概 述

1、 境界与分区

2、 表面解剖

第二节 臀 部

1、 境界

2、 浅层结构

3、 深层结构

3.1 深筋膜

3、2 臀肌

3.3 梨状肌上、下孔及其穿行结构

第三节 股 部

1、 股前内侧区

1.1 浅层结构:浅动脉及大隐静脉,浅淋巴结及皮神经。

1.2 深层结构:髂胫束及隐静脉裂孔,肌腔隙与血管腔隙,股三角的境界与内容,收肌管,股内侧区的血管和神经。

2、 股后区

1、 浅层结构

2、 深层结构

2.1 后骨筋膜鞘

2.2 坐骨神经

第四节 膝 部

1、 膝前区

2、 膝后区:腘窝的境界和内容

3、 膝关节动脉网

第五节 小腿部

1、 小腿前外侧区

1.1 浅层结构:浅静脉与皮神经

1.2 深层结构:胫前血管神经素数束,腓浅神经。

2、 小腿后区

2.1 浅层结构: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

2.2 深层结构:胫后血管神经束

第六节 踝与足部

三、学时分配

章 序 讲 授 内 容 理 论 学 时 实验、实习、

讨论学时

第 一 次 头部 (一) 1 3

第 二 次 头部 (二) 1 3

第 三 次 颈部 (一) 1 3

第 四 次 颈部 (二) 1 3

第 五 次 胸 壁 1 3

第 六 次 腋 窝 1 3

第 七 次 上 肢 1 3

第 八 次 胸 腔 1 3

第 九 次 腹前外侧壁 1 3

第 十 次 结 肠 上区 1 3

第 十 一 次 结 肠 下区 1 3

第 十 二 次 腹膜后隙及脊柱 1 3

第 十 三 次 盆部与会阴脊柱 1 3

第 十 四 次 下肢 (一) 1 3

第 十 五 次 下肢 (二) 1 3

每天一个解剖小知识,肩关节。

一、骨骼

肩关节指上肢与躯干连接的部分,包括臂上部腋窝、胸前区及肩胛骨所在的背部区域等身体很大的一部分。组成肩关节的骨包括了肱骨、肩胛骨与锁骨。肩关节是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胧骨头组成,故又叫盂肱关节。

二、韧带

肩关节的结构使它成为最灵活的关节,但同时也使它在全身大关节中是最不牢固的关节,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性,关节周围的肌肉与韧带承担了重要的作用,而肩关节的前下部没有肌肉,韧带的增强,这是肩关节的一个薄弱区,肱骨头容易冲破关节囊前下方的薄弱区,移出到肩胛骨的前方,造成肩关节前脱位。

三、肌肉(正侧)

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共有16块

1、上肢带肌--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

2、臂肌一一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喙肱肌。

3、胸上肢肌--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4、背肌一一浅层有斜方肌、背阔肌,深层有肩胛提肌和菱形肌。

四、肌肉(背侧)

肩部运动与肌肉:

前屈一一三角肌前束、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

后伸一一三角肌后束、背阔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

外展一一三角肌中束、冈上肌。

内收一一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

外旋一一冈下肌、小圆肌。

内旋一一胸大肌、肩胂下肌、大圆肌、背阔肌。

五、肩关节运动

前屈、后伸、外展与内收、内旋、外旋。

六、肩袖

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位于肩峰和三角肌下方,与关节囊紧密相连。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过程中使肱骨头向关节孟方向拉近,维持肱骨头与关节孟的正常支点关节,肩袖损伤将减弱甚至丧先这一功能,严重影响上肢外展功能。

七、三边孔与四边孔

1、三边孔:指位于腋窝后壁,外科颈水平的三角形间隙其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2、四边孔:指位于肩胛区肩胛骨外缘后外侧的四边形间隙。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穿行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

八、冠状切面

肩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下壁尤甚,咐着于关节孟的周缘,上方将孟上结节包于囊内,下方附着于肱骨的解剖颈,关节囊的滑膜层包被肱二头肌长头腱,并随同该肌腱一起突出于纤维层外,位于结节间沟内,形成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

人体肩关节的结构特点及其作用如下:

1肩关节的结构特点

肩关节指上肢与躯干连接的部分,包括臂上部、腋窝、胸前区及肩胛骨所在的背部区域等身体很大的一部分。由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属球窝关节,是上肢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关节囊较松弛,附着于关节盂周缘和解剖颈。关节腔的滑膜层穿经纤维层膨出,形成肩胛下肌滑液囊及包裹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结节间滑液鞘。

2肩关节的作用

肩关节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个关节部分,是人体中活动范围最大、运动形式最多的关节,肩关节的运动形式有:内旋、外旋、外展,内收、向 前向后向上伸展、向前向后回旋。肩关节不仅控制着我们的肩膀活动,还起到了调节我们的胳膊运动以及各关节间的协调运动,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扩展资料:

关节的保护

(1)避免某一关节长时间只做一个动作,如长时间站立、曲膝与坐在电视、电脑前,这样会造成膝关节、颈椎关节、腰椎关节周围肌肉的血循环不良,久而久之,就会发生关节的损坏。应经常变换坐姿和双脚位置,舒展下肢的筋骨,或起来活动一下。

(2)无论睡眠、走路或坐下,都要保持正确姿势,绝不勉强做超过关节所能承受的事情,比如破核桃壳时,不要用牙咬或手捏,以免损害牙或手指关节。

(3)如果关节出现疼痛,就不要勉强外出活动,还应检查近期的活动方法、时间或量是否不当。

(4)运动或搬运重物时,应尽量利用较大和有力的关节,如手提重物时,尽量不用手指,而用手臂和肘关节。需要做支撑动作时,不要单用手指,而要以手掌来支撑。肢体的小关节,如手指关节一般比较脆弱,韧带的力量较弱,使用不当,容易受损伤与变形。

-肩关节

-关节

上提,下降,外展,内收,旋内,旋外

肩屈,肩伸,外展,内收,旋外,旋内

当运动幅度很大时,会影响到胸廓和脊柱的扩张和屈伸侧屈。

上提,下降,内收,外展,上回旋,下回旋

肩部的关节囊与韧带组合是薄弱的,肩关节主要是通过其最深层的肌肉来加强其稳定性,这些肌肉在他周围构成了一项由活韧带形成的袖子称作肩袖。

能最大程度放松韧带的姿势(肩关节休息姿势),为上臂轻微前屈,外展,旋内

肩部肌群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是肩胛骨和锁骨向胸廓运动的肌群,

第二是使肱骨向肩胛骨运动的肌群。

前锯肌(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束起自于1到2肋骨,中束起自于3到5肋骨,下束起自于6到9肋骨,至于肩胛骨前面内侧缘和肩胛骨下角。稳定的肩胛骨需要前锯肌和中斜方肌共同维系)

锁骨下肌(起于锁骨下侧,止于第一肋骨及肋软骨)

胸小肌(起于3到5肋骨,止于肩胛骨喙突)

胸锁乳突肌(起自于胸骨柄前面,锁骨内侧1/3上面,止于颞骨乳突)

肩胛提肌(起自于肩胛骨上角,止于1到4颈椎横突)

菱形肌(起自于六七颈椎棘突,1到4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斜方肌(起自于上项线,枕外隆突,项韧带,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

肩胛骨的运动:

上提:上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

下降:下斜方肌,前锯肌

外展:前锯肌

上回旋:前锯肌,上斜方肌,下斜方肌

下回旋:菱形肌,肩胛提肌

肩袖肌群:它们的肌腱附着于关节囊上

肩胛下肌(起自于肩胛骨前面内侧缘,止于肱骨小结节)

冈上肌(起自于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最高点)

冈下肌(起自于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

小圆肌(起自于肩胛骨外侧缘上面,止于肱骨大结节)

其他:

喙肱肌(起自于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内面中间)

肱二头肌(长头参与外展运动,短头参与内收运动)

肱三头肌长头

胸大肌

背阔肌

大圆肌(起于肩胛骨外侧缘下部,与背阔肌一样,止于结节间沟内侧)

三角肌

肩关节肌肉功能:

前屈:三角肌前束,胸大肌,喙肱肌

后伸:三角肌后束,背阔肌,大圆肌

外展:三角肌,冈上肌

旋外:冈下肌,小圆肌,三角肌后束

内收:背阔肌,胸大肌,大圆肌(附带小圆肌,肱二头肌短头,肱三头肌长头,喙肱肌)

旋内:肩胛下肌,背阔肌,胸大肌,大圆肌,三角肌前束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所属部位 7 肩贞穴的定位 8 取法 9 穴位解剖 91 层次解剖 92 穴区神经、血管 10 肩贞穴的功效与作用 11 主治病症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122 灸法 13 配伍 14 特效 15 文献摘要 16 研究进展 161 治疗乳痈 162 治疗肩周炎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肩贞 1 拼音

jiān zhēn

2 英文参考

Jiānzhēn SI9 [中国针灸学词典]

jiānzhē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I9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肩贞 汉语拼音 Jianzhen 罗马拼音 Chienchen 美国英译名 Shoulder Chasity 各

号 中国 SI9 日本 9 法

国 莫兰特氏 IG9 富耶氏 德国 DÜ9 英国 Si9 美国 SI9

肩贞为经穴名(Jiānzhēn SI9)[1]。出《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属手太阳小肠经[1]。肩即肩部,贞指第一,此穴为本经入肩部的第一穴,故名肩贞[1]。主治肩胛痛,手臂麻痛,二肢不举,缺盆中痛,伤寒,寒热,耳聋,耳鸣,颌肿,瘰疬,肩胛疼痛,肩关节周围炎,腋汗,手臂不举,上肢麻木,齿痛,牙痛,颔肿,头痛,肩臂痛麻,上肢瘫痪,脑血管病后遗症,颈淋巴结结核等。

4 出处

《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脏俞五十穴……肩贞二穴。《针灸甲乙经》:肩贞,在肩曲胛下,两骨解间,肩髃后陷者中。

5 穴名解

肩即肩部,贞指第一,此穴为本经入肩部的第一穴,故名肩贞[1]。

肩,项之下,臂与身连属处为肩。贞,通正。穴在夹臂缝中,举手与垂手皆不移其陷中。清静而贞,故以为名。《释名·释言语》:“贞,定也,精气不动惑也。正者不正,邪所干也;不定者定,精气复也。”肩贞之名具有双重含义。[2]

6 所属部位

肩胛[3]

7 肩贞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肩贞穴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4][5]。

肩贞穴位于肩胛区,肩关节后下方,腋后纹头直上1寸。垂臂合腋取穴[1]。

肩贞穴位于肩部后下方,当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垂臂合腋取穴(《针灸甲乙经》)[6]。

肩贞穴在手太阳小肠经中的位置

肩贞穴的位置

肩贞穴的位置(手太阳小肠经)

肩贞穴的位置(肌肉)

肩贞穴的位置(骨骼)

8 取法

正坐垂肩位,在肩关节后下方,当上臂内收时,当腋后纹头直上1寸处取穴。

肩贞穴位于肩胛区,肩关节后下方,腋后纹头直上1寸。垂臂合腋取穴[1]。

正坐垂肩,上臂内收,当腋后皱襞尽端直上1寸,三角肌后缘处取穴[7]。

快速取穴:正坐垂臂,从腋后纹头向上量1横指处即是肩贞穴[8]。

9 穴位解剖

肩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筋膜、三角肌、肱三头肌、大圆肌、背阔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分布著腋神经分支,深部上方为桡神经。皮肤由腋神经的下支臂上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致密,富有脂肪。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在三角肌的后部, 穿该肌表面深筋膜入肌质内。以后,针可依序入桡神经肌支支配的肱三头肌长头,肩胛下神经支配的大圆肌和胸背神经支配的背阔肌(腱),可深达腋腔。

9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后缘→肱三头肌长头→大圆肌→背阔肌腱[1]。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长头→大圆肌[5]。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即肋间臂神经分布;深层有腋神经、桡神经和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分布[5]。

布有腋神经分支,深部上方为桡神经;并有旋肩胛动、静脉通过[6]。

10 肩贞穴的功效与作用

肩贞穴有清头聪耳,通经活络的作用。

肩贞穴有通经、活血、散结作用[1]。

肩贞穴有舒筋利节作用,其所治为寒热风痹、肩中热痛、手足麻木、筋挛、肩臂不举、伤寒颔肿,凡不利于操作者,取此穴俾复其干事之能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治风痹、手臂不举、肩中热痛。”针之可以驱邪气,扶正气,使疾去,肩部得以端正。[2]

肩贞穴居于肩胛区肩关节后下方,故多用于治疗肩部疾患[7]。

11 主治病症

肩贞穴主治肩胛痛,手臂麻痛,二肢不举,缺盆中痛,伤寒,寒热,耳聋,耳鸣,颌肿,瘰疬,肩胛疼痛,肩关节周围炎,腋汗,手臂不举,上肢麻木,齿痛,牙痛,颔肿,头痛,肩臂痛麻,上肢瘫痪,脑血管病后遗症,颈淋巴结结核等。

肩贞穴主治肩胛痛、手臂麻痛、二肢不举、缺盆中痛[5]。

肩贞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耳疾及局部疾患等:如伤寒、寒热、耳聋、耳鸣、颌肿、瘰疬、肩胛疼痛、肩关节周围炎及腋汗等[1]。

肩贞穴主治肩胛疼痛,手臂不举,上肢麻木,耳鸣,齿痛,瘰疬,以及肩关节周围炎等[6]。

肩贞穴主治耳鸣,耳聋,牙痛,颔肿,头痛;肩胛痛,缺盆中痛,肩臂痛麻、不能举,上肢瘫痪;瘰疬[7]。

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耳聋;

其它: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病后遗症,颈淋巴结结核,头痛等。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1][6]。

直刺1~15寸[5]。

向外斜刺1~15寸,或向前腋缝方向透刺[7]。肩部及肩胛部有酸胀感,或可有麻电感向肩及指端传导[7]。

注意:针刺时,切不可偏向内侧,以免损伤胸侧壁,造成气胸[7]。

122 灸法

可灸[1][5][7]。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6]。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13 配伍

肩贞穴配完骨治耳聋、耳鸣[1]。

肩贞穴配肩髃、肩髎治肩周炎[1]。

肩贞穴配天宗、肩外俞治肩痛[1]。

肩贞配肩髃、肩髎、天宗、巨骨,治肩凝症[7]。

肩贞配肩髃,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臂疼痛,上肢瘫痪。

肩贞配天井,有消结散瘀的作用,主治淋巴结炎。

肩贞配完骨,有聪耳通窍的作用,主治耳鸣。

肩贞配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治上肢麻痹[7]。

14 特效

以中指指腹按压肩贞穴,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可治肩胛痛、手臂麻木、耳呜、耳聋等[8]。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项疬,适耳(鸣)无闻,引缺盆肩中热痛麻痹不举,肩贞主之。耳鸣无闻,肩贞及完骨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风痹,手臂不举。

《针灸大成》:主伤寒寒热,耳鸣耳聋,缺盆肩中热痛,风痹,手足麻木不举。

《类经图翼》:主治伤寒寒热,颔肿,耳鸣耳聋,缺盆肩中热痛,风痹手足不举。

16 研究进展 161 治疗乳痈

取肩贞、天宗,用2~25寸长毫针直刺,针用泻法,进针后提插至有酸、麻、胀痛感觉时,留针并以艾条灸针柄30~40 min,每灸5 min提插一次,在提插中,针感有的向肩胛和 扩散,灸至局部周围皮肤红晕面积达9~16 cm2为度[7]。

162 治疗肩周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389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