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臂前平举并上举
作用:发展三角肌前部等肌群。
做法:直立,两臂下垂持铃(杠铃、哑铃或者是杠铃片),直臂前平举静止4到6秒再上举到直臂支撑。(图1)
要点:微前倾身体,完全借用两臂上举之力,不得借助展体之力。 呼吸:上举的时候吸气,举直的时候呼气。
(2)直臂侧平举并侧上举
作用:发展三角肌中部等肌群。
做法:直立,两臂下垂持铃,进行直臂侧平举,稍停,再上举成直臂支撑。(图2)
要点:上抬两臂的时候肘可微屈,不可以借助外力来抬臂。
呼吸:抬臂的时候吸气,放下的时候呼气。
(3)侧卧直臂平举
作用:发展三角肌(中部为主)。
做法:在垫上侧卧,右手拿着铃,左手撑垫。接着右手直臂上抬到最大高度,缓缓放下算一次,连续进行8到10次为一组,休息2分钟后再进行。(图3)
(4)直臂绕环
作用:发展三角肌等肩关节周围的肌群力量。
做法:直立,下垂两臂持铃并在胸前十字交叉,做胸前直臂绕环,也可仰卧进行直臂绕环。(图4)
(5)宽握颈后推
作用:这是发展上肢综合肌群的一个练习,它可以发展三角肌(中束为主)、肱三头肌、胸大肌还有前锯肌。宽握距对三角肌力发展效果更好。
做法:把杠铃放置到颈后肩上,用伸臂之力把杠铃沿枕部上举到两臂在头上伸直。(图5)
要点:上举的时候,三角肌、胸大肌开始用力,而后肱三头肌接着用力,这个时候三角肌别放松。
呼吸:上举前吸气,伸直两臂后调整呼吸。
(6)宽握坐推
作用:发展三角肌前束、中束还有肱三头肌,对胸大肌、前锯肌影响也不小。
做法:同颈后宽推,不同的是放到胸前,在凳上坐着。(图6)
(7)轮换坐推大哑铃
作用:这是发展上肢伸肌的一个好练习,因为采用坐姿就不可以借助下肢还有躯干的外力,对上肢伸肌如肱三头肌还有三角肌影响较大。
做法:两手各握着一个大哑铃(或者是活动哑铃)坐到凳上,接着用两腿勾住坐凳让身体坐直,轮换一臂上举,直到伸直。(图7)
要点:臀不离凳,夹肘上推。
呼吸:自然呼吸,尽量别憋气。
爱健康小妙招 , 中医免费学
面瘫是针灸临床上常见病,轻者1周即愈,重则需要较长时间,也有部分患者虽经多方、长期治疗,但终难彻底痊愈而留有后遗症。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有疗效欠佳者则留意观察分析,并四处拜师以求良策,用以临床重复验证,逐渐形成了一套组合完整的治疗方案,对治不同类型的面瘫,效果满意。现摘其要者整理成文,以供同仁参考。
首先要区别是核上瘫还是核下瘫,要点在于额纹是否消失:未消失者是核上瘫,额纹消失是核下瘫。我们治疗的绝大部分面瘫是周围性的。大约一半的病人在48小时之内面肌瘫痪达到高峰,所有病例在5天之内达到极限,急性期为7天左右,80%病例在数周或1~2个月内恢复。
有学者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分为三期:急性期、恢复期与后遗症期。分期对于把握治病的时机、取穴、选针、手法的运用等都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一、毫针法
1.取穴:翳风、风池、合谷、太冲。
2.针法:先针翳风、风池穴,继针合谷,再针太冲。
3.释义:一般周围性面瘫患者大多在翳风、风池有压痛,毫针刺以泻法,以引邪外出;继则针对侧合谷,配同侧太冲以泻法。《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有“穴法相应三十七穴”中:风池应合谷,翳风应合谷。故先取翳风、风池,后针合谷,则加强了祛除头面部风邪的力量。“太冲泻口喎于立正”,与合谷相配,则气血双调、升降相因,通经活络之力大增。
二、患侧面颊部火罐法
朔州针灸名医徐白之子徐军先生传授治面瘫拔火罐法:用玻璃罐闪火法,在患侧面颊部以“颧”为中心拔火罐,将半侧面部肌肉紧紧吸聚到一起。留罐5分钟左右,期间注意观察皮肤颜色改变情况,以免吸力过大或时间太久而发生水疱。起罐后,嘴角偏斜的症状即有所改善。此法适宜于早期面瘫患者。
三、肩胛骨内缘挑割法
山阴城内康老医生擅用肩胛骨内缘挑割法治疗面瘫而闻名遐迩。他认为发病后早期不宜在面部针灸,发病3个月内绝大多数可治愈。其法简单而有效:沿患侧肩胛骨内缘,从上角往下找压痛点,用圆利针刺入皮下,挑出白色纤维丝,再用刀割断,所有痛点都挑割。笔者改用 锋钩针钩割痛点,其机理、效果相同,而操作更简便。
四、口腔黏膜按摩、划割法
1.内颊车穴(口腔黏膜)鑱针划割法
新九针创始人师怀堂老师经验:用镵针划割内颊车穴(口腔颊黏膜)。第1次治疗双侧均划割,以后划患侧即可。针法:纵向划割4~5下,见血即可,不宜太深,以免损伤大血管。每周2次。
2.口腔黏膜按摩、松解法
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杨恩来老师经验:戴消毒手套,将食指、中指放进患者口中,拇指在外对按,仔细触摸口颊黏膜,寻找痛性硬结。找到后,用拇指与食指、中指对搓揉按,由轻到重,直至硬结变软或疼痛消失。如遇到硬结难以揉开者,可用锋钩针钩割,或用小针刀切开松解。
五、竹牙签弹刺内迎香法
朔州有一老中医,擅用竹签弹刺内迎香治疗面瘫,方圆百里皆知其名。1991年笔者学得此法,屡试屡效,尤其对不能鼓腮者,针后即不漏气。1999年在江阴市中医院治疗某患近2个月的面瘫,用竹牙签弹刺后,即可将患腮高高鼓起。中医认识:考其所刺经络穴位,手阳明大肠之经脉,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迎香为其最后一穴,为手足阳明之会,是治疗口眼歪斜的要穴。
内迎香与迎香隔一鼻翼而脉气相同,故可愈歪僻之症。西医解释:鼻黏膜有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及嗅觉感受器,与延脑的面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等神经核有复杂的神经联系。因此,刺激鼻黏膜可反射性地影响上述脑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的功能。例如:鼻黏膜反射治疗可调节胃的分泌与运动功能而治疗胃部疾患等。
六、阳白三透法
一般面部肌肉比额肌恢复要快,额纹恢复较慢者,可用一穴三透法,
此乃河曲县一老中医经验:从阳白分别透向攒竹、鱼腰、丝竹空三穴。
出针后在阳白穴上拔一火罐。
七、寰枕枢复合体紊乱矫正法
颈椎病,尤其是上颈段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紊乱对面瘫的发病和治疗也有影响。面神经血供与椎动脉关系密切,寰枕关节、寰枢关节紊乱时,最容易引起第三段椎动脉发生动力学改变,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影响面神经的血运。所以要注意寰枢、寰枕关节的检查,如压痛、错位等。
用针刀切割松解第二颈椎棘突两侧和上缘,以松解头下斜肌和头后大直肌起点,或松解第一颈椎横突头上斜肌的起点,继用手法矫正紊乱的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以缓解枕下三角对椎动脉的挤压,改善椎动脉供血,有助于缺血性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许多病人在针刀手法后就会感觉到面部轻松。
八、颊扇埋线法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陆健老师颊扇埋线法:通过植入人体的羊肠线对经络腧穴温和持久的刺激,以激活经气、促进功能恢复。
方法:将羊肠线埋入颊车穴,三根线分别埋向地仓、颧髎、下关三个不同的方向,一针透三穴,呈扇形,故名“颊扇”。20-30天治疗1次,对于那些不能每天针灸或为了巩固疗效者,可以选用本法。
验案举例
患者,男,27岁,1995年12月6日初诊。右侧面瘫7天,右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平坦,嘴角偏向左侧,鼓腮漏气,右翳风穴压痛。诊为Bell麻痹。
治疗:毫针泻右侧风池、翳风,左合谷,双地仓(泻健侧,补患侧)。每日1次。针5天后眼睑闭合、嘴不漏气。针7天后额纹出现,鼻唇沟出现,嘴角略歪。10天后基本痊愈。
人体有很多重要的器官,常说的脑(大脑\小脑\脑干)是人体的指挥中心;心脏是人体供血的动力中心;肝脏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胃肠;脾;肺脏呼吸中心;肾脏;胰腺;膀胱(女性还有子宫)输尿管等,好多好多
运动系统
骨
一中轴骨
(一)椎骨
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
(二)肋骨(从第一到第十二,共12对)
(三)胸骨
(四)胸廓
二颅骨
(一)脑颅骨
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
顶骨、颞骨(各1对)
(二)面颅骨
包括: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各1对)
下颌骨、舌骨、犁骨(各1块)
三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共64块,每侧各32块)
1肩胛骨
2锁骨
3肱骨
4前臂骨
①桡骨
②尺骨
5手骨
①腕骨(共8块)
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②掌骨(共5块)
③指骨(共14块,除拇指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
(二)下肢骨
1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融合而成)。
2股骨
3髌骨
4小腿骨
①胫骨
②腓骨
5足骨
①跗骨(共7块)
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各1块)
楔骨3块
②跖骨(共5块)
③趾骨(共14块,除拇趾2块其余各趾均为3块)
肌肉
一头部肌
(一)颅面肌
1颅顶肌
2眼周围肌(眼轮匝肌)
3口周围肌(眼轮匝肌)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二颈前外侧肌
(一)颈浅层肌和颈外侧肌
包括: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二)舌骨上肌群
包括: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三)舌骨下肌群
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四)椎外侧肌
1前斜角肌
2中斜角肌
3后斜角肌
三躯干肌
(一)背部深层肌
1夹肌
包括:头夹肌、颈夹肌
2竖脊肌
(二)枕下肌
(三)胸部肌
1肋间肌
①肋间外肌
②肋间内肌
③肋间最内肌
2膈肌
(四)腹部肌
1腹前外侧群
①腹外斜肌
②腹内斜肌
③腹横肌
④腹直肌
2后群
包括:腰大肌、腰方肌
(五)盆部肌
包括:肛提肌、尾骨肌、梨状肌、闭孔内肌
四上肢肌
(一)连接上肢与脊柱的肌
1斜方肌
2背阔肌
3菱形肌
4肩胛提肌
(二)连接上肢与胸壁的肌
1胸大肌
2胸小肌
3前锯肌
(三)肩胛部肌
1三角肌
2冈上肌
3冈下肌
4小圆肌
5大圆肌
6肩胛下肌
(四)上肢肌
1前群
①喙肱肌
②肱二头肌
③肱肌
2后群(为肱三头肌)
(五)前臂肌
1前群第一层
①肱桡肌
②旋前圆肌
③桡侧腕屈肌
④掌长肌
⑤尺侧腕屈肌
2前群第二层(为指浅屈肌)
3前群第三层
包括: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4前群第四层(为旋前方肌)
5后群浅层
①桡侧腕长伸肌
②桡侧腕短伸肌
③指伸肌
④小指伸肌
⑤尺侧腕伸肌
6后群深层
①旋后肌
②拇长展肌
③拇短伸肌
④拇长伸肌
⑤示指伸肌
(六)手肌
1外侧群(为大鱼肌)
2内侧群(为小鱼肌)
3中间群(包括:骨间肌7块、蚓状肌4块)
五下肢肌
(一)髂区肌
1髂腰肌
2腰小肌
(二)臀肌和大腿肌
1臀肌
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2大腿肌
①前群
包括: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四头肌
②内侧群
包括: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③后群
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三)小腿肌
1前群
包括: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
2外侧群
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3后群
①后群浅层
包括: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
②后群深层
包括: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
(四)足肌
1足背肌
2足底肌
3足固有肌
消化系统
一口腔
(一)口腔黏膜
(二)口唇与颊
(三)牙龈
(四)腭
(五)牙
(六)舌
二唾液腺
(一)腮腺
(二)下颌下腺
(三)舌下腺
三咽
(一)鼻咽
(二)口咽
(三)喉咽
四消化管
(一)食管
(二)胃
(三)小肠
1十二指肠
2空肠
3回肠
4盲肠
5阑尾
6结肠
7直肠
8肛管
五消化腺
(一)胰
(二)肝
(三)肝外胆道
1肝总管
2胆囊
3胆总管
六腹膜
(一)腹膜腔
(二)腹膜隐窝
1肝肾隐窝
2陷凹
(三)网膜
1小网膜
2大网膜
3网膜囊
七系膜
(一)肠系膜
(二)阑尾系膜
(三)横结肠系膜
(四)乙状结肠系膜
八韧带
(一)肝的韧带
1镰状韧带
2冠状韧带
3三角韧带
4肝圆韧带
(二)脾的韧带
1胃脾韧带
2脾肾韧带
呼吸系统
一鼻
(一)外鼻
(二)鼻腔
1鼻前庭
2固有鼻腔
(三)鼻旁窦
1上颌窦
2额窦
3蝶窦
4筛窦
二喉
(一)喉的软骨
1甲状软骨
2环状软骨
3勺状软骨
4会厌软骨
(二)喉的连接
1环勺关节
2环甲关节
3弹性圆锥
4甲状舌骨膜
(三)喉肌
(四)喉腔
(五)喉黏膜
三气管和主支气管
(一)气管
(二)主支气管
1右主支气管
2左主支气管
四肺(左右各一)
五胸膜
(一)胸膜的分部
1脏胸膜
2壁胸膜
(二)壁胸膜的分部
1胸膜顶
2肋胸膜
3膈胸膜
泌尿系统
一肾(左右各一)
(一)结构
1肾小盏
2肾大盏
3肾盂
(二)肾的被膜
1纤维囊
2脂肪囊
3肾筋膜
二输尿管(左右各一)
三膀胱
四尿道
脉管系统
一心血管系统
(一)血管的种类
1动脉
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
2毛细血管
3静脉
包括: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微静脉
(二)心
1心壁
包括: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2心骨骼
包括:纤维三角2个(即:左、右纤维三角)
瓣环4个(即: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三尖瓣环)
3心间隔
包括:房间隔、室间隔
4心的内腔
①右心房
包括:固有心房、腔静脉窦
②右心室
包括: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
③左心房
包括:左心耳、左心房窦
④左心室
包括: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
5心的传导系
①窦房结
②房室结
包括: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后结间束
③房室束
包括:左束支、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
(三)心的血管
1冠状动脉
①左冠状动脉
包括:前室间支、旋支
②右冠状动脉
包括:后室间支、左室后支
2心的静脉
①心最小静脉
②心前静脉
③冠状窦
包括: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
(四)心包
1纤维心包
2浆膜心包
3心包窦
(五)动脉
1肺动脉干
①左肺动脉
②右肺动脉
2主动脉
①升主动脉
②主动脉弓
包括: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③头臂干
包括: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3头颈部的动脉
①颈总动脉
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②颈外动脉
向前发出: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舌动脉
向后发出:枕动脉、耳后动脉
自内侧壁发出:咽升动脉
终末支是: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③颈内动脉(入颅腔)
4上肢的动脉
①锁骨下动脉
包括: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
②腋动脉
包括: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
③肱动脉
包括:桡动脉、尺动脉
④桡动脉
包括:掌浅支、拇主要动脉
⑤尺动脉
包括:骨间总动脉、掌深支
⑥掌浅弓、掌深弓
5躯干的动脉
①胸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肋间后动脉、膈上动脉
b脏支
包括:支气管支、心包支、食管支
②腹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膈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
b脏支
成对的脏支: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
不成对的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6盆部的动脉
①髂总动脉
包括:髂内动脉、髂外动脉
②髂内动脉
a壁支
包括: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闭孔动脉
b脏支
包括: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
③髂外动脉
包括:腹壁下动脉、旋髂深动脉
7下肢的动脉
①股动脉
包括:股深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
②腘动脉
包括:胫前动脉、胫后动脉
③胫前动脉
④胫后动脉
包括:腓动脉、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
⑤足背动脉
包括:弓状动脉、足底深支、第一趾背动脉、足底弓
⑥足底弓
(六)静脉
1肺循环的静脉
包括:左肺上、下静脉,右肺上、下静脉
2体循环的静脉
①上腔静脉系
接纳:
a头臂静脉(接纳:椎静脉、胸廓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肋间最上静脉)
b头颈部的静脉 接纳:
I 颈内静脉(接纳:颅骨、脑、面、浅部和颈部大部分区域的静脉)
即:颅内属支
颅外属支(接纳: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舌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
II 颈外静脉
III锁骨下静脉
C上肢的静脉
包括:上肢的浅静脉(接纳: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上肢的深静脉(接纳:腋静脉)
d胸部的静脉
包括:胸腹壁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脊柱的静脉(接纳:椎内静脉丛、椎外静脉丛)
②下腔静脉系
接纳:
a下腔静脉
b髂总动脉 接纳:(髂内静脉、髂外静脉)
c下肢的静脉
包括:下肢浅静脉(接纳:小隐静脉、大隐静脉)
下肢深静脉(接纳:腘静脉)
d下腔静脉的属支
包括:壁支(接纳:膈下静脉、腰静脉)
脏支(接纳:睾丸静脉、卵巢静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肝静脉)
e肝门静脉系统
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接纳:肠系膜上、下静脉、胃左、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二淋巴系统
(一)淋巴组织
(二)淋巴管道
1毛细淋巴管
2淋巴管
3淋巴干
①左、右颈干
②左、右锁骨下干
③左、右支气管纵隔干
④左、右腰干
⑤肠干
4淋巴导管
①右淋巴导管
包括: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
②胸导管
(三)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
(四)全身各部的淋巴结
头颈部的淋巴结
1头部的淋巴结
①枕淋巴结
②乳突淋巴结
③腮腺淋巴结
④下颌下淋巴结
⑤颏下淋巴结
2颈部的淋巴结
①颈前淋巴结
②颈外侧淋巴结
a颈外侧浅淋巴结
b颈外侧深淋巴结
包括:咽后淋巴结、颈内二腹肌淋巴结(角淋巴结)、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上肢的淋巴结
1肘淋巴结
2腋淋巴结
①外侧淋巴结
②胸肌淋巴结
③肩胛下淋巴结
④中央淋巴结
⑤尖淋巴结
胸部的淋巴结
1胸壁淋巴结
①胸骨旁淋巴结
②肋间淋巴结
③膈上淋巴结
2胸腔脏器淋巴结
①纵隔前淋巴结
②纵隔前淋巴结
③气管、支气管和肺淋巴结
包括:肺门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
腹部的淋巴结
1腹壁的淋巴结
2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结
①沿腹腔干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②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③沿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盆部的淋巴结
1髂外淋巴结
2髂内淋巴结
3骶淋巴结
下肢的淋巴结
1腘淋巴结
2腹股沟淋巴结
包括: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
六腑(附奇恒之腑)
(一)胆
胆是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饮食的消化。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的分泌和排泄是与肝的疏泄功能分不开,所以说肝胆同主疏泄。 如果肝胆失于疏泄, 可引起胆汁分泌与排泄失常,影响脾胃消化, 出现胁下胀满疼痛、口苦、呕吐苦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甚至胆汁外溢肌肤引起黄疸等症 状。
(二)胃
胃是接受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食物在胃内初步消化后,向下转送到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所以,未气下降为顺,这是胃的功能特性。若胃病失于通降,饮食物及残渣不能下行,会出现胃脘胀痛、大便秘结等症;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可引起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
(三)小肠
小肠也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小肠接受胃中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和水液,残渣送入大肠。小肠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消化功能方面的“清浊不分”,而见大小便的异常,如肠鸣、腹痛、腹泻、尿少、小便不利等。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在脾的运化功能之中,因此,上述症状常为脾病表现。
(四)大肠
大肠是转导糟粕,排泄粪便。由小肠消化吸收后的饮食残渣下移到大肠后,被进一步吸收其中剩余的水份,并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所以大肠的病变主要是转导失常,多为腹泻或便秘等大便异常的表现。
(五)膀胱
膀胱是贮藏和排泄尿液。在肾的作用下,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料下注入膀胱,贮存到一定数量时排出体外。膀胱的这一生理过程也称之为“气化”。因此,如果膀胱气化不利,就会发生小便不利,甚至尿闭等;膀胱不能约束、控制小便时,又可出现尿频、尿多、甚至尿失禁等症。
(六)三焦
三焦是上、中、下焦的总称。对于三焦的认识,历来有许多不同看法。一般认为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内脏器官,而是概括了主要脏腑的部分功能。
从三焦的部位和有关脏腑及其功能来说,上焦指横膈以上胸腔部位,包括心、肺两个脏器,概括了呼吸和输布养料的功能,中焦指横膈以下至脐的上腹部位,包括脾、胃等脏器,概括了消化吸收、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是指脐以下的下腹部位,包括肾、膀胱等脏器,概括了分清泌浊、排泄小便的功能。
总的来说,上、中、下三焦的这些生理功能,关系着人体的气化,并为水液的代谢,这些作用都是通过气化来完成的。因此三焦的生理功能为总管人体的气化,并为水液运行的道路。在病理方面也都表现三焦所在有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异常。
附:奇恒之腑
五脏六腑之外的器官, 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被称为“奇恒之腑”。 所谓“奇恒”,是说不同于一般,异于寻常之意。这些器官即不同于脏,亦不同于一般的腑。就形态结构言,多为中空,而与腑相似;就功能言,主藏精气,与脏相类。又和一般的脏腑不同,故归属于“奇恒之腑”。
1、脑 脑与脊髓相通,脑为精随汇聚之处,此称作“脑为随之海”(《灵枢海论》)。 由于肾主藏精,精能生随,随又充养于脑,所以脑的功能与肾有密切关系。如肾精不足,随海空虚,就会发生头晕、目眩、耳鸣、健忘等症。
2、女子胞 又名“胞宫”, 即子宫, 功能是月经和孕育胎儿。 这些作用与肾脏及冲脉、任脉密切相关。这是因为肾藏精,主生殖,而冲、任二脉内系胞中,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当肾的精气旺盛,女子发育成熟后,冲、任二脉气血充盈,则月经正常来潮,具备生殖和养育胞胎的作用。如果肾的精气虚弱,冲任亏损,就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或不孕,或孕而胎漏、滑胎、小产等病证。由于月经的来潮、胎儿的孕育均与血液有关,故胞宫与心、肝、脾的关系也较密切。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内脏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密切联系、协调。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会有多脏器参与,而一个脏器又有多方面效能。内脏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体现。因此,内脏发生病变以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一)脏与脏
1、心与肺 心与肺之间,是气和血的关系。 血的运行, 有赖于气的推动, 而气的输送需要血来运载。心主血,肺主气,肺气旺盛,使心气作用有好发挥,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肺气的输送也需血为载体, 贯注于心脉之中而运行全身, 故有“肺朝百脉”(《素问经脉别论》)之说。心肺之间的密切配合,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 反映在病理方面,肺气不足或肺失宣肃, 均可影响血运失常;心气不足、瘀阻心脉引起血行异常,会影响肺气的宣肃,出现咳嗽、胸闷、气急等症。
2、心与脾 反映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个方面。 心血的来源要靠脾的化生,血的正常运行须赖脾气的统摄协助。因此,脾气旺盛,则使心血充盈, 心有所主,血在脉中正常循环。 若脾气虚弱, 血源不充,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导致心血不足,而形成心脾两虚,出现心悸、眩晕、失眠、食少、便溏等症;反之,心血衰少,亦可影响脾的运化。
3、心与肝 体现在血液的运行和血量的调节方面。心血充足,则肝也有所藏;而肝的正常疏泄,可使血气和顺,血行畅通,有助于心之行血。病理上心血不足,肝血常因之而虚;肝血衰少,心血也可因之而不足所以临床上“心肝血虚”常同时出现。 此外,在精神情志活动方面,心与肝之间也有联系,例如:热盛动风而出现的神昏、抽搐,亦为肝病影响及心的例证。
4、心与肾 常体现为“心肾相交”。心属阳,居于上,性属火; 肾属阴, 居于下,性属水。心的阳气下降于肾,资助肾阳,使肾水不寒;而肾的阴液上济于心,滋养心阴,使心火不致过亢。这样的阴阳相交、水火相济的关系,叫“水火即济”、“心肾相交”。若这种平衡协调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出现心悸、心烦、失眠等“心肾不交”的证候。
5、脾与肺 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是组成气的物质基础, 因此气的生成与脾肺的功能相关。脾气散津, 充盈于肺,使肺气得以旺盛;而肺气强壮,又可促进脾气的健运,脾肺气旺,对于完成水液代谢起主要作用。 若脾气虚弱, 可导致肺气不足;肺气虚弱,也常引起脾气虚弱,造成“脾肺两虚”之证。在水液代谢方面,脾不健运,聚湿而为痰饮,可影响肺气的宣降,而见喘咳、痰多等症,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
6、肝与肺 反映在气机的升降流通方面。 肝气升发, 肺气肃降,互相配合协调,是机体生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对维持人体气机正常的升降运动有重要意义。 病理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时,会出现咳逆上气,甚则咯血等“肝火犯肺”症状。
7、肾与肺 在水液代谢和完成整个呼吸运动方面关系密切。 肺通调水道,肾调节水液,两脏对于水液的输送和排泄起重要作用。当肺失宣肃,通调失司,或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时,均可导致水液代谢的失常, 并互相影响,从而出现咳逆喘息不得卧、水肿、尿少等症。 在呼吸上,肺的呼吸需要肾的纳气来配合,才能保持正常,所以《类证治裁喘症》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若肾的精气不足,或肺病久虚及肾,均可导致肾不纳气。
8、肝与脾 在气机的协调和血的运行两方面。肝气正常疏泄,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更能调畅气机,推动脾胃的升降之机,协助消化;而脾气强盛,气血生化有源,又使肝血充盈而肝气舒畅顺达。肝藏血,脾统血,以维持血的正常运行。若肝失疏泄,常阻脾的运化,而引起脾不调的病症; 脾虚化源不充,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肝失血养,可出现肝脾两虚之证。此外,脾失健运,湿热郁蒸,影响肝的疏泄之机,胆热液泄,则可形成黄疸。
9、脾与肾 是先后天的重要关系。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为“后天之本”, 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需要肾阳的温煦维系; 而肾为先天之本, 肾主藏精,肾脏精气有赖水谷精微的滋养。因此,脾肾之间相互资助和促进,在人体活动中占重要地位。病理上两者也常互相影响,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久虚,多损及肾阳,最终均可形成脾肾阳虚之证。
10、肝与肾 体现了“肝肾同源”的密切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 ,肝的阴血要依靠肾精滋养,肾精也不断得到肝帮助,肝、肾之间关系密切。在病理上,肾阴亏虚可导致肝阴不足,而引起肝阳上亢;反之,肝火炽盛或肝阳化火,可下动肾阴,形成肾阴不足。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两者相付相成主要表现在女子的月经和男子泄精的生理功能。
颈部境界:上界为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和上项线和枕外隆突的连线,下界为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肩峰至第七颈椎棘突的连线。分区: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分为前后两部,斜方肌前缘以前的部分为颈前外侧部,斜方肌前缘以后的部分称为颈后部或项部。由胸锁乳突肌分成颈前三角区和颈后三角区。颈前三角区:两边为胸锁乳突肌前缘,底为舌骨体上缘及下颌骨下缘。颈前三角区又分为颌下三角、颏下三角、颈动脉三角、肌三角。颌下三角位于二腹肌前腹、后腹和下颌骨下缘之间,颏下三角位于两侧二腹肌前腹内侧缘和舌骨体上缘之间。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二腹肌后腹及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肌三角位于颈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及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颈后三角区:位于锁骨上缘,斜方肌前缘及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颈后三角区又分为锁骨上三角和枕三角。锁骨上三角位于锁骨上缘,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下缘之间。枕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和斜方肌前缘之间。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状了,但是你知道吗?在人体上有几个危险的三角区域,我们是不能乱碰的,否则就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相信大家有听说过面部危险三角区的,这个地方长痘痘是不能随意的用手挤压的,极易引发面部感染,身体还有其他的三角区,需要我们好好保护。
1、身体危险的三角区
一、脸部三角区
细呵护,防感染
由鼻根部与两侧嘴角连线,构成了我们脸部的一个“三角区”。在这个区域内,有6条通向颅内的静脉经过这里,它们互有分支,相互沟通,形成一张致密的血管网。
高危因素
感染:口唇周围血管丰富,和颅内毛细血管相通,如果随意挤破痘痘、刮胡子不讲究卫生等,细菌会从毛细血管侵入,极易引发颅内感染,引发大病。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要警惕。
粉刺不断:警惕毛囊虫感染。
嘴角开裂:可能缺乏维生素B2和B3。
专家建议
长了痘痘不要随意挤压,注意保养,做好防晒。
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焦虑情绪。
勤清洁,洗脸时最佳水温35℃,要选用弱酸性的温和、刺激小的洁面产品。
调节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甜、油、辣食物;多吃蛋奶、鱼肉;保证每天吃点深绿色蔬菜。
二、颈部三角区
常活动,防劳损
颈椎由颈椎骨组成,颈部金三角区是指颈后枕骨以下包括第一颈椎、第二颈椎的区域。
正常颈椎向前微凸,这样的弧度可增加颈椎弹性,使头部震动减缓。如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颈部的前凸就会逐渐变直,或转为后凸,会压迫正常工作的神经、血管,容易引发偏头痛、脑中风等。
高危因素
长时间低头、久坐,颈椎间盘突出。
粗暴按摩,颈部韧带受损。
枕头或枕头过高,颈部韧带劳损。
窝在沙发里,违背脊柱生理弧度。
趴桌子上补觉,颈椎变形。
专家建议
正确坐姿:双肩后展,脊柱正直,两足着地。
活动颈部:每一两个小时左右就转动一次颈部,动作轻缓。
抬头远望:避免过长时间伏案或低头。
睡眠方式:睡眠选择合适的枕头。
防寒防湿:风寒潮湿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流减慢。
三、肩部三角区
纠姿势,减酸痛
肩三角相当于上臂肩关节三角肌的位置。这个区域肌肉厚实,三角肌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腋神经分布于其中,支配着三角肌的收缩和舒张。
不过肩关节结构比较松散,容易因肌肉瞬间拉伤而损伤肩部软组织;上身各种运动常会使用肩关节,如果过度使用,周围的软组织会受到磨擦,易发生慢性劳损或软组织炎症。
高危因素
长时间用电脑或坐着学习的人,肩胛肌肉劳损。
单肩背、斜挎背等不当的背包姿势会引发肌肉酸痛。
睡姿不正确,可能无法维持脊背的自然曲线。
穿鞋不对。高跟鞋、人字拖会改变身体平衡,脊椎受力不均,加重后背疼痛。
专家建议
避免一个姿势保持过久,常站起来绕肩。
背包时最好双肩,不要长时间背重物。
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量要适度,运动中关节保持微弯,避免对抗的阻力伤及关节。
四、膀胱三角区
重卫生,忌憋尿
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高发部位。
高危因素
通常排尿少,可能诱发结石。此外女性尿道较短,肠道的细菌容易在外阴滋生,再经由尿道侵入膀胱。
男性久坐,前列腺受到重压,影响正常血液循环,使得腺液排泄不畅,引发前列腺炎,加之不及时排尿,疾病加剧。
专家建议
及时排空膀胱尿液。
多喝水,每天保证1500毫升,冲洗膀胱。
限制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浓肉汤等;多吃含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如猕猴桃、菠菜、卷心菜。
注意私处卫生,勤换内衣裤,勤清洁。
五、双脚三角区
常按摩,勤自查
足底三角区是指以大拇指为顶点的前脚掌区域。
高危因素
不注意卫生:洗脚、换洗袜子不及时,真菌感染。
常穿高跟鞋:脚部挤压,导致拇囊炎、锤状趾、胶质增生。
大病牵连:糖尿病导致脚伤长期不愈;甲状腺功能减退让双脚冰凉;痛风、关节炎产生大脚趾等。
专家建议
常泡脚:可加快血液循环,环节腿脚胀痛、改善睡眠。但泡脚不要过久,温度不要过高。
坚持运动:每天提脚跟、伸膝勾脚、甩腿运动。
讲卫生:及时换洗袜子,穿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
2、女人危险的三角区
NO1:易长痘痘的面三角
危险地带:这个三角区域由鼻根部与两侧嘴角连线构成。头面部有6条可以通向颅内的静脉,它们互有分支,相互沟通,形成一张致密的血管网。这个区域的血管丰富,养分供应充足,废物、毒素清运比较及时,所以面部皮肤最为敏感、活跃,全身的问题也容易在这里集中体现。
危险形成:面部静脉是唯一一条没有静脉瓣的静脉,静脉血带着废物源源不断地流向“废物处理站”。但由于面部静脉的特殊结构,血液除了会正常向下流动到颈部静脉,还会向上流到颅内。
安全警示:如果脸上长了痘痘,千万别用手去挤,不然手或痘痘周围皮肤上的细菌、灰尘很容易随之进入血液,沿着静脉网络四处流窜,最易造成眼睛和鼻子等器官感染,严重者还会引发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
NO2:引发头痛的枕三角
危险地带:枕三角是指枕骨下,包括颈后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的范围。这里有人体最复杂的关节:枕——第一颈椎——第二颈椎关节。头部的左右旋转、点头、摇头动作主要靠这些关节完成。正常颈椎向前微凸,神经动脉在中间穿行,这样的弧度很容易增加颈椎的弹性,使得头部震动减缓。
危险形成:如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颈部的前凸就会逐渐变直,或转为后凸,就会压迫正常工作的神经、血管,不仅容易引发偏头痛、脑中风等疾病,还会导致颈性心绞痛。
安全警示:避免高枕睡眠。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对颈椎的压力,容易加速导致颈椎的病变;颈肩部要注意保暖,风寒之气最容易伤害筋骨。如果颈部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受到冷风吹拂,很容易发生强直和疼痛;此外,要经常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经常偏头耸肩;同一个姿势维持1小时之后,要注意放松一下肩颈部的肌肉,做些头和上肢的前屈后伸、旋转运动,以增强颈肩肌肉应对突然变化的能力。
NO3:容易受伤的肩三角
危险地带:肩三角相当于上臂间关节三角肌的位置。这个区域肌肉厚实,三角肌从前、外、后三面包绕肩关节,腋神经分布于其中,支配着三角肌的收缩和舒张。全身其他关节只能做屈、伸两个动作,而肩关节由于具有特殊的球窝结构,可以做5个方向的动作。
危险形成:由于肩关节结构比较松散,如果运动不当很容易因肌肉瞬间拉伤而损伤肩部软组织;此外,由于上身的各种运动常会使用肩关节,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会受到磨擦和挤压,容易发生慢性劳损或软组织炎症。
安全警示: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让肌肉、韧带得到充分伸展;运动量要适度,在运动中各个关节要保持微弯,避免动作过大,避免对抗的阻力伤及关节。
NO4:女性的生殖三角
危险地带:生殖三角由会阴深横肌、尿道膜括约肌和下方的三层筋膜组成。在这个三角区域中包括了女性全部的生殖器官,这些器官所分泌的雌激素,让女性保持特有的月经、体形、皮肤和身体感觉。
危险形成:由于女性的女性私处是个开放的器官,所以一不留心,细菌便会长驱直入。而由于这个部位阴暗、潮湿的环境特点,特别适合细菌的滋生。当有了炎症后,该区域丰富的血管,会使细菌一路向上蔓延。
安全警示:由于该区域临近肛门,皮肤皱褶又多,汗腺丰富,因此做好清洁保护工作最为重要。尤其在月经期间,必须勤换卫生巾,以免血渍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地;入厕前要洗净双手,以免细菌侵入。
除了有面部三角区,还有私处三角区,肩部三角区等,人体三角区是很脆弱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的三角区,因为三角区部位的血管丰富,一旦受到外力的伤害,就会出现大出血,感染,休克等症状,严重的危及生命安全。
在取颈淋巴结活检时,应注意保护其邻近结构:如在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内,需要保护颈动脉鞘(里面走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及其深面的颈交感干,同时避免损伤邻近器官如气管、食管、甲状腺、甲状旁腺和胸锁乳突肌等;在枕三角内应避免损伤副神经;在颈根部,要保护锁骨下V、胸膜顶与肺尖、胸导管、锁骨下A与臂丛及膈神经等。
肩部是我们上体很关键的一部分,尤其是三角肌的部分,是我们肩部力量的来源,所以强化你的肩部,提高提拉推举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肩膀是支撑整个上半身形态的重要部分,许多人每天都要坐立很长时间,肩膀自然就放松了下来,呈现出内旋的状态,让整个人看上去没有精神,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错误的姿态,让我们展现出该有的精气神。
锻炼你的三角肌,下面的四个动作会告诉你,三角肌中后束的部分是怎么练的,用这套练习练出强大的肩部,让你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变。
那么为何要着重于我们的中后束部分呢?因为许多情况下,肩部的前束都会发力,所以前束比你想象的要强大一些,而中后部分就比较弱,所以要加强对该部分的刺激。
而且肩内收的主要元凶,就是由中后束的薄弱造成的,强化中后束的区域,就能有足够的力量,支撑你保持正常的肩部姿态。
和其他的训练相同的一点就是,在开始前要做好肩部的准备活动,用小重量的哑铃,完成一些平举的练习,让肩部开始充血,再进行接下来的训练,这样大重量也可以尝试下。
动作一:站姿哑铃飞鸟
这是一个能够让整个肩部,得到很好的刺激的练习,让你的肩膀变的更加宽厚。
需要一对重量适当的哑铃,双手分别抓握稳固,打开双腿身体站直,让手臂自然下垂在两侧,弯曲手肘向上抬举哑铃,完成飞鸟的动作,让哑铃到达肩部的高度,挤压肩部的肌肉,接着缓缓下放哑铃,再多做几次以上的练习,让肩部肌肉得到充分刺激。
哑铃不要用太重的,上抬起来后手臂也不要伸直,保护你的肘关节。
动作二:蝴蝶机反向飞鸟
这个练习可以很好的,锻炼到三角肌后束,以及背部的肌肉。
面向蝴蝶机坐立,背部挺直将胸部顶在护垫上,然后双手握紧两侧的把手,绷紧你的核心,肩部后侧发力,将把手向后拉动,挤压你的后束肌肉,让手臂展开,同时可以稍稍弯曲,两臂在一个平面的运动,大臂连成一条直线后,再收力缓缓回到起初姿态,重复完成。
不要前后晃动身体,以此来借助力量完成,保持稳定的上身很关键。
动作三:杠铃颈后推举
这也是一个全面的肩部锻炼动作,还可以辅助刺激到你的背部肌群。
新手推荐采用有靠背的史密斯架做这个练习,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杠铃是上下直线运动的,还可以让你的背部稳定,有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肩部。坐在座椅上,将杠铃推举起来放在颈部后方,接着向上推举起来,让手臂几乎伸直,再重复做到计划的数量。
如果你的推举力量不足,那么就从空的杠铃杆做起,或者用哑铃来完成这个练习。
动作四:斜板杠铃片飞鸟
这是一个三角肌后束的锻炼动作,也可以让你的背部得到锻炼。采用杠铃片完成,是因为这样还能让小臂得到刺激,让你的抓握能力得到提升。
左侧是身体的一部分,基本上的器官都有哦。(一)脑颅骨(8)
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
顶骨、颞骨(各1对)
(二)面颅骨(15)
包括: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各1对)
下颌骨、舌骨、犁骨(各1块)
四、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共64块,每侧各32块)
1肩胛骨
2锁骨
3肱骨
4前臂骨
①桡骨
②尺骨
5手骨
①腕骨(共8块)
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腕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②掌骨(共5块)
③指骨(共14块,除拇指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
(二)下肢骨(62)
1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融合而成)
2股骨
3髌骨
4小腿骨
①胫骨
②腓骨
5足骨
①跗骨(共7块)
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各1块)
楔骨3块
②跖骨(共5块)
③趾骨(共14块,除拇趾2块其余各趾均为3块)
(五)听小骨
2肌肉系统
编辑
一、头部肌
(一)颅面肌
1颅顶肌
2眼周围肌(眼轮匝肌)
3口周围肌(眼轮匝肌)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二、颈前外侧肌
(一)颈浅层肌和颈外侧肌
包括: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二)舌骨上肌群
包括: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三)舌骨下肌群
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四)椎外侧肌
1前斜角肌
2中斜角肌
3后斜角肌
三、躯干肌
(一)背部深层肌
1夹肌
包括:头夹肌、颈夹肌
2竖脊肌
(二)枕下肌
(三)胸部肌
1肋间肌
①肋间外肌
②肋间内肌
③肋间最内肌
2膈肌
(四)腹部肌
1腹前外侧群
①腹外斜肌
②腹内斜肌
③腹横肌
④腹直肌
2后群
包括:腰大肌、腰方肌
(五)盆部肌
包括:肛提肌、尾骨肌、梨状肌、闭孔内肌
四、上肢肌
(一)连接上肢与脊柱的肌
1斜方肌
2背阔肌
3菱形肌
4肩胛提肌
(二)连接上肢与胸壁的肌
1胸大肌
2胸小肌
3前锯肌
(三)肩胛部肌
1三角肌
2冈上肌
3冈下肌
4小圆肌
5大圆肌
6肩胛下肌
(四)上肢肌
1前群
①喙肱肌
②肱二头肌
③肱肌
2后群(为肱三头肌)
(五)前臂肌
1前群第一层
①肱桡肌
②旋前圆肌
③桡侧腕屈肌
④掌长肌
⑤尺侧腕屈肌
2前群第二层(为指浅屈肌)
3前群第三层
包括: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4前群第四层(为旋前方肌)
5后群浅层
①桡侧腕长伸肌
②桡侧腕短伸肌
③指伸肌
④小指伸肌
⑤尺侧腕伸肌
6后群深层
①旋后肌
②拇长展肌
③拇短伸肌
④拇长伸肌
⑤示指伸肌
(六)手肌
1外侧群(为大鱼肌)
2内侧群(为小鱼肌)
3中间群(包括:骨间肌7块、蚓状肌4块)
五、下肢肌
(一)髂区肌
1髂腰肌
2腰小肌
(二)臀肌和大腿肌
1臀肌
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2大腿肌
①前群
包括: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四头肌
②内侧群
包括: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③后群
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三)小腿肌
1前群
包括: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
2外侧群
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3后群
①后群浅层
包括: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
②后群深层
包括: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
(四)足肌
1足背肌
2足底肌
3足固有肌
3消化系统
编辑
一、口腔
(一)口腔黏膜
(二)口唇与颊
(三)牙龈
(四)腭
(五)牙
(六)舌
二、唾液腺
(一)腮腺
(二)下颌下腺
(三)舌下腺
三、咽
(一)鼻咽
(二)口咽
(三)喉咽
四、消化管
(一)食管
(二)胃
(三)小肠
1十二指肠
2空肠
3回肠
4盲肠
5阑尾
6结肠
7直肠
8肛管
五、消化腺
(一)胰
(二)肝
(三)肝外胆道
1肝总管
2胆囊
3胆总管
六。腹膜
(一)腹膜腔
(二)腹膜隐窝
1肝肾隐窝
2陷凹
(三)网膜
1小网膜
2大网膜
3网膜囊
七、系膜
(一)肠系膜
(二)阑尾系膜
(三)横结肠系膜
(四)乙状结肠系膜
4韧带系统
编辑
(一)肝的韧带
1镰状韧带
2冠状韧带
3三角韧带
4肝圆韧带
(二)脾的韧带
1胃脾韧带
2脾肾韧带
5呼吸系统
编辑
一、鼻
(一)外鼻
(二)鼻腔
1鼻前庭
2固有鼻腔
(三)鼻旁窦
1上颌窦
2额窦
3蝶窦
4筛窦
二、喉
(一)喉的软骨
1甲状软骨
2环状软骨
3勺状软骨
4会厌软骨
(二)。喉的连接
1环勺关节
2环甲关节
3弹性圆锥
4甲状舌骨膜
(三)喉肌
(四)喉腔
(五)喉黏膜
三。气管和主支气管
(一)气管
(二)主支气管
1右主支气管
2左主支气管
四。肺(左右各一)
五胸膜
(一)胸膜的分部
1脏胸膜
2壁胸膜
(二)壁胸膜的分部
1胸膜顶
2肋胸膜
3膈胸膜
6泌尿系统
编辑
一、肾(左右各一)
(一)结构
1肾小盏
2肾大盏
3肾盂
(二)肾的被膜
1纤维囊
2脂肪囊
3肾筋膜
二、输尿管(左右各一)
三膀胱
四尿道
7循环系统
编辑
一、心血管系统
(一)血管的种类
1动脉
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
2毛细血管
3静脉
包括: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微静脉
(二)心
1心壁
包括: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2心骨骼
包括:纤维三角2个(即:左、右纤维三角)
瓣环4个(即: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三尖瓣环)
3心间隔
包括:房间隔、室间隔
4心的内腔
①右心房
包括:固有心房、腔静脉窦
②右心室
包括: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
③左心房
包括:左心耳、左心房窦
④左心室
包括: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
5心的传导系
①窦房结
②房室结
包括: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后结间束
③房室束
包括:左束支、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
(三)心的血管
1冠状动脉
①左冠状动脉
包括:前室间支、旋支
②右冠状动脉
包括:后室间支、左室后支
2心的静脉
①心最小静脉
②心前静脉
③冠状窦
包括: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
(四)心包
1纤维心包
2浆膜心包
3心包窦
(五)动脉
1肺动脉干
①左肺动脉
②右肺动脉
2主动脉
①升主动脉
②主动脉弓
包括: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③头臂干
包括: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3头颈部的动脉
①颈总动脉
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②颈外动脉
向前发出: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舌动脉
向后发出:枕动脉、耳后动脉
自内侧壁发出:咽升动脉
终末支是: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③颈内动脉(入颅腔)
4上肢的动脉
①锁骨下动脉
包括: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
②腋动脉
包括: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
③肱动脉
包括:桡动脉、尺动脉
④桡动脉
包括:掌浅支、拇主要动脉
⑤尺动脉
包括:骨间总动脉、掌深支
⑥掌浅弓、掌深弓
5躯干的动脉
①胸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肋间后动脉、膈上动脉
b脏支
包括:支气管支、心包支、食管支
②腹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膈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
b脏支
成对的脏支: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
不成对的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6盆部的动脉
①髂总动脉
包括:髂内动脉、髂外动脉
②髂内动脉
a壁支
包括: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闭孔动脉
b脏支
包括: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
③髂外动脉
包括:腹壁下动脉、旋髂深动脉
7下肢的动脉
①股动脉
包括:股深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
②腘动脉
包括:胫前动脉、胫后动脉
③胫前动脉
④胫后动脉
包括:腓动脉、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
⑤足背动脉
包括:弓状动脉、足底深支、第一趾背动脉、足底弓
⑥足底弓
(六)静脉
1肺循环的静脉
包括:左肺上、下静脉,右肺上、下静脉
2体循环的静脉
①上腔静脉系
接纳:
a头臂静脉(接纳:椎静脉、胸廓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肋间最上静脉)
b头颈部的静脉 接纳:
I颈内静脉(接纳:颅骨、脑、面、浅部和颈部大部分区域的静脉)
即:颅内属支
颅外属支(接纳: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舌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
II颈外静脉
III锁骨下静脉
C上肢的静脉
包括:上肢的浅静脉(接纳: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上肢的深静脉(接纳:腋静脉)
d胸部的静脉
包括:胸腹壁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脊柱的静脉(接纳:椎内静脉丛、椎外静脉丛)
②下腔静脉系
接纳:
a下腔静脉
b髂总动脉 接纳:(髂内静脉、髂外静脉)
c下肢的静脉
包括:下肢浅静脉(接纳:小隐静脉、大隐静脉)
下肢深静脉(接纳:腘静脉)
d下腔静脉的属支
包括:壁支(接纳:膈下静脉、腰静脉)
脏支(接纳:睾丸静脉、卵巢静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肝静脉)
e肝门静脉系统
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接纳:肠系膜上、下静脉、胃左、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8淋巴系统
编辑
(一)淋巴组织
(二)淋巴管道
1毛细淋巴管
2淋巴管
3淋巴干
①左、右颈干
②左、右锁骨下干
③左、右支气管纵隔干
④左、右腰干
⑤肠干
4淋巴导管
①右淋巴导管
包括: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
②胸导管
(三)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
(四)全身各部的淋巴结
头颈部的淋巴结
1头部的淋巴结
①枕淋巴结
②乳突淋巴结
③腮腺淋巴结
④下颌下淋巴结
⑤颏下淋巴结
2颈部的淋巴结
①颈前淋巴结
②颈外侧淋巴结
a颈外侧浅淋巴结
b颈外侧深淋巴结
包括:咽后淋巴结、颈内二腹肌淋巴结(角淋巴结)、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上肢的淋巴结
1肘淋巴结
2腋淋巴结
①外侧淋巴结
②胸肌淋巴结
③肩胛下淋巴结
④中央淋巴结
⑤尖淋巴结
胸部的淋巴结
1胸壁淋巴结
①胸骨旁淋巴结
②肋间淋巴结
③膈上淋巴结
2胸腔脏器淋巴结
①纵隔前淋巴结
②纵隔前淋巴结
③气管、支气管和肺淋巴结
包括:肺门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
腹部的淋巴结
1腹壁的淋巴结
2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结
①沿腹腔干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②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③沿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盆部的淋巴结
1髂外淋巴结
2髂内淋巴结
3骶淋巴结
下肢的淋巴结
1腘淋巴结
2腹股沟淋巴结包括: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