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干部的体 表标志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肢部的体 表标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全长。肱骨:肱骨内上踝、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桡骨:桡骨头、茎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3;下肢部的体 表标志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联合、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髌骨:前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体表的肌性标志 一、头颈部 咬肌 当牙咬紧时,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下方可摸到坚硬的条状隆起。 嗫肌 当牙咬紧时,在聂窝,于颧弓上方可摸到坚硬的隆起。 胸锁乳突肌 当面部转向外侧时,可明显看到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呈长条状的隆起。 二、躯干部 斜方肌 在项部和背上部,可见斜方肌的外上缘的轮廓。 背阔肌 在背下部可见此肌的轮廓,它的外下缘参与形成腋后壁。 竖脊肌 脊柱两旁的纵形肌性隆起。 胸大肌 胸前壁较膨隆的肌性隆起,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前锯肌 在胸部外侧壁,发达者可见其肌齿。 腹直肌 腹前正中线两侧的纵形隆起,肌肉发达者可见脐以上有三条横沟,即为腹直肌的腱划。 三、上肢 三角肌 在肩部形成园隆的外形,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肱二头肌 当屈肘握拳时,此肌收缩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在肘窝中央,当屈肘时可明显模到此肌的肌腱。 肱三头肌 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肢三头肌长头。 肱桡肌 当握拳用力屈肘时,在肘部可见到肱桡肌的膨隆肌腹。 掌长肌 当手握拳、屈腕并使外展时,在腕掌面的中份、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桡侧腕屈肌 同上述掌长肌的动作,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尺侧腕屈肌 用力外展手指,在腕横纹上方的尺侧,豌豆骨的上方,可见此肌的肌腱。 鼻烟窝 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腱。在后二肌腹之间有深的凹隆,称鼻烟窝。 指伸肌腱 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2~5指的肌腱。 四、下肢 股四头肌 在大腿前方,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内。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臀大肌 在臀部形成圆隆外形。 股二头肌 在国窝的外上界,可摸到它的肌腱止于腓骨头。 半腱肌、半膜肌 在国窝的内上界,可摸到它们的肌腱止于胫骨,其中半腱肌腱较窄,位置浅表且略靠外,而半膜肌腱粗而圆钝,它位于半腱肌腱的深面和靠内。 拇长伸肌 当用力伸姆趾时,在踝关节前方和足背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胫骨前肌 在踝关节的前方,姆伸肌腱的内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趾长伸肌 当背屈时,在踝关节前方,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在伸趾时,在足背可清晰见到至各趾的肌腱。 小腿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并向下形成粗索状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骨折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小意外时间,有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可能会骨折。手腕部骨折也是比较常见的,它发生在手腕部位,并且分有几种不同类型的骨折。那么,手腕部骨折类型有哪些?手腕部骨折后怎样恢复得快?一起来了解一下!
1、手腕部骨折类型
(1)桡骨远端骨折
常规进行前后位、侧位、斜位X线检查,对于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来说不容易漏诊;但是对于无移位的骨折,特别是桡骨茎突骨折,容易漏诊。桡骨茎突骨折是一斜行的骨折,常累及关节面,常发生于轴向应力或直接打击。
图157岁女性,摔倒后手掌撑地,桡骨茎突压痛。(A~C)前后位、斜位、侧位片示软组织肿胀()和发丝样骨折(白色箭头);(D~F)2周后,前后位、斜位、侧位片示骨折线显明,由于新骨痂沉积而呈现透亮线与硬化线并存;(G~I)另一患者,桡骨茎突骨折在前后位及侧位片上显示不明显,而在斜位片显示更清楚
(2)舟状骨骨折
舟状骨骨折60%~70%发生于腰部,15%发生于近极,10%发生于远极,8%发生于远端关节面。除了常规的前后位、侧位、斜位片外,还需要拍专门的舟状骨位片(腕关节尺偏,以舟状骨为中心的腕关节前后位片),特别是鼻烟壶有压痛时。
图2舟状骨骨折(A、B)第1例患者,舟状骨远极关节内骨折(白色箭头),斜位片显示较清楚(B);(C、D)第2例患者,舟状骨腰部骨折(虚线箭头),斜位片显示较清楚(D);(E~H)第3例患者,舟状骨近极骨折,常规X线片均未看到骨折,而在舟状骨位片上才能见到骨折(虚线圆)
(3)掌板骨折
掌板是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关节囊掌侧的纤维结构,防止关节过伸。掌板的远端部是增厚的纤维软骨,附着于指骨掌侧基底部,而其两侧与侧副韧带的纤维融合。掌板骨折多发生于过伸损伤,为撕脱性骨折。
图3掌板骨折(A~C)小指前后位、斜位、侧位片,由于骨折的部位及特点,在前后位片上通常难以发现骨折;放大后的斜位(D)、侧位(E)可见一骨碎片(白色箭头)
(4)腕掌关节骨折脱位
腕掌关节骨折脱位为高能量损伤,常伴有神经损伤。腕掌关节组成骨多,侧位片上重叠遮挡多,骨折不易发现,容易漏诊。在前后位片上,关节面不平滑、关节间隙不对称、关节皮质破坏、关节面重叠常提示腕掌关节骨折脱位。特别是第4、5腕掌关节脱位,在前后位片上不容易发现;该损伤不稳定,也称为「变异型拳击手损伤/骨折」。
图4第4、5腕掌关节骨折脱位。(A)正常腕掌关节,关节面平衡起伏、平行;前后位(B)、斜位(C)、侧位(D),第5掌骨近端附近软组织肿胀(白色箭头),冠状面关节面重叠,背侧撞击剪切应力致钩状骨骨折(),在前后位及斜位片上可见双密度影。第4掌骨底部可见微小骨折碎片(D,虚线箭头),第4、5掌骨掌侧成角。(E~G)变异型拳击手损伤:第4、5掌骨背侧脱位而未见骨折(E,虚线方框),钩状骨有骨折小碎片(F,短虚线箭头),第4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G,长虚线箭头)
(5)钩状骨骨折
钩状骨骨折可发生于体部和钩部,钩部骨折更多见,可合并有第4、5腕掌关节脱位。受伤机制由直接暴力或腕横韧带撕脱伤所致。骨折征象包括钩部无显示、骨皮质边缘模糊、硬化或双密度影等。常规的正侧位常无法明确诊断,需要加拍腕管位,可清晰显示其钩部。
图5打高尔夫球后腕部急性疼痛。常规腕关节X线片正常(X)。腕管位片(B)隐约可见钩部横行骨折(虚线箭头),CT检查(C、D)进一步明确了诊断
(6)三角骨骨折
三角骨骨折是除舟状骨骨折外腕关节常见的骨折之一。其背侧是背侧桡腕韧带的附着点,因此背侧骨折更常见。常规正侧位片基本可明确诊断。背侧骨折可在侧位片上看到一小骨块。
图6三角骨骨折。(A)前后位片骨折不明显,(B)仅在侧位片上见一小骨块(短箭头),伴有软组织肿胀(长箭头)。
(7)腕关节脆弱区
月骨周围脱位和月骨周围骨折脱位常发生于摔倒后手掌撑地,由过伸、轴向暴力所致。所谓的「脆弱区」包括桡骨茎突、大多角骨、舟状骨、头状骨近端、钩状骨近端、三角骨的月骨缘、尺骨茎突。
图7经舟状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腕关节前后位、斜位、侧位)。(A,B)前后位、斜位示月骨腰部骨折(黑箭头),第1、2腕弧中断,舟状骨近极()仍在原位,而远极(虚线)背侧脱位
2、骨折后如何锻炼
(1)功能锻炼早期
一般在伤后1-2周进行,此时期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促进恢复。
功能锻炼的开始时间为骨折得到复位固定后,主要以伤侧肌肉做等长收缩,也就是在关节不动的情况,肌肉做由节奏的静力手术和放松,及我们平时所说的肌肉“绷紧”和“放松”,通过肌肉的等长收缩可以预防肌肉萎缩或者粘连,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2)功能锻炼的中期
从伤后2周至骨折的临床愈合阶段,此时期伤肢肿胀逐渐消失,疼痛减轻,骨折端右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处也日益稳定。
此时期除继续做肌肉等长运动外,还可在医护人员或者健侧肢体的帮助下,逐渐恢复骨折部位近端、远端未固定的关节活动和骨折处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运动转为主动运动,以防止临近关节的活动度下降;在病人许可时,应该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
(3)功能锻炼后期
对于已经达到临床愈合或者已经除去外固定、此时骨性骨痂已经形成,X线上已显影,骨骼有了一定的支撑力,但多存在临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因此此时康复运动的目的是hi恢复受累的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使肢体功能恢复。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
对于容易骨折的地方:人体的大部分骨骼都是坚硬的,尤其是青壮年,通常 发生骨折的部位为皮质骨与松质骨交接的地方,一般为长形骨的两端。如上臂肱骨近端、前臂桡骨远端、股骨粗隆 (转子)间,这些部位是坚硬的骨质和疏松的骨质交接的部 位,一旦受到暴力影响,这些地方容易发生骨折。而骨质 疏松的患者,通常是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骨折,加上对意外事件缺乏本能的防卫反应,常造成下列部位的骨折:肱骨 外科颈骨折、脊椎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等。
怎么做很容易骨折:骨折分为三种,你可以选一种。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2间接暴力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落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的椎体发生压缩性或爆裂骨折。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如远距离行走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一、头部(一)太阳穴太阳穴是颅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受到打击或挤压,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响脑的功能。
打击太阳穴容易破坏人的平衡:太阳穴一旦受暴力打击,首先会震动大脑颞叶的位听中枢,使位听中枢受到强烈刺激,造成一时性的平衡感觉丧失,全身肌紧张调节絮乱,同时,也会刺激太阳穴下的神经,使人头晕、目眩、两眼发黑,平衡不能维持。
太阳穴处的颞骨动脉沟和骨管构成了一个明显的薄弱带,打击太阳穴,往往首先容易在这条骨沟上造成骨折,接着又多容易累及骨沟内的脑膜中动脉损伤,引起颅内血肿。
太阳穴深层颅内有众多的出血来源,当太阳穴遭暴力打击,不仅可以因颅骨颞鳞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而且常常可以在颅骨完好的情况下损伤脑膜中动、静脉,在中颅窝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破裂形成血肿,不仅十分迅速,而且后果极为严重。脑膜中动脉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后的间歇清醒期极短,多则不足1小时,少则只有10分钟,常常在损伤2小时后完全昏迷。如果伤后6小时仍不能有效止血,即可致命。
(二)眼睛眼睛是人体最脆弱的器官,眼球受到钝力打击或钝器从眼球表面划擦而过,可致使眼球外层的角膜破裂或脱落,角膜损伤后,会使人眼部剧痛、怕光、眼睑无法睁开,视功能严重障图1633碍。除剧痛外,还可以因眼球受到外力压迫或肿胀压迫,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进而导致四肢无力,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下降。用拳击打眼部或用指端及其他锐器指戳眼窝,可致使眼球球体破裂,眼内大量出血,眼内容物突出,视力完全丧失。
(三)鼻、面三角区鼻损伤的后果鼻部遭钝性暴力击打,如拳击或钝器击打鼻梁,可将鼻骨击碎,还可累及下眼眶骨折,鼻损伤发生时,疼痛十分剧烈,此外,压迫泪骨,可致使鼻翼酸疼,泪流不止,造成暂时视力障碍。
(1)鼻损伤引发的危险鼻骨损伤常常累及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鼻窦损伤一般比鼻骨损伤更为严重。鼻窦损伤常常形成颅底骨折,使脑脊液从鼻腔外漏,上颌窦顶壁的裂伤,可造成眼球内陷,出现复视,筛窦损伤,可因视神经受到压迫而造成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脑脊液外漏的真正危机在于逆行性颅内感染,导致脑膜发炎,鼻窦裂伤使颅底骨与鼻腔相连通,外界细菌随时可逆行侵入大脑,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2)鼻腔出血引发的危险鼻腔出血的潜在危机并不在于失血本身,其真正的危险在于鼻内出血,流经咽喉,引起误吸。
面三角区破损引发的危险在面三角区内,神经、血管分布极为丰富,尤以静脉血管的分布较多。面部静脉结构特殊,都没有静脉瓣,因此容易造成血液逆行。而面部静脉血液的回流,多要经过面深静脉及眼内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窦。因而,面三角区破损,外界细菌极易通过面部静脉,向整个头、面部扩散,并沿面部静脉上行侵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诱发脑膜发炎,导致生命危险。
(四)耳门耳分为内耳、中耳和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3个部分。声波传人耳道,首先要经过耳膜。中耳位于内、外耳之间,起着传导声波的作用。内耳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分为感受听觉的部分和感受空间体位变化的部分。
用掌根击打耳门,可以因外力震荡和气浪的冲击造成中耳鼓膜破裂,引起耳内出血、疼痛、耳鸣和听力丧失,有时还会伴有头晕、恶心、休克等症状。
打击严重时,空气在狭小的耳道中形成强大的压力,可以造成内耳迷路震荡,致使内耳迷路出血,出现晕眩、恶心或短暂的昏迷,并使前庭器官的平衡机能遭到破坏,出现感觉偏差、站立不稳、无法掌握平衡。内耳迷路震荡所造成的昏迷,不同于脑震荡,不仅意识容易恢复,而且前庭器官的机能也容易得到代偿。因此,内耳迷路震荡后的昏迷只是暂时性的。
(五)耳根部耳根部即耳垂后根部,在耳垂后、下颌角以上、颞骨乳突以下的凹陷处。耳根部皮下缺少皮下组织,肌肉、皮肤极薄。耳根是从头侧面的部位上接近颅底和延髓。打击耳根部,很容易使颅底受到震荡,颅底震荡必然会波及延髓,使脑干受到震荡、牵拉或发生侧向位移,引起心跳突然减弱、减慢,血压下降,呼吸短促、困难,造成生命垂危,甚至可以出现严重的昏迷或心跳,呼吸骤停,使人立即毙命。严重的颅底震荡有时还会造成颅底骨折,颅底骨折一般都出现昏迷并有脑脊液自耳道漏出。
耳根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部位,掐拿耳根会产生剧烈疼痛,用力掐拿可使人晕厥。
(六)脑枕部脑枕部是指后脑枕骨粗隆上下这一部位。脑枕部与后颅窝相对应,向下与颈部没有明显的界限。外力打击脑枕部,常常造成致命的后果。很早以前,脑后正中的枕骨穴就已被民间列为“致命穴”。
脑枕部是对外力冲击承受力最差的一个部位,脑枕部遭打击极易形成脑震荡。
脑枕部历来被视为人体的要害,打击脑枕部易引起颅内损伤。
(七)颏部颏部又称为颌下三角区,又称颌下角。颏部是下颌底部的下颌骨下缘与下颌支前缘及上部颈根之间围成的一个三角区。颏部向下与颈部相连,向上通过下颌头与颅腔底部相连。下颌两侧的下颌头与颅底部的颞骨下颌窝共同组成下颌关节。由于下颌关节的存在使得颌下角与颅腔底部在骨结构上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在颌下三角区正中,有一个重要的经络穴位,即任脉的廉泉穴。自古民间就将其视为要害穴位,有“击打廉泉穴,气绝一命休”的描绘。由于打击廉泉穴常常因为头部的摆动和震荡使人跌倒,因此民间又有人将它俗称为“跌倒穴”。
打击颌下角可直接形成颅底部损伤。
打击颌下角,引起颅底骨折,往往发生没有直接损伤的口、鼻出血,并有脑脊液耳漏或脑脊液鼻漏;严重的颅底骨折常常合并较为严重的脑挫伤,因此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昏迷。
二、颈部(一)颈后枕下三角区颈后枕下三角区是指颈后发际以上、枕骨粗隆以下,颅、颈交界的部位。在这一部位上,头、颈之间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斜坡,深层为颅底的枕骨斜坡。枕骨斜坡上的肌肉在皮下围成图1640了一个三角,因此,这一部位被称为枕下三角区。经络之上的“风府穴”、“天柱穴”和“藏血穴”都在这一区域内。这些穴位早在古代就被民间视为要害穴位。
打击颈后枕下三角区容易引起颈椎损伤,造成颈椎骨折、脱位,压迫脊髓神经,引起四肢麻痹、高位截瘫。
颈后砍切伤可造成难以抑制的大出血。
(二)颈侧颈动脉三角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线的颈内侧三角中。颈动脉陷于颈动脉三角处,接近皮下,颈总动脉在此分支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因此,在颈侧的颈动脉三角处,能用手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
颈侧有一个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当颈动脉三角遭直接打击或压迫时颈动脉窦所承受的压力要远远超过循环血压。这种强大的压力刺激会通过延髓的心血管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心脏功能抑制或心脏功能衰竭,使心率骤减、心力衰弱、血压迅速下降,并因脑供血、供氧不足而很快导致昏厥或死亡。如果同时压迫两侧的颈动脉窦,几秒钟内可以使人昏迷。
迷走神经对心跳、呼吸的双重抑制作用打击或压迫颈动脉三角,会刺激颈部的迷走神经,对心跳和呼吸产生双重的抑制作用。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后,会将兴奋传人延髓的迷走神经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心力减弱,血压大幅度下降,同时还会引起长时间的反射性闭气,使呼吸突然中止,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和呼吸骤停而导致死亡。
(三)喉结人的喉结是由11块软骨作支架组成的,其中最主要、最大的一块叫甲状软骨。青春期,男性两侧甲状软骨板的前角上端增大,并向前突出形成成人喉结。
持续压迫喉结可使呼吸、循环受阻锁喉、扼喉、勒颈、以掌指持续地压迫喉结一般并不能使人立即致死,多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死亡速度比较缓慢。无论是压迫呼吸道使肺通气受阻,还是压迫动、静脉血管使脑循环血液受阻,都会由于脑血流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大脑缺氧而导致死亡。
打击喉结可以立即致死强力打击喉结,会刺激喉上神经和食管迷走神经丛产生强烈兴奋,传入延髓,引起反射性闭气、突然窒息、心率锐减、血压下降,甚至引起呼吸、心跳骤停而立即导致昏迷或死亡。
(四)咽喉咽喉是吞咽食物、发音的器官,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咽喉不仅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沟通的门户,而且是连接大脑中枢与脏腑肢体的桥梁和纽带,它是人体循环系统、传导系统、经络必经的图1643隘口。头部若因咽喉的阻塞而不能及时得到血液的补养,轻者出现头昏眼花、耳鸣失聪,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其中天突穴位于咽喉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用手指持续用力掐拿天突穴,可以使气管、无名静脉、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同时受到压迫,并可因呼吸受阻、静脉回流受阻、脑缺氧和神经反射作用,引起窒息或昏迷。
三、胸部(一)胸壁心前区心前区是整个胸壁最薄弱的部分,肋骨前后端固定,活动度很小,缓冲力极差,遭暴力打击,肋骨骨折很容易发生。
暴力打击可以引起心脏震荡。
轻微的心脏震荡只造成一时性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心传导功能絮乱,心率失常,心跳间歇,心悸无力以及心前区绞痛,可使人晕倒或失去抵抗能力;严重的心脏震动可造成心肌挫伤或心壁破裂,心肌挫伤只是心脏表面淤血,严重心律不齐,甚至伴有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
(二)心后区打击两肩胛骨之间的心后区,可强烈刺激胸椎段的交感神经中枢,并通过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影响心传导系统的功能,使心脏的自律性遭到破坏,导致心律不齐、心悸,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和闭气、窒息。
四、腹部在腹部要害遭暴力打击的一瞬间,如果腹部肌肉迅速收缩,腹壁就会突然变得坚硬,形成一股强大的抵抗力。如果外界暴力小于腹肌图1646的抵抗力,那就不至于伤及内脏。如果外界暴力大于腹肌的抵抗力,那么外力就会透过胸壁侵及内脏,使内脏发生损伤。如果腹肌在遭外力打击的一瞬间,来不及收缩,依然处于松驰状态,腹壁就无法抵抗外力,在这种情况下,轻微的暴力也可以透过腹壁,传达到腹内脏器,造成内脏损伤。腰腹部要害包括腹前三角区、左软肋、右软肋、腰肾部、腰椎和会阴。
一)腹前三角区在上腹部中区,胸骨剑突以下,形成了一个以两侧肋骨边缘为界,下口开放的三角区。这一三角区被称为胸骨下角或腹上角,通常又被俗称为心窝或心口。腹部神经极其丰富,支配各脏器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彼此交错成神经网络,在腹腔内形成了很多神经丛,其中最主要的神经丛为太阳神经丛,刺激腹腔太阳神经丛,引起强烈的神经反射。因此,以拳、脚打击肚脐以上的上腹部,尤其是打击胸骨剑突下的心窝处,可立即引起剧烈的腹痛,使人不能呼吸、不能直立、腹肌痉挛、瘫倒在地,有力地打击心窝处,可以将胸骨剑突击断,造成大量的腹腔内出血,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二)左软肋左侧肋软骨下,是脾脏的所在部位,脾脏质地缺乏弹性,极为脆弱,而且,脾脏表面被膜又非常薄。因此,以拳、脚直接打击左上腹,可以因突然的暴力作用,使脾脏于腹腔内发生大的移位,引起脾破裂,或使脾韧带和脾被膜发生撕裂,也可以因左上腹8~11肋发生骨折,骨折断端刺伤脾被膜和脾实质,造成脾破裂。脾脏既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又是人体重要的储血器官,同时兼有防御和免疫的功能。
(三)右软肋右软肋是指上腹部肝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体积较大,然而固定较差,而且肝脏本身质地脆弱,缺少弹性,以拳、脚等暴力打击右上腹,可以使肝脏移位,因肝脏发生扭转而破裂,也可以使右侧肋骨骨折。此外,强烈的震荡和牵拉作用,也能造成肝破裂。肝脏首先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不仅直接参与物质代谢,而且是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并有解毒的功能。肝脏又是人体最大的造血和储血器官。
五、会阴又称为裆部广义的会阴系指盆腔底部。盆腔底部是由皮肤、筋膜和肌肉等软组织构成,前方以耻骨联合为界,后方以尾骨尖为界,两侧以坐骨结节为界,外观为一个菱形。两侧坐骨结节的连线将会阴分为前、后两个三角。
前方的三角为生殖三角,后方的三角称肛门三角。狭义的会阴是指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部位。会阴是一个特殊部位不仅有人的生殖器官,而且又是神经、血管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会阴的主要神经血管为阴部神经和阴部内动脉。阴部内动脉和阴部神经在会阴深部相互伴行,并于此向表皮发出许多细小的动脉分支神经末梢。
(一)男性外生殖器男性生殖器官在会阴生殖三角暴露于腹腔外。外生殖器包括阴茎和阴囊。阴囊是腹壁的膨出部分,容纳着一对睾丸和附睾。睾丸表面有一层韧性很强的蓝白色被膜,叫做睾丸白膜。白膜对睾丸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使睾丸不致轻易变形。睾丸神经丰富,对外界的温、压触觉极其敏感。以膝顶、脚踢男子裆部或以手揪、掐阴囊,可造成阴囊挫伤或睾丸破裂,轻则疼痛难忍,重则会发生神经性休克,甚至引起死亡。
阴囊受到轻微打击,睾丸便会反射性地向上收缩,以缓冲打击力量。睾丸上缩可以从阴囊内脱离进入腹腔,引起血流中断。长时间的超常温度和缺血,不仅影响精子生成,而且导致睾丸组织坏死。睾丸受打击后上缩,会使人疼痛不堪、弯腰倒地,甚至休克。由于阴囊表皮疏松、血管丰富,遭打击后阴囊血肿常常比较严重,而且出血易于扩散,有时出血能蔓延至腹部及整个会阴。
打击力量较重时,睾丸可以在外力作用下,与耻骨和坐骨相碰撞,发生破裂。以五指用力揪、掐阴囊,也可将睾丸挫碎。睾丸损伤后阴囊及会阴部会产生剧烈疼痛,阴囊持续肿大,并出现恶心、呕吐,以及严重休克,甚至可以当即致死。因此,攻击裆部可以轻易使人失去抵抗能力,束手任人摆布,也可轻易致人于死地。
(二)女性会阴女子会阴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部位,攻击裆部易致外阴出血,并产生剧烈疼痛,严重的也会引起休克,但后果一般不如男子严重。
六、人体的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一般指分布于内脏、血管和腺体的运动神经。植物性神经根据机能和部位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一)主要的交感神经丛有:颈内外动脉丛(分布于颈动脉、汗腺、唾液腺、瞳孔扩大肌等)、心丛和肺丛(分布于心肺等处)、腹腔神经丛(分布于胃、肠、肝、脾、肾、胰等处)、盆丛(分布于直肠、膀胱和子宫等处)。交感神经的作用是能够使心跳加快、加强,使胃肠的活动减弱,瞳孔扩大。
(二)副交感神经主要分布于泪腺、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心、肺、消化道、肝、脾、肾、胰、膀胱等处。副交感神经中以迷走神经为最大、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使心跳减慢、减弱,使胃肠活动加强,瞳孔缩小。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从表面上看来是互相对立的,实际上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的。这两种神经共同活动,在神经中枢的调节下保证人体更准确地适应环境。在格斗中,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因而心脏的搏动加快,血液循环加快,呼吸运动加强,汗腺分泌增多,骨胳肌内血管扩张,以便进行肌肉活动;同时,副交感神经也参加活动,它抑制某些不必要器官的活动,以保证人体的运动器官等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一旦人体的某个部位受到重击,会使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产生反应,轻则痛疼,重则引起机能活动性障碍,使人产生暂时性自我保护现象,出现人的肢体或部位运动不便,从而失去战斗力,严重的会出现暂时性休克现象。
七、骨骼(一)锁骨锁骨横于颈部和胸部交界处,全长于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锁骨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形似长骨,但无骨髓腔,可区分为一体两端。中间部分是锁骨体,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内侧端粗大,与胸骨柄相关节,称为胸骨端;外侧端扁平,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称肩峰端。锁骨支持肩胛骨,使上肢骨与胸廓保持一定距离,利于上肢的灵活运动。由于位置表浅,锁骨易骨折,并多见于锁骨中、外1/3交界处。
如跌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或肩部着地,锁骨外端易造成骨折;直接外力对其部位中外1/3处进行撞击,易造成粉碎或横行骨折。肩锁关节脱位的损伤机制与分类肩锁关节损伤最常见的外伤机制是患者侧位摔倒时,上臂内收、患肩直接着地引起,约占70%。外力使肩及锁骨向内下方移位,使锁骨的下缘抵于第一肋骨上。第一肋骨形成支点,从而使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受到牵拉的力量。此时或可发生锁骨或第一肋骨骨折,或可扭伤肩锁韧带(Ⅰ型损伤或轻度扭伤),因韧带纤维结构尚完整,关节仍保持稳定。如外力较大或可使肩锁韧带断裂,造成锁骨外端前后方向不稳,或有轻度向上移位(Ⅱ型损伤或中度损伤)。如果暴力更大,则进一步造成三角肌和斜方肌肌纤维自锁骨及肩峰上撕裂以及喙锁韧带断裂(Ⅲ型损伤或重度损伤)。偶尔喙突受喙锁韧带牵拉发生撕脱骨折,而韧带本身仍保持完整。整个上肢及肩胛骨由于失去在锁骨上的韧带悬吊作用而向下坠。Ⅲ型损伤主要发生在20岁左右青年人身上。
直接暴力作用于锁骨外端或患者摔倒时肩的后外上方首先着地,肩后方受到一向前内方的外力作用时,肩锁关节处形成一向后的应力,可造成锁骨外端向后方移位的特殊类型肩锁关节损伤。因为锁骨不表现出有向上的移位,甚至在应用x线片检查时也不能显示出锁骨外端的移位,因此易于漏诊。
上肢伸展位摔倒时,通过上臂、肱骨头到肩峰传导的间接外力,也可以损伤肩锁关节(约占5%)。由于外力使肩胛骨上移,使喙锁间隙变窄,因此不会损伤喙锁韧带。外力足够大时,可以造成肩锁关节的严重损伤,也可造成肩峰骨折或肩关节向上脱位。个别病例有肩锁关节下方脱位者,锁骨外端移位到喙突以下。
(二)胸骨为细长的扁骨,上宽下窄,位于胸前壁正中,从上至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3部分。胸骨柄的上缘中部有颈静脉切迹,两侧有锁切迹,连接锁骨。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叫胸骨角。胸骨体两侧缘有与第1~7肋软骨相连接的肋切迹。剑突在胸骨的最下末端游离。
由暴力冲撞或钝器碰击胸骨,轻者可造成胸壁软组织损伤,重者可出现胸骨骨折,多伴有胸膜腔内器官或血管损伤,导致气胸、血胸。开放性损伤造成的开放性伤口直通胸腔,脏器损伤(心、肺、大支气管等),可出现开放性气胸和(或)血胸,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打击胸骨剑突可立即引起剧烈疼痛,使人不能呼吸和直立、腹肌痉挛、昏迷,重则可死亡。
(三)肱骨位于臂部,是典型的长骨,可分为一体二端。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在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各有隆起,分别称为大结节和小结节,两者之间的纵沟为结节间沟。
下端处稍细,称外科颈,为较易发生骨折的部位。肱骨体中部外侧有一粗糙的隆起,称三角肌粗隆。在肱骨体的后面有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桡神经通过,故肱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此神经。
肱骨下端前后扁平,末端有两个关节面,靠内侧的是肱骨滑车,靠外侧的是肱骨小头,滑车后面上方有一鹰嘴窝。下端的内、外侧部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的背面有一浅沟,为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当内上髁骨折时,容易损伤此神经。
肱骨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如重物撞、挤压、打击及扑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前臂或肘部传至各部位。
(四)尺骨与桡骨尺骨位于前臂的内侧部,上端粗大,下端细小。上端有两个突起,后上方的较大,称鹰嘴,是肘后部的重要体表标志,前下方的较小,称冠突,两突起间半月形的关节面称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
冠突的外侧面有一凹面,称桡切迹,与桡骨相关节。冠突前下方的粗糙突起为尺骨粗隆。尺骨下端稍膨大,称尺骨头,尺骨头的后内侧有一个向下的突起称茎突。尺骨从鹰嘴到茎突在前臂背面的皮下可以摸到。
桡骨位于前臂的外侧,上端细小,下端粗大。上端有圆盘状的桡骨头,其上面有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头的周围有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相关节。头下方为缩细的桡骨颈,颈下方的前内侧有桡骨粗隆。桡骨下端外侧缘形成茎突,内侧有凹形关节面称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下端的下面有凹陷的腕关节面,与腕骨相关节。
桡骨下端关节面2~3厘米处是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即解剖薄弱处,易骨折。当跌倒时,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前臂旋前,即可发生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当抓握对方手腕极度扭转前臂,也很容易将桡、尺骨折断。
五)足骨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三部分。
跗骨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全部为短骨,共7块,分别为跟骨、距骨、足舟骨、骰骨和3块楔骨。其中跟骨和距骨最大。
(1)跟骨最大,位于足的后下部,在距骨的下方。跟骨的后端突出部分,称为跟结节。跟结节的后部与跟腱相连,下部支撑地面。
(2)距骨位于跟骨上方,小腿骨的下方。距骨上面有滑车形关节面,称为距骨滑车,其特征为前宽后窄。距骨滑车两侧都有关节面,分别与小腿骨的内、外踝关节面相接。距骨的前面和下面的关节面,分别与足舟骨和跟骨相连。
跖骨跖骨共5块,全是小型长骨。跖骨相当于手的掌骨,但比掌骨粗大,尤其是第一跖骨特别粗。趾骨趾骨共14块,与手的指骨相似,但较指骨短小,拇趾骨特别粗壮。
若足部被强力内翻或外翻,也可引起踝内、外侧韧带被牵伸而扭伤,甚或部分撕裂,可使距骨发生骨折或脱位。若距骨颈骨折后,距骨体因循环障碍,可发生缺血性坏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