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做好酒店管理?

怎么样做好酒店管理?,第1张

一、工作规范方面:

1、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态度决定一切。这里态度包括对工作的态度、对客人的态度、对学习态度和对解决问题的态度等等。

2、管理理念强调的是友好、高效和温馨的服务氛围;我们要求员工要热爱这份工作,保持愉快的心情工作,并且把工作当作乐趣。

3、客人到酒店买一杯咖啡时,也许咖啡本身没有多大的差别,但这杯咖啡是通过什么方式端上来的,客人是否能从服务员的服务中体验到尊重、微笑和认同等,才是差别所在。我们希望为客人提供的每一杯咖啡都是充满了尊重与微笑的。

4、每一位员工(含管理者)都要做到眼里有活,要有眼色。

5、每一位员工(含管理者)都要有预见客人服务需求的能力。

6、有工作激情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7、追求个性化服务:既要为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又要给客人以惊喜的服务;既要想客人所想,又要想客人之所未想。

8、追求人性化服务:一切从客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让客人来将就和适应我们。

9、追求零缺点服务。

10、服务无小事。

11、服务无止境。

12、无数点点滴滴的服务小细节(冬天马桶的座垫套,客房牙刷、漱口杯的区分等)升华成为让客人满意的优质服务。

13、展现在客人面前的启示是最美好的、高品位、高质量的东西。

14、服务公式:100—1≤0

15、服务准则:热情、周到、耐心、细致、快捷、准确、安全、大方。

16、茶水要烫、心要热、腿要勤、嘴要甜、手要麻利、眼要灵。

17、接电话时即使对方看不见也要脸带微笑,毕恭毕敬。

18、服务员也好,厨师也好,做什么事情多想想为什么是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另外,还要能吃得了苦和吃得了亏。

19、每个人都应该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客人,…… 等等,这样你就能体会到客人花钱是来享受的而不是不受气的。

20、服务员值台时要做到分工不分家:该帮忙时要帮忙,该出手时要出手,协同作战,互相帮助。

21、不要忽视每一位潜在客人。不要放过来酒店的每一位客人,哪怕他只要了一盘青菜或是一碗面条。

22、去与客人进行沟通交流。在和客人沟通时要注意说话技巧,杜绝生硬、套话;要好好揣摩,不同场合、不同时机,话应该怎么说。

23、优质服务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关键在于现场管理要到位以及不间断地培训。现场管理又体现在现场督导和走动式管理上;不间断培训主要是指员工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和更新知识,以及经常进行模拟操练。考评也要跟上,这样员工才会有压力和动力。

24、在酒店任何场所,看到客人要向客人微笑问好,传菜员在传菜过程中碰到客人时要做到:一停二让三问好!吧台吧员、收银员对前来吧台的客人要微笑问好!

25、上客高峰期,大门口迎宾员太忙时,客人未到的值台女服务员应到大门口站台,协助迎宾员迎带客人。

26、服务员在为客人服务过程中要掌握轻重缓急:先帮客人拉椅让座,客人入座后先倒茶水、酒水;然后撤去多余的餐具、椅子(添补餐具、椅子例外)等;在服务过程中,绝不允许服务员离岗超过3分钟(包括送单、取酒水、买单等)

27、值台服务员要面向就餐客人值台;不要背对客人或倚靠柱子吧台等,要时刻注意客人就餐状态,随时随地为客人提供服务;勤斟酒水/茶水,勤换骨碟、烟缸,勤清理桌面,及时催菜,及时为客人点烟等。尽量做到不让客人自己倒茶水、酒水、分汤、点烟等。若客人不抽烟,可把桌上烟缸撤走,桌面会宽敞些,斟完酒水把茶杯撤掉。

28、大厅服务员要经常巡台,并及时为客人提供服务;杜绝站着发呆出神、不为客人服务现象;更不允许客人坐下超过30秒无人搭理或不上茶以及客人呼唤服务员的现象发生。

29、包房服务员在客人就餐过程中要进包房(除非客人特别要求例外)。

30、传菜员传菜、服务员在为客人换骨碟、烟缸时要用托盘。31、点菜员在为客人点菜时要向客人介绍每种海鲜不同烹调方法的不同特点,以供客人对比参考选择。

32、当上菜速度较慢、客人等了较长时间才上菜时,服务员在报完菜名后要对客人说“先生(**),对不起,让您们久等了,请慢用。”

33、在为客人上菜时要报菜名;声音大小适中,甜润;不能有气无力。

34、在为客人倒完茶或斟完酒水时要说:“请慢用”

35、服务员在和客人说话或为客人介绍时要注意说话节奏快慢:不能太快!要避免面部表情呆板、冷淡、没笑容;说话证据生硬、沉闷。

36、客人结账离开时要把客人送到大门口,并交给迎宾员。送客人时要善于与客人沟通交流:边走边征询客人对服务、菜品、环境、人格等的意见。

37、大厅设专职撤台员,以保证值台服务员不缺岗,避免产生真空。当值台服务员离开客人去吧台取酒或结账或其他时,一定要请邻近的服务员帮忙照看一下并提供服务。

38、重要客人或人数多的包房要派2—3名服务员(最好由领班以上带)去服务,1—2人倒酒,1人服务或派菜。

39、对素质较差的客人,服务员不要与其争辩莽撞,实在无法忍让时可要求主管调换岗位。

40、看到不好现象要及时改正(如台面铺歪了、餐具破损、地上有垃圾等)。

41、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要注意客人及同事间体态语言(眼神、手势等)的运用。

42、餐前检查时要有不放过每一细微处:摆台是否规范、餐具是否有破,椅子脏不脏等。

43、迎宾员带客领台技巧:分散就座,看起来大厅人较多,同时各服务员都有台,不会造成一个服务员很忙,其他服务员很闲的现象。

44、服务员挂牌服务:在大厅显眼处张贴值台服务员照片资料,供客人监督;新员工上网必须为其指派师傅,手把手传帮带。

45、适时给员工以压力,服务员工资与表现结合,奖优罚劣,多劳多得。

46、服务员对客人的爱好习惯要牢记在心。

47、每周开一次找差距总结工作会(每个人都说自己工作的不足,这周学到了什么东西)

48、管理者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9、管理者也要注意和员工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忌生硬、责骂,少训斥。

50、管理者要给员工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一份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好心情,这样员工才能满腔热情地去为客人服务。

51、员工的业余生活是消除员工工作枯燥乏味、厌烦怠工的积极辅助手段:它既有利于聚拢人心,也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

52、经常与员工谈心,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掌握员工每天都在想什么。

53、收银员在客人在场或离客人较近时,说话语气要注意规范用语。

54、主管要在各自管辖区域督导、跟踪、指导服务员的现场服务。

55、主管在开餐前务必进行餐前检查,包括音响设施、话筒有无杂音、灯光是否昏暗、电话是否可用等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6、每月评选出1—2名服务明星(销售能手、创新菜冠军、委屈奖等)现身说法,给其他员工做榜样、树典型。

57、重视亲和力的培养:每个员工都应该是极具亲和力的友善大使。

58、每周一定时间主管、点菜员到时周边单位去民宣传卡片,拜访老客户,开发新客户。

59、管理人员要经常电话拜访客户。

60、营业额超标时,给员工予适当奖励。

61、管理者每天下班前要填写工作报告。

二、精神面貌、仪容仪表方面

62、在工作岗位上要随时面带微笑,精神饱满、礼貌待客、热情主动、和蔼可亲;精力集中,不可心不在焉,随时准备为客人服务。

63、女员工头发:前不遮眼,后不过肩,梳理整齐,长发盘起,男员工:侧不过耳,后不过领,不留不鬃角。

64、女员工上班前要化淡妆,不佩戴胸饰物(婚戒除外),男员工不留胡须。

65、上班着工装,保持工装整齐、无污迹、钮扣齐全、无开线处。正确佩带工号牌。

66、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吹烫怪异发型,不染彩色头发。上班时不穿拖鞋、旅游鞋。穿规定的鞋袜,女员工穿肉色袜子,男员工穿深色袜子。女丝袜无破洞和跳丝。鞋子要干净。

三、行为规范、员工纪律方面

67、站姿

站立服务是酒店优质服务的基本要求,站姿要优美文雅,体现员工素质、修养和风度。站立时,做到挺胸、收腹、眼神自然、两眼平视前方或注意服务客人。不凝视一个固定位置而显呆滞。双肩保持水平放松,身体重心向下,不偏左偏右,嘴微闭。两的自然下垂或体前交叉。身体正直平稳,保持微笑状态,头部端正,微收下颌。

68、行姿

行走时,在正确站姿基础上,两脚自然前后移动,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同时,遵循“右行定律”,走直线。路遇客人,面带微笑,主动问好,侧身礼让。

69、手势

对客服务,手势运用正确、规范、优美、自然。给客人指示方向,手臂伸直,手指自然并拢,手掌向上,以肘关节为轴心指示目标,眼睛兼顾客人和目标。面带微笑,配合语言运用。

70、坐姿

保持正确坐姿,重心垂直向下。平稳自然入座。不前俯后仰,身体扭曲,不摇腿跷足。

71、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工作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不私自换班或调休。未与下一班当面接班前,不准擅自离岗。

72、服从领导工作安排,按时按规范标准完成任务,不无故拖延、拒绝或终止工作。

73、热爱酒店,爱店如家,勤奋工作,尽职尽责。

74、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虚心好学,求实上进;要容许别人犯错误。

75、工作务求准确、精确、圆满、高效,切忌拖拉疲塌,丢三拉四,漫不经心。

76、不串岗、脱岗、溜岗、打堆闭聊。站立服务,不倚不靠。

77、不准在工作时间接待亲友、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阅读与工作无关的书刊杂志、处理个人私事、不准打私人电话,更不准利用工作之便假公济私。

78、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刷牙,勤剪指甲,保持个人清洁卫生。不使用香味过浓的香水或发油。

79、上班时不饮酒,不吸烟,不吃有异味的食品,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防治口臭。

80、员工上下班下走员工通道。

81、行走不得三人并行,不得手插衣裤袋,不能手挽手或勾肩搭背。

82、工作中,行走只能用小碎步,不得大步行走或一路小跑。

83、员工在工作场所内,与远距离的客人、熟人或同事打招呼,只能用目光示意、点头或简单手势,不得大声呼叫,如同事间在事相问,只能走近再讲。

84、员工传递单据、文件、信件或其它资料,均须使用文件夹,任何物品不可夹于腋下行走。

85、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爱护酒店一切设施设备及公共财物,不私自饮食酒店的食品饮料。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86、上班时间不会客,不接打私人电话(紧急情况除外,但须报告部门负责人),进出酒店如携带物品需主动接受保安检查。

87、拾得客人遗留物品,必须及时上交部门负责人,并如实登记拾物经过,以便妥善处理。

88、片区服务员累计一天超过三次过失,片区管理人员(领班或部长)应记过失一次。

四、礼节礼貌方面

89、礼貌修养

酒店员工应具有良好的礼貌修养。掌握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和礼仪知识。在接待服务过程中,能够区别不同时间、场合、情景、接待对象和客人风俗,正确运用问候礼节、称呼礼节、应答礼节、迎送礼节、操作礼节。

90、待客礼节

(1)待客热情,笑脸相迎,见面问候。进出、上下礼让客人。(2)称呼客人恰当,谈吐举止得体,主意语调温和,亲切、大方、自然。(3)回答客人询问,做到热情、耐心、仔细、清楚、百问不厌,忌说“不”、“不行”、“不知道”,要想方设法满足客人所需,这客人服好务。(4)礼貌待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5)绝不与客人争辩。

91、服务礼节

日常服务尊重客人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对客人服饰、容貌、不同习惯和不同宗教信仰之动作、语言,不讥笑,不品头论足。进入客人房间前,先敲门。不乱翻、乱动客人物品。客人用餐主动领位,拉椅让座。交给客人物品,应双手奉上。

92、准时守信

参加中心活动,约请客人或按客人提出的时间提供某种服务,均要严格遵守时间,提前1—2分钟到达,不随意拖拉、延误,无失约现象发生。

93、老弱妇幼

对老弱妇幼、行动不便的病人,礼貌尊重,服务耐心、周到。在接待服务中,对带小孩的客人要特别照顾,未经客人允许,不随意抱玩客人小孩,不随意摸小孩的头,以防引起的不满。不讥笑客人的外形或行止,客人有不便,应主动扶助。

94、待客的忌讳

忌讳打听客人的私事,忌讳打听客人的去向。

95、语言规范

(1)说好第一句话。(2)使用语言准确。(3)讲究语法结构。(4)注意语调和语气。(5)注意面部表情:准确运用面部表情,会给留下亲切、愉快、舒适的印象。对老年人用尊敬的眼神,对小孩用爱护的眼神,对大多数客人用亲切、诚恳的眼神。平时要情绪稳定,目光平视,面部表情要根据接待对象和说话内容而变化。

96、做到“三轻”、“五先五后”、“五不主动”和“五声”

五、宾客投诉

97、必须认真听取宾客投诉,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与宾客争辩。

98、总经理授权部门经理负责处理宾客投诉,当事人原则上应主动回避,不得自行处理与发生的纠纷。

99、专注听取宾客投诉。任何投诉,均需书面记录,并尽可能给予答复,各部门要于两天内将处理意见上报业务培训部。

100、处理投诉的一般步骤:

(1)认真倾听,保持冷静;

(2)同情、理解、安慰客人,向客人致歉;

(3)给客人以足够重视;

(4)注意过程询问,记录要点;

(5)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6)提出解决问题所需时间;

(7)追踪、督促补救措施的执行 酒店管理知识

Sphaeropsidales

白金铠

分生孢子着生于分生孢子器内的一类真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传统分类下设4个科,750属,6000余种。中国报道69属710种。球壳孢目多数种是植物的重要病原菌,引起叶斑、枝枯、溃疡、烂皮和果腐等局部性侵染病害。如东北壳囊孢引起的苹果腐烂病、葡萄盾壳霉引起的葡萄白腐病、茄褐纹拟茎点霉引起的茄褐纹病和番茄壳针孢引起的番茄斑枯病等,均是为害较严重的病害。

目的建立与演变

1873年意大利萨卡多(Pier Andrea Saccardo)将半知菌里球壳孢菌分属于叶点霉亚目和球壳孢亚目。1884年萨卡多《真菌总汇》(Sylloge Fungarum)第3卷将球壳孢亚目分4个科:球壳孢科;鲜壳孢科;半壳孢科;裂壳孢科,1899年该书14卷半知菌纲(Deuteromycetae)的被果菌类(Angio carpae)分4个科即球壳孢科、鲜壳孢科、半壳孢科和裂壳孢科。1919年英国格罗夫(WBGrove)采用腔孢纲(Coelomycetes)一词包含分生孢子生于腔室里的无性型真菌。1935年他将半知菌亚门分丝孢纲和腔孢纲,腔孢纲包括黑盘孢目和球壳孢目。1971年英国安斯沃思等(Geoffrey Clough Ains-worth)《真菌辞典》第6版(Dictionary of the Fungi)和1973年安斯沃思等《真菌》4 A卷(The Fungi)里,腔孢纲下分球壳孢目和黑盘孢目,球壳孢目不分科。1980年英国萨顿(Brian CSutton)《腔孢纲真菌》(The Coelomycetes)一书,根据产细胞类型将半知菌亚门分二个纲:体生式半知菌纲(Thallodeu-teromycetes)和芽生式半知菌纲(Blastodeu-teromycetes),纲下又分亚纲、目、亚目但不分科。1983年英国霍克斯沃思(David LHawksworth)等《真菌辞典》第7版,将腔孢纲分三个目:黑盘孢目,球壳孢目和盾壳孢目(Pycnothyriales)不分科直接分为不同属。

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器单生、聚生或生于真子座或假子座里,表生,半埋生或埋生,球形,盂形,烧瓶形、盾形或半球形。顶部无乳突或有乳突、或有长喙、有孔口或无,孔口多呈圆形,或纵长裂口,或开口很大呈杯状,器壁由真菌的拟薄壁组织组成。黑色,褐色,少数呈鲜明颜色,膜质,肉质,蜡质,革质,软骨质或炭质;单腔或多腔、单孔口或多孔口,或多腔共有一个孔口。器壁外有时生暗色刚毛。器内壁产生长的或短的分枝或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产孢细胞有全壁体生式,全壁芽生式或内壁芽生式;分生孢子是干孢子或粘孢子。形状多样,单胞或多胞、无色或有色。

分类

球壳目根据分生孢子器特征,产孢细胞类型,孔口开裂方式,分生孢子形状、颜色,有无隔膜等划分。常见属如下。

茎点霉属

Phoma Sacc

分生孢子器球形、褐色、分散或集生,埋生或半埋生、有时表生,由膜质,近炭质的薄壁细胞组成,具孔口;少数种产生线形,分枝或分隔的分生孢子梗;产孢细胞安瓿状至瓮形,单胞无色,不分枝,内壁芽生瓶体或产孢;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圆柱形,纺锤形、梨形或球形,常有2个油球。有性态属于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格孢腔菌属(Pleospora),球座菌属(Guignardia)。本属是一个大属,也是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病原菌,引起叶斑,茎枯或根腐等症状。已描述2000余种,是世界分布的属。中国报道39种。常见种有引起甜菜蛇眼病和块根腐烂病的甜菜茎点霉(Pbetae Frank),引起甘蓝黑胫病的黑胫点霉[Plingam(Fr)Desm]和引起柑桔黑斑病的柑果茎点霉(Pcitricarpa McAlp)。

叶点霉属

Phyllosticta Pers

分生孢生器球形,透镜形或近锤形、褐色,埋生于寄主表皮组织内,后突出或以短喙穿出表皮,器壁由薄壁细胞构成,具孔口;产孢细胞单细胞,不分枝,短小,无色,全壁芽生或产孢——顶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椭圆形,近圆形,常有2个油球,有的分生孢子具有附属丝(图1)。有性态属于球座菌属(Guignardia)或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是世界分布的大属,寄生植物叶片上引起叶斑病。已描述1000余种。中国报道150余种。常见种有引起大豆灰星病的大豆生叶点霉(Pso-jaecola Massal);引起棉花斑点病的棉小叶点霉(Pgossypina Ellet Mart)和引起高粱斑点病的高粱叶点霉(Psorghina Sacc)。

图1 叶点霉属

1分生孢子器;2分生孢子

拟茎点霉属

Phomopsis(Sacc)Bubak

分生孢子器生叶,果实上无明显的子座,在基物或培养基上形成真子座,埋生,褐色至暗褐色,分散,集生或合生、球形、烧瓶形或扁球形单腔、多腔或螺旋状腔,器壁厚,上半部色常略深,孔口单个或数个,圆形或乳突状;分生孢子梗分枝,分隔,无色,多数细长;产孢细胞无色,圆柱状,内壁芽生瓶体式产孢;分生孢子有二型:α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直,通常含有2个油球;β孢子无色,单胞,线形,不含油球,一端常为沟状(图2)。有性态属于间座壳属(Diaporthe)。本属多寄生叶或果实引起叶斑或果腐。已描述400余种。中国报道12种。常见种有引起茄褐纹病的茄褐纹拟茎点霉[Pvexans(Saccet Syd)Harter]和引起苹果、梨、李、樱桃等果腐病和干腐病的苹果拟茎点霉(Pmali Roberts)。

图2 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1分生孢子器;2α型分生孢子;3β型分生孢子

壳梭孢属

Fusicoccum Corda

分生孢子器生于真子座内,子座埋生寄主皮层,散生,暗褐色至黑色,多腔,孔口不明显,顶破寄主组织外露开裂,各自开口或有一个共同孔口;分生孢子梗无色,罕有分隔,基部分枝,圆柱形,自腔壁细胞形成;产孢细胞无色,光滑,圆柱形,有限生长,全壁芽生式产孢;分生孢子梭形,单胞,无色,薄壁,直形,有时有线形弯曲的分生孢子,有时含有油球,孢子顶端钝圆,基部平截。有性态属于小隐孢壳属。寄生植物枝干引起枝枯病。已描述200余种,中国报道3种。常见种有引起葡萄蔓枯病的葡萄生壳梭孢(Fviticolum Redd)和引起七叶树枝枯病的七叶树壳梭孢(Faesculi Corda)。

大茎点菌属

《真菌辞典》第7版(1983)将本属作为球壳孢属的异名或为无效属名。该属包括许多重要植物病原菌,目前未见其他文献报道,暂保留此属。分生孢子器埋生或常表生,分散或集生,球形,暗褐色,单腔,器壁厚,孔口乳突状,色深;分生孢子梗缺;产孢细胞全壁芽生式产孢;分生孢子长圆形,卵形,无色,单胞,长15微米以上。有性态属囊孢壳属(Physalo-spora)。寄生植物枝干,叶和果实,引起枝干黑腐,果腐或叶斑病。已描述近300种。中国报道27种。常见种有引起梨和苹果轮纹病的轮纹大茎点菌(Mkawatsukai Hara)和引起茶胴枯病的茶生大茎点菌(Mtheicola Petch)。

壳球孢属

Macrophomina Petrak

分生孢子器球形,暗褐色,分散,埋生,器壁厚,孔口乳突状;分生孢子梗缺;产孢细胞葫芦形至瓮形,无色,光滑,内壁芽生瓶体式产孢;分生孢子无色,单胞,两端钝圆,圆筒形至纺锤形,直,薄壁,光滑,含有或不含有油球;菌核黑色,坚硬,表面光滑,由暗褐色厚壁细胞构成。分生孢子器不常形成。多寄生植物茎叶引起全株枯死,或引起块根和块茎黑腐,病组织内因形成大量菌核呈黑色。本属仅有一种,即菜豆壳球孢[Mphaseoli(Maubl)Ashby]。寄生菜豆、豇豆、棉花、花生、甘薯、苜蓿等多种植物,引起炭腐病,世界分布。

球壳孢属

Sphaeropsis Sacc

分生孢子器埋生或表生,单生或集生寄主组织内,后期突出,球形,暗褐色,器壁膜质至炭质,厚,孔口乳突状;分生孢子梗短,圆柱形;产孢细胞全壁芽生式产孢——顶生孢子,有限生长或偶有一次环痕式延伸;分生孢子长圆形至棒形,顶端钝圆,基部渐窄,孢基平截,单胞,暗色,厚壁、直,较大,孢壁内具纹饰。孢子萌发前常产生一隔膜。有性态属于囊孢壳属(Physalospora)。多寄生植物枝干、叶和果实,引起杆干黑腐、果腐或叶斑病。已描述近300种,中国报道14种。常见种有引起仁果黑腐病的仁果球壳孢(Smalorum Peck)和引起葡萄蔓枯病的葡萄球壳孢[Sampelos(Schw)Cooke]。

细盾霉属

Leptothyrium Kunze

分生孢子座为真子座,表生,上半部盾壳状,底层为一层厚壁细胞,无孔口,不规则开裂;分生孢子梗无色,简单,不分枝;产孢细胞内壁芽生瓶体或产孢;分生孢子镰刀形,单胞,无色,薄壁。中国报道7种。寄生苹果、梨、杏等果实及叶片,引起煤点病(蝇粪病)。常见种有仁果细盾霉[Lpomi(Montet Fr)Sacc]。

壳囊孢属

Cytospora Ehrenb

分生孢子座为真子座,发达,分散,生寄主表皮下,锤状,后顶破树皮外露;子座暗褐色,含多腔呈迷宫状或螺旋状。具一个共同的中心孔口;分生孢子梗不规则分枝,无色,具隔膜;产孢细胞无色,光滑,直,内壁芽生瓶体式产孢,围领及产孢口小;分生孢子腊肠状,单胞,薄壁、无色,光滑,不含油球,孢子角常有色。有性态属黑腐皮壳属。分布世界各地。引起多种植物树干和枝条腐烂病和溃疡病。已描述100余种,中国报道10种。常见种有引起苹果腐烂病的东北壳囊孢(Cmandshurica Miura),引起杨树溃疡病的金黄壳囊孢[Cchryso-sperma(Pers)Fr]和引起梨腐烂病的梨壳囊孢(Ccarphosperma Fr)。

壳月孢属

Selenophoma Maire

分生孢子器暗褐色,球形,离生或聚生,埋生,通常在老基物上表生,单腔,薄壁;无孔口,器顶端不规则开裂;分生孢子梗缺;产孢细胞从器壁细胞上形成,无色至淡褐色,光滑,内壁芽生瓶体式产孢;分生孢子单胞,镰刀形,纺锤形,光滑,初薄壁,无色,后期变为淡褐色、厚壁,具疣点。该属较小。已描述5种,中国报道2种。常见种有引起雀麦角斑病的雀麦壳月孢[Sbromigena(Sacc)Spraget Johns]。

盾壳霉属

Coniothyrium Corda

分生孢子器球形,表面无毛,深褐色或淡褐色,散生或集生,埋生寄主表皮下,单腔,器壁薄,外层细胞厚壁褐色,内层细胞薄壁,浅褐色,孔口圆形,有时呈乳突状;分生孢子梗缺;产孢细胞桶形至圆柱形,无色,光滑,全壁芽生环痕式产孢,具1~4个间距不等的环痕;分生孢子褐色,壁厚,椭圆形至卵形,具0~1个隔膜,顶端钝圆,基部平截,表面具小疣刺。分布世界各地。引起植物叶、果实、枝条的叶斑、果腐或枝枯病。已描述约340种,中国报道32种。常见种有引起葡萄白腐病的葡萄盾壳霉[Cdiplodiella(Speg)Sacc]和引起苹果、梨等叶斑病的梨盾壳霉[Cpyrinum(Sacc)Sheld]。

壳二孢属

Ascochyta Lib

分生孢子器球形,褐色、散生、埋生,单腔,薄壁;孔口圆形,略具乳突状;分生孢子梗缺;产孢细胞桶形,葫芦形,无色,光滑,形成在器壁细胞处,内壁芽生瓶体式产孢;分生孢子椭圆形,圆柱形或不规则形。中部有一分隔,微缢缩,具油滴(图3)。有性态属于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和亚隔孢壳属(Didymella)。是世界分布的大属。多数种是农作物、林木、药材、牧草、观赏植物等的病原菌。引起叶斑、茎枯和果腐等。已描述1000余种,中国报道94种。常见种有引起棉花茎枯病的棉壳二孢(Agossypii Syd),引起蚕豆褐斑病的蚕豆壳二孢和引起桑褐纹病的桑生壳二孢(Amoricola Berl)。

图3 壳二孢属(Assochyta)

1分生孢子器;2分生孢子

色二孢属

DiplodiaFr

分生孢子器散生或聚生,球形,暗褐色至黑色,埋生,单腔,器壁厚,孔口圆形,单个,位于孢器中央,具乳突状;分生孢子梗无色,分枝,具隔膜,表面光滑,圆柱状,形成于器内壁上;产孢细胞圆柱形,无色,光滑,有限生长,全壁芽生或产孢;分生孢子初无色,厚壁,单胞,中央具一油球,表面光滑,成熟后变为深褐色,中央生一真隔膜,顶端钝圆,基部平截。有性态属于囊孢壳属(Physalospora)和卷边盘菌属(Tryblidiella)。本属分布很广,寄生植物茎、果穗和枝条引起茎枯和穗腐。已描述650种,中国报道33种。常见种有引起玉米干腐病的玉米色二孢[Dzeae(Schw)Lev)。

条纹孢壳属

Lasiodiplodia Ellet Everh分生孢子座是真子座,埋生或表生,散生或聚生,连生,球形,器壁炭质,暗褐色,单腔或多腔,壁厚,表面常覆生暗褐色表生菌生,孔口无,呈不规则开裂;分生孢子梗缺;产孢细胞圆筒形,无色,光滑,全壁芽生式产孢;分生孢子顶生,初无色,后期中部形成一真隔膜,暗褐色,厚壁,椭圆形,基部平截;分生孢子器里具侧丝,侧丝无色,具圆筒形,有隔膜。有性态属于囊孢壳属(Physalospora)。分布很广,是热带腐生菌或伤口寄生菌,能引致人角化病。常见种有引起多种植物木质变黑枯死的黑腐病的可可条纹孢壳菌[Ltheobromae(Pat)Griffet Maubl]。

双极毛孢属

Dilophospora Desm

分生孢子器单个或聚生于线状真子座内,球形,暗褐色,埋生,表生,单腔或多腔,厚壁;子座线形,着生叶脉间;孔口圆形,乳突状,单个或每腔一个;分生孢子梗缺;产孢细胞安瓿状形,桶形,无色,光滑,内壁芽生瓶体式产孢;分生孢子无色;0~3个真隔膜,两端钝圆,薄壁,光滑,圆筒形,有油球,两端有几条简单的,双叉状或不规则分枝的纤毛。有性态属于Lidophia。分布较广。寄主植物叶、茎引起曲屈病。常见种有引起剪股颖、绒毛草、大麦、小麦及其它禾本科植物曲屈病的看麦娘双极毛孢[Dalopecuri(Fr)Fr]。

壳针孢属

Septo-ria Sacc

分生孢子器里埋生,散生或聚生,但不合生,球形,褐色;壁薄;孔口圆形,乳突状或否;分生孢子梗缺;产孢细胞安瓿状形,桶形,葫芦形,短筒形,无色,光滑,全壁芽生式产孢,合轴式延伸;分生孢子无色,线形,多隔膜,光滑,隔膜处无或有缢细(图4)。有性态属于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和球腔菌属(M ycosphaerella)。已描述2000余种。中国报道206种。引起植物叶斑,茎斑、颖枯等病害。常见种有引起小麦颖枯病的颖枯壳针孢(Snodorum Berk),引起芹菜叶枯病的芹菜小壳针孢[Sapii(Briosi et Cav)Chest]和引起番茄斑枯病的番茄壳针孢(Slycopersici Speg)。

图4 壳针孢属(Septoria)

1分生孢子器;2分生孢子

壳多孢属

Stagonospora(Sacc)Sacc

分生孢子器散生,常排列成点线状,埋生、球形,黑褐色,单腔,厚壁,孔口圆形,单个,偶呈乳突状;分生孢子梗缺;产孢细胞无色,桶形,全壁芽生式产孢,偶作环痕式延伸一次;分生孢子无色,光滑,圆柱形或梭形,具数个真隔膜,无缢缩或有,直或微弯,常有多数小油球,基部近平截。分布较广,已描述200余种,中国报道14种。引起植物叶斑病。常见种有引起雀麦紫斑病的雀麦壳多孢(Sbromi Smith et Ramsb)。

参考书目

sutton,BCThe Coelomycetes,Comm,MycolInstKew,1980

球壳目

Sphaeriales

白金铠

有性态产生子囊壳的一类真菌,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真菌中已知约313属,4000种。多数腐生;少数是植物的寄生菌,引起坏死、腐烂等症状;个别的寄生昆虫及其它真菌。球壳目是真菌中重要的目,有许多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如引起甘薯黑斑病的甘薯长喙壳,李红点病的李疔痤霉,小麦赤霉病的玉蜀黍赤霉,小麦全蚀病的禾顶囊壳,麦角病的麦角菌和苹果腐烂病的苹果黑腐皮壳等。

目的建立和演变

球壳目是根据球壳科而来,早年球壳科隶属于核菌类(Pyrenomycetae Fr),后来组成球壳目,含有较多科,由于该目种类繁多,成员庞杂,分类意见不一致,因此本目的范围,科的划分等长期来变动较大。类群之间存在大量的中间类型,很难以某个特征将它们截然分开。其中肉座菌亚目变动频繁,德国林道(Gustav Lindau 1903)在这个亚目里只承认一个科6个族,其后这个亚目被提升为肉座菌目。美国西弗(Fred Jay Seaver,1923)根据子囊壳与子座关系,将该目建立两个科,肉座菌科和丛赤壳科。南费尔特(John Axel Nannfeldt,1923)取消目名,将一些族提升为科,将子囊壳埋生子座内的线形,多隔孢子的族组成麦角菌科,并提升为麦角菌目。缪勒(Emil Muller,1961),戴芳润(1959),马丁(George Willard Martin 1961)等人考虑丛赤壳型核心组织的特征,仍保留肉座菌目。1973年瑞士人,缪勒(Emil Muller)和荷兰人阿克斯(Josef Adloph Von Arx)合并了这两个目组成广义的球壳目。

形态特征

球壳目真菌的有性态形成子囊壳,子囊壳内有子囊,子囊孢子,有的有侧丝。无性态形成分生孢子。

子囊壳

典型的子囊壳为烧瓶形,也有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有孔口,罕见无孔口。壳壁鲜色膜质或暗色膜质或炭质。壳孔口乳头状或长圆筒形,内具缘丝或孔口毛。子囊壳单生或聚生,离生或密集地集生于子座内或子座上,或生于菌丝层上。子囊在子囊壳内平行排列成子实层或不规则地着生于不同高度处。

美国勒特雷尔(Everett Stanley Luttrell)1951年提出将球壳目的子囊壳发育方式即核心组织(中心体型)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间座菌型(the diaporthe type centrum)。产囊体在子座内或菌体上形成,来自产囊体柄细胞的菌丝或附近的营养菌丝包围产囊体组成子囊壳原基,其外层组织分化为子囊壳壁,内部组织由拟薄壁细胞组成,在子囊和侧丝的发育过程中,该组织部分或全部消解,为子囊发育提供空间和养分。最后子囊和侧丝在子囊壳内腔的基部排列成层。子囊具短柄(有的短柄胶化)或在成熟期消失,或保持完整强力弹射子囊孢子。子囊壳顶端由壳壁顶端菌丝的不断生长扩展形成壳颈。内壁有一层缘丝,中间有小孔道。属此类型的有黑孢壳科,日规壳科,间座壳科。②炭角菌型(the xylaria type centrum)。子囊壳形成过程同上,然后从壳壁的基部和侧面的内壁上产生顶端游离的菌丝,即侧丝。由于侧丝向上和向中间生长致使子囊果向四周扩展形成一个中心腔。由于子囊果顶壁上菌丝的不断生长和扩展,使子囊果由球型逐渐变为梨形,最后形成子囊壳颈,颈内菌丝不断生长形成小孔道。着生颈内壁上的菌丝又称缘丝。子囊棍棒形或圆筒形,生侧丝间,子囊和侧丝组成栅栏状子实层。侧丝着生子囊壳基部,当子囊孢子释放时消失,或早期胶化形成无侧丝的子囊果。炭角菌型包括有毛壳菌科,炭角菌科,蕉孢壳科,黑痣菌科,疔痤霉科,毛孢壳科,粪壳菌科、麦角菌科等8个科。③丛赤壳型(the nectria type centrum)子囊壳形成过程同上。子囊果顶部内壁产生一层栅栏状排列末端游离的顶侧丝,向下生长延伸子囊基部,顶侧丝不断生长产生压力使子囊果扩展形成中心腔。子囊在顶侧丝间向上生长,顶侧丝游离的顶端挤进子囊壳腔内壁组织,在子囊壳壁上形成上下连接。子囊壳顶壁菌丝生长形成裂生的孔口,孔口内壁有缘丝。子囊果成熟自子座突出。丛赤壳科,肉座菌科,疣孢壳科属此类型。

子囊及子囊孢子

子囊球形、棍棒形、纺锤形或圆筒形,具有薄的或厚的单层壁。子囊始终着生于子囊壳内壁上排列成子实层,或子囊基部早期消解游离子囊壳内。子囊壁永存或在子囊孢子成熟前消解。子囊顶端的形状和性质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图1)。多数子囊顶端厚中间有小孔道,子囊孢子通过孔道强力发射,有些子囊孔道周围有一环状构造称顶环(apical ring),淀粉质的顶环遇碘液染色变为蓝色。有子囊在淀粉质的顶环上分化出垫状结构,称顶垫(apical cushion),非淀粉质的顶环为几丁质具有较强折光性,遇碘不变蓝,可用棉蓝染成蓝色。有些子囊的最顶端的顶环很厚,称为顶帽(apical cap)。有的子囊壁厚,但顶端不加厚。子囊间有永存性的侧丝,或具早期胶化的侧丝,或是顶侧丝,也有无侧丝的。

图1 球壳目的各种子囊类型

1球壳科,长毛壳属(Sphaerialeae,locamycer);2肉座菌科,丛赤壳属(Hypocreuceae,Necrria);3肉座菌科,肉座菌属(Hypocrealeae,Hypocrea);4粪壳科,粪壳属(Sordariaceae,Hypoerea);5间座壳科,黑盘壳属(Diaporthaceae,Melanconis);6蕉孢壳科,蕉孢壳属(Diatrypaceae,Diatrye);7棒囊菌科,三角孢属(Coryneliaceae,Tripospona);8圆孔壳科,刚毛壳属(Amphisphaeriaceae,Chuetapiospora);9炭角菌科,炭角属(Xylariaceae,Xylaria);10麦角菌科,虫草属(Claviciptaceae,Cordyceps);11疣孢壳科,菌寄生属(Hypomycetaceae,Hypomyces)(仿Muller和VonArx)

子囊一般含有8个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腊肠形,洋梨形或柠檬形,有色或无色,单胞或多胞,表面光滑或有纹饰,有的孢子还具有发芽孔或发芽缝,或有附属丝。

分生孢子

球壳目的大多种生活史中有分生孢子和(或)无性孢子阶段,主要属于丛丝孢纲,少数属于腔孢纲真菌。分生孢子多为芽生分生孢子,有色或无色,单胞或多胞,圆形至长形。球壳目真菌分生孢子阶段为常见,寄生的在其寄生阶段只产生分生孢子,至腐生阶段才形成子囊孢子。

分类

球壳目分科的主要依据是小囊形态。特别是子囊顶端形态和子囊壁在子囊孢子成熟前是否消解,其次是子囊孢子的形态,大小,结构和颜色以及芽孔或芽缝的有无。包被组织,子座的发育和形态、分生孢子阶段的形成等。广义的球壳目包括15科,即:海壳科(Halosphae

支原体:又称霉形体,为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细胞,也是唯一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支原体是在1898年发现的,是一种简单的原核细胞。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结构也比较简单,多数成球形,没有细胞壁,只有三层结构的细胞膜,故具有较大的可变性。支原体可以在特殊的培养基上接种生长,用此法配合临床进行诊断。支原体的大小为02~03um,可通过滤菌器,常给细胞培养工作带来污染的麻烦。无细胞壁,不能维持固定的形态而呈现多形性。革兰氏染色不易着色,故常用Giemsa染色法将其染成淡紫色。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较多,约占36%,对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具有一定作用。凡能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二性霉素B、皂素等)均可引起支原体膜的破坏而使支原体死亡。

支原体基因组为一环状以双链DNA,分子量小(仅有大肠杆菌的五分之一),合成与代谢很有限。

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除基础营养物质外还需加入10~20%人或动物血清以提供支原体所需的胆固醇。最适pH78~80之间,低于70则死亡,但解脲脲原体最适pH60~65。

大多数兼性厌氧,有些菌株在初分离时加入5%CO2生长更好。生长缓慢,在琼脂含量较少的固体培养基上孵育2~3天出现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圆形(直径10~16um),核心部分较厚,向下长入培养基,周边为一层薄的透明颗粒区。此外,支原体还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或培养细胞中生长。

繁殖方式多样,主要为二分裂繁殖,还有断裂、分枝、出芽等方式,盖因缺乏细胞壁造成分裂时二个子细胞大小均所致。同时,支原体分裂和其DNA复制不同步,可形成多核长丝体。

一般能分解葡萄糖的支原体则不能利用精氨酸,能利用精氨酸的则不能分解葡萄糖,据此可将支原体分为两类解脲脲原体不能利用葡萄糖或精氨酸,但可利用尿素作能源。

各种支原体都有特异的表面抗原结构,很少有交叉反应,具有型特异性。应用生长抑制试验(Growth inhibition test,GIT)、代谢抑制试验(Metabolic inhibition test,MIT)等可鉴定支原抗原,进行分型。

支原体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相似。对环境渗透压敏感,渗透压的突变可致细胞破裂。对重金属盐、石炭酸、来苏尔和一些表面活性剂较细菌敏感,但对醋酸铊、结晶紫和亚锑酸盐的抵抗力比细菌大。对影响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不敏感,但红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及氯霉素等作用于支原体核蛋白体的抗生素,可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有杀灭支原体的作用。

支原体不侵入机体组织与血液,而是在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粘附并定居后,通过不同机制引起细胞损伤,如获取细胞膜上的脂质与胆固醇造成膜的损伤,释放神经(外)毒素、磷酸酶及过氧化氢等。

巨噬细胞、lgG 及 lgM 对支原体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呼吸道粘膜产生的SlgA抗体已证明有阻止支原体吸附的作用。在儿童中,致敏淋巴细胞可增强机体对肺炎支原体的抵抗力。

致病支原体中,肺炎支原体起肺炎,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生殖器支原体主要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多见,可有小流行。支原体脑炎是学龄前儿童及青年人常见的一种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较长,可达2~3周。支原体肺炎虽然病程较长,肺部病变较重,炎症吸收较慢,但绝大多数预后都是良好的,合并症亦少。生殖器支原体感染是近年新明确的一种性接触传播疾病。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新生儿则由母亲生殖道分娩时感染。成人男性的感染部位在尿道粘膜,女性感染部位在宫颈。新生儿主要引起结膜炎和肺炎。

衣原体

衣原体是一种既不同于细菌也不同于病毒的一种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即细胞内没有形成核膜的细胞核。衣原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其缺乏合成生物能量来源的ATP酶,也就是说衣原体自己不能合成生物能量物质ATP,其能量完全依赖被感染的宿主细胞提供。而衣原体与病毒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具有DNA、RNA两种核酸、核糖体和一个近似细胞壁的膜,并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能被抗生素抑制。 衣原体属于原核类生物。说明:Giemsa 染色,油镜(1000倍),见到一大单核细胞,包浆内有球形和椭圆形的包涵体。

名称和分类

衣原体Chlamydia 以鹦鹉热病原体和沙眼病原体为代表的专性寄生性的微生物。最早是由宫川米次等(1935)从腹股沟淋巴肉芽肿患者的染色体中作为宫川小体而发现的,被命名为宫川氏体(Miyagawanella)(EBrumpt,1938)。其后,相继又出现很多其它名称,例如作为立克次氏体的亲缘种被称为Rickettsia formis、Neor-ickettsia等,也有作为病毒类而称之谓鹦鹅热和腹股沟淋巴肉芽肿病毒(psittacosislymphogranvlo-ma,virus,PLV)、鹦鹅热病毒群(Psittacosisvirus group)等,相当混乱。现在已按伯杰式分类法归为衣原体目(Chlamidiales,LAPagei等,1971)。然而目前尚有许多不明之处。侵染粒子呈直径03微米的球形,可用光学显微镜看到;在被细胞壁和细胞膜包裹的细胞质中有核糖体;核酸同时含有DNA和RNA;已证明有葡萄糖代谢活性和蛋白质合成能力;在细胞液胞内增殖,不进入细胞质质内。侵染粒子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波胞内,转化成一般称为网状结构体的粒子。网状结构体通过分裂增殖,在浸染后期成熟为侵染粒子。因此,在增殖周期中,虽没有保持作为粒子的连续性的潜伏期,然而,由于没有证实网状结构体的侵染性,所以从外表看起来,有一个相当于潜伏期的时期。为此,如上所述,直到最近仍作为病毒进行分类。

生活史

衣原体有两种存在形态,分别称为原体和始体。原体有感染力,它是一种不能运动的球状细胞。原体逐渐伸长,形成无感染力的个体,称为始体,这是一种薄壁的球状细胞,形体较大。

衣原体的类型和相关疾病

已知的与人类疾病有关的衣原体有三种,分别是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这三种衣原体均可引起肺部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可通过感染有该种衣原体的禽类,如鹦鹉、孔雀、鸡、鸭、鸽等的组织、血液和粪便,以接触和吸入的方式感染给人类。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主要在人类之间以呼吸道飞沫、母婴接触和性接触等方式传播。

衣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1.衣原体细胞培养:对沙眼衣原体敏感的细胞株为McCoy细胞、Hela-229细胞和BHK细胞,最常用的是经放线菌酮处理的单层McCoy细胞,孵育后,用单克隆荧光抗体染色,可迅速诊断,但操作人员一定要熟练,需专业培养。培养法的敏感性为80%-90%,阳性即可确立诊断。

2.衣原体细胞学检查法:在感染细胞内可有衣原体的包涵体存在。从感染部位采取细胞标本作涂片,姬姆萨染色包涵体是蓝色或暗紫色,碘染色显示褐色。但敏感性差(40%),目前已较少采用。

近年来采用荧光素标记的抗衣原体单克隆抗体,来检测细胞涂片中的衣原体,使用较为方便,目前主要用衣原体外膜蛋白(MOMP)的单克隆抗体的商品试剂(Mico Trak,Pathfinder,Monofluor)。结果判断:要衣原体数>10个才能判为阳性。

衣原体特征

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专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研究发现这类微生物具有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很多相似。

这些特性是:

(1)有DNA和RNA两种类型的核酸;

(2)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类似细菌的二分裂方式繁殖;

(3)具有粘肽组成的细胞壁;

(4)含有核糖体;

(5)具有独立的酶系统,能分解葡萄糖释放CO2,有些还能合成叶酸盐,但缺乏产生代谢能量的作用,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的代谢中间产物,因而表现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6)对许多抗生素、磺胺敏感,能抑制生长。1957年开始将衣原体分类于细菌类。

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哺乳动物及禽类,仅少数致病。据抗原构造、包涵体的性质、对磺胺敏感性等的不同,将衣原体属分为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三个种。其中沙眼衣原体又有三个生物变种,即沙眼生物变种、性病淋巴肉芽肿(LGV)生物变种和鼠生物变种。沙眼生物变种还有A~K14个血清型(包括Ba、Da、Ia)。LGV生物变种还有4个血清型,即L1、L2、L2a和L3。

衣原体

衣原体(chlamyida)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过去认为是病毒,先归属细菌范畴。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鸟类及哺乳动物。能引起人类疾病的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肺炎衣原体。其共同特征:

1 体积大于病毒,约250~500nm,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查见。

2 含有DNA和RNA。

3 具有细胞壁,但无肽聚糖,只含微量的细胞壁,由二硫键连接的多肽作为支架。

4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5 具有一些酶类但不够完善,这些酶缺乏产生代谢能量的作用,要由主细胞提供。能在鸡胚卵黄囊及多种细胞中生长繁殖。

6 有独特发育周期,仅在活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一 生物学性状

1 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 衣原体在宿住主细胞内繁殖有特殊生活周期,可观察到两种不同的颗粒结构:(1)原体(elementary body,EB)直径为02~04的小球形颗粒,有胞壁,内有核质和核蛋白体,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为细胞外形式。Giemsa 染色呈紫色,Gimenez 染色呈红色。原体具有高度的感染性,在宿主细胞外教稳定,无繁殖能力,通过吞饮作用进入胞内,原体在空泡中逐渐发育、增大成为网状体。(2)网状体(reticulate body,RB)或称始体(initial body),EB通过吞饮作用进入胞内,由宿主惜败包围EB形成空泡,并在空泡内逐渐增大为RB。直径为05~10μm,圆形或椭圆形。电子致密度较低,无胞壁,代谢活泼,以二分裂方式繁殖。RB为细胞内形式,无感染性,Macchiavello染色呈蓝色。RB在空泡内发育成许多子代EB也称为包涵体。成熟的EB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在感染新的易感细胞,开始新的发育周期,整个发育周期约需48~72h

2 培养特性 衣原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可用鸡胚卵黄囊及HeLa-299、BHK-21、McCoy等细胞培养。将接种标本的细胞培养管离心,促进衣原体粘附进入细胞;或在培养管内加入二乙氨乙基葡聚糖,以增强衣原体吸附于易感细胞,提高分离培养阳性率。

3 类型 根据抗原构造、包涵体性质和对磺胺敏感性,衣原体可分为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三个种。

1致病机理 衣原体能产生类似格兰阴性菌内的内毒素,静脉注射小白鼠,能迅速使动物死亡。体外试验提示,衣原体表面脂多糖和蛋白促进 其吸附雨易感细胞,促进易感细胞对衣原体的内吞作用,并能阻止吞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从而使衣原体在吞噬体内繁殖破坏细胞。受衣原体感染的细胞代谢被抑制,最终被破坏。所致疾病

(一)沙眼(二)包涵体包膜炎(三)泌尿生殖道感染(四)性病淋巴肉芽肿

(五)呼吸道感染

衣原体感染后能诱导产生型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但保护性不强,为时短暂,因此衣原体的感染常表现为持续感染,反复感染或隐形感染。有些衣原体抗原注入人皮后内可造成免疫病理损伤。Pank等用沙眼衣原体鼠模型引起下生殖道感染,检测 I F N-γ所引起的保护作用。给鼠应用各种抗 I F N-γ单克隆抗体或用重组I F N-γ处理沙眼衣原体后再感染。结果显示,积极给予I F N-γ,有助于清除衣原体。Zhong等用研究沙眼衣原体内源性 I F N-γ的局部防御作用,在衣原体感染时脾细胞分泌的 I F N-γ与肝组织中微生物的清除量相关联,把已免疫的动物的脾细胞移植到未免疫的鼠中,随后感染衣原体。结果可减少受体动物的感染。而用单克隆抗体处理的动物则引起严重的感染。这些资料表明,内源性 I F N-γ在清除沙眼衣原体L1型系统感染时有重要作用, I F N-γ在多部位显示活性。生殖道组织的组织病理显示,用抗体处理过的动物,输卵管感染组织的炎症渗出显著减轻。这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到的对衣原体免疫的减弱相平行。从黏膜下到分泌物中的衣原体特异抗体,对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有保护作用。T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 IFN-γ)能限制衣原体在被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中的生长。Beatty 等的研究显示,高水平的I F N-γ完全抑制衣原体的生长,而中、低浓度则导致不同于原体和始体的亚细胞结构的增大、非典型非感染状态的形成。用于这些细胞培养试验的I F N-γ的浓度在衣原体感染后的体内也获得证实。这些非典型微生物有着不同的表达衣原体抗原的方式,如合成热休克蛋白60(一种免疫致病机制抗原),外膜蛋白合成的减少(一种保护性抗原),甚至一些衣原体结构如类脂质(L P S)或Mr 6000包膜蛋白的表达也受到抑制。在进一步的实验中,Beatty 等研究了持续感染细胞培养中提取的感染衣原体的活化。把这些不正常的微生物转移至没有I F N-γ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了感染性病原体。这种现象中膜结构蛋白表达增加,畸变病原体重新变成形态典型的衣原体。衣原体感染眼和尿道黏膜上皮细胞,这些细胞的更新都很快,因此认为不可能存在持续的衣原体感染。然而,初步的资料显示衣原体能在皮下组织中存在。

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粒子呈不规则形状,直径约60-220nm。病毒粒子外包着脂肪膜,膜表面有三种糖蛋白: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膜糖蛋白。少数种类还有血凝素糖蛋白。冠状病毒的核酸为非节段单链(+)RNA,长27-31kd,是RNA病毒中最长的RNA核酸链,具有正链RNA特有的重要结构特征:即RNA链5’端有甲基化“帽子”,3’端有PolyA “尾巴”结构。这一结构与真核mRNA非常相似,也是其基因组RNA自身可以发挥翻译模板作用的重要结构基础,而省去了RNA-DNA-RNA的转录过程。冠状病毒的RNA和RNA之间重组率非常高,病毒出现变异正是由于这种高重组率。重组后,RNA序列发生了变化,由此核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变了,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随之发生变化,使其抗原性发生了变化。而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结果是导致原有疫苗失效,免疫失败。冠状病毒成熟粒子中,并不存在RNA病毒复制所需的RNA聚合酶它进入宿主细胞后,直接以病毒基因组RNA为翻译模板,表达出病毒RNA聚合酶。再利用这个酶完成负链亚基因组RNA的转录合成、各种结构蛋白mRNA的合成,以及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冠状病毒各个结构蛋白成熟的mRNA合成,不存在转录后的修饰剪切过程,而是直接通过RNA聚合酶和一些转录因子,以一种“不连续转录、的机制,通过识别特定的转录调控序列(有选择性的从负义链RNA上,一次性转录得到构成一个成熟mRNA的全部组成部分。结构蛋白和基因组RNA复制完成后,将在宿主细胞内质网处装配生成新的冠状病毒颗粒,并通过高尔基体分泌至细胞外,完成其生命周期。冠状病毒感染在世界各地极为普遍。到目前为止,大约有15种不同冠状病毒株被发现,能够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有些可使人发病冠状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的流行季节。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儿童感染率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另外,还可引起婴儿和新生儿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每天可拉10余次,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水样便,极少数情况下也引起神经系统综合征。病毒的生长多位于上皮细胞内,也可以感染肝脏、肾、心脏和眼睛,在另外的一些细胞类型(例如巨噬细胞)中也能生长。目前人类冠状病毒还没有合适的可作研究用的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是指各种医学科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包括新药筛选)研究),因此对冠状病毒的分离工作难度很大,需用人肝脏细胞、气管及鼻黏膜细胞,经器官培养才能分离得到。增殖病毒也要用上述材料,亦很困难。冠状病毒的血清型和抗原变异性还不明确。冠状病毒可以发生重复感染,表明其存在有多种血清型(至少有4种已知)并有抗原的变异,其免疫较困难,目前尚无特异的预防和治疗药物。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来苏水、01%过氧乙酸及1%克辽林等都可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对其预防有特异性预防,即针对性预防措施(疫苗,疫苗的研制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时间较长,解决病毒繁殖问题是其难题)和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即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措施,如保暖、洗手、通风、勿过度疲劳及勿接触病人,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等)普通感冒的两大致病病毒就是冠状病毒和鼻病毒。

卫星轨道资源十分拥挤。卫星受到地面发射源的干扰越来越多,这些干扰给正常的卫星广播和通信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甚至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社会影响。为了保证卫星的通信安全,2 0 0 2 年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引进了美国T L S 公司生产的TLS2000卫星定位系统,使我国具有了对静止轨道卫星http://wwwgps5cn的发射源进行定位的能力。

TLS2000定位系统http://wwwmap5cn在对卫星的上行发射源进行定位时需要有一个位置及频率合适的卫星给予配合,同时对该卫星的星历也有很高的要求(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依赖于卫星星历的精度)。 目前,卫星星历的来源是美国的celestrakcom 网站,近期该网站声称由于涉及到美国国家安全的一些问题,将关闭该网站。因此,建立自己的卫星星历生成系统刻不容缓。

另一方面,卫星监测的目的之一是核实卫星的在轨情况,通过卫星星历可以掌握卫星是否在合法的轨位范围内运行。从卫星信号监测的角度考虑,建立卫星星历生成系统也是很必要的。

1 卫星星历格式及经典轨道参数

在卫星干扰源定位系统中,我们采用的星历格式为双行根数星历即指Two-Line Element,是北美联合防空司令部(NORAD)、美国航天司令部(U S S C )以及美国宇航局(NASA)普遍采用的一种星历格式,在他们的相关网站上提供有定时更新的双行根数卫星星历数据库。

根据开普勒定律:卫星运行的轨道为一椭圆,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与地球质心重合;卫星的地心向径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卫星运行周期的平方与轨道椭圆长半径的立方之比为一常量。由此可知,人造地球卫星在空间的位置可以用几个特定数据来确定,这些数据就是轨道要素也可以称为轨道参数。在双行根数星历中就包含着人造地球卫星的最重要的6 个轨道参数。

(1)a—— 轨道半长轴:轨道长轴的一半,可说明轨道的大小;

(2)e—— 轨道偏心率:椭圆轨道两焦点间的距离与长轴的比值,可说明轨道的形状;

(3)i —— 轨道平面倾角: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IJK 坐标系(地心惯性坐标系)的坐标单位矢量K 与卫星动量矩;

(4)—— 升交点赤经:卫星由南半球飞往北半球时,轨道与赤道平面相交的那一点称为升交点;赤道上另一对称点称为降交点。从春分点量起逆时针方向到升交点的经度http://wwwchong123cn叫升交点赤径,为IJK 坐标系基本平面(赤道平面)内坐标单位矢量I 与交点线之间的夹角,从上往下看逆时针;

(5)—— 近地点幅角,也称近地点角距:轨道平面上,地心与升交点的连线与地心和近地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卫星轨道平面内交点线矢量与近地点方向(方向)之间的夹角,由升交点向卫星运动的方向计量;

(6)—— 过近地点的时刻,即卫星通过近地点的时间:指轨道平面上卫星运动的起量点,为时间的函数,以年月日时分秒来表示,确定卫星在轨道上的瞬间位置。

具体参数的含义如图1 所示。

在明确了6 个轨道参数的含义后,我们就需要研究各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搞清楚它们如何确定卫星轨道。对于人造地球卫星轨道而言,是一个由地心指向近地点方向的矢量。该矢量的模,就是我们所说的轨道偏心率。轨道偏心率e 为半焦点距c 与半长轴a 的比值,是一个无量纲数。轨道半长轴a 说明轨道的大小。在实际应用中也常以平均运动来代替a 作为一个经典轨道要素。过近地点时刻τ是一个确定人造地球卫星某一时刻t 在轨道上位置(真近点角v)的重要参数。它们之间可通过开普勒方程和高斯方程联系起来。在a确定的情况下,可用某一确定时刻t0的M0 来代替τ作为一个轨道要素。

另外,由于非球形地球等摄动因素的存在,卫星实际上不在一个封闭的椭圆轨道上运动。为了便于应用经典的行星椭圆轨道理论研究人造地球卫星轨道,航天动力学中常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当作椭圆运动。将卫星实际轨道上的每一点都看作是某一椭圆上的点,但这些椭圆的大小、形状、近地点方向及椭圆平面在空间的位置、方向各不相同。这种在实际轨道上某一点的椭圆轨道,通常称为密切轨道。卫星在该点的速度与卫星在密切轨道上这一点的速度相等;该点称为给定时刻实际轨道与密切轨道的切点。我们所说的卫星经典轨道参数,实际上是指某一给定时刻密切轨道的经典轨道参数,这一时刻t 0 称为历元(时间尺度上的一定点)。

2 目前实际采用的卫星定轨手段及其理论依据

利用对人造地球卫星的外弹道测量数据或遥测数据中的自主导航数据,计算某一时刻(称为历元)一组轨道要素的过程叫做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确定。严格地讲,整个轨道确定过程应包括测量数据预处理、初始轨道确定、轨道微分改进等几个环节。

经过调研,目前卫星定轨采用的实际手段主要分成光学测量和无线电测量两大类,其中光学测量主要是利用望远镜、光学经纬仪、高速摄影机、激光测距仪等光学仪器,对卫星进行跟踪测量。

光学测量的主要理论依据就是纯角度观测定轨,这种手段不需要卫星太多的配合,只是观测、记录它的运动情况。在至少保证有3 个不同时刻的观测数据的前提下,即可确定该卫星的轨道。但是由于是光学方法,所以它受卫星的大小和表面反射特性、观测时间、天气的好坏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因此其跟踪的范围有限,不能保证随时需要,随时定轨。加之,用这种方法对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定轨需要很精密的光学观测仪器,这就更增加了它的局限性。

无线电测量是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卫星发射信号并接收卫星的下行信号,从而计算出卫星的运动参数,通过运动参数确定该卫星的轨道。无线电测量的优点是不受天气影响,可以实现全天候跟踪测量。

常用的卫星无线电测轨系统主要分为单脉冲雷达测轨系统、多普勒测速系统和干涉仪系统。

单脉冲雷达是一种精密跟踪雷达。它每发射一个脉冲,天线能同时形成若干个波束,将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进行比较,当目标位于天线轴线上时,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相等,信号差为零;当目标不在天线轴线上时,各波束回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不等,产生信号差,驱动天线转向目标直至天线轴线对准目标,这样便可测出目标的高低角和方位角,从各波束接收的信号之和,可测出目标的距离,从而实现对目标的测量和跟踪。单脉冲雷达通常有振幅比较单脉冲雷达和相位比较单脉冲雷达两大类。这种测轨方法有较高的测角精度、分辨率和数据率,但设备比较复杂,机动性差,主要用于低轨卫星的测量。

  好象游泳时眼睛容易感染吧!

  但是几率很小 那么大的泳池进眼睛里几个也被杀死了

  衣原体会从泳池里面受到感染

  生物特性

  [编辑本段]

  衣原体是一种既不同于细菌也不同于病毒的一种微生物。衣原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其缺乏合成生物能量来源的ATP酶,也就是说衣原体自己不能合成生物能量物质ATP,其能量完全依赖被感染的宿主细胞提供。而衣原体与病毒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具有DNA、RNA两种核酸、核糖体和一个近似细胞壁的膜,并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能被抗生素抑制。 衣原体属于原核类生物。

  名称和分类

  [编辑本段]

  衣原体Chlamydia 以鹦鹉热病原体和沙眼病原体为代表的专性寄生性的微生物。最早是由宫川米次等(1935)从腹股沟淋巴肉芽肿患者的染色体中作为宫川小体而发现的,被命名为宫川氏体(Miyagawanella)(EBrumpt,1938)。其后,相继又出现很多其它名称,例如作为立克次氏体的亲缘种被称为Rickettsia formis、Neor-ickettsia等,也有作为病毒类而称之谓鹦鹅热和腹股沟淋巴肉芽肿病毒(psittacosislymphogranvlo-ma,virus,PLV)、鹦鹅热病毒群(Psittacosisvirus group)等,相当混乱。现在已按伯杰式分类法归为衣原体目(Chlamidiales,LAPagei等,1971)。然而目前尚有许多不明之处。侵染粒子呈直径03微米的球形,可用光学显微镜看到;在被细胞壁和细胞膜包裹的细胞质中有核糖体;核酸同时含有DNA和RNA;已证明有葡萄糖代谢活性和蛋白质合成能力;在细胞液胞内增殖,不进入细胞质质内。侵染粒子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波胞内,转化成一般称为网状结构体的粒子。网状结构体通过分裂增殖,在浸染后期成熟为侵染粒子。因此,在增殖周期中,虽没有保持作为粒子的连续性的潜伏期,然而,由于没有证实网状结构体的侵染性,所以从外表看起来,有一个相当于潜伏期的时期。为此,如上所述,直到最近仍作为病毒进行分类。

  生活史

  [编辑本段]

  衣原体有两种存在形态,分别称为原体和始体。原体有感染力,它是一种不能运动的球状细胞。原体逐渐伸长,形成无感染力的个体,称为始体,这是一种薄壁的球状细胞,形体较大。

  衣原体的类型和相关疾病

  [编辑本段]

  已知的与人类疾病有关的衣原体有三种,分别是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这三种衣原体均可引起肺部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可通过感染有该种衣原体的禽类,如鹦鹉、孔雀、鸡、鸭、鸽等的组织、血液和粪便,以接触和吸入的方式感染给人类。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主要在人类之间以呼吸道飞沫、母婴接触和性接触等方式传播。

  衣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1.衣原体细胞培养:对沙眼衣原体敏感的细胞株为McCoy细胞、Hela-229细胞和BHK细胞,最常用的是经放线菌酮处理的单层McCoy细胞,孵育后,用单克隆荧光抗体染色,可迅速诊断,但操作人员一定要熟练,需专业培养。培养法的敏感性为80%-90%,阳性即可确立诊断。

  2.衣原体细胞学检查法:在感染细胞内可有衣原体的包涵体存在。从感染部位采取细胞标本作涂片,姬姆萨染色包涵体是蓝色或暗紫色,碘染色显示褐色。但敏感性差(40%),目前已较少采用。

  近年来采用荧光素标记的抗衣原体单克隆抗体,来检测细胞涂片中的衣原体,使用较为方便,目前主要用衣原体外膜蛋白(MOMP)的单克隆抗体的商品试剂(Mico Trak,Pathfinder,Monofluor)。结果判断:要衣原体数>10个才能判为阳性。

  衣原体特征

  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专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研究发现这类微生物具有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很多相似。

  这些特性是:

  (1)有DNA和RNA两种类型的核酸;

  (2)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类似细菌的二分裂方式繁殖;

  (3)具有粘肽组成的细胞壁;

  (4)含有核糖体;

  (5)具有独立的酶系统,能分解葡萄糖释放CO2,有些还能合成叶酸盐,但缺乏产生代谢能量的作用,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的代谢中间产物,因而表现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6)对许多抗生素、磺胺敏感,能抑制生长。1957年开始将衣原体分类于细菌类。

  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哺乳动物及禽类,仅少数致病。据抗原构造、包涵体的性质、对磺胺敏感性等的不同,将衣原体属分为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三个种。其中沙眼衣原体又有三个生物变种,即沙眼生物变种、性病淋巴肉芽肿(LGV)生物变种和鼠生物变种。沙眼生物变种还有A~K14个血清型(包括Ba、Da、Ia)。LGV生物变种还有4个血清型,即L1、L2、L2a和L3。

  衣原体

  衣原体(chlamyida)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过去认为是病毒,先归属细菌范畴。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鸟类及哺乳动物。能引起人类疾病的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肺炎衣原体。其共同特征:

  1 体积大于病毒,约250~500nm,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查见。

  2 含有DNA和RNA。

  3 具有细胞壁,但无肽聚糖,只含微量的细胞壁,由二硫键连接的多肽作为支架。

  4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5 具有一些酶类但不够完善,这些酶缺乏产生代谢能量的作用,要由主细胞提供。能在鸡胚卵黄囊及多种细胞中生长繁殖。

  6 有独特发育周期,仅在活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一 生物学性状

  1 发育周期与形态染色 衣原体在宿住主细胞内繁殖有特殊生活周期,可观察到两种不同的颗粒结构:(1)原体(elementary body,EB)直径为02~04的小球形颗粒,有胞壁,内有核质和核蛋白体,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为细胞外形式。Giemsa 染色呈紫色,Gimenez 染色呈红色。原体具有高度的感染性,在宿主细胞外教稳定,无繁殖能力,通过吞饮作用进入胞内,原体在空泡中逐渐发育、增大成为网状体。(2)网状体(reticulate body,RB)或称始体(initial body),EB通过吞饮作用进入胞内,由宿主惜败包围EB形成空泡,并在空泡内逐渐增大为RB。直径为05~10μm,圆形或椭圆形。电子致密度较低,无胞壁,代谢活泼,以二分裂方式繁殖。RB为细胞内形式,无感染性,Macchiavello染色呈蓝色。RB在空泡内发育成许多子代EB也称为包涵体。成熟的EB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在感染新的易感细胞,开始新的发育周期,整个发育周期约需48~72h

  2 培养特性 衣原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可用鸡胚卵黄囊及HeLa-299、BHK-21、McCoy等细胞培养。将接种标本的细胞培养管离心,促进衣原体粘附进入细胞;或在培养管内加入二乙氨乙基葡聚糖,以增强衣原体吸附于易感细胞,提高分离培养阳性率。

  3 类型 根据抗原构造、包涵体性质和对磺胺敏感性,衣原体可分为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三个种。沙眼衣原体有三个生物变种即沙眼生物变种、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和鼠生物变种。其中沙眼生物变种有A、B、C、D、J、K、等血清型,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有L1、L2、L3、L2a、四个血清。用单克隆抗体识别鹦鹉热衣原抗原可分为4个血清型。肺炎衣原体只有1个血清型。

  4 抵抗力 衣原体耐冷不耐热,56~60度仅存活5~10min,在-70度可保存数年。01%甲醛液、05%石碳酸30min可杀死。75%酒精05min可杀死。对四环素、红霉素、螺旋霉素、强力霉素及利副平均很敏感。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机理 衣原体能产生类似格兰阴性菌内的内毒素,静脉注射小白鼠,能迅速使动物死亡。体外试验提示,衣原体表面脂多糖和蛋白促进 其吸附雨易感细胞,促进易感细胞对衣原体的内吞作用,并能阻止吞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从而使衣原体在吞噬体内繁殖破坏细胞。受衣原体感染的细胞代谢被抑制,最终被破坏。

  2.所致疾病

  (一)沙眼: 由衣原体沙眼生物变种A、B、Ba、C血清型引起。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即眼~眼或眼~手~眼的途经传播。当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后,在其中增殖并在胞浆内形成散在型、帽型、桑椹型或填塞型包涵体。该病发病缓慢,早期出现眼睑结膜急性或亚急性炎症,表现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等症状与体征。后期移行为慢性,出现结膜瘢痕、眼睑内翻、倒睫、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损害,以致影响视力,最后导致失明。据统计沙眼居致盲病因的首位。1956年我国学者汤飞凡等人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分离出沙眼衣原体,从而促进了有关原体的研究。

  (二)包涵体包膜炎:由沙眼生物变种D~K血清型引起。包括婴儿及成人两种。前者系婴儿经产道感染,引起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包涵体脓漏眼),不侵犯角膜,能自愈。成人感染可因两性接触,经手至眼的的途径或者来自污染的游泳池水,引起滤泡性结膜炎又称游泳池结膜炎。病变类似沙眼,但不出现角膜血管翳,亦无结膜瘢痕形成,一般经数周或数月痊愈,无后遗症。

  (三)泌尿生殖道感染:经性接触传播,由沙眼生物变种D~K血清型引起。男性多表现为尿道炎,不经治疗可缓解,但多数转变成慢性,周期性加重,并可合并副睾炎、直肠炎等。女性能引起尿道炎、宫颈炎等,输卵管炎是较严重并发症。该血清型有时也能引起沙眼衣原体性肺炎。

  (四)性病淋巴肉芽肿:由沙眼衣原体LGV生物变种引起。LGV要通过两性接触传播,是一种性病。男性侵犯腹股沟淋巴结,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肉芽肿。女性可侵犯会阴、肛门、直肠,出现会阴~肛门~直肠组织狭窄

  (五)呼吸道感染:由肺炎衣原体及鹦鹉热衣原体引起。肺炎衣原体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以肺炎多见,也可致气管炎、咽炎蹬。鹦鹉热原为野生鸟类及家畜的自然感染,也可经呼吸道传给人,发生呼吸道感染和肺炎。

  三免疫性 衣原体感染后能诱导产生型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但保护性不强,为时短暂,因此衣原体的感染常表现为持续感染,反复感染或隐形感染。有些衣原体抗原注入人皮后内可造成免疫病理损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249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