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时怎样正确发声和用气?

唱歌时怎样正确发声和用气?,第1张

唱歌正确发声可以从姿势、呼吸进行调整。

一、唱歌的姿势

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训练时,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做到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颈直不紧张,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

二、唱歌中的呼吸

首先是吸气,在做呼吸练习时,先做好正确的演唱姿势,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宽,头自如,眼望远处,从内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满情意。

然后,“痛快地叹一口气”使胸部放松,吸气时,口腔稍打开,硬软腭提起,并与提眉动作配合,很兴奋地以后腰为主,将腰围向外松张,让气自然地,流畅地“流进”使腰、后背都有“气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宽阔的感觉,比如用“打呵欠”去感觉以上动作。

但呼气时不准过深,否则使胸、腹部僵硬,影响发声的灵活和音高的准确,吸气时不要有声响,反之不仅影响歌唱的艺术效果,还会使吸气不易深沉,影响气息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两肋扩张,小腹微收的习惯。

三、发声练习

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唱歌必须以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

1、做获得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配合,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

2、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时,从低到高,母音不断裂连起来唱,口咽腔同时从小到大张开。

4、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

扩展资料:

唱高音的方法:

1、先喊出高音来

我们做任何一种运动,比如推铅球,一定要先有举得起铅球的力量。练武术的人为了增加手脚的力量,先练挑水,手脚有了力量后,才可以在舞大刀时不至于脱手飞了出去。

我们的声带,要能够抵抗下面送上来的高压,才能发音。有人问,在高压的情况下,声带发出声音会不会发生喊叫的情况,会不会喊破声带呢?不会的,只要保持正确的呼吸及歌唱姿势,是不会喊破的。至于高音的位置及掩盖问题,你的高音还未喊出来又怎样去定它的位置呢?

我们先由下喊起,半音上去,#f2、g2、#g2为止,五个音成一组。开始不要喊太多,因为一上来你的呼吸和歌唱姿势未必对,要边唱边纠正,等各方面都配合好了,不妨多喊一些。

等#g2唱好了以后,a2是另外一种呼吸方式。我们知道唱高音时要把气息用高压的方式压上去,实际上在这时要用到腰部的气(见下节),用腰部的气喊好了a2后,再用同样的气喊降b2。

一般来说,唱高音声部的人的高音是天生的,只是我们不去用它罢了。一个女孩子从未受过声乐训练,一般只能唱到f2,但当她突然碰到一件恐怖的事情时,他会情不自禁地尖叫起来,而这一声尖叫,可能到达highC的f3,但平时无论如何她也不会发出这么高的音来。

2、呼吸及姿势

我们如果也有机会碰见一件十分令人吃惊的事而失声尖叫,我们一定要记住那个喊叫的姿势,再拿来唱高音,那就对了。

唱高音不同于唱低音,是将气压成一条细线,冲击声带。当横膈膜的力量已经用到顶点,而无法加压时,就须用腰力。前面讲过,肺叶比肺尖大,也即是下面比上面大,上面的肺尖被肋骨向外扩张。

用腰力,是先用手叉腰(这时不必注意腹肌,在吸气时它会自然地起作用的),把气吸到腰的四周,感觉到前后腰部膨胀起来,然后把气闭进来(张大口,见图七),用力把腰及肋骨向里一收,胸部向上一挺,你会感觉到压力压住了上颚,这就是用腰力的方法。

前面讲过,f2--#g2我们用腹肌的收缩来增加压力,到了a2就用腰力,到降b2时,因为只需要少量的气,只要将上唇照打呵欠的样子张开就行了,要露出少许上面的牙齿,舌尖平放在下面的牙齿上,就能唱出降b2来了。由降b2以上,到highC以上的音,方法与降b2是一样的。

3、越高越容易

当我们练到降b2时,应该说已经突破了高音的困难,可以很容易地唱到b2、c3、#c3、d3了,因为唱这几个音的方法与唱降b2的方法并无居的分别。

唱降b2时喉咙已开得比较小了,因为嘴越是张大喉咙越小,所以,不用害怕更高的音,所需要的是急速的气来支持高音,而急速的气,是靠平时的刻苦的气息练习得来的。

参考资料:

-发音方法

如何打开喉咙

若想把喉咙完全打开,必须首先搞清楚用力的部位和感觉。在歌唱时如果能将喉咙完全打开,那么歌者自身的感觉应该是喉咙即有向外扩张,又有使喉结向下的力量。贝基先生说:“正确地打开喉咙是感到颈部往四周扩张。”“要感到喉咙的的两侧的肌肉发酸,在促使喉结往下放,这才是对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贝基先生在课堂上常常做这样的手势,就是将两只手自两肩像推开两堵墙一样向外推,以示说明这种力量的方向和感觉。……

为了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和用力的部位,贝基先生在讲学中用了很多具体手段,这些手段都是比较容易体会的,而且也都是卓有成效的。歌者在练习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用多种手段去体会。

1.打哈欠是体会打开喉咙的最简单的途径。……“有种办法能把喉咙打开,当你困了,一面讲话一面打哈欠,这时喉咙就打开了。”……“要防止打哈欠打得太过头了,那样会使声音太靠后。”

2.找到胸部的支点有利于打开喉咙。……“唱歌时声音是从咳的地方发出来的。”……“声音是从两锁骨中间那里发出来的,声音要深”,“声音是从喉咙最底部发出来的。”……

3.模仿嗓子宽的人歌唱有助于打开喉咙。……“模仿嗓子宽的人去唱,不要模仿那人的音色,主要模仿他的技术。做为技术无论对哪一个声部都是同一的要求。”

4.不张大嘴唱歌可以迫使喉咙打开。

5.大笑和哭也有助于打开喉咙。

6.向后仰头常可以找到打开喉咙的感觉。

以上我介绍的是贝基先生在讲学中经常采用的一些打开喉咙的手段,歌者可以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有选择地灵活运用。除此之外,我个人还有这样的体会:当喉咙完全打开时,在歌唱时会感到头部有一种向前和向上顶的力量,即在某种程度上有梗脖子的感觉。美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舍瑞尔·米尔恩斯在谈到纠正某些歌者在歌唱中头和下巴的状态不够自然时,主张将双手十指交叉,放在头部的后上方,在歌唱时轻轻用力向前搬,而头部又轻轻向后仰,这时头和下巴便处于歌唱时的状态。……

还有一种感觉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当喉咙完全打开时,歌者在歌唱时会感到喉咙似乎不复存在了,只有气息的支持和响亮的面罩共鸣是歌者能明显感觉得到的。用贝基的话来说就是“歌唱时只有横膈膜和面罩发生接触”。就是说,完全打开的喉咙似乎是一个畅通无阻的通道,声音在这里不会受阻,而是送进了上面的面罩,这虽然是一种感觉和想象,但似乎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感觉是世界上许多著名歌唱家都认可,并非常强调的,所以歌者一定要努力寻求这种感觉,只有这样喉咙才是完全打开的。

——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第71页—80页

如何寻找面罩共鸣

我认为面罩共鸣实际上是打开鼻咽腔的产物。就是说,当歌者的声音获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鸣时,他(她)的鼻咽腔是完全打开的。如果说打开喉咙是要求打开喉咽腔和口咽腔,那么,要想把声音送进面罩,还必须同时把鼻咽腔打开。所以贝基先生说:“我所说的打开喉咙是要求上下左右都打开。”……如何做到在打开喉咽腔的口咽腔的同时,把鼻咽腔也完全打开,从而获得充分的面罩共鸣呢?我把贝基先生的做法按着我的理解,归纳为以下几种手段。

1.面带微笑声音容易进入面罩位置。贝基先生说:“古代的老师教唱歌只教两件事:一是打哈欠打开喉咙;二是微笑地唱有助于声音进入面罩。就靠这两点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歌唱家。”

2.用哼唱的感觉到面罩共鸣。他说:“在哪里哼就在哪里唱。”……当然这种哼唱必须是以完全打开的喉咙和良好呼吸支持为前提,否则是哼不到面罩里面去的。另外在哼是要尽量找到一种晕乎乎的感觉,这说明打开了鼻咽腔真正哼到头上去了。

3,不张大嘴也有助于找到面罩共鸣。……除不张大嘴外,贝基先生还要求歌者不要用嘴去控制声音或用嘴去做声音,这样往往会影响面罩共鸣。

4.小声练唱有利于找到面罩共鸣。

5.讲话时也应该尽量运用面罩共鸣。……正像斯基巴说的那样:“说话要像唱歌那样好听,唱歌要像说话那样自然。”

——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第83页—91页

关于高音问题

1.贝基先生说:“唱高音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确,这个高音的印象早就印在你的脑子里了。”我理解这句话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说,在你的头脑里必须树立起正确的声音形象,……其二是说,唱高音之前,发声器官的各个部位,如横膈膜的支持、喉结的位置和面罩共鸣等,都要做好将要积极工作的准备。

2.贝基先生说:声“音的动作与音高正好是相反的。”……就是说,越往高音唱,歌唱发声器官某些部位的动作与感觉越要往下。贝基先生把这种反向动作概括为三个方面,他说:“唱高音时别用外在的力量往上冲,而是用内在的力量:一是喉结两侧的肌肉将喉结往下拉;二是横膈膜有力的控制呼吸;三是头别往前伸,也别仰头,而应略低头。”

3.贝基先生说:“高音最需要面罩共鸣。”

4.贝基先生说:“唱高音要有自信感。”

——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第100页—106页

练声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练声是一项艰苦的劳动

2.练声时要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

3.练声时要培养歌唱意识

4.练声时要力求主客观统一

5.练声要有的放矢

6.练声时不要过于追求音量

7.练声时注意力要特别集中

8.要用科学的态度练唱

任何歌唱模式,不管美学标准如何不同,都存在优劣之分。如何由低向高、化劣为优就要学习方法。笔者曾得《声乐实用指导》一书中(1995年1月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方法有自觉和自发两种,自觉的方法往往是指经过拜师学艺学来的;自发的是指从未拜师却唱得很有方法。也就是“学而知之”和“生而知之”的区别。生而知之应理解为不自觉地得发声上使用了符合歌唱要求的生理----物理调节;而自觉的方法正是从无数不自觉的总结出来的;实践先于理论。依据这一论点,有些从未学习过的歌手唱起来却比从师多年的人唱得好的例子就不足为怪了。有些歌唱者先天有高音(除了声带天生又薄又短情况外)。戈特勒发现了声带具有缩短和边缘振动的特殊机能,那些不怕高音的人正是不自觉地使用了这种发声机能,于是高音问题从理论上得到了解决。再回过来使用于实践----对“恐高症”的人教他们学会这种方法之后,“恐高症”便治愈了。再以用气为例:中国千百年来把丹田气作为演唱艺术的基本要求,成为民族唱法的基础,它形成的过程和性质,与解决“恐高症”相同,都有一个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这就叫方法,二者也成了研究科学发声的基础。

许多自学成才的歌手离不开“摹仿”,摹仿的形式看起来是学歌,而实际上往往也把被摹仿者的方法一起摹仿过来了,投师学艺或自学不过是形式不同而已关键在于效果----是否“得法”。不论何种演唱艺术,要达到高水平,都得有基本功。有些歌没有基本拉就是唱不下来,有些歌没有基本功也能唱。像《小芳》那样的歌,如果给有功底的人去唱,是否大材小用?并非如此,有功底的人唱起《小芳》来肯定比没有功底的人唱得好。那么通俗唱法的功底是什么如何去训练?以舞蹈为例:不论芭蕾舞、中国民族舞、国际标准舞以及现代劲舞,腰腿功都不可少。如果腰不软、腿没劲,舞感再好都不会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歌唱艺术对基本功的要求与舞蹈是同样严格的。西洋传统声乐的基本功在发声上是打开喉咙和集中声音(声乐术语也叫“关闭”);在呼吸上建立强有力的支持。通俗唱法与西洋传统唱法的基本功没有原则区别,不同的是打开喉咙的方式,西洋传统唱法要求在低喉上打开喉咙,这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做到,如同芭蕾舞强调用足尖站起来跳舞的情况相同。通俗唱法不强调这一点。打开喉咙的具体涵义是喉----舌的对抗,通俗唱法中至今仍有不少歌手喉咙打不开,特别是高音区,用高喉位而不造成“声道阻塞”,这在通俗唱法中是允许的;但高喉位只要稍有“位移”,却是非常容易产生“声道阻塞”的,这个矛盾在中国民族唱法中早已获得了比较园满的解决----用“脑后摘筋”的办法。在通俗唱法中,打开的目的不是为了共鸣的需要,而防止声道阻塞。但是就效果而言,适量地打开喉咙对演唱歌曲的效果来说是积极的。这也是欧美唱法的效果为什么比港台唱法效果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喉----舌的对抗动作产生的声音,无论力度、质感都会得到加强。所以打开喉咙这种基本功在通俗唱法的训练过程中,地位虽没西洋传统唱法那么重要,但仍不应忽视。

通俗唱法的基本功是“压缩声带”和建立“动态下的气息支持”。在此有必要引证一段帕伐洛蒂的话来说明压缩声带的意义:“当中声区进入高声区时,喉咙部位有一种“收紧”的感觉,这不是肌肉的力量,相反,有关有肌肉必须是很放松的,像正在“打呵欠”一样,但你必须促使声音更压缩(Squeezed)在开始学习掌握这种感觉时,似乎“失声”了(Socrificed),这样使声音变化了。开始时,会经常把声音挤压破了,这是正常的,然而,当正确的方法开始被掌握时,那就是十分安全而保险的方法了。即使一时还不能有漂亮的声音,驾驭熟练后就会漂亮起来。”

这一段话对通俗唱法的训练,有着同样积极的意义,因为它具体地提供了解决高音的方法并阐明了产生高音过程中会出现的反应。不仅如此,这个方法也同时解决了令女声同样困扰的“换声”问题。帕氏所说的喉咙收紧,实际上是声带收紧。他说有关肌肉必须是放松的,用笔者的话说,声带的收紧是建立在喉咙放松的基础上的,喉咙处于打呵欠的状态就是打开喉咙,但二者是一种不容易掌握的矛盾统一,因为喉咙和声带处于同一位置(据说帕氏为解决“高音的过渡”化了六年时间)人的习惯本能是:要么喉咙和声带同时都“紧”起来,要不就是一起都“松”了。但只要化功夫,肯定是能够学会的,这一点下面还要详细探讨。

用“压缩声带”来发声或唱歌的原理,听起来似乎有些“玄乎”。其实并不,因为声带的形状很象人的嘴唇,只要看到吹小号或吹笛子的人怎样吹奏这些乐器时的口唇形状,就不难理解声带在歌唱时的状态,“压缩”或“收缩”声带的涵义也变得很形象化了。

另一个基本功是建立动态的气息支持。为什么要加上动态二字?气息支持不是人所共知的理论么理由是“知道”歌唱要有气息支持的道理并不难,但“做到”气息要有支持其难度不亚于上述要求;同时还要做到声带紧----喉咙松的矛盾统一。虽然说通俗唱法最接近说话,但说话和歌唱毕竟是有区别的。主要反映在音域上,说话音域“狭”,唱歌音域“宽”,说话有一个八度就够了,歌唱绝对不够;气息也同样有区别,说话时用气“持续”短,歌唱时用气“持续”长。作为能源消耗量而言,说话消耗少,歌唱消耗多。更何况歌唱有高低、强弱、刚柔之分,因而必须要建立一种能调控的呼吸机制。常见的所谓呼吸训练法往往有三个错误倾向:1、重“吸”不重“呼”,而忘了歌唱是在“呼气”状态下进行的;2、重“姿势”而不重实效,认为只要保持两肋张开的姿态去唱歌,就是做到了有支持的呼吸,这样做的结果常常适得其反,“保持”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成了“僵持”,试问气息不流动了,能源供应停止了,声音还怎么再能流动?歌声又如何流畅?(这个问题在下文《误区》中还要谈到。)3、“提气”与“压气”的失调:提气----压气在歌唱中是矛盾的统一,气息是“往上的,没有气息对声门的压力,又何来声音?压气是对所提气势大小的“制动阀”,所谓排泄式呼吸法就是把压气当成了目的,完全忽视了提气的主导作用。具体的方法是要求在收下腹和鼓上腹同时工作,但鼓上腹的力永远不能大于收下腹的力,二者的平衡就成了“僵持”,如果光是下腹鼓出,就成了排泄式;如果光是上腹“收紧”,声音会“憋”住而唱不出。

有人说:“唱歌是呼吸的艺术。”不无道理。这对通俗唱法而言同样适用。从建立歌唱的呼吸机制,以学会控制这种机制,是需要时间和功夫的,它毕竟和日常生活的呼吸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以上两种机制都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使用到歌唱的实践需要上,所以称之为歌唱的基本功。不论西洋传统唱法、抑或其他任何唱法,这种生理上的发声要求都是一致的,唯一稍有差别的只是通俗唱法对于喉咙打开的出发点更多是为了声道通畅无阻,不像西洋传统唱法打开喉咙的出发点是为了“建造共鸣腔”,以求在自身建立一个扩大器。

通俗唱法是一门和电声密切结合的学问,因而与话筒结下不解之缘,话筒有质量上的区别,而更重要的却是音响师(或称主调音师),“调音”是一门相当高深学问,不仅要充分了解各种键钮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对各种嗓音要具有高度敏锐的瓜能力。大歌星都有自己特聘的调音师,一个优秀的调音可以造就一个歌手成为“星”一个拙劣的调音师也可以毁掉一个歌星。所谓“录音棚歌手”,大多只有乐感(有的甚至乐感都很差)而没有唱法基本功,从音量到音色,全靠电声塑造。随着科学的高度发展,很可能有一天会产生电脑歌手,不过这就不在本收探讨范围内了。但作为一门唱法来讨论,“唱”始终该是“主”,电声应该是“客”,这个概念不能颠倒(现实中的确存在这种颠倒现象)。有些拙劣的音响师(俗称开关师)根本不懂音响,更无自知之明,效果不佳时,还一味埋怨歌手唱得不好,弄得歌手啼笑皆非。音响学是一门非常高深的科学,国际上从事音响工作的人,是相当受人尊崇的;特别是这个“师”的头衔,它要求高度灵敏的听觉辨别力加上熟练的控制调音台的能力。才配得到“师”的桂冠。

作为歌手而言,使用话筒的主观方面和音响师配合的客观方面都属必须重视的技术课题。成为通俗唱法比别的唱法更占有重要地位的内容。它的具体要求是:

1、声音必须要让听众感觉到清晰的“质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演唱时,声音充分靠前。这种靠前还必须是“高度集中的”。“质感”是以高度“聚焦”的形式来体现的,点子越小,质量愈高。

2、音量控制不是以放大----缩小来体现的,而是以上述这个小小的聚音点的亮----暗控制体现的,这种技术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唱者广大音量时,音质仍保持聚而不散。在减弱音量时,更不能失去“质感”,哪怕唱气声时,仍不失去“质感”,电声再高明,只能改变唱者的音色,却无法制造出“音色”来。

3、音质产生于声带的振动,振动来自声带的张力---- 阻力,因而发音的“焦点”必定在声带上,西洋传统唱法中有一句声乐术语叫做----“让声带歌唱”。帕伐洛蒂说过:“声音是从声带开始的,必须使声带立即振动起来。”就是这个意思。

4、在通俗唱法中也有一句声乐术语----“声必须靠在声带上”。也是同样性质。如果说声音的出发点在嘴巴,声音就无法靠在声带上了。也就是声带的张力----阻力不到位,所产生的声音效果要么奶声奶气的;要不声音就无法集中;日本歌坛目前就有这么一种唱法,据说是为了表现“清纯”的效果。相比之下,我国的杨钰莹、何影在这方面就是比酒井法子、松田圣子要强。奶声奶气作为一种表演特色未尝不可,但完全脱离了声带的基本振动和气息的支持就成了“做作”了。“让声带歌唱”五个字同时可以具有三个内容:声音意识不要以“嘴”为出发点,而是应以声带为起点,这是一种意识,(因为声音实际上总是通过嘴巴出来的)始终应以声带为“起点”;第二种是从生理上说的,在让声带歌唱时,“软腭的两边必需放下来”,好像一直挂到脖子下面,这是在歌唱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因为它是解决声带紧喉咙松的关键。腭弓松了,舌头就自由了,下巴也放松了,喉咙才可能打得开。反过来,腭弓一绷紧舌根立即下压,造成声道堵塞,一切全完了;第三种是指“声音靠在气上”(传统唱法有此要求,欧美流行唱法同样有此特点)因为歌唱方法的本质是气息----声门的阻抗,没有积极的声门张力----阻力又如何能和气息产生阻抗?声带的调节是一切科学唱法的核心,通俗唱法当然也不例外,也是欧美唱法的区别于港台、日本唱法的标志之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声音“质感”强,嗓音特色显著。值得我国歌坛借鉴。

5、声音必需充分唱出来的另一体现是吐字。尽管通俗唱法的吐字建立在平时说话自然的基础上,但毕竟仍有程度上的差别。应该说歌唱吐字要比说话夸张得多,就如同演话剧时念台词的吐字比平时说话要夸张的情况相同。通俗唱法的吐字在发声时要求舌头左右横向拉紧,这一强调的目的是让声音更靠前,更清晰,舌头好象一直处于英语中“get”、“let”、“like”那个位置上。通俗唱法的吐字没有像中国民族唱法中“喷口”、“咬口”,那样讲究。也不象西洋传统发声那样,要求腔体打开如同打哈欠的位置上吐字。它始终要口腔后部尽量不要大于口腔前部。因此在歌唱时绝不能有意识去张大口腔后部,也就不要提软腭。通俗唱法也不要求张大口,只需口腔前呈“喇叭形”,不影响声音靠前即可。(猫咪叫时的嘴巴形状,形象地说明了唱法的口型要求)

曾有过这样的情况:某女歌手平时歌唱时声音很轻,可演出时音量很大;另一女歌手平时音量很大,在台上演出音量却很小。为什么呢?原来前者音量虽小却有“质”,而且声音很靠前;后者音量大却不集中,造成质感模糊。又因“靠后”----口腔后面大于前面;声音虽大但出不来,等于不大。那么是否通俗唱法就不能使用“靠后”的意识呢?回答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通俗唱法无论是意识还是效果都应是靠前的。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允许采取临时“靠后”的权宜之计。这是指某些歌唱者在歌唱时下巴习惯性向前凸出,以至于造成声道阻塞,为了矫正下巴的位置,允许声音暂时“靠后”,其目的是促使下巴退后。如果这样做确能有助于矫正下巴外凸的毛病,但当错误一旦得以纠正之后,仍需按通俗唱法的“靠前”要求来歌唱。保加利亚著名声乐教师勃伦巴诺夫曾断言:歌唱的秘密是“靠前、再靠前”。为什么要如此强调靠前?在西洋传统声乐界,曾有过“靠前”----“靠后”的长期争论。原因是“共鸣”这个内容,常常容易让人造成错觉----让自己的耳朵听到振动,这种本能的习惯意识会让唱者不自觉地让自己把声音安放在口腔后部----距离耳鼓膜最近的地方,造成了自以为声音很响但人家听起来并不响。在通俗唱法中同样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绝大多数歌唱者忽视了唱者自我感觉和听者实际感觉是两回事这个客观现实。在高音上的自我感觉,甚至和实际效果完全相反。如果一个歌唱者不能建立走这么一个概念----随时不忘用自我的耳朵去聆听自己的声音----即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声音在听众耳朵中的实际效果的话,是绝对唱不好歌的。有些歌唱者自我感觉特好,实际却完全相反。有些歌手唱得很好,却老是自卑地认为自己唱得不好,要样,这个问题在下文《唱法的误区》中还要谈到。“唱出来”就是“靠前”的本意,但传统声乐的靠前和通俗唱法的靠前在声音效果上是截然不同的,通俗唱法就是要西洋传统唱法中的“白声”,甚至可以说要求越“白”越好。

6、气感:气感不只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效果”,上述呼吸中用上下腹对抗来建立支持是一种手段,这并不是说在歌唱时两肋能保持张开的姿势就算有了气息支持的情况一样,“气感”正是对这种方法后鉴定。以教堂的钟为例:如果这个钟没有挂起来就敲击它,声音短促而难听;挂起之后再去调皮击它,声音会产生回荡的余音,传送十里之遥。气感能使歌声始终带有回荡的“余音”,听觉效果明显不一样,唱者的自我感觉是清楚地感到胸中有“回声”。

以上几点是通俗唱法实践应用中必需注意的具体要求,尽通俗唱法是多制式、多层次的,这些要求却是一致的。但对不同层次的歌手的具体要求标准可以有所区别。如果我们按能高能低、能强能弱、能刚能柔、能亮能暗这十六字为准绳,对高层次的要求:十六字全部到位;对中层次是部分到位;对低层次的可不讲究到位。这是指技巧要求。有些歌星乐感达不到一流,而技巧却是一流的,仍能达到一流之列。作为一流乐感的歌手,纵然技巧不足,也无损于他们成为一流歌手的可能,因为乐感在通俗唱法中毕竟是首要的。正因为如此,乐感不足的人唯一的出路只有通过技巧去弥补了,而技巧制造出来的力度对比、色彩对比以及高音的爆发力等技巧,即使不能达到“动心”的效果,至少可以达到“动听”的效果。不可否认有这样的事实:有些乐感较差的人,通过“制造”却“激发”出了真的乐感,这叫弄假成真。

用气息唱歌的方法:

先蹲下然后吸气,当你感觉胃部很硬或向外支撑时,这是正确的吸气方式,然后蹲下来,哼一首歌。

也就是说,不张嘴就哼歌,这是气息唱歌,而不是嗓子,这样不管多高的音几乎都不会用到嗓子,当你达到高音时,你会感到气用的越来越多,但是嗓子却不累,第一次气息不会持续太久,锻炼后会好起来。

闻花式吸气方法容易使气吸得深,而且没有吸气时的抽气声和多余的动作,也较容易体会和掌握。

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欢迎借鉴参考。

 呼吸运动包含着吸气和吐气两个过程:

1、 吸气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不扩张。背部要挺立,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吐出。

2、 吐气

唱歌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点很重要,就好比给自行车打足了气,不能一下子放松了,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要保持住气息,就必须在唱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吸气的状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要节省用气,均匀地吐气,这就是所谓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觉,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提上来,这就牵涉到一个气息支点的问题。

3、 唱歌时要有气息支援点

支援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这个立足点也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援点,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援作用。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常常唱歌时,脸红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声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等,都是与气息支援点没有保持住有关。反之,我们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援点的感觉,那么,当我闪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援了,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而且能强弱自如地做出各种变化来。

4、 不同的乐句用气是不同的

我们在进行胸腹式呼吸时,呼吸气势的强弱、吐气的方法要根据所唱歌曲或乐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不同的呼吸练习法。

1 缓吸缓呼

这是我们在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横隔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也就是腰围扩张,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地进行,就像我们去闻花的芳香时的感觉一样,闻花的感觉使我们吸气吸得深,就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但吸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慢慢呼气。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气息,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有一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呼气时下肋和横隔膜的保持状态:就是在缓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尘的动作,这里需要长长地吹气,也就是在做长音的呼气练习,我们常说:“长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蜡”,是一种吐气的感觉。

2 急吸急呼

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缓呼的要求而拨出。我们在演唱实践中经常要用到的,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吸气不通话你有很长的停顿时间,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为了培养呼吸的控制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练习曲及歌曲中的某些乐句做带词的练习,效果较好。卡鲁索说过,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

 歌唱的发声

歌唱时的发声和说话时的发声是不完全一样的,说话式的唱歌或放大了的说话,都是不对的,这会没有色彩,不是音乐化了的发声。所以说说话的发声是不能适应歌唱的的需要的,我们必须讲究发声方法,帮助学唱歌的人把普通的声带磨炼成能发出优美、动听、有持久力的合乎科学方法的、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来。

1、 喉头和声带

喉头和声带,是歌唱的发声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体歌唱的要塞,是开启歌唱艺术宝库的金钥匙。因此,了解和搞清喉头与声带在歌唱时应处的位置和状态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歌唱时喉头位置应该比平时说话时偏低一些就像我们深吸气时的喉头感觉,因为吸气时的喉位,比静止时的喉位略低一点有很多人把喉头处于吸气时的位置称为“水平位”。在歌唱时字与字、句与句的转换中,喉头要始终处于这一位置,而不应做离开水平位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动,当然喉头位置的稳定是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而不是僵死不动的稳定。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远稳定在水面上的道理一样,若把皮球比做喉头,皮球浮在水面的状态就好像喉头稳定在吸气位的状态一样。所以歌唱时的喉头位置应始终处于低而自如的稳定位置和喉头壁开启的状态。

2、 开启喉咙

在歌唱训练中“开启喉咙”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开启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齿后,牙关开启,下巴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后拉,这时候的喉咙是开启的。那么如何能帮助初学者“开启喉咙”呢

1“打哈欠”的状态

“打哈欠”状态可以让口腔开启自然,放松,口盖抬起,口腔内空间增长增大。所以在唱歌时,咽喉不要闭塞,要使咽喉张开,让气息自如地送出来,“哈欠”状态确实是开启喉咙的好办法,也使歌唱者保证了一个很好的演唱状态。在平时练习时,还可以用闭嘴的“打哈欠”,闭口打哈欠的时候,里边的状态也是开的、抬的,如果我们在唱歌的时候都能保持这个状态的话,那你的声音就不会是“白”的、“扁”的了,你的声音就会是“竖的”、“圆的”了。

2用“微笑”状态来开启喉咙

我们讲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来。“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开启,大牙关开启,面部两边的笑肌颧骨呈微笑状,这样的微笑状态可以使你的喉咙开启,可以使你获得高位置的声音。“歌唱状态就是里边的哈欠,处头的微笑”,这话很精辟。

3、 良好的中声区

中声区是唱歌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中声区,就谈不到其他的一切。我们应当重视中声区的练习,多在中声区下功夫,不要急于唱很高的音。练习时,我们先从中声区以中、小音量练习开始,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巩固以后,再慢慢向较高一点或较低一点的音域发展,初学者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一开始就猛练高音,不但不会获得正确的高音,反而会毁坏声带。中声区应该靠前,明亮,轻松流畅,不费力,这样才能往上发展,为演唱高音开启通路。中声区的声音不要强求音量,而是要自然自如,要求音色优美和声音的灵活性。每个声部的重要音区都是中声区。中声区要做到吸气深,呼吸力求自然,有弹性,积极向上,有支援点,喉头稳定松驰,不论唱高、低不同的音,喉头的感觉都在一个位置上,声音要往外送,但又要使声音从头到尾保持在同一音型和位置上。我们常比喻说“声音要像穿珍珠一样,把每个音穿在一条线上”等等,就是说声音要连贯、统一、圆润。

4、 关于换声区

当你从低音往上唱时,唱到一定的地方,就会感到困难,容易卡壳,这就是到了换声区了,这时,你必须运用某种方法才能继续入上唱。歌唱者首先应基本掌握了虽声区的唱法,然后因人而异地作具体调整。有几种方法大家可以实践一下:

1“倒抽一口气”的动作

就是歌者在唱到换声的音时发母音的同时,做一个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好像“吓一跳”的生理状态,让喉头稍向下,向后退让,以使口咽腔充分开启,同时将中声区歌唱时向上齿龈背后传送的气息,随着音高逐渐向上挪动,嘴也随着逐渐张开,此时声音感觉更向上,向更远的前方传送。这时声音就自然地进入了换声区。

2母音转换手法

就是在唱到换声区的时候提前让声音掩盖一点,声音暗一点,出气量小一点,小舌头抬起一点。在碰到换声点时,有一点必须强调指出,就是你感到声音唱上去困难时,甚至声音感到要出现破音时,千万不要变化发声器官的形态,不要乱动,乱使劲,一定要坚持迎着声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实换声点的总是就是一个“混声”的问题,就是真假声结合的问题。掩盖一些的声音就是有了假声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须与真声混合在一起,声音的衔接才不会有痕迹,声音才不会虚和空。所以学会换声点的过渡也就学会了假声的唱法,而假声位置对唱歌、解决声音的统一是大有好处的。

5、 高音区的练习

高音区常常在作品的 中出现,有着激发听众情绪、振奋人心的力量。唱好了高音,会给整个演唱增添光彩。因此,具有响亮的、金属般的高音对歌唱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在找到了自然声区,打好了中声区的基础,又掌握了换声区的技巧后就可以进行高音的练习。唱高音时,两颧骨要更积极开放,整个歌唱状态要更加积极向上,兴奋。随着音高向上,下颌需要松弛地向下,向两侧向后拉;小舌头提起如打哈欠似地吸住气,使喉咙更加开启,喉头不可随音高往上移动,而是相反,逐步下降,保持在吸气的状态,当然这个状态必须有气息的支援。唱高音的方法是训练中的一个难点,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也已经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每一种方法都要因人而宜,采取适合自己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第一个就是支点提法:在唱歌的时候好像声带不长在喉咙里,而长在了胸口,唱每一个字都不要离开这个支点,嘴放松唱,这样把注意力往那儿一想,一下子声音就得到平衡了。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好几个问题:如果唱高音喉头容易上提的话,你一想到胸口就不想喉头了,支点一低,喉头也自然放松,下放,喉头放下以后,喉咙自然开启。还有声带都有长在胸口处,气息当然就不能超过声带,那一定在胸口的下面,气息也就往下沉了,稳定了。这基本是找到了正确的发声方法。

第二个反向提法是“喉下换字”的比喻。喉下换字的办法,就是说一般唱高音时喉头都容易高,那就在喉下一寸或者二寸左右的地方换,或者“贴著肩膀换,在脖子根换”。这样唱的时候,喉咙最容易开启,而且声音比较容易垂直,容易进入头声,容易找到高音的焦点位置。

6、 关闭唱法

关闭唱法一般是指男声在唱高音时,减少换声区的困难而用的一种唱法。关闭不是把声音关进去,而地要放出来。关闭要保持中声区的基础,关闭的目的就在于把中、高音区正确统一起来,这可以理解为发声器官工作上的变化,如喉咙的开启,会厌往上竖起、咽的下部适当扩张等。关闭唱法一般是指在中声区用较明亮的“a”逐步到“o”,到了换声区就开始用“u”,过多的“a”声音发白、扁,过多的“o”声音发暗,因此都必须在实践中适当掌握。关闭唱法是训练高音的技术有效的方法。

歌唱的发声是歌唱发声训练制造乐器的重要方面:它需要喉头稳定,喉咙开启,声音全部搭在气息线上,没有一个音脱离这个气息的轨道,声音均匀、连贯、有力度,气息通畅无阻,声区转换时不露痕迹等等,但是歌唱是高阶神经系统的活动,一个人在歌唱时的心理状态,常常能影响其歌唱质量的好坏,因此,在唱歌时,不能只孤立地强调哪一部分肌肉的生理活动方面。好的声音是整个发声机能协调工作的结果。

 歌唱的共鸣

歌唱的声音要有比较宽广的音域,要有相当响亮的音量,要有表达歌曲感情的各种声音色彩。这些除了要靠正确的气息控制,正确的发声方法之外,更要靠正确掌握人体对发声的共鸣作用。共鸣能够形成的声音质量变化,要比声带自身的发声能量大得多。当某个物体振动发出声响时,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物体的振动,从而增强了原物体振动的声响,形成了共鸣现象。歌唱的共鸣就是指歌唱发声时,由于气息冲击声带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同时引起了人体内其他各共鸣腔体产生共振的现象。由于共鸣时产生的泛音与声带发出的音组成复音,因此,它使声音得到了美化,达到巨集亮、丰满、悦耳、动听的效果。人的声带是极短的振动体,它发出的声音是微小的,全靠人体许多天然的共鸣腔体如胸腔、咽腔、头腔等将它扩大,这些共鸣腔体可以调节声带所发声音的大小、明暗及音色上的变化,并能调整其高度。

1、 人体的共鸣腔体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人的共鸣腔体可以分成不可调节的共鸣腔:胸腔、鼻腔、额窦和蝶窦等,可以调节的共鸣腔:咽腔、喉腔、口腔,这部分是重要的共鸣腔体,可调节共鸣,上联头腔,下联胸腔,是个联络站。歌唱发声时,应随着音的升高或降低的变化,适当地调节那些可调节的共鸣腔体。一般来说,高音的共鸣区是分布在口腔,低音的共鸣区分布在胸腔。但这样的分布并不是说可以将各个共鸣腔孤立地来用,而是应当使所有的共鸣腔体连成一体,即所谓形成“整体共鸣”。整体共鸣就是胸、口、头腔共鸣的混合使用。

2、 共鸣的运用

在歌唱发声时,应用混合共鸣的方法,掌握好共鸣在各声区里的混合比例,使各共鸣腔保持一定的平衡,使声音获得良好的效果。唱高音时头腔共鸣应加强一些,口腔、胸腔也要有;唱中音时,声音要求圆润、流畅,口腔共鸣应多一些,胸腔、头腔共鸣也要有;唱低音时声音低沉、浑厚,以胸腔共鸣为主体,掺腔共鸣和头腔共鸣。这样才能在换声区发声时,不发生明显的痕迹。在歌唱发声中,只有及时地调节各共鸣腔体才能使歌唱声音统一、圆润、饱满,音色优美,色彩丰富。

3、 歌唱共鸣的方法

取得较好的歌唱共鸣,首先要注意发音器官各部分的协调配合,遵循渐进的原则,从中间往两头发展,即从口腔到头腔和胸腔,不能急于求成。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获得歌唱各种共鸣的方法。

1口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声音从喉咙发出后第一个共鸣区域,它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基础。发声时口腔自然上下开启,笑肌微提,下颚自然放下稍后拉,上颚有上提的感觉。这样,声带发出的声波就随着气息的推送离开咽喉流畅向前,在口腔 的前上方即硬颚前部集中反射而引起振动,这个硬颚前部我们也叫硬口盖,这种口腔共鸣效果明亮,靠前,集中,易于和头腔取得联络,且可减少咽喉的负担,起保护声带的作用。口腔共鸣要有声音的“点”和“心”即共鸣焦点,首先必须使口腔中的各有关部分唇、齿、牙、舌以及相适应的咽、喉自然地松开,会厌轻轻抬起,以使咽、喉、腔通畅,口腔壁、咽腔壁的肌肉积极坚硬,这样才会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

2头腔共鸣

我们常常把头腔共鸣称之为头声。头腔共鸣是我们声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份。它使声音明亮、光彩、辉煌、穿透力强,尤其是男高音、女高音声部,头腔共鸣几乎决定了声音的质量。头腔共鸣是由于声音的频率引起了头部上前方的蝶窦空间的震动而产生的。蝶窦位于鼻孔上,是比较小的结构空间,获得头腔共鸣必须先具有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否则头腔共鸣是难以掌握的。具体方法是:把口腔内声波在硬颚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后移,下颚放下,软颚和小舌头尽量上提,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些,声波便沿着上颚骨而传到鼻咽腔、鼻腔和蝶窦等,引起振动,这种共鸣效果清脆,丰富,富有光彩。当然要取得良好的头腔共鸣是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呼吸点、发声点和共鸣位置点这三者协调运动的基础之上的。

3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常常在比较低的声部运用比较多,也常常在各个声部的低声区运用较多。实际上在我们每个声部的所有声区,都需要有胸腔共鸣的成分,只是比例多少的问题。获得胸腔共鸣的具体办法是:发声时,咽喉部呈法打哈欠状态,下颚自然下垂,把声波的反射点从硬颚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并继续继续传送到胸农会引起共鸣。胸腔共鸣的练习一定要注意松弛,千万不要过分地追求胸腔共鸣而去压迫喉头,把浓重的喉音误认为是胸腔共鸣。

4、 共鸣练习最好是用哼唱,即常说的“哼鸣”来练习

“哼鸣”时,如闭口打哈欠状态,双唇微微闭住,口腔内越空越好,鼻、咽腔开启,把气息的通道留得越宽越好,然后让气息顺利经过这些通道,沿着口腔的咽壁、鼻腔壁进入头农会的蝶窦处,蝶窦处的感觉就是我们前额的眉心处。感觉到声音向前向上,体会到眉心在震动,从而发出较明亮集中的“哼鸣”声音。这个发出“哼鸣”的眉心处就是我们要找的头腔共鸣。

为了使三个共鸣腔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歌唱共鸣的整体性,在训练时,还可以选择三个有连带关系的母音组进行练习。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空间比较大,声音较能通畅地进入各个共鸣腔体。

歌唱的咬字吐字

声乐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著情感和思想感受,这是其它任何形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因此歌唱语言的准确掌握运用,是歌唱技术的重要训练课程。

1、 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

歌唱中的咬字,是指字头声母而言,即把字头的声母,按一定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予以咬准。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韵母而言,即把字腹的韵母,按照不同的口形予以引长吐准,并收清字尾。歌唱中咬字吐字的一般规律是:

1字头要唱得短、轻、准

汉字的发音,大多是以子音开头的,字头就是指发音的开头部分,即我们常说的“五音”:唇、舌、牙、齿、喉。

唇音:b,p,m,f

舌音:d,t,n,l

牙音:j,q,x

齿音:z,c,s,zh,ch,sh,r

喉音:g,k,h

这五大类的发音时,用力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糊。唇音字用力部位在唇上,上下嘴唇喷口应有力清晰。舌音着力在舌尖,牙音字用力部位在牙,齿音字用力部位在上下齿间,喉音字用力部位在喉。我们应充分运用“咬”字的技巧,来加强歌曲的感染力。

2引长字腹

字腹韵母是字在歌唱发音中的引长部分,它占时值较长,歌唱时响度最大,是字的主体部分,与发声的关系最密切,它需要引长,也能够引长。它对歌唱的好坏起著关键性的作用,引长部分按照字腹中不同的韵母的口形要求,分为“齐,开,撮,合”四类,我们称“四呼”。

开口呼:a,o,e发音时要求口腔开启。

齐齿呼:ī或以ī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口呈扁平形,气息通过上下齿之间的空隙流出,用力在齿。

撮口呼:ü或以ü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上下唇微向前,用力在唇。

合口呼:u可以u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上下唇收拢呈圆形。

“四呼”在引长字腹时运用,口形决不能随曲调的变化而变化,应始终保持不变。歌唱中声音是否圆润、连贯主要取决于吐字发音的准确、连贯与流畅。

3字尾收音要分明

字尾是指字的结尾部分。在歌唱发声中,凡是有字尾的字,都应把尾音收住,才算唱完整这个字,否则只算唱了半个字。单韵母的字是没有字尾的,不需要收音,只要母音发音完整不走形。复韵母的字,应很好地注意收音。如:

收ai,ei,uai,uei的韵尾时,应收i音。嘴角微向两边咧开。

收ao,ou,iao,iou的韵尾时,应收u音,双唇应向前微撮。

收n为字尾的音时,软颚下降,舌尖抵上齿龈,阻住口腔通路,放气流穿鼻而过,收向前的n音。

收ng为字尾的音时,软颚下降,舌根上升贴住软颚,阻住口腔通路,使气流穿鼻而过。

字尾收音时,要收得自然,要收得短、准、轻。且收尾的部位要准确,响度要适中,时值要做到收音即停。国我国的语言文字繁多,变化万千,收尾的部位也各不一样。在我国的传统演唱中,将汉语语音的韵尾归纳为十三个韵脚,也就是我们常在诗歌中遇到的押韵的意思,我们称它为“十三辙”。

2、 关于“十三辙”

1发花辙:凡收aiaua的字均属之,如沙,下,马等。属母音结尾,收韵时口形不变。

2梭波辙:凡收o,uo,e的字均属之,如波,歌,多等。

3乜斜辙:凡收ie,üe,的字均属之,如叠,叶,野等。

4“一七”辙:凡收i,ü的字均属之,如喜,月,雪等。

5姑苏辙:凡收u的字均属之,如哭,古,谷等。

6怀来辙:凡收ai,uai的字均属之,如开,槐,怪等。

7灰堆辙:凡收ai,uai的字均属之,如内,醉等。

8遥条辙:凡收ao,iao的字均属之,如高,肖等。

9油术辙:凡收ou,iu的字均属之,如酒,手,后等。

10言前辙:凡收an,ian,uan的字均属之,如南,关,边等。

11人辰辙:凡收en,in,uen,un的字均属之,如分,宾,军等。

12江阳辙:凡收ang,iang,uang的字均属之。

13中东辙:凡收eng,ing,ueng,ong,iong的字均属之,如争,表,红等。

3、 关于声调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一个音节或字在单独发音时它的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汉语语言中的四个声调在咬字、吐字中,虽然按三部分结构规律把字吐清楚了,但若字的声调不对,唱出来的字仍然容易使人误解。如果我们把四声搭配得当,就形成了声调的对比,有起有落,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朗读起来好听,唱起来易于上口,这就强调了诗词的节奏美、旋律美。

总之,歌唱的语言离不开字音的声、韵、调这三部分,只有掌握了字音的结合规律,演唱时辩证地处理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还要根据歌曲情感的需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完整地表现出每个字来,才称得上真正完成了歌唱的咬字吐字。还有一点要强调的,就是咬字吐字重要的是要研究语言如何表现感情,一般来说,唱轻快的歌曲,咬字吐字应特别轻快、敏捷、灵活;唱雄壮的进行曲时,咬字应结实有力;唱抒情曲调时,咬字应优美柔和;唱慢速度的歌曲时,咬字吐字应圆滑,相连,从而达到最高唱歌境界。

音乐小白必学的十个唱歌技巧

唱歌教学|十个唱歌技巧

音痴秒变好嗓音!

1、气息

第一点当然是气息啦,圈内有句名言,“谁会呼吸谁就会唱歌!”可能有人会说了,呼吸谁不会呢不会呼吸那还得了,那不是挂了,其实这里应该解释为谁懂得运用自己的气息来唱歌,谁就是会唱歌的人。

我们唱歌要用到的呼吸方式正是我们跑步时运用的胸腹式联合呼吸,腹式呼吸为主,当我们要唱歌的时候,深呼吸一口气,当感觉到我们的肚子一圈是鼓起来的时候就对了,注意口鼻向下吸气,腹部一圈扩张。

我们可以通过闻花香、学狗喘气、做惊讶式时的感觉找到这种呼吸方式。

如果你还找不到的话,建议你躺在床上,在自己肚子上放置几本书,我们在睡觉的时候,是最自然的腹式呼吸。

如果你是新手的话,先不要急着运用,先让自己找到正确的呼吸方式,多加练习,再运用到歌唱当中去。

2、音准

很多人都说自己五音不全,唱歌跑调,首先想问各位,你们分得清高音和低音吗如果你分得清,那就不是无药可救,因为高音和低音是比较好分辨的,音为什么有高低,钢琴上有88个键,人们把最高的音和最低的音之间平等的切割了,因此形成了不同的音高。

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分辨音的高低,,这样才能唱歌不跑调,这个训练需要我们可以练习,我们可以通过记住歌星唱的每句话,多听多模仿,或者自己在钢琴上练习音高。

3、咬字

歌曲的咬字一定要清晰、清楚,不然会让人听不清你在唱什么,当然如果你的咬字非常有个性,像周杰伦的话,那么在唱功上就要多下功夫了,但是这样的局限性未免太强,大多数歌曲,咬字清晰、透明,会更加令人喜欢,更能打动人心。

发音实在不好的话可以去练习下普通话,多听听广播电台,学习下咬字、吐字,对唱歌会非常有帮助!

4、节奏

节奏这个东西,确实是一种感觉,有的人可能因为从小没有音乐的重陶,节奏感不是特别好,那么就需要在节奏上面下一番苦功夫了。

我们可以先去了解下基本的节奏型,在百度上都有非常详细的解释,了解清楚之后,找一些简谱来学习怎么打拍子,这是节奏感的学习方式。

如果你嫌太麻烦的话,也可以多听一些节奏感十足的歌曲,来加强自己的节奏感觉。

如果跟不上歌曲伴奏,可以自己先学习听伴奏,数节奏,记住在什么时候进就行了。

5、情感

一本小说为什么好看,就在于它的高低起伏,音乐也是如此,我们要想唱歌唱得有感情,我们需要运用很多的气声唱法,就是以情带声,把自己的感情代入到歌曲当中去。

在唱歌的时候,注意轻要轻到极致,爆发也要极致,这样的演唱很抓人心,如果是民谣,就需要唱出质朴、纯真的感觉,什么样的曲风就应该表达出什么样的感觉,不能将摇滚唱成民谣,这样就不对了。

要打动别人,先打动自己,如果没办法触动自己,怎么打动别人呢

6、共鸣

很多人不知道共鸣是什么其实有很多专业的名词,但是我怕大家听不懂,所以我尽量简单地说。

共鸣就是我们头腔里面的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所有的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这个大家要了解,了解这个之后,我们就是要学会怎么让自己的头腔振动

共鸣我们可以分为胸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主要是这三种,胸腔共鸣是用来唱低音的,鼻腔共鸣是唱中音,头腔共鸣是用来唱高音的,这其中头腔共鸣最难找,胸腔共鸣其次,鼻腔共鸣比较好找。

鼻腔共鸣,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那就是在我们感冒的时候,我们就会说鼻音很重,这个时候就是鼻腔共鸣,为什么这个时候鼻音重呢因为感冒的时候我们鼻子是处于堵塞状态的,自然形成了鼻腔共鸣。

我们要找什么共鸣,就将注意力放在哪,用气息让其振动发声就行了!

当然,这个感觉不是一天两天能找到的,要多训练自己,加强自己对身体各部分感官的控制力!

7、姿势

一般来说,都是站着唱歌,如果有天有机会登上舞台,总不能坐着唱歌对吧!

我们在唱歌的时候,我们站着的时候,肩膀放松,身体微微前倾,脚步打开一些就行了,这个站姿是比较适合歌唱的。

8、放松

为什么要说放松这两个字呢这里的放松指的是“放松喉头。”很多时候,我们唱歌唱的嗓子累,就是因为喉部太紧张,导致声音没出来。这样不仅对自己的演唱没有帮助,还会伤害嗓子。

怎么做到放松喉头呢我们可以打个哈欠,用打哈欠的状态唱歌,微笑,嘴巴张开就可以避免了。

9、运动

平时的时候,要多运动,做做平板支撑、俯卧撑、跑跑步都可以,这样可以锻炼到腹部的肌肉,也可以增加肺活量,让气息更饱满,对唱歌很有帮助,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歌星平时坚持锻炼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健康,唱歌其实是非常耗费气力的,如果不加强锻炼的话,唱歌就很难有爆发力。

因此,多运动,好处多多!

10、多看音乐综艺节目

平时的时候,多看看唱歌类的音乐节目,可以学到很多,也可以激发自己的歌唱欲望!

什么是唇颤音呢

就是用气息来带动唇部来颤动,这个方法可以帮我们快速的平稳气息、放松我们唱歌的器官,如果你在练习的时候,嘴唇紧张气息过大或过小都是很难做到这个动作的。其实我们在歌唱中就是需要这个平稳的气息,所以这个练习对于我们放松嘴唇以及面部肌肉,以及良好的气息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练习方法:

首先放松你的唇,可以稍微的向前嘟嘴,然后让气流冲出弹动嘴皮发出“嘟”的音,你可以先做短的气流呼出,找到这种弹嘴唇的感觉。

然后多做几次再去练习长时间的,让你的气流平稳的呼出,这个练习平时可以多练几遍,可以刚开始设定五秒为一次,重复十次,每天练习五分钟。后面慢慢的加长时间,这样气息就会越来越长,而且对歌唱是非常有帮助的!

唱歌发音小技巧一

发声的位置要靠后,可以刻意把脖子往后伸,试试看先练声,一级一级唱上去,等喉咙打开后,再唱高音会比较容易。

或者先唱几首简单的歌,把嗓子打开,再冲刺高音收缩肚子,尝试用肚子使劲、用力,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唱出高音,并且还不容易累。唱歌最重要是运用丹田,而不是用喉咙乱喊乱叫,只有用丹田唱歌才是保护喉咙最佳方法

先找到假声的位置,然后放出来真声,你的声音就会很圆润,动听,而且高音就上了。

唱高音需要有气息的支持,这一支持的力量来自腰部的肌肉,最简单的方法是寻找便秘时腰部用力的感觉,另外歌唱需要有一定的声音位置,可以试着先用哼鸣的办法去练习。

通俗的讲就是,你先哼唱这首歌,然后用哼唱的感觉加上腰部的力量来唱高音,不要有顾虑,要大胆地喊出高音来,多喊是有好处的。

唱歌发音小技巧二

发声练习的第一步一定要对气息发声有所理解,一定要有一个概念,就是平时说话和唱歌的发声系统是有所区分的。简单来讲,正常说话的时候比较少用到胸腹的力,主要靠喉头的震动发声;而唱歌的时候主要发力点在胸腹部位。

举个例子给大家感受一下,试着发出“一”并拉长音是不是感觉脖子以下没有震动感,主要是喉咙位置在震动这就是典型的喉咙发声。再试一下发出“哈”并拉长音,是不是感觉震动下移到胸腔部位甚至丹田位置这就是胸腹发力的感觉。

那么这时候两者再结合起来试着用“哈”的用力方式发出“一”的音,是否会感觉比原先的喉咙发出来的声音更加饱和,更有力度,更有共鸣。

很简单,就是因为你使用了正确的发声方式,用胸腹的力量推动气息经过声带发声,气息经过的部位都相当于一个共鸣箱,犹如音箱的效果。

平时多多尝试哈气,培养胸腹发力的感觉,慢慢就会掌握诀窍。

唱歌发音小技巧三

不要用嗓子喊,用丹田气,如何用丹田唱歌

1、闭上双眼冥想一个点 (或物品) ,想像那个点,在你头上,然后你开始发声,以[乌]声最为容易达到那个点,用[一]、[淤]也可以,当你一边想像那个点,一边发声让你的声音碰到那个点时,你会比较容易用丹田或鼻腔共鸣。这时你可以用辅助姿势,伸出食指往那点指,会有助练习。

2、另一个方法是,用你的食指跟中指做出剑指状,接着放在肚脐下两到三个手指头的位置(这里就是丹田),用力发出喝!的声音,当你是用丹田发声时,会感觉腹部手指触摸的地方变硬,不会是软趴趴的感觉。这时你就练习到了丹田发声了。

3、还有,要测试你是不是用腹式呼吸法呼吸,有个简单的方法能测试。就是你在呼吸时,若你是用胸腔呼吸,你的肩膀会上下起伏。若你是用腹式呼吸法呼吸你会感到你肚子会起伏,而不是胸口或肩膀。

  唱歌 的时候如果我们学会用气息去发声,我们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去把歌唱好,那么唱歌怎么用气息发声呢下面是我找到的一些 方法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唱歌的气息发声:

 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靠后的。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位置发声,男声喉结压下,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

 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逐步升高,有助于练习高音气息;再从高往低练习,这样反复,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感觉的。

 美声讲究“通透”,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会很圆润、饱满。要体会共鸣,你可以这样做: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稍带点深情的感觉,“嗯”的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如果气息好,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仔细听听一些高大的美国人讲话,就会知道什么叫胸腔共鸣了(外国人的胸腔结构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我还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长、不换气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红耳赤、只喘粗气。肺活量要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

 首先就要练气息,好的 发声方法 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这一句时,气息不稳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来,一下就把本来肺活量不足的气放跑了,如果后面有不换气的长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

 所以我建议大家练声的时候嘴前放一盏蜡烛,尽量练声时保持蜡烛不摇晃吧!这样你的气就会保持在你的体内长一些时间。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气坚持得久还是憋住不出气保持得久呢当然这还需要歌手要放松,不要紧张,一紧张,心脏跳动加快,你的气息就更稳不住了

 这里我只能讲这么多,这些是要靠感悟的。不过我要提醒的是,练声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础,千万不要用练声的方法直白的演绎流行歌,那样就过于做作,就会像阎维文唱“一无所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546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