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生,每天中午做4组俯卧撑,每组15个,我想练我手臂上的肌肉,想变粗点,请问这样练有效果吗?

我高中生,每天中午做4组俯卧撑,每组15个,我想练我手臂上的肌肉,想变粗点,请问这样练有效果吗?,第1张

有效果但不会很明显,15个一组这个次数是对的,但对肌肉的刺激不够,而且不够针对性。1、每组8--15个左右的次数对增大肌肉的体积是最好的,但前提是这个负重要合适(用尽全力做一组能完成20个左右),所以练俯卧撑最好背上能负重,如:背后背一个放满书的书包。2、手臂主要由二头肌、三头肌、三角肌组成,你俯卧撑重点练的只是胸肌和三头肌,所以对增大胸肌有帮助,如果想把手臂增大,就是练的不够全面,要把二头和三角肌也练起来。二头可用两个大号的矿泉水(带手柄的那种)做手心面对自己的臂弯举154组,两手心相对的臂弯举154组;三角肌可用矿泉水做肩上推举154组,前举154组,俯身侧平举154组。一般一个月左右会有变化,两个月左右会有明显的效果。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 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 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 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 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 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 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 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 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挂在心

肌力(肌肉力量)也就是俗话说的肌肉有多大的劲儿。指的是肌肉在主动收缩时所能产生的力量。肌力的大小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因素是肌肉生理横切面的大小。通俗说就是肌肉块大小,肌肉有多粗。肌肉力量的大小和肌肉的横截面正相关,肌肉的围度越大,肌肉的力量也就相应的越大。俗话说“身大力不亏”,但这里指的是肌肉体积的身大而非全身脂肪的身大,或者说力量取决于去掉脂肪的肢体围度(去脂围度)。

绝对肌力和肌肉的生理横切面成正比。生理学上一般认为生理横切面积的绝对肌力为每平方厘米横截面积的一束肌纤维收缩时可产生36公斤力量。在健身锻炼时可通过观察前后的肢体围度变化,观察训练效果,估算肌肉增长情况。

那肌肉是如何增长的呢?

答案是: 超量恢复原理。

目前所有的肌力训练方法和肌肉体积增大训练方法,基本都是根据这一理论延伸出来的。

超量恢复原理:肌肉或者肌群在适当运动训练后,会使肌肉产生适度的疲劳和形态功能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适当休息,可以使肌肉力量和形态功能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并且在一定时间之内,还可以继续上升并超过原有水平。随休息的时间延长,又逐渐下降回原有的功能水平。如果下一次训练是在超量恢复内的阶段进行,可以保持超量恢复不会消退,并且能逐步积累训练效果。如此通过反复的肌力训练和超量恢复可以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力量成阶梯型逐步增强。

通俗讲就是通过肌力训练刺激肌肉,然后肌肉在训练后的休息期出现恢复而且会恢复到比肌力训练前还强的程度。简单讲,肌肉和肌力的增长需要三个因素,肌肉训练,训练后休息,时间安排。

肌肉训练会使人体在休息期释放大量的生长激素和睾酮素,而这个休息期通常在训练后的夜晚睡眠时最为旺盛,所以健友们不要忽视睡眠,没有良好的睡眠肌肉不但不易增长,还会有过度疲劳的风险。

肌肉训练后多长时间的休息最为合适?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时间安排这个因素。因为过短的休息时间,肌肉还处在疲劳状态,超量恢复尚未出现,这时训练非但不会激发超量恢复,还会造成肌肉过劳甚至损伤。

如下图所示:

而如果休息时间过长,超量恢复发生了,但如果不在超量恢复点上进行再次刺激,肌肉又会返回训练前的原始状态,时间再延长,肌肉甚至会下降到还不如训练前的状态。

如下图所示:

所以超量恢复点很重要。超量恢复图示如下:

从上面曲线图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力量训练开始后,因为疲劳的产生,肌肉的功能和形态指标会逐渐下降;疲劳到一定程度,必须通过休息促使机体恢复,但是休息之后这种下降会继续一段时间;在休息的过程中,肌肉的功能和形态指标会逐渐回升,逐渐接近原有水平;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肌肉的功能和形态指标不但会回升到原有水平,还会继续上升,超过原有水平,形成一个小的波峰,这个反弹的波峰阶段,被叫做超量恢复。

如果我们的下一次肌力训练时机适当,正好在超量恢复的阶段,训练的效果就会逐渐积累,肌肉的各项功能和形态指标就会逐步提高,肌肉体积会增大,肌肉力量会增强。

还有其他情况,比如一次训练过度,疲劳程度太深甚至造成损伤,使恢复非但不能产生超量恢复,甚至可能由于伤病使机体无法恢复到原有水平。另一种情况是,每次训练的强度都不够,根本无法产生产生超量恢复。

通过上文讲解,肌肉的训练效果不是简单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一勇之夫可以获得;同时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期待靠吃补剂就能有所效果;增加肌肉需要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有效的休息及科学的时间安排。

科学研究,以增大肌肉块为目的的力量训练:最佳休息时间大约48至72 小时。也就是说,一次大重量力量训练后,要休息48到72小时,这个因人而异,然后可以进行同类肌群的第二次训练,过早了容易产生过劳现象,超过72小时,超量恢复可能就过去了。

由于肌肉中肌纤维类型不同,不同纤维的功能特点各不相同,所以肌力可以根据力量的表现来分类,分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细分还有很多亚种)。而不同力量性质的训练,训练后超量恢复发生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关于机体其它功能的超量恢复时间,我们下次再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2685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