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什么打太极拳后身体越来越差的问题。

关于为什么打太极拳后身体越来越差的问题。,第1张

恩问题不少,咱们聊聊天,就算相互的一个小交流吧。

赵堡的架子基本还是母型,不错的东西。

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给你讲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流传了很多年,因为很有教育意义。

从前有个技击水平很高的老师,门下有很多徒弟,有一天老师的邻居带着自己的孩子前来拜师,希望看在往日多年邻居的情分下教教孩子,但是他的孩子是个傻子(弱智),老师碍不过面子只好收下了,但是只教他三招,两拳加一腿。老师技击水平非常高,经常交流,所以很自负,5年后一个曾经在交流中被他打伤的人找上门来想报仇,此人显露了一下功夫,老师自觉难以取胜,遂不想接手,后门下首徒代师比武,三招两式便败北,老师面上更无光,仇人便就此讥讽,此时傻子发怒冲向仇人,每每发招就三招,但令仇人无法招架,更无法破解,最终胸中一掌,小腿中一腿,被傻子拍倒在地,吐血败北而去,临走时言:有徒如此,师必盛之,今生报仇无望。仇人走了,师父晚上静坐了一宿,第二天带着所有徒弟到傻子的练功场,用手指着被傻子打出树上的凹坑说“你们天资聪颖,但缺乏耐心,以往自以为是之事,必当为是,今后练拳当如傻子”

从那以后,基本上老一辈的老师,都会对自己的徒弟说“练拳如傻子”,这里是一个典故,意义就一个,因为你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会,老师怎么教你便怎么学,如果,还要自己抖点小聪明,自己胡琢磨,那就背道而驰了。传统武术很强调水到渠成,一步步积累而成,你看似无用之处,往往才是精华。切不可因其无用,而废之。

讲完这个故事,你第一个问题自己就有答案了吧,还有一句老话儿,送给你——“吾意虽善安知天下无有善于吾者,吾艺虽精安知天下无有精于吾者”?

现在说第二个问题

这个问题有两个出发点,第一,你真的喜欢武术吗?这个问题我每年都在问自己,因为学习武术是一个异常枯燥的过程,领悟与体悟又是一个令人抓狂崩溃的过程,除真好此道之人,否则终难有成就。第二,你了解你的师父吗?给我感觉你和你师父根本不熟,可以算陌路人,但是却有敬畏,你从心里就没和你师父进行靠近与交流,甚至还抱着怀疑的态度,彼此都隔着面纱,如何学拳?师父就如同你今生的再生父亲,拜师帖一递,一个头磕下,一杯茶敬过,那就是你的父亲了。学拳,学的是老师的拳,练的是自己的拳,还要学老师的人品与性格。

你先给出自己这两个答案,然后你自己再想想应不应该学,值不值得学,所谓怀疑,上百年的东西了,经过无数人的改良,凭一人之力就去怀疑,有点儿戏。其次,你怀疑自己,但是,你才练多久,一个体操冠军4 5岁就要训练,15 18岁拿成绩,十多年,你才多久,你是在怀疑自己吗?你根本就是不了解自己。

咱们再聊聊第三个问题

这个问题引申到锻炼身体的层面了,首先说基本功,基本功必然是有,但是老师未必教,让一大群血气方刚的青年,成天就重复几个简单的动作,傻子才跟你学呢,所以老师有老师的考量,基本功会告诉你,但是不会让你真去练,师父领进门,学艺在个人,东西告诉你了,回家练,此后天天找老师交流。其次,我们从来没说太极拳的基础是站桩,太极拳是活桩,什么叫桩?古文有言——“定式为桩”,太极拳行拳过程中,无一刻不在动,但无一刻不在定,这就是阴阳,动中找静,这是太极桩,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从静找动,对不起,那不是太极拳的东西。

所以,这个问题很简单,身体不好必须调理,这是中医的说法,武术也是一样,所以,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晚上锻炼,练练听力眼神胆气,按时吃饭,年轻人,14天,差不多就能恢复回来,对了,还要少*思,少妄想,这些都耗气血,练的虽不是童子功,但是有句老话一定要记住“精养灵根气养神,养根养气固根基”。没事多跑跑步,多游泳,累了就休息,也不必过量。

此时注意,练拳时,不可发力。

第四个问题

实际上交流不是让你去技击,每天把自己的身体感觉告诉老师,他是过来人,他见过很多练武之人,总有可借鉴之处,你把感觉告诉老师,老师由此可以判定是否你现在身体状态正常,调养身体还是靠自己,你天天熬夜酗酒抽烟,我备十根大人参给你,你该损还是损。

正如我前两天说的,你技击能力可能提高了,但是身体损了。

拳可以打,不可发力,跑步与游泳则适量,等待精力恢复以后,再刻苦练拳。

不知道你改没改呼吸方式,改了的话最好,但是千万别用太极拳的呼吸方式去跑步,那样你会晕过去的。

关于补充问题

中国武术近代史上我崇拜过两个人,第一个是尚云祥,形意拳大师,也是国民29军的教头,29军的大刀术,就是他创的,名为“破锋八刀”,他也是中年才习武,和你一样,这在我们看来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他做到了。第二个人是薛颠,同样是形意拳大师,我第一次知道薛颠的名字与事迹,是1987年,同年知道的叶问,他是个武痴,一生好武,最终为寻得突破,走上了“邪路”。

这两个人身上的特性,代表了武术与人生,由此赢得了后代尊敬,虽然我不是形意门人,但是无限崇拜,所以您说您40岁,在我看来,不算什么。

武术是什么?武者攻也,术者变也,攻敌之变化谓武术。

太极拳是一门拳术,是拳术必然有技击性,没有技击性就要被历史淘汰,学太极拳,不学技击,那等于就是没学,你可以不去技击,但是不可不学,我还是给你举个“筷子理论”

父母教给你怎么拿筷子,但是不告诉你筷子是干嘛用的,你一生也不知道筷子是用来吃饭的工具,当你会用筷子吃饭时,你会发现,你对于筷子的拿法,对筷子的用法应用的更加熟练,日趋成熟。

同样,一门拳术,不光是太极拳,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用,避开技击而行,那一生拳术难有提高,避开技击,太极拳基本上没有什么锻炼效果可言,不如去跑跑步,爬爬山,明白技击以后,你才明白什么是太极拳,怎么练太极拳,怎么养生,怎么用阴阳角度明事理。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面写了一句令后人触目惊心甚至规划武术发展的话——“既得艺,必试敌”,不明白技击,不去技击,武术仅仅就是一套广播体操。

然后说桩的问题

现代武术已经规范了,把桩功规范为两种:一种是动桩功,一种是静桩功。

太极拳与八卦掌就是动桩功,所以它很难,要求在不断的运动中找静,运动中找桩。

形意拳与意拳是静桩功,但是练好也很难,要求在静中找微动,静中找桩。

你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找桩,那不是太极拳的东西,是别人的东西,两个东西表现效果有些区别,练法也有区别。

太极拳的内劲像海浪,连绵不绝,没有大,也没有小,敌人强则强,敌人弱则弱,一波一波无枯竭,最简单的就是推手中的双打轮,粘黏连随全凭着自己听,只要不丢,能把对方累趴下。

形意拳的内劲像炸弹,凶猛且霸道,不论敌人强弱,皆摧毁之,劈崩钻炮横所像披靡,当然形意拳后人误区很重,很多人练的是形意,但打出来根本不是形意,让人看了觉得味如嚼蜡。

如果你和两位大师切磋过,就会有如下感觉,跟太极拳大师打,别想逃,跟着走,别想拆招,跟着化,别想打过他,只拼体力与耐力吧,如果你不是一个绝顶高手,就应该明白你所学的技巧与招数根本就用不上。

跟形意拳大师打,你别想进去,你会永远在外门,人家一上步,甚至不用出拳,你就能被趟出去,水平次点的,你可以与其拼个整劲,拼不过就1个照面的事儿,与其说是被打飞,不如说是被放出去,如同炮弹。

但是,这么多年来,我还未遇到一位真正会发人的老师,都是学会了放,发放是两个层次,但是好像发人的方法,仅仅存在了书中。

令人遗憾的是,很多老师,居然将这两个东西混为一谈

还是那句话,你问问自己,审视一下自己,真的喜欢武术吗?喜欢就练,不喜欢别耽误功夫,没有技击性的武术能锻炼身体,绝对没有你跑步的锻炼效果大。

太极拳的运动养生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奇葩,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其所以广受欢迎,不仅因为太极拳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技击技法,更是因为太极拳所具有的上佳锻炼养生功效。太极拳的锻炼和养生功效,已成为共识,其原理和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择其几点介绍一下。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奇葩,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其所以广受欢迎,不仅因为太极拳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技击技法,更是因为太极拳所具有的上佳锻炼养生功效。 太极拳的锻炼和养生功效,已成为共识,其原理和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择其几点介绍一下。

 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并不适合大多数人,练习太极拳宜选早晚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中的时间段进行,小雪的情况下或可坚持,但不宜冒雨或在大风的天气下在室外锻炼,应避免在过于寒冷或炎热,以及暴晒的条件下练习。

 练习太极拳要求做到心平气和、神智内敛,用意念引导动作,使人的精神处于一种集中而又放松的状态;同时要求肢体动作协调配合、合顺自然。这样,在锻炼人体运动神经中枢、增强人的平衡能力的同时,加强了运动神经中枢与植物神经中枢的协调。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脑电波的清醒波居主导地位,大脑处于良好的觉醒状态,有利于增强人的内脏功能和免疫功能。

 太极拳是一项全身得到活动的体育锻炼项目,其动作柔和,爆发式动作少,土豆讨基本避免了肌体骨骼受到突然性外力冲击,所以适合强弱老幼各类人群练习。练习太极拳,肢体取自然舒展姿势,在放松肌肉的同时舒张了血管,有效促进了人体血液、淋巴的循环。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心肌功能、降低血管阻力和血黏度,能对心脑血管疾病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的有氧 锻炼,其开、合、动、静的练习动作,要求与呼吸相结合“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方式,有效锻炼了人的膈肌和腹部肌肉,不仅改善了肺通气量、增强了肺的代偿功能、锻炼和增强了呼吸系统,而且对人的肠胃等器官也起到了一定按摩作用,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和脏器血液循环,进而可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练习太极拳,动作虽然柔和舒缓,却连续不止,每个动作都是按照腰-肩-肘-腕-掌-指,或腰-胯-膝-踝-足-趾的方式,在意念的引导下由内而外、由大而小逐步推进的,人的神经系统和肌肉群都充分调动并协调起来,尤其是关节的运动,柔缓而有效率。所以,长期练习太极拳,能有效保持人的骨骼肌肉的弹性和韧性,从 而增进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活力,对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练习太极拳,在“拳”外也有很多益处。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也是一项很好的社会交往活动,尤其对一些退出工作岗位的老年人而言,在练习场上结识新朋友,既可以共同学习,又可以谈天说地,是扩大社会交往、避免孤独自闭的有效途径。

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所致之慢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受累的骨路肌肉极易疲劳,经休息和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部分恢复。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任何年龄均可罹病,但以10~35岁最多见,亦基本概述

肌无力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肉均可受累,但以眼外肌受累最为常见。

具体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等,或全身肌肉同时受累,疲劳后加重,休息后部分恢复,朝轻夕重。受累肌群的范围和程度变异很大。

实验室检查可见2/3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大多数患者的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增高。胸部X片、胸腺X片常可见胸腺增生或胸腺肿瘤。肌电图检查可见肌肉动作电位振幅降低,单纤维肌电图可见纤维间兴奋传递延缓或阻断。

西医对肌无力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抗胆碱酯酶药物有新斯的明、吡啶斯大林明、酶抑宁或称美斯的明,这些药物的副反应有瞳孔缩小、多口水、出汗、腹痛、腹泻等,可以同时服用阿托品以对抗。免疫抑制剂主要有皮质类固醇激素及环磷酰胺等。手术疗法适合于胸腺瘤患者。

如果肌无力累及延髓肌、呼吸肌而使机体不能维持正常通气功能,进入危险状态,称为肌无力危象,这时最主要的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尽早作气管切开或鼻腔插管,放置鼻饲导管和辅助呼吸,另外应预防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痿证”的范畴。 有中年以上发病者。

临床表现

肌无力是一种病程长且难治的疾病,它不但给患者带来身体与心理上的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

临床上会出现眼睑下垂、复视、斜视,表情肌和咀嚼肌无力,还会引起表情淡漠、不能鼓腮吹气等表现,延髓肌无力则出现语言不力、伸舌不灵、进食困难、饮食呛咳等。本病的病因是全身性的,但影响的肌肉因有所侧重就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肌无力具体的临床表现:

肌无力在各种年龄组均可发生、但多在15-35岁,男女性别比约1:2。起病急缓不一,多隐袭,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异常,易于疲劳,往往晨起时肌力较好,到下午或傍晚症状加重,大部分患者累及眼外肌,以提上睑肌最易受累及,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更多眼外肌,出出复视,最后眼球可固定,眼内肌一般不受累。

此外延髓支配肌、颈肌、肩胛带肌、躯干肌及上下肢诸肌均可累及,讲话过久,声音逐渐低沉,构音不清而带鼻音,由于下颌、软鄂及吞咽肌、肋间肌等无力,则可影响咀嚼及吞咽功能甚至呼吸困难。

肌无力的症状的暂时减轻、缓解、复发及恶化常交替出现而构成本病的重要物征。根据受累肌肉范围和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眼肌型、延髓肌受累型及全身型。

也有极少数暴发型起病迅速,在数天至数周内即可发生延髓肌无力和呼吸困难,各型之间可以合并存在或相互转变。儿童型重症肌无力指新生儿至青春期发病者,除个别为全身型外,大多局限为眼外肌。  

中医对肌无力的认识

根据中医五轮学说的观点,眼睑部位属于脾;根据脏腑学说的观点,脾主四肢和肌肉,因此对肌无力的各种临床证候,大多运用中医脾胃学说作为指导,同时根据五脏六腑的关系,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因此该病又与肺和肾有密切关系。肌无力的病因特点是肺脾肾虚,致气虚下陷,脾虚失运,肾虚失固,筋脉肌肉失养,脏腑功能失调,而肌肉痿软无力。同时,由于肺脾肾虚,卫外失固,湿浊内生而致外感风邪,内伤痰湿,内外合攻,加重病情,故治疗时当注重邪(外邪、湿痰)、正(肺脾肾),权衡标本。在治疗上首先祛邪扶正。  

治疗方式

治疗肌无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中医也能治疗肌无力。肌无力属中医睑、视岐、痿症范畴。本中医治疗肌无力一类的痿病重视热邪为患,把"热致津伤,筋脉失养"作为本证的重要病机。以热邪为患来概括肌无力一类痿斑点发生的主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它明确了一个基本的概念,那就是热邪可以导致津伤,只有去除热邪,才可以保证津液不致枯竭,生化有源,肌无力一类痿症可起。给了施治者一个基本大法,不管面前的患者目前有没有"热"的表现,但热的影响是时刻存在的,治疗时不可不顾及。

此外,"热"作为一个全身性的表现,必然累及各个脏腑,治疗肌无力一类的痿病必须调理脏气,恢复正气,方能起陈疴,扶积弱。

肌无力中医将此称为痿证。痿证就是指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类病症。中医认为痿症的成因主要是由于"热"和"虚",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脏腑亏虚,功能失调所致。  

中医辨证治疗

通过内服中药外加康复锻炼。

1、肺热伤津:肺主皮毛、宣发、升降。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热叶焦、津液不足、气血运行失常、四肢五体失养而成为痿。

病状主要表现为四肢痿弱无力,肌肉萎缩,肢体变形,皮肤枯燥或伴有发热,呛咳无痰,小便短赤、热痛。

治疗原则:清肺润燥、益气养阴。

2、湿热浸*:湿热之邪损伤胍脾胃,运化不能,湿从内生、浸入筋脉,路道不利,影响气血运行和荣养,致筋脉肌肉驰纵不收而成为痿。

病状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手足痿软无力,手足下垂,不堪任用。肢体麻木,小便赤热涩痛。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燥温化痰。

3、脾胃虚弱: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统血、主肌肉、四肢。脾胃虚损,运化无能、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失养而成为痿症。

临床表现为:肢体软弱无力,肌肉枯萎瘦削,伴有神疲倦怠,食少便溏,面色虚浮无华细。

治疗原则:健脾生血、益气生肌。

4、肝肾亏虚: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经脉失去濡养而成痿。

病状表现为:下肢痿软无力,不能久立,腰脊酸软。一侧或双侧感觉障碍或痛觉消失。并有头昏目眩、耳鸣、遗精、遗尿或月经不调数。

治疗原则:益肝补肾、滋阴清热。

5、血虚血瘀:血虚则四肢失养、血瘀则阻脉络成痿。病状表现为四肢软弱无力,手足麻木不仁,面色无华或唇紫。

治疗原则:养血活血、祛瘀通络。  

西医治疗

主要是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及免疫抑制剂。

1、抗胆碱酯酶药物有新斯的明、吡啶斯大林明、酶抑宁或称美斯的明,这些药物的副反应有瞳孔缩小、多口水、出汗、腹痛、腹泻等,可以同时服用阿托品以对抗。

2、免疫抑制剂主要有皮质类固醇激素及环磷酰胺等。

3、手术疗法适合于胸腺瘤患者。  

家庭急救

肌无力患者的家庭急救:

轻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受凉、感染、外伤和激怒等,不宜在烈日下过久,以防肌无力危象发生。

肌无力危象发作时,应卧床休息,保持镇静和安静,保持室内空气通畅和新鲜,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肌无力危象时,即刻肌注新斯的明1毫克,必要时可重复,症状改善后可改用口服。胆碱能性危象时,停用一切抗胆碱脂酶药物,同时肌注或静脉注射阿托品05~2毫克,每日~30分钟重复一次。

反拗性危象时,停用抗胆碱脂酶药物,使运动终板乙酰胆碱受体功能受体功能得到恢复,至少72小时后,再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抗胆碱脂酶药物。

如一时危象性质不明,可暂停抗胆碱脂酶药物,试用强的松口服。

禁止使用可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药物如麻醉剂、镇静止痛剂、肌肉松弛剂、抗心律失常药及某些抗生素等。危象发作时,尽快送往医院抢救。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治疗措施

1.维持和改善呼吸功能,可用人工辅助呼吸,持续低流量吸氧,痰多而咳出困难早作气管切开。

2.正确迅速使用有效抗危象药物:

(1)肌无力危象:甲基硫酸新斯的明1-2mg肌注或05-10mg静注,好转后根据病情2小时重复一次,日总量6mg,或1-2mg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中静滴。如有药物过量症状,酌情用阿托品05mg肌注。能吞咽后改为口服。

(2)胆碱能危象: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并用:①阿托品05-20mg肌注或静注,15-30分钟重复一次,至毒碱样症状减轻后减量呀间歇使用,直至恢复。②解磷定,对抗烟碱样作用,以400-500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直至肌肉松弛,肌力恢复。

(3)反拗性危象:停用一切抗胆碱脂酶类药物,至少3天。后从原药量的半量开始给药,同时改用或并用激素。

危象解除后处理:应继续使用抗胆碱酯酶类药物,并配合其它治疗。

3.该病合并感染时选用抗生素应遵循的原则:

(1)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先锋霉素族抗生素和氯霉素。

(2)次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等。但必须注意心脏和血压情况,因红、氯霉素均有抑制心肌和降低血压的副作用。

(3)如上述抗生素无效可慎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新、卡那、庆大、巴龙霉素。但必须与新斯的明类药物同用,并相应增加后者的用量。对四环素类更要慎用。

(4)多粘菌类最好不用,不要同时用两种对神经肌接头有阻滞作用的抗生素,不要同时应用肌肉松弛剂、麻醉剂和安眠镇静药,不要用粘膜、浆膜给药方法。

(5)对有肾脏疾病和肾功能不良的重症肌无力症病人不宜应用对神经肌接头有阻滞作用的抗生素。

(6)氟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等也可使肌无力症状加重,应慎用。

肌无力患者的心理护理肌无力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它不但给病人身体上造成很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该病因病程长而且难治,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从而影响疾病的好转和康复。好的心理状态会给患者增添无比强大的抗病能力。坚定的生活信念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所以心理调整在对疾病的治疗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一切不良的精神刺激,不好的情绪恶劣的心情以及忧虑、悲痛、抑郁和孤独等都会引起免疫机体功能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或恶化。另外,周围的人对病人的不理解,态度不好也会使病人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这类心理压力可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康复,也可以使病人的心理压力转化成躯体症状,使病情更加复杂化。  

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要点

1、起居有常,首先要按排好一日生活秩序,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要熬夜,要劳逸给合。

2、避风寒、防感冒,肌无力患者抵抗力较差,伤风感冒不仅会促使疾病复发或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3、饮食要有节,痿证的病机与脾气亏虚关系密切,故调节饮食更为严重,不能过饥或过饱,在有规律,有节度,同时各种营养要调配恰当,不能偏食。

4、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不能运动过量,特别是重症肌无力病人运动过量会加重症状,所以病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有助于恢复健康的运动。病情较重的病人或长期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褥疮的产生。

5、在治疗上病人应有良好的心态与康复的信心。鼓励病人和病人本身应该有积极乐观的治疗信心,减少病人的心里负担,避免精神剌激和过度脑力(体力)劳累。

(4)多粘菌类最好不用,不要同时用两种对神经肌接头有阻滞作用的抗生素,不要同时应用肌肉松弛剂、麻醉剂和安眠镇静药,不要用粘膜、浆膜给药方法。

(5)对有肾脏疾病和肾功能不良的重症肌无力症病人不宜应用对神经肌接头有阻滞作用的抗生素。

(6)氟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等也可使肌无力症状加重,应慎用。

肌无力患者的心理护理肌无力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它不但给病人身体上造成很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该病因病程长而且难治,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从而影响疾病的好转和康复。好的心理状态会给患者增添无比强大的抗病能力。坚定的生活信念能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所以心理调整在对疾病的治疗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性。一切不良的精神刺激,不好的情绪恶劣的心情以及忧虑、悲痛、抑郁和孤独等都会引起免疫机体功能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或恶化。另外,周围的人对病人的不理解,态度不好也会使病人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这类心理压力可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康复,也可以使病人的心理压力转化成躯体症状,使病情更加复杂化。  

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要点

1、起居有常,首先要按排好一日生活秩序,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要熬夜,要劳逸给合。

2、避风寒、防感冒,肌无力患者抵抗力较差,伤风感冒不仅会促使疾病复发或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3、饮食要有节,痿证的病机与脾气亏虚关系密切,故调节饮食更为严重,不能过饥或过饱,在有规律,有节度,同时各种营养要调配恰当,不能偏食。

4、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不能运动过量,特别是重症肌无力病人运动过量会加重症状,所以病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有助于恢复健康的运动。病情较重的病人或长期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褥疮的产生。

5、在治疗上病人应有良好的心态与康复的信心。鼓励病人和病人本身应该有积极乐观的治疗信心,减少病人的心里负担,避免精神剌激和过度脑力(体力)劳累。

太极拳压腿的方法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太极拳压腿的方法,欢迎阅读。

 1纵:

 以右腿为例。首先身体右侧紧贴墙站好,然后向下下纵。注意下时臀部一定要紧贴住墙。当到达极限不能再下,身体向侧面四十五度角俯卧于地面,双腿贴住墙,前脚勾脚后脚绷脚。接下来双掌撑住地面,身体向里推,带动双腿韧带拉伸。这是可以请教练或队友帮助你将你的上半身向墙(内侧)推动,轻踩你的后脚脚掌。到达极限后,双手抱住前脚脚刀,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承受能力,酌情坚持40-60秒钟,能够承受后也可以酌情加时。

 举腿对韧带的拉伸也有帮助。被拉伸者平躺地面,几名学员分别按住齐双肩以及双腿的膝关节、脚踝关节,不让其移动或者打弯。然后其中一人将被拉伸者的一条腿向上举起,并帮他绷直膝关节,一直向额头的位置拉伸。其余人也要注意压按住其底腿的膝关节和脚踝,不能打弯。

 2横:

 上半身平仰于地面,臀部紧贴墙根,双腿紧贴于墙面,注意膝盖一定绷直,否则无效。双脚尖钩回,双腿贴墙自然向下分开,可以请教练和队友轻轻踩住你的双脚,帮助你的侧面韧带更好的拉伸。如果感到疼痛,要及时调整好呼吸,放松身体,也可以闭眼小睡。根据自己的承受力坚持30-60秒钟。

 还有一种方法:被拉伸着贴墙坐好,注意身体背面要完全贴墙,然后请你的教练或队友踩住你的双踝关节将你的腿向后拉伸,同时拉住你的双手向前拉伸。拉伸者可以随着被拉伸者韧带的素质逐渐改变自己的坐姿,直到最后躺在地面上。此方法在柔韧素质训练中经常应用,但注意不贴墙几乎等于无效。

 3髋关节:

 被拉伸者在地面坐好,双脚盘起,双脚掌心相对,膝关节向下振动,活动开后,请教练或队友在你身后,让他的上半身从背面贴住你的上半身,令你的前胸尽量向双腿拢,然后令他用双掌按压你的膝关节向下,带动髋关节的拉伸,或者直接让他的双膝关节顶住你的双膝关节向下用力。此方法需小心,循序渐进。被拉伸者如果感到疼痛,一定要调整好呼吸,慢呼慢吸,并放松身体。

 第二个方法:被拉伸者于地面坐好,一条腿向前伸直,另一腿尽量分到身体后面并使其折叠。然后先做准备活动两个八拍,前四拍向后扭腰,后四拍上半身向前贴在前腿上。活动停当,上半身体向侧面四十五度俯卧地面,肩膀尽量贴到地面,双手尽量向前伸展。注意:如果感觉身体已经贴地,一定要把头仰起来,用下巴着地,不要用额头或鼻尖去顶地面。这是可以请你的教练或学员,最好有两人,一人在你身后压迫你的上半身尽量贴地,另一人在你身前拉什你的双臂向远处伸展。拉伸中尽量放松身体,注意调整呼吸。

 腿部柔韧性训练为四大腿功之一,是习武者必修之功,如要专习腿法,则更需勤习之。进行腿部柔韧性训练可使腿部韧带、肌腱肌肉有很强的伸展性,同时也能增加髋、膝、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在实战中可使腿法灵活多变,攻击范围广,能充分展示腿击的威力。

 在进行这方面的练习时,时常有初学者伤了韧带、肌腱,痛楚难忍,从而放弃了训练,终难成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没能真正领悟训练方法。

 腿部柔韧性训练方法很多,但总体来说可分为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两种。主动训练是习练者依自己的力量进行练习,具体方法有:压腿(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仆步压腿);劈腿(横劈腿、竖劈腿);耗腿(正耗腿、侧耗腿、吻靴);踢腿(正踢腿、斜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等。被动训练是习练者在别人的`帮助下或借助外力进行练习,具体方法有:搬腿(正搬腿、侧搬腿、后搬腿);吊腿(正吊腿、侧吊腿)。

 上述练习方法,许多武术书刊均有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仅就练习时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体验谈谈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敬请腿法行家斧正。

 一、关于正压腿

 在压腿的几种方法里,正压腿是基础,也是习练者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练者常存在以下问题:低头、弯腰,急于用头碰脚,胸部和腿之间出现一个大空儿,还有的站不稳,像要后倒似的,甚至出现腿部韧带受伤。

 解决以上问题,压腿时可注意以下几点:

 1规范动作,分步进行

 (1)初练时,不宜做强度很大的练习。把腿放在与腰同高的物体上,髋部后坐,臀部要平,支撑腿与地面垂直,膝部挺直,被压腿脚尖向上并有意识地向回勾扣,上身用力向前移动,使被压腿成一直线。脚尖回勾有利于拉长腿部韧带、肌腱、肌肉,上身前移可拉长躯干,特别是脊椎。一条腿压几分钟后,再换另一腿。几天之后,腿部肌肉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时,可进行下一步。

 (2)被压腿及支撑腿均挺直,双手按压被压腿膝部,收髋使身体尽量向前俯压,以增强膝关节后之窝肌 的伸展性。

 (3)双手按被压腿膝部,髋部后坐,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压,试着以腹部贴大腿,此步成后,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4)双手由下抱握被压腿小腿,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压,试着以腹部贴大腿、以胸部贴膝盖。此步成后,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5)被压腿与支撑腿挺直,双手搬住脚掌,腹部贴大腿,胸部贴膝盖,试着以额头碰脚尖。此步成后,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6)双手搬住脚掌,腹部贴大腿,胸部贴膝盖,试着用嘴触脚尖。此步完成后,进行下一步。

 (7)双手搬住脚掌,依上法,用下腭碰脚尖。此步成后,说明正压腿已成。

 只有这样一步一步地练习,使躯干与腿部形成一一对应,如腹部与大腿、胸与膝、头与脚尖依次对应接触,才可避免躯干与腿之间出现的空儿。

 2由轻到重,由低到高

 压腿时,身体对腿部韧带、肌腱、肌肉施加压力。初练时,用力要轻,当练习一段时间后可逐渐加重压力;如果一开始就施以重力,也许能坚持一二天,恐怕第三四天连走路也难了。

 腿放的高度由低到高。将腿放至与腰同高,压到下颌碰到脚尖时,可把腿放在与胸同高的物体上;再练至下颌下碰到脚尖时,可把腿放在与肩同高的物体上,直至把脚放在与头高的物体上。

 3先拉后压,由近及远

 初练压腿,因其腿部韧带、肌腱、肌肉伸展性差,猛然用力拉长,不仅徒劳无功,还会使韧带受伤。因此初练时,应先拉长腿部韧带、肌腱、肌肉及脊椎,然后施以振压;振压也要一下一下地进行,不可急于求成。

 压腿时,还要注意躯干与腿部的接触是由近及远的,躯干与腿相应部位的接触顺序是:躯干:腹部—胸部—头部

 腿部:大腿—膝盖—脚尖

 不要一开始就毫无顾忌地用头硬碰脚尖。

 4要意志坚强,持之以恒

 进行腿部柔韧性练习,的确枯燥乏味,尤其是练到一定程度,还会有腿、髋部酸痛的感觉,这是练习者出现的类似长跑运动员一样的“疲劳期”,此时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坚强的意志,有苦恒之心,不可停歇。因腿功柔韧素质与腿功其它素质比较起来,容易发展,也容易消退。此时应善于自我调整,适当减轻下压力度、幅度,减少压腿时间,或是进行踢腿练习,与压踢结合等。只要坚持下去,酸痛的感觉会逐渐消失的,那时你会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兴奋的。

 5压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练习前,可做一些腰、胯、膝、踝关节、腿部肌肉的准备活动。因为肌肉、韧带的伸展性与肌肉的温度有关,通过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的温暖,降低肌肉内部的粘滞性,有利于腿之柔韧性练习。

 二、关于正踢腿

 踢腿是腿功柔韧性训练最为重要的一步,它可以巩固压腿、劈腿、吊腿的效果,也为实战腿法训练打下基础。

 踢腿时常出现的问题有:(1)重心不稳,甚至摔倒;(2)支撑腿脚跟抬起或支撑腿膝部弯曲;(3)弯腰凸背。

 解决上述问题,踢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起腿要轻

 腿将要踢起时,要迅速地将身体重心移到另一腿上,使将要踢起的腿部肌肉放松,这样才会起腿轻,踢腿快如风。为防止摔倒,也可背墙或肋木练习。

 2踢时要快

 腿由下至上,应快速向面部摆动,这里有一个加速的过程。踢时髋部要后坐,腿上摆有寸劲。刚刚练习踢腿时,必须始终保持动作的规范性,宁可踢得刚过胸,也不把支撑腿的腿跟抬起或膝部弯曲,或是弯腰凸背用头去迎碰脚尖,这些均说明腿的柔韧性训练不到位,韧带还没有拉开。只要坚持压踢结合,常练不辍,定会达到脚碰前额的。

 3落腿应稳

 初练者,往往踢起腿刚落地,就踢另一腿,从而出现出腿笨重、身体歪斜的现象。这是因为踢出的腿刚落地时,身体的重心还在原支撑腿上,腿下落时转移重心,势必出现上述现象。正确的做法是等腿落实后,身体重心转换已毕再踢出另一腿。其实这样练习也有利于实战中连环腿

;

  太极拳是武术中健武一体、内外兼修的优秀拳种,因其健身效果极佳而倍受人们青睐,特别是受中老年人的欢迎。太极拳在强身健体、保健延年和却病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不仅响誉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而且早已漂洋过海举世瞩目。太极拳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垂青。但近见报端杂志对练太极拳的人多膝痛的报道深感诧异,甚至有的直接把膝痛、膝关节损伤与太极拳挂钩,更加令人震惊!特别是《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0日的《有腿部损伤的中老年不宜练太极拳》(《广州日报》同年12月23日亦同题报道)报道之后,有些地方报纸亦有相同报道,那么,健身效果极佳的太极拳,岂不成了地地道道的“损害膝关节”的元凶?!!!真是百思让人不得其解!

  其实不然,任何运动不当都会造成膝关节损伤,不当的运动自然也会加剧损伤的疼痛。正确的太极拳锻炼不仅不会损伤膝关节,而且还会修复损伤的膝关节并使之康复!太极拳的柔缓较之其它剧烈的运动对身体的保健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太极拳的以腰脊为轴,呼吸的深长匀静,动作的柔缓随和,是运动中耗能小的最佳的有氧运动,不仅能调和气血,亦能起到自身按摩脏腑和关节的作用,极有利于健康和疾病的康复。笔者即因膝关节炎而入太极,不仅关节炎治好了,还治愈了腰、膝扭伤和坐骨神经痛。我们在生活中造成膝关节疼痛的原因是很多的,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和运动性损伤等等。单就膝关节损伤而言,原因也是很多的。即便有个别的人因习练太极拳运动不当而造成膝关节损伤,亦与太极拳没有必然联系,膝关节损伤,乃是由于运动不当和运动过度而造成的,并非太极拳之过!

  那么,为什么报道者能得出如此偏激而错误的结论呢主要是报道者不加分析地罗列出了一大堆相关而不相干数字,什么什么多少练太极拳的人有多少多少人患膝痛,其不知,这个膝痛,只是个笼统而模糊的概念。即便有些人是由练太极拳引起的膝痛,如前所述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也并不能说明就是因为练太极拳而造成的,因为太极拳锻炼有方法的正确与错误之别,违背要领要求的锻炼方法与拳本身无关,膝痛和膝关节损伤更是不能直接与太极拳挂钩。在有众多相关因素相联系的问题之间,没有排除其它因素之前,只是简单地罗列表象,就主观地断定为因果关系而加以盲目定论,不仅不能说明问题的性质,而且也是不科学的,更是不正确的,势必失去客观的公正性而使结论错误,并产生不良后果。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习练太极拳的有几亿人,众所周知,在习练太极拳的人中以中老年为多,而且多数人身体不佳或身染多病,然而,众多的病患者大部分通过太极拳的锻炼得到了有效的症状缓解和康复,有的甚至得以治愈。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有人练太极拳膝痛或造成膝关节损伤呢?如前所述,主要是方法不当,运动失偏所致。膝关节在人的身体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节,不仅运动多,负荷也大。所以,人到中年多患膝关节骨质增生的毛病,特别是老年人几乎百分之百均有骨质增生症,因此,骨质增生又称老年性关节炎。人到了老年,由于膝关节软骨面长期磨损退化,滑液的渗透作用减弱,关节面的软骨细胞发生水肿和化学成分的改变,就会使软骨面承受机械应力的能力弱化,加之在劳动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要活动膝关节,致使已经磨损变薄、软化的膝关节面还会出现小的破裂及软骨增生,这些增生的软骨经过骨化后就会形成骨刺,从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此外,膝关节骨刺还与关节的软组织损伤,及感受风、寒、湿的侵袭和发胖造成膝关节负担过重(也包负荷承载过重)等有关。据有关资料报道,40岁以上的人,60%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60岁以上的人几乎100%有骨质增生现象。但骨刺的症状则是因人而异的,有症状者大约只有20%左右。膝关节骨质增生的症状:初期表现为关节疼痛,酸沉无力,关节内有摩擦音,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出现行动不便,屈伸不利,下蹲困难等功能性障碍,有的还伴有关节肿胀,积液等。多数为两侧发病,但也有的交替发病。这是老年人膝痛的主要原因。

  要弄清膝痛和膝关节损伤的原因,我们必须先从认识膝关节开始:

  一、膝关节的生理结构。膝关节外由髌骨(即膝盖)、胫骨上端平台、股骨下端髁及股四头肌相连接而成;关节两侧有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关节内有关节囊、滑膜、交叉韧带及两块纤维软骨,因纤维软骨形如半月而称半月板,又称半月软骨,左右各一,位于胫骨平台与股骨内外髁之间关节囊内,关节囊与副韧带相连。半月板中心薄,而边缘厚,本身没有血管,其血液供应主要依靠关节囊和滑膜方面的血管网,半月板中央的营养供应主要靠滑液,因此半月板的自身修复能力较差,极易受损。半月板具有缓冲、减震和稳定膝关节的作用。因关节有交叉韧带而能使膝关节可以旋转(旋内、旋外)屈伸。膝关节在急剧扭转和遭受外力攻击时,会造成半月板撕裂、侧副韧带损伤、髌骨压损等。

  从膝关节的生理结构看,膝关节损伤的原因主要有:退行性劳损;超荷承载磨损;运动不当扭损;外力攻击和磕碰致损等。

  二、膝关节损伤的分类及症状。膝关节损伤主要有:髌骨软化、半月板损伤、副韧带损伤等。但各种损伤亦可同时发生。

  1髌骨软化的症状:髌骨软化是一种常见的劳损性疾病,又称髌骨劳损,多由髌骨遭受外伤、扭转、过度磨损和退行性改变而引起。如长期从事半蹲位工作和膝关节反复做屈伸动作,致使关节软骨面受到挤压、撞击易患此病。髌骨软化的症状:一般起病自感膝关节不适,酸胀无力,继而出现疼痛,上下楼梯时加重,有磨损样的疼痛。其疼痛的特点是:半蹲位痛、单腿支撑痛;运动初期痛,活动片刻疼痛缓解,活动过多又加重疼痛,膝关节有轻度肿胀和少量积液;髌骨下缘压痛明显,以及骨四头肌萎缩。一般无活动障碍。

  2半月板损伤的症状:半月板损伤在运动损伤中极为常见,日常生活中也多有发生。受伤后有局部疼痛,走路不稳,下肢无力,股四头肌萎缩等症状,甚至出现交锁现象,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半月板损伤一般由直接打击而引起的极为少见,绝大部分是由扭伤所致。如膝关节半屈时,小腿固定于中立位,股骨突然内旋、外旋、伸直;或小腿固定于内旋、外旋位,突然伸直;或股骨固定,小腿突然内旋、外旋、伸直,均可造成内、外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损伤内、外侧症状不同:内侧半月板损伤,疼痛局限于膝关节内侧,在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有明显压痛,影响膝关节伸直;伤后数小时内膝关节肿胀明显,如有关节积液,可有浮髌感;损伤时可出现清脆的弹响音。在慢性期内,可出现股四头肌萎缩,犹以股四头肌侧头更为明显;膝关节屈伸时亦有响音,患者常可自己做出,走路时关节有时突然被卡住,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伸,即交锁现象。交锁的同时,关节有酸痛感,如将膝关节稍微屈伸活动,有时可发出响声,交锁现象可解除。外侧半月板损伤,一般无交锁现象,症状也不明显,尤其是关节肿胀更不明显,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处有压痛。

  3膝关节副韧带损伤的症状:膝关节副韧带损伤,以内侧损伤为多见。多发生在膝关节处于屈位,韧带松弛时,股骨向内旋转,足部固定而胫骨突然发生外旋和外翻位而受伤。如挑重物滑倒、跳起落地或重物砸于膝关节外侧等,使副韧带遭到牵拉性损伤,副韧带的浅层或深层上附着部或下附着部出现部分纤维断裂,造成局部出血、粘连,甚至血肿骨化,影响关节的屈伸活动。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有的局部还可出现轻度肿胀;膝关节处于轻度屈位时,患侧不能负重;走路跛行。

  而风湿性关节炎,则与损伤不同,属于“痹症”,是由于感受风、寒、湿的侵袭而造成的,常因细菌感染,久居潮湿、寒冷地带或汗出当风、冒雨、涉水及体虚感受风寒等而引起。其症状与损伤比,除疼痛、肿胀外,主要是关节周围发凉。

  三、把握要领,科学练拳避免膝关节损伤。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膝关节损伤的原因除外伤和退行性病变外,主要是运动不当、违反生理结构扭转和屈伸所致。若要避免膝关节损伤,就必须养成正确的运动姿势和习惯。那么,有腿病和膝关节损伤的患者如何正确习炼太极拳呢?患者和中老年朋要以养为主以健(练)为附,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练养结合。这里根据经验和传统太极拳的要领略述一二,供中老年朋友们习练太极拳时参考:

  一是姿势不可太低,低则承载加大,负荷加重,不仅运动不便,还会增加膝关节磨损,既不利于健康又会使病情恶化。

  二是运动幅度不可太大,大则增加屈伸、扭转力度,容易造成肌肉、筋腱拉伤,从而损伤膝关节组织。

  三是不可太松,松则散漫,失去自然撑合,特别是下肢的松弛,更容易造成扭损拉伤。正确的练法应该是上虚下实、下紧上松的自然支撑。

  四是要顶膝坐胯,下肢有力,重心稳固,不致偏斜而能使运动轻灵。

  五是膝脚同向和顺,顺则相随,随则不扭,无论弓步、坐步,还是运转当中,膝与脚的方向要始终一致。在传统拳中,无论太极、行意、八卦都有此要求。如太极的碾步、行意的三尖相照、八卦的掰膝(摆步时膝脚同向)坐胯,都是对膝关节的保护。所以说,太极拳运动中,脚不能死站,“步要随身换”,所谓的“以腰运身”即是此理。无论重心在前在后,运动转身时,皆要以足跟或脚掌点地为轴随腰胯运动而转动。

  五是患者和中老年习练太极拳,应以高架势、小步幅、慢旋转、小角度为佳;运动量以微热不汗不喘为宜。最佳的屈膝角度应掌握在135度左右为宜。这个角度支撑力最大,不仅不会损伤膝关节,而且还会修复膝关节的损伤,增强身体健康,可益寿延年。

  当然,有些人把膝关节损伤归罪于简化太极拳的动作违反生理规律不无道理,因其自身就存在运动缺陷。窃以为,那些偏离太极拳要领和本质的拳,虽名为太极拳,不过有其名而无其实,所谓的24式简化太极拳及新编的表演的所谓的太极拳,图有虚名而已,其弓步膝过足,坐步撇膝,虚步塌膝,转身扭膝等等,不仅缺乏太极内涵,离拳意甚远,不可与太极拳同日而语,无论其多么花哨、多么潇洒飘逸,已失原宗,无一符合太极拳要领,其危害甚大,简直是对太极拳的戕害。而真正的太极拳,是合生理顺自然,健武一体之拳,修可以养性,练可以强体,用可以御敌。

  朋友们,大胆地练吧!只要去假归真,方法正确,不失自然,不违要领,合乎生理,太极拳是不会损害膝关节的,膝关节损伤乃是运动不当所致,不过人为的戕害而已,并非太极拳之过

 大家都知道,膝盖在 太极拳 运动中非常重要,但是有的人因为练习太极拳产生膝盖疼痛的现象。但是打太极拳膝盖痛也是有一定的解决 方法 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打太极拳膝盖痛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希望你们喜欢。

打太极拳膝盖痛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太极拳是一种健康养生的运动方式,打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的特点,是一项全身运动。

 打太极拳时要求浑身上下、内外做到一动无有不动,显然练太极拳对平时锻炼不充分或不很平衡的各个关节和肌肉群均有很好的锻炼。但是打太极拳时腿是半蹲弯曲的,这对膝盖等下肢各个关节的压力就比平时要大的多。特别是锻炼初期,有些人有时会出现膝盖疼痛的现象。

 膝部疼痛原因很多,一是上面提到的原因,还有膝部本身过去可能受过伤,突然加大运动量后不适应,一遇阴天下雨也可能犯病,另外,锻炼前未做好热身准备活动、架式(长时间)太低膝部长时间经受较大的扭力,跳跃和震脚不当等也是诱因。

 我们观察打太极拳的人发现,在练习中,整个身体多处于半蹲状态,膝盖要承受整个身体重量,如果身法不正确就会导致膝盖损伤。

 解决的办法是

 1、走架之前充分做好各个关节的准备活动。

 2、练拳之后对各个部位进行放松恢复。

 3、注意脚尖和膝盖的方向尽量保持一致。动作应符合人体关节的运动规率。

 练习太极拳前,应该做好热身工作,多活动筋骨,这样此才能避免膝盖损伤,还有助于提高太极境界。

 4、初期腿部力量较弱,架式不要过低,其实架式太低对呼吸、浑身血脉气流通畅并不利。

 5、震脚时不要机械的用力跺脚。跳跃落地时要脚尖先着地有一个缓冲动作。

 6、锻炼强度要循序渐进,初期不要长时间大运动量锻炼。

 7、已经受伤或出现膝部不适情况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注意休息,锻炼时可采用高架、原地、甚至坐姿练拳。必要时暂停练拳及时就医。

 8、老年人注意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老年人应避免动作过低,动作过低使膝关节受力过大。

 9、太极拳锻炼最好在“明师”指导下,规范的练习。

 太极拳锻炼需要有正确锻炼方式。相信多数拳友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强度和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能够消除或大大缓解膝部疼痛的现象。

练太极拳膝盖放松的三种状态

 一是马步状态

 比如起式,要求膝盖有一个微微的外撑,虽然有外撑的意思,但还要兼顾松的要求,注意把握好度。

 第二种后座状态

 当由其他动作到后座的定式时,由于要求头顶、腰部、脚跟是上下一条线,其实是为了重心放到脚跟上,只有重心上下一条线,才能使得腰胯及以上的身体最大的放松,那么在后座时,大脑想着屁股往后脚跟上坐下。

 练太极拳时间长了,腿部的支撑劲就会增强,就能感觉屁股能慢慢的做到脚跟上下,形成一条线的支撑骨。

 由于是放松后坐的,这时就要求膝盖顺着身体的后坐而弯曲运动,不能左右扭曲,也不能为了动作低一些而扭曲,一坐到后脚跟为重心点停住,也就是后坐的动作以脚跟为定式点,到达定式后,大脑检查一下身体的动作是否符合太极的要求即可。

 感觉膝盖吃力不放松,是由于站桩不行造成的,也就是膝盖弯曲后,腿部没劲造成的不能放松,站桩是增加腿部前部的肌肉,使得腿部后部的肌肉放松,练太极拳的腿部与其他部位有一点不一样。

 对于腿部来说,有劲才能不使劲,或者说少使劲,腿部有劲了,才能使得跨及以上的部位放松不使劲,那么以上的部位才能练出沉来,腿部从而起到支撑的作用。

 腿部的劲不管在什么状态下,都要大于或者承受住上身的力量,不断放松后的沉重劲,在承受上身沉重的同时,腿部还要做到自身放松。

 需要强调的是,后坐腿膝盖过不过脚尖不用管,只要注意重心在脚跟即可,这才是关键,并且上身中正就行了,膝盖不过脚尖指的是前弓步说的,不是指后坐腿说的。

 练站桩,平时稍微练一练即可,比如看电视时站一站,比如做饭时膝盖弯曲着做饭等等,不必正经的练,主要是为了增加腿部力量即可。

 第三种是前弓步

 往前弓时,用膝盖管住身体的到位,也就是膝盖到位了,其他地方必须都要停住即可,到位就是膝盖最多不能超过脚趾根部,一般情况下,前弓步不容易出毛病,膝盖出毛病都在后坐腿上。

 关于膝盖放松,在练拳时,大脑就想着不使劲、不用力即可,这个放松是大脑有意控制的放松。

 比如你往椅子上下坐时,如果是真的放松,就会咣当一下坐下去,这不是松,而是软,过程是身体不受大脑控制的。那么太极拳的松要求大脑控制身体、尤其是从腰到脚整体的慢慢的松下来,而达到坐下去,这才是松。

 膝盖松的过程其实就是弯曲的过程,主要点是腰胯,膝盖和脚属于从属地位,后座时大脑想着腰胯一松即可,至于膝盖的弯曲程度不用管,弯曲程度是由腰胯松的程度决定的。

 再有,比如后座时,不能单纯的想着膝盖,而要想着腰胯、膝盖、脚跟,也就是一条腿整体的松回来达到后座,也就是一松俱松,注意整体性。

 那么在做动作时,大脑想着腰胯松的同时,顺着腰胯往下用大脑一扫膝盖和脚也放松即可。

 把全身的重量泄到后脚跟是不完全对的,松跟懈的意思相近,但有不同,懈有软的意思,但要注意,太极拳是松不是软,区别就是松受大脑控制,而软不受大脑控制,比如说手往前松过去是对的,但不能说软过去、泄过去。

 至于后坐到脚跟也就是从前往后坐开始时的一刻起,全身就要放松的、不使劲的、不用力的慢慢的后坐到后脚跟上,如同后脚跟上有一个柱子,慢慢的屁股后坐到位时,正好坐在这个柱子上,时间长了,腿部力量增加了,同时身体也就慢慢的松下来了。

 练太极拳有刻苦的精神和毅力是对的,但在练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松要注意整体松,要有意的松,但不能刻意的求松,更不能找松。

练太极拳不伤膝盖的方法

 一、静态定式的技术要求

 在练拳时,不管是什么定式步型,膝关节不宜左右内外侧扭动,否则就会造成膝关节内侧和外侧的损伤。同时,根据膝关节只能前后上下运动的生理机能,前后上下的方向一定要一致。

 比如在半马步、虚步的外形技术要求中,不但要求后实腿的膝盖与足尖同一方向,还要求髋骨尖、膝盖、足尖同向与要求膝盖不能超过足尖,这样的髋骨尖、膝盖、足尖上下相对应,前辈称为“三尖相对”。

 在弓步的外形修成中,要求腿部和膝关节中部等处直垂直于地面,不能用足尖,否则会伤到膝关节。

 二、动态拳势的技术要求

 在行拳走架的时候,人体重量的三分之二是由腰胯承受、转化后作用于大腿,并通过膝关节的连接与小腿、脚跟、脚掌融汇一体。在做膝关节转向动作时,应当由腰胯来控制和带动下肢,前辈称为“开胯碾脚”的练法。

 什么是太极拳运动的碾脚由杨氏太极拳的碾步而得名,外形相似于摆脚、扣脚,所不同的是要以脚跟为轴,脚掌、脚趾轻贴地面碾转(或以脚掌为轴碾转脚跟),如同碾砣在碾盘上转动一样。

 整个脚底都要贴地,以脚跟为实,脚掌和脚趾为虚,脚跟为中心的贴地转动。还要明白以下功理意想前面实腿之胯是转动的轴心,通过松腰和松开实腿之胯而带动实脚外碾。实腿之胯是主动,实腿之脚是被动,要一边松沉一边转动,缓慢又均匀的运转。

 练拳中有许多转腰动作,在转腰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下身稳固,然后慢慢转动,这样才能保证膝关节不受损伤。

 三、必要的基本功是练拳避免膝痛的保障

 知道了正确规范的练法,倘若身上没有必要的基本功,没有较好的下盘功夫和虚实转换功夫,较好的传统练法也成为空话一句,没有多少功效。就好比先进技术的发动机得有与之佳配的机器材料才行。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练好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始于脚”。太极拳运动是人们追求健康与长寿的不二法门,所以太极拳运动更离不开腿的支撑力量和转换轻灵的力度。喜欢练拳的朋友总希望自己独立时站得稳,蹬脚时蹬得高,可总是不那么如意。这次在山东威海的第六期太极拳名家大讲堂上,崔仲三老师叫我做分脚和蹬脚动作,我不仅蹬过胸而且站得稳,这让在场的武友很惊讶。他们有的比我小十几岁.却觉得蹬腿很难做到我这样的程度。其实,这里涉及到下肢腿部力量的训练方法问题,只要得法,就一定能做到。现将我的主要练习方法提供给武友.以供参考。

1.准备姿势:身体直立.中正.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两眼平视正前方。

2.旋脚运动:重心移至左腿.向前提起右膝.大腿与地平行,小腿自然下垂,以踝关节为轴,脚尖稍用力,先顺时针向外画圆圈,旋转l6圈,再由外向内逆时针旋转l6圈。然后换左脚按照同样方法旋转。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利于在动中控制平衡,又有利于踝关节柔韧度和小腿肌肉群力量的练习。

3转膝运动: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上体前屈两手扶膝.两膝弯曲稍下蹲,以膝盖不过脚尖为宜。先两膝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6圈,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6圈。然后.两膝分别同时由外向内旋转16圈.再由内向外旋转16圈。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关节磨合升温,减少关节和肌肉群的惰性。

4.踢脚运动:两手叉腰.先重心在左脚.右脚稍向后抬脚尖点地.再向前踢出,踢16次,再换左脚踢出l6次。踢出的同时脚尖一定要下扣,这能加强大小腿的肌肉力量特别是小腿肌肉的收缩力量。

5.蹬脚运动:姿势和方法同第4动,只是向前向上蹬脚时.脚尖尽力向膝盖方向勾起.脚跟用力蹬出而且要蹬直。左右脚各蹬l6次。这对大腿和小腿的力量练习极为重要。

6踢腿运动:姿势和方法同上。两腿分别向前向上勾脚尖尽量高踢16次。膝盖不可弯曲。

7.下蹲运动:姿势和方法同第1动。两脚跟离地,身体向上和向下压蹲颤动8次。这对脚趾、脚掌、踝关节、膝关节和腿部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8蹲跳运动:两脚跟离地,两前脚掌支撑,身体向上跃起和向下压蹲弹跳,次数可以根据自己体能和当时的具体情况.跳跃16次.或32次,或48次都行。这一运动对整个腿部和腰臀胯等部位.都是极其重要的强化训练。

9后踢运动:预备方法同第1动,两脚跟分别向后稍用力踢臀部各l6次。踢腿时保持身体不晃动。这对加强腿部力量和控制身体平衡都很有帮助。

10.单腿屈蹲运动:抬起左脚向前蹬直,始终保持与地面水平,右支撑腿尽量向下屈蹲,使臀部靠近小腿.再起立;然后,再屈蹲起立。换成右腿向前蹬直.左腿屈蹲起立做两次。这一方法既是对腿部力量的锻炼,也是对腿部力量的检验。

另外关于腿脚运动次数,只要左右对等,便可根据本人实际情况适当增减。还有.在锻炼时,还需要做相应的压腿、拉韧带等锻炼,以增强肢体的柔韧性。

  我一直都说太极拳是个好玩意儿,她对人无怨无悔,不贪不欠,给人以喜乐,与人以健康。终其一生也是没有尽头的。真的是人们最好的生命伴侣。但这些得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得练得对。练不对就会出现膝关节疼痛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还很普遍,也很严重。这个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呢

一、首先来了解一下我们膝的生理结构

我们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下肢在承担体重的前提下还要有各种姿势的屈伸,滚动。在这个过程中,膝盖处是我们人体最薄弱、而要求又是最高的关节,这就使得它比髋关节和踝关节更为脆弱了。

所以,只有先对膝关节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谈及怎么在练拳当中避免膝盖的运动不违背其生理特征,以及在受伤后如何的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修养。在膝关节的上下方分别有以下几个重要的骨结构:上肢的股骨,下肢的胫骨和腓骨,以及关节部位的髌骨和关节软骨。

在股骨与胫骨关节间隙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填充物叫半月板,是一种呈月牙状的纤维软骨。因为有两个而又分别被称之为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这个部位在练拳不当的时候最易受伤。伤了就很不容易好!除此之外,膝关节处的疼痛还有前膝盖疼(又叫髌股关节疼)、髌腱炎、滑囊炎等。

  二、伤膝的原因

由上大致可知,我们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当中出现的膝盖疼痛并不仅仅是一个部位所致。所以,一定要区别对待,理清病症,找到形成结果的原因才能谈及预防和治疗。那么,练习太极拳造成伤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1、习练之前膝的热身不合理。

我没事的时候去公园,广场看到好多好多的太极拳爱好者们练前压腿,抻腰,摇胯。却独独对膝关节活动的不够充分(即使活动也不得法,膝的热身在古老的道家太极拳当中是有专门的一套内容的)。

2、习练之中膝的运动不合理。

很多人为了练拳好看,模仿别人练的好看。姿势就下降的很低。这就给膝关节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膝盖再转来扭去的,结果可想而知。另外,很多人不能够清晰辩证的看待问题——你的年龄下的生理状态是否和年轻人一样要硬性的向下低架练拳而最坑爹的是,许多许多教太极拳的人根本就无视这个,不懂得因人制宜,量体裁衣,这也导致了很多人膝盖出现了问题。

3、习练之后不懂得养膝。

因为在练拳的过程当中,人体的姿势是根据拳的式子要求而呈现下降趋势的。那么,在练拳结束后就得通过合理的养护进行一个人体恢复常态高度的过渡,缓冲。这就好像跑完之后要通过小跑,缓跑再慢走来实现生理曲线的平稳回落。

其实,从练拳前的热身,以及练拳中掌握的适度,再到练拳后的养护本就应该是一个人体生理运动曲线从低向高,再从高向低,呈波浪式弧形曲线的变化。整个过程仍然是要环环相扣,处处都体现太极的那个圆的。只有圆形才能让一系列的动作衔接的顺畅。古代虽然没有科学的术语概念,但是经过一代代人用自己的身体做为实验室所总结出来的方法在今天看来却是完全科学的。这也是我们常讲的学太极拳要有传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

三、如何预防(练前,中,后)

1、练之前活膝。

纵膝:两腿并步直立,两手叉腰,大指向后。一腿放松屈膝承重,另一腿屈膝提起后做蹬踏自行车状向前,向下,向后轻柔匀缓的落脚再提起屈膝。以四、六或八次为一组,这在道家太极的古法里称之为转辘轳。然后方向相反再逆向以四、六或八次为一组。之后换腿,要领要求相同。

揉膝:两腿并步直立,自然屈身屈膝下蹲,同时两手劳宫(掌心)置于两个膝盖处并自然充分的包裹住。这在道家太极的古法里叫做火里种莲。对膝部韧带炎症颇有好处。然后,将两个膝盖随着一屈一伸做轻柔匀缓的横圆转动,左右正反圈各做四、六或八次运动。

跪膝:两腿并步直立,两手叉腰,大指向后。然后轻柔匀缓屈的通过松腰落胯使得膝关节向前下屈顶到极致后顺势前跳一下,步伐的高度,远度宜小不宜大,以免震动头部神经和膝关节。做四、六或八次停止。

2、练之中纵膝。

太极练理不练力。松腰、落胯、屈膝这当然是必须要做到的。但也没有必要幅度做的很大。什么都是适合自己的就好,够用最好。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太极讲究无过不及。无论是练太极还是做人做事,适中是最佳的理想状态。那么,练习的过程当中身体的动静开合为什么就不如此呢所以,真的不是姿势越低越好。

那么,这个适度以什么为衡量标准就是以自己是否感觉到吃力,紧张,气息粗重为准。后者在道家太极的古法里也叫做气口儿。练太极能掌握好气口儿就能实现内外相合了!可惜现代的太极拳发展把老祖宗的东西都丢的差不多了!

另外,在拳谱里有一句非常经典,但是却很少有人宣传和去重视的四个字:纵之在膝。这个纵不是纵越,纵跳之意。而是说得纵向的纵。在上面说到的高度适中的基础上再做到这个,那么练习太极拳是绝对不会伤膝的。可以说百分之百不会。

怎么做呢你就记住,无论是什么式子,第一,你的承重腿的膝尖一定要和你的脚尖方向保持一致;第二,你的承重腿的小腿一定要和地面保持垂直。

这么做的科学性在于,和脚尖保持一个方向,就不会出现膝关节的内扣和外掰,如此就避免了膝关节形成的单侧承重压力所造成内或外侧半月板的损伤。小腿的垂直则可以通过小腿骨的粗壮有力做为体重的支撑。这样就减免了膝盖的过多承重。

还有,尽量减免运动过程中,下肢在极大承重下的翻滚扭转,以及在这种运动下的发力!我们保守的说,不是这样练就绝对不对。而是很多很多人很难在这样的运动条件下保持合理性,从而就无法避免出现伤膝的问题。这么练极为容易造成膝关节损伤三联症。可以参考下图!

3、练之后养膝。

收式起身并步,眼平头正,下颌微收,头顶项领。犹如将身体好似一件衣服似的挂了起来。然后两手再从身体两侧轻柔匀缓的提起至头顶两侧,开始走正反两个太极圈,各七或九次为依止。练前的次数为偶数,偶属阴。合人体初动的性质状态。练后的次数为奇数,奇属阳。合人体动毕的性质状态。

完毕恢复正身直立。然后重心移于右腿,左脚提起向左前斜方自然迈出。两手握成空拳状再通过向左侧的转身下俯而用两拳好似摆锤一样敲打大腿的外侧。敲至脚踝处绕踝再经左腿的内侧向上敲到腹部为止收腿。另一侧腿动作顺序相同。然后,左右腿平行分开,俯身用两拳先从大腿正面敲打至踝处绕踝,两臂交叉敲打两腿内侧直至小腹处为止收腿。最后,在并步的情况下,两手大食中三指捏成勾状,用三指的指肚肉处从印堂开始沿着任脉捻动,左右手交换总共三次完毕。

以上即为预防之古法。次序清晰,原理清楚,希望秘法的公示能够给有缘之人一个好的身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3597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