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数学题,求解,答案理由越详细越好?

一道数学题,求解,答案理由越详细越好?,第1张

1)水果店一天运进苹果、香蕉、梨共39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梨的1.5倍,香蕉的重量是梨的3/4,三种水果各运进多少千克?

(2)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3)有一快棱长20厘米的正方体木料,刨成一个底面直径最大的圆柱体,刨去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4)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5)两个小组装配收音机,甲组每天装配50台,第一天完成了总任务的10%,这时乙组才开始装配,每天装配40台,完成这批任务时,甲组做了多少天?

(6)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7)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8)两队修一条公路,甲队每天修全长的1/5,乙队独做7.5天修好。如果两队合修2天后,其余由乙队独修,还要几天完成?

(9)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10)前轮在720米的距离里比后轮多转40周,如果后轮的周长是2米,求前轮的周长。

(11)甲数是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的1.2倍。如果乙丙两数和是99,求甲数是多少?

(12)有一工程计划用工人800名,限100天完成。不料从开工起,做35天后因事故停工,停工25天后继续开工,如果要在限期内完工,应增加工人多少名?

(13)水果店以2元钱1.5千克的价格买进苹果若干千克,又以4元钱2.5千克的价格卖出去。如果店里想得到100元钱的利润,这个水果店必须卖出水果多少千克?

(14)甲乙丙三人行走的速度分别为每分钟30米、40米和50米。甲乙同在A地,丙在B地。甲乙与丙同时相向而行,丙遇见乙后10分钟又和甲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米?

(15)甲从东村去西村需10分钟,乙从西村去东村需行15分钟,两人同时动身相向而行,相遇时离中点150米,求两村间的距离。</P< p>

(16)一辆汽车,第一天跑完全程的2/5,第二天跑完剩下的1/2,第三天跑的路程比第一天少1/3,这时剩下的路程是50千米。求全程是多少千米?

(17)客船从甲港开往乙港,每小时行24千米。货船从乙港开往甲港,12小时行完全程。现同时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船和货船所行路程之比为6:7,甲乙两港间的距离。

(18)甲乙两站相距1134千米,一客车和一货车同时从两站相向开出,10小时30分钟相遇,货车速度是客车速度的5/7,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9)某装配车间男职工人数的40%和女职工人数的20%相等,已知这个车间有女职工130名,男职工人数比女职工人数少多少名?

(20)有盐水25千克,含盐20%,加了一些水后含盐8%,加了多少水?

(21)甲乙丙三个仓库存粮共307吨,各运出40吨后,甲乙仓库剩下粮食重量的比是3:5,乙丙仓库剩下粮食重量的比是3:4,丙库原有粮食多少吨?

(22)甲乙两车间要加工一批面粉,实际完成计划的130%甲乙两车间完成任务的比为8:5,乙车间比甲车间少加工面粉13.5吨。原计划加工的面粉是多少吨?

应用题二

(1)有两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千克,从乙筐取出20%后,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来两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

(2)计划装120台电视机,如果每天装8台能提前一天完成任务,如果提前4天完成,每天应装配多少台?

(3)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对开,货车每小时行72千米,比客车快 2/7,两车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4)学校买来图书若干本分给各班,若每班分25本则多22本,若每班分给30本则少68本,共有几个班级?买来图书多少本?

(5)果品公司储存一批苹果,售出这批苹果的30%后,又运来160箱,这时比原来储存的苹果多1/10 ,这时有苹果多少箱?

(6)绿化队修整街心花园,用去900元,比原计划节省了300元,节省了百分之几?</P< p>

(7)某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200米,实际每天多修50米,结果提前3天完成任务,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8)有一长方体钢锭,底面周长2米,长与宽的比是4:1,高比宽少25%它正好可以铸成高为3分米的圆锥体,圆锥体的底面积是多少

(9)一根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375%,第二次用去27米,这时已用的电线与没用的电线长度比是3:2。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

(10)某班男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5/7 多6人,女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1/4少4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11)甲仓原来比乙仓少存粮50吨。从甲仓往乙仓调运30吨粮食后,甲仓存粮比乙仓少1/4。乙仓现在存粮多少吨?

(12)将柴油装入一只圆柱形的油桶,已知油桶的底面直径6分米、高10分米装满后连桶重280千克。已知一升柴油重085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13)某商店以每支109元购进一批钢笔,卖出每支14元。卖出这批钢笔的4/5时,不仅收回了全部成本,而且获得利润150元。这批钢笔一共有多少支?

(14)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天可加工54个,徒弟如果单独加工,17天可以完成。现两人同时工作,任务完成时,师徒两人加工零件的个数比是9:8,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5)六(一)班原有1/5的同学参加劳动,后来又有两个同学主动参加,这样实际参加人数是其余人数的1/3,实际参加劳动的有多少人?

(16)有大小球共100个,大球的 1/3比小球的1/10多16个,大、小球各有多少个?

(17)妈妈买3千克香蕉和2千克梨共付13元,已知梨的单价是香蕉的2/3, 每千克梨多少元?

(18)师徒俩共同做一批零件,原计划师傅和徒弟2人做零件个数的比是9:7结果完成任务时,师傅做了总数的 5/8,比原计划多做了30个零件,师傅原计划做零件多少个?

(19)一盒糖果共有80粒,分给兄弟二人,哥哥吃掉自己的1/3,弟弟吃掉10粒,后来又吃掉5粒,剩下的两人正好相等,兄弟两人原来各分得多少粒?</P< p>

(20)有甲乙两根绳子,甲绳比乙绳长35米,已知甲绳 1/9和乙绳的1/4相等,两根绳子各长多少米?

应用题三

(1)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圆锥体底面周长的2/3,而这个圆锥体高是圆柱体高的2/5,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几分之几?

(2)有一只圆柱体的/玻璃杯,测得内直经是8厘米,内装药水的深度是6厘米,正好是杯内容量的4/5,再加多少药水,可以把杯子注满?

(3)有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少31个,如果从甲筐中取出7个放入乙筐,那么甲筐与乙筐苹果个数的比是4:7,现在乙筐有多少个苹果?

(4)甲乙丙三人共同生产一批零件,甲生产的零件是乙丙总和的1/2,甲丙生产的零件总和与乙生产零件个数的比是7:2,丙生产200个零件,甲生产了多少个零件?

(5)一个工人师傅制造一个零件用5分钟,他的徒弟制造一个零件用9分钟,师徒两人合做一段时间后,一共制造了84个零件。两人各制造了多少个零件?

(6)一个直角梯形,上底和下底的比是5:2,如果上底延长2米,下底延长8米,变成一个正方形,求原来梯形的面积?

(7)甲乙两队的人数的比是7:8,如果从甲队派30人去乙队,那么甲乙两队人数的比是2:3。甲乙两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8)一辆货车从县城往山里运货,往返共走20小时,去时所用时间是回来时的1.5倍,已知去时每小时比回来时慢12千米,求往返的路程。

(9)一项工程,若由甲乙两个施工队合做要12天完成,已知甲乙两个施工队工作效率的比是2:3,这项工程由乙队单独做要多少天完成?

(10)一堆煤,第一次运走它的1/4,第二次又运走120吨,这时余下的煤的吨数与运走的吨数的比是2/3。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1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6小时相遇,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72千米,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3:2,求两地间的距离。

(12)把一批化肥分给甲乙丙三个村子,甲村分得总数的1/4,其余按2:3分给乙丙两村,已知丙村分得化肥12吨。这批化肥共多少吨?

(13)一批货物按5:7分给甲乙两个车队运输,乙车队运了840吨,完成本队任务的4/5,后因另有任务调走,以后由甲队运完,甲队实际运了多少吨?

(14)甲乙两队共210人,如果从乙队调出1/10的人去甲队,那么现在甲乙两队人数比是4:3,甲队原有多少人?

(15)甲乙丙三名工人共同做一批零件,甲加工了总数的2/5,比乙多加工了125只,乙丙加工数的比是3:2。这批零件共有多少只?

(16)货车速度与客车速度比是3:4,两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行驶,在离中点6千米处相遇,当客车到达甲站时,货车离乙站还有多远?

(17)山湖乡运来一批农药,第一天用去总数的4/7,比第二天用去的二倍还多12千克,这时用去的与余下的农药的比是27:8,这批农药重多少千克

初一科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

1 目前国际上把天空的星星划分为 (D )

A、28个星座 B、48个星座 C、68个星座 D、88个星座

2 下列关于课本用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C )

A、白色 B、难溶于水 C、可燃 D、易撕碎

3 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B )

A、烟雾缭绕 B、花香怡人 C、雪花飘飘 D、尘土飞扬

4 下图中A、B、C、D四点位置,与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B )

5 右图中甲地的经纬度位置为 ( A )

A、西经20°,北纬20°

B、东经20°,北纬20°

C、西经20°,南纬20°

D、东经20°,南纬20°

6、图中能正确反映一次日全食过程各阶段的顺序是( A )

A②④①③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7、太阳大气由外到内的正确排序是( D )

A、光球 、色球、日冕 B、日珥、日冕、光球

C、太阳黑子、日冕、色球 D、日冕、色球、光球

8、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星球是(C )

A.木星 B.地球 C.太阳 D.月亮

9、“光年”这一单位表示的是( B )

A.时间长短 B.天体间的距离 C.光的速度 D.距离乘速度

10、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是( B )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西经200经线 D、东经1600经线

11、关于日食、月食说法,正确的是( B )

A、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必发生日食现象;

B、当月相为满月时,可能会发生月食现象

C、日食是指太阳表面全部被遮掩的现象 D、日食和月食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

12、下列各图中,能大致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B )

13、通过测定,我们可以得知部分食品的PH值如下:由上表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植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A、胃酸过多的人应该多吃苹果 B、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弱

C、牛奶和鸡蛋清都是碱性食物 D、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4.右图中的星座属于( A)

A、大熊座 B、小熊座 C、猎户座 D、天鹰座

15、当我们观察上弦月时,以下事物可信的是( A )

A、观察时大约为初七、初八 B、上半夜出现在东半部的天空

C、黎明前见于西半部天空 D、再过一星期可观察到蛾眉月

16、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原来的体积之和,这表明( A )

A、分子之间有间隙 B、物质由分子构成

C、分子有扩散现象 D、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17、当你肚子疼,到医院里看病时,通常医生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去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血液、大便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C )

A、建立假设 B、提出问题 C、获取事实和证据 D、制定计划

18、除了固体物质能溶解在中外,生活中气体溶解在水中的现象也很多,下列实例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在水中的现象是(C )

A、把汽水瓶打开,有大量气泡产生 B、鱼儿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氧气

C、水烧开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D、烧开水时,水未沸腾时也有冒气泡

19、在气温0℃的冬天,即使没有阳光,晾在室外结了冰的湿衣服仍会干,这种现象属于(B )

A、汽化 B、升华 C、蒸发 D、凝华

20、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以是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试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B )

金属 钠 镁 铝 铜 铁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1090 2467 2567 2750

A 铁-铜合金 B 镁-铁合金

C 钠-铝合金 D 铝-铜合金

21、下面四幅平面图中,大树位于学校东北方向的是( B )

A B C D

22、如上图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

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

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均正确

23、下列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B )

A、 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B、 夏天的露和霜都是凝固现象。

C、 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缘故。

D、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时,冰雪熔化要吸收很多热量,使气温降低。

24、下列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D )

A、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速度 B、糖在水里的溶解速度

C、酒精的蒸发速度 D、酒精的沸点

25、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已知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B )

作物 小麦 油菜 西瓜 甘草

最适宜的土壤 范围

55—65 58—67 60—70 72—85

A、 西瓜 B、 甘草 C、 小麦 D、 油菜

26、下列变化中是化学变化的是( D )

A、加热使固态硫代硫酸钠熔化 B、用木料制家具

C、把一块方糖研磨成粉末 D、蜡烛燃烧

27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 C )

A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

B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

C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D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

二、仔细填一填:(每空1分,共48分)

1、地图可以表示地面的地理事物,其三要素分别是 图例 、 比例尺 和 方向 。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图上距离为5厘米,而两地实地距离为200千米,则该图的比例尺为__1:4000000_。

2、洗衣服时,洗衣粉在冷水中很长时间才能溶解完,而放在热水中很快就溶解完了,这是因为 温度高,洗衣粉溶解能力强 ;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总是会发黑,这是灯丝发生了 升华 和 凝华 两种物态变化。

3、同学们在学校的活动情况可以用来模拟分子在不同物态中的运动情况,每个同学代表一个分子。上图中各代表了哪种物态的分子?

A代表 固态 分子 B代表 气态 分子 C代表 液态 分子

4、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_PH试纸_____________;pH数值的范围通常在_0~14_____________之间。

5、洗洁精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油 不溶 于水,但 溶 于洗洁精。(填“溶”或“不溶”)

6、若你想知道平时喝的“雪碧”这种饮料是呈酸性还是碱性,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用干净试管取少量雪碧,往其中滴入 紫色石蕊 试液,若该试液变红色则说明“雪碧”这种饮料是呈酸 性的。若还要鉴定“雪碧”这种饮料的酸碱性的强弱,则最简单的方法是用 PH试纸 ,测定的方法是: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雪碧”滴在PH试纸上 ,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7严冬时,常用黄酒代替水倒入砚台里磨墨,试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墨水不容易凝固。

8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则图__乙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甲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实验小组还得到下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分钟)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温度(℃) --- 95 96 97 98 98 98 98 95 98 98 ---

(1) 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_13_____分钟时的数据;

(2) 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时温度为___98℃__。

9、读月球运行轨道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A、B、C、D处所观测到的月相及相应的农历日期

A处的月相_满月___;农历日期_十五~十六___。C处的月相_新月________;农历日期_初一_______。

B处的月相__上弦月___;D处的月相__下弦月_;

(2)A、B、C、D四处可能发生日食的是__C________处,可能发生月食的是___A_____处。

(3)、把下列有关的事实用线连接起来(6分)

传统节日 农历 月相

A ① 春节 B ① 八月十五 C ①新月

A ② 端午节 B ② 正月初一 C ②接近上弦月

A ④ 中秋节 B ④ 五月初五 C ④满月

10如图所示,把内装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然后往烧杯里加入硝酸铵使之溶解,不久拿起烧杯时发现木块粘在烧杯的底部,说明硝酸铵溶解时要__吸收____热量,使温度_降低_____而木块上的水结冰的缘故。

11如图所示,向装有水的试管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后导致右侧的“U”形管中液面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_固体氢氧化钠溶解要放出热量____

12当卫星在太空中飞行时,向阳面温度高达100℃,背阳面温度达-100℃,而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又需要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我国科学家采用了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温端_汽化__而__吸___热,在低温端_液化___而__放____热,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端的温度趋于平衡。

三、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42分)

1、下表是研究某种物质熔化实验的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30 34 38 43 48 48 48 48 48 50 55

① 请根据这张表格的数据,画出熔化图表

温度/℃

时间/分

② 该物质是 晶体 (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有熔点

③ 在第4分钟——8分钟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48℃ 。

2、取4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各取少许花汁,用稀酸或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1)能做酸碱指示剂的花汁有_大红花_______;(2)玫瑰汁中加入纯碱溶液后呈现的颜色是_绿色_________。

花的种类 大红花 玫瑰 万寿菊 雏菊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粉红色 粉红色 ** 无色

花汁在酸中的颜色 橙色 粉红色 ** 无色

花汁在碱中的颜色 绿色 绿色 ** **

3、电冰箱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家用电器。电冰箱里的制冷设备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吸收了冷冻室的热量,使冷冻室温度降低。空气压缩机将生成的蒸气抽走,压入冷凝器,使之液化并把冰箱里带来的热量放出。冷凝剂液化后重新回到蒸发器里,如此循环工作,从而使冷冻室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1)根据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你认为电冰箱中的“冷凝剂”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_沸点低(或容易液化和汽化)____。

(2)汽化是在_蒸发器__里进行,液化是在_冷凝器__

里进行。(填写名称)

(3)如果在一个密闭的小房间里,打开冰箱门开动机器来达到降温的目的,能实现吗?不能_

(填写:能或不能)

4阅读下文。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天,有7个孩子突然病倒了,并伴有腹泻、胃痛、发烧、呕吐等症状。数日后,又有43人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化验结果显示,所有的患者都感染了一种能够通过染菌的肉或蛋传播的细菌。那么孩子们是怎么感染上病菌的呢?为什么有些孩子感染了,而另一些孩子却没有?研究员认为这些细菌来自于某些染菌的食物。他们对孩子们进行了询问。但孩子们说:他们没有在一起吃饭!

那么孩子们一起参加过什么活动呢?调查发现:他们去动物园参观了一种蜥蜴展览。研究员经检查发现了一只蜥蜴确是此病菌的携带者。但展览的动物是不许触摸的,又怎么会感染到孩子们身上呢?

于是,研究员仔细询问了孩子们在展区的活动,并将他们提供的信息与那些没有得病的孩子进行比较,发现洗过手的孩子没得病,而没洗手的孩子则病了。

对信息的进一步筛选和分析发现,凡是接触过木栅栏又没洗手的孩子都病了。而对木栅栏的检验的确发现了该病菌。原来孩子们得病的过程是这样的:他们爬上围护蜥蜴的木栅栏,没有洗手就直接吃了东西,病菌就由口腔进入了他们的体内。

研究员在研究上述病因时:

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立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收集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6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5分)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南朝民歌又称南朝乐府,是南朝乐府机关收集整理、配乐传习的歌谣,以 “吴声歌”和 “西曲歌”为主。《子夜歌》是“吴声歌”中的杰作,也是南朝民歌“清音出天然”而形成的清新秀丽、生动自然的风格。举其中一首: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还西。抒情自然真切,富于生活气息,既具有南方民歌的一贯特色,又展出南朝民歌的特殊风采。

1)《子夜歌》抒写了女子对负心郎的怨恨,用我们《观测太空》一节所学的_织女星____星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专一,用白天升落的_ 太阳_____比喻男子的朝秦暮楚。会出现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地球在_自转______。

2)判断图中哪个是“北极星”的位置___D__________。

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三个功的大小都等于W=Fs;

即W1=W2=W3;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B

试题分析:此题没有被解答的概率为 ,故能够将此题解答出的概率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注意正难则反的原则,属于中档题.

(1)甲同学向1molL - 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 3 溶液,三价铁会水解生成红褐色沉淀,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 FeCl 3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故答案为:丙;

(2)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可用来鉴别胶体,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

(3)①胶体具有电泳性质,电泳实验证明了胶体胶粒带点,胶粒向负极移动,说明Fe(OH) 3 胶粒带正电,故答案为:正;

②胶体具有聚沉的性质,向胶体中加入可溶性的盐、加热、搅拌等条件会使胶体聚沉,故答案为: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③加入稀硫酸是电解质溶液,会引起氢氧化铁胶体聚沉,继续加入稀硫酸,氢氧化铁沉淀会溶解,故答案为: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沉淀会溶解(溶液变**);

(4)Fe(OH) 3 胶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 3 +3H 2 O

Fe(OH) 3 (胶体)+3HCl,故答案为:FeCl 3 +3H 2 O

Fe(OH) 3 (胶体)+3HCl.

参考资料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

A 空气的密度是129g/cm3 B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

C教室中空气的质量约为 250kg D.一本物理书的重为25N

2.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如图所示,这时他应该( )

A.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B.向右移动游码

C.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D.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3.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3︰4 B.4︰3 C.2︰1 D.1︰2

4如图,支杆OB固定在木板BC上,小球A通过细绳悬挂在杆端O处,利用此装置可以研究重力的方向。现从图示位置将木板缓慢放平,此过程中细绳与虚线之间的夹角α将(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图中力的作用效果的事例中不是由于弹力造成的是 ( )

A拉力器 B跳水 C射箭 D磁铁改变铁球运动方向

6.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

A.用橡胶做汽车轮胎,是因为橡胶的弹性好

B.电水壶的把手处用塑料,是因为塑料的隔热性好

C.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碎纸屑是因为塑料尺有磁性

D.用钨作为白炽灯泡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7有下列实例:①游泳;②走路;③直升机机旋转螺旋桨获得升力;④卫星在太空多次通过燃气实现变轨(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其中主要应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是()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如图,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 )

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和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

C.推力一定小于重力 D.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

9.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

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B.物质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

C.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 D.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0.如图所示,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A受到的是摩擦力不是滑动摩擦力

B 长木板必须要被匀速直线拉动,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摩擦力

C 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左

D 长木板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11.飞船在圆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飞船中进行( )

A.用天平测质量 B.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C.用刻度尺测长度 D.用秒表测时间

12.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

A.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 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 推测:分子之间有间隙

C.现象:两磁铁相互排斥; 推测:分子间有斥力

D.现象:将两块表面平滑的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 推测:分子间有引力

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1分,共28分)

13.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发现了 ,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

14.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

(1)轮胎上刻有花纹,是通过 来 摩擦的;

(2)刹车时用力捏闸,是通过 来增大摩擦的,其中闸皮与轮圈之间的摩擦 摩擦(选填“滑动”、“滚动”或“静”)

15.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 ,能够 ,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16.小明随父母去x藏旅游,回来时发现他在x藏喝剩的矿泉水瓶变瘪了,则这瓶矿泉水的质量 ,瓶内气体的密度 ,如把这瓶矿泉水带到月球上,质量 ,受到的重力 。(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冬天装满水的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会使玻璃瓶破裂,是因为 .

17.大雪造成很多房屋垮塌,小明想知道屋顶的雪到底有多重,他找来器材进行了测量:

(1)①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杯子重力为02N ;

② 将杯子里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如图为 为N ,

③ 将杯子里装满雪的样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为08N 。杯中雪的样品体积是 cm3 ,雪的样品密度是 kg / m3 。

(2)若屋顶面积为100m2 ,雪的厚度为10cm ,则屋顶雪的总重力是 N 。

18.小明家有一枚质量为21g的银币,他想用量筒测算出该银币是不是纯银的(ρ银=105g/cm3),所用的量筒规格如图所示,此量筒的分度值是 ml,他能否鉴别出该银币? (能/不能)

19.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

(选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 g/cm3.

20.金刚石制成的玻璃刀可以切割玻璃,这是因为金刚石的 大.金钢石原子内部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组成的.

21.一种A4打印纸一包有500张,小丽用刻度尺测出50张纸的厚度是050cm,则一张这种规格的打印纸的厚度为 cm.小丽还发现包装袋上标有“60g/m2”的字样,则这种规格打印纸的密度为 kg/m3.

三、解答题(共7题,共48分)

22.(4分)按要求画图

(1)在甲图中,画出斜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G和斜面对物体弹力F的示意图.

(2)滑块从斜面顶端滑下后在水平木板表面上滑行。请画出乙图中滑块在木板上滑行时水平方向上受到力的示意图。

23.(6分)小莉在“测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22 38 m

液体的体积/cm3 15 35 40

(1)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少(单位:kg/m3)

(2)表中的m值是多少?

24.(3分)如图所示为几种常见仪器的使用过程,指出其中的使用不当之处:

甲: 。乙: 。丙: 。

25.(8分)如图所示,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 方向拉着物块A做 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在甲、乙、丙所示图中,分别用F1=1N,F2=2N,F3=15N的拉力,拉着物块A匀速前进。分析甲、乙两图可得: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分析 两图可得: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在丙图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A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匀速前进(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4= N;此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 N。

(4)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他的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

26.(7分)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4)他们利用弹簧测力计、空饮料瓶、水、细线等物品又设计了另一种测量酱油密度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饮料瓶的重力G1;

②在空饮料瓶中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瓶和水的总重力G2;

③ ;(说出具体方法和要测出的物理量并用字母表示)

④计算酱油密度ρ= .(用测出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ρ水已知)

27.(7分)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如图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g 100 200 300 500

重力G/N 1 2 3 4 5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2)如图利用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 (2分)。

A.钩码的重力 B.钩码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C.钩码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钩码的拉力

(3)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 。你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

(4)观察题中表格在设计上是否存在不足 (选填“是”或“否”) 如果有不足提出改进方案 。

28.(13分)为了研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哪些因素的关系,小华同学选用了用相同材料和粗细的金属丝制成的弹簧A、B、C、D和测力计进行实验。已知弹簧A、C的弹簧圈直径相等,弹簧B、D的弹簧圈直径也相等,且A、C的弹簧圈直径小于B、D的弹簧圈直径;A、B原来的长度均为LO,C、D原来的长度均为LO′,且LO<lo′。他将弹簧a、b、c、d的左端固定,并分别用水平向右的力通过测力计拉伸弹簧,它们的长度各目增加了△l1、△l2、△l3和△l4,如(a)、(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 (a)、(b)或(c)、(d)中的测力计示数、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以及相关条件.可得:当 相同时, 越大, 。

(2)分析比较(a)、(c)或(b)、(d)中的测力计示数.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以及相关条件,可得:当 相同时, 越大, 。

(3)若研究A弹簧的长度与外力的关系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

钩码总重/N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指针位置/cm 25 30 35 40 45 50 53 55

则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像应该是下面 图(填序号)所示的图像.

(4)若将以上C、D两个弹簧均改造成弹簧测力计,且两测力计的外壳和刻度分布均相同,则用弹簧 制成的测力计精确度更高。

(5)小华同学继续把制作好的弹簧测力计改造成为“密度秤”.他在不改变原来弹簧测力计刻度分布的情况下,先将塑料杯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再将塑料小桶中分别装满已知密度的五种不同液体后,用弹簧测力计称它们的物重,数据如表:

液体密度ρ/(g/cm3) 08 10 12 13 17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24 28 32 34 42</lo′。他将弹簧a、b、c、d的左端固定,并分别用水平向右的力通过测力计拉伸弹簧,它们的长度各目增加了△l1、△l2、△l3和△l4,如(a)、(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分析此表,图甲中能正确反映液体的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的规律的图象是( )

○2小华改造的密度秤的分度值是 g/cm3,如图乙所示,指针指在密度秤图示位置时,待测液体的密度为 g/cm3

○3小华经过分析发现:自己制作的密度秤的“0刻度线”与弹簧测力计的“0刻度线”不重合,使用起来显得很不方便。他经过思考,对自己的改造过程进行了修正,成功地使两个“0刻度线”重合在了一起,小华的修正做法是: 。

○4小华在修正后的密度秤的塑料桶中重新装满密度为08g/cm3的液体,此时对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 N。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C A D C D B B C A D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 分子、卢瑟福、汤姆生、电子

14 (1)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2)增大压力、滑动

15 电(荷)、吸引轻小物体

16 不变、变大、不变、变小、水结冰时体积变大

17 22、200、300、30000

18 1 、不能

19 甲、1

20硬度、原子核、电子

21 001 、 600

三、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共48分)

22(4分,2分/图)

23(3分+3分=6分)

(1) 800 (2)42

24(3分 1分/空)

甲:拉力没有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

乙:用手拿砝码

丙:视线没有与液体凹面相平

25(8分 1分/空)

(1)水平、匀速直线、让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压力、甲丙

(3)3、0

(4)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26(7分 1分/空)

(1) 零刻度线、左

(2) 45、1125

(3) 偏大

(4) 在空饮料瓶中装满酱油,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瓶和酱油的总重力G3、

27.(7分 1分/空、选择2分)

(1) 400

(2)C

(3)正比、质量增大几倍,重力就增大几倍(或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定值、或画出的图像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4)是、缺少重力与质量比值栏目

28(13分 1分/空)

(1) 金属丝材料和直径,弹簧原长,拉力 弹簧圈直径 伸长越长

(2)金属丝材料和直径,弹簧圈直径,拉力 弹簧原长 伸长越长

(3)B

(4)D

(5)① B ② 01 21 ③将空桶挂在秤钩上,校正零点 ④ 16

(Ⅰ)由于50分度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002mm,因此测量值不会出现045mm,所以读数肯定有错的是甲同学,而乙和丙不一定有错误.      

(Ⅱ)根据题意多用电表内部结构电路图如图所示:

1.当选择开关打到1和2位置时,多用电表是电流表:

当电流表量程为

I 1
=1mA时,应将选择开关打到2;当电流表量程为
I 2
=10mA时,选择开关应打到1,由欧姆定律可得:

I g
R
 g
=
(I 1
I g
)
(R 1
+R 2
)…①

I g
(R g
+R 2
)=
(I 2
I g
)R 1
…②

联立①②可得:

R 1
=20Ω,
R 2
=180Ω

2.当选择开关打到4和5时,多用电表是电压表:

当电压表量程为

U 1
=50V时,选择开关应打到4;当电压表量程为500V时,选择开关应打到5,由欧姆定律可得:

U 1
=
I g
(R g
+R 4
),
U 2
=
I g
(R g
+R 4
+R 5
)

联立解得:

R 4
=499kΩ,
R 5
=450kΩ

3.当选择开关打到3时,多用电表是欧姆表,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

I g
R
 g
+
(I g
+
I g
R
 g
R 1
+R 2
)R 3
  

解得

R 3
=14kΩ

故答案为:(Ⅰ)甲;

         (Ⅱ)如图,

R 1
=20Ω,
R 2
=180Ω,
R 3
=14kΩ,
R 4
=499kΩ,
R 5
=450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4472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