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新课前,做一份完美的教案,能够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在上课时的积极性。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数学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的定义域。
(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的性质。
(3) 能利用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利用的图象画出形如 的图象。
2。 通过对的概念图象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方法 。
3。通过对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 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它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既是函数概念及性质的第一次应用,也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应重点研究。
(2)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的图象和性质。难点是对底数 在 和 时,函数值变化情况的区分。
(3)是学生完全陌生的一类函数,对于这样的函数应怎样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从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系统研究一类函数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让学生去体会研究的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
教法建议
(1)关于的定义按照课本上说法它是一种形式定义即解析式的特征必须是 的样子,不能有一点差异,诸如 , 等都不是。
(2)对底数 的限制条件的理解与认识也是认识的重要内容。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对底数,指数都有什么限制要求,教师再给予补充或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因为对这个条件的认识不仅关系到对的认识及性质的分类讨论,还关系到后面学习对数函数中底数的认识,所以一定要真正了解它的由来。
关于图象的绘制,虽然是用列表描点法,但在具体教学中应避免描点前的盲目列表计算,也应避免盲目的连点成线,要把表列在关键之处,要把点连在恰当之处,所以应在列表描点前先把函数的性质作一些简单的讨论,取得对要画图象的存在范围,大致特征,变化趋势的大概认识后,以此为指导再列表计算,描点得图象。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的定义,初步掌握的图象,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 通过的图象和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 通过对的研究,使学生能把握函数研究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的定义,把握图象和性质。
难点是认识底数对函数值影响的认识。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研究式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学习了指数运算,在此基础上,今天我们要来研究一类新的常见函数———————。
1。6。(板书)
这类函数之所以重点介绍的原因就是它是实际生活中的一种需要。比如我们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1:某种细胞_,由1个_2个,2个_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_次后,得到的细胞_个数 与 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由学生回答: 与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
问题2: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绳长一半,第二次再剪去剩余绳子的一半,……剪了 次后绳子剩余的长度为 米,试写出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
由学生回答: 。
在以上两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函数与我们前面研究的函数有所区别,从形式上幂的形式,且自变量 均在指数的位置上,那么就把形如这样的函数称为。
一。 的概念(板书)
1。定义:形如 的函数称为。(板书)
教师在给出定义之后再对定义作几点说明。
2。几点说明 (板书)
(1) 关于对 的规定: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若学生感到有困难,可将问题分解为若 会有什么问题如 ,此时 , 等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若 对于 都无意义,若 则 无论 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 且 。
(2)关于的定义域 (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指数范围,发现指数可以取有理数。此时教师可指出,其实当指数为无理数时, 也是一个确定的实数,对于无理指数幂,学过的有理指数幂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它都适用,所以将指数范围扩充为实数范围,所以的定义域为 。扩充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使她它更具代表更有应用价值。
(3)关于是否是的判断(板书)
刚才分别认识了中底数,指数的要求,下面我们从整体的角度来认识一下,根据定义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函数是,请看下面函数是否是。
(1) , (2) , (3)
(4) , (5) 。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情况作点评,指出只有(1)和(3)是,其中(3) 可以写成 ,也是指数图象。
最后提醒学生的定义是形式定义,就必须在形式上一摸一样才行,然后把问题引向深入,有了定义域和初步研究的函数的性质,此时研究的关键在于画出它的图象,再细致归纳性质。
3。归纳性质
作图的用什么方法。用列表描点发现,教师准备明确性质,再由学生回答。
函数
1。定义域 :
2。值域:
3。奇偶性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4。截距:在 轴上没有,在 轴上为1。
对于性质1和2可以两条合在一起说,并追问起什么作用。(确定图象存在的大致位置)对第3条还应会证明。对于单调性,我建议找一些特殊点。,先看一看,再下定论。对最后一条也是指导函数图象画图的依据。(图象位于 轴上方,且与 轴不相交。)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列表,描点了。取点时还要提醒学生由于不具备对称性,故 的值应有正有负,且由于单调性不清,所取点的个数不能太少。
此处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列表描点,给出十组数据,而学生自己列表描点,至少六组数据。连点成线时,一定提醒学生图象的变化趋势(当 越小,图象越靠近 轴, 越大,图象上升的越快),并连出光滑曲线。
二。图象与性质(板书)
1。图象的画法:性质指导下的列表描点法。
2。草图:
当画完第一个图象之后,可问学生是否需要再画第二个它是否具有代表性(教师可提示底数的条件是且 ,取值可分为两段)让学生明白需再画第二个,不妨取 为例。
此时画它的图象的方法应让学生来选择,应让学生意识到列表描点不是的方法,而图象变换的方法更为简单。即 = 与 图象之间关于 轴对称,而此时 的图象已经有了,具备了变换的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对称,教师借助计算机画图,在同一坐标系下得到 的图象。
最后问学生是否需要再画。(可能有两种可能性,若学生认为无需再画,则追问其原因并要求其说出性质,若认为还需画,则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再画出如 的图象一起比较,再找共性)
由于图象是形的特征,所以先从几何角度看它们有什么特征。教师可列一个表,如下:
以上内容学生说不齐的,教师可适当提出观察角度让学生去描述,然后再让学生将几何的特征,翻译为函数的性质,即从代数角度的描述,将表中另一部分填满。
填好后,让学生仿照此例再列一个 的表,将相应的内容填好。为进一步整理性质,教师可提出从另一个角度来分类,整理函数的性质。
3。性质。
(1)无论 为何值, 都有定义域为 ,值域为 ,都过点 。
(2) 时, 在定义域内为增函数, 时, 为减函数。
(3) 时, , 时, 。
总结 之后,特别提醒学生记住函数的图象,有了图,从图中就可以能读出性质。
三。简单应用 (板书)
1。利用单调性比大小。 (板书)
一类函数研究完它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后,最重要的是利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
例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与 ; (2) 与 ;
(3) 与1 。(板书)
首先让学生观察两个数的特点,有什么相同由学生指出它们底数相同,指数不同。再追问根据这个特点,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让学生联想,提出构造函数的方法,即把这两个数看作某个函数的函数值,利用它的单调性比较大小。然后以第(1)题为例,给出解答过程。
解: 在 上是增函数,且
< 。(板书)
教师最后再强调过程必须写清三句话:
(1) 构造函数并指明函数的单调区间及相应的单调性。
(2) 自变量的大小比较。
(3) 函数值的大小比较。
后两个题的过程略。要求学生仿照第(1)题叙述过程。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与 ; (2) 与 ;
(3) 与 。(板书)
先让学生观察例2中各组数与例1中的区别,再思考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对(1)来说 可以写成 ,这样就可以转化成同底的问题,再用例1的方法解决,对(2)来说 可以写成 ,也可转化成同底的,而(3)前面的方法就不适用了,考虑新的转化方法,由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可提示学生的函数值与1有关,可以用1来起桥梁作用)
最后由学生说出 >1,<1,>。
解决后由教师小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1) 构造函数的方法: 数的特征是同底不同指(包括可转化为同底的)
(2) 搭桥比较法: 用特殊的数1或0。
三。巩固练习
练习: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板书)
(1) 与 (2) 与 ;
(3) 与 ; (4) 与 。解答过程略
四。小结
1。的概念
2。的图象和性质
3。简单应用
五 。板书设计
高中数学教案设计二
《椭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继直线和圆的方程之后,用坐标法研究曲线和方程的又一次实际演练。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辨析、类比、归纳问题的能力。
_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思维训练 为主线,能力培养为主攻的原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求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抽象出椭圆定义,并用坐标法探究椭圆的标准方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认识椭圆: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椭圆,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画椭圆:通过画图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演示:通过多媒体演示,再加上数据的变化,使学生更能理性地理解椭圆的形成过程。
4椭圆定义:注意定义中的三个条件,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定义。
5推导方程:教师引导学生化简,突破难点,得到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利用学生手中的图形得到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并且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了再认识。
6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7巩固练习:以多种题型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8归纳小结: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9课后作业: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必做题与选做题。
10板书设计:目的是为了勾勒出全教材的主线,呈现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突出重点,用彩色增加信息的强度,便于掌握。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思维训练出发,通过学习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规律,并为知识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高中数学教案设计三
课题: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探究法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教学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学习者分析:
1需求分析:在研究指数函数前,学生应熟练掌握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通过本节内容将指数的取值范围扩充到实数,为学习指数函数打基础
2学情分析: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过正数指数幂的运算,但是这对我们研究指数函数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指数幂的运算和理解更加深入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蕴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推广思想,逼近思想,教材充分关注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现了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2教学重点:根式的概念及n次方根的性质;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及运算性质;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
3教学难点:n次方根的性质;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及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学目标阐明:
1知识与技能:理解根式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能够熟练的进行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推广和逼近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来加深对n次方根和分数指数幂的理解,而具有探索能力是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面
教学流程图: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一)本章知识结构介绍
(二)问题引入
1问题:当生物体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根据此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内含量P与死亡年数t之间的关系:
(1)当生物死亡了5730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的值为
(2)当生物死亡了5730×2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的值为
(3)当生物死亡了6000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的值为
(4)当生物死亡了10000年后,它体内的碳14含量P的值为
2回顾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思考:这些运算性质对分数指数幂是否适用呢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板书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二根式的概念:
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简单的例子口述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n次方根的概念
板书平方根,立方根,n次方根的符号,并举一些简单的方根运算,以便学生观察总结
师现在我们请同学来总结n次方根的概念
1根式的概念
板书概念
即如果一个数的n次方等于a(n>1,且n∈N_,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n次方根
师通过刚才所举的例子不难看出n的奇偶以及a的正负都会影响a的n次方根,下面我们来共同完成这样一个表格
板书表格
师通过这个表格,我们知道负数没有偶次方根那么0的n次方根是什么
学生0的n次方根是0
师现在我们来对这个符号作一说明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注本题较为简单,由学生口答即可,此处过程省略
三n次方根的性质
注对于1提问学生a的取值范围,让学生思考便能得出结论
注对于2,少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并起来说他们的结论
1n次方根的性质
四分数指数幂
师这两个根式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是因为根指数能整除被开方数的指数,那么请大家思考下面的问题
思考:根指数不能整除被开方数的指数时还能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吗
师如果成立那么它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有这样的规定
(一)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1我们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2我们规定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3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二)指数幂运算性质的推广:
五例题
例2求值
注此处例2让学生上黑板做,例3待学生完成后老师在黑板板演,例4让学生黑板上做,然后纠正错误
六课堂小结
1根式的定义;
2n次方根的性质;
3分数指数幂
七课后作业
P59习题21A组124
八课后 反思
1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没有把重要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而且运算性质中a,r,s的条件没有给出,另外课件中有一处错误第二节课时改正了第一节课的错误
2有许多问题应让学生回答,不能自问自答根式性质的思考没有讲清楚,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回答和思考问题,与之互动太少
3讲课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处理不好,并且讲课声音较小,没有起伏
4课前的章节知识结构很好,引入简单到位,亮点是概念后的表格
高中数学教案设计相关 文章 :
★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设计
★ 高中数学集合教案设计
★ 高中数学三年如何教学设计
★ 高考数学集合教案大全
★ 高中数学如何教学设计
★ 高中数学课题导入方法
★ 高中数学教案怎么写
★ 2020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设计大全
★ 高中数学幂函数教案设计
★ 高中数学随机抽样教案设计
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5篇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媒介是按时组织的、有规律的声波(机械波的一种)。身为一名幼师,你知道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幼儿学习歌曲《小小一粒米》第一部分,能主动歌唱
2、幼儿了解大米的生长过程,知道米来得不容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钢琴、自制若干、大米若干
教学过程:
导入:
变换节奏的拍手游戏导入
过程:
1、教师提问:我们每天三餐要吃的一样是什么东西(饭)那饭是怎么来的呢(大米)教师向幼儿展示大米,并请一名幼儿你过来看看大米有什么特点(小小的、白白的、椭圆形的)
2、今天小米粒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知道吗先听老师唱一遍(教师清唱)等下请小朋友回答问题
3、教师提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小小一粒米》)你们听到了些什么内容(幼儿回答歌词内容)教师把幼儿说出来的歌词用图示表示出来
4、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看着黑板上的图示把歌词念念(按节奏念)
5、小朋友真能干,那现在我们把旋律加进来,先听老师唱一遍(钢琴伴奏),然后请幼儿跟着老师唱唱,教师唱一句,幼儿唱一句,然后请幼儿说说你觉得哪里比较难唱,幼儿指出后,教师着重教唱那几句
6、小朋友表现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唱一次
7、歌曲我们学会了,那你们知道大米的生长过程是怎么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大米生长过程的图示)
8、教师讲述,春天农民伯伯要插秧,夏天给水稻杀虫,秋天要收割麦子,(请幼儿跟教师学学如何插秧、杀虫、收割)
总结:
我们的一粒米来得容易吗(不容易)那我们以后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啊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悯农》这一首诗(爱惜粮食,饭要吃完,掉在地上的饭粒捡起来)
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篇2)
设计意图:
《小毛驴》这首童谣诙谐、幽默、曲调欢快活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选择这节音乐活动,就是让幼儿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感受和表现我国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音乐特点。在教学中着重发展幼儿的即兴性、灵活性、创造性、参与性和合作,这节音乐教学的各种练习为幼儿学习增添了浓厚的兴趣。
一、活动名称:音乐游戏——《小毛驴》
二、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并随着音乐的变化换动作,学玩音乐游戏《小毛驴》。
2、创编赶集时的动作。
3、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共享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幻灯《阿凡提小毛驴》
3、flash。
二、活动过程:
1、在优美抒情的《掀起你的盖头来》乐曲声中,愉快地进入教室。
2、复习律动《哇哈哈》、歌表演《小板凳》
3、出示幻灯认识《阿凡提和小毛驴》。
4、复习歌曲《小毛驴》欣赏flash。
5、学玩音乐游戏。
a、学习自由创编赶集的动作。
b、进行简单的表演,玩游戏。
6、教师小结,听音乐做骑驴的动作离开教室。
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2、初步创编茶壶与茶杯的动作。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与歌曲有关的茶壶,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通过音乐游戏“小动物走路”导入
宝宝们,我们来学小动物走路。
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二、观察,熟悉歌曲
1、谈话导入
我们学小动物走路累了,来!宝宝们,找一个空地方坐好,休息一会儿。
累不累啊?(幼儿回答)累,我都想喝水了。
想喝水了啊?
宝宝们,快看,这是谁呀?(茶壶)
2、观察,理解歌词
(1)小茶壶长得什么样呀?(引导幼儿说出“它的肚子是圆圆的,胖胖的”)
那你们用身体来表演一下茶壶的样子吧。
教师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诵:我是茶壶肥又矮
(2)(我们再来看看,这是茶壶的什么呀?(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壶柄,壶柄是用来提茶壶的)
茶柄长在什么地方?你们用身体来学学
那这个呢?(壶嘴,水就是从这个地方流出来的)
教师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诵:这是壶柄这是嘴(用身体做动作)
(3)“快看壶里的水怎样拉?”(第三幅图)(水烧开拉,都冒烟啦,水都在壶里翻滚啦)
教师听音乐有节奏的朗诵:水滚啦,水滚啦!
你们想不想都来喝喝茶,好,请小朋友赶快准备。请你们用身体来表示一下茶杯。
(提问:“谁想喝水?”冲茶啦)
宝宝们,把你们的茶杯摆好啦!我来给你们倒茶。
哦!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喝茶,老师都倒不过来了,这样吧,我们再来冲一次茶。(清唱)
我们再和音乐来一次,好吗?来!大家赶快准备好。(把你们的茶也倒给我喝喝)
3、请客人老师喝茶
宝宝们,刚才我们都喝了茶,你们看看周围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也去给他们倒茶喝,好吗?
三、结束
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也也想喝茶了,来!宝宝们,我们也去给他们。
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听辨各种东西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录音机,音乐磁带
2、电脑,各种声音的录音
3、探索声音所需材料:饮料瓶(有空瓶,有装沙子、黄豆的);筷子(有单根,有成捆的);三角铁棍,水彩笔
活动流程:
谜语(耳朵)——听音乐——探索身体发出的声音——分组探索各种物体产生的声音——为音乐伴奏——延伸
活动过程:
一、谜语
耳朵: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你也有我也有,没它什么也听不见。
提问:耳朵有什么用?
二、听音乐
1、请小朋友听听,是什么声音?
2、幼儿回答所听到的声音。
三、探索身体发出的声音
1、教师拍手,然后问幼儿: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并请幼儿集体模仿一遍。
2、幼儿探索自己的身体哪部分能发出声音,并示范。
3、集体模仿示范的幼儿。
四、分组探索各种物体产生的声音
1、把准备好的东西分组发给幼儿,自由探索
2、各组找幼儿示范自己探索的结果。
3、集体模仿。
4、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五、为音乐伴奏
大家分别用自己手里的物品按教师的指挥,为歌曲《春天在哪里》配节奏。
六、延伸
教师小结:声音就是物体震动后产生的,生活中离不开声音,但也不能制造噪音。启发孩子寻找大自然中的声音。
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篇5)
活动目标:
1、会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尝试用渐弱得声音唱出跳音部分。
2、能表现小鸟清晨醒来后欢快愉悦的情绪。
3、懂得要礼貌问候及独立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小鸟醒来了》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每天早上醒来后都会做什么?(比如:洗洗脸、刷刷牙)那小鸟起床后会做些什么呢?请听歌曲《小鸟醒来了》
二、学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1、完整欣赏歌曲,教师和幼儿共同随音乐拍手。
提问:小鸟醒来后都做了些什么(向妈妈问好、梳理羽毛、做早操)
2、请小朋友分别扮演小鸟表演相应的动作
3、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提问:小朋友你最喜欢那一段歌曲?根据幼儿所述内容教师弹琴伴奏演唱。
4、幼儿听音乐边表演边演唱。
三、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理解歌曲中小鸟欢快愉悦的情绪。
椭圆机(elliptical trainer) 在一般的健身俱乐部中,椭圆机(elliptical trainer)是相当常见的心肺适能运动训练工具,而且也广为使用者喜爱。
椭圆机的运动型态类似越野滑雪(cross-country skiing)的动作,因此椭圆机的英文名称也称为elliptical cross-trainer。椭圆机被设计出来的时间虽短,但是由于受到大众的喜爱,因此发展也相当的迅速。可惜,到目前为止,在运动生理学的专业书籍中,介绍这个新运动工具的运动生理反应资讯还不多。
椭圆机又叫太空漫步机,作为一种用于心肺功能锻炼效果很好的器械,它受到不少使用者和专业人士的喜爱。椭圆机的斜坡设计、阻力抵抗调节功能、编排好的运动模式以及专门对下肢某组织肌肉进行锻炼的能力让它成为专业健身房和家庭起居室里常见的运动器械。尽管不同类型的椭圆机其质量和运动舒适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别,但这种机器毫无疑问是煅炼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的有力武器。
椭圆机最大的特点就是人体运用它锻炼时膝关节是不存在着力点的。采用椭圆机锻炼,不仅能预防、降低、缓解颈椎病、肩周炎及上背部的疼痛,而且避免了跑步时所产生的冲击力,更好地保护了关节,从而具备更好的安全系数。椭圆机能锻炼和刺激坐骨神经的调节,增强腰部肌肉的耐力和力量,针对臀部、大腿、侧腰及小腹部的刺激,达到塑身的效果。
教材分析:在《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这一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直线、圆、向量等解析几何方面的知识,在这节之后还要继续学习双曲线和抛物线,所以这课的内容起着承上启下作用。学生对这节内容的学习,既是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深入把握,也为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学习做好铺垫。从教材内容的编排看,从椭圆的实际事例到椭圆直观图像,再从椭圆图像地作法到椭圆方程的探索,内容环环相扣,渐渐深入,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在实际教学中,将教材内容稍微增添些实例润色,进一步削减知识递进坡度,更有助于学生理解。
学情分析:虽然前面已学习了解析几何内容,但许多学生对用方程表示曲线这种思想还是把握不够,很多学生难以将两者对等起来。学生抽象能力明显不足;在等量关系的寻找和公式运用方面缺乏主动性和运算推理能力;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着较强的抵触心理。
预设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这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从直观的实物入手,由物构图,在质疑和不断探索中分析椭圆的特征及其数学作图法,最终再依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尽可能帮助学生推导并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结构。另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准备一个主题活动:“我想要一些椭圆形物件,你们能找些给我吗?”让学生搜寻椭圆形物件,做好课前初步认识的准备。
准备工具:1准备几个椭圆形物件(椭圆形小碟子、书签、小镜子、卡通笑脸,一个鸡蛋等)。2一套演示工具(一块木板,一根绳子;两颗固定绳子 用的钉子)。3关于椭圆形状的 PPT 课件;椭圆绘制的动画课件。4关于椭圆标准方程的微视频。
活动一: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椭圆状物件出来展示给我(个别没有带的,就临时在纸上画了个椭圆图案剪下),同时我也展示所带的物件,与学生欣赏、互动。
活动二:用课件演示(PPT 式)自然和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物件,让学生观察椭圆形物件的对椭圆进行描述,再从几何角度思考,口头描述椭圆的特征,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活动三:让学生快速画他们手中的椭圆形物件,并提醒他们思考怎样才能准确地画一个椭圆?以此为基础,逐渐导入本课主题:“同学们,怎样才能真正画出一个比较标准的椭圆呢?之前画圆的方法能用得上吗?想知道数学上是如何对椭圆定义的吗?
第一环节:椭圆定义的推演
活动四:用准备好的无弹性绳子、钉子和平面薄板,教师先进行椭圆绘制操作,一边作图表演,一边幽默诙谐地告诉学生别眨眼,一起“见证奇迹”!
然后让好奇的学生上来亲自操作实验,画出一个椭圆形图像。
活动五:通过动画课件(椭圆绘制的动画小程序),进一步体验椭圆的绘制生成。从科学化的角度体验椭圆的画法。同时,在演示时要求学生注意看清在变化过程中哪些是动的,哪些是不动的?哪些是不断变化的,哪些是不变的?思考并归纳总结各种情况的结果。
活动六:与学生一起归纳椭圆绘图过程中的特点和要点,然后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提炼,最后得到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再进一步分析定义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定点、距离之和、常数、轨迹(或集合)等;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精确理解定义。
第二阶段:椭圆方程的推导
引导语:我们从数学描述角度,已经对椭圆进行了科学定义,但这不是我们要探索的终点,就如前面所学的直线和圆一样,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它“数学化”,也就是用方程的形式把他们表示出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漂亮的椭圆,是不是也可以找到一个漂亮的方程来表示它呢?如果可以的话,这方程又该是怎么样的呢?
活动七:让学生回忆之前求直线和圆的方程时,首先是要将直线或圆放在什么地方求的,方法步骤是怎么样的;回忆并默写步骤。
活动八:师生一起推导椭圆方程:首先是如何建立坐标系,将椭圆放到坐标系中(根据中职数学的教学要求,只要求出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方程即可,但对学生来说还是很抽象)。先分析椭圆的形状,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怎么将椭圆“放进”坐标系中,并分析两种可能的放置情况,然后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建立坐标系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对这一过程的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
第三阶段:实例共析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启发思维的方式,完成下面两活动:
活动九:让学生将刚才画的椭圆用方程表示出来(量出绳子长和两个固定点距离,尽量取整数)——按两种焦点位置情况分别写出方程。
活动十:写出一些椭圆方程,让学生判别方程对应的椭圆焦点位置以及参数间的数量关系;并再次强调椭圆方程与位置的关系,总结其中的规律。通过反复提问,加深学生对方程特点的理解。
设计意图:本环节共用时约 25 分钟。由实际操作的动作思维,到对动态关系的分析思维,再到理论提炼的抽象思维,步步推进。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抽象能力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力。中职学生虽然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抽象逻辑思维的品质需要不断提升,在此处的教学设计上,拉低坡度的同时,增强思维上的引导,
第四阶段:课堂训练
1学生默写椭圆得定义和标准方程。
2在刚才演示的课件上设定一组参数的长度和以及两定点距离),画出椭圆后,让学生分别写出该椭圆在两种坐标位置下的方程。
3完成一组根据椭圆方程判别焦点位置和参数关系的习题。
设计意图:本阶段用时约 8 分钟。主要是在实际任务中进行数学建模的素养训练,让学生以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两种模式进行,既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同时造就学生的思维品质。
第五阶段:课堂小结
一是知识小结,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是椭圆,如何画椭圆,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及其参数关系等关于椭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二是情感收获,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认真观察的态度和探索精神值得表扬和鼓励;好多同学积极主动地对椭圆图形特征进行探索,对椭圆方程的推理努力地演算,学习精神可嘉,值得大家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培育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第六阶段:课后拓展
1完成一组练习。
2思考为什么有些椭圆接近圆而有些有很扁呢,是什么原因?有什么规律?按上课讲的实验动手画画,改变条件试试,探索这其中的奥妙!
3结合方程,进一步从几何角度分析椭圆的特征。
教学感悟
中职学生的现状特点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将情感、知识、兴趣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使大多数学生不至于放弃。 实现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贯彻核心素养的理念,实现对中职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目标教育。
作品简介
教学主题 发现椭圆
适用对象 □国一 □国二 □国三 □国中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其他 (请说明)
设计理念 1 传统课本上椭圆教学的思考是先给出的画椭圆的方法进行椭圆定义的教学,虽然简捷、清晰,但是随著教师笔尖的移动将椭圆图形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时每每习惯於顺从的学生自然不会发问,“你是怎样发现椭圆的这一规律的”?数学教师必须自我省思:在椭圆教学中,是应把椭圆的定义作为结论呈现给学生,还是把它作为学生探究知识形成过程中令人惊喜的发现?2 随著电脑硬体功能的提升及数学软体的大幅改进,教师不应该局限自己於传统的教法,应该充分运用电脑在2D、3D功能以及网路上所提供的辅助教学。有了cabri与gsp等数学软体的支援,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操作,使学生头脑中的椭圆真的在眼前直观的动了起来。3 数学软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提供了几何直观的观察环境,使学生获得了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做数学的权利,既有受挫的教训,又有成功的体验。它改进了以往教师用教具演示,并以事先编排好的顺序向学生给出定义的做法。4 本教案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操控会动的图形使椭圆教学成为“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做数学”的过程。教师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学生换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然后期待有新的令人雀跃的发现。教师的作用恰恰是为学生创设内心体验的情境,创设人与电脑对话的机会,创设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效果,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教学目标 1 教师必须先学会cabri、cosmo player等软体在网页介面的基本操作。2 教学的内容虽然是椭圆的定义与性质,但是透过数学软体新技术的协助,教师未必全用传统的版书来教学,而是与学生彼此用数学软体介面来互动。当学生反复盯著动态的椭圆轨迹在看,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独立观察、思考、尝试起来。特别,教师在学生中巡视时,也可以看到了多数学生在“做数学”时各自处理问题方式。3 当学生在教师诱导下,经历一段观察、思考、尝试之后,教师再采用课本上画椭圆的方法进行演示,目的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当学生看到黑板上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於定长的关系式时”,在学生的头脑中便能反映发现刚刚观察过的动画历程,如此教师更能启发学生去发现及了解椭圆的定义。4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获得体验教学情景学生们动手做了起来,教师走到学生之中,看见了学生做数学的思考方式。透过与学生的问答,“发现规律了吗?” ,渐渐的教师发现了教师想要看到的做法。
教学大纲(含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流程) 目 录 步 骤 时 间
第1章生活中的椭圆11 ~ 15 由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椭圆例子,引起学习动机。11在「九大行星的奥密」中,调整太阳位置可改变离心率的数值,对照旁边的数值表,可以发现原来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迹虽然以前早就知道是椭圆,但没想到与圆形如此接近。12 锥形酒杯一刀切下去,其截痕为椭圆,可引导出其它截痕曲线13 水管一刀切下去亦可切出椭圆15 拿一条固定长度的绳子,两端以图钉固定在桌子上,可徒手拉线绘出椭圆 15分钟
第2章椭圆的定义21 ~ 24 正式介绍椭圆的定义,并利用电脑作图解释定义以帮助学生的理解。21由「拉线绘椭圆」引出椭圆定义22介绍椭圆方程式之标准式,及几个求椭圆的简单例子23与24部分为圆锥曲线在空间中的定义,此为西元前350年所发现,补充介绍,增加学生空间概念。 30分钟
第3章椭圆的方程式31 ~ 32 以椭圆的例子,熟悉方程式之求法 10分钟
第4章点的轨迹41 ~ 49 学生在求轨迹方程式时,往往难以理解题意或不知如何下手,其主要原因乃缺乏实际感觉、体验动点如何运动的过程。此处,教师可籍由电脑将所求的轨迹绘制给学生看,让学生藉由视觉直接感受椭圆的形成,看到动点轨迹如何产生,增加动点连成线的经验。 50分钟
第5章椭圆的参数式51 ~ 56 介绍椭圆的参数式,并利用参数的方式做椭圆的图形。利用参数式求有关椭圆的极值问题。教师可籍由电脑实验,猜测极值可能出现的地方,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对数学感觉的能力。 50分钟
第6章共焦点之椭圆 籍由电脑操作,让学生了解共焦点的椭圆可以有无穷多个,只要长、短轴的长度,维持一个固定的平方差关系。 10分钟
第7章椭圆的离心率71 ~ 73 学生在学习抛物线时,晓得到焦点及到准线等距离之点,所成图形为抛物线,但若此两距离有一个固定的比率关系(介於0~1之间),便可得到椭圆。介绍椭圆的离心率,以离心率的方式做出椭圆,并能解决基本的离心率问题。离心率的应用,可介绍行星、人造卫星运行的轨迹。 20分钟
第8章椭圆的性质81 ~ 83 介绍椭圆与其切线相关的性质。特别一提的是,83椭圆之面积证明并非严格的证明,而是采压缩法,与圆的比例关系求得,旨在让学生感觉为何椭圆面积可求,且其值为 20分钟
第9章椭圆的光学性质91 ~ 95 由生活例引出椭圆的光学性质。介绍椭圆的光学性质。91 了解椭圆的光学性质,由焦点射出的光线,经过椭圆反射后,会回到另一个焦点。92 引申出一个问题:「椭圆内不通过焦点之子弹不断反射轨迹为何?」此有两种可能,教师可操作与学生看。94 ~ 95 在椭圆水漕中焦点处以手指产生水波,若就单一水波来看,可以发现每个水分子亦依照椭圆的光学性质在行进著,可先让学生猜测水波在经过反射后,其行进波形为何图形?(鳯眼糕之形)再详解释每个水分子的运动过程。 50分钟
第10章椭圆作图欣赏101 ~ 103 椭圆作图的欣赏除了了解椭圆的诸多性质及方程式求法,此章介绍许多椭圆的其它作图法,让学生除了方程的操作之外增添对椭圆几何作图的知识,欣赏用直线、圆包络出的美丽圆形,及用投影法作出的椭圆,增加学生对椭圆的印象,回归椭圆方程式的本质—几何 30分钟
第11章有趣的椭圆111 ~ 113 有趣的椭圆11椭圆连杆,介绍椭圆在机械上的应用。13椭圆的曲率圆(密切圆),此处不强调曲率圆的定义及求法,告知学生在椭圆上固定一切点,有一个与椭圆非常亲密的圆,增一分则太大、减一分则太小。让学生知道学习不仅限於课本的知识,尚有许多有趣的世界等待你去发现、去体验! 20分钟
学生学习成果分析 以问卷及口头面谈方式,比较一般教学法与动态几何作图教学之成效,有以下几点分析:(1) 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近九成学生第一次透过动态作图学习,其中一位学生课后带著兴奋的表情与口气说:「想不到数学课也能有这样的活动,以前看起来觉得死板无趣的图形在电脑上竟活了起来!让我开始有想多学一点有关这个章节的感觉。」显然,圆锥曲线对学生不再那麼陌生、可怕。(2) 透过电脑的操作,学生能有更具体且直观的概念老师们以往对几何的教学,总是需花费很多心思描绘各种图形,简单的平面图形当然轻松容易,然遇到较复杂的轨迹及立体图形,则往往需要高深的画图功力,再加上老师们比手画脚以及学生们想像的能力,若缺其一,学生们少了直观,教学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而接受动态几何作图教学的学生们显然更能体会以前认为抽象的东西。(3) 学数学不再是背定义、证明定理代数的操作动态几何作图过程中,学生的眼睛顺著轨迹移动,形象自然刻印在脑袋中,藉由图形让同学们观察出各种圆锥曲线的定义,而不是背诵冷冰冰的定义,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思考几何与代数之连结,有好的开始,相信学生会更有兴趣学习其他特性。(4) 教学时间可以更为弹性资讯科技融入教学不但省时省力,让学生把学习重点摆在思考、推理上,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时间,真正深入学习数学的概念。除此之外,学生还可利用课余时间,依个人需求自我学习增广兴趣。(5) 启发更强的学习动机及欲望初步认识了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光学性质的运用乃至於九大行星的奥秘后,学生们更是热烈地讨论是否可将这些概念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些虽毫无新意甚至天马行空没有结论,但讨论过程中已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为数学的教与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结 论 1 电脑数学软体功能的提升以及网路技术的进步,其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使我们的学生不只在“学”数学而是真正在从数学学习活动中“做”数学及“用”数学。2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开发的学生多样化学习以及个性化学习的平台。我们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来设计教学活动,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却因呈现方式不同、教师教学的方式不同、师生互动的方式不同,使得学生能更自主地进行椭圆探究,从事创造性的学习。同时,由於比传统椭圆教学增加更多学生自己动手“做”数学的时间,学生们通常显的很兴奋,如此将对学生的头脑产生长期影响,不再是被动式接受椭圆的定义。3 透过cosmo player 软体3D效果的呈现,学生所认知的椭圆不再只是局限在平面上的点集合(僵硬在黑板上的椭圆) ,从三维空间来看椭圆,椭圆可以是直圆锥或圆柱与平面的截痕,而且学生可以自行操作从四面八方各种角度来观察\。动画图形的视觉形象较能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其他相关资料 1 教学讲义1doc 教学讲义2doc 可印制予学生2 网页置於discoverellipse资料夹内,教师在教学时,电脑与黑板交替使用 网页内容己置於网址:http://steinermathnthuedutw/ne01/tjy/discoverellipse/
《备注》此份简介请以3000字为限。应检附其他书面或多媒体等相关资料一并函寄主办单位。
教师如何制作ppt课件教案
研究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学情,完成教学设计;
教师怎样制作出优秀的课件
根据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的需要,编写出详细的课件制作脚本;
教师怎样制作出优秀的课件
根据上课内容和课件的需要准备好、动画素材;
教师怎样制作出优秀的课件
用声音编辑软件如CoolEdit录制配音;
教师怎样制作出优秀的课件
根据上课内容的实际需要选定制作课件的软件,如演示类课件可以用PPT,交互性比较强的课件可以采用Authorware,网页类课件可以采用PHP等;
教师怎样制作出优秀的课件
教师怎样制作出优秀的课件
教师怎样制作出优秀的课件
课件制作完毕,进行仔细地调试、修改;
教师怎样制作出优秀的课件
7
通过试运行,收集学生对课件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实际上课的情况对课件进行完善。
教师怎样制作出优秀的课件
怎么做教案ppt课件现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始倡导计算机教学,掌握PPT的制作已经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制作PPT教案并非难事,OfficePowerPoint制作教案的方法如下:
一构思
根据PowerPoint的特点,设计课件方案时,把方案写成分页式,即按照幻灯片一张一张的样式,按屏幕页面的方式写出,同时要考虑模板的选取、板式的选择、效果的设置、动画出现的时间以及放映时的链接等。然后精心构思场景,写出课件制作的方案。
二新建PowerPoint文档
1、新建空白文档
2、根据模板新建
为制作统一风格的幻灯片模式课件,先是根据教案的设计,精心选择设计模板,PowerPoint提供了几十种经过专家精心制作、构思精巧、设计合理的模板。利用模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创建出较为理想的幻灯片,大大节省时间和精力。当然模板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可随时更换,并且可以修改。
3、根据向导新建
三插入幻灯片
1、选择空白版式,自由发挥你的想象力,创建有个性的页面;
2、选择合适的版式,加快制作进程;
3、编辑现有版式,为我所用。
插入了幻灯片,接下来就是向其中添加各种内容——媒体。
四添加文本
文本可在幻灯片视图中输入,亦可在大纲视图中输人。还可以输入竖向的文本。页面上的文本是“文本框”的形式。文字输入后就可编辑和格式化文本,如设置字体,字型、字号,颜色等。可以改变文本框的位置和大小。
五添加图形
将图形和文字配合在一起,不但可以正确表示课件的内容,而且可以大大增强课件的渲染能力,增强演示效果。
1、插入
可以从剪辑库中为幻灯片添加,更多的是插入文件中的。可对插入的进行移动、裁剪和修饰等加工。
2、绘制图形
可以使用PowerPoint提供的绘图工具轻松绘制诸如直线、圆、椭圆、正多边形等简单的图形,还可修改图形的线宽、填充颜色等。
3、插入艺术字
PowerPoint中艺术字是以图形的形式出现的。对编辑好的多个图形,可以进行“组合”。
六插入图表和结构图
插入新幻灯片时,选择带有图表版式的幻灯片,按幕提示操作即可插入图表。
为了形象地表达结构、层次关系,可以在幻灯片中制作组织结构图,在新幻灯片版式图中选择组织结构图的版式,双击组织结构图的占位符,就可启动组织结构图处理窗口。这时可方便地进行增加、删除等组织结构图的编辑。
七插入声音和视频
1、插入声音
PowerPoint可以插入剪辑库中的声音,也可以插入文件中的声音。插入声音之后,会显示一个图标,可以改变图标的大小,可以设置幻灯片放映按钮,鼠标点击可以播放声音,可以通过“动作设置”命令选项来设置声音的自动播放。
2、插入视频
可以插入剪辑库中的影片,更多地把avi类型的影视文件插入到当前课件幻灯片中。PowerPoint播放影片时,可随时单击鼠标暂停和重放,这对于上课来说非常方便。可以调整视频播放窗口的大小。
3、媒体播放器对象
为了插入更多的媒体,如VCD视频,需要插入“媒体播放器对象”。从[视图][工具栏]中打开[控件工具箱]→点击[其它控件]→找到[WindowsMediaPlayer7]项点击→在页面上[画一个框]→右击此框→选[属性]→点击自定义后的[]→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填入[影片URL]→确定→调整播放器的大小和位置→OK。
八插入Flash动画
Flash动画的魅力是从所周知的。在PowerPoint中可以插入Flash,步骤是:从[视图][工具栏]中打开[控件工具箱]→点击[其它控件]→找到[ShockwaveFlashObject]项点击→在页面上[画一个框]→右击此框→选[属性]→点击自定义后的[]→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填入[影片URL]→确定→调整Flash的大小和位置→OK。
九设置动画
动画在课件设计中,有其极重要的地位,好的动画效果可以明确主题、渲染气氛,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PowerPoint中有如下几种动画:
1、幻灯片切换
定义幻灯片切换时整体过渡的动画
2、幻灯片动画方案
定义幻灯片中各个元素(文本、图形、声音、图像和其他对象)的动画
3、自定义动画
分别定义幻灯片中各个元素(文本、图形、声音、图像和其他对象)的动画
动画类型:进入、强调、退出、路径
动作条件:单击、按键、定时、之前、之后、触发
附加特性:速度、声音
十幻灯片的链接
在a认情况下,PowerPoint幻灯片是“顺序型”的,但我们可以加入超链接来实现幻灯片之间的任意跳转,使课件具有“树型”或“超媒体型”结构。
幻灯片的链接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确定好幻灯片的放映次序、动作的跳转等。可以建立一些动作按钮,如“上一步”,“下一步”、“帮助”、“播放声音”和“播放影片”文字按钮或图形按钮等。放映时单击这些按钮,就能跳转到其它幻灯片或激活另一个程序、播放声音、播放影片、实现选择题的反馈、打开网络资源等,实现交互功能。
不要害怕犯错,失败是成长之母,学习PPT制作需要耐心。
如何制作PPT模板教程如何制作ppt模板教程如下:
1、在制作PPT模板前要准备放置在第1张PPT的,PPT内页中的,LOGO等。
2、新建一个PPT文件,此时应显示的是一张空白PPT文件。
3、PPT模板结构的制作、然后我们进入PPT母版视图来操作,方法是依次从菜单栏中选择“视图”C“母版”C“幻灯片母版”选中。你每新增加一张PPT出现的内容就是这一张PPT,即是写文字内容的页面,因此叫做“PPT母版”。
4、PPT模板内容框架的制作。
接下来我们就个性化我们要制作的PPT模板了,首先我们先制作PPT模板首页,先把准备好的素材插入PPT模板页面里,然后稍加剪切编排,然后再对PPT模板首页加入一些文字修饰,音乐使画面更有感觉。
5、最后在菜单栏,选中“文件”C“另存为”,在打开的界面中进行如下设置:保存位置,可以放在桌面,“文件名”在这里暂定义为“如何制作PPT模板ppt”。“保存类型”请选择“演示文稿设计模板”,然后点保存,这样一个PPT就做好保存到电脑桌面了。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中班幼儿园教案及教学设计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幼儿园教案及教学设计 篇1设计意图:
幼儿以能够掌握单排不同方向的5以内序数的练习(即从左向右、从右向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本次活动主要为突破从不同方向通过辨别第几行第几列能够准确找出相对位置。
幼儿的思维有着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而序数却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儿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单一的加上老师的讲解等,往往不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理解和掌握会比较困难。为此,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优美的动画配以轻快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观,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的学习。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幼儿能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2、操作目标:通过操作使幼儿掌握物体不同方向的排列次序(第几行、第几个)
3、能力目标:
1)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2)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精神
活动准备:
1 wawayaya软件,
2 水彩笔每人5支、记录单(如图1)
3 5色蘑菇棋子若干、小熊棋子每人5颗、有标记的棋盘(如图2)
活动过程:
1看wawayaya活动软件,探索5以内序数
通过软件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利用wawayaya活动软件进行5以内序数练习学习看第几行,第几个的方法
总结:如果在一排里找东西要这样做:一是要想好从哪个方向数,二是要数出是第几个;如果要在几排里找东西在哪,就要横着数第几个,竖着数第几个,才能找到这个东西
2.在棋盘上设计“种树”的位置并记录,尝试进行5以内序数练习
1)请幼儿观察棋盘上有什么变化
中班幼儿园教案及教学设计 篇2活动目标
1、初步探究发现桔子的特征及桔子制品。
2、尝试制作桔子制品,并对制作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实物桔子若干,榨汁机一台,杯子、吸管若干。
2、封闭的盒子一个(只可以一只小手伸进去),里面放一个桔子。
3、幼儿了解许多种水果的形状及吃法。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1)第一次猜想:有一种圆圆的水果,它是谁?
让孩子们将自己平时所认识的水果在头脑中过滤一遍。
(2)第二次猜想,在第一次的基础上缩小范围 :有一种水果圆圆的,要剥开皮才能吃。
让孩子们运用筛选和排除的方法努力去探访答案。
2、动脑筋,想办法
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封闭的盒子,只有一只小手可以伸进去,要求在不用眼睛看的情况下,自己想办法去获得答案。(可以用鼻子闻、用手摸等)
3、玩一玩, 发现秘密
(1)幼儿讨论:桔子可以怎样玩。(滚着玩、抛着玩、挂起来当绣球、当小丑的鼻子等等)
(2)幼儿讨论:桔子可以怎样吃。(剥开皮就吃、做成冰糖葫芦、做成桔子罐头、榨汁等等)
(3)幼儿讨论:桔子皮有用吗(洗净晒干可以象茶叶一样存放和冲饮,可做成糖桔丝、糖桔丁、桔皮酱、桔皮香、烧粥时放几片桔子皮有开胃作用、烧肉或烧排骨时也放几片,味道更美且不油腻)
4、做一做,尝一尝
老师和幼儿共同榨汁,并尝一尝其味道。
中班幼儿园教案及教学设计 篇3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和倾听,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重难点:仔细倾听、比较、纠错大胆说出正确的路线图。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前期对信的初步了解,与好朋友交往的经验。
物质准备:ppt,音乐,电话机、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一)、读信,了解信的格式和内容,引起兴趣。
1、看信(教师出示一封信)
今天早上我来幼儿园,在门房间收到了一样东西,是什么呀?(信)
重点提问:
这封信是写给谁的?是谁寄来的?(出示ppt中的信)
小结:原来信封告诉大家这是小兔寄给我们中一班小朋友的信。
你在信里看到些什么?小兔跟我们说了一件什么事?谁能试试把完整地读一遍。
小结:我们一起从上往下来读信,知道了小兔是想邀请我们一起去它家过生日。
2、设疑
重点提问:
你们去过小兔家吗?那怎么办呢?
不错的(二)找家,通过辨别路线,知道要仔细倾听。
1、打电话
重点提问:小兔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打电话时跟它说些什么?要问清什么事?
2、集体给小兔打电话,倾听路线。
3、幼儿操作,摆放路线图
4、交流分享,大胆表述。
5、再次倾听,集体纠错。
6、辨认小兔家:兔子村里哪幢房子是小兔家呢?
小结:所以呀,我们不仅要听话仔细,还要看仔细奥!
(三)、唱生日歌,体验共处的快乐
看,小兔正在家门口欢迎我们呢!
1、给小兔送生日礼物。
2、共同祝福小兔生日快乐,同唱生日歌。
中班幼儿园教案及教学设计 篇4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两段歌词及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学习用轻柔、跳跃的歌声加以表现。
2、尝试创编歌词及制作图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3、感受人与动物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迷路的小花鸭》(一)(二),图谱(一)(二),哭笑脸谱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1、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5个音阶)
2、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一),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讲述故事:有一天,小花鸭在池塘边的柳树下玩,玩着玩着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妈妈了,它哭了,哭着喊着叫它的妈妈。
3、教师随旋律跳一段舞,让幼儿猜猜老师想要告诉大家什么。
4、师生合作填充完成图谱(一),学唱歌曲第一段。
(1)出示图谱,了解每一格表示一句歌词。教师唱,幼儿按序指图,师:碰到了什么问题?
(2)指4、5、6三格,师:你听到老师刚才在这几个地方唱了什么?
(3)师:小花鸭在什么地方叫妈妈呢?
(4)师生一起看图谱唱歌,检查贴得是否正确。
(5)请幼儿一边看图,一边唱歌。
5、学习制作图谱(二),创编第二段歌词。
(1)出示(二),师:小花鸭迷路了,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时谁看见了它?
(2)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3)师:小朋友很高兴,她是怎么唱歌的?找找应该贴哪幅?
(4)引导幼儿将小房子贴入最后一格,并检查是否正确。连唱第二段。
(5)边看图谱,边试着唱出歌曲第二段。
5、边指图谱,边完整演唱歌曲。
6、体会歌曲不同情感,学习有感情地演唱。
出示哭、笑两张表情脸谱,请幼儿分别贴到图谱前,该如何贴?为什么?
师小结:第一段讲小花鸭迷路了,找不到妈妈,心里很难过,我们要用轻柔的、伤心难过的声音来唱,第二段讲小朋友把小花鸭送回家,小花鸭心里很高兴,所以我们要用高兴的、跳跃的声音来唱。
7、尝试用动作进行歌表演。
(1)请幼儿边唱边想想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每一句歌词。
(2)请幼儿找个空位子进行歌表演。
中班幼儿园教案及教学设计 篇5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2、尝试替换歌词,在游戏中体验关爱家人的快乐。
3、能有感情地演唱,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我们的奶奶年纪大了,可还是一天到晚忙不停。谁来说说,奶奶在家做些什么?
教师:哇!奶奶在家原来做了那么多事情呢!肯定很辛苦,我们能为奶奶做些什么呢?当奶奶腰酸背疼的时候我们又能为她做点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为奶奶敲敲背吧!(幼儿两两结对,相互敲背)
二、学唱后半段歌曲
教师:舒服吗?我也来给奶奶敲敲背。(师有节奏的朗诵后段歌词,同时按节奏捶腿)刚才老师是怎么帮奶奶捶背的?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捶一捶吧!(轻声朗诵后段歌词,并按节奏捶腿)
教师:哎呀~ 奶奶说我们这样一直敲手要酸的,让我们敲几下停一停吧!(师示范,突出休止)你们会吗?
教师:现在,我们自己去找个奶奶吹捶一捶吧!(捶的同时师范唱后半段歌曲,再反过来捶一捶)
三、学唱后半段歌曲
教师:听!有个乖小朋友也在给奶奶捶背呢!(师随伴奏演唱桥半段歌曲,同时进行歌表演)
教师:他是怎样给奶奶捶背的。(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教师:原来他是这样捶的。(教师清唱前面部分) 你们想来学学吗?
幼儿练习前段歌词。(教师利用歌表演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熟记歌词,并解决歌词中的难点。如咧着小嘴,笑弯了眉幼儿演唱时加上身体动作)
跟着音乐进行歌唱,加上身体动作。
四、完整演唱歌曲
幼儿分成两部分,一组做奶奶,另一组站到奶奶的身后给她敲背,一边唱一边跟着音乐演唱。交换角色演唱。
五、创编歌词
教师:你们家除了奶奶工作辛苦,还有谁也工作辛苦。那你想为他们来敲背吗?你想为谁来敲背,为什么
教师:那我们来给爷爷(爸爸妈妈。。。。。。)敲敲背吧!幼儿两两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
中班幼儿园教案及教学设计 篇6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能理解动物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画面进行初步的判断,积极想象并大胆讲述。
3、在说说玩玩中体验故事的诙谐性。
活动准备:
1、《神奇的花园》故事书一本、小老鼠胸饰。
活动过程:
一、音乐入场:
师:鼠宝宝们(哎),今天的天气真好呀!鼠妈妈我要带你们到花园去玩玩啰!让我们开着汽车到花园里去玩玩吧!(好)
二、看大图书,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师:呀,美丽的花园到了,我们找张小椅子坐下来吧!鼠宝宝们,看看花园里都有些什么呀?(花、草、大树),对呀,花园里有香香的花儿,绿绿的草儿,高高的大树,还有很多很多神奇、好玩的地方,让我们赶紧进去找找吧!
(2)师:找呀找呀,看,这边的草地上有什么呀?找一找这里有什么神奇、好玩的地方呢?(一块大石头)引导幼儿观察绳子你们看,这像什么?启发幼儿大胆猜测(长长的绳子)真像一根长长的绳子啊!小老鼠们,我们一起找找吧!找呀找呀,在石头后面,小老鼠发现了长长的绳子!长长的绳子,我们可以怎么玩呢?(用绳子跳绳、用绳子甩)来,我们一起玩一玩。
(3)师:鼠妈妈还会爬绳子呢!看,我是这样爬的。(教师示范)吱吱,吱吱,爬绳子喽。吱吱,吱吱,爬绳子喽。鼠宝宝们,我们一起来爬一爬吧。(从下往上越爬越高)绳子真好玩。这根绳子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到石头后面看一下,是什么呀?(牛尾巴)哈!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是什么呀?(哈!原来是老牛的尾巴呀)。引导幼儿愿意跟着教师讲讲玩玩
(4)师:这个花园里神奇好玩的地方真多啊!找呀找呀,这边的草地上有什么?你还发现这里有什么神奇、好玩的地方?(小花)引导幼儿观察管子这又像什么呢?启发幼儿大胆猜测(一根粗粗的管子)小老鼠们,我们一起找找吧!找呀找呀,在小花旁边,小老鼠发现了粗粗的管子!粗粗的管子,我们爬进去玩一玩吧。爬管子时,我们把身体裹起来。吱吱,吱吱,爬管子喽,吱吱,吱吱,爬管子喽,管子真好玩。猜猜看,这个管子会是什么呢?让我们到小花旁边看一下,(大象的鼻子)是大象的什么?哈哈!原来是大象的鼻子呀。是什么呀?(哈哈!原来是大象的鼻子呀!)引导幼儿愿意跟着教师讲讲玩玩
(5)师:花园里还有好多神奇、好玩的地方呢,想不想再来找一找?(想)找呀找呀,这里有许多的什么呀?(小草)哦,我还发现了高高的山峰。小老鼠们,我们一起找找吧!找呀找呀,在小草旁边,小老鼠发现了高高的山峰。我想:爬山峰一定很好玩,我们一起来爬山峰吧。吱吱,吱吱,爬山峰喽,吱吱,吱吱,爬山峰喽!山峰真好玩。山峰又会是什么呢?我们到小草旁边看一下,哎呀,是什么呀?(驼峰)原来是骆驼的驼峰呀!是什么呀?(原来是骆驼的驼峰啊!)引导幼儿愿意跟着教师讲讲玩玩
(6)师:鼠宝宝们,神奇的花园里真好玩,让我们继续找找看,呀,这里有什么,还有什么好玩的,我们可以怎么玩一玩呢?然后悄悄地告诉旁边的好朋友吧!幼儿相互交流讨论交流:找呀找呀,在哪里,小老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连贯讲述:找呀找呀,在大树下面,小老鼠发现了深深的地洞。小老鼠们,我们一起找找吧!找呀找呀,在大树下面,小老鼠发现了深深的地洞。深深的地洞我们钻进去玩一玩吧?吱吱,吱吱,钻地洞喽,吱吱,吱吱,钻地洞喽,地洞真好玩。哈哈哈哈!原来是大肥猪的大鼻孔呀!引导幼儿愿意跟着教师讲讲玩玩
(7)师:神奇的花园好玩吗?(好玩)啊哈!神奇的花园真好玩,可爱的动物真有趣!
三、完整讲述
(1)师:刚才的游戏好玩吗(好玩),鼠妈妈还把它编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想)鼠宝宝们,(哎)要仔细听哦,能讲的话和鼠妈妈一起讲讲吧!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神奇的花园》。教师完整讲述
(2)师:鼠宝宝们,(哎)神奇的花园还想再玩一次?好,我们找个空地方,一边讲故事一边再来玩一玩!师幼一起讲述
四、结束
师:神奇的花园真好玩呀,鼠宝宝们,你们玩的开心吗?(开心)唉,鼠妈妈老了,玩的累了,你们愿不愿意陪妈妈回家休息啊?(愿意)那我们一起开着汽车回家吧!
中班幼儿园教案及教学设计 篇7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条画的手法表现美丽的鸟,并突出鸟的不同特征。
2、通过欣赏各种鸟,教师的示范讲解,尝试运用各种简单的线条和图案装饰鸟。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范画,勾线笔,白纸。
2、幼儿已认识过各种各样的鸟。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
1、复习已经认识的鸟。提问:你认识那些鸟?为什么?这些鸟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教师小结:这些鸟都有共同的特征,都有尖尖的嘴巴,翅膀和尾巴,猫头鹰的眼睛大大的,老鹰的翅膀大大的,鹦鹉的嘴巴尖尖的,还会说话哩,真有趣。
2、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出示范画)这是一只鸟妈妈,它的鸟宝宝不见了,我们来帮帮它,好不好?那我们来看看它和以前我们见过的、画过的小鸟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鸟的画法。
1、引导幼儿观察范画,认识各种点、线、面。
教师:鸟妈妈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点(线、面)还可以怎样画?让幼儿在黑板上画出来。
2、尝试用线条来装饰鸟。
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鸟?用什么线条来装饰?
3、 教师提绘画要求。
教师:现在该轮到小朋友大显身手了,我们一起来画鸟宝宝。我们画小鸟的时候啊,先画小鸟的头(圆圆的脑袋)再画小鸟的嘴巴,小鸟的身体可以画半圆型,也可以画椭圆型。然后我们再画小鸟的翅膀和尾巴,最后,我们用各种线条和图案来装饰。注意:装饰的时候:头、嘴巴、身体、翅膀和尾巴都要装饰到。
4、 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花纹装饰鸟,安静作画,不影响别人,注意坐姿。
三、展示幼儿的作品,观赏评析作品。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帮助鸟妈妈找回了鸟宝宝,并且鸟宝宝身上的花纹都非常漂亮,鸟妈妈谢谢你们了,现在我来当鸟妈妈,小朋友来当鸟宝宝,我们一起飞出去做游戏吧。
中班幼儿园教案及教学设计 篇8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绕毛线的方式,表现神秘的天空。
2、了解排水画的基本方法,学习用排刷从左到右有序的平涂。
3、感知油画颜料和水粉颜料不想溶所带来的特殊绘画效果,对排水画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油画棒、纸、派刷
2、范画。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范画。
老师画的这一幅画是神秘的天空,请小朋友猜一猜这神秘的天空里有些什
么?你觉得象什么?小朋友想的真多,刚才小朋友说了神秘的天空中有许多神秘的东西,那么现在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准备在神秘的天空中画什么东西呢?请你们猜猜这神秘的天空老师是怎么画的。
2、了解排水画的方法
想知道是怎么画的?请小朋友仔细的看清楚老师手里的东西,(出示排刷)
谁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让幼儿认识排刷)老师是先用蜡笔在纸上画神秘天空中的东西,然后用这个排刷蘸颜料,从左向右涂上底色。(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排水画的效果。)
3、幼儿作画
鼓励幼儿用多种颜色作画,涂底色时,让幼儿注意衣服的整洁,画好后请小
朋友讲讲自己在神秘的天空中画了什么。
任意两个质点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了万有引力发现的过程及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推证了万有引力的一般规律的思路与 方法
这节课的主要思路是:由圆周运动和开普勒运动定律的知识,得出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跟行星的质量成正比,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并由引力的相互性得出引力也应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这个定律的发现把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中阶段无法证明椭圆轨道的情况而只能近似以圆轨道来处理的一种“近似”的物理思路这是一种极好的研究物理的方法
本节内容包括:发现万有引力的思路及过程、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记住引力常量G并理解其内涵
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模型的能力与方法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的思想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
教学重点
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教学难点
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2使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他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
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理——采用分析推理、归纳 总结 的方法
2对疑难问题的处理——采用讲授法、例证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 故事 导入]
1666年夏末一个温暖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落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身边,恰巧那天他正苦苦思索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师提问: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使得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是否能说明地球对月球有引力作用抛出的物体总要落回地面,是否说明地球对物体有引力作用
新课教学
课件展示:画面1: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
画面2:月球围绕地球运动
画面3: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运动
演示4:地面上的人向上抛出物体,物体总落回地面
学生思考、讨论下面问题:
1、行星为何能围绕太阳做近似圆周运动
2、月球为什么能围绕地球做近似圆周运动
3、人造卫星什么能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4、地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力与上述力相同吗
5、根据以上四个问题的探究,你有何猜想
师引导分析,猜想:“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应属于同种性质的力
师说明:探究上述问题时我们运用了类比的方法得出猜想,猜想是否正确需要检验,因此不能将其作为结论
月-地检验
1、目的:验证“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是同种性质的力
2、原理:课本P39师指导学生看书。
3、验证:师生互动,教师指导学生推演:
根据验证原理,若“天上”与“人间”的力是同种性质的力,应满足:F∝ EMBED EquationDSMT4
理论推导:月球受到的地球引力:F∝ EMBED EquationDSMT4
又 EMBED EquationDSMT4
由 EMBED EquationDSMT4
实际测量: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 EMBED EquationDSMT4
EMBED EquationDSMT4
EMBED EquationDSMT4
二、万有引力定律
我们的思想还可以更解放,是否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具有“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吸引力呢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检验,事实确实是这样的。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个规律,我们称为万有引力定律。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设计二
教材依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三节
教材分析
1、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节承上启下,承接上章匀速圆周运动,开启之后要学习的卫星的运动规律。
2、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节是本章的核心,这节内容是对上两节课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推演,也是下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3、教材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通过一些 逻辑思维 的铺垫,让学生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经历一次“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的三个定律、圆周运动的知识、开普勒三定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接受万有引力定律的能力。
2 在上一节中,学生经历了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探究过程,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
3另一方面我国在航天事业上成就突出,捷报频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有关宇宙、航天、卫星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知道重物下落和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3、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4、理解万有引力常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了解卡文迪许实验室。
二、过程与方法
1、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推理论证等方法。
2、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提高学生科学价值观。
2、经过万有引力常量测定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方法论和物理常量数量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月-地检验的推导过程。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教学难点
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2、使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与月地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教学设计思想
在本节课教学,将让学生继续进行“发现之旅”---追寻牛顿的足迹,为此整个教学流程如下:由苹果落地引起猜想---月地检验---更大胆的猜想---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定G。
通过这个假想──理论推导──实验检验过程,让学生在物理情景中主动的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体会这种充满着大胆的设想、巧妙的验证和从中体现着的科学探索的精神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规律,提问:表达式是怎样的
这一节我们将继续追寻牛顿的足迹“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教师板书课题:63 万有引力定律)
提问:提到万有引力定律,同学们首先想到什么
展示课件中的牛顿苹果树的,讲述中国也有牛顿苹果树的事实。 学生回答
想到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设计说明:讲述学生不知道的事实---中国也有牛顿苹果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授新课
(一)进一步猜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课件中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回味”牛顿的思考及牛顿的猜想:
思考:(1)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吸引力会不
与地球吸引苹果的力是同一种力
思考:(2)即使在最高的建筑物上和最高的山顶上,重力都不会有明显的减弱那么地球表面的重力能否延伸到很远的地方,会不会作用到月球上
思考:(3)拉住月球使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使它下落的力,以及众行星与太阳之间的作用力也许真的是同一种力,遵循相同的规律
牛顿的猜想:这些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并且都遵从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
观察,与牛顿”一起”猜想:
(1)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吸引力使月球没有做离心运动,地球吸引苹果的力使苹果落地,它们可能是同一种力。
(2)高山上也有苹果树,苹果熟了也会下落。地球表面的重力会延伸至很远,也会作用的月球上。
(3)猜想是同一种力,都遵从相同规律
设计说明:通过苹果自由下落的物理情景,唤醒学生脑中当年由苹果落地而引起遐想进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情景,从而启发学生设问,使牛顿的想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想像力。
(二)月-地检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一、月地检验)
课件展示情景: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月球轨道半径r为地球半径R的60倍)
假定上述猜想成立,月球和苹果的地位相当,则地球对月球的力与地球对苹果的力应该同样遵从“平方反比”律,即 。
提问:(1)月球做什么运动符合什么规律
(2)物体在地面附近受到的地球的吸引力表达式是怎样的
(3)月球的加速度(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g的几分之一
课件展示:
在牛顿时代,重力加速度g,月地的距离r、月球的公转周期T都能精确的测定,已知
月球周期:T = 273天≈236×106s
月球轨道半径:r ≈ 60R
地球半径: R = 6400×103m
提问:(4)以上数据能计算出月球的向心加速度吗
可见:用数据说明上述设想的正确性,牛顿的猜想经受了事实的检验,地球对月球的力,地球对地面物体的力真是同一种力。至此,平方反比律已经扩展到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对地面物体之间。 (通过创设情景中数据,让学生进行定量计算)
学生回答: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用上一章知识计算出数据:(借助计算器会更快)
亲身体验推导过程,猜想得到证实,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升。
设计说明: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定量计算,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猜想的正确性,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三)万有引力定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猜想的到了证实,那么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更大胆设想:是否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只是因为我们身边的物体质量比天体的质量小得多,我们不易觉察罢了,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即万有引力定律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
1什么是万有引力并举出实例。
2万有引力定律怎样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数学表达式如何并注明每个符号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3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同时体会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理解万有引力定律普遍性、相互性、宏观性:
A、普遍性:万有引力存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只不过一般物体的质量与星球相比太小了,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也非常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B、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宏观性: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天体间或天体与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宏观的物理意义在微观世界中,粒子的质量都非常小,粒子间的万有引力很不显著,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
讲解过程中适时板书: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
适用条件:质点
3理解:①普遍性
②相互性
③宏观性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教材,教师引导总结)
1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日对地、地对月、地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都是其实例。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设计三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三节,在本节课之前,已经介绍了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本节主要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天体的质量和密度,是一节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课。
学习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了万有引力提供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力,也掌握了向心力的不同表达式,并且在初中阶段学习了球体的体积公式和物质的密度公式,这些知识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经过快一年的高中学习,学生在 抽象思维 能力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提升,能够在脑海里建构物理模型并进行分析推导,这也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必要条件。
同时,虽然本节课用到的知识学生已经基本都有所接触,但是将不同板块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还欠佳,因此可以预判学生在分析推导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计算习惯,不注意区分物理字母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往往容易将字母搞混,要解决这两点问题,就需要发挥小组讨论的力量,通过小组讨论将组内个别不能完成推导计算的同学掌握逻辑思路和求解过程。所以本节课将主要以学生自学、组内合作讨论、学生展示、教师点评、课堂练习巩固等环节组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2 过程与方法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方法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测量天体的质量、密度,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作用
教学重点
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天体运动中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
(1)对重点难点内容,通过教师精讲使学生掌握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设计相关 文章 :
1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2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教案与高中学习方法
3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练习及答案
4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归纳
5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案大全
6 2020物理教师工作计划
7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优秀
8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知识点
9 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5篇
10 高一物理的教学计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