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护理常识

呼吸内科护理常识,第1张

1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

1、执行呼吸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3、喘息者给予半坐卧位。

4、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辛辣 性、产气性食物。指导病人多饮水。

5、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监测血气分析,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气味、病人的喘息情况。 6、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不易咳出者指导有效咳嗽、雾化吸入、翻身叩背,必要时行 引流;呼吸困难者给予氧疗,流量1~3L/min,>15h/d。

7、遵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及平喘祛痰药,茶碱类药应观察有无恶心、心律失常症状。 8、保持皮肤、口腔清洁,痰多者及使用激素类喷雾剂者注意及时漱口。

9、鼓励病人树立长期治疗疾病的信心,防止焦虑悲观心理。 10、指导病人避免诱发因素,戒烟,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11、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指导其坚持长期低流量氧疗,提高生活质量。活动时注意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宜。

2 呼吸内科护理常规

一、自发性气胸的护理常规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的程度,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相应措施。

2观察患者呼吸、脉搏、血压及面色变化。 3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应观察创口有无出血、漏气、皮下气肿及胸痛情况。

护理措施 1尽量避免咳嗽,必要时遵医嘱给止咳剂。 2减少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排便措施。

3胸痛剧烈患者,可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止痛剂。 。

4根据病情准备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物品及药物,并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有关处理。胸腔闭式引流时按胸腔引流护理常规。

5给予高蛋白,适量粗纤维饮食。 6半卧位,给予吸氧,氧流量一般在3L/min以上。

7卧床休息。 健康指导 1饮食护理,多进高蛋白饮食,不挑食,不偏食,适当进粗纤维 素食物。

2气胸痊愈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抬、举重物,避免屏气。 3保持大便通畅,2 d以上未解大便应采取有效措施。

4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常规病情观察 1注意体温的变化及呼吸形态。

2注意有无并发症症状,如头痛,耳鸣,胀涕等。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min。

2保证病人适当休息,病情较重或年老者应卧床休息。 3多饮水,饮水量视病人体温,出汗及气候情况而异。

给予清淡,易消化,含丰富的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 4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给予物理降温。

高热时按医嘱使用解热镇痛片。观察降温后的效果。

出汗多的病人要及时更换衣物,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 5寒战时,要注意保暖。

6按医嘱用药。健康指导 1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2保持充足的营养、休息、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 3忌烟。

4坚持冷水洗脸,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三、肺炎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定时测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

2观察精神症状,是否有神志模糊、昏睡和烦躁等。 3观察有无休克早期症状,如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尿量减少等。

4注意痰液的色、质、量变化。 5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护理措施 1根据病情和医嘱,合理氧疗。 2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无外溢,必要时置中心静脉导管压了解血容量。

3按医嘱送痰培养,血培养。 4高热护理见高热护理常规。

5胸痛、咳嗽、咳痰可采取对症处理。6饮食护理,给予高营养饮食,鼓励多饮水,病情危重高热者可给清淡易消化半流质饮食。

7注意保暖,尽可能卧床休息。健康指导1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2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 3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

4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四、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2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3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4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5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安置胃管患者按胃管护理常规)。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 和多饮水。

(2)危重患者每2~3h翻身拍背一次,帮助排痰。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加强气道管理,必要时机械吸痰。

(3)神志清醒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10—20min 3合理用氧 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一29%)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如何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

4危重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应做好特护记录,并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预防发生褥疮。 5使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者,做好该项护理有关事项。

6病情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按人工气道护理要求。 7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按机械通气护理要求。

8用药护理 (1)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

(2)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健康教育 1教会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以改善通气。2鼓励患者适当家务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

3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4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尽量就医,控制感染加重。

5严格控制陪客和家属探望 谢谢 希望能采纳我。

3 求内科护理学 第二章呼吸系统的重点笔记,详细点最好了,非常感谢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第一节 呼吸系统相关知识要点一、解剖、生理、病理要点: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通气、清洁、温暖、湿润空气)肺:(气体交换的主要部分)呼吸系统作用: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二、常见症状护理要点:(一)咳嗽咳痰 1护理评估:(1)了解病史;(2)观察咳嗽咳痰特点:咳嗽的性质,音色,节律,痰的色,质,量,气味,是否容易咳出;(3)了解伴随症状和体征:与 关系,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啰音等。(4)了解治疗及相关检查情况:用了哪些祛痰、镇咳药物;(5)了解病人心理状态;(请思考:痰液颜色、气味与疾病的关系?)2护理诊断:(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无效咳嗽、痰液粘稠、疲乏、胸痛、意识障碍有关;(2)有窒息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无力排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阻塞呼吸道有关 ;请思考:如何对有咳嗽、咳痰症状的病人进行护理?3护理措施:(1)湿化气道;(2)翻身、扣背;(3)指导有效咳嗽、咳痰;(4) 引流;(5)机械吸痰;请思考: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病人可采取哪些方法稀化痰液?为什么要翻身、扣背?(二)咯血1护理评估:(1)了解病史;(2)了解咯血量、色、性状:小量咯血:<100ml/d; 中等量咯血:100ml-500ml/d; 大量咯血:>500ml/d或300毫升/次;(3)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窒息;(4)了解治疗及相关检查情况;(5)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思考:如何及时发现病人窒息征兆?2护理诊断:(1)有窒息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大量咯血引起气道阻塞等有关;(2)有感染的危险:与血液潴留在支气管内有关;3护理措施:(1)休息与 :小量咯血:静卧休息;大量咯血:绝对卧床休息。

协助病人平卧位,头偏一侧;(2)避免用力排便,稳定病人情绪。(3)保持清洁舒适:及时为病人漱口,擦净血迹;(4)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咯血特点,注意有无窒息先兆;[窒息先兆:胸闷、气憋,唇甲发绀,面色苍白,冷汗,烦躁等。

](5)预防窒息:告知病人咯血时不能屏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吸引器,气管插管等急救物品)。(6)窒息抢救护理:1)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积血:▲立即取头低足高俯卧位;▲轻拍背部促进病人将积血咯出;▲迅速鼻导管吸痰,或气管插管或气管镜直视下吸痰;2)高流量吸氧;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止血、镇静、止咳); 4)稳定病人情绪;[注意:大咯血使用垂体后叶素时,要控制滴速;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和孕妇禁用]5)密切观察病情,警惕再次窒息: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咯血的量、色、性质及出血速度等。

6)必要时配血、输血;(三)肺源性呼吸困难(请思考:肺原性呼吸困难的类型及病因)1护理评估:(1)病史;(2)呼吸困难特点:起病情况、类型 、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变化。评估呼吸困难和缺氧的程度,了解伴随症状;(3)治疗及相关检查情况:使用抗生素、祛痰药情况,胸片、痰液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情况;(5)病人心理状态、睡眠情况;2护理诊断:(1)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病变使呼吸面积减少,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使气道狭窄或肺气肿有关;(2)低效性呼吸形态: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使气道狭窄有关;3护理措施:(1)休息与环境:采取合适的 ,如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设置跨床小桌,方便病人休息;(2)协助病人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3)按医嘱正确氧疗:▲ 一般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用一般流量(2~4L/min)、浓度(29%~37%)给氧。

▲ 严重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可用面罩短时间、间歇高流量(4~6L/min)、高浓度(45%~53%)给氧。▲ 缺氧而有二氧化碳潴留者(PaO250mmHg):可用鼻导管或鼻塞法持续低流量(1~ 2L/min)低浓度(25%~29%)给氧;(4)及时观察氧疗疗效:及时调整吸氧浓度和流量;(5)注意湿化氧气:定时更换消毒吸氧装置,防治交叉感染;(四) 胸 痛 1护理评估:(1)了解病史;(2)了解胸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等;(3)观察伴随症状和体征:是否伴有发热、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等不适。

(4)了解治疗及相关检查情况:如用镇痛药情况、胸片、痰液情况。(5)了解病人心理状态;2护理诊断:(1)疼痛 与胸壁病变、胸腔内脏器疾病有关;(2)焦虑 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3护理措施:(1)休息与 :采取合适 ,保证病人良好的休息;(2)稳定病人情绪;(3)指导缓解疼痛方法;请结合已学知识思考:如何指导病人缓解疼痛?课堂小结:1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咯血、胸痛 2 呼吸系统症状的主要护理措施有:(1)促进排痰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2)窒息抢救护理;(3)正确实施氧疗等;第二节 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思考:1、你生活中有无患感冒的经历?有何表现?病程多长? 2、患感冒的病因有哪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评估病人: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 病毒(多数由病毒引起)2 细菌:机体抵。

4 医学常识中呼吸科低效性呼吸形态护理计划及评价有哪些

呼吸科低效性呼吸形态护理计划及评价。

护理目标:①患者气道分泌物减少,呼吸顺畅。②患者不发生痰液阻塞气道影响通气的情况。

③患者维持正常的呼吸频率及节律。2)护理措施:①评估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使用辅助呼吸机呼吸的情况,呼吸困难的程度。

②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和心律失常的情况。③观察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的症状和体征。

④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呼吸机的重要性,嘱其勿擅自调节呼吸机参数。⑤协 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增加辅助呼吸机的效能,促进肺膨胀。

⑥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缓解焦 虑,以缓解呼吸困难,改善通气。⑦按医嘱及时准确给药,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⑧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抢救,迅速备好相关抢救物品,及时准确做好各项抢救配3)效果评价:①患者未发生痰液阻塞气道影响通气的情况。②患者气道分泌物进行性减少。

③患者可维持自主呼吸,节律及频率正常。

5 呼吸系统感染疾病怎样护理

1环境:温湿度适宜,避免烟尘、冷空气的 。

2补充营养与水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1500ml/d,以利痰液稀释。 3促进排痰:除按医嘱使用祛痰药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 (1)指导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尚能咳嗽的病人。

(2)拍背与胸壁震荡:适用于长期卧床、久病体弱、无力排痰者。 (3)湿化呼吸道:雾化吸入,适用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

(4) 引流:适用于痰量较多,呼吸功能尚好的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病人。 (5)机械吸痰:适用于痰量多而咳嗽反射弱的病人,尤其是昏迷或已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病人。

每次吸引。

俯卧位通气是不能使用冰毯。俯卧位通气作为肺保护性策略的一种手段在ICU内广泛应用,其主要原理为有效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使肺及气管内分泌物在重力作用得到良好的引流,以及减少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

俯卧位通气用什么来预防压疮,首先压疮是因为局部长期受压,压力无法分散,儿时的局部皮肤溃烂而形成压疮。那么俯卧位通气时我们需要使用俯卧位减压垫分散俯卧位压力。

俯卧位容易形成压力的部位是耳、颊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骼嵴、膝部、脚趾等,所以我们需要使用这几个部位的减压垫来分散压力。

关于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俯卧位通气说法正确。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也推荐将俯卧位通气作为病情发展较快、重症以上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手段之一,所以是正确的。

(一)仰卧位(supine position)

 1去枕仰卧位

 (1)姿势: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伸直,将枕横立置于床头。

 (2)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麻未清醒患者,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②脊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2中凹卧位(休克卧位)

 (1)姿势:抬高头胸部约10°~20°,抬高下肢约20°~30°。

 (2)适用范围:休克患者。抬高头胸部,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增加心输出量。

 3屈膝仰卧位

 (1)姿势:患者自然仰卧,头下垫枕头,两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曲屈,并稍向外分开使腹肌放松。

 (2)适用范围:适用于胸腹部检查或行导尿术、会阴冲洗时。

 (二)侧卧位(side-lying position)

 (1)姿势:患者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枕旁,下腿稍伸直,上腿弯曲;必要时两膝之间、背后、胸腹前可放置一软枕支撑。

 (2)适用范围:①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②侧卧与平卧交替可预防压疮。③臀部肌内注射(上腿伸直,下腿弯曲)。

 (三)半坐卧位(fowler position)

 1姿势 患者卧床上,以髋关节为轴心,摇起床头支架使上半身抬高与床的水平成30°~50°角(自动床、半自动床、或手摇床),再摇起膝下支架。放平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若无摇床可在床头垫褥下放一靠背架,将病人上半身抬高,下肢屈膝,用中单包裹膝枕垫在膝下将两端带子固定于床两侧,以免患者下滑, 放平时应先放平膝下,再放平床头。

 2适用范围

 (1)心肺疾患所引起的呼吸困难的患者。

 (2)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使腹腔渗出物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化。

 (3)腹部手术后,采取半坐卧位能减轻腹部伤口缝合处的张力,避免疼痛。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患者,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

 (5)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患者。

 (四)端坐位(sitting position)

 1姿势 患者坐在床上,身体稍向前倾,床上放一小桌,桌上垫软枕,病员可伏桌休息,并用床头支架或靠背架抬高床头,使病人的背部也能向后依靠。

 2适用范围 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患者。由于呼吸极度困难,患者被迫端坐。

 (五)俯卧位(prone position)

 1姿势 患者俯卧,头转向一侧,两臂屈曲放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下、髋部及踝部各放一软枕。

 2适用范围 ①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②脊椎手术后或腰、背、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③胃肠胀气所致腹痛时。

 (六)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 position )

 1姿势 患者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以防碰伤头部。床尾用木墩或其它支托物垫高15~30cm

 2适用范围 ①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液易于咳出。②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引流。③产妇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出。④下肢牵引时作为反牵引力。这种体位使患者感觉不适,不宜长时间使用。颅内高压者禁用。

 (七)头高脚低位 (dorsal elevated position)

 1姿势 患者仰卧,床头用木墩或其他支托物垫高15~30cm 或视病情而定。

 2适用范围 ①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②颈椎骨折作颅骨牵引时作为反牵引力。

 (八)膝胸卧位(knee-chest position)

 1姿势 患者跪姿,两小腿平放床上,大腿与床面垂直,两腿稍分开,胸及膝部紧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一侧,两臂屈放于头的两侧。

 2适用范围 ①肛门、直肠、乙状镜检查及治疗。②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③促进产后子宫复原。

 (九)截石位(lithotomy position)

 1姿势 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两腿分开放在支腿架上,臀部齐床边,两手放在胸前或身体两侧。

 2适用范围 ①会阴、肛门部位的检查治疗或手术。②产妇分娩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463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