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用的肌力评定方法

最常用的肌力评定方法,第1张

最常用的肌力评定方法:徒手肌力检查、应用简单器械的肌力测定、等速肌力测定。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

1、肌肉横截面积

每条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称为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离体肌肉研究时将每一根垂直横切的肌纤维切线长度相加的总和乘以肌肉的平均厚度即为肌肉的生理横截面。

2、运动单位募集及其释放速率

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单位,每一运动单位所含的肌纤维均属于同一类型(即或全部为I型纤维,或全部为Ⅱ型纤维)。运动单位的激活及其释放速率被认为是与肌力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3、收缩速度

是影响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肌肉收缩速度越低,运动单位的募集机会就越大。在等速向心收缩低角速度测试时产生较大力矩值的结果即为此证据。

4、肌肉的初长度

肌力的产生也有赖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肌肉的弹性特点决定其在生理限度内若具有适宜的初长度,则收缩产生的肌力较大。一般认为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为其静息长度的12倍时,产生的肌力最大。

徒手肌力检查注意事项()

A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

B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

C测试时应左右比较

D肌力达4级以上时,所做抗阻力须连续施加,并保持与运动方向相反

E中枢神经系统病损所致痉挛患者应做MMT

正确答案:ABCD

肌张力:指肌肉的紧张度。 肌张力检查方法:触摸肌肉测试其硬度,并测试完全放松的肢体被动活动时的阻力大小。两侧对比。 (1) 肌张力减低:见于①“牵张反射弧”中断时,如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和后根、后索病变等。②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休克期。③小脑病变。④某些锥体外系病变,如舞蹈症等。 (2) 肌张力增高:①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束病变,系牵张反射被释放而增强所致。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呈“折刀状”,下肢伸肌张力增高。②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外系病变,如震颤麻痹等。伸、屈肌张力均增高,呈“铅管样”或“齿轮状

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是1916年美国哈佛大学矫形外科学教授Robert Lovett提出来的。Lovett分级法如下:

0级~~~未触及肌肉的收缩。 零

1级~~~可触及肌肉的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微弱

2级~~~解除重力的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差

3级~~~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可

4级~~~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良好

5级~~~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正常

此检查方法是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让患者处于不同的受检体位,然后嘱患者分别在减重、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做一定的动作,按照动作的活动范围及抗重力或抗阻力的情况将肌力来进行分级的。

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在Lovett肌力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如被测的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以在此级右上角加“+”,稍差时则在右上角加“-”,以补分级不足,即:MRC肌力分级法。如下:

0 级~~~未触及肌肉的收缩。

1 级~~~可触及肌肉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1+级~~~可触及肌肉有强力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2-级~~~解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活动到最大范围的50%以上,但不能达到最大活动范围。

2 级~~~解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2+级~~~解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如抗重力可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50%以下。

3-级~~~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50%以上,但不能达最大活动范围。

3 级~~~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3+级~~~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且在运动终末可对抗轻微阻力。

4-级~~~能对抗比轻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4 级~~~能对抗中等度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4+级~~~能对抗比中等稍大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级~~~能对抗较充分阻力稍小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 级~~~能对抗充分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若检查时有痉挛加“S”或“SS”(S-spasticity),如有挛缩加“C”或“CC”(C-contracture),以示该肢体有特殊情况。

以下情况不适宜徒手肌力检查:

对骨折错位或未愈合,骨关节不稳定、脱位,术后尤其是肌肉骨骼结构的术后,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急性损伤、严重疼痛及关节活动极度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等疾患应禁止肌力测定检查。对疼痛剧烈、关节活动受限、严重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这及有骨化性肌炎部位也不适用肌力测定。

徒手肌力评定分级如下:

1、0级肌力:给患者一个语言命令,患者活动瘫痪的一侧肢体,看不到任何肌肉收缩;

2、1级肌力:如果命令患者后,只能看到有肌肉收缩,但并没有引起关节活动;

3、2级肌力:如果看到患者肌肉收缩,并伴有关节活动,但只能平移运动,无法抵抗重心引力;

4、3级肌力:患者肌力有一定好转,能够抵抗重心对肢体引力,能够抬起肢体;

5、4级肌力:患者可以抵抗重心引力抬起肢体,以及一定程度的外力,但不能抵抗过大的外力;

6、5级肌力:和医生正常较劲时力量较大,则为5级肌力,也属于正常肌力。

定性评定的应用:

应用于教育评价这一领域的现象而言,定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在"质"方面的发展,关注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强调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系统的调查,并对个体独特性做出"质"的分析与解释,是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一种评价机制。

因此,定性评价可以关注更广泛的教育目标及学习结果,强调关注现场和专业判断,对学生种种表现试图做出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意义的解释与推论。因而,定性评价是更具有现代人本思想和发展性评价的理念。

简述lovett6级肌力检查方法

lovett6级肌力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肌肉力量的金标准之一。该方法分为六个等级,从0级到5级,每一个级别都代表不同的肌肉力量程度。它可以用于评估运动功能障碍、神经肌肉疾病、肌百发病等方面。该方法通过手在受测者身体的不同部位施加压力来评估肌肉力量,具有可重复性和准确度高的优点。

第一级和第二级

第一级和第二级肌力是最薄弱的和几乎不能产生任何肌肉力量的水平。第一级肌力通常是指完全无法发现要检查的肌肉收缩的情况。而第二级肌力测量会检查到轻度的肌肉紧张,但受测者无法产生肌肉收缩。

第三级

第三级肌力是指能够产生运动学打字机键(即扣键盘)的水平。这意味着患者可以在力量的剧烈程度下,将四肢部位稍稍向内拉,但不会到达完全打字的地步。作为最弱的可以执行任务的肌肉力量级别,第三级肌力可以用于跟踪康复进程和复原情况。

第四级

第四级肌力是指可以发生肌肉收缩,但是在没有位移支持的情况下难以对抗重力的肌肉力量。例如,受测者可以弯曲长臂骨(肘)进行检查,但如果短臂骨(手腕)被固定在位,则难以保持肘部弯曲。这是评价连贯动作和较大肌肉组群中肌肉力量的常用方法。

第五级

第五级肌力是指可以对抗重力意味着可以提起并支撑适量重量的肌肉力量。比如说,患者可以坐在床边,双腿自由,然后将一条腿提起来,使大腿和腿以两者间的90度角度。他们可以保持肢体处于这个位置,但受测者有可能对拥有更强壮力量的肌肉在某些方向上表现出更多活力。

第六级

第六级肌力是指在任何方向上都有极强的肌肉力量,超出了基本运动需要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肌肉强度水平在人类中相当罕见。而不是特别精通常常需要输入极端运动需求的运动员通常不到第六级。

结语

尽管lovett6级肌力检查方法在检查肌肉力量方面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但它并不是评估运动能力的唯一方法。在评估运动能力时,还应考虑其他因素,例如灵活性、平衡和协调性。如果您对自己的运动能力有疑问,建议咨询体育医学专家或认证健身教练以获取建议。

临床上肌力评定的方法为六级法,包括六个等级:零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零级就是肌肉完全瘫痪,不能够做任何的收缩和自由运动。一级是可以看见肌肉有收缩,但是,不能在床上进行活动。二级就是肢体有肌肉收缩,可以在床上做平移活动,但不能够抬离床面。三级就是肢体可以克服重力,能够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四级是肢体能够抬离床面,可以对抗一定的外界阻力。五级就是正常的肌力,这种肌力可以使人正常的运动。采取物理检查对肌力高低进行评估,依据检查结果将肌力分为0-5级共六级。0级,肌肉无任何收缩。1级,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产生肢体运动。2级,肢体可以在水平方向移动,不能抗重力运动。3级,肢体可以抗重力运动,但不能抗阻力运动。4级,可以对抗阻力活动,但不完全。5级为正常肌力。检查肌力时需要两侧对比进行,才能对肌力做出准确判断。

检查时令患者作肢体伸缩动作,检查者从相反方向给予阻力,测试患者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两侧比较。根据肌力的情况,一般均将肌力分为以下0--5级,共六个级别:

0级 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 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 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 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不完全。

5级 肌力正常。

扩展资料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

1、肌肉横截面积

每条肌纤维横断面积之和称为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离体肌肉研究时将每一根垂直横切的肌纤维切线长度相加的总和乘以肌肉的平均厚度即为肌肉的生理横截面。

肌肉的横截面表明了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和肌纤维的粗细,因而可反映肌肉的发达程度。

单位生理横截面积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称为绝对肌力肌肉的横截面积越太,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也越大。一般认为绝对肌力值在各种族人群中相对一致。

2、运动单位募集及其释放速率

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单位,每一运动单位所含的肌纤维均属于同一类型(即或全部为I型纤维,或全部为Ⅱ型纤维)。

运动单位的激活及其释放速率被认为是与肌力相关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肌肉开始负荷时,即需要募集一定量的运动单位;随着负荷的增加,则需要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当负荷仍然增大时,运动单位释放速率则较释放的运动单位数量更为重要,此时,释放速率是形成肌力更为重要的机制。

3、收缩速度

是影响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肌肉收缩速度越低,运动单位的募集机会就越大。在等速向心收缩低角速度测试时产生较大力矩值的结果即为此证据。

4、肌肉的初长度

肌力的产生也有赖于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肌肉的弹性特点决定其在生理限度内若具有适宜的初长度,则收缩产生的肌力较大。一般认为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为其静息长度的12倍时,产生的肌力最大。

5、肌腱和结缔组织的完整性

肌腱和结缔组织可帮助肌肉将张力转变为外力,这些组织和结构的损害也可不同程度地导致肌力的缺失。

6、肌肉收缩的类型

肌肉生理收缩包括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两大形式。不同收缩形式最大肌力有所不同。

7、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调节

产生肌力的神经生理机制包括募集纤维类型的选择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运动单位的同步性、冲动传导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等,因此,肌力的大小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调节密不可分。

-肌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676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3
下一篇2023-1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