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志室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志室穴的定位 9 志室穴的取法 10 志室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志室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志室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志室穴的配伍 15 特效 16 文献摘要 17 志室穴研究进展 171 对肾功能的影响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志室 1 拼音
zhì shì
2 英文参考Zhìshì BL52 [中国针灸学词典]
zhìshì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5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5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志室 汉语拼音 Zhishi 罗马拼音 Chihshih 美国英译名 Room of Determination 各
国
代
号 中国 BL52 日本 52 法
国 莫兰特氏 V47 富耶氏 V47 德国 B47 英国 B47 美国 BI52
志室为经穴名(Zhìshì BL5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精宫。属足太阳膀胱经[1]。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1]。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4 志室的别名精宫(《医学入门》),神关(《针经摘英集》),志舍(《神灸经纶》),志堂(《医学入门》),精舍[2]。
5 出处《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胁下满,少腹坚急,志室主之。
6 穴名解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1]。
志,指肾之精气。室,人物所居之处,亦充实之意。志室者,必须肾气充实,意志方能发挥。志者,意之所存(《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意有所存谓之志”),心之所之(《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藏也(《荀子·解蔽》:“志也者藏也”)。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释名·释宫室》)。志虽藏于肾(《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载:“意之所存谓之志……,肾藏精,精舍志”。)实成于心(《毛诗序》:“在心为志”),乃水之精、火之候(《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必须水火相济,神志乃成。此穴与肾俞平,肾属水,水之精为志,肾藏志,故以为名。[2]
7 所属部位腰部[3]
8 志室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志室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下,旁开3寸[4][5]。
志室穴位于腰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1]。
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5]。
志室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肌肉)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9 志室穴的取法俯卧位,平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3寸处取穴。
志室穴位于腰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1]。
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再向上2个棘突,旁开3寸处取穴[6]。
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其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即是志室穴[7]。
10 志室穴穴位解剖志室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皮肤由第一、二、三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重叠分布。腰三角位于志室穴稍外侧,由背阔肌下缘、腹外斜肌后缘和髂嵴后部之间围成,其底为腹内斜肌。该三角为腹壁薄弱区,易发生腰疝。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竖脊肌→腰方肌[1]。
10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第1、第2腰背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外侧支;并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通过[5]。
11 志室穴的功效与作用志室穴具有益肾固精,清热利湿,强壮腰膝的功效。
志室穴有补肾益精、利溲导湿的作用[1]。
肾藏志,志室穴在肾俞之旁,为肾气之所处,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故志室穴可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和男性病[9]。
志室位居于腰部,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其循行背腰部,腰为肾之府,故可治疗经脉病[9]。
志室穴有滋补肾阴、清利下焦湿热作用,主治遗精、记忆力减退等,针灸本穴有壮肾添髓之效[2]。
12 志室穴主治病证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等[1]。
志室穴主治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6]。
志室穴主治遗精、阳痿、阴痛、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8]。
志室穴主治腰脊强痛,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月经不调,以及肾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5]。
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1]。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精,阳痿,前列腺炎,肾炎,膀胱炎,尿道炎;
2.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3.其它:阴囊湿疹,肾绞痛,消化不良。
13 刺灸法 131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放散[6]。
一般直刺或向椎体方向斜刺05~10寸[1]。
直刺05~1寸[5][8]。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放散;可灸[6]。
注意:志室穴不能深刺,以免刺伤肾脏[6]。
132 灸法可灸[1][6][8]。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5]。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艾灸志室穴,每次灸5~10分钟[7]。
14 志室穴的配伍志室配肾俞、关元,有补肾益精,壮阳固涩的作用,主治阳痿,遗精。
志室配命门、委中,有强壮腰膝,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腰膝疼痛。
志室配肾俞、心俞、三阴交,治失眠[6]。
志室配肾俞、命门,治腰痛[6]。
志室配关元、肾俞、中极、足三里、三阴交,治遗精、阳痿[6]。
15 特效用力按揉志室穴,可补肾强腰[7]。
16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小便淋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饮食不消,肓门主之。
《针灸大成》:主阴肿,阴痛,背痛,腰脊强直,俯仰不得,饮食不消,腹强直,梦遗失精,淋沥,吐逆,两胁急痛,霍乱。
17 志室穴研究进展 171 对肾功能的影响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9]。
无论什么比赛,只要罗尼一转过身去背对观众,那么肯定就结束了-他那宽阔的背阔肌就像两只翅膀一般,能令所有的对手都不寒而栗。他是如何练就如此超强的背肌和斜方肌的呢,
就像他别的锻炼哲学一样.罗尼锻炼肌肉体积的策略同样简单而直白:即大次数加大负重。除了硬拉以外.这位四届奥林匹亚先生得主做背部和斜方肌动作时每组次数都在10到15次之间,他说:”如果次数低于这一数值,那么更像是在做力举课程而非健美课程。我发现使用大负重的同时使用多次数能使肌肉变得厚而且结实.并且还不影响外形和线条。”但罗尼同时也警告说不要锻炼过度。他说.”除了热身以外.每组千万不要超过15次。否则锻炼的是肌肉耐力,第一天我用下拉和引体向上锻炼上半部分。第二天用硬拉和划船锻炼中下部分.每次锻炼背部时要同时锻炼二头肌,因为前者要大得多所以先锻炼。”
罗尼不认为在背部上取得的成绩与自己发现的锻炼原理很有关系:“锻炼背部时我使用爆发式的收缩动作。你可以注意一下短跑选手们.他们的肌肉相当结实相当致密,这与他们经常从事爆发性动作是密不可分的。我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应用在日常锻炼中,到目前为止一直非常有效。”
只要看一眼.你就会发现罗尼的背部锻炼其实都是些很基本的东西。第一部分由前位下拉开始.接着是后位下拉。罗尼说:”前位下拉有助于塑造外侧背阔肌的宽度和致密程度。而后位下拉则重点锻炼菱形肌和内侧背阔肌的厚度与体积。”做这两个动作时罗尼都使用宽握距.掌心指向前方。他建议道:”从背部中央开始发动下拉动作。我喜欢一边做一边想象自己是在将两侧肩胛骨拉向中间:,这有助于实现背阔肌最充分量完全的收缩。”
罗尼用三组引体向上来结束第一部分。”千万不要忽视宽握距引体向上在锻炼背部宽度和体积中的作用。·他说道.但他自己从来不在身上加额外负重以增加难度。·我自己就已经够重的了,再加负重会给手腕和肩关节以不必要的压力。”
第一部分结束三至四天后罗尼进行第二次背部锻炼,以大负重动作硬拉开始,重点锻炼中下背部肌肉。他说:·硬拉能锻炼所有与背部动作有关的肌肉,包括斜方瓤.背阔肌、竖脊肌、臀肌、胴绳肌以及其它一些辅助肌肉。这一动作难度很大但是对促进背部肌肉生长效果非常好。我通常把它放在刚开始体力充沛时做。”
正式锻炼之前.罗尼先用有氧运动进行热身并做两个热身组。他回忆道:“年轻时我曾因为未经热身就做硬桩背部受过伤。直到现在它还困扰着我。因此每次锻炼时:我都非常谨慎.使用腰带并且充分热身。”
热身完毕后罗尼开始金宇塔式锻炼.直至每组只能完成2—4次。他说:”硬拉是我唯一一个每组次数小于10次的动作,这也许和我原来练力举的经历有关.但我确实认为大负重的硬拉非常有效I
”
接下来罗尼用划船来增加背部的厚度和致密程度-—我喜欢老式的传统的划船动作.如俯立划船、·T·杠划船和单臂哑钤划船等。有时我也会用坐姿拉力器划船来调节一下,但是我更喜欢自由负重的划船动作。”
罗尼先做俯立划船.再做”T”宇杠划船。他指出:”实际上这两个动作练的是同一部位:中背部.我用改变握持方式的办法来稍微调整一下锻炼重点。—做俯立划船时.罗尼使用宽握距.双手位于大腿外侧几英寸处.掌心指向身体。”这能使锻炼重点略微上移。做”T杠划船时我采用窄握距,掌心相对.这样锻炼重心就到了靠下的位置。
做完六纽双臂动作后罗尼再做三组单臂哑铃划船结束课程。他说.·这时我不用金宇塔式的锻炼方法。因为现在的主要目的是塑形。我依次锻炼一侧背部.努力实现两侧肌肉的平衡对称发展。”
对我非常有效的先进技巧;·金宇塔式炼法。送使我每次锻炼都能使身体潜能完全发挥出来。·
对我毫无作用的先进拄巧是.”反向动作。我从来不做反向动作,我感觉他对我身体的哪一方面都没有作用。无论是肌肉体积还是肌肉塑形。
罗尼无敌背阔肌锻炼语录
躯干肌是指人体躯干上的肌肉群,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躯干肌 包括 :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 :分浅、深两层 斜方肌 :位于项、背部的浅层 躯干肌在腰椎稳定性中的作用:,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肌,胸上肢肌,胸固有肌,膈,腹肌,前外侧群,后群,肌间结构,腹部筋膜,会阴肌, 躯干肌在腰椎稳定性中的作用: 1、椎旁肌群: 在椎旁肌群中,浅表的大肌群,如最长肌、髂肋肌等产生的运动主要对抗外在负荷,维持整个脊柱的姿势;深层节段间肌群,如回旋肌、多裂肌、棘间肌等接近腰椎的中心,力臂相对较短,在产生运动时需较大的收缩力,因而有利于稳定腰椎,同时因其接近腰椎中心,肌肉收缩时长度变化较小,反应时间较短,有利于神经肌肉控制系统快速有效地调节腰椎的稳定。Panjabi等对新鲜尸体腰椎标本分别作前屈、后伸、侧曲、旋转运动,施加模拟回旋肌、多裂肌、棘间肌收缩所产生的力,结果减少了椎体间各个方向的移动,证实深部肌群在腰椎稳定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深部肌群中,回旋肌和棘间肌较小,作用也较小,多裂肌起自骶骨背面、胸腰椎横突,向上内方斜行,浅表部分止于上方3~4个椎骨的棘突,稍深的止于上方2~3个椎骨的棘突,最深的肌束连于其上方相邻椎骨,在腰部比较发达,对腰椎稳定性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很多学者对多裂肌进行的研究发现,多裂肌肌梭内本体感觉传入信号传至中枢引起一系列的反射活动,使肌肉协同收缩,从而稳定脊椎。 棘上韧带能引起多裂肌的收缩,使1~3个腰椎节段紧张性增高,增加稳定性。可能引起棘上韧带损害的负荷可引起多裂肌的强力收缩,但循环负荷可引起多裂肌疲劳,肌力减退,增加腰椎不稳的危险因素。腰背痛患者腰骶椎本体感觉差,多裂肌肌梭传入纤维或中枢处理这一感觉的传入信号发生改变,导致腰椎的部分节段过度移位,引起损伤。 浅层与深层肌群在腰椎运动中的作用不同。Dofferhof等发现,与无负重行走相比,一侧负重行走时同侧多裂肌收缩时间缩短,髂肋肌的收缩在不同的个体表现不同,有的收缩时间缩短,有的则无收缩,而对侧髂肋肌收缩时间增长,多裂肌收缩无增长,故认为髂肋肌在腰椎侧弯中的作用较多裂肌更为重要。Wilke等对尸体腰椎模拟施以5对肌肉收缩产生的力(多裂肌向尾端、头端的力、髂肋肌和最长肌、腰大肌作用于横突、腰大肌作用于椎体),测量腰椎活动度的变化,发现多裂肌对腰椎活动度的影响最大。Danneels等发现正常人群在非对称性举重物的过程中多裂肌存在对称性收缩,而腰部髂肋肌的收缩两侧不对称。另有学者认为,多裂肌与髂肋肌在脊柱平衡中的作用不同,多裂肌主要对抗矢状面上的外力,而髂肋肌主要是对抗额状面的外力。 22、腹部肌群: 腹肌作为椎旁肌群的拮抗肌在腰椎稳定性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先天性腹肌发育不全的患者因失去了矢状面平衡可出现脊柱侧弯。腹肌收缩间接作用于脊柱增加脊柱稳定性的机制可能是:①增加腹内压,增加腰椎的紧张性,减轻椎体间的压力,如举重、跳跃等躯干背伸运动时;②增加了附着于腰椎棘突、横突上的胸腰筋膜的张力。前者作用点较弥散,后者则较局限,两者协同作用以维持腰椎的平衡。胸腰筋膜后层主要为背阔肌筋膜,附着于棘突,只维持矢状面的平衡;胸腰筋膜中层附着于横突,可维持冠状面及矢状面的平衡,特别是侧弯、举重物时。 各腹部肌群在腰椎稳定性中的作用不尽相同。Richard等认为在维持腰椎轴向旋转的稳定性中腹直肌起主要作用,其次为腹外斜肌。Chiang等的研究表明,腹直肌与腹内斜肌在避免脊柱侧方移位时的作用大。有的学者则认为仅有腹内斜肌起作用。另有学者认为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为躯干旋转肌,且互为拮抗肌,同时收缩对腰椎起稳定作用。也有很多学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腹横肌的研究上。腹横肌为腹部深层肌肉,自上而下起自第7~12肋的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前部的内唇、腹股沟外侧1/3,肌纤维向内横行移行于腱膜,参加腹直肌后鞘的构成,止于白线。虽然腹横肌为腹部阔肌中最薄者,但其纤维环绕腹部,经胸腰筋膜与各个椎体的横突、棘突相连,它的收缩增加了胸腰筋膜的紧张性。Hodges等记录了下肢活动时各躯干肌的肌电活动情况,发现腹横肌最早收缩,该收缩不因下肢活动方向的改变而改变。Gresswell等的研究也发现腹侧载荷突然增加时,腹肌收缩早于竖脊肌,其中腹横肌最早收缩。 当然,在腰椎的稳定性中,腹部肌群和背部肌群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作为腰部结构的组成部分,与腰椎形成一完整的整体,互相协调,共同保持腰椎的稳定性,以利于腰椎在各向面上的平衡。也有观点认为,正常人围绕中立位进行缓慢屈伸运动时,有些人表现为多裂肌的收缩贯穿全过程,保持一恒定的肌电活动,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竖脊肌的肌电活动随脊柱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人则表现为腹内斜肌贯穿全过程的收缩。Cholewicki等认为,不同个体可能利用不同的肌肉来稳定腰椎。 综上所述,与活动有关的躯干肌群对脊柱外源性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维持腰椎平衡需要椎旁肌群和腹部肌群的共同作用。躯干肌群的功能减退引起的腰椎不稳是腰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躯干肌在腰椎稳定性中的作用,对腰背痛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斜方肌 位于项、背部的浅层,一侧呈三角形,两侧合起来为斜方形。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止于肩胛冈、肩峰和锁骨外侧1/3,收缩时使肩胛向脊柱靠拢。该肌瘫痪时产生塌肩。 背阔肌 为全身最大的扁肌,位于背下部、腰部和胸侧壁。起自第6胸椎以下的全部椎骨棘突和髂嵴后份,肌束向外上方集中,止于肱骨的小结节嵴,收缩时使臂内收、内旋和后伸,如背手姿势。临床上常利用背阔肌制作肌皮瓣或肌瓣修复大面积缺损或用于心肌成形术,此时不会对正常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竖脊肌 位于背部深层,棘突两侧的纵沟内,为两条强大的纵行肌柱。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后份,向上分别止于椎骨、肋骨和颞骨乳突。竖脊肌收缩时使脊柱后伸,是维持人体直立的重要肌。 胸腰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绕竖脊肌,形成该肌的鞘;后层在腰部显著增厚。 胸肌 胸肌一部分起自胸廓,止于上肢骨,运动上肢,称胸上肢肌;另一部分起、止均在胸廓上,收缩时运动胸廓,称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 (1)胸大肌:位于胸前壁的浅层。起自锁骨内侧份、胸骨和第l~6肋软骨,肌束向外汇集,止于肱骨大结节下方。收缩时使肩关节内收、内旋和前屈,如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 (2)胸小肌: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可牵拉肩胛骨向前下。 (3)前锯肌:紧贴胸廓外侧壁,起自第1~8肋,肌束斜向后上,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收缩时拉肩胛骨向前紧贴胸廓,其下部肌束拉肩胛骨下角外旋,助臂上举。 胸固有肌 位于肋间隙,主要包括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起自上位肋下缘,肌束斜向前下,止于下位肋上缘,作用是提肋助吸气;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起止和肌束方向恰与肋间外肌相反,作用是降肋助呼气。 膈 膈(diaphragm)为分隔胸、腹腔的一块扁肌,封闭着胸廓下口。膈向上膨隆,呈穹窿状;周围部为肌性部分,附于胸廓下口;中央部为腱膜,称中心腱。膈,可分三部:胸骨部较薄弱,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肋内面;腰部以左右膈脚起自第2~3腰椎前面和第1腰椎横突。膈上有三个孔;在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裂孔;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约在第十胸椎水平有食管裂孔,在食管裂孔的右前方约在第8胸椎水平有腔静脉孔,各孔分别通过同名结构。 膈是重要的呼吸肌。它收缩时,膈的膨隆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舒张时,膈的膨隆部升复原位,胸腔容积缩小,引起呼气。若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使腹压增加,有协助排便、分娩等功能。 腹肌 腹肌参与组成腹腔的前壁、侧壁和后壁,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 前外侧群 (1)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的一对长带状肌,表面被腹直肌鞘包裹。该肌被3~4陈横行的腱划分隔成多个肌腹。 (2)腹外斜肌:为一宽阔的扁肌,位于腹前外侧壁的浅层。肌束自外上斜向前内下方,在近腹直肌外侧缘处和髂前上棘水平以下移行为腱膜,经过腹直肌的前面,参与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其下缘张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间,增厚并向后卷曲形成腹股沟韧带。 (3)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上部肌束行向前上与腹外斜肌的肌束交叉。全部肌束行至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腱膜,并分为两层,包绕腹直肌,终于白线。 (4)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束向前内横行,延为腱膜,经腹直肌后面终于白线。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缘游离,呈弓形跨过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弯向后下止于耻骨梳。在男性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最下部发出一些细散的肌束随精索降入阴囊,包绕睾丸,称提睾肌,收缩时可上提睾丸。 腹前外侧群肌有保护和固定腹腔器官的作用,收缩时缩小腹腔,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和分娩。腹肌收缩时还可使脊柱作前屈、侧屈和旋转等运动。 后群 为位于腹后壁的两块肌:腰大肌和腰方肌,前者后述。腰方肌位于腹后壁腰椎两侧,呈长方形,收缩时使脊柱侧屈。 肌间结构 (1)腹直肌鞘:是腹前外侧群三块扁肌的腱膜包裹腹直肌而成的腱膜鞘。其中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结合构成鞘的前层,腹横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结合构成鞘的后层。 (2)白线:为腹前壁正中线上的一条腱膜带,由三对扁肌的腱膜在中线相互交织而成。 (3)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为腹前壁三层扁肌间的一条斜行裂隙。该管长约4~5cm,有内外两口,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为腹横筋膜向外突出而成;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皮下)环,为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孔。此管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为腹壁的薄弱区,是疝的好发部位。 腹部筋膜 包括浅筋膜和深筋膜。浅筋膜富含脂肪,肥胖者脂肪更多,为人体脂肪贮存的主要部位;深筋膜包被腹壁各肌,其中紧贴于腹横肌和腹直肌鞘深面者,称腹横筋膜。。 会阴肌 会阴肌是指封闭小骨盆下口的诸肌,主要有肛提肌,会阴浅、深横肌,尿道括约肌等。肛提肌呈漏斗形,封闭小骨盆下口的大部分。肛提肌及覆盖于其上、下面的盆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盆膈,膈内有直肠通过。肛提肌承托盆腔脏器,并对肛管、 有括约作用。会阴浅、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为封闭盆膈前下部缺口的肌,其中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及其上、下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形成尿生殖膈。膈内男性有尿道、女性有尿道和 通过。
从人体结构来说,骨盆处于中间,起着承上启下。且骨盆并不单是一个骨性结构,其内包绕着很多东西,比如女性的子宫、膀胱、直肠等。骨盆就像一个蓄水缸,装满了水,无论前倾、后倾还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侧倾,都会使这些“水”流出来,造成结构和功能上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骨盆的健康。
什么是骨盆侧倾
骨盆侧倾往往并不是骨盆的结构歪斜,而是因肌肉张力导致的不平衡。
从正面观测时,左右髂嵴的高度不平衡,这就会使得一侧骨盆升高,另一侧自然下降,上升和下降会同时进行;也常常出现一侧腹肌收缩,脚跟即将抬起的姿势,这时会发生腰椎弯曲。
造成骨盆侧倾的原因有哪些
骨盆侧倾一般是由不良习惯和发力不均造成的,如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站姿,当身体处于站立位时,人体盆骨上侧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及后腹部的腰方肌与同侧盆骨下方的臀中肌、臀小肌的对称力量失衡。
具体来说就是,盆骨上方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及腰方肌将盆骨往上提拉,对侧骨盆下方的臀中肌、臀小肌将盆骨往下方拉,这就导致了骨盆朝一个方向的侧倾。
骨盆倾斜的影响及自我检测
骨盆侧倾常伴随脊柱侧倾,高低肩,歪头等症状,甚至可能引起腰痛,直接影响身体在冠状面上稳定,造成活动不稳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运动。
1、引起长短腿
我们正常人的两条腿基本是是同样长的。当一侧盆骨出现向上倾斜,身体为了保持稳定,同侧的腿部骨骼就会被盆骨带着往上提拉,从而出现两腿长短不一。同时,腿短一侧的骨盆向上侧倾,导致腰方肌、髂腰肌、耻骨肌紧张,大腿内收,内收肌紧张,阻止内收的外展肌无力,同时伴随腿短侧骨盆的前倾。
检测方法
方法一:在仰卧位下,两只手触诊双足内踝,然后自然坐起观察两内踝的是否平齐。如果两内踝平齐则可能不是长短腿,这时与骨盆关系不大,如果两内踝一上一下,则可能是骨盆侧倾引起的长短腿。
方法二:俯卧位下被动屈膝,看两侧足的高低。
方法三:在俯卧位下用一个卷尺直接测量左右腿的长度,起点是肚脐,止点在内踝。
2、引起脊柱侧弯
当骨盆向一侧倾斜时,脊柱就会往另一侧倾斜以保持身体平衡。在这种体位下,就会引发高低肩及身体左右侧肌肉不平衡。同时伴随腰椎侧弯,胸椎、颈椎的关节不正,进而影响脊柱导致脊柱侧弯。
检测方法
取站立位,放松,两手自然下垂,面对镜子观察自己的左右肩膀高低不同;或者手触诊两侧肩胛骨下角是否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等。
骨盆侧倾的肌动学分析
使骨盆升高的肌肉:
同侧腹肌,腰方肌、腰大肌、内收肌,竖脊肌、背阔肌等肌肉短缩
使骨盆下降的肌肉:
对侧臀中肌、臀小肌短缩,腹肌被拉长或外展肌无力
骨盆侧倾的改善方法
由上述骨盆侧倾肌动力学分析,对于骨盆升高侧,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会松解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腰方肌、竖脊肌、腰大肌、内收肌、背阔肌等;对于骨盆降低侧,则应该松解臀大肌、臀中肌。
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可以自行训练的方法呢?
下面介绍几招康复训练方法,只需要一个泡沫轴就可以完成!
泡沫轴放松腹肌
动作要领:侧卧位,放松侧的上肢前屈,另一侧上肢保持自然放松,双腿腿保持自然伸直,用泡沫轴在髂骨和平齐乳头的位置上方来回滚动
强度要求:每组训练3-5min或至酸胀感下降,每天两组
注意事项:在做训练过程中身体保持中立位不要旋转,呼吸保持顺畅不要憋气
泡沫轴放松背阔肌、竖脊肌
动作要领:体位仰卧位,上肢置于头后方,下肢屈髋屈膝。用泡沫轴放在背部下方来回的滚动
强度要求:每组训练3-5min,或至酸胀感下降,每天两组
注意事项:如果有腰间盘突出症状要慎用,因为泡沫轴在滚动的过程中是不稳定的,可能会加重症状。还要注意自然地缓慢呼吸,运动时候请勿憋气
泡沫轴松解髂胫束
动作要领:体位侧卧位,用泡沫轴放在背部下方来回的滚动
强度要求:每组训练3-5min,或至酸胀感下降,每天两组
注意事项:在训练过程中如果腰部有不适感,训练强度要减轻,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在训练过程中注意自然地缓慢呼吸,运动时候请勿憋气
松解之后,当然还要进行强化!
臀中肌的强化
蚌式益处:提高骨盆的稳定性,强化髋部外旋特别是臀中肌和外展肌的能力
动作要点:侧卧,屈膝。弹力带套在膝关节以上大腿上方,保持骨盆的稳定性。呼气,上方的膝盖向上打开;吸气,缓慢还原
看到这里,被骨盆侧倾困扰的朋友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试上一试了?其实,无论今天讲的骨盆侧倾还是之前推送过的骨盆前、后倾,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体姿体态引起的。因此,在平时生活中,树立正确意识,端正体姿体态,才能真正从根源上解决骨盆倾斜问题的发生。
姚君弘-均衡整膜疗法视频集锦
均衡整膜疗法班8月26北京开班
本班重点讲授面部微整、局部塑型、部分疼痛及内科疾病的治疗和调理等,内容丰富!温馨提示名额有限,预约从速,预约热线:18911724358
均衡整膜疗法--是建立在体态、体姿的文化内涵之上,以如何辨识失衡,如何形成符合手法治疗机制的整体均衡的美容观,如何达到既调整体内的平衡,又达到了美容的目的,由内而外调整人体平衡!
▲探求徒手美容技法背后的文化内涵;
▲思考徒手美容技法的发展愿景;
▲发掘徒手美容技法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尽其精微,乃至广大,重视细节!
各位同仁,您在临床治疗中或为客户调理时会经常或者偶尔遇到“反弹”现象吗?比如鼻子歪了,为什么正回来了,过几天又再回去?皱纹去掉了,为什么又回来了?病痛解除了,为什么很快又犯了?为什么???
因为您可能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表面现象”,实际上,体表的偏歪或病态不是孤立的,解决表象的问题,关键在调整人体内部的平衡!当我们外部表象出现问题时,实际上是我们内部系统在“求救”!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把外部问题解决了,实际上只会造成内部系统的问题更加严重!
因此,建议您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由内而外解决方案---姚君弘均衡整膜疗法!
美容已成为目前手法界所关注的一个时尚话题,均衡美容是建立在体态、体姿的文化内涵之上的,是以如何辨识失衡,如何形成符合手法治疗机制的整体均衡的美容观,如何达到既调整体内的平衡,又达到了美容的目的,是当今世界美容界思考的研究的课题!
背部肌肉锻炼出来了,会让人的身材变得更有型。那有背部肌肉训练要领及锻炼方法是什么呢?我从背部肌肉、背部训练要领、基础动作等方面入手,和您分享一下背部肌肉训练要领及锻炼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锻炼背部肌肉
背部肌肉
谈训练动作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我们要训练的肌肉,以及它们的功能。主要的背部肌肉包括:
竖脊肌: 又称骶棘肌,包括髂肋肌、最长肌、棘肌,是负责伸躯干的主要肌肉(使躯干后部靠近双腿后部)。在硬拉和山羊挺身等动作中,竖脊肌会积极参与。
背阔肌: 背阔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肩部伸展、内收、内旋。在所有拉类动作中,背阔肌都会参与,无论是水平拉类动作(如划船),还是垂直拉类动作(如引体向上)。垂直拉类动作对背阔肌的刺激更强烈。
菱形肌: 菱形肌是位于肩胛骨之间的深层肌群。主要功能是使肩胛骨内收或者叫缩回(使肩胛骨向后拉)。在垂直和水平拉类动作中,菱形肌都会积极参与。水平方向的划船对菱形肌刺激更大,因为肩胛骨缩回的幅度更大。
斜方肌: 这块钻石形的肌肉非常有趣。它的肌纤维有几种不同的走向,根据募集的肌纤维的不同,它能够做出几种不同的动作。健身房里最常见的斜方肌训练动作都是针对上部的,上部的主要功是上抬肩胛骨和锁骨。主要的训练动作是各种耸肩。体积较小的肩胛提肌也能够帮助上抬肩胛骨。斜方肌中部的功能是(和菱形肌一起)使肩胛骨缩回。所有肌纤维同时收缩,也能够帮助肩胛骨缩回。最后,斜方肌下部的功能是使肩胛骨下压(向下拉动肩胛骨)。
背部训练要领
1、反手引体向上是指掌心朝向身体,正手引体向上是指掌心向外。
2、在垂直拉类动作中,背阔肌参与更多;在水平拉类动作中,菱形肌和斜方肌中部参与更多。一般说来,做动作时,躯干越接近垂直,背阔肌参与越多;躯干越接近水平,菱形肌和中背部肌肉参与越多。要全面、平衡地发展背部,这些知识很重要。
3、在最低点伸展,在中点(顶点)挤压,想着以肘拉动重物。这听上去很简单,但我敢打赌,有95%的训练者在背部训练中动作幅度不足。这就像有些人用半蹲代替深蹲一样,他们想利用大重量来显示自己,而不关心做出正确的动作。
要想自起点到嵌入点充分发展肌肉,全程动作是必需的。在起点和终点,使得背部保持紧张的同时伸展,在中点(顶点)挤压,以确保正确完成拉类动作。
想着以肘拉动重物能够帮助我们专注于利用背部肌肉而不是手臂肌肉。把你的手臂想象成钩子,即可减少手臂的参与,有效刺激背部肌肉。
4、做动作时总是保持挺胸。如果你在意下背部健康的话,这一点在所有动作中都非常重要。做动作时,抬高胸腔,保持挺胸。这会使得脊柱保持自然的曲线。背部在负重时弯曲是导致下背部损作的首要原因,因此做动作时要使脊柱保持自然的曲线。
如果你难以理解这一点,可以想想自己在海滩上的样子。男人(以及一些女人)想要展示自己的肌肉,他们自然会抬高胸腔,或者使胸部张开。进行重物训练时,想着这种“肌肉海滩”反应,因为它能够保持自然的脊柱姿态。
5、采用大重量的基础背部训练动作,使肌肉平衡发展。背部不仅对于全身肌肉的平衡发展和力量的提高非常重要,还能够帮助你避免损伤。你一定见过很多塌肩的、有肩撞击综合症的、有肌腱炎的训练者。如果他们能够像训练胸部和肩部那样认真训练背部,很多人都会痊愈。强壮的肩胛骨缩回肌和下压肌对于保持肩部健康和上肢体姿非常重要。
6、专注于动作。发达的背部属于善于思考的人。你必须专注于动作,因为你无法看到背部肌肉。
背部肌肉训练基础动作
对于背部而言,大重量的基础动作是永远不能忽视的。
宽握正手引体向上
它能够有效发展背部宽度。它是发展背阔肌(尤其是上部)的最有效动作。宽握正手引体向上也能够发展大圆肌——一块靠近背阔肌上部的较小的肌肉。
采用正握,握距大于肩宽,手臂放松,悬垂。在最低点,挤压背阔肌和中背部,以肘拉动身体上移。身体稍微后倾,使得背部向后弯曲,这样有助于优化移动轨迹。你可以上拉至下巴高于横杠或上胸触杠。挤压、保持一秒,然后使身体有控制地下落,直至充分悬垂。
胸骨反手引体向上
胸骨反手引体向上出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我不确定有多少人把它加入了训练计划。原因有二:1、他们不知道这个动作;2、胸骨反手引体向上很困难。胸骨反手引体向上是一个很棒的动作(尤其适合忙人),因为它兼具反手引体向上和划船的价值。
起始动作与标准反手引体向上相同。采用反握,握距与肩同宽,悬垂。挤压背阔肌和中背部肌肉,以肘拉动身体上移。在中途,使身体积极后倾至接近水平,使得接下来的半程接近于划船动作。在最低点伸展,在顶点充分挤压中背部肌肉。这个动作几乎能刺激到上背部的所有肌肉。
哑铃划船
想提高背部厚度的人都不应忽视哑铃划船。这个动作难度小,只要你足够专注,可以迅速提高训练重量。使用哑铃与杠铃相比,不仅有助于发展单侧力量,还能够加大动作幅度,因为哑铃可以比杠铃更靠近身体。
有一次,我指导的一个排球选手说,她早已知道如何做哑铃划船了。我请她演示一下,她说:“它就好像启动割草机一样。”她把另一侧膝部置于训练凳上,做出了我所见过的最丑陋的划船动作!她利用了每一块肌肉来做这个动作,就是没有用到中背部和背阔肌;她转动脊柱,利用惯性完成动作,我都奇怪她怎么没有出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
我的哑铃划船动作与大多数人的`做法稍有不同。站在一个稳固的物体后方约两英尺处,空着的那只手置于该物体上。让哑铃悬垂,伸展背部肌肉。以肘部拉动重物上移,直至接近下腹部。挤压中背部,然后回到起点。由于双脚都位于地面上,身体会更加稳定,更强的稳定性意味着更大的重量,更大的重量意味着更快生长。
V形握柄划船
这是我喜欢的混合动作之一,它兼具俯身划船(大重量)和V形握柄划船(译注:指钢索划船)的价值。因为俯身划船可以使用大重量,V形握柄划船的动作轨迹更靠近身体,加大了动作幅度。将杠铃的一端抵在墙角,将V形握柄置于杠铃另一端下方。使用比较小的杠铃片,这样可以加大动作幅度。
动作与俯身划船相似,只不过使用V形握柄时,你采用的是对握。双膝微屈,在整个动作过程中确保挺胸。在最低点使手臂充分伸展,以肘拉动重物上移,直至靠近肚脐,挤压背部。然后使重物有控制地下落,回到起点。
硬拉
硬拉是发展下背部肌肉的最佳动作:一方面,它能够发展竖脊肌;另一方面,大重量硬拉能在合成代谢方面产生很大影响。要发展竖脊肌,站位较窄的传统硬拉更加有效;而相扑硬拉则能够发展整个后侧链条(臀部、腘绳肌、竖脊肌等)。
我相信每个读者都听说过硬拉时背部受伤的人。在这方面,硬拉和深蹲一样:如果你的动作不标准,或者使用的重量太大,就有可能受伤。问题在于,很多人听说了这类意外之后,就决定放弃那些真正能够提高力量和肌肉的大重量的基础动作。硬拉和深蹲有可能是最有利于发展力量的两个训练动作了。
为发展背部肌肉,我建议你采用传统硬拉。双脚相距比较近,使胫骨处于铃杆后方两三英寸处。俯身时,胫骨将会自然前移,轻触铃杆。重心置于脚跟,挺胸。如果你没有挺胸,你的下背部很可能会弯曲,有可能导致受伤。
深呼吸,使腹部和下背部保持稳固,脚跟蹬地,同时以肩部向后拉动重物。当你向上、向后拉动重物时,你可以想着挺胸,挤压臀肌。由轻重量开始练习,完善技术,然后逐渐加重。
山羊挺身
山羊挺身是纯粹的下背部训练动作,也就是说这个伸躯干的动作将大部分负荷施加在了竖脊肌上。
下面是做法。在罗马椅上俯卧,髋部顶端应该超过凳面中点,躯干悬垂并与双腿垂直。挤压竖脊肌,抬高上体,直至上体与下肢成一条直线,或者稍高一点。在顶点挤压,保持一瞬间,然后使身体有控制地下落,回到起点。要使用重物,可以将一个杠铃片抱在胸前,或者双手持一个哑铃,置于头部后方。
深蹲
你说什么?深蹲不是背部训练?我要说:即使深蹲不是发展(背部)力量与肌肉的最佳动作,它至少也排在前3名之内。
我曾到西部杠铃俱乐部在Dave Tate和路易·西蒙斯的指导下训练过几次。那里的运动员都有着发达的、厚实的背部肌肉。这些人可以深蹲800磅,900磅,甚至1000磅以上。想想看,如果你的背部能够支撑住那么大的重量,你的背部肌肉会有多么发达?更不用说深蹲这样的重量了。
深蹲使用的肌肉很多,在合成代谢方面影响很大,而且有助于提高骨密度。
本文不具体介绍深蹲动作了,这种工作还是交给Ian King或Dave Tate吧。你只需要记住,如果你想提高力量、健康和肌肉,你最好把深蹲加入训练计划。
倚墙滑动
你们大多数人可能从未听说过这个动作。这个动作并不是用来发展肌肉体积的,它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以背部的小肌肉和被忽视的肌肉为目标的训练动作。
我们此时关注的是肩胛骨缩回肌(斜方肌中部和菱形肌)和肩胛肌下压肌(斜方肌下部)。如果这些肌肉软弱无力或未被募集,就会导致肩部向前塌。在那些上体疼痛和功能不良的病人当中,这种体姿最为常见。他们的胸部肌肉过于紧张,中背部肌肉软弱无力,这种情况早晚会导致受伤。而这个简单的训练动作能够帮助你改善体姿和运动能力。
直立,上背部和屁股靠墙,双脚前移约18英寸。抬高双臂,使上臂与地面平行,前臂与地面垂直。双肘和双手靠墙。接下来,将双肘向后、向下拉。
刚开始,你会感觉很困难,所以不必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目标;当你感觉适应了以后,再逐渐增加强度。如果你的动作正确,你会感觉到肩胛骨之间的肌肉酸痛。
精彩推荐:七个练习背部肌肉的动作
在健身房里和一些会员交流时,发现不少人觉得背阔肌下部很难练到,尽管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动作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其实,很多时候,训练效果的差异就来自于一些动作细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关于下背阔肌的训练这个话题。
本文将和您分享以下内容:
背阔肌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哪些动作可以锻炼到下背阔肌
练下背阔肌时容易出现的3个细节问题及改善方法
背阔肌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肌肉起点:借胸腰筋膜起于T7~L5全部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及10~12肋面;
肌肉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拉"的功能(肩伸展、肩内收、肩内旋、肩水平外展);脊柱侧屈、脊柱伸展、同侧回旋、骨盆前倾,协助呼吸。
哪些动作可以锻炼到下背阔肌?
从背阔肌的解剖功能上我们可以看出来,要想练到背阔肌,主要就是做下拉和后拉(划船)这两类动作,不管是使用绳索还是使用杠铃、哑铃,这些动作的原理都是相同的。下背阔肌是整个背阔肌的一部分,所以,可以说大部分练背的动作都会练到下背阔肌,例如引体向上、宽握下拉、反握下拉、坐姿划船、杠铃划船、哑铃划船等动作都可以练到下背阔肌,只是每个动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为了更好地刺激下背阔肌,我们可以选择反握下拉,反握划船这些动作。当使用反握姿势的时候,肩关节为外旋状态,这样可以减少背阔肌上部肌肉的用力,所以这类动作更侧重于训练背阔肌的下部。我们反握的握距可以与肩同宽,这样在做动作时手臂可以更贴近身体,从而有利于对下背阔肌的刺激。
练下背阔肌时容易出现的3个细节问题及改善方法。
在练背的时候,由于个体的差异,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在此,我们只分析很多人容易出现的3个细节问题。
问题1,上半身过于后仰
以反握下拉动作为例,很多健身者为了去练到下背阔肌,他们会将上半身使劲向后仰,并且表示能够感觉到下背部收缩得很紧。但是,请注意,这个"下背部"并不一定就是下背阔肌。
当上半身用力向后仰的时候,首先发力的肌肉是竖脊肌,而不是下背阔肌,我们感觉到很紧张的部位主要是竖脊肌的腰椎段和背阔肌下部的胸腰筋膜而已。
上半身过于向后仰,还会给腰椎及腰部肌肉增加过大的压力,特别是使用大重量并且快速地做动作时,更容易造成腰部急性或慢性的损伤。
改善的方法:减小身体后仰的角度,甚至可以将身体坐直,在拉起重量之前,预先收缩腹部,尤其是腹部深层的腹横肌,并维持住腹部的刚性。腹部肌肉收紧后可以使脊柱向前屈,而且腹部保持的这种刚性能够增加腹压,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抗身体在向后仰时施加在脊柱上面的压力。
如果你还不太会收缩腹横肌,那么你可以收紧盆底肌(也就是我们平时在憋尿时会使用到的肌肉),同时将肚脐向后收,将肚脐朝腰部靠拢,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活腹横肌。
问题2,动作的角度偏上
有些健身者在练背时,关注了向心收缩阶段用力将背阔肌收紧,却忽略了动作角度的精准性。例如,在练反握下拉或者坐姿划船动作时,如果绳索下拉的角度偏上,就更多的练到了背阔肌上部和中部,背阔肌下部并没有达到充分收缩,所以背阔肌下部自然就感觉比较弱。
改善的方法:加大动作行程,将横杆下拉到胸大肌下缘位置,稍停片刻后再有控制地还原。
问题3,动作的幅度过大
和第2个问题相反的是,还有些健身者的问题是动作的幅度过大,肘关节过于向后拉。这样的动作形式看起来好像可以使下背阔肌收得更紧,可是实际上,在这样的动作形式下,下背阔肌却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刺激。
当动作幅度过大时,会出现两个问题:
在进行下拉动作时,阻力的方向是向上的,肌力应该和阻力的方向相反才能很好地锻炼到下背阔肌。当肘关节过于向后拉时,肌力线是以肩关节为轴心呈弧线向上运动的,动作发力的方向和阻力的方向并不是相反的,所以下背阔肌的感觉会很弱,反而是肩胛上部的肌肉会感觉更强。
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由于久坐、长时间看手机等生活习惯,多少会有一些含胸、耸肩、头向前探等不良体态。当肘关节向后、向上运动得越多,肩关节就越容易向前移,特别是肩胛骨没有注意收紧的情况下,这样也会加重含胸、耸肩等不良体态。所以我们在健身的时候,更应该多注意姿势,不能因为练健身反而强化了不良体态。
因此,为了精准锻炼到下背阔肌,反握下拉正确的动作形式是:预先下沉并向后收缩肩胛骨,同时收紧腹部核心肌肉,将横杆下拉到胸大肌下缘位置,并控制好动作的幅度,肘关节指向地面或者略微向后即可。
很多高水平的健身者在练背的时候常常会采用大幅度的完全动作,这与上述内容并不矛盾,因为这是在基于他们良好的核心力量和肌肉募集能力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健身者尤其是新手来说,不能盲目模仿别人的训练方式,而是要更多地关注核心的稳定和正确的动作形式,这样才能安全、高效的取得进步!
结束语
背阔肌就像一棵倒立的圣诞树,而下背阔肌就是树冠部分。在这个圣诞节即将到来之际,但愿你能注意以上3个动作细节,开始点亮你的"圣诞树"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