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解剖学》读书笔记之26肩胛带周围肌群
1胸廓示意图右半边(图1-93)为后面观 ,从后面可见以下结构:
①斜方肌
斜方肌是由功能不同的3部分肌纤维组成:
※ 上方肩锁部肌纤维 (1):上提肩胛带,防止负重时肩胛带下降。还可使颈部过伸,并可在肩部保持不动时使头转向对侧。
※ 中部水平肌纤维 (1'):起于锥体,使肩胛骨内侧缘向中线移近2~3cm,并将肩胛骨压向胸廓,使肩胛带后移。
※ 下方纤维 (1''):斜向下内侧走行,将肩胛骨拉向下内方向。
这 3部分肌纤维同时收缩会产生以下动作 :
※将肩胛骨拉向内下方向。
※肩胛骨向上旋转(上回旋)20°,对外展运动所起的作用较小,但在搬运重物时,该运动起主要作用。
※防止肩下垂及肩胛骨远离胸廓。
②菱形肌
菱形肌向上和向内侧方向倾斜(2)。
※将肩胛下角拉向内上方倾斜,作用与菱形肌相同。
※将肩胛下角固定在肋骨上,菱形肌瘫痪时导致肩胛骨与胸壁分离。
③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3)向内上方倾斜,作用与菱形肌相同。
※可将肩胛内上角向内上方牵拉2~3cm(耸肩时)。
※搬重物时起作用,该肌肉瘫痪可导致肩胛带下垂。
④前锯肌 (图1-94,4')
图1-93可见左侧前锯肌前方以及胸小肌和锁骨下肌。
⑤胸小肌
胸小肌向前下方倾斜(5)。
※将肩胛带下拉,使肩胛盂面向下方(如在平衡木上运动时)。
※将肩胛骨拉向前方,使其后缘远离胸廓。
⑥锁骨下肌
锁骨下肌向内下方倾斜,几乎与锁骨平行(6):
※使锁骨和肩胛带下降。
※将锁骨内侧端拉向胸骨柄,借此保证胸-肋-锁关节面吻合良好。
2胸部轮廓示意图可见(图1-94):
※斜方肌(1)上提肩胛带。
※肩胛提肌(3)。
※前锯肌(4和4')位于肩胛骨深面,向胸廓后外侧延伸。它由两部分组成:
——上部分(4)水平向前,将肩胛骨向前外侧拉12~15cm,当向前推重物时,可以防止肩胛骨后移。前锯肌上束瘫痪后临床上很容易发现:如果患者靠墙站立,瘫痪侧肩胛骨与胸廓分离。
——下部分(4')向前下方倾斜,通过将肩胛下角向外侧拉,使肩胛骨向上倾斜,并使关节盂面向上。它可以使手臂屈曲外展,在搬重物时(如提一桶水)且上臂外展超过30°时,这部分前锯肌也起作用。
3在胸廓水平切面(图1-95)上 ,肩胛带显示得非常清楚,还可以观察到肌肉活动:
※右侧:前锯肌(4)和胸小肌(5)将肩胛骨拉向外侧,增加肩胛骨内侧缘和脊柱间的距离。胸小肌和锁骨下肌(未标出)将肩胛带下拉。
※左侧:斜方肌中间束(未标出)和菱形肌(1)使肩胛骨脊柱缘向脊柱靠近。菱形肌也可以上提肩胛骨。
练过瑜伽的人都知道,肩部的打开很重要,如果肩部太僵硬,很多体式是无法很好的完成的,比如常见的下犬式、幻椅式、战士1式,以及比较高难度的轮式、手倒立等。
因此,练瑜伽,开肩的练习必不可少,有很多肩部僵硬的伽人通过开肩的练习,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伽人表示,为什么练了那么多开肩的体式,肩部还是打不开?
其实,肩部打不开,不一定是肩部的问题,还有可能是胸部以及背阔肌太紧导致的。而如果是伽人肩关节打不开是因为胸部以及背阔肌的问题导致,那么开肩的练习练再多效果也不会很大。
所以,练瑜伽很重要,懂得原理,了解身体解剖科学练习练对更重要!今天,小一就来给大家从瑜伽解剖的角度来分析,肩关节打不开的三大原因,以及如何判断自己以及客户肩关节打不开,到底是哪一种原因导致的。
原因一:肩关节的活动度不够
不了解瑜伽解剖的伽人们,可能不知道肩部的活动度受限,也会导致肩关节打不开。那么,怎么判断呢?
仰卧在垫面上,屈双膝,双手臂向后向上伸展,正常的人体肩部可以打开到170-180度,贴靠垫面,而如果你的肩部打开小于170度,那么说明你的肩关节灵活度可能比较低,还有进一步的打开空间。注意检测时,整个躯干部位要保持中立位。
如果是这一类原因的伽人,瑜伽中开肩的练习可以多练习。参考练习点击蓝色字体《 瑜伽初学者要开肩,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
原因二:胸部肌肉太紧张
如果肩关节的活动度正常的,但是肩部依然受限,那么,很有可能是胸部肌肉紧张缩短,限制了肩部的打开。如何判断呢?
同样仰卧在垫面上,双手臂向后向上伸展,在保证躯干中立位的前提下,双手臂贴不到地面,但是如果突出肋骨,胸腔上提,双手又可以贴地。此时,可以判断肩关节打不开,可能是因为胸部肌肉(胸大肌和胸小肌)紧张缩短导致。
如果是这一类原因的伽人,就需要拉伸胸部肌肉,多做打开胸腔的瑜伽练习,而不是只做针对肩部的练习了。参考练习点击蓝色字体《 三个瑜伽小串联,开肩后弯打开胸腔背部就是这么简单! 》
原因三:背阔肌紧张
关于肩关节活动度不够以及胸部紧张导致肩部打不开,对解剖比较了解的伽人们,可能知道。但是肩关节打不开跟背阔肌紧张缩短有关,这个还真的没有听说过,事实上,因为此原因导致肩部打不开的伽人不在少数。
同样仰卧在垫面上,双手臂向后向上伸展,在保证躯干中立位的前提下,双手臂贴不到地面,但是如果腰部曲度增加,骨盆向前转动,双手又可以贴地。此时,可以判断肩关节打不开可能是因为背阔肌紧张缩短导致。
如果是这一类原因的伽人,那就需要拉伸背阔肌的瑜伽练习,而不是只做针对肩部的练习了。
以上,就是伽人们肩部僵硬受限的3大解剖学原因了,你是哪一种呢?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伽人肩部僵硬受限并不是一种原因导致,可能伴随着多种原因,伽人们要根据自己以及客户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TB瑜伽体系是继承传统瑜伽练习时,做了大胆的创新。我们打破传统体式的束缚,以训练为目的,用户体验为导向设计课程。TB YOGA的课程不仅有传统瑜伽的练习,还容入了非经典的功能训练以激活身体各部位肌肉功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让学员更好的走上瑜伽蜕变之路!
《功能解剖学》读书笔记之28肩关节外展生理学
虽然外展运动看似仅是牵涉两块肌肉,即三角肌和冈上肌的简单过程,但是对它们各自的贡献却一致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肌电图的应用,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J1970)。
三角肌的作用
根据Fick(1911)的研究,三角肌(图1-99和图1-100黑色十字部分)由7个功能单元组成(图1-101,经肌肉下方水平切面):
※前束(锁骨部)由2个部分组成:Ⅰ和Ⅱ。
※中束(肩峰部)仅1个部分:Ⅲ。
※后束(肩胛冈部)由4个部分组成:Ⅳ、Ⅴ、Ⅵ和Ⅶ。
这些功能单元对于单纯外展轴AA'的位置而言(图1-100前面观和图1-99后面观),显然可以明确的有,肩峰束(Ⅲ)是锁骨束Ⅱ的最外侧部分;位于外展轴外侧的肩胛冈束Ⅳ自肩外展运动开始即发挥作用(图1-101)。另一方面,当上肢下垂于身体两侧时,其他组成部分(Ⅰ、Ⅴ、Ⅵ、Ⅶ)可以作为内收肌,因此,后者可以作为前者的拮抗肌。在外展运动过程中,仅仅当它们逐渐移近外展轴AA'时才开始外展。后者的这些肌束存在着相反的功能,这将取决于运动的起始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考虑外展程度,可以发现部分肌束(Ⅵ、Ⅶ)通常作为内收肌。
Strasser(1917)等都同意这个观点,但注意到 当外展过程发生于肩胛骨平面 ,即肩关节屈曲30°,围绕与肩胛骨平面垂直的轴BB'运动时(图1-101), 几乎整个锁骨束自运动起始就是外展肌 。
肌电图研究发现在外展运动中,肌肉的不同部分都相继被动员参与运动,内收作用一开始越强的肌纤维,它们被动员参与运动的时间就越晚,就好像它们都是受中枢开关控制的一样。因此,外展肌束并非被它拮抗的内收肌束所抑制。这就是Sherrington交互神经支配的一个例子。
在单纯外展运动中, 肌束被动员参与运动的先后次序如下:
1肩峰束Ⅲ。
2肌束Ⅳ和Ⅴ随机被动员参与运动。
3最后,外展到20°~30°后肌束Ⅱ被动员参与运动。
在屈曲30°的外展运动中:
1一开始,肌束Ⅲ和Ⅱ就开始收缩。
2肌束Ⅳ、Ⅴ、Ⅰ随后起作用。
在联合外展运动的肱骨外旋运动中:
1肌束Ⅱ一开始就收缩。
2肌束Ⅳ、Ⅴ直到结束才收缩。
在 联合外展运动的肱骨内旋运动 中,肌肉收缩的顺序相反。
概括起来,三角肌在最初外展时就起作用,凭其自身就能完成整个外展运动。根据 Inman 的研究,外展 90°时三角肌可以达到最高效率,产生的力量相当于上肢的 82倍。
本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后部)、小圆肌、大圆肌、背间肌。皮肤由腋神经发出的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三角肌深面的血管神经束有旋肱前、后血管和腋神经。腋神经为臂丛后束的分支,与旋肱后动脉一起通过四边孔,在三角肌后缘中点,紧靠肱骨外科颈后面走行。所以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肩关节脱位时,都可以影响腋神经而导致三角肌麻痹和三角肌区域感觉消失。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三角肌筋膜,入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后部和小圆肌。经旋肱后动、静脉及腋神经等形成的血管神经和肱骨外科颈之间。深抵肩胛下神经支配的大圆肌和胸背神经支配的背阔肌。
环转运动结合了3个轴向(图1--20)的基本运动,具有最大活动范围。手臂的空间活动轨迹可以用1个圆锥体来表示。它的顶点位于肩部中心,它的边与上臂全长相等,但它的底边由于躯干阻挡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圆圈。这个圆锥体在空间内可分为很多个扇形区,可以使手抓物体并送入口中而无需移动身体。
图1-20用红色表示指尖划过的轨迹,由于躯干的影响而使圆锥形基底的环出现变形。
3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汇聚到肩部中心的一点上:
※平面A:矢状面,或旁矢状面,因为真正的矢状面与躯体长轴一致,这是屈曲伸展运动的平面。
※平面B:冠状面,与背部平面相平行,是外展内收的平面。
※平面C:水平面,与身体长轴垂直,这是水平屈曲伸展的平面,仅发生于水平面。
环转运动开始于参考位置,即上肢垂直于身体两侧,锥体基底穿过扇形区Ⅲ-Ⅱ-Ⅳ-Ⅴ-Ⅳ。锥体内上肢可达扇形区Ⅰ,扇形区Ⅶ和Ⅷ(未标出)在肘关节屈曲后可以达到。因此手可以到达身体各个部位,这使人比动物能有效地妆饰自己。
沿手臂延伸的红色箭头代表环形运动圆锥的轴,差不多与肩关节的功能位置(图1-21)及关节周围肌肉的平衡位置相对应,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肩部和上肢骨折后采用这一动作的要求(图1-22)。双上肢在躯干前的两个可达扇形区可以部分重叠,也能满足这一需要,即让手能够在立体可视范围内协同工作,双眼在超过90°扇形区的可视范围内有重叠也能产生这一结果。因此,可视范围和(上肢的)可达扇形区几乎精准地相重叠。
这种一致性是由发育过程中枕骨大孔逐渐下移而实现的,而爬行动物的枕骨大孔在颅骨后方。因此,人类的颈椎垂直,使得脸部可以向前看,眼睛可以扫视与身体长轴垂直的方向,而爬行动物的视觉方向与躯干轴一致。
《功能解剖学》读书笔记之10肩关节复合体
第1组:含2个关节。
1盂肱关节(狭义上的肩关节):是解剖上真正的关节,带2个透明软骨组成的关节面,是这一分组中最重要的关节。
2第2肩关节(三角肌下关节):不是解剖上的而是生理上的关节,由2个相互滑动的面组成。力学上第2肩关节与肩关节相连。因为任何后者的运动都会带动前者的运动。
第2组:含3个关节。
1肩胸关节:也是一个生理上的关节而不是解剖上的关节,是这一分组中最重要的关节,但功能上又离不开其他2个关节,其他2个关节在力学上与肩胸关节相连。
2肩锁关节:是一个真正的关节,位于锁骨外侧端。
3胸肋锁骨关节:是一个真正的关节,位于锁骨内侧端。
※第1组:一个真正主要关节和一个假关节。
※第2组:一个主要“假关节”和2个与力学性能密切相关的真正关节。
每一组关节在力学上都是相互联系的,即功能上相互协调。并且2组可协同运动,根据运动类型不同,每组起到的作用大小也不同。
《功能解剖学》读书笔记之33肩关节内收和伸展
1肩关节内收肌群 (图1-114前面观和图1-115后外侧观,2幅图的比例相同)包括: 大圆肌 (1)、 背阔肌 (2)、 胸大肌 (3) 和菱形肌 (4)。
图1-117的2幅嵌入图,阐述了在这两对肌肉的作用下,内收运动的产生过程:
※图1-117a:菱形肌(1)和大圆肌(2)的协同作用对内收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如过大圆肌单独收缩且上肢对抗内收运动,肩胛骨就围绕在其上的轴(十字叉标出)向上旋转。菱形肌收缩可防止肩胛骨的这一旋转,并使大圆肌带动手臂内收。
※图1-117b:背阔肌(3)这块强大的内收肌收缩时,肱骨头向下移位(黑色箭头)。肱三头肌长头(4)这个比较薄弱的外展肌可以同时收缩,以抵抗肱骨头向下移位,并使肱骨头上举(白色箭头)。这是另一个拮抗-协同肌肉共同作用的例子。
2肩关节伸展肌群 (图1-116,后外侧观)可以在2个平面上产生伸展运动:
1肩关节的伸展:
——大圆肌(1)。
——小圆肌(5)。
——三角肌后方肩胛冈部肌纤维(6)。
——背阔肌(2)。
2通过内收肩胛骨,使肩胛胸壁关节伸展:
——菱形肌(4)。
——斜方肌中部肌纤维(7)。
——背阔肌(2)。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小菱形肌。皮肤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致密, 纤维呈束状, 束间有少量脂肪。针经皮肤、皮下组织, 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筋膜入该肌, 依序深进其深面的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相重叠部分。前肌为副神经支配, 后肌为肩胛背神经支配。
功用解表宣肺。
主治病症
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吐血;
2 其它:视力减退,肩背疼痛等。
刺灸法
刺法: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注意不可深刺, 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肩中俞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在背部,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另说“大杼旁二寸”(《医学入门》)或“肩外俞上五分”(《针灸集成》)。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及副神经,深层为肩胛背神经及颈横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唾血,项强,肩背疼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