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肌肉萎缩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般情况下肌肉萎缩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第1张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多由肌肉本身疾患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致,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一、神经源性肌萎缩,前角病变、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的病变等均可引起神经兴奋冲动的传导障碍。

二、肌源性肌萎缩,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肌营养不良。两大类主要因素可以引起肌萎缩,神经受损称神经源性肌萎缩,肌肉本身的疾病称肌源性肌萎缩。

三、废用性肌萎缩,常见的原因为废用,营养障碍和中毒。从而使部分肌纤维废用,产生废用性肌萎缩。

四、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故因年龄过大或患重大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形成肌肉萎缩。一旦形成肌肉萎缩,很难治愈或无法治愈!

肌肉萎缩临床表现:龙骨两侧肌肉、膀肌、背肌等肌肉和纤维,出现明显消瘦和萎缩,甚至丧失飞行能力!肌肉萎缩,属于肌病和运动神经元病,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萎缩。

如果是病原性萎缩就去医院z接受治疗。

如果是因为长期不锻炼而引起的,可以进行一些专项训练来刺激肌肉生长!保持肌肉活跃度。

可以参考囚徒健身一书里面的背部训练动作:站姿引体、水平引体、标准引体向上等动作。

1肌肉萎缩可以用中频或低频的电刺激以及针灸或者电针灸、推拿,再配合神经营养药。

2积极康复运动。肌肉萎缩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经过正规的运动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后遗症。不应忽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以免患者肌力恢复正常,但遗留异常运动模式。

3肌肉协调性训练。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肌肉萎缩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

肌肉萎缩的原因,临床上分为神经源性肌肉萎缩以及肌源性肌肉萎缩两种。

1、神经丛、前角病变、神经根、周围神经的病变等神经兴奋冲动的传导障碍,使部分肌纤维废用,产生废用性肌萎缩。另一方面当下运动神经元任何部位损害后,其末梢部位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交感神经营养作用减弱而致肌萎缩。

2肌肉本身疾病,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带或面肩肱型的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形态学检查证实为脊髓型肌萎缩。

注意事项:

1、肌萎缩患者早期可以采用含有大量磷脂和微量元素、高蛋白、维生素的食物,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如山药、黄芪、白莲等。

2、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促使肌萎缩发展。

3、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4、锻炼要适度。忌强行进行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5、防治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肌萎缩患病情反复或加重。肌萎缩患者维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复的基础。

一、肌肉萎缩怎么办

1、药物治疗

西药治疗

最常见的就是西药治疗,一般患者也都会选择西药,因为西药的治疗见效快,使患者患处疼痛感迅速减轻,例如阿米替林、卡马西平等止疼药,但是时间久后,对人的依赖性很大,很多患者因为长期依赖西药,导致终身都要服用药物。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一直以疗效好着称,很多名贵的中草药,例如人参、当归等都对肌肉萎缩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中药的药效见效比较慢,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会有显着的效果。在吃中药的同时,患者也需要补充维生素,尤其是补充维生素B1、B6和B12。

2、按摩推拿治疗

捶击患处双侧

双手握空拳,反复的前后捶击患处双侧,每次大概捶击二十次左右。

按摩患处

需要将双手摩擦发热,然后按摩患处,每次按摩大概半小时左右,且应该早晚各一次。

推拿患处

用手掌的根部,上下推拿患者患病处,动作需快速且用力,待患处发热后为止,建议早晚各一次。有助于活血通络。

二、肌肉萎缩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

肌肉萎缩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忌烟酒,忌辛辣、油腻的食物。需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以补充患者体内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需要摄入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例如鸡蛋、豆浆、牛肉和鱼等,合理搭配饮食可以使患者肌肉充分吸收营养,使患者病情好转。

2、避免过于疲劳

肌肉萎缩患者是需要适当的运动的,但是不能过于疲劳,这样会使患者肌肉过于刺激,严重时还能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114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