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技巧动作名称及图解如下:
1级(4-5岁):行走、音乐反射、手指扩张、手臂运动、弯曲、转身、前腿压、双吸、足位、头部运动、手臂摆动、跳跃、平步、游戏。2级(5-6岁):行走敬称、音乐反射、手位、钩伸、提腰、松腰、侧开腿、推、扭、头动、半蹲、跳蛙、走鸡、游戏、模仿、想象。
3级(6-7岁):吸收跳步和敬礼、音乐反射、波、弓、钩伸脚、吸伸腿、吸腿、手、松肩、半蹲、重脚走、鸭走、跳走、步走、模仿想像。
4级(7-9岁):二拍舞、三拍舞、单手位、挥手、交叉压身、张开嘴、前提、后提、抱腿、压腿、前踢、后踢、脚位、断步、断臂、小舞、打节拍练习、藏舞、东北秧歌、尾动作。
中国舞的基本动作要素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
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翘袖折腰”、唐代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中国民间舞的“辗、拧、转、韧”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第一级;
地面:
1、坐姿
2、头的动作
3、肩的动作
4、勾绷脚
5、吸抱腿
6、前压腿
7、掰膀子
8、压腿
9、弯腰
中间:
1、站姿。
2、叉腰。
3、手臂基本位置。
4、半蹲
5、提压脚。
6、行进步。
7、平踏步。
8、蹦跳步。
9、小跑步
第二级;
地面:
1、勾绷脚
2、压胯
3、吸腿
4、前抬腿
5、扳小燕
6、跪下腰
中间:
1、大八字步
2、大八字步半蹲
3、手臂大小波浪
4、移动重心练习
5、碎步
6、侧踵步
7、半脚尖走步
第三级;
地面:
1、勾绷脚
2、抬腿(前、侧身旁抬腿45度)
3、压腿(前、旁、后单腿压腿)
4、大踢腿(前、旁)
5、背肌
6、掰膀子
7、腰(躺地顶腰)
把杆(双把)
1、正步蹲
2、正步绷脚
3、半脚尖(正步位)
4、正步吸腿90度
中间
1、手位:单按掌、单托掌、单山膀
2、脚位:丁字步
3、正步小跳
4、吸跳步(2拍舞步)
5、横追步
6、跳踢步(后)
第四级;
地面;
1、勾绷脚(环动)
2、吸伸腿(前、旁90度)
3、横、坚叉
4、搬 腿(前、旁)
5、大踢腿(前、旁、后)
6、掰膀子
7、腰(站下腰)
把杆(双把)
1、一位绷脚
2、半蹲(一、二位)
3、一位擦地(旁)
4、腰(胸腰、旁腰)
5、小跳(一位)
中间
1、手位:顺风旗、双山膀、双托掌
2、双晃手
3、一位小跳
4、三拍舞步
5、错步
第五级;
地面:
1、勾绷脚(单、双、环动)。
2、吸伸腿90度
3、大环动(单腿90度)
4、压叉(前、旁、后、横拧腰)
5、搬腿(前、旁、后)
6、在踢腿(前、旁、后)
7、背肌(两头起)
8、掰膀子
9、腰(站下腰)
把杆(双把)
1、蹲 a、一位、二位 b、五位 c、踏步蹲
2、擦地(前、旁、后、一位)
3、五位擦地(旁)
4、吸腿(一位45度、90度)
5、下腰(胸、旁腰加手)
6、压腿(把杆前、旁、后)
7、踢腿(前---单把,旁、后---双把)
中间
1、手臂呼吸(大小波浪加屈伸)
2、手位:托按掌、山膀按掌
3、摊摊手(跪、站两种准备)
4、小五花
5、原地转(平踏步、留甩头、半脚尖360度)
6、SPAN>小跳:一位、二位
7、错步(斜线)
8、三拍舞步中手
第六级;
地面:
1、提、沉、含、仰、移(盘坐、双跪准备)
2、开胯练习(吸、双腿开胯)
3、双腿大环动
4、压腿(前、旁、后)
5、搬腿(前、旁、后)
6、大踢腿(前、旁、后)
7、掰膀子
8、腰(站下腰强化练习,提高难度)
把杆
1、蹲(单把一位、二位、五位半蹲、全蹲)
2、擦地(单把前、旁、后)
3、五位擦地(双把前、旁、后)
4、小踢腿(双把前、旁、后)
5、单腿蹲(双把分解)
6、立身射雁(双把踏步蹲起)
7、涮腰(单把)
8、压腿(前、旁、后)
9、搬腿
10、大踢腿(单把前、旁、双把后腿)
中间
1、舞姿练习(前、后点地加各种手位)
2、立身射雁
3、点步转:1/4圈、1/2圈
4、小跳 a、一、二位换位跳 b、五位小跳
5、一位中跳
6、错步跳(大跳起法)
第七级;
把杆(单把)
1、一位擦地(双把活动)
2、蹲(单把一位、二位、五位半蹲、全蹲)
3、五位擦地
4、小踢腿(前、旁、后,一位)
5、单腿蹲(双把)
6、腰:前后下腰、大涮腰
7、舞姿:拧身吸腿
8、压、搬、控腿
9、踢后腿
中间:
1、行进大踢腿(前、旁8拍、4拍一次)
2、舞姿:点地托按掌、拧身吸腿加手位
3、摇臂
4、原地转:1/2圈、360度圈、3个一停
5、踏步翻身:1/4圈、1/2圈、一个
6、小跳:a、一、二位换位跳
b、五位小跳
c、小射雁跳(双起单落)
7、中跳:a、一位三个一停
b、原地分腿跳(45度)
8、大跳:大步跳(迈步跳)
9、绞柱:(蹁腿、盖腿)
10、圆场
11、花梆步
第八级;
把杆(单把)
1、活动:(双把,腰和脚组合)
2、蹲:(一位、二位、五位半蹲、全蹲)
3、五位擦地(前、旁、后)
4、小踢腿(前、旁、后,五位准备)
5、单腿蹲(45度前、旁、后
6、腰:a、前、后腰 b、大涮腰
7、舞姿:a、斜探海 b、大掖步
8、压、搬、控腿
9、踢紫金冠
中间:
1、行进大踢腿(前、旁4拍一次)
2、原地踢后腿(8拍一次)
3、搬腿(原地前、后)
4、舞姿(斜探海、大掖步)
5、穿手
6、踏步翻身:4拍一次、2拍一次
7、平转:1/2圈
8、小跳:a、一、二、五位 b、小射雁(单起单落)
9、中跳:a、一位3个一停b、劈腿跳(原地、行进)
10、大跳:(凌空越错步起法)
11、绞柱(圈)
12、圆场
第九级;
把杆:
延续前一级别动作。
1、活动:腰、腿
2、压、搬、控腿
3、踢紫金冠
4、舞姿:a、大射雁 b、姿态斜腰 c、探险海
中间
1、行进大踢腿(2拍一次)
2、原地紫金冠
3、搬、控腿(前、旁、后)
4、舞姿: a、大射雁 c、探海
5、踏步翻身:三个以上
6、平转:连续
7、小跳:a、五位换位跳 b、吸腿小跳(正吸腿)
8、中跳:a、一位3个一停 b、射雁跳(双起单落)
9、大跳:a、凌空越 b、吸撩腿大跳 c、紫金冠
10、圆场。11、花梆步
12、技巧:绞柱(圈)、平转、踏步翻身、紫金冠、快速点转等,任选一种有速度的完成。
第十级;
基本功训练
把杆:在九级的基础上强化训练。
中间:在九级的基础上强化训练。
1、一级(4-5岁):走步、音乐反映、扩指、手臂动作、弯腰、转腰、前压腿、双吸脚、脚位、头的动作、摆臂、蹦跳步、平踏步、游戏。
2、二级(5-6岁):走步和敬礼、音乐反映、手位、勾绷脚、含胸、展胸、提腰、松腰、旁开腿、推指、绕腕、头的动作、半蹲、蛙跳步、鸡走步、游戏、模仿与想象。
3、三级(6-7岁):吸跳步和敬礼、音乐反映、波浪、弯腰、勾绷脚、吸伸腿、后吸腿、手位、松肩、半蹲、踮脚走、鸭步走、蹦跳走、踏步走、模仿与想象。
4、四级(7-9岁):二拍舞步、三拍舞步、单手位、波浪、压垮、勾绷脚、前抬腿、后抬腿、抱端腿、压腿、前踢腿、后踢腿、脚位、碎步、掰膀子、小跳、节拍练习、藏族舞、东北秧歌、结束动作。
5、五级(8-10岁):二拍舞步、双手位、手脚动作、勾绷脚、小弹腿、旁抬腿、后弯腰、压腿、0前、旁大踢腿、后踢腿、前滚翻、脚位、半蹲、小跳(一)、推指、波浪、点步转、小跳(二)、1节拍练习、藏族舞、东北秧歌、结束动作。
6、六级(9-11岁):提、沉、含、仰、移(盘坐、双跪准备)、开胯练习(吸、双腿开胯)、双腿大环动、压腿(前、旁、后)、搬腿(前、旁、后)、大踢腿(前、旁、后)、掰膀子、腰(站下腰强化练习,提高难度)。
7、七级(10-12岁):蹲(单把一位、二位、五位半蹲、全蹲)、擦地(单把前、旁、后)、五位擦地(双把前、旁、后)、小踢腿(双把前、旁、后)、单腿蹲(双把分解)、立身射雁(双把踏步蹲起)、涮腰(单把)、压腿(前、旁、后)、搬腿、大踢腿(单把前、旁、双把后腿)。
8、八级(11-13岁);九级(12-14岁);十级(13-15岁)这三级为专业曲目所设定的专业舞蹈动作,基本功在前面的考级过程中基本结束。
扩展资料: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身体的带动,手臂的带动,跨的带动都非常重要,旋转靠的就是全身的协调。
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得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半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
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转,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
参考资料:
一、中国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
1、形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翘袖折腰”、唐代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 “子午相” “阴阳面” “拧麻花”,中国民间舞的“辗、拧、转、韧”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2、神
在中国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神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才能体味舞蹈所包涵的真实意境。中国古典舞 “心、意、气”是“神韵”的具体化。在心这一概念中,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准确的表达了形和神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
3、劲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与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往往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
4、律
“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不顺则顺”的“反律”也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的精奥之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