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房里和一些会员交流时,发现不少人觉得背阔肌下部很难练到,尽管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动作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其实,很多时候,训练效果的差异就来自于一些动作细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关于下背阔肌的训练这个话题。
本文将和您分享以下内容:
背阔肌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哪些动作可以锻炼到下背阔肌
练下背阔肌时容易出现的3个细节问题及改善方法
背阔肌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肌肉起点:借胸腰筋膜起于T7~L5全部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及10~12肋面;
肌肉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拉"的功能(肩伸展、肩内收、肩内旋、肩水平外展);脊柱侧屈、脊柱伸展、同侧回旋、骨盆前倾,协助呼吸。
哪些动作可以锻炼到下背阔肌?
从背阔肌的解剖功能上我们可以看出来,要想练到背阔肌,主要就是做下拉和后拉(划船)这两类动作,不管是使用绳索还是使用杠铃、哑铃,这些动作的原理都是相同的。下背阔肌是整个背阔肌的一部分,所以,可以说大部分练背的动作都会练到下背阔肌,例如引体向上、宽握下拉、反握下拉、坐姿划船、杠铃划船、哑铃划船等动作都可以练到下背阔肌,只是每个动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为了更好地刺激下背阔肌,我们可以选择反握下拉,反握划船这些动作。当使用反握姿势的时候,肩关节为外旋状态,这样可以减少背阔肌上部肌肉的用力,所以这类动作更侧重于训练背阔肌的下部。我们反握的握距可以与肩同宽,这样在做动作时手臂可以更贴近身体,从而有利于对下背阔肌的刺激。
练下背阔肌时容易出现的3个细节问题及改善方法。
在练背的时候,由于个体的差异,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在此,我们只分析很多人容易出现的3个细节问题。
问题1,上半身过于后仰
以反握下拉动作为例,很多健身者为了去练到下背阔肌,他们会将上半身使劲向后仰,并且表示能够感觉到下背部收缩得很紧。但是,请注意,这个"下背部"并不一定就是下背阔肌。
当上半身用力向后仰的时候,首先发力的肌肉是竖脊肌,而不是下背阔肌,我们感觉到很紧张的部位主要是竖脊肌的腰椎段和背阔肌下部的胸腰筋膜而已。
上半身过于向后仰,还会给腰椎及腰部肌肉增加过大的压力,特别是使用大重量并且快速地做动作时,更容易造成腰部急性或慢性的损伤。
改善的方法:减小身体后仰的角度,甚至可以将身体坐直,在拉起重量之前,预先收缩腹部,尤其是腹部深层的腹横肌,并维持住腹部的刚性。腹部肌肉收紧后可以使脊柱向前屈,而且腹部保持的这种刚性能够增加腹压,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抗身体在向后仰时施加在脊柱上面的压力。
如果你还不太会收缩腹横肌,那么你可以收紧盆底肌(也就是我们平时在憋尿时会使用到的肌肉),同时将肚脐向后收,将肚脐朝腰部靠拢,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活腹横肌。
问题2,动作的角度偏上
有些健身者在练背时,关注了向心收缩阶段用力将背阔肌收紧,却忽略了动作角度的精准性。例如,在练反握下拉或者坐姿划船动作时,如果绳索下拉的角度偏上,就更多的练到了背阔肌上部和中部,背阔肌下部并没有达到充分收缩,所以背阔肌下部自然就感觉比较弱。
改善的方法:加大动作行程,将横杆下拉到胸大肌下缘位置,稍停片刻后再有控制地还原。
问题3,动作的幅度过大
和第2个问题相反的是,还有些健身者的问题是动作的幅度过大,肘关节过于向后拉。这样的动作形式看起来好像可以使下背阔肌收得更紧,可是实际上,在这样的动作形式下,下背阔肌却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刺激。
当动作幅度过大时,会出现两个问题:
在进行下拉动作时,阻力的方向是向上的,肌力应该和阻力的方向相反才能很好地锻炼到下背阔肌。当肘关节过于向后拉时,肌力线是以肩关节为轴心呈弧线向上运动的,动作发力的方向和阻力的方向并不是相反的,所以下背阔肌的感觉会很弱,反而是肩胛上部的肌肉会感觉更强。
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由于久坐、长时间看手机等生活习惯,多少会有一些含胸、耸肩、头向前探等不良体态。当肘关节向后、向上运动得越多,肩关节就越容易向前移,特别是肩胛骨没有注意收紧的情况下,这样也会加重含胸、耸肩等不良体态。所以我们在健身的时候,更应该多注意姿势,不能因为练健身反而强化了不良体态。
因此,为了精准锻炼到下背阔肌,反握下拉正确的动作形式是:预先下沉并向后收缩肩胛骨,同时收紧腹部核心肌肉,将横杆下拉到胸大肌下缘位置,并控制好动作的幅度,肘关节指向地面或者略微向后即可。
很多高水平的健身者在练背的时候常常会采用大幅度的完全动作,这与上述内容并不矛盾,因为这是在基于他们良好的核心力量和肌肉募集能力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健身者尤其是新手来说,不能盲目模仿别人的训练方式,而是要更多地关注核心的稳定和正确的动作形式,这样才能安全、高效的取得进步!
结束语
背阔肌就像一棵倒立的圣诞树,而下背阔肌就是树冠部分。在这个圣诞节即将到来之际,但愿你能注意以上3个动作细节,开始点亮你的"圣诞树"吧!
在健身房里你一定都看过许多人用滚筒在做肌筋膜放松,这是一种自我筋膜释放(SMR)的方法,主要是透过滚筒让肌筋膜变的柔软,进而让被包覆在内的肌肉获得放松,并能增加肌肉内带氧血液的流动。另外,透过 软组织能破坏沾黏,让肌筋膜恢复至弹性的状态,在2017年已经针对灵活性、肌力与恢复性的绩效指标,发表了30项研究报告,研究也将滚筒的滚动 应用在主要的肌群,例如最多人会用的腿筋部位,特别是小腿、股四头肌与足部的研究。既然,滚筒做 对于肌筋膜与肌肉的放松效果这么好,那还有什么是在进行之前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你用滚筒是在破坏还是放松肌筋膜?用30秒了解这4个关键点! © Men's Journal 该滚动哪些区域?使用滚筒之前,我们要先知道该滚动哪些区块!短而紧的肌肉应该要优先滚动,这句话主要是取绝于个人的身体状况。但为了最好地识别及评估要滚动的肌肉,美国国家运动医学院(NASM)提出的快速评估是高架深蹲;这可以很容易的突显出最常见的短或紧的肌肉,例如小腿、股四头肌、髋屈肌、内收肌、背阔肌和胸肌;这些肌肉都可以使用滚筒做安全的放松动作,因为,它们相对较大且没有在任何重要的器官或脆弱的身体结构上。
哪些部位该避免?滚筒的 柱要是使用自身体重施压于滚筒上,所以身体有些重要的区域因该要谨慎使用;甚至于要避免使用,首先,千万不要将滚筒对准重要的器官,例如肋骨下方的肾脏;虽然我们不会直接将力量压制在这个部位之上,但在肋骨上的前后滚动就会对它们施加相当大的压力,另外,腹部区块不该使用大型滚筒,就算使用小型滚筒也要注意安全性;还有身体上的一些血管与神经周围也要特别小心使用。
要注意按压的部位1 股骨三角型区域 这是由缝匠、内收肌和大腿上部的腹股沟韧带,所勾勒出的区域;在这个三角形区块内是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和深腹股沟淋巴结。在使用滚轮时请慢慢移动,并注意是否会感到疼痛或刺痛的状况,如果有请重新放置滚轮的位置;如果还有不适的感觉,就必须更换更柔软的滚筒。 2 髋关节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从腰骶部的脊髓经过骨盆,由坐骨大孔穿出到达臀部,延著大腿后面连结到足部,主要是负责管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这个神经虽然很深并且不一定容易 到它;但当一个小坚硬物体施加压力达几分钟之后,神经就会受到 。例如当我们使用 球滚动梨状肌时就会施与很大的压力,这时后就不要花10-15分钟的时间过度 它,你可以选择使用面积较大的滚筒来进行 。 3 胸部的臂神经丛 臂神经丛(brachial plexus)起源于第五节颈椎神经(C5)到第一节胸椎神经(T1)的前支,胸部的臂神经丛是穿过锁骨下的第一肋骨上的斜角肌,在胸肌下方以支配手臂和手,因此,在使用滚筒按压这个区域时,可能会产生麻木感和手臂刺痛感;当你有这些感觉时,请寄得将滚轮从特定神经部位移开,避免过大的压力。 4 颈部前三角 由颈部中线、胸锁乳突肌和下颌骨勾勒出的区域就是颈部前三角(Anterior triane of the neck)。该区域可轻松进入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一般经验法则在头部和颈部附近,进行滚动时应该要更加谨慎使用,因为,这个区域的结构非常复杂,许多身体的疼痛和紧绷都来自这里。
按压时有些部位必须特别注意! © self 使用滚筒的4个观念1 请你慢慢滚 滚动这个动作不是要让身体产生热能,为了能充分得到身体的回馈感,你可以用每秒约移动3公分的速度来做滚动,这将有助于发现肌肉结节;就是所谓的激痛点,这将有助于松开肌节让血液流通,并减轻肌肉疼痛感。 2 停留激痛点 滚筒 就是要放松肌筋膜与肌肉,因此,你在缓慢的按压过程中就会发现某些部位会酸痛,这时就请将滚筒停留在这个激痛点大约30-60秒的时间直到酸痛减少,停留的过程中你只需要保持压力,让身体放松不要揉捏或是前后滚动。 3 偶尔换方向 在寻找激痛点或增加带氧血液流动时,除了上下的滚动方式外,你也可以根据各部位肌肉收缩期间扩张的方向移动,透过滚筒的移动让肌筋膜与沾黏的状况减少,另外,也可进行交叉或旋转的方式来做按压,能有效帮助放松肌肉让肌筋膜更柔软。 4 保持含水量 我们要知道健康的肌筋膜是充满水份,即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简称ECM) 是动物组织的一部分不属于任何细胞。细胞外间质有多方面的功能,例如为细胞提供支持和固定、提供组织间的分离方法、调节细胞间的沟通以及调节细胞的动态行为。而ECM有助于在组织的滑动表面之间产生分离,从而防止许多粘连和其他肌筋膜限制的发展,当我们运用滚筒进行扭转、拉伸或按压时,身体的筋膜会将水推出ECM,当它的压力被消除时水和营养物质就会重新涌入,让肌筋膜恢复弹性集柔软度。
经常性感觉到后背部位疼痛,应该了解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不同病因引发的后背部位疼痛表现,纠正的方法并不相同。因此,在背部疼痛期间,需要先找出具体的原因,采取好的方式来积极改善,局部的疼痛感才会减轻一些。那么,后背部位疼痛,可能跟哪些原因有关呢?
骨质增生感觉到自己的后背部位明显疼痛,应该了解是否跟腰椎骨质增生症有关。很多人腰椎功能受损,年龄增长过程中,可能会有骨质增生症,受到影响之后骨刺的刺激会导致后背部位产生疼痛感。
对于这种原因引发的局部疼痛,可以通过用药治疗、手术改善的方式来缓解疼痛感。如果是比较严重的骨质增生症,骨刺的体积大,对局部软组织造成的影响明显,应该及时采取方法缓解。
腰肌劳损背部疼痛跟长时间弯腰负重有关系的,很多人从事的工作可能需要搬运东西,在长时间搬运东西的过程中,后背更容易肌肉劳损,可能在弯腰负重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后背部位明显疼痛。
如果是这种原因引发的不良症状,应该通过适当休息,避免负重的方式来改善,局部的肌肉受到的损伤减轻,后背产生的疼痛感也会有所改善。
颈椎病颈椎病发病率高,在长时间颈椎病的影响下,不仅颈背部位会疼痛,还可能会伴随着后背部位疼痛表现。对于颈椎病带来的影响,平时应该注意颈椎适当活动,不要长时间久坐不动或者保持某一姿势。
只有颈椎维持轻松、健康状态,局部的血液循环保持良好,受压迫的情况也得到改善,身体的不良反应自然会减轻。
肺部癌变莫名感觉到后背部位疼痛,应该了解是否跟肺部的病变有关。很多人在肺部严重疾病来袭的时候,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后背部位就会产生疼痛感。特别是有肺部的恶性肿瘤,在局部肿瘤体积增大,压迫周围组织、神经的时候会出现牵涉性疼痛。
除了胸部有疼痛感,有时候背部也会明显疼痛。对于这种病引发的不良症状,应该针对肺癌展开治疗,肺部的恶性肿瘤得到控制,后背部位疼痛表现才会减轻。
长时间穿高跟鞋很多女性会有后背部位疼痛现象,主要跟长时间穿高跟鞋有关。在穿着高跟鞋走路,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损害人的脊椎,久而久之腰背部位的疼痛感就会比较明显。如果想要真正改善这种情况,最关键的就是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不要长时间穿着高跟鞋,否则除了后背部位疼痛,双脚也会受到损伤出现不良症状。
如何锻炼背部肌肉
锻炼背部应该使用不同的器械从上到下从不同的角度去锻炼它,达到即宽又厚,充分展现男人的挺拔身姿。背部肌肉并不是身体最大和最强壮的唯一部位。它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连接的肌肉群组成。
背肌分为背浅肌、背深肌和背部筋膜。背浅肌分为两层,均起自脊柱的不同部位,止于上肢带骨或自由上肢骨。背深肌在脊柱两侧排列,分为长肌和短肌。
从锻炼的角度来讲主要是:
(1)背阔肌和大圆肌
(2)斜方肌
(3)下背部:竖脊肌。
每一个区域都需要使用特殊的动作和轰击角度来有针对性地刺激。
许多朋友由于长年伏案下作,造成低头、含胸、前倾的姿态,即驼背现象。这种姿态不仅不美,而且还会引起腰背疼痛。这是因为背部肌肉缺乏锻炼,使背肌萎缩变弱,不能充分支持脊柱造成的。其实朋友们应重视并加强背部锻炼,它不仅可以消除病痛,还可以减少背部多余的脂肪,使背部丰满健美起来。
一、哑铃锻炼背部肌肉
用哑铃锻炼背部肌肉更加灵活,可以分别以强化背部宽度和厚度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强化背部肌肉厚度的动作有俯立哑铃(或杠铃)划船和单臂哑铃俯身划船;强化背部肌肉宽度的动作有俯身哑铃飞鸟。哑铃硬拉是经典的锻炼背部肌肉的复合训练动作,在锻炼背部肌肉上是不可不练的动作。
每周进行一次背部肌肉的训练。意念集中非常的重要,特别对于背部肌肉锻炼而言。后背锻炼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挺胸,收腰,翘臀!这是安全的位置,这会加强你的核心和脊椎的安全!
二、引体向上
2组力竭10-12次(如果一组超过15次,可以负重练习。)
3组(3-5次退让次数练习)
组间歇或拉伸30秒
宽距正握引体向上是我最喜欢的背部训练动作,事实证明也是最有效的,所以我把它放在正式组的第一个动作,在身体能量最充足的时候来做。
退让次数练习是指,你应该拉或者跳跃起来到动作的顶端,然后缓慢放下,这个一个动作。这是一个锻炼你力量的最好方法,最后你绝对可以会做到完美的引体向上!
;1胸大肌通常称为胸肌,成扇型。位于胸廓的前上部,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肌束向外侧集中,止于肱骨大结节嵴。
背阔肌。起点:7-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 由胸背神经支配 作用:伸展、 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
2锻炼方法:
胸大肌:(功能:肩水平内收)
训练动作:
组合器械:
坐姿推胸
蝴蝶夹胸器
上斜板杠铃
哑铃板卧推
下斜板杠铃
哑铃卧推、
哑铃飞鸟(上、平、下斜板飞鸟)
钢线、弹力绳:
龙门架飞鸟
钢钢索十字夹胸
橡皮带
弹力绳飞鸟
(推举)俯卧撑
功能性训练:
健身球、(单、双)俯卧撑
蜘蛛人俯卧撑
背阔肌:(功能:肩内收、肩伸展)
组合器械:
坐姿划船、高拉力器、低拉力器(窄握)
自由重量:
引体向上
单臂哑铃划船
杠铃划船
钢线、弹力绳:
直臂下压
弹力绳划船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背肌筋膜炎200例报告
章 义 龙
主题词:背肌筋膜炎\治疗 推拿 背肌筋膜炎\中医药疗法
背肌筋膜炎又称纤维织炎,系指外伤失治,劳损或外感风寒等原因所造成的以背部慢性疼痛为主的临床综合症我们自1995-1999年采用手法为主配合针刺拔罐及中药门诊治疗本病20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0例中男138例,女62例;年齢最小18岁,最大65岁,其中40-60岁占64%;病程最短10周,最长7年,平均7个月;其中症状体征消失无复发者189例;占945%;天气变化时有不适者仅11例,占55%
2 治疗方法
21 手法治疗:(分立墙法和卧床法二种)
(1) 立墙法:患者面墙而立,腹胸和脚尖贴墙,二臂高举,二足分开与肩等宽,口张开随推拿相呼吸医者双手置患者脊柱二旁或单手置其脊骨上,自骶部开始由后下方推向前方,连续2-3遍再嘱患者蹲下,医者一手按C7处,一手按骶骨,使其脊背弯曲按2-3次后,再以空掌叩打腰背部
(2) 卧床法:患者卧床上,二臂前伸,口张开随推拿相应呼吸,医者用双手自骶部至颈部由后上方向前下方按脊柱2-3遍然后患者仰卧,医者用双手扶其双膝,使二腿尽量屈曲2-3次再让其腿伸直座起,医者一手按上背部,使脊背尽量前屈,一手掌叩打震击腰背在运用如上手法时可扪及呈条索状及肥厚的肌肉或筋膜部位使用滚法和分弹筋法后同时进行消毒后针刺拔罐放血
22 内服药物:急性期背部疼痛较重,动则痛剧甚者不敢深呼吸,治宜理气通络先服用复元通气散或行气饮加减,后服加补中益气汤巩固疗效;慢性期背部沉重酸胀,晨起较重,稍加活动后减轻,服用舒筋活血汤加减或养血止痛丸(1)
23 外用药物:急性期和慢性期均用展筋酊(2)外搽或镇江膏药局部外贴
3 讨论
本病是由于急性扭挫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单一姿势长期劳作负重等,使背部肌肉及筋膜受损,发生无菌性水肿炎症渗出,日久粘连及纤维性变忌所形成(3)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腱或韧带的骨附着处有压痛寒冷周围有弥漫性疼痛较常见的压痛部位有髂后棘冈上肌区斜方肌和骶棘肌旁有时骶髂关节处的脂肪团块纤维化,刺激丰富的末梢神经,亦可引起顽固性腰背痛冈上肌筋膜炎可反射至肩关节,斜方肌炎可反射至颈部,骶棘肌炎可造成腰部僵硬,限制颈肩腰部的活动(3)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背部为三阳经及督脉的循行路线,经络是气运行的通路本病的发生是由于经脉受损,复感风寒,气血瘀阻,经络不通所致用推拿手法求于经络循于络,以宣通经络活血止痛,配合针刺拔罐放血以祛瘀生新,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其通则不痛急性期配以行气之剂,慢性期辅以养血之品,使经脉通气血活风寒祛而愈
4 参考资料:
(1) 郭维淮 平乐正骨用药概要;
(2) 骨伤科通讯 1989;3(43):4
(3) 孙树椿主编 中国骨伤科学 第八卷 筋骨缝损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