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结构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全身不仅由骨骼和肌肉构成,同时还有神经来协调、帮助我们进行正常的活动,那么背部的肌肉是身体最大的一个大肌群,通常是由三部分肌群构成的。
首先就是背阔肌,像背阔肌的话,其实就是我们背部最重要的一个肌肉部分,也是平时一些男士锻炼背部的重点。像其他背部肌群的话也有小肌群,比如说大圆肌、小圆肌甚至背阔肌等。其次就是斜方肌。斜方肌的话,可能有的人认为它只是我们背部单独的一块肌肉,但是它是包括两块的,在我们脊椎两侧各有一块儿,并且它也是我们背上劳动最多的一名“员工”,通常在我们的活动中,它主要起一个协助性的作用。
另外一个就是竖脊肌,这块肌群的位置主要是在我们的下背部后腰位,通常是辅助我们腰部进行活动的一块肌肉,那么它在腰部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现在有的人可能每天对着电脑直接就坐一天,这样其实对腰部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我们在坐着的时候,腰部承受的压力是我们站着的数倍,所以平时也一定要锻炼好背部肌肉。
那么锻炼背部肌肉的话,其实可以尝试这三种运动,比如背部拉伸动作或者是颈部下拉,甚至还可以做划船的动作。像背部的一个拉伸动作,就是要把双手固定在墙面上,同时伸直的手臂和躯干中间的角度不要过大,感觉到自己背部肌肉拉伸的时候要暂停15秒左右,这样的话其实能起到一个缓解疲劳感的作用。然后可以再做一下颈部下拉的动作,这个动作主要就是能锻炼到背部的肌肉,不会因为一些角度或者是受力不匀的情况而受伤。
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足与踝部截肢术 4 赛姆(Syme)截肢术 5 小腿截肢术 6 大腿截肢术 7 髋关节离断截肢术 8 半骨盆切除术 81 前侧切口 82 会阴切口 83 后侧切口 1 拼音
xià zhī jié zhī
2 简介下肢截肢按不同截肢平面,有下列几种手术。
3 足与踝部截肢术在此部位截肢的优点为残肢长,残端可承重,需用的假肢短小,能保留小腿的位置感觉,对双侧足、踝部截肢者优点更明显。但也应注意伤口愈合可发生困难或不愈合,甚至需再截肢,故对老年病人应慎重考虑,闭塞性血管病者一般不宜作脚趾和前脚切除术。经近侧趾骨截趾术 经任何一趾的近侧趾骨截趾都宜采用网球拍状的切口,第一、五趾的切口延长部分相当于网球拍柄部须斜向足背中线,但第二、三、四趾者,则应与该趾的跖骨方向一致。经跗跖关节及其上部的足部截肢,应将所有背伸肌腱固定在骨端上,以平衡跖屈力量,防止足后部下垂畸形
4 赛姆(Syme)截肢术在踝关节中立位,内外踝尖前下方各一横指处标出足跖侧和背侧皮瓣切口的起止点和走向。自足内侧切口起点垂直向下切至骨面,经跖面至足外侧切口的起点,再自切口两起点,作相连切口 。切断腓骨长、短肌,伸趾肌,胫前、后肌肌腱。分别切断和结扎胫前动、静脉。在踝关节跖屈切开前侧关节囊,然后切断踝内、外侧韧带和关节囊。用牵开器牵拉距骨背面后部,使踝关节极度跖屈,切开后侧踝关节囊和跟腱止点。在跖侧皮瓣的远侧端切断和结扎胫后动、静。将胫前、后和腓神经及各肌腱分别轻轻牵向远侧情况下用锐刀切断,任其回缩至内、外踝平面以上。适当向近侧剥离踝前侧皮瓣后,环行切开内、外踝稍上部的骨膜,在踝关节面上05~1cm处与胫、腓骨骨干垂直锯断胫、腓骨。止血和冲洗伤口后,将跟骨后部的骨膜缝于与胫骨下端相对应的骨膜。使跖侧皮瓣端正地对合在胫骨下端,缝合跖、背侧筋膜和皮瓣,自伤口内、外侧各放入一橡皮引流条。用一长纱布遮盖伤口,用两条 cm宽的长胶布条将跖侧皮瓣呈十字交叉形固定于胫骨下端和小腿残肢前、后面及左、右两侧。对合、缝合和固定好跖侧皮瓣是本截肢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5 小腿截肢术足和小腿下端的缺血性坏死和严重辗砸伤较多见,因此膝下截肢较在其他水平面截肢为多。由于小腿后侧肌肉和侧枝血液循环均较其前侧者丰富,所以为闭塞性脉管炎发生小腿下端坏死的病人截肢,应采用后侧长和前侧短的皮瓣,或仅用一后侧长皮瓣。对急性腘动脉阻塞和不能修补的小腿血管损伤病人行皮瓣式截肢术,可采用前、后等长皮瓣。小腿后侧长、前侧短皮瓣截肢术是在膝下10~12cm截骨处作一标记,测量出该处前后直径的长度分为三等份,以其2/3为后侧皮瓣的长度,余1/3为前侧皮瓣的长度。标出截骨平面,并画出切口线。沿切口画线的走向切开皮肤和筋膜,将皮瓣翻向上,切断小腿前外侧肌群。在没有止血带情况下,如肌肉内无活跃出血点或喷射状出血,则为改行膝上截肢术的指征,否则继续进行以下手术步骤。先自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切断腓神经,随后切断小腿外侧肌群。显露和处理胫前动、静脉和胫前神经。用骨膜剥离器保护腓骨周围的软组织,在预计截断胫骨的平面以上2cm处环行切开腓骨骨膜和向远侧剥离,用钢丝锯锯断腓骨。自胫骨外后侧分开肌肉,保护肌肉及神经血管束。在胫骨截断的标记处锯断胫骨。在胫骨前嵴与胫骨干成30°~40°角处锯除一楔形骨块。锉去胫、腓骨的骨端周边。切断小腿后侧诸肌。结扎胫后动、静脉和腓动、静脉。分别按截肢术操作注意事项处理胫后和腓神经,放入引流后,分层缝合伤口,将残肢用木板或石膏托固定。
6 大腿截肢术
大腿最低位的截肢是在股骨髁上,在此水平面截肢能保留较长的残肢,但伤口愈合可比大腿中下1/3交界处者困难。因此多选择经大腿中段或中下1/3交界处截肢,其优点是伤口易愈合,残肢长度合适,装配和使用假肢均较方便。大腿中段截肢的前、后皮瓣等长,其长度各等于股骨截骨平面处大腿前后直径的1/2。皮瓣切口起于大腿内侧中线预计截骨平面上方2~3cm处,呈弧形切向远侧,经大腿前面至大腿外侧中线,止于与内侧切口起点的同一平面。在大腿后侧作一与前侧皮瓣等长且形状相同的皮瓣。按皮瓣形状切开皮下组织和筋膜。于皮瓣回缩边缘的远侧在股管部牵开缝匠肌,先切断股神经分枝和隐神经,而后分别切断和双重结扎股动脉,单次结扎股静脉。股深动脉在股骨后面,内收大肌、股二头肌与股四头肌的间隙内,也用上法处理。因大腿前、内侧肌肉较其他外后侧者丰厚。收缩力大,故对大腿前、内侧的肌肉应自其筋膜回缩处稍下方斜向截骨平面予以切断,但对大腿外、后侧肌肉,则自其筋膜回缩处横行切断。按截肢术操作注意事项处理坐骨神经,如断端出血予以结扎,然后任其回缩至预计截骨平面以上。环形切断骨膜,在与股骨干纵轴成垂直的方向锯断股骨,锉平骨端边缘,松解止血带。彻底止血,冲洗伤口,放入引流条,分层缝合切口,用前侧石膏托将髋关节固定在伸直中立位。
7 髋关节离断截肢术髋关节离断后装配义肢较大腿截肢者困难,本截肢术多用于股骨髁部恶性肿瘤和股动脉栓塞。在髋前部作一网球拍状切口,它是由下列三个切口相连而成的: ①自髂前上棘垂直向下切至股骨颈水平面相当于“球拍柄部”,再与腹股沟韧带平行向下切至内收肌起点下方5cm处。②自“球拍柄”端起,呈弧形向下外方切至股骨大转子以下8cm处。③自内侧切口的止点起呈弧形向后下切至大腿后侧中线距坐骨结节下方约5cm处,再继续切向大腿后外侧连于第二切口止点。
沿髋前部皮瓣切口方向切开深筋膜,剥离和翻开皮瓣,显露股动脉、静脉和神经,切断和双重结扎股动、静脉,并结扎其分枝。按截肢术操作注意事项处理股神经。在髂前上棘处切断缝匠肌和髂前下棘处切断股直肌,并将耻骨肌自耻骨稍下方切断,而后将各肌腹翻向远侧。外旋髋关节,显露股骨小转子,切断止于其上的髂腰肌肌腱,并将其肌腹翻向近侧。切断股薄肌和内收肌群在耻骨和坐骨上的起点,分离清楚耻骨肌与闭孔外肌和髋外旋肌群的间隙,先探找和结扎闭孔动脉及其分枝,而后在闭孔外肌止点的近侧将诸肌切断。在髋关节内收和内旋位,沿皮瓣切口方向将阔筋膜张肌自其肌腹以下切断,在股骨粗线处切断臀大肌腱并向上牵开,在大转子顶部切断臀中、小肌和梨状肌肌腱。结扎臀上、下动、静脉,按处理股神经的方式处理坐骨神经,并结扎该神经的出血点。在坐骨结节处切断腘绳肌和在股骨后侧切断髋外旋肌群后,髋关节即被完全显露。环行切开髋关节囊和切断圆韧带后,髋关节即被离断。彻底止血,冲洗伤口。将臀侧诸肌缝于耻骨肌和内收肌肌起处,分层缝合筋膜和皮瓣。并在切口底部放一引流,于24~36小时取出。
8 半骨盆切除术 81 前侧切口自髂嵴至髂前上棘前内侧,沿腹股沟韧带切至耻骨结节处。在髂嵴和髂前上棘处切断腹内、外斜肌和腹横肌及腹股沟韧带。显露和游离精索,并将其拉向内侧,将腹肌牵向内上方,作腹膜后钝性剥离,将腹膜和腹腔内器官推向内上方。自耻骨上缘和其结节处切断腹直肌和腹股沟韧带。钝性分开膀胱前雷济厄斯(Retzius)间隙,以便将膀胱暂时保护在盆腔下部。此时即可见和触到沿腹后壁向内侧移行的输尿管。为了更肯定的明确是否宜行半骨盆切除术,必须探查肿瘤的边界。如瘤体巨大其内缘超过腹中线,或侵犯骶骨或腰椎,则应停止继续进行手术,缝合伤口改行放疗或化疗。倘瘤体虽巨大,但如离断骶髂关节能将整个肿瘤切除,则应继续进行手术。切断和双重结扎髂外动、静脉,按上文截肢术操作注意事项处理股神经。
82 会阴切口助手以双手握持患侧大腿,使髋关节外展。自第一切口的耻骨结节处沿大腿根部作弧形切口,经耻骨和坐骨枝向后下方切至坐骨结节。显露耻骨和坐骨枝,作骨膜下剥离,自坐骨支内缘分开坐骨海绵体肌和会阴横肌。显露耻骨联合,并用手指自耻骨联合、后侧触探到 状骨棘后,即在该处置放一骨膜剥离器,以保护后尿道,而后用截骨刀切断耻骨联合
83 后侧切口在髋关节屈曲内收位,自前侧切口的起点沿髂嵴切至髂后上棘,而后转向股骨大转子,再沿臀皱纹与会阴切口的止点相连于坐骨结节处。沿皮肤切口走向切开臀大肌肌膜和臀大肌。在臀大肌的深面作钝性剥离,将肌瓣翻向脊柱中线,显露出臀中肌,髋外旋肌群,坐骨神经和臀上、下动脉与静脉。同处理股神经法处理坐骨神经。而后切断臀上、下神经和结扎臀上、下动脉与静脉并切断梨状肌。自髂嵴后部切断背阔肌、腰方肌,向中线剥离和牵开臀大肌。自坐骨切迹通过一钢丝线锯,在尽可能靠近骶髂关节侧,自下而上将髂骨锯断,或离断骶髂关节,外旋患肢和髂骨,在盆腔内结扎闭孔动脉和切断闭孔神经,在骶髂关节前面切断腰大肌。自耻骨的骨盆侧切断提肛肌。在切断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后,患侧半骨盆即被切除
左侧是身体的一部分,基本上的器官都有哦。(一)脑颅骨(8)
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
顶骨、颞骨(各1对)
(二)面颅骨(15)
包括: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各1对)
下颌骨、舌骨、犁骨(各1块)
四、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共64块,每侧各32块)
1肩胛骨
2锁骨
3肱骨
4前臂骨
①桡骨
②尺骨
5手骨
①腕骨(共8块)
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腕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②掌骨(共5块)
③指骨(共14块,除拇指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
(二)下肢骨(62)
1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融合而成)
2股骨
3髌骨
4小腿骨
①胫骨
②腓骨
5足骨
①跗骨(共7块)
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各1块)
楔骨3块
②跖骨(共5块)
③趾骨(共14块,除拇趾2块其余各趾均为3块)
(五)听小骨
2肌肉系统
编辑
一、头部肌
(一)颅面肌
1颅顶肌
2眼周围肌(眼轮匝肌)
3口周围肌(眼轮匝肌)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二、颈前外侧肌
(一)颈浅层肌和颈外侧肌
包括: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二)舌骨上肌群
包括: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三)舌骨下肌群
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四)椎外侧肌
1前斜角肌
2中斜角肌
3后斜角肌
三、躯干肌
(一)背部深层肌
1夹肌
包括:头夹肌、颈夹肌
2竖脊肌
(二)枕下肌
(三)胸部肌
1肋间肌
①肋间外肌
②肋间内肌
③肋间最内肌
2膈肌
(四)腹部肌
1腹前外侧群
①腹外斜肌
②腹内斜肌
③腹横肌
④腹直肌
2后群
包括:腰大肌、腰方肌
(五)盆部肌
包括:肛提肌、尾骨肌、梨状肌、闭孔内肌
四、上肢肌
(一)连接上肢与脊柱的肌
1斜方肌
2背阔肌
3菱形肌
4肩胛提肌
(二)连接上肢与胸壁的肌
1胸大肌
2胸小肌
3前锯肌
(三)肩胛部肌
1三角肌
2冈上肌
3冈下肌
4小圆肌
5大圆肌
6肩胛下肌
(四)上肢肌
1前群
①喙肱肌
②肱二头肌
③肱肌
2后群(为肱三头肌)
(五)前臂肌
1前群第一层
①肱桡肌
②旋前圆肌
③桡侧腕屈肌
④掌长肌
⑤尺侧腕屈肌
2前群第二层(为指浅屈肌)
3前群第三层
包括: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4前群第四层(为旋前方肌)
5后群浅层
①桡侧腕长伸肌
②桡侧腕短伸肌
③指伸肌
④小指伸肌
⑤尺侧腕伸肌
6后群深层
①旋后肌
②拇长展肌
③拇短伸肌
④拇长伸肌
⑤示指伸肌
(六)手肌
1外侧群(为大鱼肌)
2内侧群(为小鱼肌)
3中间群(包括:骨间肌7块、蚓状肌4块)
五、下肢肌
(一)髂区肌
1髂腰肌
2腰小肌
(二)臀肌和大腿肌
1臀肌
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2大腿肌
①前群
包括: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四头肌
②内侧群
包括: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③后群
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三)小腿肌
1前群
包括: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
2外侧群
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3后群
①后群浅层
包括: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
②后群深层
包括: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
(四)足肌
1足背肌
2足底肌
3足固有肌
3消化系统
编辑
一、口腔
(一)口腔黏膜
(二)口唇与颊
(三)牙龈
(四)腭
(五)牙
(六)舌
二、唾液腺
(一)腮腺
(二)下颌下腺
(三)舌下腺
三、咽
(一)鼻咽
(二)口咽
(三)喉咽
四、消化管
(一)食管
(二)胃
(三)小肠
1十二指肠
2空肠
3回肠
4盲肠
5阑尾
6结肠
7直肠
8肛管
五、消化腺
(一)胰
(二)肝
(三)肝外胆道
1肝总管
2胆囊
3胆总管
六。腹膜
(一)腹膜腔
(二)腹膜隐窝
1肝肾隐窝
2陷凹
(三)网膜
1小网膜
2大网膜
3网膜囊
七、系膜
(一)肠系膜
(二)阑尾系膜
(三)横结肠系膜
(四)乙状结肠系膜
4韧带系统
编辑
(一)肝的韧带
1镰状韧带
2冠状韧带
3三角韧带
4肝圆韧带
(二)脾的韧带
1胃脾韧带
2脾肾韧带
5呼吸系统
编辑
一、鼻
(一)外鼻
(二)鼻腔
1鼻前庭
2固有鼻腔
(三)鼻旁窦
1上颌窦
2额窦
3蝶窦
4筛窦
二、喉
(一)喉的软骨
1甲状软骨
2环状软骨
3勺状软骨
4会厌软骨
(二)。喉的连接
1环勺关节
2环甲关节
3弹性圆锥
4甲状舌骨膜
(三)喉肌
(四)喉腔
(五)喉黏膜
三。气管和主支气管
(一)气管
(二)主支气管
1右主支气管
2左主支气管
四。肺(左右各一)
五胸膜
(一)胸膜的分部
1脏胸膜
2壁胸膜
(二)壁胸膜的分部
1胸膜顶
2肋胸膜
3膈胸膜
6泌尿系统
编辑
一、肾(左右各一)
(一)结构
1肾小盏
2肾大盏
3肾盂
(二)肾的被膜
1纤维囊
2脂肪囊
3肾筋膜
二、输尿管(左右各一)
三膀胱
四尿道
7循环系统
编辑
一、心血管系统
(一)血管的种类
1动脉
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
2毛细血管
3静脉
包括: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微静脉
(二)心
1心壁
包括: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2心骨骼
包括:纤维三角2个(即:左、右纤维三角)
瓣环4个(即: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三尖瓣环)
3心间隔
包括:房间隔、室间隔
4心的内腔
①右心房
包括:固有心房、腔静脉窦
②右心室
包括: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
③左心房
包括:左心耳、左心房窦
④左心室
包括: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
5心的传导系
①窦房结
②房室结
包括: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后结间束
③房室束
包括:左束支、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
(三)心的血管
1冠状动脉
①左冠状动脉
包括:前室间支、旋支
②右冠状动脉
包括:后室间支、左室后支
2心的静脉
①心最小静脉
②心前静脉
③冠状窦
包括: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
(四)心包
1纤维心包
2浆膜心包
3心包窦
(五)动脉
1肺动脉干
①左肺动脉
②右肺动脉
2主动脉
①升主动脉
②主动脉弓
包括: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③头臂干
包括: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3头颈部的动脉
①颈总动脉
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②颈外动脉
向前发出: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舌动脉
向后发出:枕动脉、耳后动脉
自内侧壁发出:咽升动脉
终末支是: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③颈内动脉(入颅腔)
4上肢的动脉
①锁骨下动脉
包括: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
②腋动脉
包括: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
③肱动脉
包括:桡动脉、尺动脉
④桡动脉
包括:掌浅支、拇主要动脉
⑤尺动脉
包括:骨间总动脉、掌深支
⑥掌浅弓、掌深弓
5躯干的动脉
①胸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肋间后动脉、膈上动脉
b脏支
包括:支气管支、心包支、食管支
②腹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膈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
b脏支
成对的脏支: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
不成对的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6盆部的动脉
①髂总动脉
包括:髂内动脉、髂外动脉
②髂内动脉
a壁支
包括: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闭孔动脉
b脏支
包括: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
③髂外动脉
包括:腹壁下动脉、旋髂深动脉
7下肢的动脉
①股动脉
包括:股深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
②腘动脉
包括:胫前动脉、胫后动脉
③胫前动脉
④胫后动脉
包括:腓动脉、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
⑤足背动脉
包括:弓状动脉、足底深支、第一趾背动脉、足底弓
⑥足底弓
(六)静脉
1肺循环的静脉
包括:左肺上、下静脉,右肺上、下静脉
2体循环的静脉
①上腔静脉系
接纳:
a头臂静脉(接纳:椎静脉、胸廓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肋间最上静脉)
b头颈部的静脉 接纳:
I颈内静脉(接纳:颅骨、脑、面、浅部和颈部大部分区域的静脉)
即:颅内属支
颅外属支(接纳: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舌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
II颈外静脉
III锁骨下静脉
C上肢的静脉
包括:上肢的浅静脉(接纳: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上肢的深静脉(接纳:腋静脉)
d胸部的静脉
包括:胸腹壁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脊柱的静脉(接纳:椎内静脉丛、椎外静脉丛)
②下腔静脉系
接纳:
a下腔静脉
b髂总动脉 接纳:(髂内静脉、髂外静脉)
c下肢的静脉
包括:下肢浅静脉(接纳:小隐静脉、大隐静脉)
下肢深静脉(接纳:腘静脉)
d下腔静脉的属支
包括:壁支(接纳:膈下静脉、腰静脉)
脏支(接纳:睾丸静脉、卵巢静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肝静脉)
e肝门静脉系统
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接纳:肠系膜上、下静脉、胃左、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8淋巴系统
编辑
(一)淋巴组织
(二)淋巴管道
1毛细淋巴管
2淋巴管
3淋巴干
①左、右颈干
②左、右锁骨下干
③左、右支气管纵隔干
④左、右腰干
⑤肠干
4淋巴导管
①右淋巴导管
包括: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
②胸导管
(三)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
(四)全身各部的淋巴结
头颈部的淋巴结
1头部的淋巴结
①枕淋巴结
②乳突淋巴结
③腮腺淋巴结
④下颌下淋巴结
⑤颏下淋巴结
2颈部的淋巴结
①颈前淋巴结
②颈外侧淋巴结
a颈外侧浅淋巴结
b颈外侧深淋巴结
包括:咽后淋巴结、颈内二腹肌淋巴结(角淋巴结)、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上肢的淋巴结
1肘淋巴结
2腋淋巴结
①外侧淋巴结
②胸肌淋巴结
③肩胛下淋巴结
④中央淋巴结
⑤尖淋巴结
胸部的淋巴结
1胸壁淋巴结
①胸骨旁淋巴结
②肋间淋巴结
③膈上淋巴结
2胸腔脏器淋巴结
①纵隔前淋巴结
②纵隔前淋巴结
③气管、支气管和肺淋巴结
包括:肺门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
腹部的淋巴结
1腹壁的淋巴结
2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结
①沿腹腔干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②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③沿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盆部的淋巴结
1髂外淋巴结
2髂内淋巴结
3骶淋巴结
下肢的淋巴结
1腘淋巴结
2腹股沟淋巴结包括: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
身体躯干肌肉主要包括: 胸肌(肋间肌),膈肌,腰方肌,髂腰肌,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
髂腰肌——指腰大肌和髂肌,是人体承载下肢与躯干连接作用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肌肉,在“下肢康复必要解剖——臀腿肌肉群”已有,此处不展开。
背部深浅肌群不属于腹部,但竖脊肌对腹部核心肌群的扩张收缩影响巨大。竖脊肌包括:多裂肌,背最长肌,髂肋肌。
盆底肌:形成盆膈,最终和胸腹腔形成一个完整躯体。(盆底肌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独立章节)
胸肌 :肋间肌分肋间内肌和外肌,起止点同
起点:上位肋骨下缘
止点:下位肋骨上缘
作用:提肋帮助吸气(肋间神经T1-12)
膈肌: 分隔胸、腹腔的扁肌,呈穹隆,其隆凸的上面朝向胸腔,凹陷的下面朝向腹腔。
起点: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前面L1-3,分3部分(起点又是止点)
1)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骨不起自下6对肋骨(第7-12)和软肋
2)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左L2,右L3腰椎处,并起自 腰大肌 表面的腱性组织内侧弓状韧带和 腰大肌 表面的腱性组织外侧弓状韧带。
止点: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不是真正意义的止点,而是膈肌的收缩方向)。膈上有3个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裂孔,供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主动脉裂孔左前上方约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裂孔,供食管和 迷走神经 通过;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孔,约在第8胸椎水平,供下腔静脉通过。(迷走神经是第十对脑神经,属于混合神经,在腹部、胸腔以及颈部可发出多个分支支持颈部、胸腔内器官好脏器的感觉冲动控制心肌、平滑肌好腺体的活动,调节呼吸循环和消化的三个系统。
作用: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隆下降,胸腔容积扩大,以帮助吸气;松弛时,膈穹隆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帮助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时,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喷嚏及分娩等活动。
腰方肌
起点 :髂嵴
止点 :第12肋,第1-4腰椎横突
作用:脊柱腰部侧屈(腰部神经前支T12-L3)
腹横肌
起点:第6肋软肋内面,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侧1/3
止点 :腹白线、耻骨梳
作用:增加腹压、脊柱前屈侧屈旋转、降肋帮助呼气(第5-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腹内斜肌
起点 :胸腰筋膜、髂嵴、腹股沟韧带外侧1/2
止点 :借腱膜止于白线和下3肋、耻骨梳
作用:增加腹压、脊柱前屈侧屈旋转、降肋帮助呼气(第5-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腹直肌
起点:耻骨联合上缘与耻骨嵴
止点 :第5-7肋软骨外面及剑突前面
作用:前屈脊柱、降胸廓,增加腹压(第5-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
盆底肌:不是临床解剖意义上的独立肌肉,而是一组功能肌肉群。包括会阴浅横肌、耻尾肌、髂尾肌、耻骨直肠肌、、坐骨海绵体肌、肛门外括约肌、球海绵体肌等。盆底肌功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盆腔盆底康复触诊独立章节梳理。
腹外斜肌
起点 :下8肋外面
止点 :借腱膜止于白线、髂嵴前部、并形成腹股沟韧带
作用:增加腹压、脊柱前屈侧屈旋转、降肋帮助呼气(第5-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腹内斜、腹外斜肌、腹横肌作用同。增加腹压、脊柱前屈侧屈旋转、降肋帮助呼气(第5-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竖脊肌:包括多裂肌、胸最长肌和腰髂肋肌
多裂肌
起点:骶骨背面,腰、胸椎横突和第4-7颈椎关节突
止点 :L5-c2棘突
作用:双侧收缩时,使脊柱后伸,特别是头颈部;控制向收缩侧的屈曲;单侧收缩是向对侧旋转椎体(脊神经后支)
胸最长肌
起点 :骶骨、髂嵴、下胸椎和全部腰椎的棘突
止点 :全部胸椎的横突、肋角和肋结节之间,上要腰椎的横突
作用:双侧收缩是,后伸脊柱,维持人体的直立躯体姿势,在脊柱屈曲是起稳定作用,用来对抗腹肌和重力的作用;的作用;单侧收缩时,使脊柱做同侧侧屈/作同侧旋转,对抗离心力以维持稳定。(脊神经后支)
腰髂肋肌
起点 :骶骨、髂嵴、下胸椎和全部腰椎的棘突
止点 :下6肋骨角的下缘
作用:双侧收缩是,后伸脊柱,维持人体的直立躯体的作用;单侧收缩时,使脊柱做同侧侧屈/作同侧旋转,对抗离心力以维持稳定。(脊神经后支)
胸膜 衬覆在胸壁内面和 肺 表面的浆膜,分为壁层和脏层两部——壁胸膜和脏胸膜。
胸膜可随跟随胸壁和膈的运动扩张或回缩,可提供肺根下移或肺静脉扩张的空间。健康的胸膜有助于肺的健康运行,当发生黏粘时肺的运动受限,相邻肌肉的运动模式页会被干扰。
腹膜 :全身面积最大、配布最复杂的浆膜。由单层扁平间皮细胞及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薄而光滑,呈半透明状。衬与腹、盆腔壁内表面的腹膜称为腹壁膜;覆盖腹、盆腔器脏表面的部分称为腹脏膜。
腹膜具有摩擦、吸收、防御和修复等功能,帮助内脏器官进行这些运动功能,但是当腹膜发生黏黏时,内脏器官的运动也会受限,与之相邻或交接的肌肉运动也会受阻。
盆膈: 盆底肌与骨盆形成盆膈,与胸膜腹膜闭合形成完整的整体。
相关骨性标志:髂嵴,骶骨,肋骨,颈椎横突棘突,胸椎横突棘突,腰椎横突棘突,肋骨上下缘,剑突,耻骨梳、耻骨联合、耻骨嵴,腹白线、腹股沟韧带
总结:主要功能——保持躯干直立稳定,脊柱前屈、后伸、侧屈、旋转,降肋和提肋、平衡腹压,协助排便、呕吐、咳嗽、喷嚏及分娩等活动。
当这些肌肉局部紧张或过度拉伸,将会
一、影响躯干的稳定性,骨盆松弛,脊柱问题如“脊柱侧弯、椎间盘膨出或突出”,腰肌劳损、颈椎问题,腹直肌分离,内脏下垂,痛经,便秘、头疼、呼吸等问题——加速身体错误代偿模式——衍生问题多样化:臀腿足踝与躯干肌互为影响。
二、体态:
1、大肚子:肚子胀气,下腹(小肚子)突出、上腹部大、上下腹都大
2、肋骨外翻、肋弓塌陷,八字背
3、没有身体曲线:水桶腰、鸭梨体态、苹果体型
4、骨盆前倾、后倾、侧倾、回旋
5、骶骨收缩、髂骨上移腰短
6、方臀、蝴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