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损伤的常见表现?

臂丛神经损伤的常见表现?,第1张

1臂丛神经损伤

(1)上臂丛神经根(颈5~7)损伤 腋、肌皮、肩胛上神经及肩胛背神经麻痹,桡、正中神经部分麻痹。肩关节不能外展与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腕关节虽能屈伸但肌力减弱,前臂旋转亦有障碍,手指活动尚属正常,上肢伸面感觉大部分缺失。三角肌、冈上下肌、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肱桡肌、旋后肌等出现瘫痪或部分瘫痪。

(2)下臂丛神经根(颈8胸1)损伤 尺神经麻痹,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受损,正中、桡神经部分麻痹。手的功能丧失或发生严重障碍,肩、肘、腕关节活动尚好,患侧常出现Horner征。手内肌全部萎缩,骨间肌尤其明显,手指不能屈伸或有严重障碍,拇指不能掌侧外展,前臂及手部尺侧皮肤感觉缺失。尺侧腕屈肌、指深浅屈肌、大小鱼际肌群、全部蚓状肌与骨间肌出现瘫痪。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部分瘫痪。

(3)全臂丛损伤 早期整个上肢呈迟缓性麻痹,各关节不能主动运动,但被动运动正常。由于斜方肌受副神经支配,耸肩运动可存在。上肢感觉除臂内侧因肋间臂神经来自第2间神经尚存在外,其余全部丧失。上肢腱反射全部消失,温度略低,肢体远端肿胀。Horner征阳性。晚期上肢肌肉显著萎缩,各关节常因关节囊挛缩而致被动活动受限,尤以肩关节与指关节严重。

2臂丛神经干损伤

(1)上干损伤 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上臂丛神经根损伤相似。

(2)中干损伤 独立损伤极少见,但可见于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术切断颈7神经根或中干时。仅有示、中指指腹麻木,伸肌群肌力减弱等,可在2周后逐渐恢复。

(3)下干损伤 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下臂丛神经根损伤类同。

3臂丛神经束损伤

(1)外侧束损伤 肌皮、正中神经外侧根与胸前外侧神经麻痹。肘关节不能屈,或虽能屈(肱桡肌代偿)但肱二头肌麻痹;前臂能旋前但旋前圆肌麻痹,腕关节能屈但桡侧腕屈肌麻痹,上肢的其他关节活动尚属正常。前臂桡侧缘感觉缺失。肱二头肌、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与胸大肌锁骨部瘫痪,肩关节与手部诸关节的运动尚属正常。

(2)内侧束损伤 尺、正中神经内侧根与胸前内侧神经麻痹。手内部肌与前臂屈指肌全部瘫痪,手指不能屈伸(掌指关节能伸直),拇指不能掌侧外展,不能对掌、对指,手无功能。前臂内侧及手部尺侧感觉消失。手呈扁平手和爪形手畸形。肩、肘关节功能正常。内侧束损伤和颈8胸1神经根损伤表现类似,但后者常有胸大肌(胸肋部)、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麻痹,前者则无此现象。

(3)后束损伤 肩胛下神经支配的肩胛下肌、大圆肌;胸背神经支配的背阔肌;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小圆肌;桡神经支配的上臂和前臂伸肌群瘫痪。肩关节不能外展,上臂不能旋内,肘与腕关节不能背伸,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和桡侧外展,肩外侧、前臂背面和手背桡侧半的感觉障碍或丧失。

肌张力障碍可能和脑部的神经组织损伤有一定的关系,这样往往会使骨骼肌的运动功能受到损伤,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运动障碍的症状表现。通常肌张力障碍可能会导致下肢运动障碍、面部运动障碍以及躯干运动障碍等一些严重后果,严重使会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肌张力障碍可能会发生于一些脑部疾病,比如脑梗塞、脑出血以后,有时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这种疾病随着病情的加重很可能会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肌张力障碍一般会导致哪些严重后果呢,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下面来详细了解一下

 1、下肢运动障碍

  肌张力障碍患者在患病初期,可能会出现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的情况,有时会导致患者频繁跌倒。与此同时,腿部的运动功能障碍有可能会逐步发展,进而导致上肢活动的不灵活,有时还会出现颤抖等表现。另外,患者的肢体表现为伸直、屈曲或旋前、旋后等异常姿势。

  2、面部运动障碍

  肌张力障碍往往会会累及到面部,致使患者面部出现挤眉弄眼、歪咧嘴等动作,还有面部的正常表情会消失,有时会出现面具脸的表现。如果舌肌和咽喉肌肉受累,一般会导致舌头伸缩不灵活以及磨牙的异常情况,有时还会出现痉挛性斜颈。

  3、躯干运动障碍

  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患者的躯干及脊旁肌也会出现肌张力的下降,这时很容易出现全身的扭转或螺旋形动作,导致肌肉肥大以及脊柱前凸、侧凸,还会发生骨盆倾斜的情况,这样会使患者的身体协调性大大下降,一些日常的基本动作也无法完成。

1 多半是手腕腱鞘炎

桡骨茎突腱鞘是因为拇指和手腕活动频繁,手腕这一块的肌腱和腱鞘反复摩擦,产生了无菌性的炎症。有了炎症之后,腱鞘就增生变窄了,那肌腱在腱鞘里就滑动不顺畅了,就容易感觉到手腕疼。

症状

当弯曲患指时,突然停留在半弯曲位,手指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像被突然“卡”住一样。多数不能明确指出疼痛的部位,只诉关节“别扭”,运动时关节内酸胀或发不出力的感觉。有时感到条带状疼痛。

判断

腕部或手指麻木、水肿、刺痛、敏感下降,或者按上去有痛感,关节不灵活,弯曲手指握东西感到困难、无力,手指一活动就加重不适感。

备注:经常炒菜颠勺、哺乳期妇女抱孩子多出现的比较常见。

怎么办

1、针灸

使用针灸疗法可快速治疗手腕腱鞘炎,因此针灸可刺激手腕附近的肌腱和腱鞘,通过针的反复抽出可使肌腱在腱鞘里继续滑动,从而缓解疼痛,继续进行手腕活动。

2、药物按摩法

使用一些外用的消炎止痛药,比如说扶他林在手腕这块按摩,这样可以促进炎症的消散。起到预防和缓解症状的作用。

3、热敷法

用热毛巾暖水袋,直接敷在手腕处,每天两到三次,每次十五到二十分钟,热敷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局部不适。

4、休息调养

手腕腱鞘炎多半是腕部过度劳损引起的,如日后多注意休息,尽量手部不要用力,尤其是经常抱孩子,做体力活等,通过大约3—6个月的修养,手腕腱鞘炎可自行修复。

2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多是急性损伤所造成,如从高处落下着地时,手部过度伸直而产生压迫性损伤;抓握物品时,因施力方向的变化所产生手腕突然的旋转而产生的撕裂性损伤等。篮球、排球、网球、啦啦队选手等都是高发性族群;另外长期手部施力不当,过度使用造成手腕骨头间的互相挤压碰撞而造成的累积型伤害。

症状

患者经常在旋转手腕时出现手腕尺侧的疼痛,从而难以完成拧毛巾、开车和使用勺子等动作,也有很多患者在用力撑床或撑椅子扶手起立时,手腕尺侧疼痛。

诊断

腕尺侧弥漫、深在的疼痛或酸胀不适,有时有烧灼感,一般向背侧放射,很少向掌侧放射。疼痛也可以在用力抓握物体时诱发,从而导致握力减弱。这些症状在腕尺偏,腕过伸位用力和前臂用力旋转时加重。患者常诉做旋转手腕的动作时出现手腕尺侧的疼痛,从而难以完成拧毛巾、开车和使用勺子等动作。

怎么办

如果病人病史和检查都提示TFCC损伤,X线检查正常,临床上没有不稳定的证据,急性期可以用长臂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偶尔也可以应用物理治疗。若经过固定后症状没有缓解,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核磁共振成像及关节镜。

3 腕管综合征

腕管是腕关节掌侧的一个狭窄管道,中间走形肌腱、神经等。其中包括正中神经,控制拇指、食指、中指的运动和感觉。当腕管狭窄便会压迫神经产生手掌麻木、无力、疼痛,这便是所谓的腕管综合征,也称“鼠标手”。

症状

1、疼痛

腕管综合征起病较慢,起初仅表现为夜间偶尔疼痛和晨起疼痛,就像小针扎一样,白天很少感觉到疼痛,除了抓握物体(如书本、手机等),活动一下手指便可明显缓解。

2、无力

腕管综合征进展会出现拇指、食指、中指的肌力减弱,握拳和抓物体受限,偶尔会出现握着的东西突然掉落的情况,使用筷子、系扣子等动作变得笨拙。

3、感觉障碍

手掌会有麻木的感觉,有人会感觉到手指肿胀,而实际上并没有,还会出现手部冷热交替的感觉。

诊断

医生为做出诊断,会做一系列的检查,如Tinel征(叩击受伤神经,出现支配区麻木疼痛为阳性)、Phalen试验/屈腕试验(被动屈腕,1分钟内正中神经支配区麻痛为阳性)。

怎么办

1、首先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痛风等;

2、药物或手术治疗,切开腕管解除正中神经压迫,目前可通过微创的方式进行手术,术后早期可能会出现肿胀和僵硬,抬高手臂、活动手指可缓解。

3、术后康复治疗

(1)电针治疗

取患侧鱼际、三间、合谷、阳池、阳溪、外关、手三里、曲池。针刺得气后接SDZ-II型电针治疗仪,留针20min,每周3次。

(2)手法治疗

以传统推拿手法与现代关节松动术相结合,运用推法、揉法、㨰法、擦法等松解腕关节周围软组织,滑利关节。行桡腕关节,拇指的掌腕关节牵引及滑动技术,力量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度。注意手法实施的方向应由远心端向近心端。

(3)功能训练

进行肌肉被动运动和主动收缩的神经冲动练习,包括腕关节屈伸、拇指屈伸、对掌、对指等主动性练习;做加大腕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度的牵引与抗阻练习,以及腕掌支撑练习。

(4)物理治疗

根据患者在进行功能训练中出现的不同症状给予脉冲磁疗、中药煎洗、超短波、干扰电等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松解粘连,软化疤痕。

(5)温水浸泡

双手浸泡在温水中,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水中可加入适当的活血祛瘀的中草药,有利改善手部的血循环,减轻腕管内滑膜的水肿。

(6)限制活动

患手用支具固定腕关节于平伸位限制活动,让患手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分活动引起的充血。

(7)抬高患肢

有夜间麻醒史的患者特别有用,在用温水浸泡后,手部充血,动脉血供明显增加,静脉怒张,此时若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疏通的腕管内血液循环更有利于消肿,降低腕管内的压力,使手麻消失。

(8)肢体训练

手腕手指完全背伸,在用另一手适当用力手指感到腕关节内有压力为度,双手可相互推,每天推2~3次,每次推20~30回。使腕管内的9根肌腱每天都有一定张力挤压肌腱间及周围的滑膜,使之不要增生,对已增生的滑膜有“减肥”的作用。

4 手腕关节滑膜炎

平常我们多看到膝关节会引起滑膜炎,但其实手腕关节也会出现滑膜炎的,滑膜炎是一种无菌型炎症,可由于腕关节扭伤和多种腕关节内损伤而引起手腕疼痛。

怎么办

建议局部可以热敷,每次20分钟,每天三次,在就考虑口服消炎止痛,舒筋活血药物了,其次就要可带护腕固定腕部,让腕部休息尽量不要活动,慢慢就会恢复。

腰间盘突出症状较轻患者,坚持康复锻炼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并能够达到康复痊愈的效果,锻炼的方法如:飞燕式、腿步行走、拱动腰部、蛙式游泳等。但对于情况严重者不适用,患者必须要长期坚持,方有成效。时间长,考验毅力,而且需要对自己病情深入了解,避免不正确的锻炼姿势。

2按摩

按摩治疗腰间盘突出为大部分患者所选用,按摩能够缓解腰部疼痛,使肌肉松弛,适当的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对突出的位置有缓解或者吸纳的效果。但通过按摩康复的少之又少,不能有效的治疗。而且对手法要求较高,按摩不当会是突出部位加重。

3牵引

牵引治疗顾名思义就是拉伸身体,使椎间盘空隙变大,从而可以使突出的部位吸纳回去或者减轻突出部位对神经的压迫!能够有效缓解对神经的压力,缓解疼痛,部分患者能够复位达到很好的康复水平。对于膨出患者效果明显。但大部分患者不能有效的治疗,因为牵引力度因人而异,腰间盘突出主要是纤维环破裂,牵引之后对患者后期生活要求太高(绝对卧床)很容易复发。

4针灸

针灸治疗对患处疼痛会有明显的缓解,对穴位进行刺激能够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对神经根的压力,但对突出部位没有很好的矫正,会反复发作。

5手术

手术治疗只要针对情况严重者,或者保守治疗有效但是经常发病者,主要是对患处的突出部位切入,吸纳,释放压力,能够快速缓解治愈腰间盘突出,对神经压迫消除。但手术不当容易留下后遗症,费用较高。很多医生建议患者保守治疗,适用情况严重者货久治不愈者,谨慎选择。

  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了神经,目前除了手术没有什么特效的治疗方法,要靠理疗和一些药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屈伸脊柱或弯腰转身,使腰椎间盘内的水分和营养成分减少,弹性明显下降,胶原纤维增多,随之椎间隙逐渐变窄,使其周围韧带松弛,椎体间过度活动加上椎间盘生化因素的改变,是腰椎间盘破裂的内因;急性或慢性损伤则是发病的外因,特别是弯腰旋转提取重物时,腰椎间盘不仅受到向内的压力,而且受到张力和剪力作用使髓核后移,纤维环在已有退变的基础上受到过大的由内向外的力量冲击而断裂,先是髓核被挤入破裂的纤维环内,患者主要出现腰痛而无坐骨神经痛;再继续发展或髓核回复原位后又受外伤,则引起椎间盘突出。突出多数是在无后纵韧带的后外侧区,正好挤压着神经根,则患者出现真性坐骨神经痛即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1、症状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开始的腰痛可为腰部软组织扭伤或为腰椎间盘内部纤维环部分断裂所致,其椎间盘突出,但尚未压迫神经根;或者旋转下腰可伤及纤维环外部纤维而引起腰痛,这时很难明确疼痛的原因,故临床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只能诊为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起始于腰部,沿臂部到大腿后部、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椎间盘多少有关;患者常可指出疼痛放射路线及区域;半数患者因为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疼痛加重,卧床休息则减轻;有的站立时疼痛较轻,坐下反而加重。突出物较大者,顶起神经根,患者只有在侧卧屈腿如虾米状时,疼痛才稍轻。患者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可出现足下垂。有一部分患者感下肢发凉,还有一部分患者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这都与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有关。 2、体征1),脊柱外观:①腰椎过度前凸,多数是椎间盘向后外侧较小突出,神经根躲离刺激物,破裂纤维环松弛以减少纤维继续破裂。患者腰可以伸直或侧弯,但前屈因腰部肌肉痉挛有所限制。②坐骨神经性腰椎侧凸。 腰椎凸向病侧,而向健侧凸者多在健侧有陈旧性椎间盘突出,故脊柱侧凸对此病的诊断极为重要。若突出椎间盘在神经外侧(肩上型),患者脊柱向健侧弯时无疼痛,若向病侧弯则疼痛放射到小腿;若突出椎间盘在神经根内侧(腋下型),患者向健侧侧弯则有放射性痛,若向病侧侧弯则无疼痛;假如突出椎间盘顶起神经根,或两者之间已有粘连,则无论向病侧侧弯或向健侧侧弯都有疼痛。2)、脊柱运动受限: 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脊柱一般有某些活动受限。一般患者的脊柱前屈多有受限,多数椎问盘突出患者为后外侧突出,前屈时增加突出物的张力,有疼痛又限制脊柱活动:若为嵌顿型的突出物,前屈或后伸均刺激神经根而使疼痛加重;凡有侧凸者,上身向凸侧弯屈多受限,若向健侧侧弯基本不受限。若突出物较大,可引起左、右侧弯均有限制。3).压痛点和放射性痛:在病变间隙棘突常有压痛点,若让患者后伸并向病侧侧弯上身,挤压其棘突旁1cm处,多可引起放射性疼痛,疼痛放射至足。若查不到压痛点,扣打下腰正中区,也可引起放射痛。4).肌萎缩及趾肌力检查:在反复发作的慢性患者中,常有病侧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萎缩。检查拇趾肌力时,若第五腰神经受压则背伸肌力下降;若为第一骶神经根受压则跖屈肌力减退。5).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让患者仰卧,双下肢放平,先抬高健侧腿,正常腰骶神经根可有4mm的滑动范围,故抬到70度不致使它紧张;再抬患腿,病变严重者仅抬高5—10度即出现腰痛及放射性疼痛;一般来讲,抬高在50度以内且有痛则为阳性;然后将腿下放到不痛位,再将踝关节背屈,如又出现疼痛,则为加强试验阳性。当健侧直腿抬高50~70度时,病侧腿发生疼痛也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这说明较大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或神经根之下。6).股神经牵拉试验:令患者俯卧将患腿的膝关节屈曲90度,将其小腿上提,出现大腿前面疼痛即为阳性,表示第四腰神经根或第三腰神经根受刺激,考虑第三腰椎至第四腰椎间可能有椎间盘突出症。7).反射及感觉改变:若第五腰神经则小腿外上部及拇趾基底区的痛觉及触觉降低:若为第一骶神经根受压,则外踝及脚背腓侧区的痛觉及触觉减退。反射改变: 踝反射降低或亢进多发生在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的间盘突出者。膝反射降低或亢进多发生在腰4神经根受压。8).颈静脉压迫试验:令患者仰卧,医生用两手压迫其两侧颈静脉,可引起或加重下肢放射性痛。9)、挺腹试验:患者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使臀部、背部离开床面,出现下肢放射痛即为阳性。10).肌电图检查:可查出运动神经根有无受累,如胫前肌或腓肠肌有功能障碍,对诊断及定位有一定帮助。还可鉴别是肌力障碍或神经根病变所引起的腰痛。11).X线检查: 可见腰椎侧凸或椎间隙的改变变窄及发生后骨刺。照X线片主要是除外骨关节破坏或转移癌。12).脊髓造影、CT或MRI检查: 可见到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钙化、椎管大小、椎间盘与神经关系等的影像 (三)诊断依据:1、主要依据1)、腰痛、下肢放射痛或麻痹2)、磁共振或是造影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与下肢症状相符的相应的椎间盘突出,使侧隐窝或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根、硬膜囊。 2、次要依据1)、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或跟臂试验阳性,脊柱侧弯。2)、肌电图异常,肌萎、肌力下降,膝反射或跟腱反射减弱,感觉减弱。3)、其他有助诊断的体征,健肢抬高试验,仰卧挺腹试验,屈颈试验,神经压迫试验。 3、鉴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必须与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等引起的腰椎管狭窄及脊柱其它与骨相关的疾病,腰臂筋膜纤维织炎等脊柱旁肌肉筋膜疾病,椎管内肿痛,骶髂关节及臂部疾病,血管性疼痛等相鉴别。血管源性下肢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相似,由于动脉栓塞所引起的除了疼痛、间歇性跛行外,还出现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和周围血管缺血现象;动脉造影及彩超检索有助诊断;椎管内静脉扩张使椎管变窄,压迫神经根也可以出现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MRI检查即可确诊。(一)基本疗法: 本方法包括病床上骨盆布带牵引16~24公斤,每天总时间约2小时,分2~3次完成;推拿治疗以滚、揉、推、擦、按、拿、腰臀部骶棘肌、臀中肌、梨状肌及下肢肌肉,用指尖按揉突出之椎间盘的棘突旁及肾俞、大肠俞、命门、环跳穴等,突出之椎间盘的棘突旁并要求有酸胀等放射感,最后适当拉腿按压或斜扳腰部,每次15~20分钟;外敷玉龙散或摩腰散、熏洗温经洗方以温经通络、祛风除湿,电脑中频、神灯等治疗腰部以改善血液循环、消炎止痛,以上治疗均每天一次;急性起病或急性加重患者用20%甘露醇250ml,10%葡萄糖250ml加地塞米松10mg静注以脱水治疗,一般为3~5天,每天一次。腰痛并有明显的腰骶筋膜纤维织炎或腰椎失稳患者不用或慎用腰椎牵引治疗。除严重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或单侧椎间盘突出有明显神经损伤需立即作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均可作上述治疗且无症状加重现象出现。经上述办法治疗10天症状无明显改善者进入第二阶段或直接进入第三阶段治疗。 (二)推拿或三维牵引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或MRI检查提示腰椎间盘膨出而未完全破裂,侧隐窝狭窄程度不超过原2/3,椎间盘突出挤压椎管未超过原容积1/2或椎管前后径不小于08cm、左右径不小于10cm,突出之椎间盘钙化的位置不位于侧隐窝,无明显骨质疏松或增生搭桥、滑脱及有严重心脏病患者均适用于该办法。症状及体征一般、腰椎无明显后突或侧弯畸形者采用三维牵引复位术,术后卧床3天;而脊柱侧弯或后突,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则行滚揉按摩、拉腿扳腰、拉肩推腰、悬腿压腰、牵引抖腰、肩髂斜扳、屈髋屈膝按压拔伸、直腿高举、卧床垫腰等推拿整复术。症状特别明显者还可以同时使用骶管封闭或硬外封闭以减轻操作时的疼痛及腰肌的紧张度,增强疗效。 (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般是在多种保守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或不适宜保守治疗情况下使用。手术疗法采用腰椎间盘内窥镜或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等方法。其适应症为: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有鞍区麻木、二便失禁者;腰椎间盘突出有明显神经损伤,如下肢肌力减弱、垂足、拇趾背伸或足跖屈肌力消失;椎间盘突出使椎管狭窄或并椎管骨性狭窄,椎管前后径小于06cm、左右径小于075cm,行走不超过500米者;破裂型椎间盘突出使侧隐窝完全消失、椎管容积小于原1/2或前后径小于08cm、左右径小于10cm,破裂型碎片游离于椎管造成压迫,外侧型(神经根孔型)椎间盘突出直接压迫神经根孔,突出之椎间盘于侧隐窝处钙化并使之狭窄而经保守治疗3周症状无明显改善或1年内无明显诱因复发者;经第一、二阶段治疗6周症状无显著改善者。腰椎间盘内窥镜有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感染机会少等优点,但由于其必须在一个较长且直径只有1cm的管腔内操作,手术的视野相对较窄,所以后正中脱出或后正中钙化使椎管狭窄或伴有骨性椎管狭窄症、黄韧带肥厚致使椎管狭窄的患者必须行传统的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服活血祛瘀中药,伤口愈合后外敷、熏洗本院活血祛瘀、温经通络中药制剂,减少术后疤痕形成及腰部纤维织炎机会。 (四)辨证用药:椎间盘突出症起病的原因在于气血渐亏、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而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或郁而化热、外伤日久失治导致经脉失畅,脉络不通则痛,因此治疗的根本在于调理气血,在调理气血的基础上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另外,腰为肾之本,治腰痛应固本培元。湿热型治则:清热祛湿、舒筋通络方药:四妙散加味,或服本院中成药利腰汤;寒湿型治则:温经通络,散寒除湿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气滞血瘀型:治则;活血祛瘀,理气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味。肾阴虚型:治则:滋肾养阴方药:左归丸加减,中成药用六味地黄丸或体能口服液。肾阳虚型:治则:温肾壮阳方药:右归丸加减,中成药用活力丸。 (五)针灸治疗:取穴相应椎间隙的华佗夹脊、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昆仑等。椎间盘突出症后期的治疗应与功能锻炼相结合,如床上的俯卧“飞燕”,仰卧“拱桥”,游泳、向后慢跑能锻炼腰背肌,引体向上可减轻椎间盘所承受的重量以利于回纳;适当地仰卧时使用腰垫,尤其是睡软床时使用腰垫,久坐时作腰部后伸功能锻炼可松驰腰部肌肉及改善腰椎生理弧度,利于腰椎功能的恢复。

仅拇趾指背部分肌瘫力三级是否能够评上级,鉴定标准没有规定,建议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以最终的伤残鉴定结论为准。

劳动者遭受工伤事故伤害,应当先向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所在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的30内申请。工会、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申请工伤认定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医疗诊断证明等。

工伤认定并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一般设立在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并提交:

1、《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2、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

3、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4、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桡神经是上臂和前臂伸肌群的支配神经,从临床的角度来看,其主要功能是运动控制,但它属于含有运动与感觉的混合神经。要了解该神经的临床情况可简便地分为腋窝、上臂、前臂和手几个不同水平进行检查。

上臂

对于疑有桡神经病变者,在临床上判断神经损伤水平的关键是看由胸背神经支配的背阔肌和由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是否有功能。如果这两块肌肉功能正常,证明由后束发出的神经分支正常,则损伤部位不在臂丛后束而是桡神经本身。

如果患者仅表现为三角肌和肱三头肌瘫痪,而伸腕功能正常,那损伤的部位就只能是在腋部的一个特殊解剖部位,该处腋神经和支配肱三头肌的主要神经支非常靠近。大多外科医生都会惊奇地发现支配肱三头肌内侧头和长头的神经会在非常高的位置发出。

肱三头肌是伸肘的主要肌肉,重力也可参与辅助伸肘。肱三头肌是肱骨前方屈肘肌群的主要拮抗肌。当患者伸肘时,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或触摸到肱三头肌。

检查肱三头肌最好是让患者轻度外展肩关节和屈肘,这样可以消除重力的影响。如果患者取坐位,可让患者伸肘关节使前臂与地面平行。

从臂丛后束发出支配肱三头肌的神经主要来自C7神经根,经中干及其后股进入后束,也有来自C6甚至是C8的神经根。然而,肱三头肌反射主要由C7神经支配。由于支配肱三头肌的肌支在非常靠近近端的地方发出,桡神经损伤后很少会出现肱三头肌瘫痪,除非是神经束支交界处的牵拉伤。

上臂上段内侧的桡神经

周末瘫是桡神经受压损伤的一种形式,这是由于上臂长时间放在椅背上使桡神经在腋窝处受压所致,在某些病例可能引起很高位的桡神经麻痹而出现肱三头肌功能丧失。

肱骨骨折或手术整复骨折可能会损伤肱三头肌肌支。由于肌支从肌肉内撕脱或全长都有损伤,故发生这种并发症后要进行修复就很困难。

除了些偶然的、不常见的穿通伤外,神经损伤致肱三头肌瘫痪通常是由牵拉伤引起的,往往同时合并有三角肌瘫痪。有时不仅可见到腋神经在穿越四边孔时撕脱,肱三头肌肌支也可发生真正的撕脱伤,神经从肌肉内抽出来。对于这种广泛的神经损伤很难进行有效修复。

肱骨中段水平

肱骨骨折是引起上臂中段桡神经损伤的最常见原因。这种骨折大约有20%会出现桡神经麻痹。在斜行骨折复杂骨折以及需要切开复位的骨折,发生率更高。骨折固定后取内固定时也可发生神经损伤。

在这一部位发生的神经损伤其机制还包括钝挫伤、不伴有骨折的单纯压迫或牵拉伤、注射伤、肿瘤以及非常罕见的神经卡压。

神经在该水平损伤的特点是肱桡肌及其远端桡神经功能丧失,而肱三头肌功能正常。因为肱三头肌的运动支在很高的部位发出,所以上臂中段桡神经损伤患者的肱三头肌仍有良好功能。

肱桡肌是损伤平面以下的第一块靶肌肉,临床医生常反复检查这块肌肉以判断是否有神经再生。上臂中段桡神经完全瘫痪的患者,由于前臂所有伸肌,包括骨间后神经支配的肌肉以及由桡神经或桡神经浅支支配的桡侧腕长伸肌均丧失功能,故表现出特征性的垂腕、垂指畸形。

上臂远端

虽然桡神经在上臂下1/3位于肱肌和肱三头肌之间,相对有较好的保护,但也可因药物注射、肱骨远端骨折、直接钝挫而受伤。

肱桡肌是受累的关键性近端肌肉。要检查这块肌肉,最好让患者在前臂中立位时屈肘,在前臂掌侧近端桡侧可摸到隆起的肌腹。

此时除了肱桡肌,肱二头肌也有收缩。肱桡肌具有辅助肱二头肌屈肘的作用。视诊和触诊可发现肱桡肌在屈前臂中的作用。对于肌皮神经损伤患者来说,肱桡肌起非常重要的替代作用。

肘部

桡神经发支支配肱桡肌后,然后发支支配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这两块肌肉的肌支起源于桡神经分成骨间后神经和桡神经浅支之前的主干,或直接来自桡神经浅支本身。这些肌肉具有在桡侧方向上伸腕的功能,对于完成某些动作如使用锤子等非常重要。

肘部桡神经损伤会引起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功能丧失。骨间后神经损伤或卡压者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功能得以保存,但由于骨间后神经支配的尺侧腕伸肌功能丧失,不能在尺侧方向上伸腕,因此在试图伸腕时手会向桡侧偏曲。

肘部损伤累及整条桡神经的原因包括该区域的穿通伤、较少见的肘关节骨折脱位、囊肿或肿瘤,偶尔也可见于沃克曼( Volkmann)缺血挛缩。沃克曼缺血挛缩常因肱骨髁上骨折和肘关节脱位引起肱动脉挫伤或牵拉引起前臂肌群缺血所致,甚至位于前臂的神经本身也缺血。

总的来说,肘部桡神经损伤后,除了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伸肌外,桡神经支配的其他肌肉均丧失功能。

骨间后神经

骨间后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更远端肌肉的功能,但可保留部分由肱二头肌产生的旋后功能。骨间后神经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神经卡压,但也可因软组织穿通伤或钝挫伤、桡骨或尺骨骨折、骨与软组织肿瘤引起,此处的骨折复位手术亦可损伤神经或导致卡压。

患者可表现为骨间后神经所有支配肌肉的功能障碍,或开始时仅表现为一个到多个手指的掌指关节不能背伸,随之骨间后神经支配的其他肌肉也逐渐瘫痪。

由于尺侧腕伸肌肌力下降,患者伸腕力减弱,且尺侧伸腕障碍更明显;因指伸肌、拇短伸肌及拇长伸肌无力而不能伸掌指关节和伸拇指。

神经卡压通常由旋后肌浅头近端边缘的腱性纤维引起,但在少数情况下也可在骨间后神经进入旋后肌两头之间之前被此处瘢痕化的血管袢或结缔组织束带压迫所致。

此区域有 Frohse弓,解剖比较复杂。桡侧腕短伸肌的边缘可挤压骨间后神经。慢性刺激可导致神经卡压综合征样的表现,这也许与前臂用力旋前和旋后动作有关。

在游泳、飞饼和网球选手,以及小提琴手和音乐指挥中发现少数这样的特殊病例。这些症状不应与“网球肘”相混淆,网球肘与反复旋前-旋后动作引起的肘部外侧疼痛有关,这通常是由于肱骨外上髁炎引起,而不是骨间后神经卡压。

一些学者将“桡管综合征”描述为特征性的前臂肱桡肌区域疼痛和压痛,特别是在屈伸腕关节时有深压痛,抗阻力旋前或旋后时也可以出现。这提示骨间后神经受激惹,但临床或肌电图检测均检查不到明确的神经支配区功能丧失表现。

骨间后神经支配旋后肌的分支往往在神经进入旋后肌之前发出。旋后肌辅助力量更强大的肱二头肌产生旋后动作。当肘关节屈曲时,肱二头肌是一块非常有效的产生旋后动作的肌肉,因此在检查旋后肌时须伸直肘关节以消除肱二头肌的影响,可让患者从旋前(手心朝下)位转为旋后位(手心朝上)来确定。

旋后肌查体

尺侧腕伸肌肌支的起点变异较大,但通常在Frohse弓的区域从骨间后神经发出。该肌肉起尺侧伸腕作用,与起桡侧伸腕作用的桡侧腕伸肌相对支配尺侧腕伸肌的肌支从较近端的神经发出,可来自桡神经浅支或桡神经分出浅深支之前的主干。

即使桡侧和尺侧腕伸肌功能丧失,有时候屈指握拳时可出现腕背伸动作,特别是当伸肌群因直接损伤或慢性瘫痪而发生部分纤维化和短缩时,这一现象更明显。伸腕动作由多条肌腱的运动来完成,其中桡侧腕短伸肌最有力。

这个伸腕动作可使手处于功能位,拉紧手指的长屈肌,从而使这些肌腱产生强大的握力。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可产生中等程度的伸腕力量,且出现明显的桡侧偏曲。

当桡神经麻痹时出现完全的垂腕畸形,而骨间后神经麻痹者仍能伸腕,但力量较弱且伸腕不对称。

患者左臂骨间后神经麻痹,部分伸腕伸指和伸拇指不能

骨后神经离开旋后肌后,进入前臂的背侧,发出像“鸟爪”样的分支支配示、中、环、小指伸指总肌。

前臂的手指伸肌可伸手指的掌指关节。桡神经瘫和骨间后神经瘫的患者均表现出掌指关节处的手指下垂畸形。手没有瘫痪者,由手内肌完成伸指间关节的动作,指伸肌则起辅助作用。

即使患者有垂腕畸形,手指仍能伸直,因此可能会使临床医生混淆。要消除这种假象,可被动背伸患者的腕关节,然后让患者用力伸掌指关节,指伸肌瘫痪者,就算在蚓状肌作用下可伸手指,但掌指关节却无法背伸,反而因蚓状肌的作用使掌指关节屈曲。

检查指总伸肌和拇长伸肌的另一种方法是让患者手掌朝下将手放在一平台上,嘱其逐一抬起手指和拇指以对抗检查者的阻力。在这种姿势下,检查者也可检查示指和小指固有伸肌。还有一种检查伸指的方法是先让患者握拳,但不用拇指握住其他手指,然后嘱其逐一伸直手指。

检查拇长伸肌功能的方法非常重要,因为拇长展肌和拇短展肌可代偿其功能。让患者的前臂置于半旋前位,手的尺侧置于平台上。然后让患者在同一平面上抗阻力抬起拇指使之离开示指。

前臂中远段

在前臂的背侧(或伸侧),桡神经损伤的机制包括撕脱伤、骨折和肿瘤。手指和拇指背伸功能受限的情况变化多样,这取决于哪些肌支断裂或挫伤。这种神经损伤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肌肉直接损伤,成功修复恢复功能的难度较大。

桡神经浅支

在肘部与腕部之间,桡神经浅支容易受到损伤;但在前臂上段的穿通伤,更容易造成骨间后神经损伤,桡神经浅支却往往可以幸免。桡神经支配的感觉区域包括手背部和腕部的一部分。

由于有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皮神经或肌皮神经前臂分支的交叉支配,因此即使桡神经主干完全损伤,手背感觉缺失区可以局限在很小的区域。桡神经浅支的绝对支配区是位于拇长展肌和拇长伸肌之间的鼻烟窝。

浅感觉神经损伤往往与痛苦的感觉异常相关,可导致背接触特别不舒服。但在径向分布无关的疼痛或感觉异常的感觉缺失不影响手的功能。

代偿(或假象)动作

在检查桡神经麻痹患者时,检查者必须意识到有部分的代偿动作或假象可类似于桡神经的功能。即使指总伸肌瘫痪,当骨间肌外展手指时表现出好像有伸指动作。要检查伸肌的真正功能,可将患者的手置于平台上,让其把手指逐个抬起来。

当指总伸肌瘫痪后,检查者通常会误认为尺神经支配的骨间肌的肌力也下降。这是因为手指下垂或掌指关节处于屈曲位时,骨间肌很难发挥外展和内收手指的功能。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可将手置于平台上,或使手指处于过伸位以代偿指总伸肌的功能,然后让患者抗阻力内收和外展手指。

必须再次强调,当伸肌瘫痪或肌肉肌腱直接损伤而发生短缩时,手指的屈曲动作可使腕关节出现一定程度的被动背伸,容易被误以为是桡神经支配的伸肌的功能。

肱二头肌/肱肌收缩也可表现出旋后肌的功能,特别是当肘关节屈曲或至少未完全伸直时。这是因为肱头肌有部分止于尺骨近端,拉起前臂和手时形成掌心朝上的姿势。

肱二头肌/肱肌的功能也可误认为是肱桡肌的功能,反之亦然,尤其是在检查肱桡肌时,前臂没有处于半旋前位,就更容易出错。重力可以代偿肱三头肌功能,但在伸前臂时触摸肱三头肌,即可证实该肌肉是否参与伸肘。

百度贴吧上发不上来,发到华医网乡村医生交流群了,你自己去看吧,或者加入华医网乡村医生交流群 qq群;140388039 群里的都知道。

下面是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地址;

http://wwwhuayiyuancom/hyy_spacephpuid=84156&do=thread&id=17774&typ=qz

http://wwwhuayiyuancom/hyy_spacephpuid=84156&do=thread&id=17772&pid=60841 修改回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534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