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表线解剖列车笔记第8课

前表线解剖列车笔记第8课,第1张

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股四头肌之股直肌

腹直肌

踝带动髋运动

髋关节屈曲

相关疼痛评估

顾名思义, 股四头肌 由四个头组成即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组成。股四头肌的功能是使小腿伸、大腿伸和屈,伸膝屈髋,并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股直肌 ,是股四头肌中的一个肌肉,唯一一个跨关节肌肉=双关节肌,掌管髋和膝的运动。

股中间肌在股直肌的深面,两个肌肉方向一致,作用一样。但股中间肌不支配膝。

段1严格来说,前表线只包括股直肌,而非整个股四头肌。

段2踝背屈

整段简化总结理解为,踝背屈:脚跟固定+屈膝屈髋。

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股四头肌训练?

这个训练在膝关节置换术的人,之后的简单本体感觉的训练及关节活动度的训练都是极其重要的。

方法 :坐在床上,腿伸直,勾脚,在脚跟保持固定的情况下,进行屈髋屈膝,膝抬起一点点☞抬起放下。对于膝关节损伤的人非常棒。

嘱患者作踝关节背屈,其足跟将会向下压操作者的手,股骨会向上挤入髋关节。

例子 肩关节:双手伸向上,用力向上延伸,右手拿下来放在左肩斜方肌的上边,去触摸斜方肌是否僵硬。许多人100%都是硬的,只做一个动作便可以让斜方软下来☞保持左手上举,让左手垂直往下沉,即肱骨沉入到肩窝里去,再去摸斜方肌就是软的。

很多人为什么会出现上背部疼痛,尤其是僵紧、硬的不得了?一直在强调运动模式。就是在他能够活动的地方去动,而不是在他不去活动的地方,或者超出这个地方在另外一个地方活动,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拼命向上举手的过程中就让我们的斜方肌过度参与了,很多人在做手臂运动时没有意识去稳定肩关节,实际上,不让肱骨从肩关节出来,只是做了一个小范围运动,而且这个小范围就比我们能够伸出去的手也小不了多少,但却会发现斜方肌上是非常软的,这里需要控制训练。

髋关节松动术的技巧:抱起对方大腿往躯干的方向去顶一顶,脉冲式顶两下。

评估 p114 段3。

髂前上棘非常容易摸到,在它的下面相对应的是髂前下棘。

怎么触摸 ?当触摸骨盆两侧时,能够摸到明显的凸起,但这个凸起不一定是髂前上棘,摸到突起后一直往下摸,摸到没有骨头的地方,再往上一点就是上棘,髂前上棘下面就是下棘。这两个骨性结构对股直肌非常重要。

用 踝关节带动髋 ,因为有支点,支点在足跟,所以以支点作为动力点,先屈膝,膝盖一旦屈膝则髋屈,此时眼睛要盯住髂前上棘。用19毫米的小圆形mark做记号会发现mark向膝的方向移动,这说明这个人有点塌腰,即腰椎前凸。

如下图,当髂前上棘开始向下走时,说明腰椎前凸,也就是说,本来腰椎不该往前用力。理想情况下☞屈髋屈膝,骨盆应该是稳定不动的(中立位),如果对方用了腰的力量,可以问对方“有没有用腰”,“”我有点用腰了”,那就是有问题,要去调整。

例子 使用筷子,用细的一端夹菜。两条腿like筷子型。

想要调髋调膝,建议从踝来调,来带动整个髋的放松。所以要不停的跟客户沟通。

115,段1。 根据患者的体型和肌肉状况,在患者重复踝关节背屈、脚跟粘在床上的动作。

学会控制不要用蛮力,让大脑和要做的动作建立真正的连接。

操作者用身体试探适当的部位,在其髌骨上方辅助用力,缓缓向上推动股直肌。注意,特别观察髌骨与股直肌肌腹之间的感受器非常丰富。对于那些骨盆前倾的患者,可沿着肌肉走向一直向上到达髂前下棘。

首先按压的深度很重要,按压到脂肪和股直肌游离面当中(脂肪属于浅筋膜)。并不直接刺激股直肌,而是去刺激股直肌与脂肪之间的那层肌膜,在深筋膜与浅筋膜之间,还有一层叫肌膜。

操作 把手放在大腿上,让手指⊥大腿,大腿非常放松时往下按压,下面都是脂肪的厚度,这样不够准确。需要把腿绷直,膝盖伸直,大腿绷紧,再按压,脂肪下面就会有一个很硬的肌肉。压住大腿的脂肪厚度,这个厚度能感觉到在脂肪下面有一个绷紧的深度。

①按压,推,②控制深度,在向上向下推。从髌骨推到髂前下棘即骨盆的地方,让顾客感受一下双腿的感受。

一般时候,当我们掌握深度的时候,掌握到了一个肌膜、脂肪、表层肌肉,在这层去推动会很舒服,并非用大力去刺激肌肉。

治疗的目标是使双关节的股直肌摆脱下方单关节的伸膝肌群的影响;患者的运动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股四头肌有四个肌肉,只有一个是双关节肌☞股直肌,既控制膝也控制髋,其他三个只支配膝关节,所以股直肌更多的是充当伸膝的角色。并没有做过多的屈髋的角色,因为被其他3个肌肉带坏了。

2条支线。前/后表线都对膝关节非常重要。

图p116。四个图,主要讲解腹直肌和股直肌。

A股直肌与腹直肌借髋骨形成机械性连接。

B如果两肌同时收缩,可屈髋和躯干,从而使胸腔与膝关节相互靠近。

如仰卧,双手双脚抬离地面,勾脚。就是股直肌和腹直肌用力。但是有的人在做平卧双腿抬高时会发现用腰的力量就是错误的。

人们的运动方式没有发生改变,是体位在改变,不能因为体位发生改变而随便改变肌肉用力模式。有的改变是习惯,有的则是出现了问题。

C站立位时,两肌间相对的张力将决定骨盆的倾斜程度。

在调整骨盆中,股直肌&腹直肌互相用力(像拔河的力),和竖脊肌&腹直肌一样。在骨盆这个地方,后表线的竖脊肌&腘绳肌要有相反力量才能维持骨盆的悬吊。前表线的腹直肌和股直肌也同样的道理。实质上骨盆悬吊系统是四个肌肉一起完成的。

D躯干过伸时,两肌被彼此拉离;如果一侧肌弹性较差,则另一肌必须代偿或沿前表线将拉力继续传递。

鞠躬,☞屈,站直☞伸,伸懒腰☞过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后弯容易出现问题

股直肌-髂肌的连接是一个特例,将在第九章中探讨前表线与前深线相互关系时进行讨论。

段2,机械性连接。 由于髂前下棘与耻骨属于同一块骨骼,所以腹直肌每向上牵拉耻骨1mm,股直肌就必须延长1mm来配合。 (图416C&D)

首先耻骨联合与髋骨是一个整体,从A图看两者是分开的。骨盆相当于轴把两个链条相连,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骨盆却影响二者一样的运动(比如空竹)。 能不能将前表线中把骨盆玩儿转,主要处理的就是前表线的腹直肌和股直肌。

评估: 股直肌,其中间(深面)是股中间肌, 股直肌&股中间肌的疼痛 会牵扯到膝盖的前面痛,若感觉膝盖前面的深面疼,这往往是股直肌;而股中间肌出现问题会出现大腿前面疼。 股外侧肌出现疼痛 最麻烦,不属于前表线却非常重要。

图11,如果沿着髂胫束的前面一步一步顶住,再往前面推,很多人都会非常痛,这种疼痛不是髂胫束痛,有很多人是股外侧肌疼痛,其往往会引起膝关节外侧痛,而且会引发大转子外面疼痛。很多人说我的髋外侧疼,有些时候是不是髋关节滑囊炎?要先沿着这条线做处理,如果疼痛难忍,髋关节外侧痛基本上是这条支线造成的,所以髋骨及其上面连带的结构又成为前&后表线交汇的地方。

总结:髋外侧痛 ,沿着髂胫束前方慢慢触摸,力量慢慢大一点。当踝关节处于一种很放松的状态时,股四头肌主要通过膝关节来伸直小腿,如放松脚,慢慢伸直膝盖,可以均匀的把股四头肌带动起来。若勾脚背再伸膝,会发现有点吃力,发现大腿前侧不舒服。

所以,踝关节的稳固很重要,但不能僵硬,这就是 为什么建立踝关节的灵活性 。 轻松的踝关节,才能真正灵活使用股四头肌,不能真正使用股四头肌,膝盖早晚出问 题。

一定要先去关注踝关节灵活度是否ok。

思路 一个人膝盖出现问题时如果踝不ok,先建立踝之后再来看这个人的走路情况会不会有其他问题。

髋关节屈曲的特别重要的功能单位:股直肌、髂腰肌、耻骨肌 ,整合完就是<东风车标>的形状。三个肌肉是髋屈曲的单位,是一组肌肉组合。

注:图为短收肌,耻骨肌与短收肌走向一致。

图p117 瑜伽的三角式。有的人下不去先解决髂腰肌、股直肌的僵紧。

如上图,红圈☞去压痛点,很多人会非常痛,是股直肌最大的疼痛点。

绿圈☞腹股沟上面中间点有痛点,(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两个痛点解决掉,三角式就会做得很棒。

扩展 肌肉组合有一个特点:整体与局部 。会发现影响整个链条的往往是一两个肌肉,可以通过评估、跟对方聊天、对对方生活工作的一些了解,来弄清楚问题在哪儿,再针对肌肉去处理。<会发现了解了原理,不需要教于法>

股直肌被称为两个关节的难题,髋和膝的难题,此处不解决, 大腿下膝盖上 ,严重的会出现 深夜疼痛-会痛醒 ,根本找不到体位来缓解。屈一点膝会舒服很多,主动的拉伸了股直肌,这种拉伸并不能产生实质上的治疗作用。

下楼梯时膝无力且疼痛 ,处理前表线中股直肌一定要检查红圈☞股直肌有没有痛点?且周边往往这里有痛点,除了绿圈。严重的往往很痛,一碰就痛,不严重的人要慢慢用力,会感到疼痛被解除缓解。

如果痛点不解除,那么很多问题都不能从本源上去解决。

有的人的激痛点,在肩胛角下端一圈痛,整个骨盆上端及下背部骶骨处一圈疼痛,各种方法&贴膏药也缓解不了?

两个圈处☞一定要检查腹直肌上端&下端有没有痛点?如果有痛点☞前表链打不开,必须解除痛点。严重的会引发整个上背部、下背疼痛,这就是牵涉痛,一种激痛点的疼痛。

腹直肌,如图。

弯腰时腹直肌作用非常重要,很多人坐不直,一旦坐不直会引发什么呢?深面的腹横肌就会受到腹直肌影响,这样腹部会一直出现没力气。腹直肌深层按摩及腹直肌是一个重要枢纽。如下图

腹直肌与腹壁之间的关系。

图。如果塌腰,有些女性小腹会出现过度凸出,可能是腰椎引发的,也可能是腹直肌无力,导致脏器往前顶。所以肚脐下的力量和肌肉深层刺激按摩去激活腹直肌,有时候手法是最快的方式。

充分理解腹直肌的功能

图p118,两个箭头虚线代表水平线。

会发现,首先腹直肌与腹内/外斜肌是并排的,再往下到了髂前上棘这个水平面,腹直肌不再呈现3面肌肉所包裹,而都跑到前面包裹,下面非常薄,证是因为腹直肌的下面缺少对腹部的保护而导致下腹部力量弱。 站立时下腹压力是上腹的3倍 。

同时腹部的浅层和深层筋膜和大腿筋膜直接相连,当腹部下塌时,大腿前侧也不好,或者大腿前侧总是往下掉时下腹也不好。腹直肌、腹内/外斜肌和大腿前面筋膜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腹直肌下面,股直肌上面是重灾区 。

使肩胛骨上提的肌群

斜方肌(上部肌束)

肩胛提肌

菱形肌

胸锁乳突肌

使肩胛骨下降的肌群

斜方肌(下部肌束)

胸小肌

前锯肌(下部肌束)

使肩胛骨前伸的肌群

胸小肌

前锯肌

使肩胛骨后缩的肌群

斜方肌

菱形肌

使肩胛骨上回旋的肌群

斜方肌(上部肌束,下部肌束)

前锯肌(下部肌束)

使肩胛骨下回旋的肌群

菱形肌

胸小肌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的肌群

胸大肌(锁骨部肌束)

三角肌(前部肌束)

肱二头肌(长头)

喙肱肌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的肌群

三角肌(后束)

冈下肌

小圆肌

大圆肌

背阔肌

肱三头肌(长头)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外展的肌群

冈上肌

三角肌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内收的肌群

胸大肌(胸骨部肌束)

大圆肌

背阔肌

肩胛下肌

喙肱肌

肱三头肌(长头)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旋外的肌群

冈下肌

小圆肌

三角肌(后部肌束)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旋内的肌群

肩胛下肌

大圆肌

背阔肌

三角肌(前部肌束)

胸大肌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水平屈的肌群

三角肌(前部肌束)

胸大肌

使上臂在肩关节处水平伸的肌群

冈下肌

小圆肌

三角肌(后部肌束)

大圆肌

背阔肌

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的肌群

肱二头肌

肱肌

肱桡肌

使前臂在肘关节伸的肌群

肱三头肌

肘肌

使前臂做旋前(内)运动的肌群

旋前圆肌

旋前方肌

使前臂做旋后(外)运动的肌群

肱二头肌

旋后肌

使手在桡腕关节屈的肌群

尺侧腕屈肌

桡侧腕屈肌

掌长肌

使手在桡腕关节处伸的肌群

桡侧腕长伸肌

尺侧腕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使手在腕关节处外展的肌群

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桡侧腕屈肌

使手在腕关节处内收的肌群

尺侧腕屈肌

尺侧腕伸肌

使拇指运动的肌群

屈(拇长屈肌、拇短屈肌)

伸(拇长伸肌、拇短伸肌)

内收(拇收肌)

外展(拇长展肌、拇短展肌)

使第二~五指运动的肌群

内收(骨间掌侧肌)

外展(骨间背侧肌、小指展肌)

(骨盆前倾的定义:绕额状肘在矢状面内向前的转动。骨盆前倾时,耻骨联合向前下转动,骶骨背面朝上转动,骨盆前倾时连同上体前屈。

骨盆后倾的定义:绕额状肘在矢状面内向后的转动。骨盆后倾时,耻骨联合向前上转动,骶骨背面朝下转动。骨盆后倾亦可连同大腿在髋关节处屈的运动。)

骨盆前倾肌群

髂腰肌

股直肌

耻骨肌

长收肌

股薄肌

缝匠肌

臀中肌(前部肌束)

臀小肌(前部肌束)

骨盆后倾肌群

腹外斜肌

腹直肌

臀中肌(后部肌束)

臀大肌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

大收肌

盆骨侧倾肌群

(盆骨侧倾是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的运动(如体侧侧运动),骨盆如向左侧倾,则左侧髂骨的髂嵴降低,右侧的髂嵴升高。骨盆如向右侧倾,则右侧的髂嵴降低,左侧的髂嵴升高。)

臀中肌(后部肌束)

臀小肌

盆骨旋转

梨状肌

臀大肌

大腿在髋关节处屈的肌群

髂腰肌

缝匠肌

股直肌

耻骨肌

大腿在髋关节处伸的肌群

臀中肌(后部肌束)

臀大肌

半腱肌

半膜肌

股二头肌(长头)

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外展的肌群

臀大肌(上部肌束)

臀中肌

臀小肌

梨状肌

阔筋膜张肌

髂胫束

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内收的肌群

耻骨肌

短收肌

长收肌

大收肌

股薄肌

使大腿在髋关节处旋内的肌群

臀中肌

臀小肌(前部肌束)

耻骨肌

大收肌

阔筋膜张肌

半腱肌

缝匠肌

大腿在髋关节处旋外的肌群

髂腰肌

梨状肌

闭孔内肌

闭孔外肌

臀大肌

臀中肌

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的肌群

缝匠肌

股薄肌

半膜肌

半腱肌

股二头肌

腓肠肌

使小腿在膝关节处伸的肌群

股四头肌

屈膝时使小腿旋内的肌群

缝匠肌

股薄肌

半膜肌

半腱肌

腓肠肌(内侧头)

屈膝时使小腿旋外的肌群

股二头肌

髂胫束

腓肠肌(外侧头)

使足在踝关节处屈(跖屈)的肌群

小腿三头肌

胫骨后肌

使足在踝关节处伸(背屈)的肌群

胫骨前肌

趾长伸肌

拇长伸肌

使足内翻的肌群

胫骨前肌

胫骨后肌

趾长屈肌

拇长屈肌

使足外翻的肌群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踝关节康复及力量训练

 踝关节康复及力量训练,踝关节的康复锻炼与力量训练 与踝关节相关的病症,我们熟知的有扁平足、高弓足、外翻足、内翻足、马蹄足等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踝关节康复及力量训练方法。

踝关节康复及力量训练1

  训练器械:一条弹力带

  1、脚踝内翻训练

 长坐式(腿部伸直,坐在床上,上身略向后倾,双手为身体提供支撑)踝部内翻训练。

 使患者处于长坐式坐姿,将训练带缠在脚上。向内翻转健肢一侧的脚(内翻)。不要向外旋转膝部。

  2、脚踝外翻训练

 长坐式(腿部伸直,坐在床上,上身略向后倾,双手为身体提供支撑)踝部外翻训练。使患者处于长坐式坐姿,将训练带缠在脚部外侧,用另一只脚固定。向外翻转健肢一侧的脚(外翻)。不要向外旋转膝部。

  3、脚踝斜角训练

 踝部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D1斜角弯曲训练(开始姿势)。坐在床上,腿部伸直,使患者处于足底曲、外翻和旋前的开始姿势。

 踝部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D1斜角弯曲训练。在承受弹性阻力的情况下,做(脚)背屈、内翻和旋后(反掌)动作。不要让膝部向内旋转。

 踝部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D2斜角弯曲训练(开始姿势)。坐在床上,腿部伸直,,使患者处于足底曲、内翻和旋后(反掌)的开始姿势

 踝部PNF(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D2斜角弯曲训练。在承受弹性阻力的情况下,做(脚)背屈、内翻和旋前动作。不要让膝部向外旋转。

  4、脚踝足背屈训练

 长坐式踝部背屈训练。让患者处于长坐式坐姿,将训练带套在脚背上。保持膝部伸展,脚部向上弯曲(脚背屈)。

 坐式踝背屈训练。坐姿,将训练带套在脚背上。将训练带的另一端绑在另一只脚上。向上抬起患侧的脚(脚背屈)。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收缩舒张训练。将训练带套在一只脚上。先让脚部处于自然姿势,足底曲。弯曲膝部来隔离比目鱼肌;伸展膝部来隔离腓肠肌。

 踝部背屈训练(结束姿势)。向头部拉动脚的前部,使脚尖向上。

 踝部背屈训练(结束姿势)。坐在椅子上,膝部完全伸展,踝部靠在地面上,将训练带固定在踝部前方。将训练带套在脚尖周围和正在训练的脚的脚底圆形部位。

 踝部背屈训练(训练胫前肌)。坐姿,一脚放在矮凳上。将训练带系在固定物体上,然后套在脚上。在承受弹性阻力的情况下踝部背屈,并保持不动。返回开始姿势。提示:把脚尖向鼻子方向拉

  5 、脚踝足底屈训练

 长坐式踝部足底曲训练(训练腓肠肌)。先处于长坐式坐姿,将训练带套在脚的上前方。保持膝部伸展,向下压脚(足底曲)。

 坐式踝部足底曲训练(训练比目鱼肌)。坐姿,将训练带套在脚底。双手抓住训练带的两端。向下蹬患侧的脚(足底曲)。

 踝部足底曲训练(训练腓肠肌)。坐姿,双脚下放置矮凳提供支撑。将弹性训练带套在脚底的圆形部位。踝部足底弯曲并保持不动。返回开始姿势。提示:让腓肠肌用力。

 小腿上提(蹬起脚尖)训练(开始姿势)。站姿,将训练带中央踩在脚底圆型部位。双手抓住训练带两端,保持双肘伸直

 小腿上提(蹬起脚尖)训练(结束姿势)。提起脚跟,越高越好。不要通过拉动手臂来拉伸训练管。变动:偶尔可利用单腿进行训练,可使用椅子或桌子提供支撑。

踝关节康复及力量训练2

  关节活动度

 正常的踝关节可以进行各个方向的活动,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是背伸(同背屈)和跖屈、内翻和外翻的动作。由于在踝关节手术术后,很多患者都会被石膏固定一段时间,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踝关节活动度受限的情况。那么在拆掉石膏之后的早期,就要进行关节活动度的练习。下面介绍一些关节角度练习的方法。

  背伸(背屈)

 背伸即踝关节向上的活动,由于后方有跟腱的存在,所以这个角度是术后最容易出现活动受限的角度,也是比较难练的角度。术后早期可以利用毛巾或任何长条带子进行向上的牵拉。

 也可以让家属帮助练习,练习的过程中,可在膝关节下垫一个小枕头,这样有利于使小腿三头肌处于放松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踝关节所能耐受的强度的增加,今后就可以利用自己体重来进行角度的练习了,比如下面 几个方法:

 “弓箭步”——患肢在后,脚尖自然向前,膝关节伸直,下压脚踝。这样可以充分牵拉小腿三头肌和跟腱。解决因小腿三头肌和跟腱造成的踝关节活动度受限。

 “蹲”——

 蹲的时候注意脚尖自然向前,膝关节和臀部不要歪斜,即使脚后跟没落地也没关系。主要解决因踝关节内部原因造成的关节活动度受限。

  跖屈

 跖屈即踝关节向下的活动,属于术后比较容易练习的角度,早期可以把踝关节伸出床外让家属协助下压即可,后期随着角度加大,可以利用“跪”的方法,让臀部下压踝关节。

  内翻

 内翻其实就是常见的“崴脚”的动作,如果是外踝韧带损伤术后的患者,早期是不建议练内翻的,通常是在术后复查时,主刀大夫认为患者内翻活动受限的时候才进行内翻的练习。早期练习内翻角度,可以在跷二郎腿的姿势下,

 自己用手来进行内翻的牵拉。

  外翻

 外翻与内翻的方向相反,由于踝关节的结构本身就可以限制外翻,所以正常踝关节外翻的角度都不会太大,

 而且通常外翻受限的情况也较少,主要出现在内踝损伤或骨折的情况,如果出现活动受限,可以采用与外翻相反方向的练习方法。

肌肉日记之胫骨前肌

起止点:

起点:胫骨外侧髁和胫骨近侧半及小腿骨间膜。

止点:内侧楔骨跖面和第一跖骨底。

神经支配:腓深神经(L4-51)。

功能:

1踝背屈。

2足内翻。

胫骨前肌:

胫骨前肌是小腿前面一块体积较大的表浅肌。其功能随足部位置的不同而异。如果足离地,胫骨前肌将足远端上拉(背屈)。这一功能使足趾在步态摆动期不与地而接触。保持背屈位也使得足跟先着地,从而在足跟着向站立期转换时保持最佳的减震体位。足部固定或鲇立时,胫骨前肌将小腿拉向足前(也称背屈)。步态鲇立期体现了这种功能。一日足跟着地,胫骨前肌便持续收缩使重心由足后移向足前。胫骨前肌过度使用或软弱会产生刺激或导致肌腱炎。这是话成小腿前面疼痛 因之一,最后,胫骨前肌还有助于支撑足内侧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569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