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脑强直和去皮层强直的区别

去大脑强直和去皮层强直的区别,第1张

去大脑强直与去皮层强直的区别:

去皮层强直

定义:属于醒状昏迷一种,是“觉醒状态”存在,“意识内容”丧失

的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临床表现为语言和运动反应严重丧失常见疾病:缺血缺氧性脑病,大脑皮质广泛损害的脑血管疾病及外伤等典型体征: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屈肘,肩部内收,腿及踝部伸直”潍坊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韩述军发病基础:大脑皮层功能或皮质下某些功能丧失,而皮质下的大多数功能和延髓的自主神经功能保存或业已恢复中脑及脑桥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未受损,可有无意识吞咽动作,存在觉醒-睡眠周期等常见表现:能无意识的睁眼闭眼,眼球能活动瞳孔对光反射及角膜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吸吮反射及强握反射,紧张性颈反射可出现喂食可出现无意识吞咽,但无自发动作对外界刺激不能产生有意识的反应大小便失禁存在觉醒-睡眠周期等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窦维华

去大脑强直

常见疾病:中脑受损,后颅窝病变,缺氧或低血糖,典型体征:角弓反张,四肢强直,肌张力增高“伸肘,肩及前臂内旋,下肢伸直”发病基础:去大脑强直主要是一种反射性的伸肌紧张性亢进,是一种过强的牵张反射。引起过强的牵张反射,主要是由于中脑红核与下位结构联系中断所致来自红核以上部位的下行抑制性影响被阻断,网状抑制系统的活动降低,脊髓以上中枢对运动神经元抑制性冲动减弱,而小脑,前庭神经核与网状结构对运动神经元易化性冲动仍然存在,从而引起躯干四肢伸肌的强直性痉挛 常见表现:意识障碍表现为醒状昏迷,患者貌似清醒,但无任何意识活动,对言语刺激不发生反应,二便失禁,与去皮层强直相似运动障碍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直,躯干呈角弓反张,呼吸不规则,伴有全身性肌肉强直痉挛5疾病转归:好转:伸展性强直逐渐变为上肢屈曲,内收,内旋说明病变逐渐局限于中脑水平以上,病情好转恶化:意识障碍呈昏迷状态,伸展性强直逐渐变为迟缓性瘫痪,说明病变已波及桥脑以下,病情逐渐发展为濒死状态

总结:1两者均多为脑内严重弥散性病变引起,故常不能准确定位病变部位2去皮层强直损害主要在大脑皮质水平,去大脑强直损害主要在中脑水平,后者更严重,两者在临床中可见相互转化3两者典型体征:去皮层强直: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去大脑强直:角弓反张,四肢均伸展性强直

角弓反张

 1 背肌的强直性痉挛,使头和下肢后弯而躯干向前成弓形的状态 。常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及破伤风病程中。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核黄疸又叫胆红素脑病(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麦角中毒等。 2 病人的头项强直,腰背反折,向后向曲如角弓状。这是风病或热极动风的一种症状。可见于惊风、破伤风及多种病因所致的脑炎、脑膜炎等。

首先确认是不是自己测量的问题,如果不是一下是人体体温正常范围

耳朵:35.8℃—38℃

腋窝:34.7℃—37.3℃

口腔:35.5℃—37.5℃

直肠:36.6℃—38℃

超出了这个范围赶紧去医院吧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金疮痉的病因病机 4 金疮痉的症状 5 金疮痉的诊断 51 潜伏期 52 前驱期 53 发作期 54 辅助检查 6 需要与金疮痉相鉴别的疾病 61 化脓性脑膜炎 62 狂犬病 7 金疮痉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风毒在表 7111 症状 7112 辨证分析 7113 治法 7114 方药治疗 712 风毒入里 7121 症状 7122 辨证分析 7123 治法 7124 方药治疗 713 阴虚失养 7131 症状 7132 辨证分析 7133 治法 7134 方药治疗 72 外治法 73 针灸治疗 731 体针 7311 方一 7312 方二 732 耳针 74 其他疗法 741 破伤风抗毒素的应用 742 镇痉 743 支持疗法 8 金疮痉的预防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金疮痉的穴位 2 治疗金疮痉的方剂 3 治疗金疮痉的中成药 4 金疮痉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金疮痉 1 拼音

jīn chuāng jìng

2 概述

金疮痉为病名[1]。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即破伤风[1]。

破伤风 (tetanus[2])为病名[3][4]。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又称金疮痉[4]、伤痉、金疮中风痉[3]。是指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5]。其临床特点是,有皮肉破伤史,有一定潜伏期,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阵发性抽搐,抽搐间歇期全身肌肉仍紧张强直,伴有发热,但神志清醒,多因并发症而死亡。

破伤风病名首见于宋代《太平圣惠方》,云:“身体强直,口噤不能开,四肢颤抖,骨体疼痛,面目㖞斜,此皆损伤之处中于风邪,故名破伤风。”

风毒之邪广泛存在,不仅发生于皮肉破伤,手术中消毒不严格,或新生儿脐带污染,或生产及流产处置不当,或褥疮染毒,也可引起破伤风。外伤所致者,称金创痉;产后发生者,称产后痉;新生儿断脐所致者,称脐风摄口。

本病西医亦叫破伤风。

3 金疮痉的病因病机

金疮痉因风邪侵入皮肤破伤或疮口受邪而致抽风[3][4]。为风毒自创口袭于经络,引动内风所致[4]。现代医学已证实本病为破伤风杆菌从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迅速繁殖产生细菌毒素而引起症状[4]。

金疮痉的病因为皮肉破伤,又感受风毒之邪。风毒之邪乘皮肉破伤之处侵袭人内,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外风引动肝风内动,风毒人侵日久,化热化火,使脏腑失调,气血失和,阴损及阳,甚至阴阳离决而死亡。

4 金疮痉的症状

初起四肢无力、头痛、两腮酸痛、口噤、颈部转动不灵、发热发冷,进而面肌痉挛,呈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舌强口噤,流涎,甚则全身肌紧张,阵发性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频频发作,最后语言、吞咽、呼吸均困难,甚或窒息而死[3][4]。发作频频,轻微 即可诱发抽搐发作[4]。病程进展较快者,预后较差[4]。

5 金疮痉的诊断 51 潜伏期

一般在10天左右,短者可1—2天,长者半月至2个月不等。脐带染毒多在5—7天发病,故又称七日风。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52 前驱期

时间较短,仅l一2天,表现有乏力,头晕,头痛,全身不适,咀嚼无力,畏寒低热,烦躁不安,下颌稍感紧张,张口略感困难。反射亢进。创面多于陷无脓,周围皮肤暗红,有疼痛感和牵制感。

53 发作期

典型发作症状是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肌肉强直性痉挛,最初是咀嚼肌,依次为面肌、颈项肌、腹背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病人开始感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口角向外上方牵引,前额出现皱纹,双眉举起,呈苦笑面容。继而颈项强真,头向后仰,痉挛向四肢延伸,呈现不能坐起,头后仰不能前屈,腰部前凸,称为角弓反张。四肢肌肉收缩时,因屈肌比伸肌有力,肢体可出现屈膝、弯肘、半握拳等姿态。

膈肌和肋间肌痉挛,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直肠和膀胱痉挛可引起便秘和尿潴留。发作性抽搐是指病情严重者,在肌肉强直性痉挛中又出现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呈自发性、阵发性发作。

在抽搐间歇期患者的肌肉也呈痉挛状,为本病抽搐的特点。亮光、声音、风吹、饮水、触动等都可引起抽搐发作。每次抽搐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患者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汗出淋漓,流涎,口吐白沫,牙齿有摩擦声,呼吸气促。

非典型发作的,仅出现破伤部位局部的肌肉强直,不延及全身。

病变后期,患者由于长期肌肉强直、痉挛、抽搐及摄人不足,致体力消耗,面色光白,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合苛肺部感染,或呼吸肌麻痹引起窒息,心肌麻痹引起死亡。

54 辅助检查

发作期血白细胞增高,创口脓液培养有破伤风杆菌生长。

6 需要与金疮痉相鉴别的疾病 61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与破伤风一样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表现,但化脓性脑膜炎无阵发性抽搐。还有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易嗜睡昏迷。脑脊液检查有大量白细胞。

62 狂犬病

狂犬病有被犬、猫咬伤皮肉的病史,但狂犬病患者呈兴奋、恐惧状,看见或听到水声,便发生吞咽肌痉挛,称“恐水病”。可因膈肌收缩产生大声呕逆,如犬吠声。

7 金疮痉的治疗

金疮痉的治疗,初宜祛风定痉,服玉真散或五虎追风散,或脱凡散(蝉衣30g,研极细末)热黄酒送下,取微汗[3]。外治宜清创、扩创及敷玉真散[3]。后期当祛风、解毒、镇痉,用木萸散加减,并配合针灸[3]。或注射破伤风抗毒素[3]。

71 辨证治疗 711 风毒在表

破伤风·风毒在表证(tetanus with pattern of windtoxin in exterior)是指风毒在表,以轻度吞咽困难和牙关紧闭,周身拘急,抽搐较轻,痉挛期短,间歇期较长为常见症的破伤风证候[5]。

7111 症状

轻度吞咽困难,牙关紧闭,周身拘急,抽搐较轻,痉挛期短,间歇期较长;舌淡,苔薄白,脉数。

7112 辨证分析

肌肤破伤,感受风毒之邪,外邪入侵,气血不畅,经络拘急,则吞咽困难,牙关紧闭,周身拘急;风邪在表,受邪较轻,则痉挛期短,间歇期长;舌淡、苔薄白、脉数为风邪在表之象。

7113 治法

祛风镇痉。

7114 方药治疗

玉真散合五虎追风散加减。

712 风毒入里

破伤风·风毒入里证(tetanus with pattern of windtoxin entering interior)是指风毒入里,以角弓反张,频繁而间歇期短的全身肌肉痉挛,高热,面色青紫,呼吸急促,痰涎壅盛,胸腹满闷,腹壁板硬,时时汗出,大便秘结,小便不通,舌质红绛,舌苔黄糙,脉弦数为常见症的破伤风证候[5]。

7121 症状

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高热寒战,全身肌肉痉挛,间歇期短,面色青紫,呼吸急促,痰涎壅盛,胸腹满闷,时时汗出,大便秘结,小便不通;舌红,苔黄,脉弦数。

7122 辨证分析

风邪入里引动内风,故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肌肉痉挛;风从火化,阳明燥热,故时时汗出,胸腹满闷,大便秘结;热壅于肺,则呼吸急促,痰涎壅盛;热壅于膀胱,则小便不通;邪人肝经,则面色青紫;邪正交争,则高热寒战;舌红绛、苔黄少津、脉弦数为毒邪内盛之象。

7123 治法

熄风镇痉,清热解毒。

7124 方药治疗

木萸散加减。

713 阴虚失养

破伤风·阴虚邪留证(tetanus with pattern of yin deficiency and lingering pathogen)是指阴虚邪留,以抽搐停止,头晕,心悸,口渴,面色萎黄,时而汗出,牙关不适,偶有痉挛或屈伸不利,或肌肤有蚁行感,舌质红,脉细弱无力为常见症的破伤风证候[5]。

7131 症状

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屈伸不利;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7132 辨证分析

正邪剧争,风毒受挫,正气亦伤,阴血亏耗,不能上荣,则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阴血亏虚,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经脉失养,则手足发麻,屈伸不利;舌红少苔、脉细无力为阴血亏虚之象。

7133 治法

补血养阴,疏通经络。

7134 方药治疗

四物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72 外治法

在使用破伤风抗毒素1小时后,可行清创切除坏死组织,开放创口,先用双氧水冲洗,再用双氧水湿纱布填塞。每天换药时都须用双氧水冲洗,换药后敷料等应严格消毒。创面有残余坏死组织时可用七三丹掺布;创面干净时用生肌散掺布。

73 针灸治疗

注意:体针和耳针疗法均可每日治疗1~3次,或长时间留针数小时至1~2日,但须严防滞针、折针[4]。症状控制后,可用皮内针留置数小时至数日[4]。一般来说,本病多采用综合疗法,针灸可作为一种辅助疗法[4]。

731 体针 7311 方一

取大椎、风府、人中、筋缩、风池、太冲、合谷、阳陵泉等穴为主[4]。牙关紧闭加下关、地仓、颊车;角弓反张加腰阳关、承山、后溪;四肢抽搐加阳陵泉、太冲、曲池[4]。

7312 方二

牙关紧闭取穴下关,颊车、合谷,内庭。

角弓反张取穴风府,大椎、长强、承山、昆仑。

四肢抽搐取穴曲池、外关、合谷、后溪、风市、阳陵泉、申脉、太冲。

732 耳针

取脑、枕、心、神门、缘中等穴,中强 [4]。

74 其他疗法 741 破伤风抗毒素的应用

一经确诊,应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抗毒素的剂量首次应大,以后视病情需要酌情减少,第一次用5万~10万单位,加于500~10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滴注。以后视病情变化,可每日由静脉或肌肉注射l万~2万单位,连续用7天。抗毒素注射前应作过敏试验,以免发生过敏反应。皮试阳性者应行脱敏注射:新生儿破伤风,可用破伤风抗毒素0.5万—1万单位,青霉素3万~5万单位,加入0.5%普鲁卡因溶液l0mL做脐周封闭。

742 镇痉

使用镇痉药可以使患者安定,减少对外界 的敏感性,而使痉挛不发或少发,使病人较长时间处于安静和睡眠状态,则治愈的可能性大为增加:一般可用10%水合氯醛,每次口服1015mL或3040mL ,4—6小时1次。巴比妥类药物,如鲁米那0.1—0.2g,肌肉注射。或安定5一l0mg,口服,每日3—4次,或l0mg静脉注射。抽搐特别严重时可用10%~25%硫酸镁溶液l0mL肌肉或静脉注射,在紧急时可肌肉或静脉滴注2.5%硫贲妥钠,每次0.5一1G,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一1000mL中缓慢滴注,用药时应密切观察,以防发生呼吸抑制。

冬眠疗法:效果较好,常用冬眠工号(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杜冷了l00mg),或冬眠合剂m号(工号中氯丙嗪改为乙酰普吗嗪20mg,其他相同),每次1/3—1/2剂量,每4—8小时肌肉注射1次,或1个剂量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成人每日可用1—2个剂量。

743 支持疗法

应给患者以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等高热量、高营养饮食,用大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C,以及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并注意纠正酸堿平衡失调,必要时可输新鲜血或血浆。如患者不能进食,可采用鼻饲或静脉高营养疗法:

8 金疮痉的预防

1.创口早期彻底清创,宜用双氧水反复冲洗,特别是污染或较深的创口。

2.破伤后常规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最迟伤后不超过24小时。

3.患者隔离监护,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光、声、振动。注意口腔及皮肤的护理,注意营养的摄入。

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573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