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列车笔记的整理来自李哲老师。老师更多的是解读本书,我则是还原老师的课堂口述。
☞本节看点——快速查看关键点——
腹直肌的放松
腹直肌分离评测&修复方法
下腹突出关注4点
腹直肌激痛点
看解剖图①看肌肉②看内在联系。
图418,两个箭头,一个贴近肚脐,一个在平髂前上棘连线处,此处腹直肌非常薄,两个腹直肌之间的白线,到了下面,后面没有了封闭,所以这个地方是个重灾区,小腹突出、下腹无力,首先考量腹直肌的问题。
图1,看腹直肌的脉络,会发现上面比较宽,下面越来越窄,终于耻骨,上端上达第五肋软骨,可以看到它不像其他的肌肉,中间有非常大的肌腹,两边是肌腱,而腹直肌是有很多腱滑,一般3到4条。
有4个肌腱时腹部肌肉被分出五块,练习腹肌时最上和最下相对来说比较难练,有3个腱滑的人能练出六块腹肌,可以看到肌腹是膨隆的。
118段1 对于腹直肌,我们需要从三个独立的部分进行评估,即肌肉自身的张力、肌肉前后筋膜的张力。 如果腹直肌是平的,我们要怀疑腹直肌及其浅层筋膜过紧,如果腹直肌膨隆,我们必须评估其肌肉的紧张度,但是我们很确定其深层筋膜、腹横肌筋膜是短缩的。
张力就是紧张度。当腹横筋膜特别短缩时,想象成一个“弓”。就向前表线与后表线☞后表线缩短,会把人往前推,人就呈现出前倾的状态,深层筋膜比较紧,一收缩就会把腹直肌往前顶,要特别注意激活腹直肌。
腹直肌分离
评测 两指之内正常。2指=2厘米,>2厘米时☞要修复。<2厘米时☞默认正常。
腹直肌的分离跟腹直肌无关,跟腹横肌、腹横筋膜有直接关系,要强化激活腹横肌 。
检测 :肚脐、肚脐上5厘米、肚脐下5厘米处三点做检测,了解客户腹直肌的分离状况。
我们遇到很多错误的做法,如在分离的状态下做俯卧撑、仰卧起坐、扭转,都是禁忌的。以平板支撑为例,平板撑是增加腹部核心的,已经很近了,在去增加紧致度是错误的,就像人已经很紧张了,要怎么安抚通常是拍拍肩抚摸一下背部。
腹直肌是表象和症状分离☞表象在腹直肌,症状在腹横肌及其筋膜。
修复腹直肌分离的方法 :把手放在腹部两侧,向肚脐方向挤压,每次做300次起,腹直肌分离如果3指的话,会直接回到2指。
当腹直肌<2厘米时再去塑形,做平板撑、卷腹起都可以。塑形≠康复
118段2。 要放松腹直肌及其浅层筋膜,可以让患者仰卧位屈膝,操作者站在患者头侧,将弯曲的手指放在患者腹直肌下部,向肋骨方向向上推移肌肉。
整个上背部非常紧时,把手放在患者腹直肌下部向头的方向推,推住不动,马上问他同侧的肩,什么感觉,是否松了松了多少?为什么会改变对方☞实质上是前表线中有下沉感,这种下沉感必须要去纠正它。
很多时候因为重力的原因+体态前倾,导致下沉的速度越来越快,越下沉腹横肌里越紧。
每到腱划部分时就重新开始。 不要像擀面一样,从下边推上去,要注重手下的感觉。
触诊,①要明确处理什么,②要明白目标结构
必要时,重复上述动作,直到腹直肌浅层筋膜放松至第五肋高度。隐藏技巧
第5肋上的肌腹参与呼吸,放松第五肋呼吸会改变。
呼吸节律:就是吸气和呼气一样长,呼吸时胸廓扩张&收缩要一致,通常做30-50次之后,整个人的状态都会好起来。
放松第五肋呼吸会改变方法 :把手放在第五肋☞心口窝处,站立或坐直。如下图,粉色的箭头手放在这里;黑色的箭头向上提,把浅层筋膜提起来。自然吸气,会发现在胸骨的深面很顺畅的感觉,而且上背部也会非常舒服,吸气自然变深、后背变轻松了。
会发现任何影响并非单一条件的,就像打开了一把锁之后,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应。
118段3。 对腹直肌深层的筋膜进行治疗时,操作要更深入和有效。
深入不是用蛮力,越深入,越要用手,手法轻柔,越清越深,越重则越浅。浅层筋膜会形成盔甲效应。
拿一个东西时要养成习惯,去感受纹理的存在,增强手的灵敏度,功夫不负有心人,比如山西晋商用手量布堪比尺准。
如果腰椎过伸造成脊柱前凸或骨盆呈前倾状,腰就会将腹腔内容物向前推向限制性腹直肌。 ☞小腹突出
腰椎过伸=腰椎前凸
下腹突出时,NO☞不要练下腹力量。YES☞把后表线放松,比如腘绳肌、竖脊肌的腰段、臀大肌、臀中肌。
118段4。 如果不是这种情况,腹部隆起是由于饮食过量或鼓胀,而是腹腔内容物的体积增大造成,就必须通过控制饮食来进行调节。
118段5。 任何情况下,即使腹部向前凸出时肌张力看似偏低,其实腹直肌后面深层筋膜的张力也可能很高很紧,从而影响呼吸或牵拉背部。
看上去腹肌无力,实际可能是, 腹横肌筋膜紧张,需要考量四点 :①腰椎前凸②饮食过多③腹横肌筋膜过紧④下腹无力
119,段1。主要讲腹直肌与第五肋骨的关系☞腹直肌牢牢的附着在第五肋骨上。
腹直肌是众多筋膜交汇处,金三角地带(最多的是侧链的阔筋膜张肌,第二是腹直肌)。
119段2。 配合深呼吸运动,在腹直肌附着点、腹部筋膜与胸部筋膜融合处实施松动术、松解黏连,通常会有不错的效果。
痛点通常固定,引起的症状却变化多端,症状与位置有很大对应关系。
图14。常见的两种情况导致后背出现问题。腹直肌以肚脐为界,肚脐以上☞上腹,肚脐以下☞下腹。
上腹直肌有一些高位痛点 ,向双侧中背部传导疼痛☞胸椎腰椎高度横穿后背有一条的疼痛。先检查是否腹直肌有痛点。若单侧痛,则不是腹直肌,可能是背阔肌的问题。
腹直肌疼痛会 剑突痛 ,剑突在心口窝的位置,它是一块软骨。
上图。黑色箭头的地方,很多人烧心、消化不良、恶心想吐,一定要检查周边的痛点。建议先去消化科、心外科、心内科做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因。
如果心脏有问题,也是此处 心绞痛 。
如果腹 直肌外侧缘 (平肚脐) 疼痛 ,胰腺,会引发腹部痉挛绞痛,一压就特别痛。
怎么压腹直肌 ?先绷紧腹部。先吸口气,呼气时屏息就把腹部绷紧了,再去探查疼痛。这种痛出现时,比如弯腰,会有嗳气,总打嗝。
很多新生儿的啼哭是肚脐周围产生疼痛,建议不要去压。
下腹直肌 ,非常重要的一个痛点,肚脐到耻骨联合中点的地方。
这个点很多人都非常痛,可充分缓解痛经。但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缓解,因为引发痛经的地方有很多,有原发性、继发性,每个人感受度不同,信任度也不同。如果痛经很痛,可以用热水袋热敷这个区域。
麦克伯尼点,腹直肌常见的痛点在右侧腹直肌上,肚脐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如上图黄圈)
阑尾炎的麦氏点更靠外一点。(如上图粉圈)
麦克伯尼点引起的疼痛像急性阑尾炎的疼要先去做检查,如果按压很多人会很痛,产生的原因是疲劳焦虑,或者来月经之前。
麦克伯尼点也被称为 月经前哨点 。平时不痛,一压如果痛时就说明要来月经了。
如果做过阑尾炎手术会有疼痛出现在此处。
腹直肌引发的痛会呈现出反常的呼吸状态。疲劳、运动过量、情绪紧张、腹部特别冷,都会出现痛点。下肢不等长,骨盆狭窄也都会引发问题。
腹直肌一旦出现疼痛,有些时候并不会出现腹直肌绷的过紧,反而会导致腹直肌过长,并非缩短。
腹直肌出现问题时,腹内&腹外斜肌都会受到连累。在给客户作评估时,让其做深呼吸,他会采用反常的呼吸。
平静呼吸 :主要由肺的弹性来完成,自主完成,不需要用到肌肉的力量。如果腹直肌有问题时会发现为了缓解疼痛或者下意识保护自己时,会开始有下意识的限制自己吸气,让膈肌出现不正常收缩、气短,☞腹直肌、膈肌反射性异常(医学术语)。
腹直肌的处理完,对隔肌的处理,对呼吸模式的处理,对前&后表线的处理,都相当于打下坚实根基。
当一个人用膈肌去用力做深吸气动作时,会腹部前凸,如果特别严重,腹直肌痛点会加剧。
胸骨肌是一个桥梁,上连胸锁乳突肌,下连腹直肌,两侧与胸大肌相连。
腹直肌通,则前表线通。因为此处没有骨骼,靠腹肌来维持这个躯干的稳定or腰骨盆的稳定。
腹直肌会引发驼背、痛经、痛点、呼吸等等。
麦克伯尼点&麦式点
知识拓展:
凯格尔运动教程☞
如果是西医学专业的话应该为: ①检查者以左手抬高受检者左上肢,右手置于其腋窝顶部,再将受检者手放下,触诊尖群。②然后手指 掌面转向腋前壁触诊前群。 ③转向内侧,轻轻向下滑动触诊内侧群。 ④再次将受检者上肢抬高,将手重新置于腋窝顶部,然后手指掌面转向后方触诊后群。 ⑤转向肱骨,沿肱骨内侧面向下滑动触诊外侧群。 ⑥以右手抬高受检者右上肢,左手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腋窝淋巴结。 中医或中西结合的话: 1教材上是写:由浅入深,起直达腋窝顶部。 2视频上的旁白为: 手指并拢,掌面贴近胸壁,依次触摸腋窝底部(还是顶部?听不清)、后壁、内 侧壁、前壁、外侧壁。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中医专业的话,要弄明白只能问主考老师了……
从人体结构来说,骨盆处于中间,起着承上启下。且骨盆并不单是一个骨性结构,其内包绕着很多东西,比如女性的子宫、膀胱、直肠等。骨盆就像一个蓄水缸,装满了水,无论前倾、后倾还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侧倾,都会使这些“水”流出来,造成结构和功能上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骨盆的健康。
什么是骨盆侧倾
骨盆侧倾往往并不是骨盆的结构歪斜,而是因肌肉张力导致的不平衡。
从正面观测时,左右髂嵴的高度不平衡,这就会使得一侧骨盆升高,另一侧自然下降,上升和下降会同时进行;也常常出现一侧腹肌收缩,脚跟即将抬起的姿势,这时会发生腰椎弯曲。
造成骨盆侧倾的原因有哪些
骨盆侧倾一般是由不良习惯和发力不均造成的,如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站姿,当身体处于站立位时,人体盆骨上侧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及后腹部的腰方肌与同侧盆骨下方的臀中肌、臀小肌的对称力量失衡。
具体来说就是,盆骨上方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及腰方肌将盆骨往上提拉,对侧骨盆下方的臀中肌、臀小肌将盆骨往下方拉,这就导致了骨盆朝一个方向的侧倾。
骨盆倾斜的影响及自我检测
骨盆侧倾常伴随脊柱侧倾,高低肩,歪头等症状,甚至可能引起腰痛,直接影响身体在冠状面上稳定,造成活动不稳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运动。
1、引起长短腿
我们正常人的两条腿基本是是同样长的。当一侧盆骨出现向上倾斜,身体为了保持稳定,同侧的腿部骨骼就会被盆骨带着往上提拉,从而出现两腿长短不一。同时,腿短一侧的骨盆向上侧倾,导致腰方肌、髂腰肌、耻骨肌紧张,大腿内收,内收肌紧张,阻止内收的外展肌无力,同时伴随腿短侧骨盆的前倾。
检测方法
方法一:在仰卧位下,两只手触诊双足内踝,然后自然坐起观察两内踝的是否平齐。如果两内踝平齐则可能不是长短腿,这时与骨盆关系不大,如果两内踝一上一下,则可能是骨盆侧倾引起的长短腿。
方法二:俯卧位下被动屈膝,看两侧足的高低。
方法三:在俯卧位下用一个卷尺直接测量左右腿的长度,起点是肚脐,止点在内踝。
2、引起脊柱侧弯
当骨盆向一侧倾斜时,脊柱就会往另一侧倾斜以保持身体平衡。在这种体位下,就会引发高低肩及身体左右侧肌肉不平衡。同时伴随腰椎侧弯,胸椎、颈椎的关节不正,进而影响脊柱导致脊柱侧弯。
检测方法
取站立位,放松,两手自然下垂,面对镜子观察自己的左右肩膀高低不同;或者手触诊两侧肩胛骨下角是否在同一条水平线上等。
骨盆侧倾的肌动学分析
使骨盆升高的肌肉:
同侧腹肌,腰方肌、腰大肌、内收肌,竖脊肌、背阔肌等肌肉短缩
使骨盆下降的肌肉:
对侧臀中肌、臀小肌短缩,腹肌被拉长或外展肌无力
骨盆侧倾的改善方法
由上述骨盆侧倾肌动力学分析,对于骨盆升高侧,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会松解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腰方肌、竖脊肌、腰大肌、内收肌、背阔肌等;对于骨盆降低侧,则应该松解臀大肌、臀中肌。
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可以自行训练的方法呢?
下面介绍几招康复训练方法,只需要一个泡沫轴就可以完成!
泡沫轴放松腹肌
动作要领:侧卧位,放松侧的上肢前屈,另一侧上肢保持自然放松,双腿腿保持自然伸直,用泡沫轴在髂骨和平齐乳头的位置上方来回滚动
强度要求:每组训练3-5min或至酸胀感下降,每天两组
注意事项:在做训练过程中身体保持中立位不要旋转,呼吸保持顺畅不要憋气
泡沫轴放松背阔肌、竖脊肌
动作要领:体位仰卧位,上肢置于头后方,下肢屈髋屈膝。用泡沫轴放在背部下方来回的滚动
强度要求:每组训练3-5min,或至酸胀感下降,每天两组
注意事项:如果有腰间盘突出症状要慎用,因为泡沫轴在滚动的过程中是不稳定的,可能会加重症状。还要注意自然地缓慢呼吸,运动时候请勿憋气
泡沫轴松解髂胫束
动作要领:体位侧卧位,用泡沫轴放在背部下方来回的滚动
强度要求:每组训练3-5min,或至酸胀感下降,每天两组
注意事项:在训练过程中如果腰部有不适感,训练强度要减轻,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在训练过程中注意自然地缓慢呼吸,运动时候请勿憋气
松解之后,当然还要进行强化!
臀中肌的强化
蚌式益处:提高骨盆的稳定性,强化髋部外旋特别是臀中肌和外展肌的能力
动作要点:侧卧,屈膝。弹力带套在膝关节以上大腿上方,保持骨盆的稳定性。呼气,上方的膝盖向上打开;吸气,缓慢还原
看到这里,被骨盆侧倾困扰的朋友们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试上一试了?其实,无论今天讲的骨盆侧倾还是之前推送过的骨盆前、后倾,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体姿体态引起的。因此,在平时生活中,树立正确意识,端正体姿体态,才能真正从根源上解决骨盆倾斜问题的发生。
姚君弘-均衡整膜疗法视频集锦
均衡整膜疗法班8月26北京开班
本班重点讲授面部微整、局部塑型、部分疼痛及内科疾病的治疗和调理等,内容丰富!温馨提示名额有限,预约从速,预约热线:18911724358
均衡整膜疗法--是建立在体态、体姿的文化内涵之上,以如何辨识失衡,如何形成符合手法治疗机制的整体均衡的美容观,如何达到既调整体内的平衡,又达到了美容的目的,由内而外调整人体平衡!
▲探求徒手美容技法背后的文化内涵;
▲思考徒手美容技法的发展愿景;
▲发掘徒手美容技法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尽其精微,乃至广大,重视细节!
各位同仁,您在临床治疗中或为客户调理时会经常或者偶尔遇到“反弹”现象吗?比如鼻子歪了,为什么正回来了,过几天又再回去?皱纹去掉了,为什么又回来了?病痛解除了,为什么很快又犯了?为什么???
因为您可能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表面现象”,实际上,体表的偏歪或病态不是孤立的,解决表象的问题,关键在调整人体内部的平衡!当我们外部表象出现问题时,实际上是我们内部系统在“求救”!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把外部问题解决了,实际上只会造成内部系统的问题更加严重!
因此,建议您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由内而外解决方案---姚君弘均衡整膜疗法!
美容已成为目前手法界所关注的一个时尚话题,均衡美容是建立在体态、体姿的文化内涵之上的,是以如何辨识失衡,如何形成符合手法治疗机制的整体均衡的美容观,如何达到既调整体内的平衡,又达到了美容的目的,是当今世界美容界思考的研究的课题!
腰部的解剖不算太复杂,可分以下几种
一、骨性结构
腰部有5分椎体,常出现骨性关节问题,可在拍片中看出其解剖,有上下关节突、横突、棘突、椎体、椎弓板、椎弓根,还有横突上的乳突和副突,椎体之前有椎间盘,常见问题为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椎弓狭部裂等
二、韧带
前纵韧带,黄韧带,后纵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
三、肌肉
按功能可分姿势肌和运动肌,姿势肌的作用主要是保持稳定,需长时间收缩,一般在深层,如腰大肌、肺方肌、横突间肌等,而运动肌主要负责运动,一般在浅层,如背阔肌等
四、筋膜
有深筋膜,即包在肌肉里面深层的筋膜,浅筋膜,肌肉与皮下脂肪之间的一层膜
五、动静脉
动静脉没有在腰背部行走,只在椎体前侧,故出现动静问题的少
六、神经
引起疼痛不适感的原因,从椎间孔出,有腰丛和骶丛神经,行走至臀部及腿部,其中任何一个位置被卡压都会出现疼痛等不适
七、淋巴
位于椎体前部,即腹部深层
病例分享:
很庆幸八月份收到的病人都是腰部问题的病人
以下是病人情况和治疗过程:
某男,50岁左右,腰痛,腰突
主诉:久蹲后起身困难
触诊:腰部硬结多,腹部筋膜紧张,腹横肌紧
治疗:1腰方肌等腰部肌肉,手肘点柔硬结点,再行牵张
2臀部肘点柔(臀大、中、小肌)
3腹部筋膜拉伸,腹横肌按压
效果:1起身后自我评价“好点儿”了,观察腰直了很多
2出工作室后打电话回来主诉,痛得厉害
反思:手法掌握得不到位,把触发点激活后未解决
陈某,男,50岁左右,右侧腰、臀、腿痛,浩哥行治疗过的病人,治疗原因:急性腰扭伤
主诉:右侧腰以下,都有痛感,腰站不直
触诊:腰右边条锁状肌肉,但肌肉不紧张,腹横肌紧张(明显)
治疗:1手肘腰点柔硬结点,再行大手法,腰部起止点松解手法
2手肘松解臀部肌肉
3点压腹横肌
效果:1腰部伸直一点(主诉),观察腰部伸直
某女,40岁左右。腰痛,久蹲难起,腰椎变直(CT、MRI显示),浩哥治疗过的病人
主诉:久蹲难起,给王医生(浩哥)治过,好多了
触诊:腰部明显硬成板块状,压痛明显,腹横肌紧张
常规体检:主动运动阳性(腰部)
治疗:1腹部肌肉松解(按压腹横肌)后,腰部明显软下来
2腰部肘点柔,再行牵张手法
3臀部手法松解(大、中、小肌)
4麦肯基自我运动
效果:好一点(主诉)
文某,男,34岁,腰痛伸不直
X光片:腰2~5椎体骨质轻度增生
检体:腰痛2个月余,做过针灸4、5次,躺床痛
触诊:左腰方肌、臀中、小肌、阔筋膜张肌明显压痛,腰方肌压痛引传到臀部、小腿外侧
第一次治疗:以上触诊所有肌肉,腹部肌肉(腹横肌),股直肌
效果:后伸有改善,前屈角度变小
病嘱:卧床(侧位)用枕头垫两腿间
第二次治疗:1加松解腰大肌
2医嘱:不吹空调
效果:腿麻有好转(不麻了)
第三次治疗:1考虑后表线和体侧线,松解颈部肌肉和腹横肌时小腿酸麻
2发现阔筋膜张肌紧张,重点松
效果:1手法反应明显,当晚复发,小腿和臀部痛得厉害(特别是阔筋膜张肌部)
反思:1严重病人需特别考虑手法力道,不然病人第二天痛就不会再来了
2阔筋膜张肌本来就硬,治疗需循序渐进
黄某,男,31岁,腰痛
查体:左抬腿,右腰痛,前屈阳性,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阴性
主诉:给钟杰主任做过一次,明显改善
第一次治疗:考虑左边臀部肌肉和右侧腰方肌,重点解决
效果:1前屈无改善
2抬腿腰痛消失
第二次治疗:考虑腹部肌肉紧张无力也会影响腰部前屈,行腹部治疗(查体坐位体前屈阴性,站立位体前屈阳性)
效果:1治疗再评估站立体前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腹直肌后疼痛消失,治疗后表线,当日效果不明显
第三次治疗:再过来时表示不劳累就不再痛,因长期站立、行走,左脚涌泉穴有痛,行治疗
效果:后深线紧张,疼痛消失,触感紧(腰部)
总结:1治疗腰部病人需重点注意手法力道,易引起大的手法反应
2治愈率20%
胸腰筋膜的功能:1、稳定腰骨盆胸腰筋膜对稳定腰骨盆起着重要的作用。胸腰筋膜可以通过附着于其上的肌肉参与活动。背阔肌、臀大肌、腹横肌和内斜肌可以拉紧胸腰筋膜,竖脊肌和多裂肌可以使筋膜壁产生张力的作用,并可通过收缩来稳定腰骨盆区脊柱,而胸腰筋膜保护着深层、浅层竖脊肌。
2、桥梁作用该部分筋膜和横突尖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向外移行为腹横肌。因此,竖棘肌、腹部肌肉收缩带动脊柱运动时,胸腰筋膜就起着类似于桥梁的作用,作为动静的中点,将肌肉的力量传导到骨骼,引起脊柱运动。
3、限制脊柱过度运动对于脊柱的运动方向,同侧筋膜起到了中点作用,对侧筋膜则起到了胸腰筋膜的第三个作用:限制脊柱过度侧屈的功能。脊柱侧屈时,该处筋膜所受到的拉力极大,这使得筋膜很容易损伤。(这也解释了上面的筋膜撕裂所引起的筋膜紊乱)
此外,脊神经的后外侧支离中层胸腰筋膜的起点(横突尖)是很靠近的。胸膜受损,很容易刺激和压迫相应脊神经后外侧支,引起神经刺激症状。这也就是一般学者认为的“腰3横突综合症”发病的原因。胸腰筋膜的功能症状在剧烈活动中,胸腰筋膜可被扭伤,这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对于慢性腰痛的患者,其筋膜的典型表现是触诊时增厚及缺乏弹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