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肝俞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特异性 7 穴名解 8 所属部位 9 肝俞穴的定位 10 肝俞穴的取法 11 肝俞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肝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肝俞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肝俞穴的配伍 16 特效 17 文献摘要 18 肝俞穴研究进展 181 对消化道的影响 182 对血液的影响 183 对胆囊的影响 184 对血糖的影响 185 对血胆固醇的影响 186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87 对垂体的影响 188 治疗肝炎 189 治疗麦粒肿 1810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811 治疗胆石症 1812 治疗胃脘痛 1813 治疗淋巴结核 1814 治疗眼睑下垂 1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肝俞 1 拼音
gān shù
2 英文参考Gānshū BL18 [中国针灸学词典]
gāns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1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1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肝俞 汉语拼音 Ganshu 罗马拼音 Kanshu 美国英译名 Liver Locus 各
国
代
号 中国 BL18 日本 18 法
国 莫兰特氏 V18 富耶氏 V18 德国 B18 英国 B18 美国 BI18
肝俞为经穴名[1](Gānshù[2]BL18)。出《黄帝内经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1]。肝俞是肝的背俞穴[1][2]。肝即肝脏,俞即输注,本穴是肝气输注的部位,故名肝俞[1]。肝俞穴主治肝胆、神志、眼目、血证等疾患:如脘腹胀痛,胸胁支满,黄疸结胸,吞酸吐食,饮食不化,目赤痒痛,胬肉攀睛,目生白翳,雀目,青盲,癫狂,病症,脊强反折,鼻衄,唾血,吐血,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腰背痛,咳逆短气,寒疝,气瘿,瘰疬,黄疸,胁痛,目赤,目视不明,眩晕,夜盲,痫证,背痛,目痛,癫狂痫,衄血,脊背痛,胃痛,目赤痛,青光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现代又多用肝俞穴治疗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精神分裂症,各种眼病,支气管炎,月经不调,眼睑下垂,结膜炎,夜盲症,视网膜炎,偏头痛,精神病,淋巴结结核,肠出血,胆石症等。
4 肝俞穴的别名肝念(《灸法残卷图》)。
5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背腧》:肝俞在九焦(椎)之间。
6 特异性肝俞穴为肝之背俞穴。
7 穴名解肝即肝脏,俞即输注,本穴是肝气输注的部位,故名肝俞[1]。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消化腺,五脏之一。《说文》:“肝,木脏也。”《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载:“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木喜畅顺,此可顺其气而达之也。此穴内应肝脏,是肝气转输、输注之所,为治肝要穴,故名之。[3]
8 所属部位背部[4]
9 肝俞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5]。
肝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一说肝俞穴“除背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肝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肝俞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10 肝俞穴的取法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肝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俯卧位,第9胸椎棘突下与后正中线至肩胛骨内侧缘连线中点之垂线交点处取穴[6]。
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下推2个椎体,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肝俞穴[7]。
11 肝俞穴穴位解剖肝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著第九、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八、九、十胸神经后支外侧支重叠分布。穴位深部对第九肋间隙呐的结构。在胸、腹腔内则对应胸膜腔、肺、膈、肝、脾与胃。肝、脾为实质性器官,血液供应丰富。因此,如盲目针刺时,不能提插,不能捻转,应立即起针,应严密观察有无内出血现象。
11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1]。
11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9、第10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胸背神经、第9和第10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及相应肋间后动脉背侧支分支分布[8]。
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通过[5]。
12 肝俞穴的功效与作用肝俞穴具有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功效。
肝俞穴有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的作用[1]。
本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9胸椎旁,是肝气输注于背部之处,故可治疗肝脏疾病[9]。
肝为阴脏,体阴用阳,易升,易动,最易化火生风,因此又可治疗神志病[9]。
肝开窍于目,主筋,藏血,同时也是治疗眼病、血证和筋脉病的常用穴[9]。
肝与胆相表里,肝开窍于目,《黄帝内经灵枢·脉度》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故本穴与胆俞配伍为治疗肝胆疾病的重要腧穴,同时也是治疗眼目疾病的腧穴之一[9]。
有清泻肝胆、养血明目之功,如诸风掉眩、满闷多怒,咳引两胁,目翳生泪、疝气,挛筋、转筋引腹、小儿惊风,以及黄疸、积气等症,皆可取此[3]。
13 肝俞穴主治病证肝俞穴主治肝胆、神志、眼目、血证等疾患:如脘腹胀痛,胸胁支满,黄疸结胸,吞酸吐食,饮食不化,目赤痒痛,胬肉攀睛,目生白翳,雀目,青盲,癫狂,病症,脊强反折,鼻衄,唾血,吐血,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腰背痛,咳逆短气,寒疝,气瘿,瘰疬,黄疸,胁痛,目赤,目视不明,眩晕,夜盲,痫证,背痛,目痛,癫狂痫,衄血,脊背痛,胃痛,目赤痛,青光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现代又多用肝俞穴治疗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精神分裂症,各种眼病,支气管炎,月经不调,眼睑下垂,结膜炎,夜盲症,视网膜炎,偏头痛,精神病,淋巴结结核,肠出血,胆石症等。
肝俞穴主治肝胆、神志、眼目、血证等疾患:如脘腹胀痛、胸胁支满、黄疸结胸、吞酸吐食、饮食不化、目赤痒痛、胬肉攀睛、目生白翳、雀目、青盲、癫狂、病症、脊强反折、鼻衄、唾血、吐血、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腰背痛、咳逆短气、寒疝、气瘿、瘰疬等[1]。
肝俞穴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视不明、眩晕、夜盲、癫狂、痫证、背痛[8]。
肝俞穴主治黄疸,胁痛;目赤,目痛,目视不明,雀目;眩晕,癫狂痫;吐血,衄血;脊背痛[6]。
肝俞穴主治黄疸,胁痛,胃痛,吐血,衄血,眩晕,夜盲,目赤痛,青光眼,癫狂,痫证,脊背痛;以及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5]。
现代又多用肝俞穴治疗急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各种眼病、支气管炎、月经不调等[1]。
1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黄疸;
2 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睑下垂,结膜炎,青光眼,夜盲症,视网膜炎;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病;
4 外科系统疾病:淋巴结结核,胃出血,肠出血,胆石症;
5 其它:月经不调等。
14 刺灸法 141 刺法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3~05寸[1]。
斜刺03~05寸[5]。
斜刺05~08寸[8][6],局部有酸胀感[6],可向肋间放散[6]。
注意: 肝俞穴右侧穴下深部为肝脏,故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肝脏[6]。
142 灸法可灸[1][8][6]。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5]。
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5 肝俞穴的配伍肝俞配期门,为俞募配穴法,有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主治肝炎,胆囊炎,胁痛。
肝俞配百会、太冲,有平肝潜阳,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头昏头痛,眩晕。
肝俞配肾俞、太溪,有滋阴养血补肾的作用,主治健忘,失眠。
肝俞配大椎、曲池,有清热泻火,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癫痫,精神分裂症。
肝俞配睛明、风池、光明,治青光眼[6]。
肝俞配胆俞、阳纲、期门、阳陵泉,治肝炎、黄疸[6]。
肝俞配大椎、风池、太阳、肾俞,治视网膜出血[6]。
16 特效双手拇指分别按压在双侧肝俞穴上做旋转运动,由轻到重至不能承受为止,每次10~30分钟,可缓解眼红、眼痛等症状[7]。
17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肝胀者,肝俞主之,亦取太冲。
《针灸甲乙经》:咳而胁满急、不得息、不得反侧,腋胁下与脐相引,筋急而痛……唾血短气、鼻酸,肝俞主之。癫疾,膈俞及肝俞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肝俞、脾俞、志室,主两胁急痛。吐血,灸肝俞百壮。
《针灸大成》:肝俞,主热病,瘥后食五辛,多患眼暗,如雀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肝俞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各相距一寸五分……咳引两胁急痛,不得息,转侧难。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目生白翳。
18 肝俞穴研究进展 181 对消化道的影响肠功能障碍患者,针刺肝俞可使肠功能正常化;针刺肝俞、脾俞、胃俞等背俞穴,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的疗效,能使溃疡逐渐愈合,胃液分泌虽保持高分泌状态,但胃液的总酸度和自由酸度多趋向正常化。有人用皮内针刺入胆俞、肝俞等,在胆囊X线片上可见胆囊影像缩小,表现为胆囊收缩,也可见Oddi括约肌舒张,胆管内压力下降。[6]
182 对血液的影响针刺肝俞可使肝血流量明显减少,对血液成分也有影响。如针刺肝俞,可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脾性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症状好转[6]。
183 对胆囊的影响针刺肝俞后,即刻见到胆囊、胆总管均呈现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胆管内压力下降[6]。
184 对血糖的影响针刺肝俞使耐糖曲线高者下降,低者升高[6]。
185 对血胆固醇的影响针刺肝俞可使高胆固醇含量下降明显,对正常机体的胆固醇含量影响不显著[6]。
186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针刺家兔的“肝俞”、“足三里”、“肾俞”1次,针后可见家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明显增强,但连续7d,每日1次,反看不出明显效果[6]。
187 对垂体的影响针刺足三里、肝俞、脾俞能引起垂体肾上腺的功能增强,肾上腺重量增加,束状带变宽,皮质增厚,细胞体积增大,球状带和束状带界限不清[6]。
188 治疗肝炎以肝俞、足三里为主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44例,配穴取阳陵泉、内关,常规针刺,留针15 min,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5个疗程后,氨基转移酶864%转为正常[6]。
189 治疗麦粒肿针刺肝俞治疗复发性麦粒肿15例,针后强 捻转,并行开阖泻法,使之出血,每周1次,结果全部在1~3次内治愈[6]。
1810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针刺肝俞配心俞埋线为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40例。结果:近期有效率为922%,远期有效率为893%[6]。
1811 治疗胆石症取肝俞、胆俞、脾俞等,用推按运经仪治疗63例,配合服用硫酸镁、稀盐酸、油煎鸡蛋,结果均有较好疗效。
1812 治疗胃脘痛针灸肝俞、胆俞、脾俞等,治疗50例,有很好疗效。
1813 治疗淋巴结核割治肝俞、膈俞,治疗211例,有较好疗效。
1814 治疗眼睑下垂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背部经络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人体背部经络图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以下我为大家整理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大家快来学一学吧。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1
一、肩中俞
肩中俞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于大椎侧面2寸处。其主要主治呼吸道系统病症,如:哮喘、支气管炎等。经常按摩还能够有效缓解视力减退、腰背疼痛等问题。
二、三焦俞
三焦俞穴位处于人体第一腰椎棘突之下,于大椎侧面15寸处。其主要作用于腰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对于腹胀且有妊娠反应的女性,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三、风门穴
风门穴位于背部胸椎2节与三节之间,处于大椎侧面2cm处。经常按摩风门穴能够有效去除风邪,缓解后背疲乏、无力等症状。
四、心俞穴
心俞穴位于人体第五节胸椎棘突下方,大椎侧面15寸的'位置。按摩心俞穴能够有效缓解心慌烦闷、口渴不适等症状。此外,心俞穴还能够治疗恍惚健忘、心悸等病症。
五、胆俞穴
胆俞穴其位于人体第十节脊椎椎突下方,大椎侧15寸位置处。胆俞穴有疼痛感多为黄疸病病症反应,其也多为下肢麻木反射区域。
六、膏肓穴
膏肓穴位于人体背部,第四节胸椎椎突下侧,大椎侧3寸左右。膏肓穴主治人体肩膀僵硬、酸软等症状,长期按摩能够缓解肩颈肿痛等症状。
其、肺俞穴
该穴位位于人体第三节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开15寸位置。如果肺俞穴有隆起的情况,多为胸中有肺热、且伴随呼吸道疾病镜框。经常按摩肺俞穴能够缓解皮肤肿痛、气喘咳嗽等病症。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2
一、膀胱俞
膀胱俞主要卫浴人体第二骶椎椎突之下,大椎旁开15寸的位置。如果膀胱俞有椭圆形的结节,大多为遗尿症预兆,按压有疼痛感则多为腰痛、下肢麻木的前兆。
二、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人体第九届脊椎椎突下方,大椎旁侧15寸位置。如果肝俞穴有结节,则多半为失眠、头晕等症状前兆。一般情况下,肝俞穴有棱状结节多为腹胀、黄疸的病发前兆。
三、小肠俞
小肠俞位于人体第一节骶椎棘突下方,旁侧15寸位置。小肠俞如果出现气泡转动感,一般为女性子宫下垂的表现。而有椭圆形结节,则多半为头晕、颈部疾病的前兆。
四、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人体脊椎椎突下方,大椎侧面15寸位置。一般情况下,如果肾俞穴有结节症状,多为尿血、腰痛以及阳痿的前兆,同时也会伴有耳鸣、头晕的症状。
人体后背经络图表高清3
一、背部反射区图及口诀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二、五脏五怕:
1、“肝将军”怕堵;
2、“心君主”怕累;
3、脾胃忌生冷;
4、肺怕环境差;
5、肾怕缺水
人体背部经络图及功用解析?
十二经脉对称性地遍布于身体的两边,各自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里侧或两侧,每一经络各自归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而十二经脉中每一经络的名字,包含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一部分。手进行于上肢,足进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里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两侧,属腑。
在其中腰背部共2条经和5条脉,督脉坐落于后正中心线,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属,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3寸,沿锁骨内侧线下滑。
背部正中间的脊柱是督脉的循行线,省长一身之阳经,有统领、调整、联系其他阳经的功效,影响力十分关键。而脊柱两边的膀胱经又全线贯通浑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是有相对的反映点,五脏六腑功能产生的生理性转变,都可以在背部俞穴上反映出去。
扩展资料:
经脉对身体来讲十分关键,既能决存亡,又能处万病。由于人往往变成一个有机化学的总体,是因为经络蜿蜒曲折,进出表中,内联五脏六腑,外至皮肤肌肉来连络的,而经络之气运作一切正常针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治疗起着的关键功效。
运作血气,营养成分五脏六腑燃气需要用管路传至每个地区,血气还要根据经脉传至人体各部,滋养浑身上下内外。它是经脉的第二个功效。经穴还能够体现人本质的问题,中医学称作"以表知里"。
背部穴位图
背部主要有:大椎穴、至阳穴、曲垣穴、腰阳关穴、陶道穴、脊中穴、天宗穴、身柱穴、治喘穴、命门穴、神道穴、肩井穴、腰俞穴、风门穴、肝俞穴、肾俞穴、厥阴俞穴、小肠俞穴、肺俞穴、胆俞穴、膏肓穴、三焦俞穴、心俞穴、脾俞穴、志室穴、大肠俞穴、膈俞穴、胃俞穴、肩外俞穴、关元俞穴、膀胱俞穴。
补:灵台穴、筋缩穴、中枢穴、悬枢穴、肩中俞穴、附分穴、天_穴、秉风穴、_俞穴、肩贞穴、大杼穴、督俞穴、气海俞穴、上_穴、次_穴、中_穴、下_穴、会阳穴、长强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__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胞肓穴、秩边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以上穴位依次分布在督脉、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等人体经络上经典穴位推荐
八_穴
位置:骶椎。又称上_穴、次_穴、中_穴和下_穴,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发热并向小腹放散。
风门穴
定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常用于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颈项强痛、腰背痛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膏肓穴
定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肩胛骨内缘,抱肘取穴。
主治:常用于咳嗽、气短、健忘、遗精、阳痿、盗汗及诸虚百损的治疗。
至阳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灵台穴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肾俞穴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补益脑髓,强壮腰肾,止咳定喘,聪耳明目。适用于肾虚腰痛、腰膝酸软、耳鸣目眩、健忘失眠、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肺心病气喘、肾不纳气、小儿发育不良、诸虚百损等病症。有全身强壮作用,对肾虚、肾炎有一定的作用。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痛的感觉,用力不可过大,时间可稍长一些。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现在有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视的,对自己的身体也会做一些护理,中医护理是多数人都会选择的,人的经络是非常多的,下面一起来看看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吧。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1
背部反射区图及口诀
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五脏五怕:1、“肝将军”怕堵;2、“心君主”怕累;3、脾胃忌生冷;4、肺怕环境差;5、肾怕缺水
五脏六腑在背部的反应区背部图及口诀
肺部娇嫩最上面,左边为心右为肝,
下面左脾右是胆,再下左胃右小肠,
臀上左肾加膀胱,右边子宫和大肠。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2
身体的背部七条线是身体的身心健康总重要。它包含:
背部共2条经和5条脉,督脉坐落于后正中心线,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属,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3寸,沿锁骨内侧线下滑
督脉。中医学称之为阳脉之船,主气,即动能。
间距督脉两侧05寸的夹脊穴线。从颈夹脊、胸夹脊、腰夹脊,到骶椎夹脊。主血和三十一对神经。
间距督脉两侧15寸的俞穴线,立即通五脏六腑。
间距督脉两侧3寸的足太阳光膀胱经线。
经络的作用有以下内容:
1、联络的功效,身体是由五脏六腑等有关人体器官构成,根据经脉完工一个合理的联系,能够使身体做为一个总体开展有关作用的融洽,人体内脏能够根据经脉相互有机化学联络在一起,对身体融洽阳阴有非常大益处。
2、磁感应的功效,经脉不但能够运作血气,还能够传送各种各样信息内容,例如当身体遭受刺激性的情况下,刺激性便会顺着经脉传输到身体有关五脏六腑,使有关五脏六腑作用产生变化。
3、濡养功效,经脉能够将血气运作到身体的每个人体器官组织,能够使身体抵御风邪,护卫机体。
4、缓冲作用,经脉能够调整身体的阳阴,使有关病症出现以后根据经脉开展调节,针对气血不和,阳阴偏盛、偏衰等,都能够开展调节。
背部经络图6条的走向3
由于后背部主要是督脉和膀胱经途经的地区。督脉省委书记一身的血气。因此对于督脉的经络疏通,可以振作起来血气,提升五脏六腑作用和提升机体的抵抗力。而膀胱经是脊柱两侧的脊神经出入的地域,也是连接五脏六腑的交感神经的在外皮的体现点。因此输通后背部的膀胱经可以改善五脏六腑的生理作用。输通后背部的经络可以改善皮下组织组织肌肉肌肉筋膜的血液呼吸系统,可以治疗由于血瘀和寒症腐蚀导致后背部的肌肉肌肉筋膜疼痛以及腰骶部的`漫性肌腱损伤。
人的衰落从带脉不通一开始:“万病之源源于血,万病之由由于气。经络通百病消,血液清颜如玉”。中医药学讲:“气不足则血遇阻,血遇阻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80%的症状与经络堵塞、带脉不通有关。当身体哪一个部位的经络堵塞时,哪一个部位便会处于低水平维持运作当中,便会感觉酸、胀、疼、痛、麻、硬等症状,便会出现病症。
经络状况影响人的人均寿命
一个木盆能装多少钱水,取决于最矮的哪一个实木板的长短。一样的,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是不是,取决于体系结构的工作质量。
比如一个肝癌患者40多少岁就过世,是因为他的肝脏毁损了,尽管别的系统还好好的。因而,我们要想身心健康,就需要照料身心健康人体的每一个系统。
人赶到五十岁的状况下,经络瘀堵大概保证50%,此时人体一开始迈进衰落。而赶到七八十岁的状况下,经络瘀堵到70-80%。基本仅有人体的中间部位呼吸系统顺畅,四肢和远侧呼吸系统都基本不好,人的生命也就快到了终点站了。
背部疼应该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现象,也是最多人不当回事的一种不舒服症状。那么背部骨头疼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背部骨头疼痛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点击此处我精心为您推荐“背部突然酸痛的原因”背部骨头疼痛的原因
1、颈椎病引起的背部骨头疼痛
颈椎病发生在颈椎,怎么会引起后背疼痛呢殊不知,颈椎第四、五、六颈椎的脊神经后支向背部延伸,支配上背部的皮肤肌肉。
当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时,如果牵拉到第四、五、六颈椎的脊神经后支,就会导致出现背痛。
事实上,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模糊都是颈椎病的症状表现。
2、颈部扭伤和落枕引起背部骨头疼痛
由于颈部活动不当,或睡眠体位不良导致局部肌肉被扭伤,伤痛牵扯背部肌肉,病史较短,压痛点固定且位于肌肉损伤部,以肩胛内上方多见,且伴肌肉痉挛,可触及压痛明显的条索状痉挛肌束,颈背部活动受限明显。
3、风湿引起的背部骨头疼痛
风湿病多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后背疼痛,天气阴凉、风寒潮湿、后背疼痛加重。
4、肩周炎引起的背部骨头疼痛
肩周炎会引起肩关节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范围会不断加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后背疼痛。
5、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背部骨头疼痛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慢性泛发性或持续性腰背痛,棘突有压痛感,晨起后后背腰部僵硬,后仰时背腰部疼痛加重,活动后好转,久站或行走易疲劳。
患者多表现为下背和腰部活动受限,体检可发现腰椎棘突压痛,脊椎旁肌肉痉挛,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甚至驼背畸形。
背部骨头疼痛治疗护理针对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主要缓解症状,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减缓病情的进展,最佳治疗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结合在一起。
1、非药物治疗:进行健康 教育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负重及剧烈运动;
2、药物治疗:可以运用非甾体抗炎药、适当的可运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法,对急骤起病或附着点炎明显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甚至适当应用免疫调节剂等;
3、对髋关节僵直和脊柱严重畸形的晚期患者可予外科手术行矫形治疗。
中医治疗:一般的治疗 方法 是采用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可以配合外用药物,中医中药等进行治疗。
导致女性背痛的原因骨质疏松:这是引发背痛的第一大诱因。由于女性骨骼比男性更细更轻,因此患骨质疏松的几率更大。一旦骨质疏松,脊柱的厚度会变化、个子变矮、受力也会出现问题,这通常会让女性的背痛来得更早且持续时间更长。因此,女人从年轻时就要坚持运动、及时补钙、多晒太阳,适时补充雌激素。如果实在严重,就要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辅助理疗等手段缓解症状。
月经:年轻女性经期会产生轻微的背部肌肉疼痛,特别是在腰椎部,但大多会随着月经周期的结束而自然消失。这和经期情绪变化、激素水平改变有关。建议经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多休息。如果实在很疼,每月可服适量止疼药。
怀孕:怀孕之后,孕妇腹部肌肉支撑的力量降低,脊椎必须承受更多的压力。同时,坐姿不对、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还会导致关节出现松动。这种背疼会随着孩子的出生而消失。因此,孕妇要控制好体重,避免弯腰、扭腰、搬重物,避免久坐、久站。
胸部太大:过大的乳房会影响正常的脊柱生理曲度和受力点,“过重”的乳房让脊柱发生变化,因此,胸部大的女性一定要戴合适的胸罩,运动时最好穿束身胸罩,减轻背部负担。
家务劳动:女性做家务时总是弯着腰,扫地、拖地时常常一侧用力,这样很容易让背部承受更多压力。建议做一会家务一定要休息下,同一种动作别持续太久。
久坐不动:办公室女性每天坐着的时间几乎超过7小时,腰背疼痛成了通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让腰肌功能逐日萎缩,让间盘内的压力增高。平时尽量穿平底鞋, 游泳 散步都能有助于舒缓症状。
疾病:背痛可能也是一些疾病的表现,比如纤维肌瘤、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增生、甚至乳腺癌以及癌症病人骨转移后 都可能会背疼。急性疼痛一般4周内可以恢复,如果超过这个时间,最好及时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尽早确诊病情,进行治疗。
背部疼痛怎么办按摩后背缓解疼痛,每次每个穴位可以按摩10分钟,每天具体次数可以根据缓解情况来定,后背疼痛较厉害就每天3、4次,缓和一些的时候可以每天2次。 按摩上背的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可以帮助刺激肺部、心脏、以及理血、宽中和胃。按摩下背部的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可以刺激肝脏、胆囊、健脾、和胃、化湿。
靠墙站增加背部的肌肉力量以缓解后背疼痛,背靠着墙站直,两侧的肩胛骨尽量向墙面靠拢,每次坚持3分钟左右,这样做有助于肌肉力量得到增长能帮助预防和减轻后背疼痛。
放松身心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对于避免后背疼痛也有相关性。当人们处于焦虑状态时,人体就会做出“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导致肌肉紧绷,做好了行动的准备,所以精神紧张和压力大的人更有可能出现后背疼痛的症状。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保健方预防腰酸背痛”
很多人都曾经被背部中间突然疼痛的问题所困扰过,如果背部中间疼痛变得持久且更加严重的话,就需要我们注意了。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背部中间突然疼痛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点击此处我精心为您推荐“背部突然酸痛的原因”背部中间突然疼痛的原因
强直性脊柱炎
该病是指脊椎关节的炎症,其表现以背部疼痛为主,并可放射至臀部,疼痛和强硬感在早晨更为明显。另外,可出现胸痛,足踝部疼痛。痛过自我有规律的锻炼可预防此症。
骨关节炎
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并在关节缘处产生新骨,又称退行性关节炎。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容易患此病,除背疼外,还伴有髋部,膝部,踝部等疼痛,起病时手指僵硬,特别是早晨起床后更为明显,活动后有所好转。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20-40岁的青壮年较多见,其表现以腰痛为主。据有关专家指出,通常此病发病较突然,也有逐步出现的,常有明显的外伤吏。
主要表现为腰痛和沿一侧坐骨神经引起的下肢疼痛,尤其在咳嗽,打喷嚏,排便时疼痛加剧,卧床休息可减轻。
背部中间突然疼痛怎么办趴睡容易后背痛
有些睡姿会给你的颈椎、肩膀、臀部、下背部、膝盖甚至脚后跟施加压力,而这些都有可能会引起各部位疼痛。趴着睡觉可以说是最容易引起背痛的罪魁祸首,所以喜欢趴睡姿势的人需要更加注意。
通常来说,趴着睡觉会使腰椎向前凸,脊椎的曲线也会随之弯曲,背部的肌肉往前拉扯,无形中背部肌肉会过度受压,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背部疼痛。而且,趴睡时脖子大多是扭向某一边的,颈椎也容易随之扭曲,所以趴睡后人的颈椎与肩膀都容易感到酸痛。
良好睡姿能缓解背痛
正确的睡姿能够帮你缓解背部疼痛。
比如:仰卧时可以放一个枕头在膝盖下,使你的脊椎保持自然的曲线;趴着睡的时候,可以在腹部放一个枕头来减轻背部的压力;当你侧睡的时候,可以把你的腿稍微向胸部方向靠,并且放一个枕头在两个膝盖中间。
另外,人在熟睡后会无意识地转身,小小的转身也有好处,它能减轻背部的压力,毕竟任何一种睡姿如果保持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加剧背部疼痛。
日常还应多运动
时常背痛的另一罪魁祸首就是日常缺乏运动。绝大多数人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的,且坐姿也不规范。所以,白天上班时间应尽可能多站一下,而且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应保持正确的姿势,这样有助于缓解背痛并减少晚上背痛的次数。
当然引发腰疼的也不仅仅只有睡姿问题,所以建议大家如果经过调整睡姿后仍然不见效果就赶快就医,以免耽误病情给治疗带来困难。
背部疼痛怎么办做瑜伽缓解后背疼痛,瑜伽不但能静心养神瘦身,由于伸展的动作还能缓解后背的疼痛。每周最少做一次瑜伽,每次40-90分钟,坚持三个月,后背疼痛的情况会有所改进。做瑜伽的效果好又健康,远优于吃药或者理疗。伸展对于治疗背部疼痛与瑜伽同样有效,但最主要的锻炼部位是躯干和腿部。
按摩后背缓解疼痛,每次每个穴位可以按摩10分钟,每天具体次数可以根据缓解情况来定,后背疼痛较厉害就每天3、4次,缓和一些的时候可以每天2次。 按摩上背的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可以帮助刺激肺部、心脏、以及理血、宽中和胃。按摩下背部的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可以刺激肝脏、胆囊、健脾、和胃、化湿。
靠墙站增加背部的肌肉力量以缓解后背疼痛,背靠着墙站直,两侧的肩胛骨尽量向墙面靠拢,每次坚持3分钟左右,这样做有助于肌肉力量得到增长能帮助预防和减轻后背疼痛。
放松身心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对于避免后背疼痛也有相关性。当人们处于焦虑状态时,人体就会做出“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导致肌肉紧绷,做好了行动的准备,所以精神紧张和压力大的人更有可能出现后背疼痛的症状。
>>>下一页更多精彩“后背疼痛的食疗方法”肝俞,经穴名。出《灵枢·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肝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主治黄疸,胁痛,胃痛,吐血,衄血,眩晕,夜盲,目赤痛,青光眼,癫狂,痫症,脊背痛,及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斜刺03-05寸。
“早晨起床后背疼是什么原因”
一、睡姿不当
早晨起床后背疼,最大的可能便是睡姿不当。有的人在侧睡时,会将身子蜷成一团,如此脊柱就会在睡觉时被拉长。而如此反复几次,便很有可能伤到坐骨和颈椎。于是,许多人就会觉得早晨起床后背疼了。
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纠正睡姿。
二、受风
有时风寒不仅会侵袭下肢,腰部以上也不会被放过。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有的人喜欢不盖任何东西且直接对着空调猛吹。长此以往,风寒入侵,后背不疼还往哪里跑
所以,如若是在夏季早晨起床后背疼,那就要考虑是不是空调病了。若是冬季,则应考虑增加保暖设施了。
三、梦魇
梦魇,也叫“鬼压床”或是“鬼压身”。当被梦魇笼罩时,人的四肢以及骨头便会不受大脑支配,仍然在运动。有时,这种情况甚至会持续一个晚上。因此,第二天早晨起床后背疼也就可以解释得通了。
四、肾虚
肾有多关键,谁都知道。因此,当男人或是女人肾虚时,就会腰酸背痛。随着肾健康的每况愈下,有时还会衍生出更加可怕的疾病。所以,早晨起床后背疼有时还是很严重的。
后背疼痛怎么办缓解后背疼的方法
1做瑜伽缓解后背疼痛,瑜伽不但能静心养神瘦身,由于伸展的动作还能缓解后背的疼痛。每周最少做一次瑜伽,每次40-90分钟,坚持三个月,后背疼痛的情况会有所改进。做瑜伽的效果好又健康,远优于吃药或者理疗。伸展对于治疗背部疼痛与瑜伽同样有效,但最主要的锻炼部位是躯干和腿部。
2按摩后背缓解疼痛,每次每个穴位可以按摩10分钟,每天具体次数可以根据缓解情况来定,后背疼痛较厉害就每天3、4次,缓和一些的时候可以每天2次。 按摩上背的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可以帮助刺激肺部、心脏、以及理血、宽中和胃。按摩下背部的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可以刺激肝脏、胆囊、健脾、和胃、化湿。
3靠墙站增加背部的肌肉力量以缓解后背疼痛,背靠着墙站直,两侧的肩胛骨尽量向墙面靠拢,每次坚持3分钟左右,这样做有助于肌肉力量得到增长能帮助预防和减轻后背疼痛。
4放松身心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对于避免后背疼痛也有相关性。当人们处于焦虑状态时,人体就会做出“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导致肌肉紧绷,做好了行动的准备,所以精神紧张和压力大的人更有可能出现后背疼痛的症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