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咽痛 其症恶寒发热、咽干、疼痛继而肿胀,甚至咽不下饭,呼吸困难。 针:三棱针急刺少商出血数滴,既能止痛又退烧,能起到「 ”立竿见影”的效果。 2暴发火眼 主要症状为结膜充血、眼球微痛,有异物感、怕光、流泪、分泌物增多。 针:患侧耳尖放血。 或太阳穴放血。 或内迎香放血。根据病情轻重,灵活应用。 3偏头痛 本病特征多数为左侧头部发生剧烈疼痛,数日或数月反复发作,有时恶心呕吐、目(眼)流泪、影响视力等。 针:一针两穴,丝竹空透率谷,留针30分钟,即可治愈。 4落枕 其症颈项强直,酸楚疼痛,左右不能回顾。 针:绝骨,用「 ”龙虎交战”手法,针感可以窜至颈项,效较显著。如治疗不及时成为慢性者,效不佳。 5漏肩风 肩背部疼痛,有压重感及发冷感,不能高举及外展。痛得严重时彻夜不眠。 急性针刺条口,慢性针刺膏肓。 6胸胁痛 本症多为发作性刺痛或剧痛。咳嗽及呼吸时疼痛加重。 针:丘墟透照海。 7心绞痛 主要症状是心窝部突然发作,收缩性剧痛,如灼、如刺、如钻,甚至有时痛从前臂尺侧窜到腹部或小指。大发作时胸内闷塞,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虚汗,脉搏不整。临床上多数病人巨阙穴处有压痛,阴郄穴处有条索。如紫宫处有压痛,乃心脉梗死之症。 针:内关(双穴)重补。或针极泉。不效加膻中、然谷。 8胆道蛔虫(中医称蛔结痧) 主要有吐蚴或便蚴史,剧烈绞痛、恶心、呕吐,脉象乍大乍小,面色忽红忽白。无手术指征。 针:至阳一穴即可。 9急性腰疼(包括风寒和外感) 其症腰部疼痛,动转困难,不能弯腰,不能后仰及翻身。 针:委中,缓刺放血。血色由深变浅即止。疗效往往都很突出,或刺养老。 10腿股风(坐骨神经痛) 从臀部、大腿之后外侧至膝关节附近疼痛,直立时痛更甚,抬腿时痛亦加重。 针:环跳重 ,不留针。如慢性可刺气冲,确能助气血之运行,起到镇痛之作用,昆仑更佳。 有人认为针灸只能止痛治点急性病,这种认识非常片面,事实可以驳倒这种错误论点。例如: 11慢性关节炎 膝关节疼痛,屈伸困难,气候变化时加重,有时肿胀及关节作响。 针:阳关透曲泉或阳陵泉透阴陵泉,一针即有效,如效果不显著,可刺风府,搜一身之风即可取效。 12网球肘 针冲阳。 13阳痿 柔靡不能勃起,或 顷刻泄精。常伴有腰酸、头晕、耳鸣、健忘、脉细弱,有两组处方: (1)双环跳:针尖斜下内下方,使针感窜至小腹或阴束。 (2)双大赫:针感直达 。 14输尿管结石 中封。 15胃肠炎 尺泽、委中。 16失语 哑门、通里。 17聋症 听宫、翳风、中渚。 18高血压 曲池。 针灸对传染病也有奇效。例如: 19痢疾 为外感病,有传染性,其症酸痛下痢赤白,有黏液,恶寒发热,里急后重,天枢处有压痛。 针:曲池穴,有消炎止痢作用。 20疟疾 主要症状为寒热往来,发有定时,至汗出后而热退身凉,有一日一发或间日一发的,还有三日一发的。 针:以三棱针在大椎处点刺数下,拔一火罐于其上,吸出恶血,疗效甚佳。久疟灸脾俞。 针灸对神经、精神方面的疾患疗效更为满意,比一般镇静药的优点为多。例如: 21癫痫 其症陡然跌仆,不省人事,抽搐,口吐白沫,目斜视,发作后移时而起。 针:长强周围(前后左右)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或针刺大椎、腰奇,均有抑制发作的功能。 22癔症 本病起于诸般精神功能障碍,故其症发作千差万别,发病前多有精神不快。 针:双内关同时进针,行强 ,可起到通心开窍之作用,必要时人中可刺。 针灸在临床上还有止血作用,在紧急药品供应不上,特别是在战争年代里,就更有意义,大家应积累一些这方面的经验,以备急需。例如: 23鼻衄 鼻内出血,通常为一侧鼻孔出血,也有两侧多量出血,常引起头疼、眩晕、耳鸣、面色苍白、肢体倦怠等。 针:上星穴,需 ,或刺少商出血。 24鼻炎 针飞扬。 25脑溢血(属于中风闭证者) 中风是一种发病急骤,并很严重的疾患,凡患此病,就有九死一生的危险。其症猝然仆倒,不省人事,痰盛,牙关紧闭,面色潮红、脉弦硬。 针:①四神聪放血,平肝息风。②十二井穴放血,通经开窍,止血。脱证:灸关元。 26先兆中风 四神聪、合谷、太冲。 针灸除治疗内科病以外,还能治疗皮外科方面的疾患,而且疗效也很满意。 27乳痈 其症 红肿,热痛。 针:足临泣,针尖向上刺, 量加大,使针感沿经向上窜至肋部。 28瘰疬 多生于颈下或腋下,小如粟,大如核桃,肿胀疼痛,破溃后经年累月难以收口,渐至骨蒸潮热,形体消瘦。 针:曲池透臂臑或火针点刺局部。 29湿疹 急性局部红斑,发生水疱,以后则成红痂,周围糜烂,瘙痒,多发于乳、面、肘、手足等部。 针:曲池。用烧山火疗法。 30痤疮 背部痣点。 31发际疟 大椎放血。 32肠痈 本症初发,突然腹痛,恶心、呕吐、恶寒、便秘或下痢,其痈初期多漫及全腹,但不久即固定于右下腹,右腿不能伸直,麦氏点出现压痛。 针:阑尾点。足三里和上巨虚之间的向外处,重 。 33 瘙痒 会阴及 剧烈瘙痒。 针:公孙。 34痔 阳溪、后溪。 35肛裂 孔最。 36牛皮癣 委中放血,坚持治疗有效。 37鹅掌风 手掌皮肤发硬、发干、刺痒、脱皮。 针:劳宫。 38发际疮 多于项后,形如黍豆,痛时如锥如燎,痒时坐卧不宁,顶生白头,破后流水,此起彼伏,俗名「 ”气不忿”。 针:大椎放血或委中放血,以泄太阳经湿热。 39串腰龙 水疱累累珠形,大小不等,灼热疼痛。 针:龙眼点刺出血。 有人污蔑针灸是精神作用,小儿科有许多疾病适宜用针灸治疗,用事实驳斥了说针灸是暗示作用的人。因为小儿思想尚未开展,还没有思维能力。但针灸疗效很突出,例如: 40小儿腹泻 乳食不节,下痢不止,有时腹痛,不欲饮食。 针:曲池、足三里,或刺会阳。 41小儿疳积 体瘦、腹胀大、毛发焦落,不欲食,大便异常秽臭,小便混浊,潮热,哭时涕泪皆少。 针:四缝。挤出少量黏液或血液。 42阴痒 阴门初感灼热,次即瘙痒难堪,重时影响睡眠。 针:蠡沟。 43崩漏 隐白。 44缺奶 少泽,回乳,光明。 45子宫肌瘤 灸痞根。 46断奶 因某种原因,乳儿不需哺母亲的乳汁,两 胀大,乳汁流溢。 针:光明。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肩周炎特效方法
下面是我搜集汇总的肩周炎特效疗法,当然并不全面,只是具有参考价值的个人经验汇总。
1奇穴---一针治愈肩周炎
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进针点位于内关上八寸,左右各一祖传的非常有效
2条山穴治肩周炎:一针海外扬名
92年,到新加坡的朋友家,正赶上朋友的大姨子来访她当时提到自己患肩周炎多年西医治疗不见成效我问她愿不愿意试一试针灸疗法她非常好奇,表示愿意试一试我让她抬高右臂看看她只抬到前胸上下就抬不上去了我当即取出一支六寸长的毫针,在她患侧腿上的条山穴刺进去由于针感强烈,病人大叫一声我让她再抬臂试试,她一下就抬到头顶部位在场的一片惊呼:神了!
条山穴既条口穴透承山,一针两穴
为什么条山穴能治肩周炎呢条口和承山一属足阳明胃经,一属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在肩部的走向路过缺盆而络督脉的大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肩部两穴经气上行同交于肩,所以治疗肩周炎有奇效
从古人的著作中也可发现,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内病外治外病内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重要论述《素问五常政大论》谓:“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灵枢终始篇》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功能运动的基本形式,所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素问六微旨大论》)这样在治疗上就构成了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凡是通过药物针灸下取以治疗上部病证,上取以治疗下部病症的方法都属于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之列它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依据人体经络脏腑及气机升降的调节机能而确立的法则,不同于通常按疾病部位而因势利导的方法
3肩周炎奇效穴
肩周炎病程较长虽可自愈但患者痛苦难当我治疗此病单取一穴我给命名为 肩周炎穴<自创>此穴位于足三里下15寸病人仰卧位 取三寸针同侧取穴 针尖在胫腓骨之间游离滞针术捻针10分,以针感传至足底过电感为最佳, 嘱患者活动患肩 留针30分在患肩做些放松手法 基本一次就可痊愈
我临床使用很久了效果奇佳各位同人不妨试试另外此穴还对各种腰痛有很好得了效,只是手法稍有变动,治腰痛针尖向上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试试吧各位
4介绍本人多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一经验方法
现介绍本人多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一经验方法,虽不为我所创,但用之临床,其效确如创制者所言甚佳,我并在“百度”中搜索相关内容尚未发现有此报道
辽宁王艳春以临床摸索发现的肩陵穴[阴陵泉穴下九分处],治疗肩周炎有效率100%,治愈率967%首创效著前无记述,后有先赞奖美国有《屯间报》香港之《明报》均有报道,曾获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其法是:捻转提插,得气为要,活动关节最佳;以左治右,上病下取
个人体会:该法用于肩周炎初起者效果更好,轻者一次,重者不过三次,我一般留针15~30分钟,但必须配合活动患处关节有时遇有复发或顽固者,配合经验方肩周炎药酒方服用月余效果均很好
5肩胛部疼痛--速效治疗法
近期连续治疗六位肩胛部疼痛的患者,效果非常好,整理出来,请同道老师评议
一位患者疼痛四个多月,吃药,针刺,贴膏,拔罐不见好转,一位患者疼痛两年多,诸法皆治未能奏效,四位急性发作第二天治疗,其中一位到医院拍片诊断为颈椎增生,经医院医生在颈部推按治疗,疼痛加剧,导致颈不能活动我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按患侧胸前与肩胛对应部位的痛点,找到特痛点按5-10分钟;
2,按健侧尺泽穴5-10分钟
效果:点按胸前痛点,点到痛止(从阴引阳,不知对不对)尺泽属肺经,主气主节(我的理解)
急性发作患者均两次治愈,四个月患者三次治愈,两年患者五次不再疼痛(治后疼痛发作均较以前大大减轻)
6、阳陵泉痛点治肩周
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很多,有的方法我亲自试用过,确实有很神奇之处!比如在对侧下找阳陵泉的压痛点,嘱病人连咳三声进针,强烈的酸麻胀感并同时伴随活动患肩,病痛立减8成,这个实例是2周前刚治疗的一患肩周炎1年之久的病人,3次彻底治愈!
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穴,效验之果取此意吧,无论怎样治疗只要能更快的减轻病人的痛苦就是好方法
7、治疗肩痛的经验用穴
对于肩痛,个人喜欢使用对侧外踝直下的赤白肉际处,直刺05-1寸,再在同侧根据疼痛的部位加一针牵引针,比如太阳部位疼痛加后溪、太阴部位疼痛加鱼际、阳明部位加二间、少阳加中渚。疼痛时间久的可以加健侧董氏奇穴肾关(阴陵泉下2。5寸),针1-2寸。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肩,一般一次就可以见效。据本人观察,效果优于肩痛穴和条山穴,请朋友们试一试。
8、综合治疗肩周炎-----肩周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治疗手段]
1:肩三针加艾条温灸
2:TDP烤患处
3:推拿治疗
4:中药外敷 :川乌30 草乌30 肉桂30 干姜30 樟脑30 赤芍20 南星20 白芷20 甘松20 吴茱萸10 威灵仙50 细辛30 川芎15 玄参15
以上药打粉,高度醋调至糊状,用伤湿止痛膏固定。贴敷于肩峰部位,不超过24小时,有时皮肤敏感的人会有过敏现象,可嘱其在略痒时即行揭掉。一般一贴即见明显效果,每天一贴7天一疗程。
另外肌肉劳损、关节冷痛、扭伤24小时后此方均适用。
5:锻炼
(1)蝎子爬墙:让病员侧面面站立靠近墙壁,在墙壁上面一高度标志,以手指接触墙壁逐步向上移动,做肩外展上举动作,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逐日增加上臂外展度数。
也可在屋柱上装一滑车挂绳牵,一端系着患肢病员以健侧上肢向上向下牵拉另一端绳子,来帮助患侧肩关节的锻炼活动。
(2)耸肩 坐姿或立姿态双手叉腰,用力上下缩头耸肩,每次耸15下。每日2次
(3)下垂摆动练习:躯体前屈,使肩关节周围肌腱放松,双下肢自然下垂,然后做前后摆动练习(和左右摆动练习),幅度可逐渐加大,以肩关节有轻度疼痛不诱发肌肉痉挛为宜。
9、动态针刺法治疗原发性肩周炎50例
令患者抬臂寻找痛点,在痛点出现时保持抬臂状态不动,取28号、3寸毫针在痛点进针,沿三角肌肌纤维方向针刺,约刺入25寸左右,然后令患者重复使其出现疼痛的抬臂动作,反复这一动作不少于50次。当该痛点消失,新的痛点出现时,以同一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另患者侧卧,患肩在上,以同一型号的毫针针刺患侧肩髃、肩髎及其他可能出现的痛点。针毕,以电艾灸仪灸疗各痛点,留针30分钟。最后,在痛点行拔罐治疗10分钟,治疗5次后统计疗效。
疗效观察:50例病人中,痊愈(患肩随意各方向活动时无痛点出现)32例,占64%(其中,经1次治疗即获痊愈者13例,经2次治疗痊愈者17例,经3次治疗痊愈者2例);显效(患肩活动时疼痛轻微,可以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患肩夜间疼痛消失)12例,占24%;有效(患肩疼痛有一定程度的减轻)6例,占12%;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0例。总有效率100%。
10、肩周炎一针灵
肩周炎引起的肩关节粘连,可用丹参注射液20ml,找出痛点(一般在肩关节处),进针得气后,注入即可。
作用:丹参活血化淤,大量液体进入肩关节,其张力可使粘连松解,起液体针刀作用。
副作用:注射后,一般二--三天内疼痛,可在注射后给于止痛药口服。 我自己做了近百例,只有十例左右因注射过程中的胀痛而放弃这种疗法。
11、刺血拨罐治疗肩周炎
1、 取穴,尺泽,曲池,曲泽任选一穴
2、 选择穴位周围有於血现象的静脉血管,局部常规消毒,用小号三棱针刺入静脉血管壁,即流出5――10毫升暗紫色於血,出血量和病情,体质有关,血止拨罐五分钟,去罐后用盐水棉球擦洗针孔血迹,十天后可行第二次。
3、 部分病人一次治疗即可恢复或明显改善,多数病人经二三次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
我的手法是,一先在患肢的尺泽或曲泽刺小静脉再拔罐,约十分钟后起罐,也可视出血量的多少起罐。二针刺中平穴。三从肩至手慢慢先分筋再理筋,同时用泻法摇针。四再揉肩颈部穴位。整个操作过程约四十分钟,基本上一次即有明显效果。
我的治疗办法:先在最痛点结节处用07的粗针深刺到骨膜为止快速提插抖探后出针然后拔火罐令其出血少许。 大的结节可刺2-3针。再辩证取穴进行针灸治疗 一般2-3次后 症状减去大半 然后令其配合运动疗法和温和性的针灸调治输通10-15天即能恢复活动功能!!
在患者的尺泽,大椎,及啊是穴,拔罐后用梅花针轻叩见有微血时再在此处拔罐见有淤血出起罐擦净,继续拔见有颗颗黄豆 大水珠时起罐,不愈3天后在重复此术100%有效,80%可愈当然,治疗前后的消毒不可缺少
12、肩周炎一些特效穴
针灸治疗肩周炎总原则是辨证治疗与循经治疗相结合,但是一些特效穴位也不容忽视。
1,鱼际、外关:对于肩胛内沿疼痛、外展障碍效佳,可以左右手交替使用;
2,阳陵泉、三里下(足三里下1寸,胃经穴):疼痛部位以肩胛外侧为主,胳膊内收障碍效佳;
3,听宫、养老:对于胳膊不能抬高者效佳。
以上穴位在针刺时可以让患者轻轻活动患肢外旋、内收、抬举,有的患者当场可以见效,或者疼痛减轻或者活动范围略有扩大。曾经以这三组穴位为主治疗一位50岁的肩周炎患者(病史1年,多方治疗无效,疼痛难忍),每次取穴不过5处,针刺11次,病情缓解一大半。
13、平衡针灸重点穴位肩痛穴-----肩周炎效穴
肩痛穴是平衡针灸学中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最理想的一个穴位,临床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
14、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
维生素B12注射液05ug、地塞米松针5mg、天宗穴注射,二天一次、五次一疗程。效果特好。
15、锋钩针治疗肩背部肌肉筋膜炎
患者女56岁 肩背疼2个多月近来咳嗽是疼痛加重,曾服解热镇疼药疗效欠佳。因夏季炎热恣意纳凉而得,查体:胸6-7-8 椎旁有明显条索并压疼。
诊断: 背部肌肉筋膜炎 给与锋钩针治疗
治疗:将锋钩针浸泡入碘伏液10分钟后备用。穴位碘伏消毒后, 找准压疼点,左手食、中指绷紧所刺皮肤,右手拇、食、中三指呈持笔式紧捏针柄,针尖迅速垂直刺入皮下(深度视患者胖瘦及穴位部位而定),随后上下提动针柄,听到有皮下纤维被割断的嚓嚓声后,患者感觉酸麻胀重,然后翻转针刃按摩患部2分钟使患者的针感持续一段时间并且自我感觉局部发热。随即针尖顺原针孔出针,干棉球压迫5分钟,创可贴保护。术后 三天回访,诸证消失,感觉很轻松。
其实锋钩针割治最主要的不是划割筋膜重点在按摩! 肩背部的肌肉筋膜炎是局部肌肉浸没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因为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所造成,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致使筋膜增厚炎症渗出刺激使筋膜痉挛,筋膜室压力增高,造成局部微循环障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锋钩针 可以将筋膜划开使其对内部肌肉的压力释放,局部的锋钩针背按摩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带走至疼物质,进而是疼痛迅速缓解,并逐渐痊愈。
16、其他几种肩痛
说一个冈上肌损伤,诊断并不难主要就是肩外展 60__120度范围内疼痛,大结节处压痛最明显。
治疗 :在秉风穴上1CM处有一压痛点触之酸沉用力按压则肩外展痛大减甚至不痛了,在此穴针刺一分钟再活动基本无障碍了, 在此穴留针2天或当归2ML封闭,效果OK,治疗三次基本痊愈了
各位如有兴趣我想说说我其他经验都是单穴或双穴治疗各种颈肩腰腿痛,取法简单但止痛非常快 可以达到进针痛止
我就再整一个肱二头肌肌腱炎, 分长头和短头两种
治疗单取侠白穴 正中左右三个方向按压 疼痛最明显出进针,瞩患者活动患肩可见疼痛当时缓解,留针30分后在穴位上当归封闭,2次搞定肱二头肌肌腱炎
我再整一个肩峰下滑囊炎,
治疗:
1巨骨穴向肩井方向斜刺15寸强刺激30分,
2天宗穴用传甲热手法,直到整个肩都热起来停 隔5分钟行针一次胳膊外展活动大约3__5次搞定肩峰下滑囊炎注意保暖夏天治疗效果最好.各位用一下.
肩峰下滑囊炎:
1,找准痛点,
2, 3到4寸针, 找好角度与深度,刺中时患者有明显感觉, 停手法,针尾加灸3~5壮多可一次而愈
17、我一般是这样治疗肩周炎的
初期已阿是穴局部封闭。再已重手法按揉阿是穴3-4分钟。中后期部封闭配合针刀松解治疗。具体治疗点是:以阿是穴为主。后伸困难者以肱二头肌长头腱和喙突为治疗点。平伸上举困难以三角肌滑囊和岗上肌为主。肩部疼痛剧烈的配合肩胛上神经阻滞和腋神经阻滞。平时让病人注意功能锻炼。避免受凉。一般两到四次可收到理想效果。感兴趣者不妨一试
肩臂抬举不利,肱二头肌腱炎患者,可在肩头正中略前方,肩头略下方有痛点,以点揉法,指刮法,治十分钟,再配合肩周围的揉拿松解肌肉,效果不错。
经常碰到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急性发作的病人,采用以下方法,屡试不爽:取中平穴(健侧,经验效穴),偱经取患侧尺泽、鱼际,阿是穴处给以改良枝川液10ml穴位注射。远部、偱经、局部取穴结合,中西结合,再加上患肩制动(尤为重要),1-3次便能解决痛苦。
18、我说一下我的诊断与治疗
1肩胛提肌损伤症状;颈部活动受限和肩部以及肘关节以上疼痛或麻木
2冈上肌损伤症状;肩部以及肘关节以上疼痛或麻木,平抬上臂受限
3冈下肌损伤肩部和上臂以及手指麻木疼痛
4肱二头肌腱鞘炎平举90度-120度疼痛在往上举不痛
5喙突肌损伤后伸受限
6三角肌损伤平举后伸前抬都受限
7大圆肌小圆肌损伤整个上肢疼痛或麻木
我以上说的是临床常见能引起上肢病变的肌肉有时候一个肩部疼痛合并好几块肌肉,大家要详细的查啊
我还想说的就是肩周炎必须是6块肌肉都挛缩注意(痉挛和挛缩)不一样,以及整个肩部都受限才可诊断为肩周炎
治疗:
如果是12块肌肉痉挛发病在2周以内的在肌肉的起止点做治疗推拿针灸外敷针刀什么都可以我长用的是强刺激推拿和走罐法,一般一次治愈
如果形成肩周炎用银制针在冈下肌和大小棱形肌治疗加上神经阻制然后被动牵引提拉有很好的疗效
我提醒大家的是在急性期不要在局部用运多种疗法刺激一块肌肉不然会加重病情的,一般3到5天治疗一次就可以了
19、治疗肩周炎我的方法是针灸为主结合推拿药物外敷
针灸取肩三针,天宗,肩背穴局部阿是穴加电针密波10分钟,后该为疏密波20分钟TDP30分钟起针
外敷药物可为生川乌,生草乌川芎等份研末酒调外敷
推拿隔日一次
肩背穴
定位:位于尾骨旁开4--5厘米处。
解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二头肌,和臀下动静脉及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坐骨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坐骨神经干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 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麻胀为宜。
手法: 上下提插手法,带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功能: 消炎止痛,调节神经,祛风湿,疏通经络,醒脑开窍,镇静安神。
主治: 颈肩综合征。颈间肌筋膜炎,肩关节周围炎。以及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症性昏厥,偏瘫, 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
按语: 因取穴不方便,临床上以肩痛穴代替。
歌诀: 肩背尾骨外二寸,坐骨神干交叉值。颈肩筋膜综合征,偏瘫癫痫癔症分。
20、透刺法
肩周炎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这是本病之特点。早期针刺效果好,很快可治愈。后期因肩关节粘连,针刺推拿都不易收效。
我的方法:采用银针从肩髑进针,经关节囊透极泉,深达粘连组织将之松解,然后行抬肩扳法,将粘连组织彻底松解开,大多一次即可。
21、我一般采用局部注射+口服中药
注射液配方:当归注射液2ml+2mg氟美松+vb12注射液250ug+05%布比卡因4ml+注射用水2ml
中药:羌活10 、防风5、白芷15g、葛根15g、土元5g、红花10g、木瓜15g、伸筋草15g、艾叶5g、丹参15g、鸡血藤15g 5付,水煎服。
22、 治别的不敢说有什么绝招,但治肩周炎是我们家拿手的,我父亲在家给人治疗时一般都是选取肩三针:肩贞、肩髎、肩髃外加阿是穴(因为一般疼痛处都有条索状筋变,痛则不通属经络不通之证),外加肩井、天宗、手三里和曲池,这些穴位可分几次来取用,也可同时取用,治疗中三次以后加用电针效果更好(三次以前由于有些患者怵针,等三次以后逐渐有所适应可以逐渐加强刺激量,用电针)电针主要连在主穴上如肩三针、天宗、手三里等穴为主,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肩周炎又称冷冻肩,遇冷则加重,我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天凉时温度条件不是很好时容易受凉所以一般都加红外线灯及一些活血的中药汤剂局部热敷,再就是我发现一个规律:患病时间同样长的肩周炎在夏天的治愈时间要比在冬天的治愈时间要短近一半,而且受暖温度的影响也不会造成加重的可能。
23、我把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学习时所得的一个方法说出来吧
申明一下,这是谢秀坤老中医的经验,不治粘连,专治肩胛痛,是一个奇穴"前阴会",男性在阴茎根上方五分处,扎针要轻柔,女性在耻骨联合下缘处。
24、颈肩综合征
我的理解肩周炎多是合并颈肌损伤患侧斜方肌强直椎体生理曲度改变致颈肩综合症,临床我多是采用中药透敷,手法按揉,针灸治疗;药敷以温经散寒,祛风止痛,舒经活络重用生川,草乌,细辛,路路通,乳香,没药等;手法以放松患侧斜方肌,三至五次后纠正椎体旋转,偏斜,变直,肩周抚摩,痛点点按,风池,颈部夹脊,肩井,肩髃,肩髎,肩贞,天宗,曲池,三至五次后施用制腋抻腕,托肘摇肩辐度逐渐加大,至大鹏展翅为效佳;
针灸以上述穴位为主并配以同侧悬钟,针感放射到头颈部效果最佳;早期嘱病人做爬墙活动,康复期以单杠拨伸为主,对患者整条脊柱都有不可预料的收获,且主张肩病寻颈。
25、加用六味地黄丸
我的经验:对早期患者,病程较短,以无菌性炎症为主,粘连不明显,疼痛明显无功能障碍者,采用2%利多卡因3ML曲安奈德40MGVITB12,500UG肌生注射液4ML亚甲兰002ML局部压痛点注射,配合复方骨仙膏N贴贴于各压痛点(次膏组方偶已发在本论坛),1~3次搞定!
对后期患者,粘连较重,关节功能受限,除上述治疗外,还要适当加大局麻药用量,再加针刀和手法松解!一次明显见轻,很少超过3次
还有,对50岁左右的患者要配合口服六味地黄丸,它是调节内分泌的优秀药物,肩周炎多发病于尤其是50岁左右更年期中老年人,为什麽叫50肩呢就因为与内分泌有一定关系,调节内分泌至关重要!对了,也可以用点甲基睾丸素5MG/日或乙烯雌酚05MG/日
常见压痛点:喙突,大小结节,间沟结节,岗上下窝,肩胛骨脊柱缘,喙肱韧带,三角肌,肩胛上N投影,大小圆肌,周围滑囊,肱二头肌长头,最后一定不要忘了颈椎是否有压痛,一些久治不愈的肩周炎要考虑颈椎的问题!!
26 我的治法是:
先在患侧天宗穴穿胛刺,(即先向大椎穴方向,再退出向肩禺方向刺去,根据病情加以适当的补泻手法虚则补,实则泻)不留针
次在中渚穴(对侧)以强刺激手法不留针
后针条口(对侧)留针二十分钟一般三至五天即愈
27、我学的是广东靳老的靳三针
可以用肩三针来治疗,如下:
位置:肩髃穴为第一针,同水平前方二寸为第二针,同水平后方二寸为第三针。
针法:针尖与穴位成90°角、直刺08—1寸。注意不要过深以免刺中胸腔。
针灸并用效果较好
27 肩周炎的封闭疗法
一、肌间沟神经阻滞注射
A液:
选肌肩沟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用7号输液针前部分从接头处取下,接上10ml装有A液的注射器。穿刺使患者肩部及前臂有麻木胀痛的感觉后回抽有无回血及脑积液,固定针头,注入A液,边注边回抽,完毕后轻柔注射部位数次,贴上无菌邦迪。
肌间沟阻滞注射主要是营养上肢神经。
二、关节腔冲洗,玻璃酸钠注射.
B液:2%利多卡因 3ml
C液:
选肩关节和肘关节炎内侧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穿刺成功后有积液者抽尽,保留针头,注入B液,再全部抽出,如此反复几次,保留针头,注入C液。完毕后被动轻旋肩关节和被动曲伸肘关节数次。
关节内冲洗可有效消除腔内无菌性炎症,清除关节退变所产生的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至痛因子,调节关节内渗透压;玻璃酸钠可以改变关节腔内关节液的流变状态,增加对关节的润滑,保护关节软骨,钝化感受器对刺激的敏感性,减轻疼痛,诱导内源性透明质酸钠的产生,而达到抑制病情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三、关节外围压痛点营养镇痛液注射,刃针松解。
寻找关节周围敏感压痛点,一般集中在肱骨头和尺骨鹰嘴四周,内外侧韧带,肱三、四头肌下段、肩锁关节等位置,作好标记,常规消毒,每点注入上述药液3~5ml左右,用刃针原针眼进针,直达肌层或骨面,针刃方向与肌纤维平行纵向切割数下,纵向摆动,横向摆动数下,针下有松动感时出针。贴创可帖。.
压痛点注射营养镇痛液,可消除因关节退变而造成的局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刃针疗法是针刀的延续,可有效松解病变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粘连,减压和解除痉挛。
特别提醒:注意患者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8、治疗肩痛症的一点体会
近来几例肩痛病例以慢性劳损引起的急、慢性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症为主。疗效较满意,体会如下:
一、手法除常规松解长头腱(按、揉、弹拨)外,点揉云门、气户,特别是气户附近的纤维粘连感如能迅速消除,则疗效甚捷;
二、松解胸大肌、胸小肌为必要步骤。往往因炎症浸润或疼痛牵涉而有该处肌肉痉挛。解除痉挛可有效改善局部气血运行;
三、针灸以刺痛点为主,须注意深度,过浅不易起效,过深(如及骨)则多引起强烈反应(后遗痛等)。[按:此为当时体会,今日观之又有不同。针道深奥,尚须琢磨];
四、对痛点固定不移者,可酌加拔罐或走罐,以放出瘀血为佳。反之,无瘀者,放血徒伤其筋!慎之;
五、牵引等活动关节类手法须酌情使用。对体质壮实者,可边牵摇,边按揉局部,加速粘连松解。对不耐痛之体质瘦弱或虽肥而肉薄者,勉力为之,多徒增其苦。
一、肩周炎常见的治疗方法
1、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2、外敷药膏。自我按摩、锻炼之后,肩关节会感到疼痛、发热、活动范围增加,这是血液循环增加,粘连组织松解的表现。此时正是继续巩固治疗的好时机,可以在肩部痛点处涂抹扶他林等解热镇痛的药膏,也可涂些红花油等中成药水,以活血化淤。最好再外贴些药膏,如伤湿祛痛膏、麝香壮骨膏、狗皮膏等。这是常见的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之一。
3、中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的。这是常见的治疗肩周炎的方法。
4、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
5、局部麻醉是属于肩周炎的治疗方式之一,是指在肩胛上神经周围或臂丛神经肌间沟注射局麻药物,可以缓解肩周炎的疼痛症状,然而这种肩周炎的治疗疗效维持时间短暂,没有证据表明能够改变自然病程。所以治疗肩周炎只能用于辅助。
6、肩痛穴(此穴位于腓骨小头至外踝高点连线的上三分之一处。即足三里穴下两寸,偏外一寸)是治疗肩周炎的特定穴位,经基础研究,此穴具有消炎,镇痛,促进软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还可以用于保健,抗衰老。
7、肩周炎早期,以疼痛症状为主的病人,针灸治疗可每日进行1次,后期以肩关节功能运动障碍为主的患者,治疗通常隔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7日,针灸治疗肩周炎所选择的穴位主要有,肩髃,肩峰,肩髎,曲池,条口穴(距足三里5寸,胫骨前缘外侧一指宽处),并结合循经取穴和同名经取穴的原则。如肩峰处有压痛点或后伸肩痛,活动困难时,以太阴经为主,取手,足太阴经穴,先刺阴陵泉,再刺尺泽、太渊、肩髃、曲池、合谷、天宗等穴。有压痛点或内收困难时,以阳经为主,取手,足太阳经为主,取手、足太阳经穴,先刺阳陵泉,再刺肩髎,外关。凡刺下肢穴位时,患肩应同时作上举,外展和内收等动作。
8、还可以按摩:肩三针(肩前--在腋前皱襞尽头上1 寸;肩后--在腋后皱襞尽头上15 寸,此二为奇穴和肩髃)、肩髎、臑腧、肩贞、天宗、秉风、肩外俞、抬肩(肩峰前下15寸,此为奇穴)等。
9、阳陵泉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阳陵泉穴,进针2寸,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同时令患者活动患肢,10分钟后顿觉肩部轻松,上举、外展功能恢复正常。
10、条口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条口透承山,取患侧,采用26号3-4寸毫针,刺入条口,针尖透向承山,得气后施捻转之泻法(强刺激),使针感放射到肩部,针感有酸麻胀热,留针15分钟而愈。
11、中平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左侧中平穴。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1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
二、生活中如何预防肩周炎
首先,应保持正确的做卧站姿势。如:站立时要挺拔胸背、沉降肩臂,下颌内收,后方观看,躯干左右对称;坐着时要挺拔胸背,下颌内收。椅背7°~10°后倾,膝关节的位置比股关节水平稍高一些,觉得舒适自然;卧姿:高低适中的枕头,符合颈部的生理曲线,通常仰卧、侧卧等各个状态均可,但俯卧姿势尽量避免。侧卧时尤其要注意避免下位肩膀的过度受压。可选择厚薄相宜的软枕垫在耳侧,维持颈肩部的相对位置。
其次,避免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伏案工作者常低首耸肩,长时间这一姿势将使颈部及肩部肌肉的负担增大,导致肩周肌肉群的劳损。近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坐在屏幕前敲打键盘,使腕源性肩周炎的发生大大增加。这类人首先应选择高矮适中的椅子和电脑台,另外在工作30~45分钟后,最好起立作5~15分钟的康复运动,舒展腰肢,转动头颈,舒松肩关节。
同时,洗澡不宜用过凉的浴水。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针灸 是传统 中医 里的一种 治疗方法 ,对于很多 疾病 有非常突出的治疗效果,那么常用的针灸 穴位 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常用针灸穴位1 尺泽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 咳嗽 、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 性病 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 中暑 、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 孔最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5~1寸。
3 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 自然 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 鱼际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
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 妇 产科 病证。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8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 腹痛 , 腹泻 ;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9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热病;③高 血压 ;④癫狂;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⑦瘾疹、 湿疹 、瘰疬等皮、 外科 疾患。
操作:直刺05~1寸。
10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②瘾疹。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肩周炎 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11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① 鼻塞 、鼽衄、口歪等局部病证;②胆道蛔虫症。
操作: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12地仓
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角歪斜、流涎、三叉 神经 痛等面局部病证。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
13下关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主治:①牙关不利、三叉 神经痛 、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②耳聋、 耳鸣 、聤耳等耳疾。
操作:直刺05~1寸。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14头维
定位:当额角发际上 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操作:平刺05~1寸。
15天枢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①腹痛、腹胀、 便秘 、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② 月经不调 、 痛经 等 妇科 疾患。
操作:直刺1~15寸。《千金》:孕妇不可灸。
16梁丘
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主治:①急性胃病;②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③乳痈、乳痛等乳疾。
操作:直刺1~12寸。
17犊鼻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又名外膝眼。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搡作:向后内斜刺05~1寸。
18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① 胃痛 、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 保健 要穴。
操作: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19条口
定位:上巨虚穴下2寸。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①下肢痿痹,转筋;②肩臂痛;③脘腹疼痛。
操作:直刺1~15寸。
20丰隆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③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④下肢痿痹;⑤腹胀,便秘。
操作:直刺1~15寸。
21内庭
定位: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②热病;③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
22公孙
定位: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操作: 直刺06~12寸。
23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 泌尿 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高血压;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24地机
定位: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主治:①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 妇科病 证;②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③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操作:直刺1~2寸。
25阴陵泉
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②膝痛。
操作:直刺1~2寸。
26血海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第2~5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证;②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 皮肤病 。
操作:直刺1~15寸。
27通里
定位: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①心悸、怔忡等心病;②舌强不语,暴喑;③腕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做屈腕动作。
28神门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②高血压;③胸胁痛。
操作:直刺03~05寸。
29后溪
定位: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②耳聋,目赤;③癫狂痫;④疟疾。
操作:直刺05~1寸。 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30天宗
定位: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
主治:①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②气喘。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31听宫
定位: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②齿痛。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32攒竹
定位: 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主治: ①头痛,眉棱骨痛;②眼睑 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目部病证;③呃逆。
操作: 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禁灸。
33天柱
定位: 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主治: ①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等痹证;②鼻塞 ;③癫狂痫;④热病。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34肺俞
定位: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操作: 斜刺05~08寸。
35膈俞
定位: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② 贫血 ;③瘾疹,皮肤 瘙痒 ;④潮热,盗汗。
操作: 斜刺05~08寸。
36胃俞
定位: 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操作: 斜刺05~08寸。
37肾俞
定位: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 头晕 、耳鸣、耳聋、腰酸痛等 肾虚 病证;②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05~1寸。
38大肠俞
定位: 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①腰腿痛;②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操作: 直刺08~12寸。
39次髎
定位: 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主治: 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病证;②小便不利;③遗精;④疝气;⑤腰骶痛,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40委中
定位: 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④ 丹毒。
操作: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41秩边
定位: 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 ①腰骶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小便不利;③便秘,痔疾;④阴痛。
操作: 直刺15~2寸。
42承山
定位: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操作: 直刺1~2寸。不宜做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43昆仑
定位: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等痛证;② 癫痫 ;③滞产。
操作: 直刺05~08寸。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44申脉
定位: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③腰腿酸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45至阴
定位: 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 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痛,目痛;③鼻塞,鼻衄。
操作: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46涌泉
定位: 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主治: ①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疗,及癫狂痫、失眠等神志病患;②头痛,头晕,目眩;③咯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证;④大便难,小便不利;⑤奔豚气 ;⑥足心热。
操作: 直刺05~08寸。临床常用灸法或药物贴敷。
47太溪
定位: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 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②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证;③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⑤月经不调;⑥腰脊痛,下肢厥冷。
操作: 直刺05~08寸。
48照海
定位: 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主治: ①失眠、癫痫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④小便频数,癃闭。
操作: 直刺05~08寸
49内关
定位: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③中风;④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⑤眩晕症,如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⑥肘臂挛痛。
操作: 直刺05~1寸。
50大陵
定位: 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 ①心痛,心悸,胸胁满痛;②胃痛、呕吐、口臭等胃腑病证;③喜笑悲恐、癫狂痫等神志疾患;④臂、手挛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51中冲
定位: 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 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52外关
定位: 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 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③瘰疬;④胁肋痛;⑤上肢痿痹不遂。
操作: 直刺05~1寸。
53支沟
定位: 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 ①便秘;②耳鸣,耳聋;③暴喑;④瘰疬;⑤胁肋疼痛;⑥热病。
操作: 直刺05~1寸。
54翳风
定位: 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 ①耳鸣、耳聋等耳疾;②口眼歪斜、面风、牙关紧闭、颊肿等面、口病证;⑧瘰疬。
操作: 直刺05~1寸。
55风池
定位: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 ①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内风所致的病证;② 感冒 、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的病证;③颈项强痛。
操作: 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56肩井
定位: 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 ①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②难产、乳痈、乳汁不下、乳癖等妇产科及乳房疾患;③瘰疬。
操作: 直刺05~08寸。内有肺尖,慎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57环跳
定位: 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 ①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②风疹。
操作: 直刺2~3寸。
58阳陵泉
定位: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②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③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1~15寸。
59悬钟
定位: 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 ①痴呆、中风等髓海不足疾患;②颈项强痛,胸胁满痛,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05~08寸。
60行间 荥穴
定位: 足背,当第1、2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主治: ①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歪等肝经风热所致的头目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③阴中痛、疝气;④遗尿、癃闭、五淋等泌尿系病证;⑤胸胁满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61太冲
定位: 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 ①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等妇科经带病证;③黄疸、胁痛、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④癃闭,遗尿;⑤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62期门
定位: 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 ①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腹泻等肝胃病证;②奔豚气;③乳痈。
操作: 斜刺或半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63腰阳关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主治: 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等 男科 病证。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64命门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等妇科病证;③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等男性肾阳不足性病证;④小腹冷痛,腹泻。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65大椎
定位: 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 ①热病、疟疾、恶寒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②骨蒸潮热;③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④项强,脊痛;⑤风疹, 痤疮 。
操作: 向上斜刺05~1寸。
66百会
定位: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 ①痴呆、中风、失语、瘈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病等神志病证;②头风、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证;④ 脱肛 、阴挺、胃下垂、肾下垂等气失固摄而毁的下陷性病证。
操作: 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灸法壮数不能太多,头顶皮薄)
67神庭
定位: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 ①癫狂痫、失眠、惊悸;②头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渊、鼻衄等头面五官病证;③失眠、惊悸等神志病证。
操作: 平刺05~08寸。
68水沟
定位: 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 ①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 呼吸 衰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之一;②癔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③鼻塞、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③闪挫腰痛。
操作: 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或指甲掐按。
69中极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 ①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泌尿系病证;②遗精、阳痿、不育等男科病证;③月经不调、崩漏、阴挺、阴痒、不孕、 产后 恶露不尽、带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70关元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 ①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元气虚损病证;②少腹疼痛,疝气;③腹泻、痢疾、脱肛、便血等肠腑病证;④五淋、尿血、尿闭、尿频等泌尿系病证;⑤遗精、阳痿、早泄、白浊等男科病证;⑥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71气海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 ①虚脱、形体羸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②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③小便不利,遗尿;④遗精,阳痿,疝气;⑤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 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72神阙
定位: 脐窝中央。
主治: ①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②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证;③水肿,小便不利。
操作: 一般不针,多用艾条灸或艾炷隔盐灸法。
73中脘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中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①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证;②黄疸;②癫狂,脏躁。
操作: 直刺1~15寸。
74膻中
定位: 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②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胸乳病证。
操作: 平刺03~05寸。
75四神聪
定位: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
主治: ①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证;②目疾。
操作: 平刺05~08寸。
76印堂
定位: 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主治: ①痴呆、痫证、失眠、健忘等神志病证;②头痛,眩晕;③鼻衄,鼻渊;④小儿惊风,产后血晕,子痫。
操作: 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77太阳
定位: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 ①头痛;②目疾;③面瘫。
操作: 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78定喘
定位: 在背上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 ① 哮喘 ,咳嗽;②肩背痛,落枕。操作: 直刺05~08寸。
79夹脊
定位: 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主治: 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操作: 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
80十宣
定位: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
主治: ①昏迷;②癫痫;③高热,咽喉肿痛;④手指麻木。
操作: 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