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辅导:体格检查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辅导:体格检查,第1张

一、体格检查

1、血压(间接测量法)

被测者安静休息5分钟。正常血压数值: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 mmHg

(1)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3)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

(4)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5)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2、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

(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嘱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

对光反射(间接、直接):瞳孔反应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

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1分)。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1分)。

(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

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3、浅表淋巴结

(1)颈部淋巴结检查检查 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2)腋窝淋巴结检查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3)锁骨上淋巴结检查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4)腹股沟淋巴结检查: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

(5)触及淋巴结时能表述 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等八项。

4、颈部(甲状腺触诊、气管触诊)

(1) 甲状腺触诊手法正确

①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

②甲状腺侧叶触诊:(单手触诊法)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

③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在②③检查方法中可以任选一种,如: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没有令被检查作吞咽动作的,应扣1分。

表述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光滑或有无结节、压痛感等

分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为Ⅰ度;能看到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内侧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为Ⅲ度。

见于: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旁腺腺瘤。

(2)检查气管方法、三手指放置部位正确并能表达气管正中或偏移。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检查者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5、外周血管检查

(1)脉搏:测试脉率、脉律方法正确;检查者以示指、中指,环指指腹平放于被检查者手腕桡动脉处,数其每分钟搏动次数和感知其律。

(2)测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方法正确;

①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查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被检查者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②水冲脉:检查方法是握紧被检查者手腕掌面,示指、中指、环指指腹触于桡动脉上,遂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有水冲脉者可使检查者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

(3)射枪音检查,操作正确。

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股动脉),轻放听诊器胸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抢的声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

(二)胸(肺)、心、腹、神经(大项目)

[胸 部]

6、胸部视诊

(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肋脊角、剑突、胸骨角、肋间隙)、主要垂直标志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线)及主要自然陷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胸骨上窝、腋窝);

(2)在视诊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能提到桶状胸、扁平胸、肋间隙是否饱满、是否对称、脊柱形态等。

(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时,能提到呼吸频率、呼吸节律者7、胸(肺)部触诊

(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

①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③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观察比较两手感触到胸廓的活动度情况。

(2)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

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

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

(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 8、胸(肺)部叩诊

(1)间接叩诊 :手指动作、方法、顺序

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间的指关节。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

(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 ;

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

(3)叩肺下界移动度。

① 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

②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点。

③能讲述至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的。

9胸部(肺)听诊

(1)听诊:被检查者坐位或卧位,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锁骨中线和腋中线)、侧胸部(腋前线和腋后线第4、5肋间隙)和背部(肩胛线),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

(2)能表述肺部听诊四种主要音的名称:

正常呼吸音:①支气管呼吸音: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②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胸骨两侧1、2肋间隙,肩胛区第3、4胸椎水平及肺尖前后部。

异常呼吸音、

干、湿啰音、

胸膜摩擦音。

[心 脏]

10、心脏视诊

(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

①被检查者仰卧位,暴露胸,检查者在其右侧。

② 开始时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胸廓同高,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

③ 然后,视线逐步高于胸廓,全面观察心前区。

(2)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三个主要内容,并能指出其部位;

① 能指出心尖搏动并能描述其部位正确。

② 能提到还可观察心前区隆起与凹陷。

③能提到可观察心前区异常搏动。

11、心脏触诊

(1) 触诊手法;

① 检查者右手掌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开始触诊。

② 然后逐渐以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环指并拢,以其指腹进行触诊。

③ 触诊时手掌按压力度适当。

(2)在心尖搏动区(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并能表达搏动所在体表位置;

(3)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

① 震颤: 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

② 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触诊满意的条件(前倾位、收缩期、呼吸末、摒住呼吸。

12、心脏间接叩诊

(1)叩诊手法、姿势;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或被检查者取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当被检查者平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

(2)心脏叩诊顺序;

①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

②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

(3叩出正常心浊音界,并能在胸廓体表量出心浊音界。叩诊手法同前,自左侧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由外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成连线。右侧方法同上,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

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

右 界(cm) 肋 间 左 界(cm)

2-3   Ⅱ 2-3

2-3     Ⅲ 35-45

3-4   Ⅳ 5-6

      Ⅴ 7-9

(注: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13、心脏听诊

(1)能正确指出心脏瓣膜各听诊区;

①二尖瓣:位于心尖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稍内侧;

②肺动脉瓣: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③主动脉瓣: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三肋间

⑤三尖瓣:胸骨左缘第4、5肋间

(2)听诊顺序正确;从二尖瓣区开始 肺动脉区 主动脉区 主动脉第二听诊区 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

(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

[腹 部]

14、腹部视诊

(1)腹部的体表标志:肋弓下缘、腹上角、腹中线、腹直肌外缘,髂前上棘、腹股沟、脐)及分区(4区法、9区法)表述正确并能在腹部指示;

(2)视诊方法正确;①被检查者平仰卧,充分暴露全腹,双腿屈曲,嘱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②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③再提高视线自上而下视诊全腹。

(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①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静脉,②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

15、腹部触诊

(1)浅部触诊手法;

①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前臂应在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

②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

③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

(2)检查内容:

①腹部异常包块触诊:触及异常包块时应注意: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

②液波震颤: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壁,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

③压痛及反跳痛: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

④胆囊莫非氏征:医师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缘,以拇指指腹按压于右腹直肌外缘与右肋缘胆囊点,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呼气,吸到一定时候患者会因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引起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称Murphy征阳性。阳性见于急性胆囊炎。[医学教 育网 搜集整理]

16、肝脾胰肾触诊

(1)肝脏触诊①单手触诊 :患者腹式呼吸,仰卧并屈膝。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

②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2分)。

(2)脾脏触诊;

①检查者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

②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

③临床上,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至脐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能描述以上脾肿大者。

③ 胰:不能触及,叩诊正常时在左腋中线第9-11肋间叩到脾浊音,其长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④ 肾触诊 :卧位触诊右肾时,嘱患者两腿屈曲,并做深呼吸。医师立于患者右侧,以左手掌托住其右腰向上推起。右手掌平方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缘而稍横向。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触左肾时,左手越过患者前方而托住左腰部,右手掌横置于患者左上腹部,依前法双手触肾,正常人肾一般不易触及。

17、腹部叩诊

(1)叩诊手法、动作、力量; 间接叩诊、直接叩诊均可,一般常用简接叩诊。

(2)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 ;腹腔内游离腹水>1000ml: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的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3)膀胱叩诊方法;叩诊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当膀胱充盈时,自脐向下叩,当鼓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膀胱浊音界,排尿后可转为鼓音。

(4)脊肋角叩击痛检查方法;检查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患者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5)肝浊音界上界叩诊方法

沿右锁骨中线,由肺区向下叩至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沿右锁骨中线延长线上,由下向上口镇,由鼓音变浊音为肝下界)。正常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右腋中线上第7肋间,右肩胛线上第10肋间。

(6)胆囊区叩击法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立于其右侧,左手掌平放于胆囊区,紧贴皮肤,右手握空心拳,以其尺侧叩击左手背部(力量适中),观察有否疼痛感。

18、腹部听诊

(1)肠鸣音听诊

①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地听诊各区。

②顺序:左至右,下至上。

③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

④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

⑤肠鸣音消失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

(2)能听腹部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

①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

②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上腹部。

[神 经]

19、深、浅反射

深反射:

(1)跟腱(踝反射):被检查者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被检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

踝阵挛:嘱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医师一手持病人小腿,一手持病人足掌前端,用力向上使踝关节过伸,阳性为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发生节律性收缩。

(2)肱二头肌反射: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左拇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

(3)膝反射:坐位检查时,被检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度),右手持叩诊锤叩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出小腿伸展。

浅反射:

⑴腹壁反射被检查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而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脐平及腹股沟上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

⑵角膜反射:嘱被检查者眼睛注视内上方或一侧检查者竖起的食指,避免其直视棉签,用细棉签由角膜外缘处轻触其角膜。正常时可见被检侧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同时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20、脑膜剌激征

(1)颈强直(颈抵抗):被检查者仰卧,颈部放松,检查者左手托被检查者枕部,右手置于前胸上部,以左手力量托起枕部作屈颈动作检查。正常可触及前胸,如下颏不能贴近前胸,上抬时检查者有抵抗感,且病人感到颈后疼痛,为颈强直。布氏征

(2)Kernig征: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抬起被检查者一侧下肢,使髋关节屈成直角后,当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左手按住其膝关节,右手将被检查者小腿抬高至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若伸膝受阻,屈肌痉挛或疼痛为阳性。

(3) Brudzinski征: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在右侧,右手按于被检查者胸前,左手托起其枕部,作头部前屈动作时,观察双膝关节是否会有屈曲状。

21、锥体束病理反射

(1)Babinski巴彬斯基征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2)Oppenheim奥本汉姆征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3)Gordon征(2分)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被检者腓肠肌中部,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4)ChaddocK征(1分)用锐器竹签在被检查者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5)Hoffman霍夫曼征:医师左手持病人腕关节上方,右手以中及食指夹持病人中指,稍向上提,使腕关节处于轻度过伸拉,然后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由于中指伸屈肌受到牵引而引起其余四指的轻微掌屈反应为阳性。

导读:二头肌的身材是许多男性梦寐以求的,只要够结实,在路上会羡煞一堆人,所以很多人平常会举哑铃、伏地挺身等多项运动,为了就是让自己的肌肉更完美、更壮,但是练出好身材时也别忘了运动的安全注意。

一、练二头肌建议方法 1、哑铃杠铃选择

在肱二头肌的练习动作中,哑铃和杠铃的动作都是同等重要的。应该以杠铃的动作为主。围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再进行哑铃交替或同步弯举来刻画肌肉线条。

2、采用较低次数

如果每组超过8次,则附属肌肉可能在肱二头肌完全力竭之前就疲劳了。如果无法做到6次,则表明二头肌没有在附属肌肉取代用力之前达到力竭。

3、做到没力为止

每一组都应练到力竭,不论使用多大重量或做多少次,只有尽了全力才能确保对肱二头肌震撼性 的要求。

锻炼出二头肌,举哑铃是不错的选择。 4、杠铃有效动作

在杠铃练习肱二头肌的动作中,坐姿曲柄杠铃弯举是最有效的一个动作,会让肱二头肌的围度不断增长。

5、动作全程用力

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动作要全过程用力,并牢牢控制器械,弯举时注意力集中在肱二头肌上,到最高点时用力压缩,下降还原要控制缓慢。不要过分伸展前臂。

延伸阅读:卧推运动健身 训练姿势要正确

延伸阅读:运动减肥瘦身 达人教你消脂肪

延伸阅读:饮食运动健康 听专家怎么说

二、练二头肌注意事项 1、品质大于重量

不要太计较负重量的大小,状态佳就加重,状态欠佳则减重。每次完成动作的品质甚至比重量还要重要,把姿势做的标准才是第一要点。

2、打乱训练次序

如果你以斜板哑铃弯举或哑铃交替弯举代替杠铃弯举开始训练,即使用的重量减小了,但训练却会更有效,因为肌肉会适应习惯动作,以致达不到更好的效果,

3、二头肌单独练

不要与其它任何部位一起练。如果像许多运动员那样,将二头肌与胸部一起练,因胸部消耗了大量能量,即使你觉得已经为肱二头肌付出了100%,它们得到的却只有80%。

注意事项:如果每次只练一个部位,那你将得到更好的震撼性 效果。

4、速度慢防受伤

在动作的伸展阶段应该保持对重量的控制,以较慢的速度下放。不加控制的快速下放不仅降低了训练效果,还会增加二头肌受伤的危险。

5、重量自己调节

如果感觉不错,则试着增加一些重量;如果感觉不适,则应适当减少重量、直到出现带给你最佳的重量,不要等到受伤来教你如何正确地训练。

注意事项:感觉只有自己知道,别让别人来断定你应该举的重量。

6、训练为了自己

很多朋友怕别人看见他采用的训练重量太轻,而怕丢脸或被取笑,请不要忘了我们不是在为别人练,而是在为自己练。

延伸阅读:练出驸马爷人鱼线 男性必看!

1肌张力的定义

肌肉组织在静止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2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①主动肌和拮抗肌可以有效地同时收缩使关节固定

②能够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

③保持肢体在空间的姿势不变的能力

④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⑤随意使肢体在固定和运动之间转换

⑥完成肌肉的独立运动或协调运动

⑦被动运动时存在一定的弹性和极轻度抵抗

3肌张力评定的方法

(1)姿势观察:超过3个月的正常婴儿,仰卧位时他会自然躺着,并不断对抗重力进行运动,自如地保持一定的体位和姿势肌张力低下的患儿,如置于仰卧位,上下肢常屈曲外展,缺乏主动运动;而肌张力增高的患儿,若处于仰卧位,往往出现不对称的异常姿势,肌张力越高,姿势就越异常,越不对称

(2)触诊:上肢触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下肢触诊腓肠肌,股四头肌肌张力低下的患儿肌肉组织手感柔软松弛,对手指的按压缺少抵抗;而肌张力高的患儿肌肉组织手感紧张僵硬,对手指的按压有较大抵抗

(3)被动运动:治疗师在对肌张力低下的肢体进行被动屈伸运动时,会感到沉重,无抵抗力,肢体缺乏控制能力;而对肌张力高的肢体进行被动屈伸运动时,会感到有明显抵抗感,这种抵抗力往往在运动开始时大于运动结束时

(4)抱:治疗师通过抱患儿的感觉,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患儿肌张力的情况肌张力低下的患儿,抱时会感到有下滑感沉重感;而肌张力增高的患儿抱时会有强直感抵抗感

(5)ROM:检查肢体活动范围判断肌张力的大小(见表6-4-1,表中所列的数字为角度大小)

表6-4-1同年龄小儿各关节活动范围

1)内收肌角检查时小儿呈仰卧位,扶住小儿膝部使下肢伸直,轻轻地尽量向两外侧展开大腿,观察两大腿之间的角度(图6-4-1)

图6-4-1内收肌角度检测法

大于表中所列度数为肌张力偏低,小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高

2)腘窝角小儿仰卧位,屈曲大腿至腹部,伸展下腿,观察小腿与大腿之间的角度(图6-4-2)

图6-4-2腘窝角的检测法

大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低,小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高

3)足跟碰耳试验小儿仰卧位,握住其一侧足趾,尽量将足向同侧耳的方向牵拉,注意腰背部不得抬离桌面,观察足跟及臀部连线与桌面的角度(图6-4-3)

图6-4-3足跟碰耳试验检测法

小于表中所列度数为肌张力偏低,大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高

4)足背屈角伸直小腿,推足底,使足尽量背屈,观察足与小腿之间的角度(图6-4-4)

图6-4-4足背屈角的检测法

小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低,大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高

5)围巾征小儿半卧位,握住小儿一只手,横过胸前向对侧肩部尽量牵拉做围巾状,观察肘部与中线的关系,正常足月儿不能越过中线,4~6个月时可达中线,6个月以后超过中线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英文翻译 4 中医触诊 41 皮肤触诊 42 四肢触诊 43 胸部触诊 44 腹部触诊 45 按俞穴 5 西医触诊 51 触诊方法 511 直接感触法 512 浅部触诊法 513 深部触诊法 52 触诊时注意事项 6 参考资料 1 拼音

chù zhěn

2 英文参考

palpatio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英文翻译

palpation

解释:a method of examination in which the examiner feels the size or shape or firmness or location of something (of body parts when the examiner is a health professional)

4 中医触诊

触诊为诊法之一。又称按诊。是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脘腹及其他病变部位施行触摸按压,以测知局部冷热、软硬、压痛、痞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的一种诊病方法。主要包括按肌表、按手足、按胸腹、按额部、按俞穴等。[1]

触诊 治疗学名词。系诊法之一。又称按诊。用手对病人体表进行触摸按压,以测知局部冷热、软硬、压痛、痞块或其它异常变化,从而获得诊察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包括按肌表、按手足、按胸腹、按额部、按俞穴等。

触诊是医生用于对病人肌肤、四肢、胸腹等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分辨其温、凉、润、燥、软、硬、肿胀、包块及病人对按压的反应,如疼痛、喜按、柜按等,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41 皮肤触诊

辨别温凉润燥及肿胀等。

皮肤的温凉,一般可以反映体温的高低,但需注意热邪内闭时胸腹灼热而四肢额部不甚热,甚至皮肤欠温,皮肤的润燥,可以反映有汗、无汁和津液是否耗伤,如皮肤湿润,多属津液未伤,皮肤干燥而皱缩,是伤津脱液,气阴大伤,久病皮肤十分干燥,触之刺手,称为肌肤甲错,为阴血不足瘀血内结。皮肤按之凹陷成坑,不能即起的是水肿,皮肤臃肿,按之应手而起者,为气肿,虚胖。

42 四肢触诊

四肢欠温是阳虚的一种表现,四肢厥冷,是亡阳或热邪内闭,身发热而指尖独冷,可能是亡阳虚脱或热闭痉厥的先兆,手足心热是阴虚发热的一种表现,此外,四肢触诊还应注意检查四肢的瘫痪或强直。

43 胸部触诊

诊虚里,可辨疾病的轻重。虚里的跳动(即心尖搏动),在胸部左乳下第四、五肋间,内藏心脏,为诸脉之本。凡按之应手,动而不紧,不缓不急,是宗气积于胸中,为无病之征。其动微而不显的,为宗气内虚。若动而应衣,为宗气外泄之象。若动甚仅是一时性的,不久即复原,则多见于惊恐或大醉后。正常情况下胖人跳动较弱,瘦人跳动较强,不表示病态。

按心下,即按胸骨以下的部分的软硬压痛与否,心下按之硬而痛的,是结胸,属实;按之濡软而不痛的,多是痞证,属虚。

44 腹部触诊

辨病变的部位、腹痛及症瘕积聚的性质。

病变在脘腹(中上腹)属胃、在两胁下(左右侧腹)属肝胆,在脐周围属胃或大小肠,在小腹属肝、膀胱或肾。

按压后疼痛减轻的(喜按),多属虚痛,按压后疼痛加剧的(拒按),多属实痛、热痛。

腹部有块物,按之软,甚至能散的,称之为瘕或聚,多属气滞,部位固定,按之较坚,不能消失的称为瘕积,多属瘀血、痰、水等实邪结聚而成。

45 按俞穴

脏腑病变可以在相应的体表穴位出现反应,通过在经络俞穴上进行触诊,发现结节、条索状物、痛点或反应过敏点,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如肝炎病人在期门和肝俞穴有压痛;胆囊疾病的患者在胆俞穴有压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在足叁里穴有压痛,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在阑尾穴(足叁里下一寸)有明显压痛等等。

5 西医触诊

触诊是用医生手指或触觉来进行体格检查的方法。通过触、摸、按、压被检查局部、以了解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及脏器(心、肺、肝、脾、肾、子宫等)的物理特征;如大小、轮廓、硬度、触痛、移动度及液动感等、它可帮助医生对检查部位及脏器是否发生病变提供直观的重要依据。触诊时必把触诊的发展紧密结合解剖部位及脏部、组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有诊断价值。

51 触诊方法

触诊可用于检查身体任何部位,便在腹部检查时尤为重要,常用触诊方法有:

511 直接感触法

以手掌或手指直接轻置于体表被查部位,以感触被检查部位的温度高低、有无细震颤或搏动感等,主要用于体表检查。

512 浅部触诊法

将右手放在被检查部位,以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运动,进行滑动按摸以触知被检查部位有无触痛或异常感觉。常用以检查皮下结节、肌肉中的包块、关节腔积液、肿大的表浅淋巴结、胸腹壁的病变等。检查时除注意手法轻柔外还应观察有无压痛、抵抗感及搏动,如有肿块应注意其大小有与邻近脏器之间的关系等。

513 深部触诊法

运用一手或双手重叠在被检查部位逐渐加压向深层触摸,借以了解被检查部位深部组织及脏器状况。常用于腹部位检查,了解腹腔及盆腔脏器的病变。按检查目的和要求可采用以下不同的手法:

1滑行触诊法:被检查者应平卧屈膝、放松腹肌平静呼吸,医生以手掌置于腹壁,利用食、中、无名指的掌指运动,向腹部位深层滑动触摸,对被触及的脏器或肿块应做上下左右滑动触摸了解其形态、大小及硬度等。此法常用于检查胃肠道病变有腹部包块。

2深插触诊法:以一至三个手指逐渐用力深插被检查部位,以了解有无局限触痛点及反跳痛。

3双手触诊法:用左手置于被检查部位的背面(腰部)或腔内( 、 )右手置于腹部进行触摸。可用于检查肝、脾、肾、子宫等脏器。

4冲击触诊法:用3-4个并拢的指端,稍用力急促地反复向下冲击被检查局部,通过指端以感触有无浮动的肿块或脏器。此法用于有大量腹水且伴有脏器肿大或肿块的病人。因急促冲击下触诊可使腹水暂时移开而较易触知腹水的脏器或肿块。

图321双手触诊法

图322冲击触诊示意图

52 触诊时注意事项

(一)病人 :一般为仰卧屈膝,两腿略分开,必要时可采用半坐位、立位和侧卧位,侧卧检查时下腿应伸直,上腿略弯曲。

(二)医生应位于被检查者右侧,面向被检查者,随时注意观察触诊时被检查者的表情。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最长肌的起止点-功能以及神经血管支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它的触诊方法吧。

目录:

1头最长肌的触诊

2颈最长肌的触诊

3胸最长肌的触诊

4触诊最长肌和棘肌的肌间隔

5触诊最长肌和髂肋肌的肌间隔

从头夹肌和胸锁乳突肌的肌间隔朝向颈椎横突按压,可以触诊到硬邦邦的肌腹,即头最长肌肌腹。

另外,由于肩胛提肌位于头最长肌前方,两者走行基本平行,实施触诊前最好先进行判别。

注意:颈椎横突起部位即使是轻微按压也会引起疼痛,因此按压力度不宜过大。

我们可以在头最长肌的下方触诊到颈最长肌的肌腹,但是很难准确地判别出头最长肌。

触诊方法同上,向着颈椎横突方向实施按压。

胸最长肌可以在竖脊肌最饱满的位置进行确认。触诊方法以垂直于胸廓实施按压的方式进行。

另外,如果将触诊指朝向被触诊者身体中心侧位置(靠近棘突)推入,就可以确认胸最长肌与半棘肌的肌间隔,因此也可以在该位置进行精准触诊。

从第12胸椎下位可以确认胸最长肌与棘肌的肌间隔。由于胸最长肌肌腹在此处最为饱满,触诊是在胸最长肌的内侧缘和棘肌的肌间隔位置充分深入进行的。

由于髂肋肌在肋骨部肌纤维较薄,所以在触诊髂肋肌与颈最长肌的肌间隔时可采用轻擦法。

另外,在胸最长肌肌腹部,髂肋肌会变厚,触诊是在髂肋肌与胸最长肌的肌间隔用触诊指深入进行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922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