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身上的部位大全图解

猪身上的部位大全图解,第1张

猪身上的肉都分哪些部位?

把猪去掉头、蹄、下水后,可分为前槽、腰排和后秋三大部分。

具体可分为:

1、血脖:耳后的颈肉,肥瘦相混,宜制泥、茸,可做馅、炸丸子等用。

2、哈力巴:紧连扇面骨上部,质老,宜炖、焖、烧。

3、前肘:在前腿扇形骨上,质老、筋多,宜酱、卤、炖、焖。

4、通脊:又叫外脊,在脊背处一条,质嫩发白,适于爆、炒、溜、炸。

5、腰排:也叫五花,肥瘦相间,五花三层。上部为硬五花,下部为软五花。可氽、煮、炖、烧。

6、奶脯:也叫下踹,在腹部,质软肥,多为泡状。制馅、烧、扒均可。

7、里脊:从腰子到分水骨的一条肉,呈长圆形,一头粗,一头细,质细嫩。可爆、炒、烹、溜、炸。

8、三岔:在胯骨和椎骨之间,质嫩、宜爆、炒。

9、拳头肉:在底板肉上,形如拳头,质嫩,宜爆、炒、烹。

10、底板:又名老肉胡,在臀部紧贴内皮的一块长方形肉,质老,宜酱、卤、烧等。

11、黄瓜肉:在底板的皮下脂肪处,呈长圆形,似黄瓜,质嫩,宜溜、炒。

12、臀尖:在后脂上部,如扇形,质嫩,宜溜、炒。

13、后肘:在后腿扇面骨上,质老、筋多,和前肘相似,宜酱、卤、炖、焖、蒸、扒。

14、前蹄:筋多肉少,宜酱、卤。

15、后蹄:筋多肉少,宜酱、卤。16、上脑:颈后脊骨前旁侧,质嫩,宜溜

求猪全身骨骼图解

猪,古杂食类哺乳动物。

分为家猪和野猪,全身骨骼有206块。现在一般认为猪是猪科的简称。

家猪(学名:Sus scrofa domestica)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的家畜之一,一般来说,家猪是指人类蓄养多供食用的猪种。 概况 猪,杂食类哺乳动物。

身体肥壮,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较长,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繁殖快。有黑、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

出生后5~12个月可 交配, 妊娠期约为4个月。 平均寿命20年。

是五畜之一。在 十二生肖里之为 亥。

有很多关于猪的典故和习俗。人类蓄养家猪的历史相当悠久,不过至16世纪才广为世界所知,中国饲养的猪即是人类最早驯养的猪的直系后代。

形态特征 猪依据品种的不同,体貌特征也各不相同。但通常以耳大,头长,鼻直,腰背窄为主要形体特征。

毛发较粗硬,根据品种不同,分为白色、 粉色、黑色、棕色及 花色。 种群分布 不同种类的猪,有不同的种群分布情况,但大多数的猪都是 群居的。

1,2,3,4,5号肉分别是猪身上哪个部位

颈背肌肉(简称1号肉)

前腿肌肉(简称2号肉)

大排肌肉(简称3号肉)

后退肌肉(简称4号肉)

颈背肌肉(简称1号肉)指从第五、六肋骨中斩下的颈背部位肌肉;前腿肌肉(简称2号肉)指从第五、六肋骨中间斩下的前腿部位肌肉;大排肌肉(简称3号肉)指在脊椎骨下约4-6cm肋骨处平行斩下的脊背部位肌肉;后退肌肉(简称4号肉)指从腰椎与荐椎连接处(允许带腰椎一节半)斩下的后腿部位肌肉。1-4号分割肉肌肉保持完整,表层脂肪修净,肌膜不破。感官指标,色泽鲜红或深红、有光泽、脂肪呈乳白色或粉白色,有猪肉固有的气味,无异味,冷冻良好,肉质紧密,有坚实感;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表面,具特有香味。

猪身上的肉都分什么部位?

把猪去掉头、蹄、下水后,可分为前槽、腰排和后秋三大部分。

具体可分为:

1、血脖:耳后的颈肉,肥瘦相混,宜制泥、茸,可做馅、炸丸子等用。

2、哈力巴:紧连扇面骨上部,质老,宜炖、焖、烧。

3、前肘:在前腿扇形骨上,质老、筋多,宜酱、卤、炖、焖。

4、通脊:又叫外脊,在脊背处一条,质嫩发白,适于爆、炒、溜、炸。

5、腰排:也叫五花,肥瘦相间,五花三层。上部为硬五花,下部为软五花。可氽、煮、炖、烧。

6、奶脯:也叫下踹,在腹部,质软肥,多为泡状。制馅、烧、扒均可。

7、里脊:从腰子到分水骨的一条肉,呈长圆形,一头粗,一头细,质细嫩。可爆、炒、烹、溜、炸。

8、三岔:在胯骨和椎骨之间,质嫩、宜爆、炒。

9、拳头肉:在底板肉上,形如拳头,质嫩,宜爆、炒、烹。

10、底板:又名老肉胡,在臀部紧贴内皮的一块长方形肉,质老,宜酱、卤、烧等。

11、黄瓜肉:在底板的皮下脂肪处,呈长圆形,似黄瓜,质嫩,宜溜、炒。

12、臀尖:在后脂上部,如扇形,质嫩,宜溜、炒。

13、后肘:在后腿扇面骨上,质老、筋多,和前肘相似,宜酱、卤、炖、焖、蒸、扒。

14、前蹄:筋多肉少,宜酱、卤。

15、后蹄:筋多肉少,宜酱、卤。16、上脑:颈后脊骨前旁侧,质嫩,宜溜

1、2、3、4、5号肉分别如下:

1、猪颈肉

即俗称的「松阪猪」,起初是有业者发现这个部位吃起来的口感不输松阪牛,才取了这个名字吸引买气,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食材。猪颈肉占全猪比例很少,一只猪身上只有六两,因此又称为「黄金六两肉」。

此部位肉质口感脆、油脂也够,料理时要掌握快速烹调、切薄片两大原则,不适合久煮或用焖的方式烹调,否则肉会越煮越硬。

2、肝连肉

顾名思义是位于肝脏上方的一块肉,将猪内脏中的胸腔及腹腔分隔开的一片隔膜,连接至肝脏,因此称为肝连肉,是内脏中唯一的一块瘦肉,又有「内脏的松阪肉」之名,珍贵性可见一斑。在传统市场不易买到肝连肉,因为大多已被面摊老板们早早预订走了。

3、猪颊肉

猪下巴、脸颊两侧部位的肉,又名「嘴边肉」、「菊花肉」,油脂不多,肉质带有软筋,口感软嫩,因猪吃东西咀嚼时会不断运动到嘴边肉,所以肉质软中有嚼劲,汆烫切片或烧烤都很好吃。

4、骨仔肉

即猪头肉,猪骨头上的细肉取下切剥后,即成为一道美味骨仔肉。

5、虎掌

是猪膝盖处的韧带与软骨组织,因为前腿虎掌较小,所以使用后腿虎掌居多,外型为白色、口感软Q且富有胶质,通常会连着大骨一起贩卖,富有胶质。因为数量不多,建议事先向摊贩预订。除了常听到的「虎掌烩乌参」这道菜外,也很适合红烧或三杯等重口味的菜色。

背柳肉就是脊柱边上的肉。

值得注意的是,里脊肉也是脊柱附近的肉,因此经常有人分不清里脊肉和背柳肉。里脊肉是指脊椎骨内侧的条状嫩肉。猪腰条肉也就是是猪里脊肉。两种肉是不同的。里脊在脊椎里面,背柳在外面,里脊更嫩更好一点。

里脊肉,是指猪、牛、羊等脊椎动物的脊椎骨内侧的条状嫩肉。里脊肉通常分为大里脊和小里脊,大里脊就是大排骨相连的瘦肉,外侧有筋覆盖,通常吃的大排去骨后就是里脊肉,适合炒菜用。小里脊是脊椎骨内侧一条肌肉,比较少,很嫩,适合做汤。

你知道猪身上哪块肉最好吃吗?30年老屠夫告诉你,一个猪身上只有3斤,要早起才能买的到!

猪肉是大家最常吃的肉类之一,而且价格比较便宜,适用于各种烹饪方式,无论是炖汤,还是炒菜或者油炸之类的都可以,而且都很好吃。

细分的话,猪肉可以分很多类别,大家最熟知的就是五花肉、里脊肉、前腿肉等等,其实猪肉上最好吃的肉,却很少有人吃到,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这部分肉非常好吃,很多老屠夫都不舍得卖,留下自己吃了,所以市场上比较少见。你知道是哪里吗?

这种肉就叫梅花肉,又叫肩胛肉,长在猪的脖颈上面,长度大约只有二十厘米左右,每一只猪只有五六斤的梅花肉,这一部分肉的特点是,瘦肉多,但是中间夹杂着细细的肥肉丝,横切面,很像梅花的造型,所以叫做梅花肉。它是猪身上最好吃的肉,口感香嫩而且不油腻,肉质非常鲜美。甚至很多人把梅花肉切成片儿,当作牛排来煎,那味道真的堪比牛排,非常好吃。

有人容易把梅花肉和五花肉区弄混淆,五花肉又叫做肋条肉,是猪腹部的肉,而且一般都带皮卖,而且五花肉的肥肉和瘦肉是一层一层的。梅花肉的肥肉分散开的完全不一样。而且五花肉的肥肉远远大于梅花肉的肥肉含量。两者的区别很大。看下图就是五花肉。

也有人把梅花肉和里脊肉区分不清。其实里脊肉更好区分,里脊肉可以说是一块纯瘦肉,没有肥肉,虽然也不错,但是没有梅花肉吃的香,口感也要差一点。下图就是里脊肉。

为什么说梅花肉是猪身上最好吃的肉,那是因为它是猪身上活动量最大的一块,而且分部细细的脂肪,肉质很细嫩,而且耐煮,耐煎炸。

1、里脊肉

是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肉中无筋,是猪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切丝、切丁、作炸、熘、炒、爆之用最佳。

2、臀尖肉

位于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质鲜嫩,一般可代替里脊肉,多用于炸、熘、炒。

3、坐臀肉

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为瘦肉,但向质较老,纤维较长,一般多作为白切肉或回锅肉用。

4、五花肉

指的是猪只背脊部下方的肚腩部位,俗称「五花肉」,皮、猪油、肉分层清楚,所以又被称为「三层肉」。

5、夹心肉

位于前腿上部,质老有筋,吸收水分能力较强,适于制馅,制肉丸子。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适宜作糖 醋排骨,或煮汤。

6、前排肉

又叫上脑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瘦内夹肥,肉质较嫩,适于作米粉肉、炖肉用。

7、奶脯肉

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肉质差,多熬油用。

8、弹子肉

位于后腿腿上,均为瘦肉,肉质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里脊肉。

9、蹄膀

位于前后腿下部,后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红烧和清炖均可。

10、脖子肉

又称血脖,这块肉肥瘦不分,肉者质差,一般多用来做馅。

11、眉毛肉

这是猪胛骨上面的一块重约一斤的瘦肉,肉质与里脊肉相似,只是颜色深一些,其用途跟里脊肉相同。

12、颈背肌肉(简称1号肉)

指从第五、六肋骨中斩下的颈背部位肌肉。

13、前腿肌肉(简称2号肉)

指从第五、六肋骨中间斩下的前腿部位肌肉。

14、大排肌肉(简称3号肉)

指在脊椎骨下约4-6cm肋骨处平行斩下的脊背部位肌肉。

15、后腿肌肉(简称4号肉)

指从腰椎与荐椎连接处(允许带腰椎一节半)斩下的后腿部位肌肉。

16、肝连肉

是位于肝脏上方的一块肉,将猪内脏中的胸腔及腹腔分隔开的一片隔膜,连接至肝脏,因此称为肝连肉,是内脏中唯一的一块瘦肉,又有「内脏的松阪肉」之名,珍贵性可见一斑

17、猪颊肉

猪下巴、脸颊两侧部位的肉,又名「嘴边肉」、「菊花肉」,油脂不多,肉质带有软筋,口感软嫩,因猪吃东西咀嚼时会不断运动到嘴边肉,所以肉质软中有嚼劲,汆烫切片或烧烤都很好吃。

猪的部位有:猪头、猪肩颈肉、颈肉、前腿肉、前肘、前足、里脊肉、正宝肋、五花肉、奶脯肉、后腿肉、后肘、后足、臀尖、猪尾。

1、猪头。包括眼、耳、鼻、舌、颊等部位。猪头肉皮厚,质老,胶质重,宜用凉拌、卤、腌、熏 、酱腊等方法烹制。如酱猪头肉、烧猪头肉。

2、猪肩颈肉。也称上脑、托宗肉。猪前腿上部,靠近颈部,在扇面骨上有一块长扁圆形的嫩肉。此肉瘦中夹肥,微带脆性,肉质细嫩。宜采用烧、卤、炒、熘,或酱腊等烹调方法。叉烧肉多选此部位。

3、颈肉。也称槽头肉、血脖。猪颈部的肉,在前腿的前部与猪头相连处,此外是宰猪时的刀口部位,多有污血,肉色发红,肉质绵老,肥瘦不分。宜做包子、蒸饺、面臊或用于红烧、粉蒸等烹调方法。

4、前腿肉。也称夹心肉、挡朝肉。在猪颈肉下方和前肘的上方。此肉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水性强。宜做馅料和肉丸子,适宜用凉拌、卤,烧,焖、爆等方法。

5、前肘。也称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胶质重、瘦肉多,常带皮烹制,肥而不腻。宜烧、扒、酱、焖、卤、制汤等。如红烧肘子、菜心扒肘子、红焖肘子。

6、前足。又名前蹄。质量好于后蹄,胶质重。宜于烧、炖、卤、凉拌、酱、制冻等。

7、里脊肉。也称腰柳、腰背。为猪身上最细嫩的肉,水分含量足,肌肉纤维细小,肥瘦分割明确,上部附有白色油质和碎肉,背部有薄板筋。宜炸、爆、烩、烹、炒、酱、腌。如软炸里脊、生烩里脊丝、清烹里脊等。

8、正宝肋。又称硬肋、硬五花。其肉嫩皮薄,有肥有瘦。适宜于熏、卤、烧、爆、焖、腌熏等烹调方法。如甜烧白,咸烧白等。

9、五花肉。又称软五花、软肋、腰牌、肋条等。肉一层肥一层瘦,共有五层,故名。其肉皮薄,肥瘦相间,肉质较嫩。最宜烧,熏、爆、焖,也适应卤、腌熏、酱腊等。如红烧肉,太白酱肉。

10、奶脯肉。又名下五花、拖泥、肚囊。其位于猪腹底部,质呈泡状油脂,间有很薄的一层瘦肉,肉质差。一般做腊肉或炼猪油,也可烧、炖或用于做酥肉等。

11、后腿肉。也称后秋。猪肋骨以后骨肉的总称。包括门板肉、秤砣肉、盖板肉、黄瓜条几部分。

①门板肉。又名无皮后腿、无皮坐臀肉。其肉质细嫩紧实,色淡红,肥瘦相连,肌肉纤维长。用途同里脊肉。

②秤砣肉。又名鹅蛋肉、弹子肉、免弹肉。其肉质细嫩,筋少,肌纤维短。宜于加工丝、丁、片、条、碎肉、肉泥等。可用炒、煸、炸收、氽、爆、溜、炸等烹调方法。如炒肉丝、花椒肉丁等。

③盖板肉。连接砰砣肉的一块瘦肉。肌纤维长。其肉质、用途基本同于“砰砣肉”。

④黄瓜条。与盖板肉紧相连接的一块瘦肉,肌纤维长。其肉质、用途基本同于“秤砣肉”。

12、后肘。又名后蹄。因结缔组织较前肘含量多,皮老韧,质量较前肘差。其烹制方法,和用途基本用于前肘。

13、后足。又名后蹄。因骨骼粗大,皮老韧、筋多、质量较前足略差,其特点和烹饪运用基本同于前足。

14、臀尖。又称尾尖。其肉质细嫩,肥多瘦少。适宜用卤、腌、酱、熟炒、凉拌等烹调方法。如川菜回锅肉、蒜泥白肉多选此部位。

15、猪尾。也称皮打皮、节节香。由皮质和骨节组成,皮多胶质重,多用于烧、卤、酱、凉拌等烹调方法。如红烧猪尾、卤猪尾等。

猪肉的功效与作用

改善贫血、促进发育、润燥。

猪肉是猪科动物,家猪的肉,口感较好,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猪肉纤维细软结缔组织少,肌肉组织多,肌肉组织中含有较多脂肪。猪肉营养成分丰富,具有改善贫血、促进发育及润燥等功效。

1、改善贫血:猪肉含大量血红素及半胱氨酸,能促进人体吸收铁元素,具有补血、改善气色的功效。猪肉的铁元素含量也比较高,能促进血红蛋白合成,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

2、促进发育:猪肉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十分接近人体所需比值,有助于促进身体生长发育。

3、润燥:喝猪肉汤可迅速补充体内津液,润燥效果较好,可有效治疗热病伤津等症,还可治疗消渴及滋润肌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969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