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皮肤出现红色痘点是什么病,怎样防治?

猪的皮肤出现红色痘点是什么病,怎样防治?,第1张

猪痘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由猪痘病毒引起,痘苗病毒也可引起猪痘。猪痘的特征是在皮肤上有规律地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等病变。

1.病原

猪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猪痘病毒属。病毒呈砖形,对乙醚敏感。病毒不能在鸡胚中传代,在猪肾、睾丸、猪胚肺的细胞培养中盲传几代后即可适应生长。无红细胞凝集性。

2.流行病学

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感染宿主。乳猪和幼猪最为敏感。病猪和康复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从皮肤、黏膜的痘疹中排至外界,污染环境。本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传染。猪虱、蚊、蝇等昆虫是本病的机械传播媒介。

3.症状

潜伏期5-7天。病初体温微升,随后在腹下部和前后肢内侧出现红斑,红斑迅速增大,变成丘疹、水疱和脓疱,最后形成痴皮。病猪眼、鼻分泌物增加。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发病率在幼猪中可达30-50%以上,但死亡率极低,一般不超过1%,若饲养管理不当或有继发感染,则常使幼龄仔猪的死亡率增高。

4.病理变化

除与临床症状相同的皮肤变化外,解剖病死猪可见口、鼻、咽、气管、支气管等部黏膜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组织学检查可见皮肤病变部上皮增生,除脑浆内包涵体外,还出现核内包涵体,核空泡化。在细胞浆内还能形成大晶体,直径达800纳米,为其他痘病毒所无。

5.诊断

(1)病原分离鉴定 取痘疹皮、痘疹液等经处理后,接种猪肾、睾丸单层细胞,观察细胞病变,电镜检查病毒。鉴定病毒可用已知阳性血清作细胞中和试验。

痘苗病毒也可引起猪痘,在病原鉴定上要注意区别。猪痘病毒只感染猪,只在猪细胞上增殖,有核内包涵体,在鸡胚绒尿膜(CAM)上不形成痘斑,动物试验仅感染兔,无红细胞凝集性,康复猪对痘苗病毒敏感。痘苗病毒宿主范围广泛,能在多种培养细胞上增殖,只有脑浆内包涵体,在CAM上形成痘斑,动物试验可感染兔、鼠、牛、羊,有红细胞凝集性,康复猪对痘苗病毒具有免疫力。上述特点为两种病毒的主要区别。

(2)血清学试验 可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作血清学诊断。

6.防制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病猪康复后可获得免疫力。平时应注意清洁卫生,消灭猪虱等外寄生虫。对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痘疹,然后涂以1%龙胆紫溶液。如有继发感染,可用抗菌素类药物治疗。

1、猪的附红细胞体病

夏季最常发生的是猪附红细胞体病其病原为立克次氏体目中的猪附红细胞体,常寄生于红细胞中。其临床特征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故又称红皮病。不同年龄和品质的猪均有易感性,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病死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也可垂直传播。病猪体温升高至42℃,呈稽留热;不愿走动,喜爬卧挤堆;呼吸困难,可视黏膜苍白,黄疸。全身皮肤发红,以耳部,鼻镜,腹部皮肤最为严重,有些猪耳部,腹下,腹股沟及四肢部位可见先发红后出现不规则的紫斑,指压不褪色。耳尖放血稀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皮肤及黏膜苍白,血液稀薄,全身性黄疸。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胆囊肿大,内充满大量的明胶样胆汁。肾肿大,浑浊,贫血严重。肺肿大,淤血水肿。脾脏肿大变软。心肌苍白松软。

2、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主要通过创伤或咬伤感染,被病猪污染的物器是传染媒介。主要发生于体重10 kg~30 kg仔猪,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多见,中猪感染多见于化脓性淋巴结炎型。突然发病,少食或不食,精神不好,常在猪患感冒发烧后继发。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两天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侧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混合感染猪瘟时,患猪流浆液性鼻液,耳尖、腹下、四肢末端、股内侧有紫红色或蓝紫色出血点、出血斑。病公猪可见包皮内积尿,挤压流出白色、混浊、恶臭的液体。病猪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后期呼吸困难,常于1天~3天死亡。

3、猪弓形体病

猪多为隐性感染,应激可引发本病。重病猪体温上升到405-42℃,稽留7-10天减食或废食,粪干带粘液(仔猪多见水样腹泻),有的便秘、下痢交替。呼吸困难浅而快,严重时呈犬坐式呼吸、流鼻液,有时咳嗽。有的猪发生呕吐。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末期在耳翼鼻端、下肢、股内侧及腹部出现紫红斑和小出血点,最后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体温下降而死亡,有的猪死时口流泡沫样液体。怀孕母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废食、昏睡数天后流产、产出死胎或弱仔。病情轻的仅有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有的病猪耐过极期后症状减轻,遗留咳嗽,呼吸困难,后躯麻痹、运动障碍、斜颈、痉挛等神经症状,有的呈现视网络、脉络膜炎、甚至失明。慢性病猪变僵猪。剖检变化肺稍肿胀间质增宽,有针尖至粟粒大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液体。全身淋巴结肿大,灰白色、切面湿润,有粟粒大灰白色或**坏死灶和大小不一出血点。肝脏肿大,稍硬、有针尖大坏死灶和出血点。肾、脾有灰白色坏灶和少量出血点,盲肠和结核有少量黄豆大至榛实大的凹陷的浅溃疡,胃底出血斑点,有片状或带状溃疡。

4、湿疹

猪湿疹又称猪湿毒症,主要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造成的。以高温季节发病较多。急性者大多发病突然,病初时猪的颌下、腹部和会阴两侧皮肤发红,出现如蚕豆大的结节,瘙痒不安,以后则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水泡、丘疹、破裂后常伴有**渗出液,结痂及鳞屑等。如急性患猪治疗不及时,常转慢性,猪的皮肤粗厚、瘙痒,猪常揩墙擦树止痒,导致全身被毛脱落。常出现局部感染、糜烂或化脓,久之猪体消瘦,虚弱而死。

5、非典型猪瘟

非典型猪瘟是当前猪瘟的发生发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过去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注射过疫苗的猪群仍时有发病;典型的猪瘟症状已不常见,常为亚临床症状,表现为母猪的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的先天性感染,病理变化也不明显,使诊断较为困难。易感猪群被本病传染后,起初有一到数头首先发病、死亡,以后发病头数不断增加。病猪表现为持续高热、后肢无力、运动失调、呕吐、先便秘后下痢等症状。非典型猪瘟在母猪上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繁殖障碍,常见产死胎、木乃伊胎、死产和产弱仔,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四肢瘫痪、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眼观病变以出血最为显著,全身多种脏器、粘膜和淋巴结等有程度不一的出血变化,一般为斑点状。肾、膀胱粘膜有针尖大出血点,淋巴结出血、充血、水肿、切面呈大理石样。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近年猪瘟病例的病理变化不明显,但多见肾苍白,有针头大小出血点。

6、乙型脑炎

猪乙型脑炎主要表现为高热、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猪只感染乙脑时,临床上几乎没有脑炎症状的病例。仔猪有神经症状。仔猪突然发病,发烧40~41摄氏度,呈稽留热,持续几天或十几天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粪便干燥呈球形,表面常附有灰白色粘液,有的呈关节炎状。成年猪感染多呈隐性而不表现临床症状。妊娠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或早产,胎儿多是死胎,胎儿大小不等,或为木乃伊胎。。临近产期早产的胎儿,虽是活的,但因极度衰弱而死亡。按预产期分娩的仔猪中,既有死胎和木乃伊,也有活的正常仔猪,但生后不久便出现全身痉挛抽搐,口吐白沫,倒地不起,很快死亡。母猪产前的症状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好卧嗜唾,不愿站立和走动。渴欲增加,尿黄粪干,可视粘膜潮红。产后有的症状减轻,逐渐恢复正常,有的反而加重,胎衣不下,从阴道流出红白粘液。公猪睾丸肿胀,多是一侧性。病猪精神食欲无大变化,一般转归良好。病理变化主要表现死胎皮下呈弥漫性水肿。全身肌肉如“熟肉样”,胸腹腔积液,实质器官水肿,小点状出血。肾与心外膜出血尤为明显。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脑水肿,脑膜、脊髓膜小点出血,肝脾坏死。

背部起皮可由多种情况引起: 1、皮肤角化不全:在严重缺乏叶酸、VA或VE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这与长期滥用脱霉剂、磺胺类药物等有关。 2、渗出性素质:在水中高钙和缺锌的情况下可以发生,表现皮肤破溃流出水,结痂 3、橡皮皮肤:皮肤增厚失去弹性,这与体表寄生虫蚧螨等有关,表现皮肤搔痒,脱毛 4、脂溢性皮炎:皮肤表现增厚,有大量油脂样物质渗出,可见明显黑痂,可坏死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坏死。

疥螨病是由疥螨寄生虫寄生在猪的皮下引起猪皮肤病。

(一)临床表现及危害:患猪皮肤发红,发黑。全身红色疙瘩。无毛和小毛的地方特别严重。腹部,耳部最为明显。背部皮肤常常出现发黑的皮下脱落物。最典型的是猪特别痒,喜欢在猪圈中蹭痒。病变皮肤红疙瘩突出表面,密密麻麻,大小不一。

流行季节正是现在的梅雨季节高温高湿为高发。断奶小猪仔感染的比率特别严重。肥猪母猪都会有感染。严重的会引起皮肤变厚,脱毛。因为蹭痒还会引起皮肤创口出血。

一般情况下很多猪场老板都不引起重视。因为采食正常而被忽略。其实这是一种慢性性消耗病。它严重的影响到猪的生长。肥猪还会影响到猪肉品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149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