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穴,经气汇聚的位置,长在手三阴,手三阳的手腕附近,足三阴,足三阳在踝关节附近。
一、肺经(从中府到太渊)
原穴:太渊(脉之会)会是汇聚的意思,八大会穴除了调本经,还可以随症取穴,调肺部问题,脉搏心率出现问题同样找太渊。
无论原穴寒热虚实,都可以找原穴。
中府穴:府是房子,肺住在这里。久咳找中府,可以拔罐。和后背对应的天宗同时拔罐,可治疗久咳。
二、大肠经(从商阳到迎香)
原穴:合谷,止痛万能穴,唯一不能的是孕妇禁用,孕妇三大穴位禁用:合谷、肩井、三阴交。
面口合谷收,左病右治。
曲池:泻热大穴,美容大穴。泻刮曲池再艾灸,面部长痘的人,刮肺经和大肠经,艾灸脾胃,祛湿化痰。痰都向上走,一般长在面部后背,所以要刮上肢,艾灸下肢。
迎香:迎接香味的地方,鼻部出现的问题都可以找迎香。
慢性鼻炎:印堂、上迎香、迎香。
眼鼻灸可以先灸印堂,再将上迎香和迎香一起灸。
慢性鼻炎,有的人灸好了,后来又发作了,还有大量流清鼻涕,这说明有湿寒,中脘,足三里、冲阳,合谷、太白再灸,效果很好。
三、胃经(从承泣到厉兑)
原穴:冲阳,冲向阳光,得胃气者得生。
内庭:减肥大穴,泻热大穴。减能吃能喝的实胖的人、胃火上炎的人,治上牙痛。
丰隆:减肥穴,减虚胖的人,特别是脾胃虚的人,白白胖胖,肌肉松弛走不动路,什么不吃也胖。脾虚运化能力弱,喝水都胖。
条口:上病下治的穴位,治肩周炎,条口也叫肩凝穴。
梁丘+足三里:治急性胃痛,遇到任何重大疾病都会用足三里,调动气血,增强体质非常快。
归来:不孕闭经用归来。
水道:水液的通道,去眼袋效果好。肝腹水病人可以用水道,水分,中脘,太冲,可以减轻腹腔压力,病人感觉舒服。
四、脾经(从隐白到大包)
原穴:太白
隐白:止血,出血和脾有关,崩漏说明脾不统血,对肠道出血,长期溶血便,灸了以后出现大量溶血便,慢性结肠炎慢慢止血效果好。艾灸的过程中,推动气血的运行,把肠道垃圾排出去,继续灸,补气血,肠道内溃烂的地方愈合了。
大都:补钙穴,用脚灸仪歪着灸。
地机:地下有生机,不孕不育,降糖穴,经常揉地机然后再灸,能刮痧就刮,不能刮就点按揉,然后才能灸进去。
阴陵泉:祛湿大穴,下肢浮肿可见效
今天开始一定重点关注下肢,脾经和胃经也主要在下肢,三高病人都是下肢堵。
五、心经(从极泉到少冲)
原穴:神门。心主神志,神门就是神出入的地方。失眠,心血管出现问题都可找它。
极泉:腋窝的中点,这个穴位点到时会从腋下一直麻到小指。极泉可直接把血液打到心脏的一个穴位,当我们出现胸闷气短,心慌胸痛时,赶快找极泉。
六、小肠经(从少泽到听宫)
原穴:腕骨
养老穴:随身灸多灸养老穴,和眼鼻灸结合起来,可以明目,调肝肾,延缓衰老。
天宗穴:和中府一起调理久咳。天宗可调理肩周炎,还可调理乳腺增生的疼痛。包块不痛不痒,要赶快去医院检查。乳腺癌的区别就是包块不痛。
女性要查找肝气郁结的原因,遇到乳腺就是增生,遇到子宫就是肌瘤。
七、膀胱经(从睛明到至阴)
原穴:京骨
两排:内膀胱经和外膀胱经,背部有背俞穴,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内膀胱经(督脉旁开15寸),调五脏六腑的疾病,可以用背俞穴。
大杼:骨之会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骨头缝隙里。
肺俞:肺热时不用肺俞,用肾俞,涌泉,太渊。发热要先艾饼泡脚,刮大椎肺俞,灸太渊、肾俞。肾水足时,肺热有了水源可去燥。
膈俞:血之会,气血不足,血瘀,血液问题都可以找膈俞,加上血海穴对气滞血瘀调理很好。情志不畅的人再加合谷、太冲可调理。
八髎+三阴交:调理男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很好。
第八胸椎棘突下是经外奇穴——胃脘下俞,调理糖尿病。
委中:可用刮痧神器拍打出痧,高血压病人有腰部疾病,灸腰阳关、肾俞、腰眼,腰疼的特别厉害,用抽气管在委中拔罐。腰背委中求。用罐打开关节的穴位,艾灸就能解决深层的问题,所有关节都是排毒的关口,每个关节、先拍痧再拔罐,然后再灸效果更好,特别是腰疼的厉害,灸腰上面,用罐拔委中把寒湿向下引。
八、肾经(从涌泉到俞府)
原穴:太溪
涌泉:双向调节,对失眠和嗜睡都有效。老年人嗜睡不醒的人,随着年龄增长,皮肤干燥长皱纹,说明气血不足,血液中70%是水,常灸涌泉穴。
揉腹对痛经有效,痛经先揉腹再艾灸,效果更好。
九、心包经
原穴:大陵
为心脏遮挡风雨,对心血管疾病有效
劳宫: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五心烦热,出汗失眠都要用劳宫穴。
内关:腕横纹上2寸,双向调节,对高血压和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双向调节,胃疼、呕吐、晕车,急救穴,对心绞痛,胸闷气短都可用内关,重症心肌梗死时间比较长,并伴有大汗淋漓的要赶快到医院去。和心绞痛不一样,心绞痛来去都快。出现大汗淋漓一定要先拨打120,再揉内关,向腋下推,让病人大声咳嗽,减缓心肌坏死的速度,等待120来救助。
十、三焦经
原穴:阳池(阳气特别足),三焦是最大的腑,阳气最足,手脚不热可用阳池艾灸。
支沟:调理便秘,三焦主津液,肠道没有津液,大便就无法排出,支沟是给肠道输送津液的。便秘分实秘和虚秘。实秘用支沟,虚秘用气海,长期慢性病如老人、孕妇等气血不足的人一般为虚秘。
虚秘医院用泻药不行,越泻气越虚,我们用揉腹再艾灸。
十一、胆经
原穴:丘墟
悬钟:癫痫,帕金森
光明:用眼鼻灸之前,先要用眼部按摩仪点按揉,然后再灸效果更好,灸完再加光明穴。
阳陵泉:筋之会,肩关节和膝关节都要用阳陵泉,为筋之腑
风市穴:祛风去寒的穴,与风有关的问题都用风市穴。
带脉:带脉出现问题免疫力会下降,带状疱疹病毒侵蚀了带脉,现在带状疱疹会长在全身。带脉这里会出现游泳圈,皮松弛,不是因为胖,说明脾虚形成的肌肉松弛,脾主肌肉,说明身体机能下降。
带状疱疹是身体在警告我们免疫力下降,首先要调理脾胃,后患会引起神经痛,我们用气罐把毒水吸干,敷上云南白药,用360对着局部艾灸,不停的灸,可以止痛,加合谷,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带状疱疹的毒都在水中,湿疹也是,把水湿拔罐去掉。案例带状疱疹用朱老师方式15天治好,其他病人在医院吊了35天的水还没好,然后帮这个人也治好了。
肩井穴:抗疲劳穴,用眼鼻灸灸1-2小时,如果胆经通畅,灸上面,下面也会热。
风池:治疗头痛的要穴,月子病后遗症,风池上的包块都能灸没了,要重灸风池。
十二、肝经
原穴:太冲
章门:脏之会,五脏精气汇聚的地方。
期门:疏肝理气的穴位,胸腹部胀满,从中间向两边刮,刮完后再灸期门,胸腹部胀满的感觉立马舒畅。
十三、任脉
任脉和督脉是身体上最大的河流,打个比方就像是长江,黄河。
膻中:气之汇,多刮刮,再灸。与气有关的问题,乳腺增生、脾胃肝胆问题,心肺问题都可找它。
中脘:腑之汇,胃的募穴。中脘可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但是长期慢性病,特别中焦有问题的人,因为下肢不通,有可能一灸出现浊气向上走的情况,会出现胸闷气短,呕吐,恶心,头痛,失眠等现象。灸解溪、内关可改善气逆、浊气向上的情形,达到理气,浊气下行的目的,从四肢末梢排出去。
中极:与三阴交、八髎,这3个穴位一定要放在一起,记住记牢。调理男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十四、督脉
百会:双向调节,百会是天,为阳,涌泉是地,为阴。百会作用凝心安神,醒脑开窍,对嗜睡不醒也有作用,扶阳举陷,中气下陷都可以找百会。
大椎:双向调节,既驱寒又泻热,容易长富贵包,其实是毒包,垃圾堆积在这里,用刮痧从包中心位置放射性刮,再重灸。发烧灸大椎,排毒效果好,出汗就可以退烧。
身柱:小儿身体免疫力,身高,调脾胃:身柱,中脘,冲阳。
至阳:调脾胃调肝胆,调心血管疾病,出现心绞痛,点按至阳。
筋缩:与筋有关的都可以找筋缩,脊柱侧弯可能也会和筋有关,要想恢复侧弯,治骨先治肉。出现背部莫名疼痛,可以用筋缩穴。股骨头坏死,强制性脊柱炎都和筋有关,筋得不到气血的濡养,一定要把血液供养上来,问题才能解决。
命门:生命的大门,增强免疫力,调理体质。
腰阳关:腰部疾病都要找腰阳关。
寅时(3点---5点)肺经当令: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心是皇帝,相傅是皇帝的老师。在人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肺主收敛,肺主魄力。肺为华盖,其位最高。肺为娇脏,清净之腑,喜润恶燥,秋季当令。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为水上之源。主治节,主皮毛,在五行中属金,五色为白,五液为涕,五味为辛,五志为忧,五音为商,开窍于鼻,居于西方。西方生燥,燥气使金气生长,金气产生辛味,辛味滋养肺脏,肺能滋养皮毛,肺与毛和调则肾气旺盛。五运为金运,金运为四运,节气为处暑后至立冬后。
经络从肺开始: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肺。人开始的时间是肺,结止的时间也为肺。所有医院都没有专门针对肺的药物。
肺朝百脉,丑时肝经将血液推陈出新,寅时肺经将血液输送全身。
肺经旺,此时睡眠最沉。寅时睡的熟,色红精气足。
寅时早醒或大汗淋漓,肺收敛功能紊乱比较危险。心脏病患者多死于寅时。
得肺病和抽烟、空气和压力太大有关。
肺和大肠相表里,与心同居上焦。大肠好肺就好。治肺需治肝和肠道。
肺痹,面色发白,偶发寒热,脉搏急湍又浮,上虚下实,病气积聚在胸中,气喘而肺虚。
肺病治愈季为冬,加重季为夏,稳定季为长夏,好转季为秋,治愈日为壬癸日,加重日为丙丁日,稳定日为戊己日,好转日为庚辛日,清爽时为傍晚时,加重时为中午时,平稳时为半夜时,禁忌食寒冷食物,穿得太单薄。调理须用酸味药收敛。补药为酸味药,泻药为辛味药。
喘咳气逆,肩背部疼痛,尻、阴、股、膝、髋、小腿肚、小腿下半部、脚部都发生疼痛为实证。少气,呼吸困难且难于接续,耳聋,咽干为虚证。治疗取太阴肺经的经穴、足太阳经的外侧,以及足厥阴内侧,即足少阴肾经的经穴。
肺脏的病变:1肺脉很急促的,是患了癫疾,稍微急促的,是肺寒热,表现为倦怠慵懒,咳嗽时带血,并牵引着腰背及胸部作痛,就像鼻中有赘肉阻塞,通气不畅一样。2肺脉很缓慢的,会多汗;微缓的,将会半身不遂,头部以下汗出不止。3肺脉很大的,足胫肿,稍大的,是患了肺痹,其发作时会胸背作痛怕见光。4肺脉很小的,会泻泄;微小的,会生消瘅病。5肺脉很滑的,会咳喘;微滑的,口鼻及前后阴部会出血。6肺脉很涩的,会呕血;微涩的,会出现鼠瘘病,由于病部在颈腋旁,将导致下肢无力,难以支撑身体,所以下肢常沉重,酸软麻木。
肺系疾病的葫济堂食疗防治:西医的上感,气管炎,哮喘,慢阻肺,肺心病,肺间质纤维化,肺炎,呼吸衰竭等;各种皮肤病,鼻炎,过敏体质,痔疮,便秘等都需要在辩证基础上选方。在这里就不一一和大家举例说明啦!
在饮食方面给大家一些小的建议,也是我亲自实践出来的效果。分享给大家。一个就是水泼蛋,一定是嫩嫩的糖心水泼蛋,早晚空腹一百天可以调理哮喘。因为蛋白入肺经,糖心黄入脾经。我连续让妈妈吃了一段时间的水泼蛋。妈妈说胃舒服多了。咳嗽也好多了。头疼的问题没有了。另外就是乌梅白糖汤养肺。对嗓子养护特别好!所以生活中的很多对肺好的食物多吃对肺有好处的。多吃白色的。保持心情愉快。不过于悲伤。有悲伤的事情找专业的地方释放情绪非常有必要。不同的症状需要不同的中药或者葫济堂食疗粉来调理。最好自己学习一些中医知识。因为最好的医生永远都是自己。为人父母者不学中医是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学中医是为不孝。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1扩胸运动
做扩胸运动好处多多,不仅可以有效瘦背美背,还有挺拔胸型的功效哦!平时只要一有时间就做大幅度的扩胸运动,可以时而快速、时而缓慢的调整节奏。只要感到背部肌肉有热络感,便达到了燃脂的效果。
2划桨练习
不是真的让你去划桨,休息的时候,模仿划桨的动作,幅度可以大一点,自行调整动作频率,这样可以让锻炼变得更有趣。做完划桨练习后还可以做些大幅度的转体动作来强化背部的深层肌肉。注意转体时双臂要随着身体自然摆动。
3立式俯卧撑
将双手贴紧墙壁,身体前倾站立,注意保持手臂平行于地面。然后绷紧背部、收紧腹肌,慢慢压低身体高度,到尽量低的位置时保持10秒钟,再慢慢将身体推回至原位。每次做至少15个立式俯卧撑,尽量每天都练习。
4趴在地板动作的软垫上,面朝下,双手扶在耳后3公分。 慢慢以腰部力量抬起上半身,双手手肘扶在耳后慢慢离开地面,略停3秒,眼睛向前看,头部不要向后仰。 再慢慢放下上半身,回复原来趴着的动作。可重复多做10次。
5首先是收腹、抬头、挺胸、缩臀,步履尽量跨大,手要大幅甩动,做最大的运动,像阅兵的女兵走路法,只是腿不必踢正步。散步也可利用此法运动,如果甩手不挺胸,则像面条,软趴趴的,甩手又挺胸自然会神气 三步瑜伽搞定细腰瘦腹 增强消化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内脏器官下垂、收紧肌肉…… 时间:早、中、晚,饭前空腹状态下均可以练习。 每次练习5~10分钟,每个姿势根据个人情况,可做2~3回合。
6 最简单就是用一根毛巾做擦后背的动作(双手一上一下放于背后,各握毛巾一头,上下摆动)。每天三次,每次八乘八拍。
细说肺经上九大要穴:
1、中府穴
主治肺炎、哮喘、胸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配伍配内关、膻中、定喘治疗哮喘,配肺俞、孔最治疗咳嗽。
艾灸:体虚中气不足的患者,长期坚持。
2、云门穴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痛、肩关节内侧痛等。
配伍配内关、膻中、定喘治疗哮喘,配肺俞、孔最治疗咳嗽。
艾灸:肺气不足,或寒饮伏肺的患者,长期坚持。
3、天府穴
主治咳嗽、气喘、鼻塞、上臂内侧疼痛等。
配伍配天宗、肩髃治疗肩背部疼痛或肩周炎。
艾灸:因受风着凉引起上臂疼痛的患者,长期坚持。
4、侠白穴
主治咳嗽、气喘、干呕、肋间神经痛。
艾灸:肺气不足咳喘的患者,长期坚持。
5、尺泽穴
主治气管炎、咳嗽、咯血、咽喉肿痛、过敏、湿疹、肘臂痉挛疼痛、膝关节疼痛。
配伍配曲池、合谷治疗肘痛不举。
艾灸:肘痛、上肢痹痛,长期坚持。
6、孔最穴
主治咯血、鼻出血、咽痛、肘臂痛。
配伍咽喉肿痛:孔最配少商。
艾灸:前臂冷痛,长期坚持。
7、列缺穴
主治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偏正头痛、颈项僵硬、咽喉痛。
配伍咽喉疼痛:列缺配照海。
艾灸:桡骨茎突腱鞘炎,长期坚持。
8、经渠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胸部胀满、胸背痛、掌中热、无脉症。
配伍咳嗽:经渠配丘墟。
艾灸:前臂冷痛,长期坚持。
9、太渊穴
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即肺经中元气聚集最多的地方。作为肺经的源头,肺气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身各处的。因此,刺激太渊穴便相当于深挖一口井,使肺气源源不断地涌出,最终达到止咳、平喘的目的。
主治无脉症、脉管炎、咳嗽、肺炎、心动过速、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膈肌痉挛。
配伍咳嗽:太渊配尺泽、太溪。
艾灸:长期坚持,可用于咯血、胸满、乳房刺痛。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五行 5 表里经脉 6 手太阴肺经属络的脏腑 7 手太阴肺经联络的器官 8 手太阴肺经循行 81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82 《脉书·十一脉》 83 《针灸学》 84 《中医大辞典》 85 《中国针灸学词典》 86 《中医药学名词(2004)》 9 手太阴肺经腧穴 91 本经腧穴 92 特定穴 921 原穴 922 络穴 923 郄穴 924 募穴 925 五输穴 926 八脉交会穴 927 交会穴 93 本 94 标 10 手太阴肺经经脉病 101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 102 《脉书·十一脉》 103 《针灸学》 104 《中医大辞典》 105 《中国针灸学词典》 11 手太阴肺经腧穴主治病证 12 经文互参 13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手太阴肺经 1 拼音
shǒu tài yīn fèi jīng
2 英文参考lung channel of hand taiyi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he Lung Channel of HandTaiyi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ung channel of handTaiyi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Taiyin Lung Channel of Han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aiyin Lung Meridian of Han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之一[1][2]。代号LU[2]。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1]。五行属金[1]。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入属肺,从肺系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其分支从前臂列缺穴处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经气于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3]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太阴肺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懑,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厥冷、麻木酸痛等症[2]。
本经腧穴可主治呼吸系统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例如咳嗽,喘息,咳血,胸闷胸痛,咽喉肿痛,外感风寒及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
4 五行手太阴肺经五行属金[1]。
5 表里经脉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为表里[1]。
6 手太阴肺经属络的脏腑属肺,络大肠,环循胃口[4]
7 手太阴肺经联络的器官喉咙[4]
8 手太阴肺经循行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5]。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5]。
81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 还循胃口, 上膈属肺。从肺系, 横出腋下, 下循臑内, 行少阴、心主之前, 下肘中, 循臂内上骨下廉, 入寸口, 上鱼, 循鱼际, 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 出其端。
[本经穴] 中府(肺募),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合),孔最(郄),列缺(络),经渠(经),太渊(输、原),鱼际(荥),少商(井)。
[交会穴] 手三阴经无交于他经穴。
语译
手太阴肺经:①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②穿过膈肌,属于肺脏。③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④下循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 ⑤下过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⑥进入寸口 ──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其边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腕部支脉:⑦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82 《脉书·十一脉》[足臂本] 臂泰阴脉:循筋上廉, 以奏臑内, 之心。
[阴阳本] 臂钜阴脉:在于手掌中, 出臂内阴两骨之间, 上骨下廉, 筋之上, 出臂内阴, 入心中。
手太阴肺经
83 《针灸学》[5]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见下图)。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见下图)。
手太阴肺经循行路径:
1.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2.还循胃口
3.上膈
4.属肺
5.从肺系横出腋下
6.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
7.下肘中
8.循臂内上骨下廉
9.入寸口
10.上鱼
11.循鱼际
12.出大指之端
13.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84 《中医大辞典》手太阴肺经自中焦的胃脘部起始,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中府),走向腋下,沿上臂前边外侧,行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外面,下至肘中(尺泽),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沿大鱼际外缘出拇指之桡侧端(少商)。它的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列缺)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商阳)。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2]
85 《中国针灸学词典》手太阴肺经从中焦胃脘部开始,下行联络大肠,回上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位横行至前胸外上方,出中府、过云门而至腋下,沿上臂内侧前缘下行,到肘中尺泽,再沿着前臂行到掌后寸口部的太渊,沿手掌大鱼际边缘的鱼际和拇指桡侧,到指端少商,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分出,走向食指桡侧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1]
86 《中医药学名词(2004)》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入属肺,从肺系横行出于胸壁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其分支从前臂列缺穴处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经气于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3]
9 手太阴肺经腧穴 91 本经腧穴手太阴肺经共有11个穴位。其中9个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2个穴位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6]。
手太阴肺经腧穴
1.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2.还循胃口
3.上膈
4.属肺
5.从肺系横出腋下
6.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
7.下肘中
8.循臂内上骨下廉
9.入寸口
10.上鱼
11.循鱼际
12.出大指之端
13.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92 特定穴 921 原穴太渊
922 络穴列缺
923 郄穴孔最
924 募穴肺募穴:中府
925 五输穴井穴(木):少商
荥穴(火):鱼际
输穴(土):太渊
经穴(金):经渠
合穴(水):尺泽
926 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于任脉
太渊(脉会)
927 交会穴●所属经 √交会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中府
●
√
93 本
部位:寸口之中[7]
腧穴:太渊[7]
94 标部位:腋内动脉[7]
腧穴:中府[7]
10 手太阴肺经经脉病手太阴肺经的主要病候为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5]。
101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语译:
本经异常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肺部胀闷,膨膨气喘,咳嗽,“缺盆”中间(喉咙部)疼痛;严重的则交捧著两手,感到胸部烦闷,视觉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症。本经穴主治“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如咳嗽,气急,喘息,心烦,胸闷,上臂、前臂的内侧闪边(经脉所过处)酸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本经气盛有余的实证,多见肩背酸痛,感受风寒而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张口嘘气;本经气虚不足的虚证,多见肩背部酸痛而怕冷,气短,呼吸急促,小便颜色异常。
102 《脉书·十一脉》[足臂本] 其病:心痛,心烦而噫。诸病此物者,皆是臂泰阴脉。[阴阳本] 是动则病:心滂滂如痛, 缺盆痛, 甚则交两手而战,此为臂蹶(厥)。是臂钜阴脉主治其所产病:胸痛, 肩痛, 心痛,四末痛,瘕, 为五病。
103 《针灸学》手太阴肺经主要病候为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5]。
104 《中医大辞典》手太阴肺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懑,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厥冷、麻木酸痛等症。[2]
105 《中国针灸学词典》手太阴肺经发病,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的疾患、五官疾患及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胸部胀满,咳嗽,气喘,呼吸短促,咽喉肿痛,心烦,小便颜色、次数发生改变,发热,汗出,肩背部痛,经脉所过处疼痛、麻木、厥冷。[6]
11 手太阴肺经腧穴主治病证手太阴肺经腧穴主治头面、喉、胸、肺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5]。
手太阴肺经腧穴分部主治提要表
穴名
部位
主治
中府
胸
咳嗽、气喘、胸痛
云门
胸
咳嗽、气喘、胸痛
胸部:胸、肺疾患
天府
上臂
气喘、鼻衄
侠白
上臂
咳嗽
尺泽
肘
咳嗽、咳血、气喘、胸满,潮热、小儿惊风
孔最
前臂
咳嗽、咳血、胸痛
列缺
前臂
咳嗽、咽喉肿痛、头痛、口㖞
经渠
前臂
咳嗽、咽喉肿痛
太渊
腕
咳嗽.咽喉肿痛、无脉症
鱼际
掌
咳血、咽喉肿痛、发热、失音
少商
拇指端
咽喉肿痛、咳嗽、发热、昏迷、癫狂
手臂部:喉、胸、肺疾患
:为常用腧穴
本经病候与腧穴主治的关系,据《针灸甲乙经》记载列表如下:
注:括号内字,主治症中或无。
本经病候(是动、所生病)与《针灸甲乙经》转载的《明堂孔穴》主治相比较,能找到对应关系,只是在文字上稍有出入。“肺胀”见于中府、少商;“膨膨”原形容喘咳,在尺泽下说“心膨膨痛”(《备急千金要方》作“心痛膨膨然”),则用以形容心痛;经渠下说“胸中膨膨然”,少商下又说“饮食不下膨膨然”,则形容胸膈、食道不利的症状。“缺盆痛”见于云门、太渊;“咳”“喘”在主治症中最为多见,是本经腧穴主治的重点。侠白、尺泽下有“烦满”,当与“烦心”“胸满”相似。原文“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气虚则肩背痛寒……”,在列缺等穴中也有类似记载。“汗出”指外感热证,见于中府、列缺、少商;“少气……”见于尺泽、太渊、列缺,指喘息气短证。本经各穴证治以肺为主,外应胸背,与经文相合。
12 经文互参《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按:此篇分五脏虚实证。)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俞,背三节五藏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按:此篇分论邪在五脏及其治法。)
《黄帝内经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按:此篇分五脏六腑胀。)
《黄帝内经素问·刺疟论》: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按:此篇分六经五脏疟及所取经。)
《黄帝内经素问·刺热》: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按:此篇分五脏热及表里经取穴。)
《黄帝内经素问·风论》: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然白,时咳,……短气,……暮则甚。(按:歹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按:此篇分十二经厥和厥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