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预警机机背上的机气口有什么用?

e2预警机机背上的机气口有什么用?,第1张

预警机因为装有大功率雷达及大量电子设备,所以对电力的需求比较大,飞机发动机的发电能力不能满足,只能安装专用的大功率发电机,机背上的进气口就是发电机进气口,因为高空空气温度较低,这部分从进气口进入的空气有一部分还被用来冷却电子设备

按速度分可分为亚音速进气道和和超音速进气道。按在飞机上位置分可分为:正面进气和非正面进气(包括两侧进气、翼根进气、腹部进气、翼下进气、肋下及背部进气等)按调节方式又分为可调进气道和不可调进气道。进气口形式有方、园、椭园、半园、菱型等。进气道的作用就是能保证为喷气发动机提供充足的含氧气体,进而保证动力的连续性工作。

进气系统负责将外界空气顺利引入发动机进口,进入风扇和压气机。其基本结构组成是进气道控制装置、放气门和辅助进气门、附面层吸除装置和防止外来物进入的防护装置等。作为发动机的基本组成,进气道设计影响发动机的空气流量,从而影响发动机有效推力;进气流畅的畸变影响发动机工作特性。

对于进气道的基本要求是其总压损失小,外阻力要小,能够完成减速增压的任务,能够在所有飞行条件和发动机工作状态下,为发动机提供均匀的气流。

军用战斗机发动机的进气道

现代战斗机的特点是飞行速度和高度变化范围大。歼击机还要经常在大迎角、大侧滑角状态下飞行。在一切飞行状态下进气道都应保证为发动机提供可靠的进气流。战斗机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多在后部,进气道相对较长,其设计难度大。

总压恢复系数的定义是进气道出口气流的总压和未受扰动气流的总压之比。总压恢复系数是进气道内流损失程度的度量,总压恢复系数越大,气流在压气机的增压比越高。总压恢复系数降低1%,推力就要下降15%-2%,耗油率提高03%-05%。

另外,在亚音速扩散通道处设有放气门,将多余的空气放掉,不使进气道处于亚临界溢流状态。同时,为了解决起飞状态进气口面积过小的问题,还设置有在低速能被吸开的辅助进气口。

在超音速条件下,不可调进气道只在设计状态下能与发动机协调工作,这时进气道处于最佳临界状态。在非设计状态下,进气道与发动机的工作可能不协调。当发动机需要空气量超过进气道通过能力时,进气道处于低效率的超临界状态。当发动机需要空气量低于进气道通过能力时,进气道将处于亚临界溢流状态。过分的亚临界状态使阻力增加,并引起进气道喘振。

为了使进气道在非设计状态下能与发动机协调工作(即进气道与发动机匹配),必须应用可调节进气道。常用的方法是调节喉部面积和斜板角度,使进气道的通过能力与发动机的要求一致。

军用超音速进气道布局

军用超音速进气道,除了早期的头部进气以外,现代战斗机最常见的进气道布局是两侧进气和腹部进气。

头部进气:二代单发战斗机多采用此种进气道。特点是进气效率高,缺点是占据了宝贵的机头位置,无法在战斗机头部安装大口径雷达。

腹部进气:三代战斗机多采用此种进气道,如美国F-16、我国歼10、欧洲EF-2000等。特点是进气效率高,有利的预压缩。

两侧进气:新一代飞机超音速进气道设计概念中,包括后掠双斜面超音速进气道(CARET)和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DSI)。其典型代表是美国战机F-18超黄蜂、中国台湾IDF和中国战机枭龙等。

另外还有出于隐身考量的背部进气方式,例如美国隐身轰炸机B2和F117,负有突击打击任务的隐身无人机X-47B以及需要越境收集情报地无人机RQ-170等,均未提升生存能力而牺牲进气效率的合理工程折中。

民用运输机发动机进气道

民用发动机多采用机翼吊舱安装形式,进气道很短,主要考虑低速时进气效率,以及正常飞行时利用扩展通道适当地减速增压。短舱内风扇叶片前周向设有边界层吸收多孔壁,吸除低能边界层,保证高能气流进入发动机。

直升机用发动机进气口

直升机用发动机安装进气口

粒子

分离器,保证发动机进气的清洁。某些军用直升机的排气口还装有换热冷却器的红外抑制装置,以减少战场上受到热敏武器攻击的机会。

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进气口有在机头位置的,如歼7战斗机:

有颌下进气的,如歼10:

翼下进气的,如歼11:

两侧进气的,如歼8-2

还有的发动机是安装在机翼上的,如黑鸟:

概括起来按进气道位置来分其实也就两大类:

一、正面进气

进气口位于机身或发动机短舱头部,进气口前流场不受干扰,其优点是构造简单,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在机头进气,飞机无法安装大型雷达天线,同时进气通道也太长,不利飞机内部设备安装。早期的战斗机进气口多数在头部,如苏联的米格-19、米格-21、苏-17,美国的F-100,中国的歼-7、歼-8等,采用发动机短舱式的进气道飞机有苏联的伊尔-28、雅克-25,美国的RB-57、B-52、B-58、S-3“北欧海盗”反潜飞机等。

二、非正面进气

它包括两侧进气、翼根进气、腹部进气、翼下进气、肋下及背部进气等。这些进气口位置布置克服了正面进气的缺点,尤其是腹部和翼下进气的优点明显,它充分利用了机身工机翼的有利遮蔽作用,能减小进气口处的流速和迎角,从而改善进气道的工作条件;在战术机动性能上,飞机在大迎角机动时发动机工作状态平稳。两侧进气的有美国的F-102、F-104、F-4、F-15等,苏联的米格-23、米格-25、苏-24,中国的歼-8Ⅱ、强-5等;翼根进气的有美国的F-105、瑞典的萨伯-32,英国的“勇士”、“火神”、“胜利者”轰炸机等;腹部进气的有美国F-16、欧洲的EF-2000、以色列“狮”式战斗机等;翼下进气的有美国的B-1B、苏联的图-160,米格-29、苏-27等;背部进气道的有美国B-2、F-107(未服役)、A-10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310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