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护理瘫痪老人

怎样护理瘫痪老人,第1张

怎样护理瘫痪老人

 老人瘫痪后,如果护理得当,病人的病情可减轻,并提前下床;如果护理不当,则会加重病情。因此,家庭护理十分重要。 那么怎样护理瘫痪老人?一起来了解下吧。

  瘫痪老人怎样护理

 1、瘫痪病人8至9小时不翻身时,受压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缺血坏死,形成溃疡,医学上称这种压力性坏死病变为褥疮。定时协助翻身、变化体位是预防褥疮的有效措施。白天2-3小时,夜间4-5小时翻一次身,左、右侧翻交替进行,侧身不能少于半小时。在冬天的时候为老人翻身,应该特别注意老人的保暖情况,翻身之后应该为老人盖好被子,做好保暖措施,切勿出现背部受凉等情况。

 2、承重部位要加厚棉垫或汽垫,起缓冲保护作用。

 3、翻身后立即按揉受压突出部位、或热敷或理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定时协助运动或按摩患肢,防足跟褥疮及恢复患肢功能都有好处。

 4、合理调配膳食,食品多样化,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晨醒刷牙后喝300毫升凉白开水或温蜂蜜水,有润肠、促蠕动之功效。

 5、加强腹壁肌、提肛肌功能锻炼,在床头另端,牢系结实的布带或皮带,双手用力紧握布带,借助外力拉起上身,尔后放下,连续运动,量力而行。

 6、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有利于灰尘等及时散发出去,避免因为粉尘过多而引发的咳嗽等现象。

 7、及时给卧床老人换洗床单。首先,应该将老人轻轻地移动到床的一侧,然后帮助老人翻身,使老人的背部面向护理人。将要换洗的床单卷起,塞在老人的背部下面,一方面维持老人的侧卧睡姿,另一方面便于清扫。在清扫的时候,我们需要将床从枕头到边沿都一一打扫干净,可以选择使用床刷进行彻底的清扫。清扫完毕之后,将干净的床单铺在刚刚清扫的床褥区域上,接着,将老人再一次翻身,使老人睡在刚刚换洗的床单上,最后再对剩下的区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清扫,再把整张干净的床单铺好即可。

 8、病人常有排便困难,可让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适当用缓和的泻药、按摩腹部等使之定时排便。

 9、对于尿失禁的病人,可以训练其按时排尿,建立条件反射。

 10、对于尿潴留病人,若腹部热敷或针灸无效,可以保留导尿,但要尽量缩短导尿时间,并预防尿路感染。

 11、定时为病人翻身、按摩,至少2小时1次在翻身时座适当叩击背部,鼓励咳痰,以防坠积性肺炎。

 12、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有大小便失禁和呕吐物时,及时擦洗干净。不可让病人直接睡在橡胶垫上。

 13、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被褥湿了要随时更换。对于大小便失禁的病人,不可贪图方便将便盆一直放在病人身下。有感觉障碍的病人尽量不要使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14、对于已发生的'褥疮,要保持创面干燥,涂用消炎生肌的药膏,并采用物理疗法等。

 15、偏瘫病人穿的衣服应肥大柔软,穿脱方便,最好是用拉链或尼龙搭扣的,以便于更换。更换衣服时,健侧上肢先换,一侧脱下后马上穿上替换的衣服,以免着凉;更换患侧时,要保护好肩关节,防止脱臼。

 16、气温低时要提高室温,盖轻而保暖的被子,不要放置热水袋,以免病人因感觉障碍而烫伤;夏季气温高时,上身不穿睡衣更方便,盖上厚的毛巾被即可,但要注意肩部着凉。

  老人为什么会瘫痪

 1、单瘫

 多见于大脑中动脉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狭窄、脑外伤、脑肿瘤等影响皮质运动区。

 2、偏瘫

 见于大脑中动脉分支的豆纹动脉供应区出血或闭塞,脑肿瘤、脑脓肿、脱髓鞘病以及皮质下白质中的胶质瘤等影响内囊部位病变滁偏瘫外还可有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3、交叉性瘫痪

 多为脑干病变,常见于脑干血管病变、炎症、肿瘤、外伤等。

 4、截瘫

 常见于脊髓感染、肿瘤、外伤、压迫、脱髓鞘改变等。

 5、周围神经性瘫痪

 常见于肌萎缩性侧柬硬化、单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肿瘤及全身性疾病。

 6、肌肉病变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导致的瘫痪

 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等。

;

建议用中医药进行治疗,推荐使用“长河古典抗菌喷剂”,纯中药水剂,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止痒止渗、促进创面愈合功效。使用方便,不干扰观察创面。(淘宝网/拍拍网

店铺<健康时尚家居>有售)

和传统的油膏药物相比:

1、水性液体药物,有效成份是溶于水中的小分子,可以迅速渗透皮肤及创面,快速达到杀菌消炎的目的;油膏类药物的有效成份悬浮在油中的固体颗粒,只可覆盖在表面,对皮肤的渗透性差。

2、水性液体换药时,只需简单清洗擦拭创面,即可再次上药。而油膏类药物,则必须把残留油膏清除干净,才能再次上药。事实上,要把残留的油膏完全清除干净是有难度的,特别是有空洞的创面更加困难,象深度褥疮、糖尿病足的创面,由于溃烂很深,容易在死角处留有药物垃圾,从而滋生细菌,造成内部发炎。而且,清理残留药膏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3、油膏类产品因为不透明,涂在创面上,形成一层很厚的油膜,致使难以观察创面的生长情况。而水性液体药物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喷涂后形成的药膜是纳米级的厚度,根本不影响观察创面的变化。

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1、给患者铺的垫子,要柔软,最好使用专业褥疮垫(常见的为电动充气垫),以减少患者肢体和垫子的接触压力;

2、日常护理,要经常给患者翻身,换体位(专业褥疮垫,通过充气/放气循环动作,可起到类似换体位的效果)

3、饮食方面,多食用一些高蛋白质食物,特别是流质易吸收的,如鲫鱼汤、黑鱼汤、牛奶等。

脑血栓形成的原因�

(一)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以至于最新的脑血管疾病分类将脑血栓形成更名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脂过高、高血压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被认为与血脂过高,特别是一种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物质含量过高有关。也与生活方式、营养和遗传因素有关。如吃进的食物中含脂肪(肥肉、油脂)、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等)过多;体力活动过少;肥胖、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家族史(父母或/及兄弟姐妹有同样疾病)等。最新的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与载脂蛋白等基因突变有关,后者是一种与脂肪代谢有关的蛋白质。�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疾病,发生在不同的器官便产生相应的疾病。如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在供应脑部的大、中动脉,最容易发生狭窄的部位在颈部颈总动脉分叉处、椎动脉进入颅腔处、以及基底动脉起始和分叉处。由于血管内膜的破溃、脂质沉积形成斑块,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沉积在斑块上面并发生机化,造成血管壁增厚、血管腔变窄,导致脑供血不足。如果病变进一步发展,血管腔严重狭窄甚至完全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由于血液粘稠度高(俗称血稠),在斑块上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便可发生这根血管供血区的脑细胞缺血坏死。�

(二)较少见的引起脑血栓形成的病因�

各种动脉炎症,如感染性动脉炎(结核性、寄生虫性、脓毒性等)、胶原病性动脉炎(如一种叫做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各种疾病引起的高凝状态,如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由于长期缺氧所造成红细胞异常升高、怀孕早期的妇女由于呕吐脱水加之雌、孕激素的升高造成高凝状态都可能诱发脑血栓形成。此外,有一种少见的以红细胞增多为特点的疾病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得这种病的患者也容易患脑血栓形成。�

如何确认得了脑血栓�

要确认究竟是不是得了脑血栓形成,光靠上述的临床表现和医生的检查还不够,还需要以下必要的仪器及化验检查辅助。�

(一)头颅CT�

CT扫描是诊断脑血栓形成较方便、便宜的检查。它可明确脑组织坏死(即脑梗塞)的部位、大小、脑水肿的程度等对治疗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但在发病24小时以内常不能发现病灶,此时CT扫描的意义在于排除脑出血,为及早开始治疗争取时间。此外,CT的不足在于对脑干、小脑的病灶显示不良。�

(二)头颅磁共振扫描(MRI)�

该检查可弥补头颅CT在24小时内不能发现病灶、及对某些部位病灶显示不良的缺陷,尤其是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尚能显示较大的闭塞血管。其不足之处在于价格较贵,医院的拥有率不高。而且有些患者由于体内有不能取出的金属物品,如心脏起博器、金属牙齿、骨折钉等而不能进行此项检查,限制了它的使用。�

(三)脑血管造影�

该检查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在早期(发病6小时以内)尚可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入狭窄或闭塞处进行溶栓,缺点是有一定的损伤和并发症。�

发现脑血栓形成病人后的处理办法�

(一)保持镇静�

对轻型病人可让其平卧,头高30度°左右,无论采取何种运输工具,应将病人尽可能在1~2小时内送至附近的市级医院,避免先到小医院因无相应的检查设备转院而耽误时间。重症病人最好拨叫120急救车,在等车时如病人已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等症状,可将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误吸入肺。�

(二)尽量准备好充足的现金或支票�

以免到医院后因资金不到位而延误治疗。�

家属在医院和医生的配合治疗�

(一)协助护理�

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多半肥胖、有些还合并有糖尿病,如今发生了偏瘫,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一旦发生可能因感染发热而加重脑血管病,严重者还可引发败血症而致病人死亡。所以,家属在陪护时应注意定时给予翻身、拍背,用温水将皮肤擦洗干净,并轻轻按摩被压过的部位,尤其是骨骼较突出的部位,如脊柱、骶尾部等。翻身的频率一般在2小时左右。如果发现已有皮肤破溃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及早处理。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并扑上爽身粉。�

(二)饮食问题�

有的病人病后出现吞咽困难,这是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引起的。

病人在吃饭,尤其是喝水时出现呛咳,甚至食物从口鼻处喷出。此时要注意不能勉强让病人进食水或药物。对轻型病人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将蔬菜、肉末等副食煮烂切碎拌在饭里,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这样容易被吞下。口服药物如无禁忌,可研碎后拌在食物里。重症病人则需要鼻饲饮食,即通过鼻孔将一根胶管插入胃内,将米汤、牛奶、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同样可将口服药物从胃管中注入。注意所注入的食物及药物一定不能有大的颗粒,以免堵塞胃管。鼻饲饮食在一定阶段是保证治疗的必须手段,直接关系到病人抢救的成败。有的病人和家属不愿接受胃管,让病人勉强吞咽,这样很危险,如果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三)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脑血栓形成的病人起病相对较缓慢,起病时症状较轻,多数不会有意识障碍。但病情可能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进行性加重。尽管医护人员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治疗,有时也不能阻止病情进展。如果堵塞的血管较大,脑组织坏死的面积大,脑水肿明显时,病人可能逐渐出现嗜睡,即叫他能醒,不叫立即又入睡。严重者可进入昏迷。家属要注意观察病人瘫痪肢体力量是否逐渐变小甚至完全不能活动。精神状态如何?如发现病人嗜睡、精神萎靡,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同时,对危重病人要记录每天进食进水的量、尿量等,以便医生参考。�

(四)早期帮助病人活动瘫痪肢体、促进康复�

发病第二天如果病情平稳即可开始做肢体的被动运动,即帮助病人瘫痪肢体进行伸屈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防止肢体挛缩变形。不活动时应使病人的瘫痪肢体处于抗痉挛体位,即仰卧时患侧上肢放在一枕头上使之稍呈外展、外旋,肘关节微屈曲,腕关节稍背伸,手握一适当大小的圆柱物体,如手纸卷。垫起背部,使之向前向上;下肢外侧臀部垫起使之髋关节内收,骨盆前挺,膝关节下垫一软枕头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应保持90°,以防止足下垂,可让病人足顶在床或墙上或自制夹板。仰卧时头高30°为宜,不可过高。侧位时应尽可能采取瘫痪肢体在上的体位,在胸前及下肢前各放置一枕头,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放在枕上。�

(五)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

患者从正常人突然丧失活动能力及语言能力,以至丧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在感情上难以承受,故常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变化,喜怒无常,甚至人格改变。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安慰鼓励病人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尽量避免让病人情绪激动。�

脑血栓形成恢复期的家庭护理及治疗�

脑细胞在血管闭塞时由于缺血缺氧而死亡,治疗开始愈晚、堵塞的血管愈大、脑细胞死亡的数量愈多,而且脑细胞死亡后是不能再生的。因此,尽管医生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但病人仍不可避免地要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也叫“后遗症”。这些后遗症是不可能在医院内尤其是以挽救生命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医院得到解决的,需要在康复医院,在我国目前还主要是回家进一步疗养及康复。�

(一)按时规律服药,预防脑血栓的再发�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

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糖尿病、高血压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定期到医院复查。常用的药物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小剂量阿司匹林、抵克力得;脑保护药物,如尼莫地平;氧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等。有的病人恨病吃药,凡是广告宣传的药物都想试试,或者认为药吃得越多越好。事实上这样做对身体不利。且不说药物的疗效未必都像广告中说的那样神奇,单说任何药物都要经过肝、肾代谢,服药太多会加重老年人本已不太健康的肝、肾负担;从药理上来说,过多的药物进入身体,相互之间会发生作用,降低各自的疗效,甚至加重副反应,给身体造成危害。吃什么药、如何吃?最好听从医生的劝告,不可盲从广告。�

(二)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

如前所述,脑血栓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康复宜及早进行。病后3~6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较大,但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日常生活训练�

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右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可根据特殊需要缝制特殊样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装拉锁以便去看病时测量血压。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四)面对现实,调整情绪�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此话用在脑血管病人身上更贴切。面对既成事实,应调整好情绪,积极进行康复以尽早重返社会。严重的情绪障碍患者可请医生帮助,使用抗抑郁剂,如百忧解,对脑血管病后的抑郁焦虑情绪有良好的作用。�

脑血栓形成病人是否一定要半年输一次液�

经常在门诊碰到脑血栓后遗症的病人要求输液。原因是听说脑血栓后半年必须输液一次,以防血栓复发。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脑血栓是一个容易复发的疾病,但其发病主要与动脉硬化及血液粘稠度有关,防治动脉硬化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而非单纯打几天点滴就能解决,需要从生活起居到药物治疗等多方面注意,长期规律地口服抗动脉硬化的药物同样可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另一方面,输液并非百益无害。实际上,由于点滴是直接将药物注入血管内,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性,如输液反应、静脉炎;输液过快导致心力衰竭。因此,只有在病情紧急,需要尽快将药物送入体内,或病人昏迷及其他情况导致不能口服药物时,才有必要进行静脉点滴。作为一般医疗原则:能口服的药物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药物就不要静脉点滴,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

脑血栓形成病人的饮食调养�

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大多肥胖、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等,这些异常都是造成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除了服用相应的药物治疗以外,饮食调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1首先,肥胖的病人应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将体重降至正常或接近标准体重。一般控制在每天300克左右的主食量。如病人吃不饱可用蔬菜、豆制品补充,尽量养成吃八成饱的习惯。�

2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如肥肉、肥肠、肚,因这些食品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及饱和的脂肪酸,容易加重动脉硬化。�

3多吃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鸭(最好是野生的柴鸡)、鱼类、蛋类(蛋黄应少吃)、豆制品,少吃猪、牛、羊肉,且以瘦肉为好。�

4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西红柿、山楂等;富含维生素B6的豆制品、乳类、蛋类;富含维生素E的绿叶蔬菜、豆类等。�

5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咸,最好不吃咸菜。因为吃得过咸,容易引起高血压脑血栓形成的原因�

(一)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以至于最新的脑血管疾病分类将脑血栓形成更名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脂过高、高血压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被认为与血脂过高,特别是一种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物质含量过高有关。也与生活方式、营养和遗传因素有关。如吃进的食物中含脂肪(肥肉、油脂)、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等)过多;体力活动过少;肥胖、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家族史(父母或/及兄弟姐妹有同样疾病)等。最新的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与载脂蛋白等基因突变有关,后者是一种与脂肪代谢有关的蛋白质。�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疾病,发生在不同的器官便产生相应的疾病。如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就会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在供应脑部的大、中动脉,最容易发生狭窄的部位在颈部颈总动脉分叉处、椎动脉进入颅腔处、以及基底动脉起始和分叉处。由于血管内膜的破溃、脂质沉积形成斑块,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沉积在斑块上面并发生机化,造成血管壁增厚、血管腔变窄,导致脑供血不足。如果病变进一步发展,血管腔严重狭窄甚至完全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由于血液粘稠度高(俗称血稠),在斑块上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便可发生这根血管供血区的脑细胞缺血坏死。�

(二)较少见的引起脑血栓形成的病因�

各种动脉炎症,如感染性动脉炎(结核性、寄生虫性、脓毒性等)、胶原病性动脉炎(如一种叫做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各种疾病引起的高凝状态,如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由于长期缺氧所造成红细胞异常升高、怀孕早期的妇女由于呕吐脱水加之雌、孕激素的升高造成高凝状态都可能诱发脑血栓形成。此外,有一种少见的以红细胞增多为特点的疾病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得这种病的患者也容易患脑血栓形成。�

如何确认得了脑血栓�

要确认究竟是不是得了脑血栓形成,光靠上述的临床表现和医生的检查还不够,还需要以下必要的仪器及化验检查辅助。�

(一)头颅CT�

CT扫描是诊断脑血栓形成较方便、便宜的检查。它可明确脑组织坏死(即脑梗塞)的部位、大小、脑水肿的程度等对治疗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但在发病24小时以内常不能发现病灶,此时CT扫描的意义在于排除脑出血,为及早开始治疗争取时间。此外,CT的不足在于对脑干、小脑的病灶显示不良。�

(二)头颅磁共振扫描(MRI)�

该检查可弥补头颅CT在24小时内不能发现病灶、及对某些部位病灶显示不良的缺陷,尤其是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尚能显示较大的闭塞血管。其不足之处在于价格较贵,医院的拥有率不高。而且有些患者由于体内有不能取出的金属物品,如心脏起博器、金属牙齿、骨折钉等而不能进行此项检查,限制了它的使用。�

(三)脑血管造影�

该检查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在早期(发病6小时以内)尚可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入狭窄或闭塞处进行溶栓,缺点是有一定的损伤和并发症。�

发现脑血栓形成病人后的处理办法�

(一)保持镇静�

对轻型病人可让其平卧,头高30度°左右,无论采取何种运输工具,应将病人尽可能在1~2小时内送至附近的市级医院,避免先到小医院因无相应的检查设备转院而耽误时间。重症病人最好拨叫120急救车,在等车时如病人已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等症状,可将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误吸入肺。�

(二)尽量准备好充足的现金或支票�

以免到医院后因资金不到位而延误治疗。�

家属在医院和医生的配合治疗�

(一)协助护理�

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多半肥胖、有些还合并有糖尿病,如今发生了偏瘫,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一旦发生可能因感染发热而加重脑血管病,严重者还可引发败血症而致病人死亡。所以,家属在陪护时应注意定时给予翻身、拍背,用温水将皮肤擦洗干净,并轻轻按摩被压过的部位,尤其是骨骼较突出的部位,如脊柱、骶尾部等。翻身的频率一般在2小时左右。如果发现已有皮肤破溃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及早处理。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并扑上爽身粉。�

(二)饮食问题�

有的病人病后出现吞咽困难,这是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引起的。

病人在吃饭,尤其是喝水时出现呛咳,甚至食物从口鼻处喷出。此时要注意不能勉强让病人进食水或药物。对轻型病人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将蔬菜、肉末等副食煮烂切碎拌在饭里,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这样容易被吞下。口服药物如无禁忌,可研碎后拌在食物里。重症病人则需要鼻饲饮食,即通过鼻孔将一根胶管插入胃内,将米汤、牛奶、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同样可将口服药物从胃管中注入。注意所注入的食物及药物一定不能有大的颗粒,以免堵塞胃管。鼻饲饮食在一定阶段是保证治疗的必须手段,直接关系到病人抢救的成败。有的病人和家属不愿接受胃管,让病人勉强吞咽,这样很危险,如果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三)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脑血栓形成的病人起病相对较缓慢,起病时症状较轻,多数不会有意识障碍。但病情可能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进行性加重。尽管医护人员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治疗,有时也不能阻止病情进展。如果堵塞的血管较大,脑组织坏死的面积大,脑水肿明显时,病人可能逐渐出现嗜睡,即叫他能醒,不叫立即又入睡。严重者可进入昏迷。家属要注意观察病人瘫痪肢体力量是否逐渐变小甚至完全不能活动。精神状态如何?如发现病人嗜睡、精神萎靡,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同时,对危重病人要记录每天进食进水的量、尿量等,以便医生参考。�

(四)早期帮助病人活动瘫痪肢体、促进康复�

发病第二天如果病情平稳即可开始做肢体的被动运动,即帮助病人瘫痪肢体进行伸屈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防止肢体挛缩变形。不活动时应使病人的瘫痪肢体处于抗痉挛体位,即仰卧时患侧上肢放在一枕头上使之稍呈外展、外旋,肘关节微屈曲,腕关节稍背伸,手握一适当大小的圆柱物体,如手纸卷。垫起背部,使之向前向上;下肢外侧臀部垫起使之髋关节内收,骨盆前挺,膝关节下垫一软枕头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应保持90°,以防止足下垂,可让病人足顶在床或墙上或自制夹板。仰卧时头高30°为宜,不可过高。侧位时应尽可能采取瘫痪肢体在上的体位,在胸前及下肢前各放置一枕头,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放在枕上。�

(五)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

患者从正常人突然丧失活动能力及语言能力,以至丧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在感情上难以承受,故常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变化,喜怒无常,甚至人格改变。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安慰鼓励病人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尽量避免让病人情绪激动。�

脑血栓形成恢复期的家庭护理及治疗�

脑细胞在血管闭塞时由于缺血缺氧而死亡,治疗开始愈晚、堵塞的血管愈大、脑细胞死亡的数量愈多,而且脑细胞死亡后是不能再生的。因此,尽管医生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但病人仍不可避免地要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也叫“后遗症”。这些后遗症是不可能在医院内尤其是以挽救生命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医院得到解决的,需要在康复医院,在我国目前还主要是回家进一步疗养及康复。�

(一)按时规律服药,预防脑血栓的再发�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

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糖尿病、高血压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定期到医院复查。常用的药物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小剂量阿司匹林、抵克力得;脑保护药物,如尼莫地平;氧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等。有的病人恨病吃药,凡是广告宣传的药物都想试试,或者认为药吃得越多越好。事实上这样做对身体不利。且不说药物的疗效未必都像广告中说的那样神奇,单说任何药物都要经过肝、肾代谢,服药太多会加重老年人本已不太健康的肝、肾负担;从药理上来说,过多的药物进入身体,相互之间会发生作用,降低各自的疗效,甚至加重副反应,给身体造成危害。吃什么药、如何吃?最好听从医生的劝告,不可盲从广告。�

(二)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

如前所述,脑血栓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康复宜及早进行。病后3~6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较大,但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日常生活训练�

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右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可根据特殊需要缝制特殊样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装拉锁以便去看病时测量血压。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四)面对现实,调整情绪�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此话用在脑血管病人身上更贴切。面对既成事实,应调整好情绪,积极进行康复以尽早重返社会。严重的情绪障碍患者可请医生帮助,使用抗抑郁剂,如百忧解,对脑血管病后的抑郁焦虑情绪有良好的作用。�

脑血栓形成病人是否一定要半年输一次液�

经常在门诊碰到脑血栓后遗症的病人要求输液。原因是听说脑血栓后半年必须输液一次,以防血栓复发。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脑血栓是一个容易复发的疾病,但其发病主要与动脉硬化及血液粘稠度有关,防治动脉硬化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而非单纯打几天点滴就能解决,需要从生活起居到药物治疗等多方面注意,长期规律地口服抗动脉硬化的药物同样可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另一方面,输液并非百益无害。实际上,由于点滴是直接将药物注入血管内,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性,如输液反应、静脉炎;输液过快导致心力衰竭。因此,只有在病情紧急,需要尽快将药物送入体内,或病人昏迷及其他情况导致不能口服药物时,才有必要进行静脉点滴。作为一般医疗原则:能口服的药物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药物就不要静脉点滴,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

脑血栓形成病人的饮食调养�

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大多肥胖、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等,这些异常都是造成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除了服用相应的药物治疗以外,饮食调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1首先,肥胖的病人应限制主食的摄入量,将体重降至正常或接近标准体重。一般控制在每天300克左右的主食量。如病人吃不饱可用蔬菜、豆制品补充,尽量养成吃八成饱的习惯。�

2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如肥肉、肥肠、肚,因这些食品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及饱和的脂肪酸,容易加重动脉硬化。�

3多吃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鸭(最好是野生的柴鸡)、鱼类、蛋类(蛋黄应少吃)、豆制品,少吃猪、牛、羊肉,且以瘦肉为好。�

4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西红柿、山楂等;富含维生素B6的豆制品、乳类、蛋类;富含维生素E的绿叶蔬菜、豆类等。�

5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咸,最好不吃咸菜。因为吃得过咸,容易引起高血压。�

6多吃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粗粮等,增加胃肠蠕动,避免大便干燥。有便秘的病人应多喝水,这样即可促进排便,又由于小便的增加,对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有益。有的病人,由于行动不便,害怕小便而不喝水,是非常不利的

。�

6多吃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粗粮等,增加胃肠蠕动,避免大便干燥。有便秘的病人应多喝水,这样即可促进排便,又由于小便的增加,对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有益。有的病人,由于行动不便,害怕小便而不喝水,是非常不利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326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