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订正讹谬,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并且首创研铸专供针灸教学与考试用的两座针灸铜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确,令人叹服。可见,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 鱼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丝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后穴 四白穴 迎香穴 人中穴 地仓穴 承浆穴
补充:前顶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当阳 五处 曲差 眉冲 素髎 兑端 龈交 上迎香
头部背面穴位图
百会穴 后顶穴 风府穴 风池穴 天柱穴 哑门穴 太阳穴 下关穴 客主人 耳门穴 听宫穴 翳风穴 颊车穴 大迎穴 人迎穴
补充:四神聪 强间 脑户 目窗 正营 率谷 承灵 脑空 头窍阴 完骨 天冲 颔厌 头临泣 悬颅 悬厘 听会 和髎 角孙 颅熄 玉枕
胸部腹部穴位图
天突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赝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日月 期门 天池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中府 云门
人体背部穴位图
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灵台 至阳 中枢 脊中 悬枢 命门 腰阳关 肩中俞 肩外俞 附分 肩井 天髎 曲垣 秉风 天宗 臑俞 肩贞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腰俞 会阳 长强 魄户 膏肓 神堂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白环俞上肢内侧穴位图
天泉穴 天府穴 侠白穴 青灵穴 曲泽穴 尺泽穴 少海穴 孔最穴 郄门穴 间使穴 内关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 大陵穴 灵道穴 通里穴 阴郄穴 神门穴 鱼际穴 少商穴 劳宫穴 少府穴 中冲穴 少冲穴
上肢外侧穴位图
曲垣 秉风 巨骨 肩髎 肩髃 臑俞 肩贞 臑会 臂臑 消泺 手五里 清冷渊 肘髎 天井 小海 曲池 手三里 上廉 下廉 四渎 支正 温溜 三阳络 支沟 会宗 偏历 外关 养老 阳谷 阳池 阳溪 腕骨 后溪 中渚 前谷 液门 少泽 关冲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下肢内侧穴位图
箕门穴 血海穴 阴包穴 曲泉穴 阴谷穴 阴陵泉 膝关穴 地机穴 中都穴 漏谷穴 筑宾穴 蠡沟穴 三阴交穴 交信穴 复溜穴 商丘穴 中封穴 太溪穴 大钟穴 水泉穴 照海穴 然谷穴 公孙穴 太白穴 大都穴 隐白穴下肢外侧穴位图
居髎 环跳 髀关 风市 中渎 伏兔 阴市 梁丘 膝阳关 犊鼻 阳陵泉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丰隆 外丘 阳交 飞扬 光明 阳辅 悬钟 跗阳 解溪 冲阳 丘墟 太冲 陷谷 足临泣 第五地 内庭 行间 大敦 厉兑 足窍阴 至阴 侠溪 足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门 申脉 仆参 昆仑
1有人能教我人体经络穴位的相关知识吗
人体经络与穴位的科学 经络的客观实在性,已不容怀疑。
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如声、光、电、热及同位素示踪等,都证明了经络的存在。令人遗憾的是在解剖学上仍卡能找到其结构实体。
即使在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也同样令人失望。“内景隧道,惟返观者照察之。
”本文在内景体察的基础上,结合众多的生理学结论,谈一下经络穴位的生理学基础,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经络系统——不同层次的特定间隙 笔者在《关于气的生理学思考》中己阐明如下结论。
即,气是人体内的液体系统,营气是血浆,卫气是液晶态组织液。 那么,运行液晶态组织液的通道就是经络一一一不同层次的特定间隙。
古人众多的结论也都证明经络系统是一种间隙结构。《灵枢·本藏篇》中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素问·经脉》中说,“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索问·痹论》说:“卫气,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十盲膜,散于胸腹”。 不言而喻,“分肉”“腠理”等诸多的描述,就是今天术语中的间隙。
经络依大小可分勺孙脉、络脉、经脉。一般地说,孙脉多指细胞间隙,络脉多指大的细胞团块及组织之间的间隙,经脉多指大的器官(主要是肌肉)的间隙。
就象江河的大流向干流汇集一佯,由孙脉、络脉、经脉依次汇流。 《灵枢·痈疽》说:“……血和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
首句是指由血浆向组织液的渗透,后句则是由络脉向经脉,也就是由组织间隙到器官间隙的汇流。 《灵枢·经水》有云,“若夫八尺之士,皮肤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为什么现在无论是活体解剖还是尸体解剖。都找不到经络呢?主要是由于观念的误差。
有人认为,纤络是一种象血管一样的管道。而事实上它是一种通道,不具备规则的形态学特点,循着细胞之间、组织之间、器官之间的间隙,忽而深浅、时而上下,倘遇入的空间,便“聚水成泊”枣这便是穴位厂。
缺乏这样的观点,即使是钻到了经络里面,也不知道它是什么。经络的存在依赖于气的运行。
“有气则开,无气则合。”古人把经络比作河流,实际上指的是“地下河”,不是地上河,更不是具有规则边界的“人工河”。
它通常无固定的界限(有人说以筋膜为界,这并不准确),边界呈开放性而非封闭性,冻胶态与液晶态的分界,就是模糊的边界。 透视到功夫深的师傅的经络亮且粗,就是液晶化程度高的缘故。
而病人患处呈黑色,则是液晶态受阻复为冻胶态,运行不畅而过多积累代谢产物所致。液晶态与周围实物及冻胶态的物理化学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采用现代手段,如电、热、声、光、同位素示踪等测试,发现经络是宽约一毫米的低阻抗、电敏感、高振动的多功能线。
经络的气循环不同于血液循环,它除了和血液循环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外,还具有独到的作用。血液循环是由血管心脏构成的遍布全身的管道系统,结构上具有封闭性(否则,血便外溢了)由它完成人和外界的交换,吸人氧和养料并排出代谢产物。
而人体内部的沟通,如两细胞问的直接交换,血液循环就无能为力了,这就象铁路并不能完成社会各部门问的直接沟通一样。 这只能通过气循环枣循着两细胞间的间隙,由液晶态组织液,直接地、轻而易举地完成这交换。
它的意义在于更大可能地沟通了人体内部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的搏动,所以,心脏停止了跳动,血液循环也就停止了。
气循环则不然,只要肢体还没有彻底干枯,有一定的液性,就存在它的循环。 因此,截肢的肢体,仍有经络存在。
据此,植物虽然没有血液循环,但有液体系统,仍有气循环,有经络存在。如香蕉5条,哈密瓜10一12条。
这也体现了生命的物质统一性。 二、穴位一一特定间隙的较大空间 透视到的穴位是经络线上的白色圆点,小的如绿豆,大的如蚕斗。
有的呈开放性,电波般地接收或发放外气。因人而异因穴而异。
结构上无固定的边界和规则的形态学特点,下面重点谈几个主要大穴。 1上丹田一一脑室系统 体察得知,它位于头部的中心,即山根穴后,大小脑五官之间。
功力深者,可见渗透到较大空间。真气流入上丹田,迅速扩散,紧接着溅起金光闪闪的浪花,就象海浪撞击礁石一样,一浪打一浪,光彩夺目,生机活泼。
解剖而言,上丹田就是脑室系统,主要是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其内的液体就是脑脊液,它是液体系统的另一种形式,和组织液互相渗透,在中医常称为脑髓。
体察到此处的真气循环过程和脑脊液循环相同,不再赘述。并且还发现,从尾椎流出一股粗细如毛线的乳白色真气经小腹进入下丹田。
这点,望解剖家予以证实。 2下丹田 体察知,它的空间较大,上自肚脐下自耻骨联合处,有6个气室,直径总约10厘米。
其形与鹅蛋相似,它的中心位于脐下三分,是全身真气的供应站。解剖而言,它在腹壁上,而不在腹腔中。
(有人讲是膀胱直肠膈,这是非常错误的)。 腹膜以外,皮下脂肪层以内,主要为腹直肌、斜肌、深筋膜、浅筋膜各部分问的较大间隙。
这些部分之间通过类似乳胶薄膜一样的筋膜连接,透明柔软而富有弹性。体察发现,这些筋膜随着呼吸的节。
2请介绍下经络的基础知识请说说十二经的名称和各经的穴位,最好能加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支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
络脉由浮络、孙络和十五别络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组成。
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为十二经脉,是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 其在人体躯干部的分布为: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胸、腹面,太阳经行于背面,少阳经行于侧面。
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经。
其在头部的分布规律为: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足厥阴经行于巅顶。 其在四肢的分布规律为:阴经分布在肢体内侧,太阴经循行在前缘,少阴经循行在后缘,厥阴经循行在中线;阳经分布在肢体外侧,阳明经循行在前缘,太阳经循行在后缘,少阳经循行在中线。
十二经脉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按照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次序排列) 奇经八脉是:冲脉、任脉、督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此八脉分布不象十二正经那样规则,同脏腑不直接络属,相互间无表里关系,故称“奇经”,又有八条,故称奇经八脉。 任脉:又称阴脉之海,其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
督脉:又称阳脉之海,其脉行于背部正中,多次与手足三阳及阳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阳经。 。
3人体经络穴位
人体穴位常识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
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
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
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
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
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 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
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 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 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
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 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
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
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
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
击中后,冲击。
4人体经脉穴位,名称和位置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 鱼腰穴 外明穴 睛明穴 丝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 四白穴 迎香穴 人中穴 地仓穴 承浆穴 补充:前顶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当阳 五处 曲差 眉冲 素髎 兑端 龈交 上迎香头部背面穴位图 百会穴 后顶穴 风府穴 风池穴 天柱穴 哑门穴 太阳穴 下关穴 客主人 耳门穴 听宫穴 翳风穴 颊车穴 大迎穴 人迎穴 补充:四神聪 强间 脑户 目窗 正营 率谷 承灵 脑空 头窍阴 完骨 天冲 颔厌 头临泣 悬颅 悬厘 听会 和髎 角孙 颅熄 玉枕胸部腹部穴位图 天突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赝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 归来 气冲 髀关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日月 期门 天池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中府 云门人体背部穴位图 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灵台 至阳 中枢 脊中 悬枢 命门 腰阳关 肩中俞 肩外俞 附分 肩井 天髎 曲垣 秉风 天宗 臑俞 肩贞 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腰俞 会阳 长强 魄户 膏肓 神堂 膈关 魂门 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 秩边 白环俞上肢内侧穴位图 天泉穴 天府穴 侠白穴 青灵穴 曲泽穴 尺泽穴 少海穴 孔最穴 郄门穴 间使穴 内关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 大陵穴 灵道穴 通里穴 阴郄穴 神门穴 鱼际穴 少商穴 劳宫穴 少府穴 中冲穴 少冲穴上肢外侧穴位图 曲垣 秉风 巨骨 肩髎 肩髃 臑俞 肩贞 臑会 臂臑 消泺 手五里 清冷渊 肘髎 天井 小海 曲池 手三里 上廉 下廉 四渎 支正 温溜 三阳络 支沟 会宗 偏历 外关 养老 阳谷 阳池 阳溪 腕骨 后溪 中渚 前谷 液门 少泽 关冲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下肢内侧穴位图 箕门穴 血海穴 阴包穴 曲泉穴 阴谷穴 阴陵泉 膝关穴 地机穴 中都穴 漏谷穴 筑宾穴 蠡沟穴 三阴交穴 交信穴 复溜穴 商丘穴 中封穴 太溪穴 大钟穴 水泉穴 照海穴 然谷穴 公孙穴 太白穴 大都穴 隐白穴下肢外侧穴位图 居髎 环跳 髀关 风市 中渎 伏兔 阴市 梁丘 膝阳关 犊鼻 阳陵泉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丰隆 外丘 阳交 飞扬 光明 阳辅 悬钟 跗阳 解溪 冲阳 丘墟 太冲 陷谷 足临泣 第五地 内庭 行间 大敦 厉兑 足窍阴 至阴 侠溪 足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门 申脉 仆参 昆仑。
5人体一共有多少穴位
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
我在这里大致列出人体各部位的穴道名称,以便让你有所了解。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不要用这个招,一旦手下轻重掌握不好出了事,麻烦就大了。
过去我看武侠小说上描写,说一掌拍过去,某人口吐鲜血云云,**上也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我对这些根本不信,觉得那就是作家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瞎编的。
后来学了太极拳,老师教了出拳、出掌的要领,教双推手时还嘱咐不要向下推,以免使对方在掌与地面的共同作用力下受到伤害。当时我也是不以为然,觉得像我这种要力量没力量、要块头没块头的女子,就是用足了吃奶的劲推出去,也不可能让人受伤。
有一天早上,在公园里一起练太极拳的一位女大学生,突发奇想,非得让我用炮捶的肘击动作打她,说是要亲身体验一下。看着她满是稚气的娃娃脸,我担心她受不了,她却一再要求我动手。最后,我只好说那你就站着,我从背后推你一下吧,肘击就算了。待她站好,我将双手的指尖轻轻触到她的肩胛骨处,再次询问她准备好了没有。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就按老师教的出掌方法,以指尖为触点,将掌根向前送去……。我觉得我没有用劲,结果,那女生竟然一个踉跄冲了出去,并告诉我,她当时差点将早饭喷出来!
我不知道您说的**上用的是什么招式,但是我觉得要是狠狠打一下人的上背部的话,口喷鲜血实在不是作家们凭空想像的事。
从人体生理特点上分析,背部尽管有肋骨保护心、肺,但是,击打的力量如果穿透了肋骨,直接作用到娇嫩的心、肺,要是震破了肺的毛细血管,人就会吐血。要是震到了心脏,后果不堪设想。
**毕竟是**,它可以让受袭击的人只昏不死,反正都不是真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哪一种武术的招式都可能给人带来致命的伤害,所以,楼主还是不要琢磨它们为好。
人体背部穴位主治:
1、络却穴、玉枕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视物不明、鼻塞、热病无汗、失眠。
2、百会穴、后顶穴、强间穴、脑户穴
身体方面:头晕目眩、失眠、心烦、健忘、耳鸣
3、风府穴、哑门穴、大椎穴、天柱穴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颈椎病、头晕耳鸣、手脚麻木、鼻炎、胸闷、落枕;
皮肤方面:鱼尾纹、面部皱纹、毛孔粗大、皮肤过敏、油脂旺盛、暗疮。
4、大杼穴、风门穴
身体方面:咳嗽、胸闷气喘、鼻塞、肩背酸痛、伤风、咳嗽;
皮肤方面:神经性皮炎、额头肤色晦暗
5、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肺俞穴、阙阴俞穴、心俞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
身体方面:感冒咳嗽、心慌惊恐、面红发热、失眠健忘、身热头痛;
皮肤方面:红血丝、毛囊炎、过敏性皮炎
6、灵台穴、至阳穴、督俞穴、膈俞穴、譩譆穴、膈关穴
身体方面:虚胖、乳房松弛、烦闷不安;
皮肤方面:面色青黄、眼袋、皮肤粗糙
7、筋缩穴、中枢穴、肝俞穴、胆俞穴、魂门穴、阳纲穴
身体方面:少气乏力、精神不振、内分泌失调、心烦易怒、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皮肤粗糙、皱纹、面色秽浊、色素沉积、口唇苍白无华。
8、脊中穴、脾俞穴、胃俞穴、意舍穴、胃仓穴
身体方面:消化不良、胃酸胃痛、痔疮、腹泻、腰背疼痛、体内湿气、腹胀、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酒渣鼻、暗疮、红血丝、眼睑浮肿、面黄浮肿、面色潮红、油脂旺盛、嘴周痤疮、脂溢性皮炎。
9、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肓门穴、志室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腰酸痛、口干唇燥、脚冷乏力、便秘、腹痛、小便不利、阴部肿痛;
皮肤方面:黄褐斑、黑眼圈、暗疮、面色苍黄、肤色晦暗滞浊。
10、腰俞穴、长强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胞肓穴、秩边穴
身体方面:泌尿不畅、痛经、子宫内膜炎、便秘、性冷淡、阴部湿痒;
皮肤方面:皮肤干燥、粗糙、雀斑、妊娠斑。
11、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阴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经痛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便秘、阴部湿痒;
皮肤方面:雀斑、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面色苍黄、暗哑无光。
12、承扶穴、股门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便秘、痔疮、臀部炎症。
13、合阳穴
身体方面: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性内膜炎
14、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痔疮、便秘。
15、跗阳穴、昆仑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炎。
督脉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扩展资料:
人体背部有各脏器的背腧[shù]穴,这些穴位在功能上与各脏器相对应,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1、肺俞
①皮肤隆起的多为胸中有热,可有气短、咳嗽等症状,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应,可结合观察。
②本穴如有反应,在肺经的太渊、孔最、中府等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③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痰饮咳嗽之症。
④诊得条索状结节,周围皮肤有明显压痛者,多为咳嗽、气急、肺热胸痛、感冒等病变。
肺腧是天灸的常用穴:天灸是在三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将特定中药(如甘遂、细辛等)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使人体阳气得天阳之助,达到驱逐内伏寒邪、补益人体正气的目的。
伏日为庚日,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故天灸善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肺系疾病。天灸治疗哮喘往往选取肺俞、定喘、风门等,以宣通肺气,从而防治哮喘的发生。
2、心俞
①若有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多为上肢内侧疼痛、红肿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烦闷不安、口渴等症。
②皮肤凹陷且压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烦乱,恍惚健忘、纳呆等症。
③心脏疾患尤其是心痛时本穴如有反应,在巨阙穴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3、肝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伴有压痛敏感者,多为失眠症。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兼有明显压痛者,常见头晕、失眠、心烦不宁之症。
③出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患者有胁肋胀痛、脘闷、腹胀、黄疸、纳呆、寤寐不宁等症状,或有下肢内侧红肿的病变。
4、胆俞
①发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多属黄疸。
②凡有细条状及压痛者,多为下肢外侧痹痛,若在命门穴同时有气泡样反应者,则属下肢麻木。
5、脾俞
①局部皮肤凹陷,或按之软若棉样,以虚证为多。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并有压痛者,患者常有头晕、失眠、乏力、健忘、烦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状。
③若出现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者,为下肢内侧红肿、行走困难或大趾运动不利之征。
6、胃俞
①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痛感者,常是不欲饮食和有胃痛等病变。
②有棱状结节和明显压痛者,多有呕吐、不食、胃痛、腹胀或髋关节外侧有红肿现象。
7、三焦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按之有条索状结节且压痛明显者,多有腰痛、带下、月经不调、小便混浊等症状。
②若有棱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一般是耳鸣、重听、头痛、腹胀满闷、吐逆之征(妇女妊娠期亦可发现三焦俞有棱状结节)。
8、肾俞
①有条索状结节,凡压痛敏感者,一般是阳痿、头晕、腰痛及耳鸣之征。
②诊得棱状结节,兼有明显痛感者,多为血尿、腰痛、浮肿之症。
③局部皮肤隆起,有如卵圆形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肾虚有热,耳鸣、头胀之征。
9、大肠俞
①发现坚硬的圆形结节,且压痛敏感者,表示大便干结。
②有棱状结节并兼有压痛者,大多有头痛、牙痛、腹痛、泄泻等症。
10、小肠俞
①凡结节椭圆质地较硬而压痛显著者,多有头晕、后头疼痛、后项拘挛之症。
②本穴出现气泡样转动感,多为妇女子宫下垂。
11、膀胱俞
①诊有柔软的椭圆形结节,大多数是遗尿症。
②按得棱状结节,并有压痛者,一般有发热头痛、小便频数、尿赤涩痛、腰痛、小腹胀痛、白带等症状。
③有细条索状结节、压痛者,多有下肢麻木或痹痛。
参考资料:
刺入四肢,大腿内侧除外。基本不会致命。
至于一楼说和胆囊,可要当心了,如果直接刺在胆囊上,抢救及时,在胆汁未对别的器官腐饰地情况下,不致命,关键是你不可能就那么准只扎在人家胆上,最大的可能是扎在肝上,除非你在医院扎的,否则,十几分内,伤者就会毙命。你问扎在膀胱上会不会死人,膀胱在下腹部,平常情况都在耻骨上缘以下的小盆腔内,只有充满尿液时才会上升至耻骨联合以上,一般不会扎到。但如果扎到了,不会当场致命,伤者会很痛的,只要不发生腹膜炎,抢救及时,不会轻易死人,预会也很好。如果你伤害的是个女子,情况可能不妙,因为女孩子膀胱后是子宫,会造成膀胱子宫贯通伤,大出血,死亡率很高,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副交感神经兴奋过度而休克死亡。
知道了就好,最好哪里也不要捅。捅哪里都会犯法
王彦文每每感到身上这里酸、那里痛,可是向旁人诉苦或看医生的时候,却总是只能说出「好痛」,难以传达自己的疼痛感吗?其实,详细描述疼痛的感觉与状况,除了让旁人知道自己的痛苦以外,甚至也可能帮助医师进行诊断;尤其日本医师指出,有些类型的疼痛虽然不起眼,却可能隐藏着严重疾病的风险,更需仰赖民众平时的观察,才能及早揪出病魔! 对于疼痛的描述方法 根据千叶大学附属医院综合诊疗科的生坂正臣医师表示:刺痛指的是病人能够明确指出疼痛点在哪里的痛,钝痛则是「这一带感觉痛痛的」之状况。譬如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时的疼痛虽然激烈,但许多患者并无法正确地向医师指出疼痛的范围,所以这种疼痛跟真正的「刺痛」相比,反而应该归为「钝痛」。出现「钝痛」的大部分疾病都是内脏出了问题,所以「钝痛」更应该被医师注意到,但患者通常没有这个认知。 内脏出了问题时多半会影响到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因此自律神经会被影响,会有其他并非疼痛的症状出现,例如出冷汗、想吐、呕吐、有便意等情形,这些症状要是与钝痛一起出现,极可能是重大疾病发出的讯号。因此必须正确的跟医师描述。 就算是一般人身上常出现的腰痛与背痛,在经过检查后发现是骨骼疾病的情形并不罕见,尤其是中高年龄层更有「只感到大面积的钝痛,却觉得只是老毛病」的风险。所以如果这类疼痛持续不停,或是改变姿势就轻减、但换个姿势又再度开始疼,请就医向医师好好地描述状况。 各种重病会出现的疼痛与合并症状 日本的各科医师表示,以下的疼痛与同时出现的症状,极有可能是能夺取生命的重病,如果感到以下的情况,请立即就医: 如果忽然出现疼得像槌子打到头的疼痛:很可能是蜘蛛膜下出血。重点在蜘蛛膜下出血的患者有相当部分在剧烈头痛出现后疼痛会停止,因为蜘蛛膜下出血也可以是从小局部出血开始,如果平常有慢性头痛的患者忽然出现剧烈头痛、就算之后神智清醒疼痛停止,依然应该尽快到医院检查。 头痛又忽然对光线、声音、味道感到无法忍受,同时发烧:很可能是细菌性脊髓炎。虽然初期症状可能很像普通的感冒,但细菌性脊髓炎是严重的感染疾病,如果错过在初期治疗的时机可能致命。 跌倒的一个月后感到头痛、想吐、单侧身体麻痹:很可能是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由于一般因为跌倒而伤到大脑多半在三个星期后才会出现症状,所以跌倒时撞到头的话,无论当时头有没有感觉疼痛,都请到医院让医师检查。 胸部感到被绑住般的疼痛、左肩与左手臂疼痛:很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时的状况有很多种类,许多患者根本没有注意到胸口的疼痛不是普通疼痛。感到胸闷、背痛、左侧下巴疼痛、左手背疼痛与胸部疼痛超过十五分钟的话,请立即就医。 感到胸有压迫感、出冷汗、吸气时强烈胸痛:很可能是肺栓塞。肺栓塞就是新闻中常提到的「经济舱症候群」,在2016年日本的熊本大地震后,有许多避难者仅因为长时间坐在自家车里,便引发了肺栓塞。一旦感到上述症状后,肺栓塞的恶化速度可以很快,并且致命,因此感到这些不舒服时请尽快就医。 王彦文每每感到身上这里酸、那里痛,可是向旁人诉苦或看医生的时候,却总是只能说出「好痛」,难以传达自己的疼痛感吗?其实,详细描述疼痛的感觉与状况,除了让旁人知道自己的痛苦以外,甚至也可能帮助医师进行诊断;尤其日本医师指出,有些类型的疼痛虽然不起眼,却可能隐藏着严重疾病的风险,更需仰赖民众平时的观察,才能及早揪出病魔! 对于疼痛的描述方法 根据千叶大学附属医院综合诊疗科的生坂正臣医师表示:刺痛指的是病人能够明确指出疼痛点在哪里的痛,钝痛则是「这一带感觉痛痛的」之状况。譬如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时的疼痛虽然激烈,但许多患者并无法正确地向医师指出疼痛的范围,所以这种疼痛跟真正的「刺痛」相比,反而应该归为「钝痛」。出现「钝痛」的大部分疾病都是内脏出了问题,所以「钝痛」更应该被医师注意到,但患者通常没有这个认知。 内脏出了问题时多半会影响到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因此自律神经会被影响,会有其他并非疼痛的症状出现,例如出冷汗、想吐、呕吐、有便意等情形,这些症状要是与钝痛一起出现,极可能是重大疾病发出的讯号。因此必须正确的跟医师描述。 就算是一般人身上常出现的腰痛与背痛,在经过检查后发现是骨骼疾病的情形并不罕见,尤其是中高年龄层更有「只感到大面积的钝痛,却觉得只是老毛病」的风险。所以如果这类疼痛持续不停,或是改变姿势就轻减、但换个姿势又再度开始疼,请就医向医师好好地描述状况。 各种重病会出现的疼痛与合并症状 日本的各科医师表示,以下的疼痛与同时出现的症状,极有可能是能夺取生命的重病,如果感到以下的情况,请立即就医: 如果忽然出现疼得像槌子打到头的疼痛:很可能是蜘蛛膜下出血。重点在蜘蛛膜下出血的患者有相当部分在剧烈头痛出现后疼痛会停止,因为蜘蛛膜下出血也可以是从小局部出血开始,如果平常有慢性头痛的患者忽然出现剧烈头痛、就算之后神智清醒疼痛停止,依然应该尽快到医院检查。 头痛又忽然对光线、声音、味道感到无法忍受,同时发烧:很可能是细菌性脊髓炎。虽然初期症状可能很像普通的感冒,但细菌性脊髓炎是严重的感染疾病,如果错过在初期治疗的时机可能致命。 跌倒的一个月后感到头痛、想吐、单侧身体麻痹:很可能是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由于一般因为跌倒而伤到大脑多半在三个星期后才会出现症状,所以跌倒时撞到头的话,无论当时头有没有感觉疼痛,都请到医院让医师检查。 胸部感到被绑住般的疼痛、左肩与左手臂疼痛:很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发作时的状况有很多种类,许多患者根本没有注意到胸口的疼痛不是普通疼痛。感到胸闷、背痛、左侧下巴疼痛、左手背疼痛与胸部疼痛超过十五分钟的话,请立即就医。 感到胸有压迫感、出冷汗、吸气时强烈胸痛:很可能是肺栓塞。肺栓塞就是新闻中常提到的「经济舱症候群」,在2016年日本的熊本大地震后,有许多避难者仅因为长时间坐在自家车里,便引发了肺栓塞。一旦感到上述症状后,肺栓塞的恶化速度可以很快,并且致命,因此感到这些不舒服时请尽快就医。 强烈剧痛从胸部转至背部:很可能是胸部大动脉剥离。这种重症在感到疼痛后的24小时内有七成的患者死亡,疼痛通常会持续30分钟至2~3小时。如果这种从胸部转至背部、并且越疼越往下方移的疼痛出现,为了珍贵的生命,请立即就医。 感到肚子肿胀后、从腹部疼到背部:很可能是腹部大动脉瘤破裂。罹患这种重症的患者不一定能在第一次受诊的医疗机关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是腰痛在医师治疗后更加严重、而且腹部肿胀的地方用手触摸感到是圆圆的触感,并且有着随着脉搏跳动的感觉的话,请立即就医。 单侧手脚发麻同时腰痛:很可能是神经系统受到压迫。能够压迫到神经的身体状况非常多样化,由于经过医师诊断出确切的成因、在48小时内接受手术的话会恢复得更彻底,因此感到如此的疼痛组合时,请就医。 肚脐处的疼痛转至右下腹疼痛:很可能是再拖就变成腹膜炎的急性虫垂炎。尽管用大白话来讲就是性质很像盲肠的部位发炎了,但虫垂炎一旦严重恶化很容易变成腹膜炎,要是引发败血能够致命。原在肚脐处的疼痛转到右下腹去痛的话,通常都是快变成腹膜炎的情形,所以请不要犹豫立即就医。 用餐后8~24小时感到剧烈腹痛、想吐、发烧:很可能是急性胰脏炎或肠阻塞。急性胰脏炎是因为自身体内的消化激素破坏自己的胰脏所产生的疾病。在吃过东西后,经过一定时间忽然感到剧烈腹痛且想吐的话,就有可能是急性胰脏炎。而肠阻塞的起因如果是肠子打结的话,放著不管肠子可能坏死,因此需要医生进行紧急手术。所以感到上述用餐后腹痛、想吐、发烧时,请尽快就医。 医师问诊时判断疼痛的方法 日本龟田综合医院的综合内科主任八重樫牧人医师认为,向民众介绍医师们在问诊时都会遵循的疼痛问诊口诀能带来帮助,大家事先明白了这口诀的每个意思,在生病时便更能正确地向医师描述疼痛。 OPQRST疼痛问诊口诀 O(Onset)甚么时候开始痛 P(Provocative/Palliative)做了甚么后疼痛会增强或减弱 Q(Quantity/Quality)把最痛设为10,现在感到的疼痛为几 R(Region/Radiation)甚么地方感到疼痛 S(Associated symptom)疼痛以外有甚么其他的症状(出冷汗、想吐、发烧、感到晕眩、感到颤抖、胃不舒服、下痢拉肚子等) T(Time course)疼痛的状况(整天都痛、有时痛有时不痛、疼痛越来越强等)
致晕11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致残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一点五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四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致命36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