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扣背排痰的知识点

翻身扣背排痰的知识点,第1张

叩背排痰的方法

1协助患者坐位或侧卧位。

2操作者五指并拢呈弓形,用中等以患者能承受为宜的力量、腕关节用力,以40-50次/分的频率、由下至上、由外至内叩击背部。勿在脊柱、骨突部位进行。

3每次10-15分钟。

4同时指导患者深吸气后用力咳痰。咳嗽时嘱患者身体略向前倾,腹肌用力收缩、在深吸气后屏气2-3秒再咳嗽,重复数次。

5咳嗽后注意心律,有无缺氧,听诊呼吸音。如果心率每分钟增加20次,喘息、缺氧则应暂缓咳痰,并予以吸氧。

叩背排痰的注意事项

1、用单层薄布保护胸廓部位,避免直接叩击引起皮肤发红,但覆盖物不宜过后,以免降低叩击效果。叩击时要避开乳房、心脏、骨骼突出(如脊柱、肩胛骨、胸骨)及衣服拉链、纽扣等。

2、叩击力量要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应在餐后2h至餐前30min完成,注意病人的反应,以免发生呕吐引起窒息。

3、叩击后协助病人休息、漱口,以去除口腔痰液气味,询问病人的感受,观察痰液情况等。

4、有条件时可借助听诊器听诊肺部呼吸音、干湿型啰音,以明确判断病变部位,有针对性的胸部叩击效果更好。

由上到下。宝宝在喝奶或喝水后,需要叩击背部进行拍嗝,妈妈一手托住宝宝臀部,另外,一只手呈杯状慢慢叩击宝宝背部,顺序为由上到下,慢慢向上移,力量要均匀,拍背,又称叩背,也是一项很有技巧的操作,尤其是对于身体较为衰弱的老年人。

   后背是一个多 穴位 的经络,所以保护好后背,背部的经络名称及位置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揭晓。

  背部的经络名称及位置

 十二经脉对称的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属腑。其中腰背部共2条经和5条脉,督脉位于后正中线,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在,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线3寸,沿肩胛骨内侧线下行。

背部经络疏通的好处

 背部经络疏通是一种 保健 性的治疗,主要适用于感染治疗、背部 疾病 治疗等,通过背部经络疏通能治疗很多疾病。使用此项治疗好处也是很多的,患者做此治疗多是 拔罐 治疗,治疗时通过背部的穴位刺激,使用背上的经络全部打开,就有疏通的功效。背部正中的脊椎是督脉的循行线,它总督一身之阳经,有统帅、调节、联络其它阳经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而脊椎两侧的膀胱经又贯通全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点,脏腑机能发生的病理性变化,都可在背部俞穴上反应出来。

 如果经常在背部正中或两侧拔罐。这种特有的刺激,不仅有利于快速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而且能调节脏腑,促进 血液 循环,通过 神经 系统的传导作用增强 内分泌 功能,激活免疫细胞,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可见,背部拔罐好处多多,喜好拔罐的朋友,不妨在背部拔罐。拔罐背部经络疏通的好处有哪些呢可治疗疾病也可预防疾病,拔罐是 中医 里很经典的治疗方式,多数人都进行使用。

中医疏通背部经络方法

 背部的经络连接身体各个部位,经常背部 按摩 能打通全身气血、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可缓解全身疲惫和肌肉疼痛,去病强身、增加人的抵抗力等等。下面我们来看看背部按摩的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多个穴位系于背部,适度捶打北部可振奋阳、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等,达到消除疲劳、安神等作用,并可强化内分泌及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捶背简单易行,不受时间约束,通常有拍法(虚掌拍打)和叩法(虚拳叩击),两种手法均宜轻不宜重,力求动作协调、节奏均匀,着力富有弹性。捶背时,双手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捶击力度以能使身体震动而不感到疼痛为宜。可自己捶打,也可由他人捶打,被捶者可坐可卧。一般捶背频率以每分钟60至100下为宜,每日可捶背1至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20分钟为限。

1 背上的经脉很痛怎么回事

2 背部经络按摩的好处有哪些

3 背部经络不通的危害有哪些

4 背部经络不通有什么症状

5 拍打经络穴位养生保健法

实施部位不同,检查内容不同。

1、实施部位不同:背部叩击法是在患者的背部进行敲击,以检查胸廓和胸腔内脏器官的情况,腹部冲击法是在患者的腹部进行轻拍或冲击,以检查腹部脏器的情况。

2、检查内容不同:背部叩击法主要用于判断胸廓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检查胸腔内脏器官的位置和大小,如肺部、心脏等,腹部冲击法则主要用于判断腹部脏器的大小、形状、位置和质地,如肝脏、脾脏、肾脏等。

空心掌的声音不对可能是手掌的姿势不正确,空心掌的正确姿势是将手掌微屈呈碗口状,让老人背部和手掌接触时内部留有空隙,进行叩击,当手掌的完全幅度不够或是手指缝隙太大时,就不会发出空心掌的声音。

在老人吸气和呼气时,通过空心掌固定频率叩击老人背部,或拍打前胸,有助于将支气管壁上的分泌物松解,帮助痰液排出。

轻拍背部,力度适中,由下方再到上方,从背部的腋下部位开始拍。空掌拍背,也叫叩拍,叩拍时,最好沿着支气管的大致走向从上往下拍或从下往上拍,1-5分钟即可。

空心掌注意事项

对于卧床的老人采用空心掌时要注意,在完全翻身之后,要使用空心掌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拍背。所谓空心掌指的是患者要将掌心凹陷起来,之后对患者的背部进行轻柔的拍击,此时要听到啪啪的脆响,不能够有一些钝性的响声。除此以外,还不能够对一些骨性的凸起进行直接的叩击。

在对一侧翻完身拍完背之后,要改到另一侧进行翻身拍背。除此以外,在翻身拍背的过程中,尽量的要保持动作的轻柔。因为有很多长期卧床的患者,可能会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如果过度活动,有可能会造成一些病理性的骨折。

拍背是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四大护理技术之一,也叫 叩击排痰法。是通过叩击背部,促进附着在气管、支气管、肺内的分泌物松动以利其排出,防止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对于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为了预防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通常需要病人家属或陪护人员经常给患者翻身、拍背。给患者翻身相对而言较简单,但拍背却是个“技术活”,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拍背方法,不但起不到应有的功效,反倒会让患者感到痛苦,甚至有副作用。尤其是体弱的卧床老人,本身抵抗力较差,发生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容易向下蔓延至气管和肺部,痰多却无力咳出。此时,坚持拍背,帮助其排出痰液显得尤为重要。

拍背排痰适用于大量粘液和稠厚分泌物,呼吸功能降低或咳痰无力的病人,如长期卧床、活动障碍、营养缺乏及术后的患者。

大家都会拍背,但是真的都拍对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拍背的九大要点。

一、拍背前后的评估内容

1、拍背前后,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及适应证,确定有无禁忌证;

2、评估患者呼吸型态,听诊肺部呼吸音以确立痰液积聚部位;

3、了解病人及家属意愿、认知和执行能力;

4、评估痰液颜色、性状、量等。

二、叩击排痰法的六大禁忌症

1、不稳定的头颅/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因各种致病因素(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的横贯性损害,造成损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叩击会加重脊髓神经的损害,所以不稳定的头颅/脊髓损伤禁忌拍背叩击。

2、肺栓塞

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病人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应卧床,床上活动时应避免突然坐起,转身及改变体位等。叩击会促进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危及生命。

3、大咳血、活动性出血

给予大咳血病人拍背叩击,可能会导致出血情况恶化,甚至出现血管破裂。

4、胸部骨折

胸骨骨折常因暴力直接作用于胸骨区或挤压所致,临床表现为胸骨肿胀、疼痛,可伴有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叩击振动会增加病人的疼痛,甚至出现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5、多发肋骨骨折

叩击会导致尖锐的肋骨断端移动刺破胸膜,产生气胸、血胸、咯血等。

6、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是指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随血流压力的驱动,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灾难性疾病。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碰撞、身体突然用力等改变体位,而导致血压波动,更不能进行胸背部叩击。

三、如何给患者正确拍背排痰?

1、让患者取适合体位

若患者精神尚可,可鼓励取坐位;若体力不支或意识模糊,也可让其取侧卧位,拍打一段时间后再帮助转换另一侧卧位。切忌让患者俯卧趴在床上拍背,这样会影响患者呼吸,也不利于痰液排出。

2、拍背的部位要准确

不能随意地在患者的后背乱拍一气。肩胛骨是人体明显的骨性标志,容易辨认,拍背时可选取肩胛骨下端以下3-5CM的部位为“底线”,然后从下至上,从背部两边向中间位置拍打。

3、拍背方法要正确

手掌合成杯状,拇指紧贴其余四指,腕关节不动,利用肩肘关节带动手掌,使手掌平稳着落( 该方法 所扣的空气较多,叩击力较均匀、稳定)。以40-50次/分的频率、力度均匀一致,由下至上、由外至内叩击。 每次10-15分钟。切勿以掌心或掌根部拍背。

拍叩时要衬着衣物,力度适中,以达到排痰效果,又不引起病人疼痛,叩击局部皮肤以不发红为宜。

4、患者咳嗽后注意其心律,观察有无缺氧,听呼吸音是否正常。如果心率增加20次/分,或出现喘息、缺氧等不适症状,应暂缓排痰,并予以吸氧。

5、注意事项

①叩击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应饭前30分或饭后2小时进行。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若痰多,可增加次数。

②由下至上、由外至内叩击,叩击的相邻部位应重叠1/3,力量中等。

③若患者咳嗽反应弱,则在吸气后给予刺激—按压及横向滑动胸骨上窝的气管,以使咳嗽。

④ 避免在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时或进食前后进行拍背。

别小看拍背这个护理的“小动作”,除了可以通过振动肺部引起反射性咳嗽、把肺部积聚的痰液从小气管排到大气管、再排出体外,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对拍背法的错误叙述:用手掌掌心力量,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拍背时拇指和其他手指并拢呈中空杯状,利用手腕的力量叩击,手臂和肩膀要放松。拍背时应发出空旷深远的声音。拍背时由下至上、由外向内,两侧交换进行。肺部解剖位置图力度适中,应不引起患者的疼痛或不适为度。注意力度并不是越大越好。拍背时掌根部离开背部约3-5厘米;指尖部离开背部约5-10厘米。拍背频率为每分钟100-480次时间持续3-5分钟。

拍背注意事项:

1最佳时间:早晨起床后,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以上时。

2叩击部位要避开患者的骨突,脊柱,浮肋,肾区,乳房,伤口处或胸腔引流管处。

3拍背时患者穿一件薄衣或盖一薄毛巾,保护皮肤的同时兼顾保暖。

4拍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马上停止。

5若患者出现皮肤破损、凝血障碍、骨质疏松、心律不齐、烦躁、颅内压高、严重心功能不全等情况时,叩拍不适合执行。

6另外体位引流的姿势结合叩拍更有利于患者排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440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