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按摩对身体好吗

长期按摩对身体好吗,第1张

长期按摩对身体好吗

 长期按摩对身体好吗,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年轻人压力变大,长期久坐、熬夜等,使身体出现酸疼等症状,很多年轻人选择到按摩店按摩缓解,那么,长期按摩对身体好吗?

长期按摩对身体好吗1

 一双巧手揉揉捏捏,可以让原本紧绷的情绪转为舒缓、僵硬的肌肉获得放松,甚至连新生儿都可以因为父母温柔的抚触,而得以增进发育与抵抗力。不论东、西方,按摩的应用相当久远。相传在古埃及时代,美丽的埃及艳后曾以牛奶涂敷、按摩肌肤,中国民间也很早就有用手指或手掌来按压经络,以求强身健体、治百病。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疲劳时若有人帮您按摩一下,会觉得整个人逐渐放松;运动过后,如果四肢酸痛,也可以透过揉捏手脚来减轻疼痛。一般来说,全身上下只要是肌肉厚实的部位都可以按压,靠着手部揉捏按压产生的物理力量,可以让我们的身体肌能达到局部血液的通畅,以及止痛、放松的效果。

 为什么按摩可以让人放松、减压虽然真正的原因还未完全明了,但已有不少事例证实,轻柔、舒适的抚触式按摩,可以使我们人体的副交感神经活性得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增加我们的舒适度。人在紧张焦虑情况下,就会交感神经亢奋,导致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压飙升;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和交感神经相反,负责人体休息、保存体力、进食、睡眠等一系列的功能,当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时,身体会呈现较为放松的状态。同时,按摩促使身心放松后,会使人体分泌更多让人感到幸福及愉悦的快乐吗啡—脑内啡,而与压力、疼痛正相关的肾上腺的皮质素分泌则会下降,这样按摩就让我们的身心更加的愉悦。

长期按摩对身体好吗2

 按摩刺激全身器官的活动,可以预防器官老化的`现象,且经常按摩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增加身体的抗病能力,对于人体健康来说是特别的好。

 而且经常进行按摩还可以改善气色,气色不好,一般就是由于全身的血液没有得到完全循环,按摩可以疏通血液循环,脸色自然能够得到改善。

 同时,经常按摩还可以改善身体的情况,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另外我们不能光靠外界的按摩,对身体保健一定要加强运动锻炼,因为生命在于运动,只有我们运动了之后,才能够打通身体的经络,还能够达到舒经活血的一个效果,让人健康,少生病。

  怎样按摩才舒服

  1、搓

 选择舒适的姿势坐好,坐好后将两脚分开至与肩同宽。放松身体的同时将两手掌对搓生热。手掌热了之后将其放到腰眼穴(第四腰椎脊突左右各35寸)用力揉搓。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呼吸,尽可能呼吸得深一些,以助增强肾的功能。揉搓的范围尽可能大一点,这不仅对腰有好处,对尾骨部位也能起到按摩的功效。稍停约3次-5次呼吸后,两手掌顺腰椎两旁,上下用力搓动,向下至长强穴(尾骨尖与肛门之间),向下搓于两臂后屈尽处,连续36次。

  2、捏

 揉搓之后,腰及其周围的经络得到了疏通,因此会有发热的感觉。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要再接再厉,对命门穴(与肚脐眼平行,第二腰椎棘突下)以下,捏至尾椎处。夹捏的过程中,要集中精神,捏一下松一下,反复夹捏3~4次即可。

  3、摩

 经过夹捏之后,命门穴至尾椎处的肌肉会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为此我们下面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其进行放松。动作比较简单,先将两手轻握拳,拳眼向上,以掌指关节突出部分在两侧腰眼穴处做旋转揉摩。先以顺时针方向旋摩18圈,再以逆时针方向旋摩18圈。两侧可同时进行,也可先左后右进行。

  4、握

 两手轻轻握拳,拳眼向下,同时用两拳的掌面轻叩(以不痛为度)骶尾部。左右拳各叩36次。

  5、抓

 两手反叉腰,拇指放于前方,其余四指自然落在腰上。用落在腰上的四指向外抓擦皮肤。两手同时进行,各抓擦36次。

  6、旋

 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

长期按摩对身体好吗3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只有肝脏处于正常功能才能够让情志和心绪保持安静状态,同时也能够调节全身五脏六腑功能,其实对相关的穴位进行按摩也能够养肝护肝。

  对哪些穴位按摩能够养肝护肝?

  1、章门穴

 首先要站好,双手的大拇指放在章门穴,其他4个食指弯曲使用大拇指指腹垂直对此穴位进行按摩,一直让局部出现酸胀感为止,按摩1~3分钟,能够达到疏肝健脾和理气散结的功效,同时也能够理气。章门穴是脏腑的会穴,主管五脏疾病,对此穴位按摩能够帮助肝疏通气机,维护了肝脏正常的疏泄功能。

  2、太冲穴

 太冲穴在脚背侧第一跖骨隙后方凹陷的地方。需要端正坐在凳子上,两个腿并拢弯曲,大拇指放在此穴位上,用力的按摩一直让局部出现酸痛感为止,按摩三分钟。对此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达到舒肝以及疏肝养血的功效,除此之外也能够柔肝养肝以及泄肝经湿热。

  3、大敦穴

 大敦穴在脚趾、大脚趾末节外侧,使用大拇指指腹对此穴位按摩三分钟,一直让局部出现酸胀感为止。此穴位是肝经的穴位,肝主藏血,当情绪抑郁或者发火的时候会引起各种出血疾病,可以配合隐白穴进行辅助治疗。

  4、肝俞穴

 肝俞穴需要在人们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地方。首先要端坐在凳子上,双手放在背部,大拇指放在子穴位上,垂直的按摩一直让颈部酸胀感为止,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按摩三分钟能够促进食物消化,加强了体内食物的运化,同时也能够让肝血变得更加充足,保证肝脏正常运行。

  5、期门穴

 期门穴在胸部,乳头之下第六肋间隙,使用手指指腹对此穴位按摩持续2分钟左右。期门穴是足厥阴肝经,肝脏属于身体上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当肝脏失疏泄时不能正常排出体内的毒素,从而引起口臭及便秘,通过对此穴位刺激能够增强排毒代谢功能。

第一篇 顺时养生,《黄帝内经》十二辰养生真谛

第一章 顺应天时以养生,天人合一是正道——《黄帝内经》养生总论

人法天地而生,养生就要顺应天时、地利与人和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的辩证养生哲学

天气变化,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气候变化,身体也会做出反应

时空运转,四季变换——《黄帝内经》四时阴阳调和法则

一天就是小四季,每日养阳看时辰

让你终生受益的二十四节气养生要诀

第二章 借天地之力,养五脏六腑——《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原理

五脏六腑人之本,生老病死皆攸关

五脏六腑相表里,全靠经络来联系

天地有定时,养生有定法——细说十二时辰养生法的由来

经脉时辰相对应,顺时养生由此行

五脏配五时,养生各有时——脏腑与时辰的配属关系

十二时辰养生学的现代证明——“生物钟”

时辰季节也相通,保养脏腑有神功

第三章 气血周流有定时,补泻开合有定法——《黄帝内经》子午流注养生

追本溯源,解开子午流注养生的奥秘

子午流注的三大作用:养生防病、指导用药、针灸取穴

掐指推算子午流注“纳子法”简便开穴

运用“灵龟八法”与“飞腾八法”简便开穴

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及脏腑的对应关系

第二篇 子时一阳生,养好胆气是对身体最好的进补

第一章 胆经当令在子时,清心安眠养阳气

子时胆经当值,睡觉最有助于养护阳气

老年人半夜失眠,实际上是体内阳气不够用了

挠头不是挠痒痒,而是在刺激胆经做决断

坐骨神经痛,疏通胆经才是治本之策

敲胆经、揉穴位,让偏头痛不再成为你的困扰

眼角“小突起”,可能是胆经排毒排到这里了

第二章 胆为中正之官,胆气充足,才有超强决断力

《黄帝内经》中的“胆识论”和养胆说

从“肝胆相照”的角度看中医养生

小习惯,大健康,中年护胆从好习惯做起

修心养性,胆气自然通畅无阻

第三章 夜半无人问,清心寿自来——子时养生小秘诀

诱人的夜宵会给身体来大危害

熬夜过子时危害多,做好防护工作

子时失眠,建议大家做一做“催眠操”

警惕!心脏病发作常在子时

第四章 健康如阳,永不“提心吊胆”——常见胆系病中医自愈妙法

不花钱也能调理胆结石——胆结石患者自我调理法

驱除胆道蛔虫,让人不再钻心痛

右上腹隐隐作痛,可能是胆囊炎作祟

低脂肪饮食,带你走出胰腺炎的包围

第五章 胆经锻炼有绝招,敲对位置功效妙——足少阳胆经大药房

日月——轻松解决慢性胆囊炎特效穴

瞳子髎——祛除鱼尾纹,就从按摩它开始

风池——治头痛、降血压全找它

肩井——肩上一口井,护佑你一生

足临泣——消除亚健康症状,让你意想不到

丘墟——释放心理压力的通脉大穴

第三篇 丑时春入户,肝血推陈出新,身体才能勃发生机

第一章 丑时肝经旺,养好肝血,白天就不易犯困

丑时睡得越深,肝净化血液的效率越高

疏通肝经,让失眠不再成为困扰

久视伤肝血,关掉电视打开健康

丑时春人户,养好肝血春不困

第二章 “将军”出征不匆忙,养肝护肝在平常

“夜雨剪春韭”,春天别忘了养肝美食——韭菜

怒伤肝,有了火气一定要发泄出来

熬夜伤肝,别让“夜猫子”偷了你的健康

拒绝“电脑综合征”,养肝护目很重要

要想肝脏好,切勿纵欲及疲劳过度

第三章 目为肝之窍,心明眼亮首先要肝气旺盛

电脑更易伤肝血,现代人保护眼睛要重点防范

随时都能心明眼亮——眼疲劳的自我防治法

爱护眼睛,常吃舒肝明目食物

每天喝点花草茶,清肝又明目

饭后静坐养肝,户外运动护眼

近视眼孩子吃糖多会促使近视加重

第四章 女人以肝为本,远离妇科病,一定要养好肝

女人以肝为本,养好肝远离妇科病

每天一头大蒜,可养肝、防妇科病

有妇科病,千万别喝豆浆、牛奶、骨头汤

痛经及经前期综合征,利用肝经来调节

乳腺疾病,按揉太冲穴来缓解

不孕症与肝气郁结关系密切

得了妇科病,利用肝经进行辅助治疗

第五章 肝气郁结何方解,扶阳散郁通健康——常见肝系病中医自愈妙法

消除脂肪肝,就从穴位下手

饮酒过量,小心酒精肝找上门

给你的肝增加点柔软度——肝硬化的自愈调理法

慢性乙肝,中药“犀泽汤”是良方

第六章 肝经之上生灵药,调养情志不可少——足厥阴肝经大药房

章 门——治疗黄疸肝炎的“退黄穴”

太冲——消气泻火,让自己有个好脾气

大敦——不抱怨不生气的养肝穴

期门——健脾疏肝,消除胸肋胀痛的顺气穴

行间——消除肝脏郁结的去火穴

第四篇 寅时日夜交替,娇生惯养的肺开始进行气血大分配

第一章 寅时气机肃降,肺经养护重点在于“收”

寅时肺经当令,开始对全身气血进行大分配

老人寅时睡不着,多是气血不足,大口咽津补气血

“早睡早起,精神百倍”的说法,老年人需要辨证理解

每天按摩肺经,补足肺气体自安

第二章 肺主气,司呼吸,养肺就是养清气

天气通于肺,肺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

寅时猛然惊醒,可能是肺部出了问题

寒气最易袭肺,寅时一定要注意保暖

腹式呼吸,简单有效的养肺强身大法

什么样的运动最有利于健肺

第三章 寅时失眠,该给身体补补气血了

阴转阳时,肺经开始分配全身气血

气血不足寅时醒,“赤龙搅海”来补充

老人不要早起,静静躺着让阳气慢慢生发起来

润肺清燥,抵抗“秋老虎”

第四章 肺主皮毛,肺气充足了,皮肤才会雪白粉嫩

肺有毛病,先通皮毛——“善治者治皮毛”

清肺润燥,延缓皮肤衰老、保持皮肤弹性的秘法

为夏天的皮肤保驾护航——痱子的家庭调治法

长时间用电脑,这几招让你防治计算机皮肤

第五章 一呼一吸都要保持通畅——常见肺系病中医自愈妙法

一吸一呼蛤蟆功,多年哮喘去无踪

咽炎分清急性慢性,再对症施治——咽炎的家庭调理法

痰多,嗓子发痒、发干的家庭基础调理法

慢阻肺患者的康复之路

第六章 调治呼吸找肺经,补足清气一身轻松——手太阴肺经大药房

少商——咳嗽、打嗝,全都可以找它

列缺——通上彻下,调理呼吸通道

太渊——补肺的最佳选择

鱼际——哮喘发作了,揉揉鱼际穴

中府——调补中气的要穴

尺泽——腹痛发热的首选穴

第五篇 卯时太阳升,排便通肠是对大肠经最好的呵护

第一章 卯时养生,只有大肠经通了肠道才通畅

卯时大肠经当令,正常的排便是健康的保障

肺和大肠的保护神——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经是人体血液的清道夫

每天敲打大肠经,抗衰防老身体好

大肠经四大美容养颜穴,排毒润肤最有效

第二章 卯时把大肠照顾好,糟粕毒素才能顺利导出体外

大肠为传导之官,肠道健康才能顺利排出糟粕

科学断食,对肠道毒素进行一次“大扫除”

只有吃得好,才能拉得好——从饭桌上寻找畅便的秘密

每天练练畅便瑜伽,让我们的肠道更加健康

双歧杆菌是人体内的肠道排毒高手

第三章 黎明保健要小心,方法不对最伤身——卯时养生宜忌

清晨起床,一定要先醒“心”后醒“眼”

“黎明同房,瘫倒一床”,千万要远离五更色

劝君莫饮卯时酒,否则阎王不催命难留

起床第一杯水,喝得科学才有益健康

清晨练练叩齿功,虚火再不致牙疼

晨练并非好习惯,傍晚锻炼才明智

第四章 便秘与腹泻,大肠给你的健康提醒——卯时百病防治秘要

清宿便,排肠毒,两招就够

老年人便秘自我治疗,须从六点切入

为女性白领解决便秘的“难言之隐”

食疗加冷敷,让痔疮不再成为你的烦恼

对付阑尾炎,有时只需缓解一下情绪

患了大肠癌,家庭康复护理须从饮食着手

千万别让小儿腹泻成为孩子的杀手

第五章 大肠经要好好敲,合谷更是宝中宝——手阳明大肠经大药房

迎香——通窍治鼻炎,气畅心不烦

手三里——通经活络、消除疼痛的首选穴

曲池——调节血压的神奇穴位

阳溪——手肩综合征的克星

合谷——调养肺阴虚的最佳穴位

第六篇 辰时胃经旺,一份完美早餐是滋养胃气的关键

第一章 上下齐抓共管,辰时保养胃经最关键

辰时胃经当令,该给身体补充点养分了

为什么说胃经当令时怎么吃都不会胖

“血变于胃”,胃经是身体真正多气多血的勇士

想美容,不想面色憔悴,就要时时拍打胃经

保养胃经,抗击衰老,就找五行神腧穴

第二章 胃为仓廪之官,辰时养好胃,给身体一个固若金汤的“仓库”

胃为仓廪之官,是人体能量的发源地

食补养胃,让你不再受老胃病的折磨

都市白领,保养肠胃当遵循这些原则

老年人脾胃虚弱,管好嘴巴最重要

满怀感恩地对待我们的养胃大师——小米

脾胃不和时,可以喝一喝“补中益气汤”

肠胃经常出问题,给你推荐一款“猪肚汤”

第三章 早餐营养又均衡,每天送给身体的第一份大礼

青少年不吃早餐,危害远甚于成年人

早餐吃得不科学,可能会加快身体衰老

给自己安排一顿完美的减肥早餐

早上起来没有胃口,小方法就能搞定

第四章 一天之计在于晨——关注辰时养生细节,开启完美一天

早上洗脸,热水不如冷水

洗脸后做做脸部按摩,让自己变得更美丽

早练五行梳头养生功,让你永远年轻

早晨走路上班,健康又时尚

第五章 脾胃一失常,生命就失灵——常见胃系病中医自愈妙法

11种健康美食,将胃溃疡彻底吃掉

胃胀也是病,吃对食物是关键

攻克老胃痛,不妨试试内关、至阳、灵台三大穴

患了慢性胃炎,就该这么养

胃癌的家庭预防与康复护理建议

给大家推荐两种专治胃痛的食疗方

有病早知道——肠胃疾病自测法

第六章 胃经多气多血,身体“饥饿”就找它——足阳明胃经大药房

天枢穴——通便秘、止腹泻都找它

足三里——人体第一长寿穴

颊车穴——治疗面部疾病效果好

丰隆——化痰消食兼减肥的大穴

第七篇 巳时如蛇,疏松脾士会让食物更好地分解

第一章 巳时养脾经,在黄金时间关爱人体的坤土

巳时脾经当令,是消化食物的关键时刻

经常流口水,其实是脾经发出的求救信号

孩子呕吐多为脾胃不和,推脾经是解决之道

孩子便秘找脾经,虚补实清辨分明

拍打肝经、脾经,最安全的减肥方法

“小动作,大健康”,从运动中养护脾经

第二章 脾为后天之本,运转正常了,才能为身体提供不竭动力

脾为“谏议之官”,主管统血和肌肉

思虑过多不仅会心痛,脾也会“痛”

脾胃病的根子在“吃”上,解决之道靠食疗

脾喜燥恶湿,长夏养脾当注意防湿

口为脾之窍,脾胃有问题先从嘴上露出来

第三章 巳时养生小习惯,改变你一生的健康状态

老年人巳时进行户外锻炼才有利于养生

巳时赖床不起,小心你的免疫力降低

12招办公室小动作,让你巳时精神抖擞

第四章 脾不健运,中气不足,五脏受损——巳时百病防治秘要

天一亮就拉肚子,补养脾肾才是最关键的

治疗糖尿病,首要任务其实是健脾

男人脚臭不是懒,根源其实是脾湿

脾脏养好了,体重自然而然就下去了

第五章 突出重点,疏导全面,调动人体能量线——足太阴脾经大药房

血海——不吃药的补血良方

三阴交——更年期综合征的调理大药

阴陵泉——可以彻底解决黑头难题的大穴

太白——运动后肌肉酸痛,太白穴解忧愁

第八篇 午时阴长阳消,短暂休息让心经气血充足、畅行无阻

第一章 午时养心经,就如同养护自己的生命

午时心经当令,养护攸关生死

午时安心养神,心经四大主穴功不可没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午时养生法——散步采阳

正午太阳毒,做好防晒工作,保证心经不受伤

第二章 心为“君主之官”,君安才能体健

心为五脏之首,养心就是养生命

貌由心生,女人养心容颜更美

别让暴饮暴食伤害你的心脏

喜伤心,猝死往往由于乐极生悲

心喜红、耐苦——五色五味与饮食养心

心脏有问题,面部露马脚

补养心脏,透明食物是最好的选择

百体从安在养心——国医大师的养心安神术

第三章 午餐吃饱又吃好,可以让自己多活十年

午饭吃饱又吃好,多活十年不是梦

“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最适用于午餐

中午热饭,小心微波炉损你的健康

上班族务必谨记——工作午餐的“八大注意”

第四章 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午睡也有大讲究

午时阴长阳消,午睡一刻值千金

午睡有讲究,细节很重要——科学睡午觉的五个细节

有氧打坐十分钟,胜过午睡半小时——王绵之的午休养生法

几个小动作赶跑午间“瞌睡虫”

午间睡眠打鼾,你可要小心了

第五章 心气不虚,百病难侵——常见心血管病中医自愈妙法

中医也有“强心剂”——冠心病的按摩调理法

人体自有速效救心丸——膻中、太渊配合治早搏

左脚脚心有大药,迅速缓解心绞痛

别拿心慌不当病——心悸的中医调理法

人体自有降压药——高血压的中医调理法

别以为富贵病治不好——高血脂的中医调理法

第六章 两“少”一极泉,守好神门是重点——手少阴心经大药房

极泉——解决暴饮暴食引起的不适

神门——补心气、养气血第一大穴

少冲——醒脑提神就找它

少海——治疗网球肘、高尔夫肘的绝妙处方

第九篇 未时并非“未事”,要充分调动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

第一章 未时养护小肠经,让肠道气血畅通

未时小肠经当令,养好小肠心也安

下午两三点脸红心跳病在心,就到小肠经上找解药

坐得肩背酸痛,敲小肠经最解乏

第二章 小肠为受盛之官,泌别清浊能力强,全身气血才兴旺

未时不是“未事”,小肠不是小事

小肠负责泌别清浊,照顾好小肠很重要

简单的揉腹小动作就可以保养小肠

第三章 未时导引养生功,清脑醒神胜仙药

未时收心火,常练八段锦之“摇头摆尾去心火”

补心气、宁心神,未时离不开“呼”字功与“呵”字功

国医大师贺普仁独创的“经络导引养生功”

呼吸到脐,寿与天齐——未时做呼吸养生功

第四章 小肠有病,腹胀腹痛——未时百病防治秘要

肠易激综合征,饮食调理五步走

远离伤寒杆菌,别被“肠伤寒”伤到

疝气,让老年人头痛不已的常见病

患了十二指肠溃疡,你应该这样做

第五章 防病唯求心淡然,神清可让体自安——手太阳小肠经大药房

少泽——清热利咽,通乳开窍的人体大穴

天宗——舒筋活络,有效缓解肩背疼痛

后溪——通治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前谷——五官的健康保证穴

腕骨——治疗糖尿病要穴

养老——老年人保健要穴

听宫——耳聋耳鸣,当找“多闻”来帮忙

第十篇 申时多喝水,让膀胱经保持持久的青春活力

第一章 申时强壮膀胱经,让我们的身体固若金汤

运行人体宝贵体液的水官——足太阳膀胱经

下午三四点犯困,多是膀胱经阳气衰弱,气血不足

按摩膀胱经,对特禀体质者防过敏有奇效

欲排体内之毒,膀胱经必须畅通无阻

第二章 细心浇灌膀胱,让身体的排毒通道畅通无阻

膀胱为州都之官,要加强养护

小便排出全靠膀胱气化的功劳¨

申时多喝水促进尿液排泄,让膀胱顺畅无阻

第三章 申时养生小动作,缓解疲劳,激发生命潜能

早晨运动不科学,申时才是运动、学习最好时间

申时做运动,只要微微出汗就好

申时眼睛疲劳,不妨试一试“掌心灸天柱”

每天下午三四点,喝点下午茶有益身心

第四章 膀胱不畅,内毒不宣——常见膀胱病中医自愈妙法

膀胱病的两大信号:遗尿和小便不通

“脏为阴,腑为阳”,国医大师郭子光妙方辨治尿结石

调理阴阳、固护本元,赶走糖尿病

老年人尿失禁,用艾灸法加功能锻炼可根除

第五章 背部两根擎天柱,膝后一口健康井——足太阳膀胱经大药房

睛明——防治眼病的第一大穴

攒竹——止嗝功效不容小视

玉枕——防治谢顶离不开它

大杼——治疗骨关节病的身体大药

风门——防治哮喘的独门秘籍

承山——小腿抽筋了,按摩承山迅速缓解

至阴——矫正胎位,从至阴穴着手

申脉——既驱寒又增加耐性的神奇穴位

第十一篇 酉时日落至,让我们的肾从容贮藏脏腑精华

第一章 酉时肾经旺,调养休息,贮藏脏腑精华

酉时肾经当令,保住肾精至关重要

利用好肾经,激发身体的无限潜能

骨质增生,敲一敲肾经就能缓解

酉时练练逍遥步,让老年人肾气充足

肾阳虚者,可在下午五六点练点护肾功

第二章 酉时养肾壮阳,激活先天之本,疾病衰老不惧

将肾虚置之门外,让幸福常驻身边

下班前一杯水,排石洗肾清膀胱

古代养生家秘而不传的男性强肾秘法——“兜肾囊”

肾阳虚的人,在酉时补肾阳最有效

女性也会肾虚,补对了才能永葆青春

酉时吃枸杞,男人最好的补肾食品

第三章 酉时吃好晚餐,是对肾脏最好的呵护

晚餐最好在下午六点半之前吃完

晚餐吃少,利于健康

晚上吃虾皮易患尿结石

晚餐禁忌:不宜过饱和饮酒过量

第四章 补足真元,百病渐消——常见肾系病中医自愈妙法

“摇山晃海,内提谷道”,不怕腰疼、阳痿、早泄

护肾就是护健康——尿频的复方调理法

阳痿莫烦恼,手足按摩让你重整雄风

第五章 肾经是宝藏,脚下有金矿——足少阴肾经大药房

涌泉——使身体健康、延年益寿“长寿穴”

太溪——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照海——滋肾清热,调治失眠

俞府——调动肾经气血的大穴

然谷——让我们保持好胃口的奇效穴

水泉——按揉水泉是治痛经最简洁、有效的方法

第十二篇 戌时日暮临,心包经快乐才能更好地护心强身

第一章 戌时关爱心包经,打开人生快乐阀门

代心行事同时又代心受邪的心包经

要想心脏好,每天戌时揉揉心包经

振臂握拳,就可以让自己心神稳定

第二章 戌时绿色娱乐,安神养脑,让身心放轻松

戌时补土,既补养脾胃又呵护胃气

戌时轻松拍手,给自己带来健康

老年人戌时多锻炼,防止腿衰老

饭后半小时活动活动腰,身体强健有保证

第三章 臣使之官藏良药,养心护身有妙法——戌时百病防治秘要

戌时揉揉耳朵,可以百病不生

戌时背部撞墙法,让体内的阳气不断生起

练习腹式呼吸,延年益寿不再是梦想

戌时养心要诀——“戌时搓手,心脏无忧”

第四章 心包经敲得好,全身上下无疾扰——手厥阴心包经大药房

内关——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大陵——癫痫发作时的紧急救治穴

郄门——急性心脏疾病按压郄门

中冲——既保护心脏又消除麦粒肿

劳宫——清心热和泻肝火的降火穴

第十三篇 亥时人定,随夭地归于宁静,养阴育阳三焦通

第一章 亥时大军汇集三焦经,身体开始全面休整

亥时三焦经当令,人睡是最好的补养方式

保卫头脑安全的手少阳三焦经

减少鱼尾纹的秘方——敲揉三焦经

气机失调,让三焦经来帮你

第二章 行气行水看三焦,养好“决渎”百病消

三焦为“决读之官”,管理水道和主气

调理三焦气机,就用双手托天的方法

第三章 亥时阴阳交和,正是性爱黄金时刻

亥时性爱是身体最快乐的表达

从《黄帝内经》“七损八益”理论解读房事养生

“性”福出了问题,不妨试试这些锦囊妙计

性爱前后,必须戒除冷饮、酒、咖啡三大饮料

第四章 亥时入梦乡,安身定神,养阴育阳

睡觉是天下第一大补,亥时入睡最能养阴

五禽放松操,让你亥时迅速进入梦乡

睡眠的方位与姿势决定睡眠质量

睡前冥想助你快速入眠

给自己选一张完美的床,睡觉才会更香

第五章 三焦不通,百病由生——亥时百病防治秘要

亥时按摩和泡脚,积极防治糖尿病

睡前先给身体“松松绑”,让三焦更通畅

睡前泡泡脚,胜过吃补药

躲开了“睡眠八忌”,你就会有一个好身体

第六章 三焦经显效,气顺百病消——手少阳三焦经大药房

中渚——治疗耳鸣头晕目眩

支沟——肠燥型便秘的润滑剂

翳风——防治感冒和面瘫的关键穴

肩髎——治疗肩周炎有奇效

《黄帝内经》中说:「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才是生命的根本,其他的东西都是围绕着气血而运行的。人体上的穴位有很多,功效各不相同。下面有 10个常用于补气的穴位和10个常用于补血的穴位,需要时 、艾灸、刮痧、拔罐,病时可治疗,无病能保健。 中医常将「 ”气血”相提并论,因为两者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根于肾,和五脏的联系都非常密切,血在人体中有规律地循行,才能充分发挥滋养脏腑的作用。 血是从哪儿来的呢?是由营气和津液组成的,它们都来自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所以中医才说「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黄帝内经·灵枢·决气》中就说:「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如果脾胃出了问题,不能运化水谷,气血没了源头,就会出现血虚的问题。 俗话说「 ”男养精,女养血”,可见血对女性而言更为重要,血足才能面色红润、肌肉丰满、毛发润泽有光华,这是女性美好容颜的基础。 而且,血关系女性生殖功能。无论是每月的月事,还是孕育生命,都需要充足的气血作为根基,就像播种种子需要肥厚的土壤一样,所以血虚的女性经常会出现月经量少、经期延长或紊乱,甚至闭经、不孕。 如何补血养血呢?除了注重日常的饮食营养,保证化生气血的食物供应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穴位来补血,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都是很好的补血养血的穴位。 人体十大补气穴位 脾俞穴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人体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作用:外散脾脏湿热之气 足三里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中指) 作用: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祛病延年 膻中 归经:任脉 位置: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 连线的中点 作用:集心包经气血,可以缓解气滞、气逆之心肺胃病、乳病 关元 归经:任脉 位置:在下腹部,肚脐直下3寸 作用:补摄下焦元气,扶助机体元阴元阳 气海 归经:任脉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作用:温阳益气、化湿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 涌泉 归经:足少明肾经 位置: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笫2、 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作用: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 太溪 归经:足少阴肾经 位置: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 百会 归经:督脉 位置: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作用: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升阳举陷、通督定痫 肺俞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在背部,笫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调补肺气、补虚清热 悬钟 归经:足少阳胆经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作用:泄胆火、淸髓热、舒筋脉,平肝息风,舒肝益肾 中医讲的气是什么?气是如何被伤的? 不玄虚——气其实是一种物质。很多人认为气是一种很虚的概念,但在中医的认识中,气同时具备了物质性和功能性的理解。从物质性上讲,气是人体内运动不息、且极细微的一种精微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它维持着脏腑功能,常与「 ”血”相对出现,并称「 ”气血”。从功能上讲,气是古人对人体功能的一种认知,体现了组织和脏腑的联系。气的作用有温煦、推动、固摄、防御、滋润营养、气化。 气有很多分类的方法,按照功能分可以分为卫气、营气、元气等。通常说的卫气是与营气相对而言,是运行在人体体表,起到护卫周身、防御外邪的气。如果卫气虚,人就很容易感受外邪而生病。 人体十大补血穴位 血海 归经:足太阴脾经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作用:运化脾血,引血归经 天枢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肚脐左右2寸的地方 作用: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 三阴交 归经:足太阴脾经 位置:在小腿内侧,足踝骨的最高点上3寸处 作用:调和气血,补肾养肝 隐白 归经:足太阴脾经 位置:在足大趾的内侧,趾甲旁边01寸的位置 作用:调经统血、健脾回阳 髀关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作用:理气和胃、健脾除湿、固化脾土 下关 归经:足阳明胃经 位置:在面部,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 期门 归经:足厥阴肝经 位置:该穴位于胸部,当 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作用:健脾疏肝、理气活血 章门 归经:足太阴脾经 位置:该穴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作用: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说明:足三里、关元两穴补气、补血功效兼有,此处不再重复列出。 另外一种补气血的方法 泡脚也是补气血的一种方法。 俗话说,人老脚先老。脚被称为人的「 ”第二颗心脏”,要想身体好,应该时刻保护我们的脚。我们都知道「 ”病从寒中来”,尤其对于女性来讲,很多妇科疾病都由体寒引起。由于女性生理的特殊性,她们的身体很容易出现气血两虚的问题。泡脚是调整气血虚和体寒等问题的最好方法,长期坚持泡脚,身体会更好。 肝与肾有精血同源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而精和血之间又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在肾经的活跃期(下午5: 00〜下午7: 00)泡脚,可以疏通肾经,促进肾藏精的功能。肝经的活跃时段是凌晨1: 00〜凌晨3: 00,傍晚泡脚之后,肾贮存足够的精华物质,会使肝充分发挥藏血的功能。肝和肾的功能正常,人的睡眠自然好,身体自然棒。 一般情况下,泡脚泡到全身发热、微微出汗的程度就可以了。如果在泡脚后出现上半身不出汗、下半身出汗的情况,说明肾寒。这时可以边泡脚,边喝姜糖水或热开水。有的人泡脚后上半身发热出汗、下半身不出汗,这则是气虚的表现。对于血虚的人来说,坚持泡脚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也是个非常好的方法。 人体的皮肤既是保卫身体的屏障,又可以吸收药物的药性。当双脚泡在充满药物的热水中时,药力可以借助水的热力进入身体。根据自己的体质,我们可以配合适当的中药来泡脚,这样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全面地调理身体的气血。 一般来说,容易便秘的人可以在泡脚的水里放1〜2勺食盐。水温不要太烫,40°C〜50°C的水就可以了。大约泡20分钟后,用毛巾把脚擦干包起来。这样泡脚不仅有明显的通便效果,而且还可以消除疲劳、帮助睡眠。 脚臭的人可以在泡脚的水里面放点儿醋,不仅可以除脚臭、治脚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祛除风湿。 在泡脚的水里加入生姜、陈皮和薄荷,可以暖脾胃、祛湿邪。 泡脚的水中放花椒,可以除臭祛湿、利气行水,扶助阳气。 痛经是体寒和气滞血瘀引起的,可以选用白芍、益母草和当归来泡脚。坚持用这个办法泡脚,还可以使皮肤白皙红润,对改善女性朋友手脚冰凉的问题也很有效果。 有风湿骨痛、怕冷怕凉的朋友,可以选用有温通功用的干姜泡脚。 泡脚的好处非常多,但是在泡脚的时候也有4个忌讳: 1 忌饭后泡脚或者空腹泡脚; 2 忌水温过高; 3 忌泡脚时间过长; 4 忌自作主张、乱放中药。 另外,处于经期或妊娠期的妇女不要泡脚,身体有出血症状的病人也不要泡脚。 健康始于足下,泡脚的关键在于坚持。有的人三分钟热度,坚持了一段时间就厌倦了,这样永远不会感受到泡脚的功效。无论是有规律的饮食,还是有规律的运动,只要坚持,健康就会离我们的生活更近一步。 有什么不舒服不懂的地方欢迎在下方留言。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 阳痿拔罐位置适宜图 心俞穴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肝俞穴

1肝俞穴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肝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肝俞穴功效:

散发肝脏之热。肝俞穴有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作用。

脾俞穴

1脾俞穴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脾俞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脾俞穴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肾俞穴

1肾俞穴位置: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肾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肾俞穴功效:

外散肾脏之热。肾俞穴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

次髎穴

1次廖穴位置:

次髎穴位于骶部,在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骶正中线之中点。

2次廖穴取穴方法:

俯卧取穴,次髎穴位于人体的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3次廖穴功效:

疏导水液,健脾除湿,补益下焦,强腰利湿,次髎穴有理下焦、健腰膝的作用。

关元穴

1关元穴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关元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3关元穴功效:

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大赫穴

大赫穴

1大赫穴位置:

大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

2大赫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在横骨上1寸,中极(任脉)旁开05寸处取穴。

3大赫穴功效:

散热生气,大赫穴有益肾填精,益肾助阳,调经止带的作用。

曲泉穴

1曲泉穴位置:

曲泉穴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2曲泉穴取穴方法:

屈膝正坐或卧位,曲泉穴位于人体的膝内侧,屈膝,当膝关穴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3曲泉穴功效:

除湿降浊、清利湿热,通调下焦、曲泉穴有清湿热、理下焦的作用。

三阴交

1三阴交穴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穴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穴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复溜穴

1复溜穴位置:

复溜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2复溜穴取穴方法:

复溜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正坐或仰卧取穴。

3复溜穴功效:

复溜穴有补肾益气,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

2 阳痿拔罐方法

取上穴,以单纯火罐法吸拔穴位,留罐10~ 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阳痿的药浴治疗 配方一

菟丝子、蛇床子、韭菜子、棉花子、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阳起石、补骨脂、茴香各10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锅内,水煎,趁热熏会阴、阴茎、阴囊,待药温后浸泡阴茎、阴囊,每日2次。

疗程: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疗程。

适应证:命门火衰型阳痿,多见于虚劳、阳痿、不育、不孕,以及现代医学的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等病。

配方二

苦参、蛇床子各60克,黄柏、龙胆草、荆芥、海风藤各30克,百部、白鲜皮、夜交藤各15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锅内水煎,先熏后浸洗阴部。

疗程: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疗程。

适应证:湿热下注型阳痿,主要表现为:阴茎萎软,阴囊潮湿、臊臭,下肢酸困,小便黄赤。

4 足浴帮助缓解阳痿 配方一

配方:党参30克,巴戟天30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白术20克,山药20克,大枣20克,柴胡15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一起加3000毫升水,武火煮沸后再转文火煎半小时,滤除药渣倒入盆中,待温度适合放入双足浸泡15分钟。

功效:此方可以健脾补虚,培补肾气,对于缓解阳痿有一定的疗效。

配方二

配方:韭菜子30克,生姜30克,刀豆100克。

用法:上述药物加水2000毫升,煮沸20分钟后取汁弃渣,调好水温,睡前足浴30分钟,连续15日。

功效:此方可以温补肾阳,对于缓解阳痿有一定的疗效。

百病推拿大全(四)

46、腹泻的推拿疗法。腹泻亦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样而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夏两季为多见。

概述:腹泻的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湿、饮食所伤、七情不和及脾肾虚弱等。外湿侵袭者证见泻下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恶寒发热,头身困重;饮食积滞者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肝气乘脾者腹泻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脾胃虚弱者证见大便时溏时泄,完谷不化,稍食油腻则便次增多,食饮缺乏,肢倦乏力;脾肾阳虚者,每于黎明前腹痛发作,痛即欲泻,泻后痛缓,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按摩治疗泄泻可达利湿化浊、消食导滞、健脾和胃、温肾壮阳、疏肝理气之功。

按摩疗法:寒湿伤脾:(1)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各1分钟;再用掌推法从中脘推至关元穴,反复进行3分钟,并用掌摩法逆时针摩腹3分钟;最后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上巨虚、下巨虚、曲池穴各1分钟。(2)取俯卧法,家人以掌从尾骶部沿脊柱向上推擦,反复进行5遍,以微热、微红为度;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背部脾俞、胃俞、大肠俞、长强穴各1分钟;最后沿脊柱两旁用扌衮法约5分钟,以透热为度。饮食所伤:(1)取仰卧法,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各1分钟;再用掌推法从中脘推至关元穴,反复进行3分钟;最后用掌摩法顺时针摩腹3分钟。(2)取俯卧位,家人用拇示(食)指提捏其尾骶部肌肉,一紧一松,逐渐向上至大椎穴,重复5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穴各1分钟。肝气乘脾:(1)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擦法斜擦两胁,以微热为度;再用掌推法从中脘推至关元,反复进行3分钟;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期门、章门、足三里、阳陵泉、太冲、行间穴各1分钟。(2)取俯卧位,用攘法沿脊柱两旁攘5分钟;再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肝俞、胆俞、膈俞穴各1分钟。脾胃虚弱:(1)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按法持续按中脘、关元、气海穴各2分钟;再用手掌揉按胃脘部,并逆时针摩全腹3分钟;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2)取俯卧位,家人用扌衮法沿脊柱两旁从脾俞穴攘至大肠俞穴,反复进行5分钟;再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脾俞、胃俞、大肠俞、长强穴各1分钟。

百病推拿大全

47、感冒的推拿疗法。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全年均可发病。

概述:由于病邪的不同,体质的差异,临床有风寒、风热两大类,挟暑、挟湿等兼症。在病情上也有轻有重,轻者称伤风,重者称重伤风。若在一个小时内广泛流行,不分男女老幼,症状相似者,称为流行性感冒。就临床所见,以风寒、风热两类为多见,风寒者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清涕;风热者发热不恶寒、头痛咽痛、汗出口渴。根据本病邪在肺卫,按摩肺经、足太阳膀胱经有关穴位,可开发腠理,宣肺解表,治疗本病。

按摩疗法:风寒感冒:(1)取坐位或立位,本人将两手掌擦热,同时顺时针、逆时针摩两侧面部各50下;再用两手示(食)指指腹沿鼻根上下擦动50下。(2)取坐位,家人立其前方,用拇指指端点按印堂、太阳、迎香、百会穴各1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合谷、列缺、手三里、足三里、中府、云门穴各1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3)取坐位,家人立其身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风池、风府、风门穴各1分钟;再用小鱼际擦颈部2分钟,以皮肤微红、微热为度;最后用三指拿法提拿两侧肩井穴各1分钟,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度。(4)取俯卧位,家人立其右侧,用指面擦法从大椎擦至尾骨,重复进行30下;再用拇指禅推法自上而下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重复进行3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度。 风热感冒:(1)取坐位,家人立其前方用禅推法自印堂上推经神庭至百会穴,再沿眉弓横推至太阳,最后沿两侧鼻翼向下推至迎香,并在印堂、神庭、百会、太阳、迎香、攒竹穴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整个过程10分钟。(2)取坐位,家人立其身后,用手小鱼际扌衮颈、项、肩部3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风池、风府、风门穴各1分钟;最后用拇示中指提拿肩井穴1分钟。(3)取仰卧位,家人立其侧,用拇指指端持续按压合谷、曲池、尺泽、外关、鱼际、列缺穴各1分钟;再用手掌自上而下擦胸50次。(4)取俯卧位,家人立其侧,用禅推法推大椎穴1分钟;再自上而下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每侧重复5遍,以微微出汗为度;最后用小鱼际擦涌泉、委中穴各2分钟。

48、胸痹的推拿治疗。胸痹的推拿治疗,先以指揉法施术于天突、膻中、气户、屋翳、中府等穴,继以指按法及指振法,每穴三次,最后施以任脉捋顺及循肋分推两胁。

背俞穴综合手法:患者取自然舒适位或卧位,医者先在患者背俞穴上(以左侧肩胛间区为主)寻找压痛敏感点,找到后即以此为输施以法、指揉法、点按法,手法轻重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需反复寻找,治疗三至五遍,直至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如为慢性病变患者,若触及结节状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物时,可酌情选用弹拨法、捋顺法,手法轻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最后施以散法。

胸部点按法、点振法:先以指揉法施术于天突、膻中、气户、屋翳、中府等穴,继以指按法及指振法,每穴三次,最后施以任脉捋顺及循肋分推两胁。

四肢部腧穴点按法:分别点按、弹拨极泉、曲泽、内关、神门。

辨证加减:(1)气滞血瘀,寒邪壅盛,揉心俞、厥阴俞,横擦屋翳,使热透胸背。(2)痰涎壅盛,痹阻脉络,摩腹,擦督脉胸段。

49、胁痛的推拿疗法。胁痛的推拿疗法,首先在背俞穴上寻找压痛敏感点,找到后即以此为输行法、指揉法,得气为度。

背俞穴综合手法:首先在背俞穴上寻找压痛敏感点,找到后即以此为输行法、指揉法,得气为度。反复寻找,治疗二至三遍,如遇有结节或条索状阳性反应物,可在此施以弹拨法、捋顺法、散法,手法轻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如无压痛敏感点及阳性反应物,则在胆俞穴上施术。

胆囊区掌揉法:以右掌根置于患者右肋下,行掌揉法,顺逆时针均可,轻重以病位得气,患者感觉舒适为度,行10~15分钟。

摩腹:多采用大摩腹泻法,或视虚实言补泻,但第一次治疗宜只泻不补,10分钟后或至肠蠕动加快。

胆囊穴点按法:点按双侧胆囊穴、足三里、内关,得气为度。

辨证加减:(1)肝气郁结:循胁合推两胁;点膻中;揉章门、期门。(2)瘀血停积:揉肝俞、胆俞;点血海、足三里、三阴交。(3)肝血不足:一指禅推中脘、天枢;揉脾俞、胃俞、足三里。(4)肝胆湿热:点足三里、条口、丰隆。

50、阑尾炎的推拿疗法。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阑尾炎初起时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以后移至右下腹,可有恶心、发热、右下腹固定压痛、肌紧张、反跳痛。慢性阑尾炎主要表现为经常发作性右下腹隐痛及压痛。

概述:阑尾炎宜手术治疗,亦可用按摩缓解症状。

按摩疗法:(1)取仰卧位,用拇指指端重按右侧阑尾穴2分钟,无效时加按左侧阑尾穴2分钟,或两侧同时重按,反复进行2~3次,缓解后仍应坚持治疗。(2)取仰卧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下肢足三里、上巨虚及两上肢内关穴各2分钟。(3)取俯卧位,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大肠俞、小肠俞、脾俞、肝俞、胃俞穴各1分钟。

51、胆结石的推拿疗法。胆结石症是指肝内、胆管处或胆囊发生结石的一种疾病,胆石形成与代谢紊乱、胆汁淤滞和胆道系统感染有关。

概述:我国以胆管内胆色素结石最多见,常伴有胆囊炎及胆管炎,两者互为因果。发病时突然发生剧烈难忍的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称胆绞痛,有时可伴黄疸和发热。按摩具有行气止痛、利胆排石的作用,对缓解胆石引起的绞痛,促进胆石的排出,有一定的疗效。

按摩疗法(1)取坐位,用拇指、中指扣掐右侧内关、外关穴100次,必要时两侧同时扣掐。(2)取仰卧位,用双手拇指指端同时点压两侧太冲穴30次;然后配合中指扣掐两侧阳陵泉穴100次,必要时可反复1~2次;最后用拇指扣掐右侧足窍阴穴60~100次。(3)取俯卧位,先用两拇指或中指指端同时点按至阳穴、灵台穴各30下,然后持续按压胆俞、肝俞、天宗穴各2分钟。(4)取俯卧位,用两拇指按顺序同时重按膈俞穴、胆俞穴、肝俞穴各2分钟;再用拇指、中指扣掐右侧胆囊穴100次,可反复进行。

52、泌尿系结石的推拿疗法。泌尿系结石主要表现为腰部或少腹部突然发作性刀割样剧烈绞痛,阵发性发作,短的几分钟,长的持续几个小时,并向下阴部、大腿内侧放射。

概述:发作时每致缩身打滚,叫痛不已,大汗淋漓,肾区可有叩击痛,肋脊角明显压痛。尿路结石是由于人体代谢失常,尿路梗阻或感染等原因,使尿中盐类沉积而成。按结石部位可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小结石可能自动排出,服用解痉、止痛、止血、清化湿热、通淋排石的中草药可缓解症状,促进排出。大的结石需手术治疗。按摩手法治疗可缓解症状,促进小的结石自动排出。

按摩疗法:(1)取坐位,用拇指指端按压双侧三阴交穴50下,可反复进行1或2次。(2)取俯卧位,用双手拇指端重按双侧三焦俞、肾俞、关元俞、膀胱俞穴各1分钟,然后自下而上推脊柱3分钟。

53、冠心病的推拿疗法。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病变所引起。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突然发生疼痛,每遇劳累、兴奋、受寒或饱餐后发生。

概述:疼痛多为压榨性、窒息性或闷胀性。有时伴有濒死的恐惧感觉,可放射至肩、上肢、颈或背,以左肩或左上肢由前臂内侧直达小指与无名指较多见,每次发作历时1~5分钟。

概述:医学认为本证属本虚标实之证,多由于心气不足,寒邪凝滞经脉,或七情内伤,气滞血瘀、痰浊闭阻,血脉瘀塞不通所引起。寒凝心脉者,见卒然胸痛彻背,背痛彻胸,感寒则心痛甚,形寒肢冷,心悸胸闷等;痰浊闭阻者见胸闷,胸痛时作,痛引肩背,气喘不能平卧,体胖,口中黏腻,痰多呕恶,纳呆倦怠等,气滞血瘀者见胸痛剧烈,如有针刺,每因情志刺激而作,嗳气太息,胸胁胀满等;心肾亏损者见胸中隐痛,迟迟不解,胸闷气短,心悸汗出,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动则喘息,不能平卧,心烦不寐等。按摩心区局部可舒通心脏经脉,配合按摩全身经穴可散寒宣痹、化痰祛浊、行气活血、温养心阳而治本病之本,达到治疗目的。

按摩疗法:寒凝心脉(1)取仰卧法,家人用手指指腹端按揉膻中穴2分钟;再从鸠尾向上推、搓两乳间至肩部及上肢内侧并沿肋间隙向左、右分推至腋中线,反复进行3分钟;最后用拇指指端持续按压内关、神门穴各1分钟。(2)取俯卧位,家人用掌根按揉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以皮肤微红、微热为度;再用拇指指端持续按压风池、大椎、郄门、心俞、膏肓、肾俞穴各1分钟。痰浊内阻:(1)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端按压内关、神门、太渊、丰隆穴各1分钟;再用掌根逆时针按揉胸腹部3分钟,重点在中脘、膻中穴。(2)取俯卧位,家人用掌根部推背部2分钟,再用拇指指端持续按压心俞、肺俞、脾俞穴各1分钟。气滞血瘀:取仰卧法,家人立于其左侧,左手抬起其左臂,右手拇指指端按压左侧极泉穴,至上肢有麻木感后放下手臂,嘱其放松,平静呼吸;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膻中、内关、三阴交穴各1分钟;最后用指擦法擦左侧腋中线2分钟。心肾亏虚:(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会穴2分钟;再用手指提拿肩井穴3分钟。(2)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根揉膻中、中脘、气海穴各2分钟,并向上推腹部5遍;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内关、神门、三阴交穴各1分钟。(3)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5分钟,重点在心俞、肺俞、膈俞、肾俞、命门、腰阳关穴。

54、糖尿病的推拿疗法。糖尿病亦称“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症。

概述:主要由于素体阴虚,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作。其病理主要在于燥热偏盛,阴津亏耗,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又互为因果,病位主要在肺、胃、肾。在肺者因肺热津伤而烦渴多饮,口干舌燥(上消);在胃者因胃热炽盛而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秘结(中消);在肾者因肾阴或肾阳亏虚而小便频数,混浊如膏,腰膝酸软(下消)。按摩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养阴生津,但须辨明上消、中消和下消而施以不同手法予以清肺润燥、清胃泻火、滋阴益肾。

按摩疗法:(1)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血海、三阴交、涌泉穴各2分钟。(2)取俯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从膈俞到脾俞按揉背部膀胱经,以胰俞为重点,来回重复5分钟;再用指擦法自上而下擦背部督脉3分钟,以热透为度。

随证加减:(1)上消。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廉泉穴、太渊穴各2分钟;再改为俯卧位,按揉肺俞穴2分钟。(2)中消。取俯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胃俞、脾俞、三阴交穴各1分钟。(3)下消。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太溪、然谷、行间穴各2分钟。

55、慢性胆囊炎的推拿疗法。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大多为慢性胆石性胆囊炎,少数为慢性非胆石性胆囊炎,属祖国医学中的胁痛范畴。

概述:其病因病机在于情志失调,或湿热内郁,或外伤久病,或阴血亏虚,以致肝络不和,疏泄不利或络脉失养。临床表现为轻重不一的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持续性钝痛或右肩胛区疼痛,进油煎或脂肪类食物后可加剧。肝郁气滞者兼嗳气吞酸,肠鸣,矢气频多,每因情志因素诱发或加重;脾虚湿阻者兼形体肥胖,神疲气短,大便溏薄,每因嗜食肥甘厚味诱发或加重等;胃虚食滞者兼纳食无味,食后饱胀,嗳气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症状减轻,大便臭秽等。按摩能疏肝理气,或健脾化湿、疏利气机,或消食导滞、疏理肝胆,治疗各型慢性胆囊炎。

按摩疗法:肝郁气滞:(1)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擦法擦两胁肋2分钟;再用拇指指端按压章门、期门、胆囊穴、足三里穴各1分钟。(2)取左侧卧位,左腿伸直,右腿屈曲,家人站其背后,用双手提拿右季肋2分钟。(3)取俯卧位,家人用拇指指端按压肝俞、胆俞、膈俞及背部阿是穴各2分钟。脾虚湿阻:(1)取仰卧位,家人用手掌快速推抚右胁肋部1分钟;再用双手掌相叠逆时针按上腹部30下;最后用拇指指端压梁门、章门、胆囊穴、足三里、丰隆穴各1分钟。(2)取左侧位,依肝郁气滞按摩疗法(2)操作。(3)取俯卧法,家人用拇指指端按压肝俞、胆俞、脾俞、三焦俞及背部阿是穴各1分钟。胃虚食滞:(1)取仰卧位,家人用手掌按揉腹部2分钟;再用拇指指端按压天枢、梁门、京门、期门、足三里、胆囊穴、手三里穴各1分钟。(2)取左侧位,依肝郁气滞型按摩疗法(2)操作。(3)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膈俞及背部阿是穴各1分钟。

56、慢性支气管炎的推拿疗法。慢性支气管炎是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属“咳嗽”、“饮证”、“痰证”、“喘证”范畴。

概述:发病原因或为外邪侵袭,肺卫受感,肺气不得宣发,或为脏腑功能失调,累及肺脏,肺气失其肃降而发生。临床表现为多在寒冷季节出现咳嗽及咳痰症状,尤以清晨最明显,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黏稠不易咳出,感染或受寒后痰量增多,黏度增加,或呈**脓性,随着病情发展,终年均有咳嗽、咳痰,而以秋冬为剧。按摩通过宣肺止咳、理气化痰,达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目的。

按摩疗法:(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内关、合谷、神门、曲池穴各1分钟。(2)取仰卧位,家人立其头前,两拇指置于天突穴两侧,分别沿肋间隙自内向外推至腋中线,自上而下推至乳头,重复进行5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天突、膻中、足三里、丰隆穴各1分钟。 (3)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摩法,以脐为中心圈,从小到大,顺时针摩腹3分钟;再用手掌自上而下拍胸5遍。(4)取侧卧位,家人以手掌沿腋中线自上而下擦胁3分钟,以透热为度。(5)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脾俞、胃俞、肾俞、膈俞各1分钟,肺俞各2分钟;再用扌衮法在上述各穴位处来回操作5分钟。

57、痔疮的推拿疗法。痔疮由肛管和直肠末端静脉丛曲张而成,分内痔、外痔和内外混合痔。多见于坐立过久,经常便秘或妊娠者。便血(内痔)、疼痛(外痔)或块物突出为其主要症状,外痔血栓形成时产生剧痛,出现紫色肿块,压痛明显。按摩通过益气、升提、活血治疗本病。

按摩疗法:(1)取仰卧位,用禅推法推中脘、天枢、气海、关元、大横穴各2分钟。(2)取仰卧位,用拇指、示(食)指拿两下肢支沟、照海穴各1分钟;然后患者两膝屈曲,使腹壁放松,用掌摩法顺时针摩脐周及下腹部2分钟。(3)取俯卧位,用中指指端点按长强穴2分钟,患者辅以提肛收缩30次。(4)取俯卧位,用中指指腹端重力按揉秩边、白环俞各2分钟;然后用拇指指端点压百会、承扶、足三里、承山穴各半分钟。

58、神经衰弱的推拿疗法。神经衰弱系由于大脑功能活动长期持续过度紧张,导致精神活动能力减弱,以精神活动易兴奋和脑力与体力易疲劳为特征,伴有多种躯体主诉。

概述:本病类似医学中的“百合病”、“郁证”、“虚劳”、“不寐”、“怔忡”等,临床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心脾两虚、阴虚阳亢四型。肾阴虚者头昏耳鸣,少寐健忘,腰酸腿软,遗精;肾阳虚者阳痿早泄,形寒畏冷;心脾两虚者面色萎黄,食少倦怠,怔忡健忘,少寐,妇女月经不调;阴虚阳亢者潮热盗汗,烦躁易怒,口干咽痛。针对不同临床表现,按摩通过滋养肝肾,或温补肾阳,或补益心脾,或滋阴降失,治疗各种神经衰弱。

按摩疗法:肾阴虚:(1)取坐位,家人用双手拇指分推印堂至太阳穴2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百会、四神聪、风池、大椎穴各1分钟。(2)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摩法摩腹部3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气海、关元、中极及两下肢三阴交、两上肢内关穴各1分钟。(3)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肾俞、心俞穴各1分钟;再用指擦法横擦肾俞、命门、八髎穴各1分钟,以透热为度;最后用小鱼际擦两足底涌泉穴各2分钟。肾阳虚:(1)取坐位,依肾阴虚按摩疗法(1)操作。(2)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摩法摩腹3分钟,以气海、关元为重点。(3)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肾俞、心俞穴各1分钟;再用指擦法横擦腰骶部3分钟,以透热为度。心脾两虚:(1)取坐位,家人用双手拇指分推印堂至太阳穴2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侧太阳穴各2分钟;最后用拇指指端点按内关、神庭、百会、风池、大椎穴各30下。(2)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摩法摩腹3分钟;再用掌按法持续按中脘穴2分钟;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两下肢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3)取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心俞、脾俞、胃俞、肾俞、小肠俞各1分钟。阴虚阳亢:(1)取坐位,依肾阴虚按摩疗法(1)操作。(2)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端重按曲池、太冲穴各2分钟。(3)取俯卧位,家人用指擦法擦背部大椎、肾俞、关元俞、命门、腰阳关穴各1分钟;再用小鱼际擦两足底涌泉穴各2分钟。

59、癔症的推拿疗法。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症。临床表现多种精神或躯体症状,常突然发作迅速终止,本症系在素质因素基础上,受到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精神创伤常为首次发病诱因,此后可通过暗示或自我暗示发病,各种躯体疾病能削弱神经系统的功能,为发病提供了自我暗示的基础。本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本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和内脏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如痉挛、瘫痪、震颤、感觉异常、耳聋、呕吐、厌食、呃逆、时哭时笑、失明、失音、木僵、假性痴呆、遗忘等。治疗一般分情感暴发期和发作间歇期,根据症状作相应治疗,按摩手法以重按强刺激为主。

按摩疗法:情感暴发期:(1)痉挛、震颤、时哭时笑。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掐法掐人中、合谷、内关、涌泉穴各半分钟。(2)上肢瘫痪。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端持续重按合谷、后溪、曲池、肩髃穴各2分钟。(3)下肢瘫痪。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端持续重按太冲、涌泉、阳陵泉、环跳穴各2分钟。(4)耳聋。取坐位,家人用中指指端按揉听宫、翳风、风府、风池穴各1分钟。(5)呕吐、厌食。先取仰卧位,家人用掌按法按揉中脘穴2分钟;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内关、足三里穴各2分钟;再换成俯卧位,家人用禅推法推背部两侧胃俞穴2分钟。(6)失明。取仰卧位,家人用中指指端持续重按球后(眶下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睛明穴各2分钟。(7)失音。取仰卧位,家人用中指指端持续重按人中、廉泉穴各1分钟。发作间歇期: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翳明、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去除色斑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根据自身色斑形成的具体原因来判断自己需要哪种祛斑方式和祛斑产品。

祛斑单单只依靠一种祛斑产品是不能够把色斑去除的,首先要分析身子色斑形成的具体原因,根据色斑形成的原因选择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和正规的祛斑产品才是科学的祛斑方式。

想要彻底的祛斑,首先要知道斑是怎么形成的,从问题的根源出发,才能更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办法。知道原因,我们在祛除斑的时候才能事半功倍。

遗传因素:雀斑很多都是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月经周期:雀斑也有与月经周期有关,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有雀斑;

日晒因素:主要是阳光紫外线照射对肌肤的伤害,会使黑色素分泌沉淀,夏季在紫外线照射下,雀斑的颜色就会加深,要做好及时修复

精神压力大:精神压力大必然会分泌肾上腺素,长期受到压力的话人体的代谢平衡就会被破坏,皮肤所需要的营养供应就比较缓慢,色素细胞就会变得活跃。

色斑的形成原因是比较多,大致就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除了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保证良好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

洁肤是美白基础

  每一次洁面时都要很认真,彻底清洗干净肌肤,能对皮肤毛孔进行特别的调理,在使用美白、保湿等护肤产品时也能让养分更好的进入肌肤底层,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化妆的朋友们要用完卸妆产品,还要使用洁面乳进行二次清洁,确保肌肤没有化妆品残留物。~防晒是首要任务

  不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天气阴或晴,都要做好防晒工作。即使没有阳光,紫外线也还是无处不在,所以防晒工作要成为你的习惯。要尽量避免日照强烈时出门,涂抹防晒霜是防止皮肤晒黑、晒伤和光老化的有力武器。要记住每隔两三个小时还要补擦一次,才是一套完整的防晒程序。祛斑方法是关键

  想要尽快的祛除脸上的斑点,就要找到一个有效的祛斑方法——使用祛斑霜。不过选择祛斑霜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好的祛斑霜,比如 内外结合 双向祛斑的产品,祛斑就很不错,可有效解决面部各类色斑问题。维生素至关重要

  避开光敏感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等食物,这些成分不仅能调节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还能改善皮肤组织,抑制色素沉着。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及蔬菜,如番茄、山楂、橘子、卷心菜等,能增加皮肤的活力,让皮肤白皙透亮。日常饮食需谨慎

  注意果蔬食用,进行区别对待,尽量避免食用一些感光类的食物,比如:红薯、马铃薯、波菜、韭菜、芹菜、香菜、白萝卜、豆类等,这些蔬菜让爱长斑的皮肤更容易长出黄褐斑。一般而言,含有挥发辛辣气味和特殊气味的蔬菜大部分属于感光蔬菜。

临床中,常常选用两个穴位组成一组对穴,针对一类“症候结构”配伍其他腧穴灵活运用,收到较好效果。

合谷---太冲

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二穴均为原穴,前才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肝与胆相表里,太冲疏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止痛,合谷调和气血,气调痛止。

合谷穴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太冲穴位置: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功效作用: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的作用。

内关---足三里

内关为心包经的输穴,又为该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 相通,宽胸理气之功为主。而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治内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止痛。

内关穴位置: 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三里穴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中指 )。

作用功效: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

气海---三阴交

气海位置: 是任脉穴位名称,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接 肚脐 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三阴交穴位置: 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 内踝尖 上直上3吋,自己的手指,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 胫骨 ,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

作用功效:通调下焦气机,调冲任补肾涩精的作用

中渚---足临泣

中渚穴位置: 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足临泣穴位置: 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作用功效:疏肝胆之气滞,解少阳之郁热

鱼际---复溜

鱼际穴位置: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或取侧掌,微握掌, 腕关节 稍向下屈,于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即是。

复溜穴位置: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复溜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或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作用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咳。

外关---后溪

外关穴位置: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 内关 相对。(或当 阳池穴 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后溪穴位置: 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作用功效:疏风清热,调气止痛,通经和络

太溪---太冲

太溪穴位置: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冲穴位置: 取 太冲穴 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 跖骨 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 拇趾 、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太冲穴;或者拇趾、次趾夹缝向脚背方向二横指后,即是太冲穴。

作用功效:平肝降压,补肾泻肝,调气止痛

阳谷---侠溪

阳谷穴位置: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取法:俯掌,在三角骨后缘,赤白肉际上,当豌豆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取穴。

侠溪穴位置: 该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功效: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通经和络

曲池---上巨虚

曲池穴位置: 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上巨虚位置: 在 犊鼻穴 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作用功效:清热 利湿,行气止痛,制止泻痢

命门---委中

命门穴位置: 人体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委中穴位置: 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作用功效: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百会---涌泉

百会穴位置: 人体百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涌泉穴位置: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作用功效:涌泉为肾经井穴,肾水涵养肝木,如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发为头昏眩晕,头痛易怒,用涌泉有“病在脏取之井”之意。百会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交会穴,本穴属补穴,与涌泉泻穴同用,一补一泻,补不恋邪,泻不伤正。

所谓大腿右侧外侧,应当是指大腿外侧正中线吧,这里循行的是足少阳胆经,计有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一般而言主要管人体胁肋部,侧颈部,侧头部,大腿外侧中部和小腿外侧中部,以及肝胆,眼、耳等。至于大腿外侧前缘,循行的是足阳明胃经,包括髀关、伏兔、梁丘等穴,一般管理人体胸腹部、前额、面部、大小蹆前缘、脾胃等。大腿外侧后缘,循行的则是足太阳膀胱经,没有直属膀胱经的穴位(环跳倒是在大腿外侧后缘,但是属于胆经)。不过按照离穴不离经的原则,取这里的经脉所过,还是可以治疗后头部、肩背、腰等部位的疾病。

参考资料:

《灵枢-经脉第十》: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从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心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廉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 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额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是动则病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顖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牑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参考文献:《内经-灵枢经》

风市 :大腿外侧,腘横纹上7寸,大腿外侧中点2直立垂手时,中指端止点处取穴 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搔痒、脚气。

中渎: 在大腿外侧中点,腘横纹上5寸处取穴 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下肢麻痹、麻木、半身不遂。

膝阳关: 在阳陵泉直上3寸,股骨外上骨果上方凹陷中取穴 化湿散寒、疏通经络 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阳陵泉: 在腓骨小头前下缘,凹陷中取穴 疏肝利胆、舒筋镇痉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月经过多 合穴

阳交: 外踝高点上7寸,当腓骨后缘宁心安神、惊狂、癫疾、契苁、面肿、胸胁满疼痛、膝阳维、足少阳之取穴 疏肝理气 股痛、下肢痿痹 会。

外丘: 外踝高点上7寸,当腓骨前缘取穴 安神镇痉、疏肝宽胸 癫疾、胸胁痛、肤痛痿痹、颈项痛 隙穴。

光明 :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处取穴 清肝明目、消胀止痛 目痛、夜盲、乳胀痛、下肢痿、胫热膝痛 络穴 。

阳辅: 外踝高点上4寸,腓骨前缘处取穴 祛风清热、疏通经络 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中痛、腋下痛、瘰历、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喉痹、缺盆肿痛 经穴。

悬钟: 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处取穴 平肝熄风、疏肝益肾 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腋下肿、膝腿痛、脚气、中风 八会穴之一,髓会。

丘墟: 在外踝前下缘与舟骨前上方凹陷处取穴 扶正祛邪、疏肝健脾 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疝气、疟疾、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原穴。

髋骨穴

位置:位于大腿前下部,髋骨中线上3寸,股直肌外缘左右各旁开15寸处,每侧两穴,共计4穴。补:在大腿前面下部,当梁丘穴两旁各15寸,一侧二穴。

作用:袪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疾病:膝关节红肿疼痛、历节风痛、鹤膝风、下肢萎弱无力、瘫痪、脚气等下肢疾患。

鹤顶穴

位置:位于膝部前面,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作用:通利关节;袪风除湿,活络止痛。

主治疾病:鹤膝风、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下肢痿软、瘫痪、脚气等各种膝关节病,脑血管病后遗症。

内膝眼穴

位置:在膝关节伸侧面,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左右共计4穴。补:分内膝眼穴、外膝眼穴(即犊鼻穴)。

作用:祛风除湿,舒筋利节,活络止痛。

主治疾病:膝关节酸痛、鹤膝风、膝关节痛、下肢麻痹、腿痛、下肢萎软无力、脚气、中风、腹绞痛、疥癞、腰部扭伤。

阑尾穴

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髌骨中线下55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处。

作用:清热解毒,化瘀通腑;清肠调中,理气通络。

主治病症: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胃炎、胃脘头痛、消化不良、偏坠木肾、七疝、下肢痿痹、下肢瘫痪、足下垂。

附录:

承扶:

“承”指协助、解救、支撑,转为扶持、保护、承受之意。“扶”指协助、守护、救助之意。亦即协助下肢的机能,并起保护功能的穴位。

穴位找法:俯卧躺下,在臀部肌肉正下方会产生横纹。在横纹约中央处轻度压迫时,会使疼痛传到膝盖部分,此处即为承扶。

治疗效果:在对大腿部的内侧到阴部的疼痛与僵硬、肌纤维损伤、持续长久的痔、排便或排尿困难等,使用本穴位治疗有效果。

足部疼痛时,轻轻指压臀部下方的横纹内侧时,会发现硬结。其原因是为保护足部疼痛部位,结果造成臀部肌肉疲劳而产生硬结。使用按摩或指压、施灸等方式软化硬结,可减轻足部疼痛。且承扶位于坐骨神经从骨盆中延伸到外部的部位,所以对从大腿后侧到足部全体的疼痛的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有效。

殷门:

“殷”指旺盛,而转为多、重、中间、殷勤之意。另一方面,“门”是指中医学所谓疾病原因的邪气出入之处。因此,本穴位名称,意指位于大腿中央,对排除邪气有大效果的穴位。

穴位找法:位于大腿后侧约中央的穴位,以患者俯卧姿势寻找。连接臀部肌肉正下方的横纹与膝部后侧横纹两者中间连线约中央位置,指头指着向左右移动,会触及纵型的一条筋的地方就是殷门所在位置。

治疗效果:殷门以坐骨神经痛的特效穴位而知名。施灸殷门对慢性坐骨神经痛,非常有效果。对从大腿根部到大腿部疼痛或困倦、疲劳、小腿抽筋等症状有效果。除此之外,也使用于腰或背部疼痛、腰痛、足部浮肿、下肢麻痹的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520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