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推拿手法

颈椎推拿手法,第1张

根据研究颈椎关节错位的病理变化,在祖国传统推拿法和骨伤科正骨法的基础上,用现代脊柱生物力学指导,进行颈椎病手法的改进,革新出一套轻巧、准确,安全,舒适而高效的手法,称为正骨推拿法,因手法分四步进行,正骨手法十种,又称四步十法。现分述如下,

一、四步手法:这是手法程序。第一步:放松手法,以揉捏法或滚拿法为主施法于颈肩背部,使紧张的肌肉放松,为正骨作准备,约1~5分钟,第二步,正骨手法,不同的错位选用相应的手法1~4种,约1~5分钟。这是针对病变的重点手法,常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轻症只需一二步手法即可,重症和病程长的应行四步手法,第三步:强壮手法,对错位关节相连的软组织硬结(索状形肌腱,块状粘连机化筋结)作弹拨,拿捏,按压法以松解之,局部或循径取穴作点穴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约2~3分钟,第四步:痛区手法,颈椎病症状复杂,大多数有头部,上肢或内脏症状,故颈椎治疗后,在症状所处局部对症行一定手法,使症状改善和消失加速,有事半功倍之效。分为兴奋手法和镇定手法两类,以传统推拿手法简化而来,如头痛用揉摩相关部位而止痛,手麻木用拍打搓捻揉滚手法。

二、正骨手法改进原理:纠正颈椎关节错位使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是提高颈椎病疗效的关键,如何使正骨手法既无痛(安全)又效佳,主要提高手法的准确性。颈椎关节活动(方向》功能各自差异大,枕环关节,环枢关节。后关节和勾椎关节,在同一椎间错位时的方向不同,损害的不同关节而引起临床症状有较大差异。我们运用颈椎生理运动稍加阻力或推力或牵引力,使错位关节复正。其原理见表:

表 颈椎病关节错位正骨手法改革原理

颈椎生理功能椎关节错位型式正骨手法与其适用部位转体运动左右旋转式错位摇正法:仰头摇正法,C1~2

低头摇正法,C2~6

侧头摇正法,勾椎关节

摇肩法,C6~12侧屈运动侧弯侧摆式错位搬正法:侧卧搬头拉肩法:勾椎关节

挎角搬头法C23伸屈运动前后滑脱式错位推正法:侧卧推正法,反张(向前推正)

成角(向后推正)

俯卧冲压法(床边悬吊)C6-T2复合运动混合式错位,多关节多型式错位,倾位仰位错位及椎间盘突出牵引下正骨法、反向运动法。三、诊治举例

例一,男,58岁,颈椎病史s年,加重一个月,主诉头昏,头痛,左眼胀痛流泪,双侧胸臂痛,右前臂桡侧剧痛难忍,需将右臂举放头部以缓减剧痛。神经定位:大小枕神经(C23)臂丛(C56),左侧耳上交感节及椎动脉均受累;触诊颈椎横突(关节突):颈轴侧弯,Cl一3右凸,C4~6左后突,C2右及C5左压痛州,X线正位片见C34间勾椎关节右宽左窄,颈轴侧弯与触诊同,侧位片见上段颈轴变直、C234椎间双突征,C1仰位,C55成角并中断后移(滑脱式错位),C567椎间盘变性并见椎体后缘骨质增生C67椎间骨桥形成,斜位片左侧C234及右侧C56椎间孔变形变窄<。分析:C56滑脱错位并发C1~3侧弯式错位,与C67骨质增生无关。正骨推拿按,取左侧卧位掌指揉法放松颈背肌紧张部位,以低头摇正法及侧卧搬按法纠正C1~3右凸及C34旋转错位;术者右揖指抓按其关节突隆起处,逐个上移C4~1同时以左手托扶其下颌助其向右转头,双手协同动作,使其关节活动中复位将左手改托其左耳部作向右侧屈(抬头),右拇指在C4一1逐个加阻力使侧屈中纠正侧弯。翻身左侧卧位,术者右手扶其肩,左拇禽指抉其C56椎横突处,作播肩,拉肩活动,活动中对后移位的横突加力推正。取仰卧位,作手法拔伸法(牵引)双手交换牵引,(如手法牵引未曲缓解可改用牵引椅作牵引下正骨法)。强壮手法和痛区手法完成后结束。一次即停止剧痛,10次基本治愈。每次手法后红光照射颈部20分钟。

例二,女,41岁,主诉右侧耳后头部闪电般跳痛月余,颈部僵硬不适,有时头昏触诊横突C1右后移,C3左居移,伴明显压痛,转头加力试验阳性X线侧位片示,颈轴变直,C1仰旋位,C23双突征并轻度反张,C5后下缘骨质增生。按三步定位诊断,符合C1一3旋转式错位致耳大神经及枕小神经受累,椎动脉第三段亦受刺激,发病与C5骨质增生无关。取坐位作正骨推拿法,术后红光照射20分种即全愈。正骨手法选低摇正法和仰头摇正法,辅以手法牵引只需作放松手法,正骨手法及头部按摩,点穴即可,全套手法的10分钟结束,取得疗效主要是纠正C1~3旋转式错位。因此,正骨推拿的放松手法是为正骨手法作准备,以免强行正骨而致副损伤

四,预防复发,颈椎病较易复发,我组针对颈椎失稳采用如下措施;1应用自行设计前保健枕,以防落枕复发,2水针治疗颈肩部软组织劳损点,促使韧带肌肉健复,3指导病人每属起床前练颈保健功5~10分钟,持之以恒。五、临床疗效:我组应用正骨推拿法治疗颈椎病8814例,近期疗效:治愈664例,显效057例,改善1052例,无效41例,总有效率9893%,显效率7132%。1979年和1982年二次随访远期疗效,l~2年巩固率9571%,2~8年巩固事8589%。

一、一指禅

一指禅是用大拇指进行推拿的方法。操作时大拇指对准治疗部位,贴着吸定穴位,不滑脱、不跳跃地推动,但又必须根据需要能随心移动。来回数遍,使经络上有温热感,穴位上有酸胀反应为度。一指禅治疗病种较广,如胃肠病、瘫痪病、头颈肩腰腿痛等症,都有较好疗效。此法强度不大,比较缓和,有舒适感,病人很易接受,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流派。

二、拍击法

拍击法是用手或用器械进行拍击的方法。一般用手握成空心掌在背部两侧拍击,拍击时有“砰砰”声。一次治疗,上下来回拍击数十次,拍得皮肤发红为度。拍击法也有用特殊的拍击器,如用钢丝弯成球拍状,中间以棉花添塞,用布条缠扎成拍,轻轻有节律的拍击。拍击头顶百会穴可治疗失眠,拍击头后部和两侧颈肩部可治头痛头昏,拍击手心和背部两侧可治消化不良等。再有用布做成直径约4cm、长约40cm的圆柱状布袋,布袋中充填棉花和中草药粉末,填结实,使成棍棒状,作为拍击器。术者手握该拍击器,在病人背部两侧拍击。操作时术者将拍击器匀力拍击背部,使拍击器的整个平面都接触拍击治疗部位,可有“嗒嗒”之声;声音虽大,但所拍击面也大,故着力并不大。如此在背部两侧上下左右来回拍击数十次,使皮肤发红为度。拍击结束,还需用祛风活血的中草药煎剂,以毛巾浸药汁,绞干后在拍击处做湿热敷。此法对腰背部筋膜炎等腰背病有很好疗效。

三、伤科推拿

这是对损伤病人的一种特殊治疗手法,是传统医学伤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如用摸、接、端、提、折顶等手法,整复骨折和脱臼,然后用活血消肿中草药外敷,夹板包扎固定。又如对肌肉、肌腱损伤,用顺筋、理筋等手法,疏理损伤局部,使其消肿止痛。又如对筋膜、韧带损伤,术者都需用手醮活血止痛的中草药酒或药粉在损伤局部按摩,手法不宜重,以不痛为度。

每日一次,每次约10min。如果损伤后局部出现瘀斑,可用拇指指甲在瘀斑处掐压,掐成一条条指甲痕,用力要轻而缓慢,力度以病人耐痛为好。如此掐压后,翌日可见瘀斑明显消退并消肿。如能结合中草药内服、外敷,疗效更佳。

四、点穴法

指专在穴位上推拿的方法,用中指和拇指侧面点按穴位,点准后渐渐深入,并一点一松,在一个穴位上反复数十次。点穴法是以穴位治疗为主,所以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非常重要,而且要选主穴和配穴,一手点主穴,另一手点配穴。例如,胃肠道疾病,选背上的俞穴为主穴,下肢足三里穴为配穴,上下呼应点按,使病人有明显酸胀反应后止。然后再选一对主穴和配穴如上操作。一次治疗可选2~3对穴位,需20~30min。点穴推拿主要依据经络学说理论,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病。点穴需手指有较大的功力,术者必须练习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在有木制点穴器代替手指点穴,也可有一定作用。

五、按压推拿

指用拇指或用手掌在身体某部用力向下按压的方法。按压推拿前,先要在腹腰背部或胸背部用拇指按压,探测有否敏感区域,然后在敏感区用力按压。每个敏感区按压一分钟左右,放松,再重复按压一次。同时,也可选择穴位上按压。一般胃肠道疾患,可在腹腰背部按压。呼吸道疾病可在胸背部按压,可治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患。按压法又用在按压大血管处,如按压腹主动脉搏动处,按得很深,按住约一分钟,然后突然放松,病人似觉有一股热流到达下肢。也可按压股动脉处,方法同前。此种按压法可治某些血管性病变。

流派手法很多,都有一定特色,仅介绍以上五种,供临床推拿治疗时选用。

1 颈椎正骨手法

1、仰头摇正法

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也可取坐位操作。

2、低头摇正法

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侧头摇正法

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俯卧摇肩法

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侧向搬正法

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C6-T2侧摆、侧弯式错位者,可将“动点”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必须使错位椎间侧屈活动度加大才能成功。

6、挎角搬按法

适于C2-6后关节错位,或关节滑膜嵌顿,且关节肿胀者。患者取健侧卧位,低枕,将头偏向健侧前屈,充分展开患椎关节,术者双手拇指轻力弹拨其颈部紧张肌腱(提肩胛肌、夹肌多见)作滑膜嵌顿的诱导松解,使嵌顿的滑膜退出,并揉捏颈肌使之放松。然后一手拇指“定点“于肿胀隆起的偏下方,另一手扶对侧头面部,将头搬起屈向健侧前外45度,再搬头向患侧后外45度,如此斜向扳按压该隆突关节,重复2-3次即可复平。

7、俯卧冲压法(旋转分压法)

适于颈胸交界区(C6-T3)的关节错位。以C7棘突左偏,T1棘突右偏伴压痛为例,患者俯卧于软枕上,头在床边悬空,面向颈部放松。术者立于床头,右手掌根部按于C7棘突左侧,力点落在椎板(棘突根)部,左手掌根部按于T1-T3棘突右旁作定点,令患者深呼吸,当其呼气时,术者双手用有限度的冲压力下按,右手“动点力“稍加大,可重复2-3次,由于术者双手作用力方向不同,对旋转式错位较易复正。对滑脱式错位,可改为双拇指同按于后突的椎旁两侧,在双掌牵位头颈时双拇指加按压力,以达到牵引推正之目的。本法亦常用于胸椎段错位。

8、侧卧推正法

适用于各种前后滑脱式错位,对颈轴变直,反张者有效,患者侧卧,平枕、低头,术者用拇指、二指夹持后突棘突两旁椎板处作“定点”,另一手托其下颌,使头作前屈后仰活动。当仰头时,“定点”之手稍加力向前推动,使反张的椎体在运动中被推正。滑脱较重者,用牵引下推正较易成功,或取仰卧位于推正时加牵引力,亦可复正。

9、反向运动法

用于松解肌痉挛、肌性牵涉性痛和肌肉的挛缩。如颈椎病正骨治疗后屈颈时仍感颈连背处有牵拉性疼痛者。患者坐于凳上,术者立于其后,用同侧拇指或屈肘按住病人背部痛点(稍上),另一手扶其肩部,嘱患者头先仰,然后用力前屈,在病人前屈头时,术者用力按住痛点,力的方向与屈头方向相反,使痛点肌肉因两人作用力相反而得以松解,反复1-3次,常可使顽固性痛点消失。又如,钩突关节错位引起斜角肌痉挛,用牵引下正骨复位后,触诊时仍有肌紧张者,亦可应用牵引下反向运动法使之松解,对于颈肩综合征或老年性肩周炎者,如触诊时有后斜角肌紧张者,同时可触及C5-C7横突前方隆突处压痛,作头手对抗或肩手对抗法,同样可起到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550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