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鱼腰穴外明穴 睛明穴 丝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后穴 四白穴 迎香穴人中穴地仓穴承浆穴
补充:前顶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当阳 五处曲差眉冲素髎兑端龈交上迎香
头部背面穴位图
百会穴 后顶穴 风府穴 风池穴 天柱穴 哑门穴 太阳穴 下关穴 客主人 耳门穴 听宫穴 翳风穴 颊车穴 大迎穴 人迎穴
补充:四神聪 强间 脑户 目窗 正营 率谷 承灵 脑空 头窍阴 完骨 天冲颔厌头临泣 悬颅悬厘听会和髎 角孙 颅熄 玉枕
胸部腹部穴位图
天突 璇玑华盖紫宫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赝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归来气冲髀关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日月 期门 天池食窦天溪胸乡 周荣 中府 云门
人体背部穴位图
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灵台 至阳 中枢 脊中 悬枢 命门 腰阳关 肩中俞 肩外俞 附分 肩井 天髎 曲垣 秉风 天宗 臑俞肩贞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上髎次髎 中髎 下髎 腰俞 会阳长强魄户 膏肓 神堂膈关魂门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秩边白环俞
上肢内侧穴位图
天泉穴 天府穴 侠白穴 青灵穴 曲泽穴 尺泽穴 少海穴 孔最穴郄门穴间使穴 内关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大陵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 神门穴鱼际穴少商穴劳宫穴少府穴中冲穴 少冲穴
上肢外侧穴位图
曲垣 秉风 巨骨 肩髎 肩髃 臑俞 肩贞 臑会臂臑消泺手五里清冷渊肘髎天井 小海 曲池 手三里 上廉下廉 四渎 支正 温溜 三阳络 支沟 会宗 偏历 外关 养老阳谷 阳池 阳溪腕骨后溪 中渚 前谷液门少泽关冲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下肢内侧穴位图
箕门穴 血海穴阴包穴曲泉穴 阴谷穴 阴陵泉 膝关穴 地机穴 中都穴 漏谷穴 筑宾穴 蠡沟穴 三阴交穴交信穴 复溜穴商丘穴中封穴 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然谷穴公孙穴 太白穴大都穴隐白穴
下肢外侧穴位图
居髎 环跳 髀关 风市 中渎 伏兔 阴市 梁丘 膝阳关 犊鼻 阳陵泉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丰隆 外丘 阳交 飞扬 光明 阳辅 悬钟 跗阳 解溪 冲阳 丘墟 太冲 陷谷 足临泣 第五地 内庭 行间 大敦 厉兑 足窍阴 至阴 侠溪 足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门 申脉 仆参 昆仑
人体穴位常识和受损症状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另附: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编辑本段]点穴的种类
一、鹰抓功:这是练手指的抓、扣、拿劲的。开始两脚并扰,两手平伸如鸟翼,然后意存丹田,气运穿手指。初练时往往感到两肩酸软不能举。通常只练五分钟为宜。练到一个小时时,劲达指稍,即为功。
二、铁指功:这是练手指点按劲的。开始两脚分开,身体俯卧,两手五指分开撑地,腰不可屈,然后两臂带全身回环伸展。初练时,用五指撑地,随功力增深,逐渐用四指、三指、直至单指撑地,此功乃告成。
三、点石功:这是练手指力和内劲的。开始两脚站立,面对壁约一米远,然后身体前倾,再用两手指分开触墙,呼气入丹田,呼气时,两手用力下按,静身,直到练至臂、腕、指较吃力时,可作休息。练至一个月后,可见功效。
四、解绳功:这是练拇、食中之指的指头劲力的,首先备直径约10-15毫米的麻绳一根,越长越好。先用双手将麻绳打成一个个的绳结,然后用拇、食、中三指逐一解开。这样解了再结,结了再解。随次数的增加,批力也练得越强。
五、插少功:此乃练指上直劲。先备桶一个,盛满绿豆(或谷子、石砂、铁砂)然后马步站立于桶前,用丹田气运至手指,发力插入桶内,再抽回手掌。如此反复练习,三年成功后,十指利如抓。为防练时手中毒,练后须用药手洗一次。药方为:川乌、草乌、南星、蛇床、半夏、百部各一钱,花椒、良毒、透骨、藜芦、龙骨、紫花各一两,青盐四两,硫磺一两,刘寄奴二两,用醋熬热水洗。
六、木人功:这是练手上点打劲的。先备木人一个。面对木人,气沉丹田,运气贯注指端,对准木人穴位发指飞速点打,用力由轻至重,持之以恒,每天须练至一小时以上,方为功夫。
七、锁指功:此功专练指的扣力。先用指握住一小圆木,后猛力扣一顿饭时间,再松手休息片刻。持续练习,此功练二年,则大功告成
[编辑本段]点穴的救治
学会了点穴技击术,还须掌握点穴的救治法,才算真正懂得了武术点穴绝技。点穴
的救治法常见是以推宫过血法即推拿按摩、药物法等为多见。为使武术爱好者对此有所
了解,现略作介绍。
点穴救治救治总方:乌药、苏木、红花各一钱,山麦、归尾、碎补、桃仁各二钱去
皮,香附、赤芍、蓬术、元胡各一钱五分,木香六分,砂仁五分。
引药:新伤加寄奴,青皮各一钱;伤重者再加地螫虫一钱五分,参山七五分,老伤
加虎骨三钱;上部伤者加归身三钱;下部伤者加杜仲三钱;四肢伤加牛膝三钱。以上各
部伤者,皆用陈酒煎服,盖暖出汗即愈。
1、天门穴受伤者,用总方加姜活,苍耳子各一钱半。
2、华盖穴受伤者,血迷心窍,人事不知,气血夭於,三日死。救治:用总方加枳
壳一钱半、良姜八分,热酒调服。
3、肺底穴伤者,两鼻出血,九日危,复发可延至一年。救治:用总方加百部八分,新会皮一钱。
4、血海穴伤者,五星期内必吐血,复发者三个月死。救治:用总方加川金,刘寄
奴各钱半。
5、心口穴伤者,目眩气回,不省人事,及时治则无妨,若不治,则百二十日死。
救治:用总方加肉桂、丁香各五分。
6、霍肺穴伤者,气回目定,人事不知。救治:用总方加桂枝、贝母各八分,也可
用推拿法救汉,在背上肺底穴下半分,用辟拳一拍即醒。
7、分水穴伤者,两便不通。救治:用总方加京山麦钱半,蓬术二钱,生大黄三钱。
8、百盲穴伤者,吐血痰十月而死。救治:用总方加蒲黄炒韭菜子各二钱半。
9、肾俞穴伤者,发笑三日死。救治:用总方加杜仲二钱,广木香一钱。
10、血海穴伤者,上下不接,吐血而亡。救治:用总方加生地三钱,槐花二钱,
用水酒煎服。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⑵脱佟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人体的两个长寿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长寿穴”:一个是“涌泉穴”,另一个是“足三里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盘壮骨之功效。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以该穴位达到酸胀感觉为度,每次50至100下。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器脏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则能担此重任。每晚以指关节按压足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
[编辑本段]致晕11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编辑本段]致残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一点五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四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编辑本段]致命36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⑵脱佟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人体的两个长寿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长寿穴”:一个是“涌泉穴”,另一个是“足三里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盘壮骨之功效。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以该穴位达到酸胀感觉为度,每次50至100下。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器脏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则能担此重任。每晚以指关节按压足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
[编辑本段]致晕11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编辑本段]致残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一点五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四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编辑本段]致命36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
大致穴位列表: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人体穴位与暗杀相关: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另附: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怎样增肥中药拔罐的八大要穴 怎样增肥中药拔罐的八大要穴 2011 年06 月30 日 正在以下8 个穴位处常常施以中药拔罐,对摄生保健及祛病有主要意义 (一)百会百会别号三阳五会,本穴拔罐经常需剃头,不然效果欠好,影响疗效;拔罐不圆即可以推拿百会穴摆布81 圈。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推拿对脑血管的预防和治疗有较着结果。其升提作用明显,对脏器下垂有偶效。 位置正坐,后发际正中曲上7 寸,头部中线取两耳连线交点处。作用平肝熄水,清热开窍;降阳益气,醉脑宁神。主治中风得语、癫狂、痫证、头痛、眩晕、老年忘记、心悸、耳鸣耳聋、高血压、脑供血不敷、鼻塞、脱肛、痔疮、绁泻、阴挺、口噤等。(二)大椎大椎属督脉,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管辖一身之阳气,联系一身之阴气的作用。按照病人体形,选择恰当巨细罐吸拔于大椎穴之上,留罐10~20 分钟,到皮肤泛起淤血现象为止。常拔此穴,具有调理阴阳,疏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伤风等疾病,加强身体的抵御力,进步免疫力的成效。 位置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垂头时明明。作用解表清热,输风集冷;熄风止痉,安神益髓。主治发热、头痛、咳嗽、气喘、咽炎、扁桃体炎、疟疾、神经病、血液病、消化体系病、皮肤病、瘫痪及统统健壮证。(三)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紧张穴位,宜选择小号罐吸拔,留10~20 分钟,至皮肤呈现白色淤血征象。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通顺,对血汗管疾病的防备和医治有重要作用。又手厥阴心包履历经上、中、下三焦,是以对肺净、胃肠讲疾病疗效也十分好,故被称为"拯救穴"、"古道热肠脏穴"。 位置掌侧腕横纹上 2 寸,掌少肌腱与桡侧腕伸肌腱之间。作用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主治心悸、肉痛、胸闷、焦躁、气短、胃痛、吐逆、呃逆、眩晕、失眠、癫狂、中风热病、中暑、偏偏瘫、哮喘、偏头痛、手麻等。(四)合谷开谷即雅称"虎口"的部位,属手阳明大肠经,此经从手动身,沿手臂外侧,一向到头脸部。因此有"面口合谷支"之道法。所以经常拔罐可以使牙齿康健,也能够治疗牙痛、脸部疾病。治疗时应将手握成拳状后再拔,效果会更好。另合谷穴常拔罐还能连结大肠气血流通,有益于毒物、废料排挤,起到养颜、抗朽迈的作用。一般宜小号罐,留罐10~20 分钟。 位置脚背,第1、两掌骨之间,约仄第二掌骨桡侧中面处。感化浑绁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主治头痛、牙痛、吐喉肿痛、目赤死翳、鼻炎、里肿、心眼倾斜、聋哑、痄腮、瘾疹、指挛、臂痛、半身不遂、癫狂、发烧、无汗、多汗、咳嗽、吐逆、便秘、痢疾、疟徐、痛经、闭经、滞产、小女惊风、丹毒、疔疮等。 (四)神阕神阕穴位于脐中,是任脉重要穴位之一。脐为生命之根蒂,神情收支之流派,以是神阕之重要亦不问可知。拔罐时可选中或大号罐,留罐 10~20 分钟,背压不宜过大,至皮肤充血或沉度淤血为止。现代医教尝试研讨证明,用孟氏中药拔罐常拔此穴,可进步机体免疫力,对缓性病(如慢性收气管炎,哮喘、半身不遂)更适合。 位置脐中感化培元固本,回阳救顺,补益脾胃、理气战肠。主治中风脱证、尸厥、绁痢、便秘、脱肛、小便晦气、掉禁、淋证、火肿臌胀、绕脐背痛、没有孕、身材衰弱等。 (五)足三里前人称之为短命穴,强健穴。此穴属足阳明胃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怎样增肥,对心血管功能也有增进作用。是以常拔此穴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宜选择小号罐,留罐10~20 分钟。位置犊鼻穴(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凸陷)下3 寸。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滞,(五)足三里前人称之为长命穴,强健穴。此穴属足阳明胃经,现代医学研究证真,对血汗管功能也有促进作用。果此常拔此穴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宜选择小号罐,留罐10~20 分钟。位置犊鼻穴(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凸起)下3 寸。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滞,调治气血,通经活络,祛风除干,扶正培元。主治胃系疾病、肠 道病、肠痈、乳痈、疳积、头痛、眩晕、掉眠、耳鸣、心悸、气短、气喘、虚劳、赢瘦、癫狂、中风、痰多、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膝胫痛苦悲伤、脚气、水肿等。 (六)三阴交三阴交为足太阳脾经主要穴位,为足三阴经(肝、脾、肾) 的交会穴。常拔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对医治内排泄平衡,防治当代文化病(下血压、糖尿病、冠芥蒂等)结果明显。普通挑选小号罐,留罐 10~20 分钟。 位置内踝上3 寸,骨下陷者中。做用健脾和胃,调补肝肾,止气活血,疏经通络。主治腹胀肠叫,脘腹痛苦悲伤,饮食不化;经、带、胎、产诸病;男人遗粗,阳痿早绁,阴茎痛,疝气;水肿,小便倒霉,遗尿;足气,下肢痿痹等。(七)涌泉 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肾为天赋之本,主躲精,因而常常拔罐可疏浚足少阴肾经的经气,使肾气充沛兴旺,人体精神抖擞,不但可以预防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借能够抢救、安神、延缓朽迈(固齿黑收,聪耳项目),安康长命。拔罐前宜先将脚用温水浸泡10~15 分钟,以避免皮硬失落罐,或拔罐后在罐的四周和皮肤打仗处涂上拔罐稀启油或眼药膏,起到密封作用。一样平常选小号罐,留罐10~20 分钟。 位置足心陷者中,即足底中线前、中1/3 交点处。作用滋阴降火,宁神苏厥。主治癫痫、中寒、中风、类中风、癔病、晕厥、小儿惊风、头顶痛、眩晕、失眠、擅恐善喜、忘记,失音、心率不齐、炎症、过敏、肾炎、哮喘、风湿性枢纽炎等 (八)闭元穴主治功用关元穴具有补肾壮阳、调度冲任、理气和血、强体健身等作用。经常使用于中风脱证、实劳热惫、羸肥有力等元气虚益的病症;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晦气、尿频、尿闭等肠腑及泌尿系病症;遗精、黑浊、阳萎、早鼓等男科病症;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赤白带下、子宫脱垂、功效性质宫出血、中阴瘙痒、恶露不行、胞衣不劣等妇科疾病症。 位置人体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 寸。作用关元穴回属于任脉,又是小肠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与任脉的交会穴。该穴位于下腹部,为须眉藏精、女子蓄血的地方。其别号丹田,据《易经散注》云"丹田者,人之根元也,精力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该穴持久施灸,借助火力,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培肾固本,调气回阳,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故为保健要穴 记实冲动时辰,赢与超等年夜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