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痉挛怎么办

肌肉痉挛怎么办,第1张

 肌肉痉挛怎么办

 物理治疗

 1)冷疗法 用冰敷或冰水浸泡痉挛肢体5~10s,可使肌痉挛产生一过性放松。

 2)水疗 水压对肌肉持久的压迫与按摩有利于肌痉挛的缓解。室温保持在25度,水温宜在300左右。

 3)温热疗法 各种传导热(如蜡、砂、泥等)、辐射热(红外线)及内生热(超短波)。

 4)痉挛肌及其对抗肌的交替电刺激疗法 是将波宽和频率相同,但出现的时间有先、后的两组方波,分别刺激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使两者交替收缩,利用交互抑制和高尔基腱器兴奋引起的抑制,以对抗痉挛。

 运动治疗

 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按摩等手法治疗。

 ① 主动运动痉挛肌的拮抗肌,产生交互性抑制作降低肌痉挛。如肱二头肌痉挛可练习肱三头肌的主动和抗阻收缩;

 ② 被动运动时也可结合某些反射机制来降低肌张力,如被动屈曲足趾可降低肌张力;

 ③ 深而持久的肌肉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张痉挛肌,可降低肌张力。

 肌电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可减少静止时肌痉挛及其相关反应,也可抑制被动牵伸时痉挛肌的不自主活动。利用肌电生物反馈再训练痉挛肌的拮抗肌,也能起到交替抑制的作用。

 矫形器的应用

 可利用上肢或下肢矫形器矫正痉挛。如用于内收肌痉挛的外展矫形器,用于屈肘肌痉挛的充气压力矫形器,用于足下垂内外翻的踝足矫形器等。其作用除了能防止肌痉挛的加重外,还能防止挛缩,应早期积极采用。

1 肌肉为什么会不正常收缩呢

一、运动前没有充分热身

热身目的是提高身体温度,降低肌肉粘滞性,增强肌肉的伸展性和肌肉弹性,从而更有利于肌肉正常收缩。

经过前期充分热身直接进去瑜伽高强度练习,所以,极易出现抽筋现象。

二、流汗过多易导致电解质混乱

易发人群:饮食不规律、挑食、易出的人

瑜伽高强度练习中,为了保持正常的体温,人体大量排汗降温。

流汗带走的不止是你身体的水分,身体里的电解质(钙、钠、钾、镁、铁等)也会随着汗液一起流走,导致体内电解质平衡被打破。

小科普:科研表明人体流汗1升,体内就丢失6克左右电解质,而人体每天正常饮食才获得电解质15克左右。

流汗只喝水是不够的,大量出汗情况下运动补液一定要包含电解质(钙、钾、钠等)以便保证身体合理的液压。

预防:请正常饮食,保证食物的多样性,极易流汗人群自备运动饮料。

三、运动过度,肌肉疲劳

易发人群:渴望快速进步成为大神的人

强度超过自身极限,不但容易抽筋,还容易受伤,而且练习的效果不一定好。

预防:选择适合自己的强度,确保正确的体式,外加合理休息。

此外,以上几种情况即使注意了,并不代表这不会抽筋了,想想专业的足球比赛团队,该抽筋的球员还是抽筋了。

肌肉抽筋怎么办

1、手指、手掌、小臂抽筋处理

抽筋收掌心向上,之间向下,另一手抓住抽筋手指尖向下拉伸,20秒保持,休息10秒,继续重复。

2、大臂前侧(肱二头肌)抽筋处理

双手背后十指相扣,反转掌心向外,将双手臂向上太高,保持即可。

3、大臂后侧(肱三头肌)抽筋处理

将抽筋侧手指尖向后抓肩部,另一手扶住抽筋侧手肘,将手肘向后、向上拉伸即可缓解。

4、大腿前侧(股四头肌)抽筋处理

屈膝抽筋腿,用手抓脚背,将脚后跟靠近臀部,拉伸大腿前侧肌肉,20秒静态保持,休息下再重复,

5、大腿后侧(股二头肌)抽筋处理

双脚分开与肩部同宽,脚尖微微打开,双手摸耳朵,膝盖微屈一点点,背部挺直甚至反弓,上半身水平向下到极限,保持10秒后重复。

6、小腿抽筋处理

坐在瑜伽垫上,抽筋腿屈拉,将抽筋腿脚尖抬起来,让你的脚背去碰小腿前侧,感受小腿后侧拉伸的感觉。

7、臀部抽筋处理

仰卧在瑜伽垫上,双臂打开,屈膝,将抽筋侧膝盖转向对侧,尽量双肩、膝盖下压地面,感受臀部拉伸的感觉。

常见7个部位抽筋及处理方法,如果你以后在瑜伽、跑步等运动抽筋时,可按照上面情况对照处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婴儿发烧时会抽搐。高烧是小儿惊厥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高烧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小儿痉挛?

小儿惊厥的原因

一,高烧

高热性惊厥所占比例最高。高烧不是导致儿童痉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因为热性惊厥的病理过程是婴幼儿的脑神经不容易控制和“放电”的,所以不如成人脑神经稳定。体温急剧升高,脑细胞异常放电突然引起人事不畅、四肢僵硬抽搐、口吐泡沫、挂在眼球上、嘴唇发青等现象。

痉挛一般发生在高烧的24小时内,大部分全身抽搐。但是痉挛很短,大部分发生在6个月至4岁的儿童身上。

热性惊厥病在抽搐后暂时睡觉,大部分与脑膜炎、脑炎和其他问题不同,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二、癫痫

癫痫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痉挛意识和感觉有暂时性障碍。主要是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结合前大脑皮层受到刺激,引起过度的异常放电。

癫痫引起的小儿痉挛出现时,大部分孩子无意识,双眼紧闭或翻在半雪球上,紧闭牙齿,张嘴抽搐,头向后仰,嘴唇弯曲,蓝色身体弯曲,经常强直10秒到几分钟。

癫痫是一种有家族遗传病史的疾病。小儿癫痫的诱发原因有多种临床表现,应先查明病因,确定诊断。选择适当治疗的儿童,按照医生的指示及时服药,治疗或治疗绝大多数儿科疾病。

三、破伤风

破伤风一般是受伤后感染引起的。小儿破伤风一般是因为脐带消毒不彻底而引起的。

破伤风的典型症状是以肌肉紧张性收缩(肌肉强直,僵硬)为基础,发作性强痉挛首先受影响的肌肉是咀嚼肌肉,其次是面部表情肌、颈部、背部、腹部和四肢肌,最后是膈肌。

上述发作可能是轻微刺激(如光、声音、接触、饮用水等)引起的。

四、狂犬病

狂犬病的潜伏期大部分在3 ~ 6个月内,但目前也报道了个别潜伏期最长10年的狂犬病病例。潜伏期长度与年龄(儿童短)、伤口(头部和面部被咬发病初期)的伤口深度、入侵病毒的数量和毒性等因素有关。其他诸如扩张不彻底、创伤、寒冷、过度劳累等都可以提前疾病。

典型的狂犬病症状分为侵袭期、兴奋期和麻痹期。突袭机大部分患者出现感冒等症状低、食欲不振、恶心等。接着患者进入兴奋期后,出现了恐怖症、外风、发作性肱二头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困难、出汗等症状。痉挛会停止患者逐渐安静下来,但发生迟发性麻痹尤其是迟发性磨砺费更为常见。眼肌、面部肌肉、咀嚼肌肉也会因斜视、眼球运动不平衡、下巴下降、无法闭上嘴、面部表情不足等而受到侵犯。

五、缺钙

除了儿童成人缺钙外,痉挛和缺钙引起的痉挛往往是局部的。例如大腿痉挛和脚抽筋等。通常缺钙在补钙后症状会得到缓解。因此,孩子们需要补充钙(多吃含钙的食物时要服用葡萄糖酸钙、钙等),多晒太阳,服用鱼肝油等。

六、那镁

一般来说,儿童缺乏镁的情况就像在街上遇到蜘蛛侠一样罕见。孩子的器官腹泻也能诱导体内已经不多的镁从代谢中排出。早产儿和牛奶喂养或长期腹泻儿童相对容易发生镁缺乏痉挛。

小儿惊厥的三种急救方法

1用纱布手帕包在筷子或勺子里,塞进小孩子的上下牙之间,以免咬断舌头。牙齿咬得严严实实的话,不要强行撬开,可以用筷子从两边的牙齿缝里插进去。

2、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儿童领口,解开腰带,让孩子平躺,头部侧面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3刺破印重血或用手指再次按压印重血有时也能起到防止痉挛的效果。

当孩子因高烧而抽搐时,要让孩子睡在凉爽的地方,解开衣服,用冷水弄湿毛巾,放在前额、腋窝和腹股沟大血管里,加快机体的热量,降低体温。

除了高烧之外,低血糖、癫痫、脑膜炎、脑炎、细菌性痢疾等也会引起痉挛,最好去看儿科医生。

痉挛的治疗方法

  1、解除诱因 一些痉挛与各种外界刺激有关,因此在治疗前要尽量消除诱发肌肉痉挛的因素,如发热、结石、尿路感染、压疮、疼痛、便秘和加重肌痉挛的药物等。通常诱因解除后,肌痉挛会有明显减轻。

  2、 姿势和体位 某些姿势和体位可减轻肌痉挛。患者应从急性期开始采取抗痉挛的良姿体位,可使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得到抑制,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的急性期采取卧位抗痉挛模式体位,可减轻肌肉痉挛,脊髓损伤患者利用斜板床站立,也可减轻下肢肌痉挛。脑瘫患儿的正确抱姿等。

  3、 物理治疗

  (1) 冷疗法 用冰敷或冰水浸泡痉挛肢体5~10s,可使肌痉挛产生一过性放松。

  (2)水疗 水压对肌肉持久的压迫与按摩有利于肌痉挛的缓解。室温保持在25度,水温宜在300左右。

  (3)温热疗法 各种传导热(如蜡、砂、泥等)、辐射热(红外线)及内生热(超短波)。

  (4)痉挛肌及其对抗肌的交替电刺激疗法 是将波宽和频率相同,但出现的时间有先、后的两组方波,分别刺激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使两者交替收缩,利用交互抑制和高尔基腱器兴奋引起的抑制,以对抗痉挛。

  4、 运动治疗 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按摩等手法治疗。

  (1) 主动运动痉挛肌的拮抗肌,产生交互性抑制作降低肌痉挛。如肱二头肌痉挛可练习肱三头肌的主动和抗阻收缩;

  (2) 被动运动时也可结合某些反射机制来降低肌张力,如被动屈曲足趾可降低肌张力;

  (3) 深而持久的肌肉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张痉挛肌,可降低肌张力。

问题分析:你好,肱二头肌是长在上臂前面的肌肉,他的长头跨过肩关节,连在喙突,发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会在肩关节处,肱骨的前侧面有压痛,向后伸胳膊会疼痛。

意见建议:这个病多是由于用力不正确或者过多用力后出现,可以通过休息,理疗,对症治疗好转,如果无效可以行封闭治疗。

手臂自然下垂在身体侧面,手心向前固定在稳定的重物上。向前平移身体,当感觉到肱二头肌被充分拉紧时停留10一20秒。

放松可以加强训练质量,对训练计划的进行是有力的保证。器械刺激支配肱二头肌的感觉神经,通过神经传导在脊髓前角转换,使肱二头肌运动经元兴奋,拉伸运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感或兴奋感。在做伸展运动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让自己舒展,不要感觉到有任何的疼痛感。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锻炼安排要合理。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科学地安排肌肉锻炼负荷。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原先出现的肌肉酸痛症的运动量,就较少出现症状了。并且表现有特异性。例如下坡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能减轻下坡锻炼带来的肌肉酸痛症。

2、锻炼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集中练习身体某一部位,以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

3、做好锻炼时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做得充分和整理运动做得合理有助于防止或减轻肌肉酸痛。准备活动中注意对即将练习时负荷重的局部肌肉活动得更充分。整理运动除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这有助于预防局部肌纤维痉挛。

4、局部温热和涂擦药物。锻炼后用温热水泡洗可减轻肌肉酸痛。局部涂擦油剂、糊剂或按摩擦剂也可减轻疼痛。

-肱二头肌

-健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600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