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胖还是壮?如何判断你是个胖子?

你是胖还是壮?如何判断你是个胖子?,第1张

胖是指体内脂肪含量高,壮是肌肉含量高。

同体积肌肉的质量是脂肪的质量的三倍。

肌肉是力量的来源,肌肉横截面积越大力量就越大。脂肪则不会有这样的作用。

肌肉在全身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肌肉含量高,身材一般来说会比较匀称。脂肪作为身体或许能量的储存形式他的附着是有附着的敏感点的,简单来说就是有的人肚子很大但胳膊和腿都很细,这就是因为他脂肪附着的敏感点在肚子附近,所以肚子容易大

  你好,判断方法如下:

  肌肉型:虽然捏起来赘肉不多,但肌肉上附着很多脂肪。腿肚上有赘肉,肤色较黑,肌肉结实。

脂肪型:用手指捏自己最肥胖的地方,可以整块捏起。当肌肉收紧时,依然可以看到明显的皮下脂肪在游离,软软的。通常我们说的虚胖就是这样了。

肌肉型肥胖是肌肉含量高,同样的脂肪含量也高。

因为硬硬的类似肌肉块的东西实际上就是顽固性肥肉而已,再怎么顽固都是不能和真正的肌肉相提并论的,所以一定要确认好,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肌肉型肥胖”。一直没有运动,没有健身的人,是不可能自己增长肌肉的。

在视觉上,肌肉型和纯肥胖型人的体型是不一样的。来看看我们的男神杰森斯坦森,即使是胖了,也能看出明显的线条轮廓。

可以先从重点部位检查,比如我们小腿,大腿前侧是否有明显的肌肉块,并且上面覆盖厚厚脂肪;而其他部位脂肪过多堆积,如果是这样基本可以说是属于肌肉脂肪混合型肥胖。

扩展资料:

运动员很容易出现肌肉脂肪混合型肥胖,退役后运动量大不如前,脂肪慢慢反扑增加,很容易变成肌肉脂肪混合型肥胖。

遗传会在一些人身上体现,导致其合成肌肉的激素分泌旺盛,而分解脂肪的激素分泌不足。这些人可能通过简单运动,肌肉就会相对性增长,而脂肪却没有相对性减少,出现遗传性肌肉混合型肥胖。

根据亚洲人的审美来讲,肌肉型肥胖是非常不能被接受的一种。如果我们要改善这种情况,就得刷脂。因为遗传是不可逆的,所以只能集中在锻炼和饮食上。

肌肉型肥胖,主要是锻炼身体,都是肌肉疙瘩,鸡肉非常人不显得臃肿,脂肪型肥胖,身体里都是堆积的脂肪,人显得臃肿,就是属于大肚腩那种肥头大耳走道直喘粗气,这就属于脂肪型的肥胖,脂肪型肥胖对身体是有害的,可能引起各种疾病,

 神经阻断瘦小腿是近1~2年在国内出现的一种瘦小腿新技术,此技术主要是针对小腿肌肉肥大,尤其是小腿行走时肌肉轮廓突出,影响小腿外形美观而设计的。小腿后部的肌肉大体可分为小腿内侧肌肉和小腿外侧肌肉,包括比目鱼肌,内侧肌肉肥大是导致小腿粗壮的主要原因,神经阻断瘦小腿有选择性地阻断支配这些肌肉的神经,使小腿肌肉萎缩达到瘦腿的效果。

相同臂围的脂肪臂和肌肉臂的区别如下:

1 组成组织:脂肪臂的主要组成是脂肪,而肌肉臂的主要组成是肌肉,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

2 外形与轮廓:脂肪臂的外观较为圆润,轮廓不够紧致,由于脂肪的特性,臂部的触感较软。而肌肉臂由于肌肉的构成,外观会显得更加结实有力,轮廓明显,触感也相对较硬实。

3 相关健康问题:脂肪臂与肥胖、代谢紊乱等健康问题有密切关系,这是由于过量的脂肪堆积可能导致身体的健康问题。而肌肉臂则与健康、运动能力等方面有关,通常被视为是健康的表现,也是许多人锻炼的目标之一。

综上,相同臂围的脂肪臂和肌肉臂在组成组织、外观和轮廓以及与健康问题的关系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1、性质不同:大腿放松,摸大腿下侧,看看皮和脂肪有多厚。脂肪多就是脂肪型,皮薄但是鼓着的就是水肿,如果腿一紧蹦,大腿前侧有明显的股四头肌的线条就是肌肉型。

2、原因不同:水肿型肥胖主要是因为平日缺乏运动,再加上外食次数多,食物过于精致,让体内盐份高,含钠量高,造成体内所累积的多余水份和废物都难以排除。脂肪型肥胖就是当肌肉收紧时,依然可以看到明显的皮下脂肪在游离,软软的。

3、特点不同:脂肪所含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部分还含有N,P等元素。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甘油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较简单,而脂肪酸的种类和长短却不相同。水肿型肥胖最常见的是臀部和大腿浮肿,也就是所说的下半身胖的人。这是因身体的排水功能教差,多余的水分在体内积聚所造成的肥胖。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采用低热能膳食:总热能可根据性别、劳动等情况控制在4200~8400千焦1000~2000千卡。以每周降05~1公斤体重为宜,直至使体重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时给予维持热能。热能控制不可急于求成,否则会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及机体不适。

2、一般应根据肥胖程度来决定热能控制程度,通常超重者可按所需热能的80~90%供给,中度肥胖超重30~40%可按所需热能的70%供给,重度肥胖超重50%以上可按所需热能的50%供给。

3、在减肥膳食中脂肪的热能比以低于30%为宜,烹调用油以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植物油为好,应尽量减少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如肥肉、动物油脂等。

4、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较快,能刺激胰岛素分泌,促使糖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而且耐饥饿性差,易诱发食欲,故应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尤其是单糖类中的蔗糖、果糖等在体内转变为脂肪的可能性很大,并能提高血甘油三酯水平,更应严格限制。

-脂肪型肥胖

-水肿型肥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782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